非主流文学及王蒙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哪些

【现代文学】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哪些

【现代文学】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哪些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1.“集束手榴弹”的六篇小说(即中篇《布礼》《蝴蝶》,短篇《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

2.《春之声》是20世纪80年代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

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

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歌唱生活中的新转机”,但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

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

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并以此来表现主题。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还是“中国式的意识流小说”,即其逻辑关系较为清楚,有机可寻,而不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他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如以新的火车头与旧的车厢喻新旧之关系,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东方意识流”小说主要作品: 《春之声》岳之峰
《夜的眼》陈杲
《海的梦蒙“东方意识流”小说的特色 1、立足于民族性和现实性的思想内容 2、有意识的意识流手法 情节框架、意识流的自由联想,内心
独白和象征暗示
3、充满诗情画意的文风
第二十三章 小说
第二节
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一、作者简介
王蒙(1934-- ), 祖籍河北沧州, 1934年生于北京。
王蒙创作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十年代(早期)的现实主义创 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 (当时末出版); 第二阶段(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艺 术创新阶段。《夜的眼》、《海的梦》《春 之声》《布礼》《蝴蝶》等; 第三阶段即九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系列长 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 躇的季节》等回首往事、反思历史。

王蒙主要作品

王蒙主要作品
文集
《王蒙文集》、《王蒙文存》等
评论、随笔集
《你好,新疆》、《当你拿起笔》、《漫谈小说创作》、《王蒙谈创作》、《文学的诱惑》等
《创作是一种燃烧》、《红楼启示录》、《欲读书结》、《〈红楼梦〉启示录》、《我的人生哲学》《成语新编》、《老子的帮助》等
改编电影作品
《青春万岁》
哲思录
《这个社会会更好吗?王蒙哲思录》
王蒙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小说
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青狐》、《王蒙说》、《踌躇的季节》、《这边风景(上下)》等
中短篇小说集
《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名医梁有志传奇》、《冬雨》、《说客盈门》、《相见时难》《深的湖》、《心的光》、《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淡灰色的眼珠至在伊犁》《妙仙庵剪影》、《加拿大的月亮》、《球星奇遇记》、《风筝飘带》、《蝴蝶》、《相见集》《雪球集》、《布礼》、《我又梦见了你》、《纸海勾沉至尹薇薇》、《坚硬的稀粥》、《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眼睛》、《夜雨》、《来劲》、《庭院两国纪行》、《桔黄色的梦》、《苏联祭》、《我的喝酒》、《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等
诗作
《错误》、《洗礼》、《春风》等
论文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接纳大千世界》、《心有灵犀》等
诗歌集
《旋转的秋千》、《西藏的遐思》等
自传
《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3部:九命七羊》、《王蒙八十自述》、《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等
演讲录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当代文学考研简答题论述题

当代文学考研简答题论述题

当代文学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思潮一.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起点。

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二、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种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场运动和斗争,从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影响的批判,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四、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胡风的文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切中我国国情的,至今还葆有它的生命力。

而1955年推向GC的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这次运动不仅造成了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

五.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浪潮。

六.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正当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初步出现活跃局面的时候,从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

政治领域的反右斗争,波及文艺领域。

从而践踏了双百方针,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又一次把文艺问题、思想问题等同政治问题。

七.文艺政策的调整。

进入六十年代,为了纠正“左”的文艺倾向,周恩来等领导人对文艺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多次讲话,极大的鼓舞了文艺工作者。

才华横溢的杂色作家王蒙

才华横溢的杂色作家王蒙

对丈夫倪吾诚的关心。
不断的争吵、不断的和解。这种和解源 于她对丈夫的关心。 “不争气的丈夫,仇人一样的丈夫,却 又是唯一和不能没有的丈夫。” 倪吾诚发高烧跌倒后,静宜又尽心尽力 伺候他。
静宜性格中的两个层面:
第一个心理层面,从一而终的旧式妇女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婚姻观念。 婚姻的宿命观:“说下大天来,你是我 夫,我是你妻。” 尽力维持夫妻的名分,这也是她惟一比 姐姐静珍的优越性所在。
②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勇士。
小时候的壮举 不安分的灵魂 对中国文化的批判 对自由、文明、科学的迷恋
③一个浮浅的浪子。
对西方文明的浅层次理解、剥离式接受。 对家庭的无用。 对社会的无用 “回想他自己,从完成学业到社会上做 事以来,没有一个上司对他满意,也没 有一个手下对他不满意。他倪吾诚是一 个天生的民主主义者。”
意识流手法的特征
意识流手法在现代派小说中运用得十分普遍, 现代派小说往往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意识 流手法注重描写人物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细腻 真实,使得读者从被感觉的事物上揣摩出人物 主观心理活动的变化。深入到人物内心中去, 让人的意识自由流动,突破时空限制,过去、 未来、现在连在一起,在剖析人物心理上取得 极大的自由。特别是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 非理性思潮的兴起,更加对意识流小说有着推 动作用。
儿子眼中的父亲形象
倪藻想起父亲谈起父亲的时候,仍能感到一种 莫名的震颤。一个堂堂的人,一个知识分子, 一个既留过洋又去过解放区的人,怎么能是这 个样子的?他感到了语言的贫乏。倪藻无法判 定父亲的类别归属。知识分子?骗子?疯子? 好人?汉奸?窝囊废?老天真?孔乙己?阿Q? 假洋鬼子?罗亭?低智商?高智商?可怜虫? 毒蛇?落伍者?超先锋派?享乐主义者?流氓? 市侩?书呆子?理想主义者?这样想下去,倪 藻急得一身又一身的冷汗。

王蒙的资料简介

王蒙的资料简介

王蒙的资料简介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蒙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蒙的资料简介王蒙(1934年10月15日-),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全国政协,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2010年11月15日,登上“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2015年8月16日,王蒙作品《这边风景》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王蒙的文学特色学习本来是一个枯燥无味,难以用文学语言来描述的事情,但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中作者描写了郑波、杨蔷云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都写得既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又特点鲜明、各不相同。

选文是小说中描写杨蔷云怎样学习的一段,作者先是用一个排比句将杨蔷云的学习方法和李春、袁新枝、郑波的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生动地展现出来,并点出了杨蔷云做功课时“忽而像唱歌一样的自在,忽而像打架一样的凶猛”的特点,可以说是准确地抓住了她学习时的最主要特点,然后在后几段中举几个生动的小例子,再现了杨蔷云学习时的情景。

选文的语言轻松活泼,充满感情色彩,能迎合少年读者的心理,还善于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如将数学比作音乐,将学外语、数学的乐趣比作享受音乐的乐趣,这些都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王蒙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抒发了那个特殊年代赋予青年人的热情。

小说里的人物象当年生活里的中学生一样天真可爱,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情、爱好,心中燃烧着爱党、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青春热情。

小说为解放初期的中学生活留下了一份真实生动的写照,反映了党的阳光雨露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乳汁怎样哺育了一代人的成长,在他们稚嫩的胸膛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

王蒙意识流小说

王蒙意识流小说

新时期以来作品:
长篇:《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
爱的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狂欢的季节》)、 《青狐》《尴尬风流》 中篇:《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 《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 作品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 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 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 《王蒙话说红楼梦》
王蒙意识流小说对深蕴心理加以描绘和揭 示的几种手段: 1、原发性联想 2、梦境 3、内心独白 4、弥漫的情绪
5、打破时空秩序
1.原发性联想
这种联想不是一般心理小说里写到的那种联想。 那种联想是有次序的和有内在联系的。太阳
光引起温暖的联想,这是正常的。因为太阳
光确实是温暖的。而美国诗人托马斯的“阳
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在父与子与孙之
间,在山村二郎神担过的巨石与十七层的部 长楼之间,在海云的在天之灵与拴福大嫂新 灵的姿碗之间,在李谷一的‘洁白的羽毛’ 和民国十八年的咸菜汤之间,在肮脏、混乱 而又辛苦经营的交通食堂和外商承印的飞行 时刻表之间,在秋文的目光、冬冬的执拗, 一九四九年的腰鼓、一九七六年的游行,在 小石头、张指导员、张书记、老张头和张副 部长之间,分明有一种联系,有一座充满光 荣和陷阱的桥。这桥是存在的,这桥是生死 攸关的。见证便是他的心,便是张思远自己。 要使这桥坚固而又畅通无阻。他渴望着一次 又一次地与海云,与秋文和冬冬,与拴福一 家的相会。他期待明天,也眺望无穷”。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 作有安德列· 别雷的《彼 得堡》、普鲁斯特的 《追忆逝水年华》、伍 尔夫的《到灯塔去》、 《海浪》
王 蒙 的 意 识 流 小 说 创 作
王蒙是小说界在建国后最早创作和大量发表 意识流小说的作家之一。 《布礼》 1979年2—8月 《夜的眼》 1979年9月 《风筝飘带》 1979年12月 《蝴蝶》 1980年2—3月 《春之声》 1980年4月 《海的梦》 1980年4月 当时文坛惊呼,王蒙扔出了他的“集束手榴 弹”。这些小说以异乎寻常的叙述方式在中 国当代小说界引发了一场艺术革命。

浅谈“非主流文学”的创作特色及意义

浅谈“非主流文学”的创作特色及意义

浅谈“非主流文学”的创作特色及意义---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为例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20世纪50-70年代“非主流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非主流文学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

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的,是个历史的概念。

[1]“非主流文学”的创作突破了同时代写作的规范性,积极寻求新的写作模式,勇敢地对现实发出质疑的声音。

从一个非功利的、不带价值评判的角度而言,“非主流”代表的是一个时代被压抑、被淹没、被遮蔽的真正真实的声音。

[2]“非主流文学”有着其独特地创作特色及意义。

一、语言通俗简练,人物形象直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语言通俗易懂,简单直白,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就能直观的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刘世吾一再说“就是那么回事”,这句口头禅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淡,革命意志严重衰退。

作为区委组织部的第一副部长,他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党性,“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

”另一方面在对待具体工作和问题时,却闪烁其辞的话语、躲躲闪闪,总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为借口——搪塞及时解决问题的职责,既缺少主动性,又缺乏激情而韩尚新,“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寥寥十字就将他不学无术、装模作样的形象概括出来。

这就体现出了“非主流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语言简朴凝练,人物语言应用与身份相对应,人物形象刻画上无需精雕细刻,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就把人物形象直观的摆在了读者面前。

二、以“形”现形,大胆揭露时弊“文革”主流文学直接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他们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完全违背了文艺创作的规律,造成了文学创作的公式化,扼杀了文艺的独创性,而且使得文学直接用来图解政治阴谋。

[3]而在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则给展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小说中韩常新生在党中,他并没有为党做什么利事,反而只是在一味的欺骗党,敷衍党,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事,平时也只是懒散的过着,摆摆官威,可以说没有为党做什么时事,一切都只是搞形式主义罢了。

王蒙简介及主要作品

王蒙简介及主要作品

王蒙(1934.10.15— )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祖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曾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描写了建国初期一群高中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渴望。

1955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豆儿》。

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官僚主义而引起强烈反响。

1957年错划为右派。

1963年到新疆,学会维吾尔语,曾翻译《在奔腾的伊犁河上》等作品。

1978年重返文坛,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还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和诗歌。

在艺术形式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将西方的“意识流”、“黑色幽默”等艺术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和喜剧形式熔为一炉,对新时期文学创作作出很大贡献。

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外谐内庄,其中《蝴蝶》、《相见时难》、《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别获得全国中篇优秀小说奖。

《说客盈门》、《风筝飘带》获《人民日报》和《北京文学》奖。

不少作品在英、美、法、德、日等翻译出版。

1987年获意大利蒙太学国际文学奖。

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作书目]青春万岁(长篇小说)1979,人文冬雨(短篇小说集)1980,人文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1981,北京夜的眼及其它(小说、评论集)1981,花城当你拿起笔(评论集)1981,北京相见时难(中篇小说)1982,中青深的湖(中、短篇小说集))1982,花城德美两国纪行(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王蒙谈创作1983,文联走向文学之路(散文集)1983,湖南人民漫话小说创作1983,上海文艺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中、短篇小说集)1984,上海文艺桔黄色的梦(散文集)1984,百花在伊犁——浅灰色的眼珠(长篇小说)1984,作家沼泽地旁的部落(小说集)1984,四川人民王蒙选集(1—4册)1984—1985,百花妙仙庵剪影(短篇小说集)1984,百花王蒙中篇小说集1985,湖南人民创作是一种燃烧(理论集)1985,人文文学创作笔谈(理论集)1985,重庆出版社王蒙集——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1986,海峡活动变人形(长篇小说)1987,人文文学的诱惑(评论集)1988,湖南人民旋转的秋千(诗集)1988,四川人民[研究资料书目]王蒙专集(徐纪明、吴毅华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1984,贵州人民王蒙论(评论集)曾镇南著,1987,社科。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简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简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

“五四”文学精神回归。

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隐失诗人:在十七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了一大批诗人/诗派停止了创作,离开了诗坛。

这些诗人/诗派被称为隐失的诗人/诗派。

包括七月诗派、右派诗人、九叶诗人等。

6当代散文:狭义:指的是所谓“抒情性散文”,其特征近于“五四”文学革命提出的“美文”,后来称为“艺术散文” 广义: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学”或“特写”),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性短论,即“杂文”等。

在有的时候还包括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等。

7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8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9潜在写作:未公开发表,未经出版社正式出版,不能进书店上书架,不能跟读者见面的不具“合法”身份的作品。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王蒙,一个名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文学圈熟知的人物。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赞誉。

然而,谈到王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名字所代表的含义。

名词一:反思王蒙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审视,他试图揭示社会背后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一九八八年》一书中,他通过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迁。

他用文字探索内心的真实,以追求对社会的真实认知。

名词二:担忧王蒙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

他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通过对普通人的关注,他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群体状况的担忧。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社会秩序崩溃、道德败坏的景象。

他的作品让我们深入思考社会的问题,引起我们对个体与集体命运的关注。

名词三:人权王蒙的作品也经常关注人权问题。

他的作品反映了在缺少言论自由和人权保障的环境下,人们生活的艰难。

他的小说中,有很多不同的职业人群,其中某些人的命运常常受到政治环境的控制。

他的作品让我们反思人权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对人权的尊重。

名词四:艺术王蒙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具备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

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和人物产生共鸣。

他的文字充满着感性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王蒙对于艺术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当代文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名词五:探索王蒙一生都在探索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对于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抗争。

他通过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试图找到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蒙的意义在于他所代表的文学家群体,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试图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结王蒙作为当代文学家,通过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担忧,表达了对人权的呼吁。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当代文学试题

当代文学试题

当代试题一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的______________,一般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2:建国初期,文艺界展开了广泛的批判运动,其中受到批判的作家及文学作品有_____的《我们夫妇之间》等。

3:路翎创作的《__________》因其题材触及志愿军的感情禁区而受到批判。

4:从题材分布的领域来看,十七年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革命历史题材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5:在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大讨论中,秦兆阳的理论文章《_______》影响巨大。

6:十七年诗歌创作中,被称为“石油诗人”的是______。

7:在郭小川的诗歌创作道路中,表现其对人生与命运反思的抒情短诗是《____》。

8:1961年,由于全国范围内的调整与恢复,文学也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而其中犹以______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因此当年被称为______年。

9:十七年散文创作中,被誉为“诗化散文”的作家是_______。

10:被誉为当代话剧开山之作的是老舍创作的《_______》。

11:“双百方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2:1956年——1957年上半年的小说创作,从主题上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一是反映人情、人性的小说,另一是___________。

13:大跃进期间毛泽东提倡的“两结合”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现实主义与___________相结合。

14:1965年11月,对吴晗新编历史剧《__》的批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15:表现文革期间青年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品有_的诗歌《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二、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分)()1:赵树理在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其相关的小说流派是。

A:乡土小说B:山西作家群C:白洋淀派D:山药蛋派()2:《三家巷》是欧阳山创作的多卷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第一部。

A:《一代风流》B:《芳菲之歌》C:《长城万里图》D:《苦斗》()3:徐义德是下列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散文:狭义为“抒情性的散文”,即近于五四运动初期的“美文”;广义还包括“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议论为主的杂文、杂感,还有回忆录、人物传记,写实性的史传文学。

散文三大家:秦牧,刘白羽,杨朔工业题材小说:对于“当代”文学来说,城市有其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也有急迫需要表现的对象,这就是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的劳动和生活,以及发生于工厂、矿山、建设工地的矛盾斗争。

这一文学题材被严格限定为“工业题材”创作。

历史革命小说:这一文学史命名所指称的“历史”具有“既定”的性质,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也就是说,讲述的是中共发动、领导的“革命”的起源,和这一“革命”经历曲折过程之后最终走向胜利的故事。

题材概念和当代的理解:一、作家“选取它充分熟悉、透彻理解、他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作为自己加工提炼的对象”;因而“题材对于具体作品,都是“特定”的。

二、“指的可以作为材料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

在当代论及题材,一般指后一种的理解。

“题材”问题,被认为是关系到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程度,关系到“文学方向”的确立的重要因素。

在左翼作家看来,选取何种生活现象作为创作的题材,关系到这种文学的“性质”。

五六十年代作家批评家:一,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

第二,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即指认它们之间的优劣、主次、高低的区分。

赵树理后期作品衰弱的原因:从作家生活的环境而言,战争年代“解放区”的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与赵树理的写作追求存在着更多的协调性,留给作家创造的空间,能够有效地容纳他个感性的、民俗文化的艺术想象;他那时对农村传统习俗和观念所期望的更新,也与革命政治在农村所推动的变革,有许多重合之处。

到了50年代,不仅文学写作的规范更加严密,而且基金的经济、社会变革进程对农村传统生活的全面冲击、损毁。

“社会发展”与“传统”的冲突,引发作家尖锐的不安,他那种建立在对乡村传统、民间文化的体认基础上的社会、文化想象,收到抑制而不能施展。

王蒙-80年代小说家-介绍

王蒙-80年代小说家-介绍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名医梁有志传奇》——道德的反思 梁有志 梁有德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活动变人形》——文化的反思 “季节”系列小说是王蒙世纪之交创作的系列长篇 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 季节》《狂欢的季节》。 钱文
Company Log持早年作品的 风格的时候,王蒙回答:“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必 要的。二十年来我当然早就被迫离开了‘组织 部’,也再不是‘年轻人’。然而我得到的,仍 然超过于我失去的,我得到的是大有作为的广阔 天地,得到的是经风雨、见世面,得到的是二十 年的生聚和教训”,“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 年”,“我无时不在想着、忆着、哭着,笑着这 八千里和三十年,我的小说的支点正是在这里。”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二、王蒙小说的主要特点 (一)意识流手法的现代尝试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直接记录人物意识流动的 轨迹,“把变化多端、无人知晓、不受限制的精 神表现出来”。 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芙和福克纳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王蒙
(一)“少共精神” “青春与革命”,即“少共精神”成为他的一个 情结。 14岁就成为共产党员(1948) 50年代,他是一个青年,又是青年团的干部 时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时代,青春与希望成为他 思想的主调 。 决定了“青春+革命”既是他的人生观,又决定 了他创作的风格。
第一节
王蒙
过功勋的革命军人 重要的领导干部 右派(妻子离婚) “叛徒”和“三反分子”(儿子与之划清界线) 入狱 老张头(下放到边远的山区农村落户,得到农人 们的帮助和女医生秋文的关怀 )

王蒙的创作

王蒙的创作

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描写和传统小说的心理刻划之间的区别是 首先,意识流小说所要表现的是人物的所谓全部意识,这也 就是弗洛伊德和詹姆士所指出的那种人的思维的全过程,是 那种以潜意识为主的所谓“思想流、意识流”。因此,意识 流小说中对人的心理描写虽然也包含了某些理智的部分,但 主要的是那些含糊不清、紊乱破碎的念头。 其次,意识流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完全持自然主义的态度, 不管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它都要求把人物那种在思维的 每一瞬间的尚未升华的心理轨迹完完全全地描画下来,不管 这种描画是多么的荒诞离奇。 第三,意识流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它经常处于一种大幅度的跳跃、起伏和跌宕中
《达洛卫夫人》是以“一天的时间来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 的独特小说。主人公达洛卫夫人是一位光彩耀人的上流社 会中年贵妇。表现的是达罗卫夫人在家庭晚会上重见旧日 恋人彼德并得知附近一患精神病的男子自杀后二人意识的 跳跃纷呈. 伍尔芙的笔开始带领着她一路追寻,让她穿过浮世烟华, 洞察着人类的本性——“人类既没有善心,又没有信念, 也没有宽容,有的只是能增加眼前快乐的东西。他们成群 结队去猎食,他们一伙伙搜遍沙漠,尖叫着消失在荒野 里”;让她于芸芸众生中窥到了灵魂的真相,残酷却又真 实——“我们的自我像深海里的鱼,在昏暗中来往,穿梭 在巨大的水草之间,游过阳光闪烁的海域,不停地游向前 去、前去,游向幽暗、寒冷、深邃、不可思议之处。”经 历了长长的心路跋涉,达洛卫夫人对自己毫无意义的生活 心生倦意。她眼望着自己一手布置的繁华宴会却备感人生 徒劳,慢慢地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在这部小说的末尾,达 罗威夫人参悟了生与死的奥秘,她不再局促不安,“她那 刻板、拘束、笨拙的举止焕然冰释,不复存在。”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 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小说。意识流小说中的人 物心理意识流动则是小说的中心,本身就是独立的 事件,居于作品的主体位置。其主要艺术特征有: 第一,着重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表现人的 “潜意识”。第二,采取过去、现在和未来时序颠 倒或互相渗透的写法。第三,打破传统写实主义单 线条平面结构,形成多线条立体交错结构。第四, 淡化情节因素,注重意识的自然流动。第五,经常 采用人物内心独白、旁白、自由联想等方法,并进 行了语言形式的多样试验。主要代表作家有:英国 的女作家伍尔芙,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英国作家乔 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等。40年代以后,作为一个 独立的文学流派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手法和 技巧却渗透到现代派文学很多领域中,并为世界上 不同倾向的作家广泛使用,影响很大。

王蒙简介——精选推荐

王蒙简介——精选推荐

王蒙简介 王蒙 姓名:王蒙 笔名:阳⾬ 性别:男 出⽣年⽉:1934年 出⽣地:北京 籍贯:河北南⽪ 王蒙(1934—)曾⽤笔名阳⾬。

原籍河北南⽪,出⽣于北京。

1940年⼊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学。

1945年⼊私⽴平民中学,中学时代与共产党地下党员接触,受到影响。

50年代后担任青年团⼲部,并开始⽂学创作,1953年着⼿写长篇处⼥作《万岁》,并于1956年9⽉定稿,但因“反右⽃争”受影响,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出版。

1955年发表第⼀篇⼩说《⼩⾖⼉》,1956年以⼀篇“⼲预”的⼩说诗歌⽂学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引起轰动,1957年因这篇⼩说获罪被划右派。

1958—1962年在北京郊区。

1962年曾到北京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发表了《眼睛》、《夜⾬》等⼩说。

1963年赴边疆思想改造,举家迁⾄新疆伊犁,曾在那⾥任汉语翻译。

1978年调回作协北京分会,重新发表⼩说,1979年平反。

1983⾄1986年任《⼈民⽂学》主编。

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同年6⽉任⽂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

⽂⾰后撰写了⼤量⼩说诗歌⽂学作品,出版⼩说集《深的湖》、《冬⾬》、《⽊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在伊犁》、《星球奇遇记》、《我⼜梦见了你》、《坚硬的稀粥》等,长篇⼩说《青春万岁》、《活动变⼈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等,评论集《漫话⼩说创作》及《王蒙、王⼲谈话录》、《红楼启⽰录》等。

其中《最宝贵的》、《悠悠⼨草⼼》、《春之声》、《蝴蝶》、《相见时难》等先后获全国优秀短、中篇⼩说奖。

有⼴泛的国际声誉,曾获得意⼤利的蒙德罗⽂学奖和⽇本创作学会的“和平⽂化奖”等。

他的创作⼀直求变求新,经常领风⽓之先。

主要⼩说诗歌⽂学作品:《⼩⾖⼉》、《眼睛》、《夜⾬》、《深的湖》、《冬⾬》、《⽊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在伊犁》、《星球奇遇记》、《我⼜梦见了你》、《坚硬的稀粥》、《青春万岁》、《活动变⼈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漫话⼩说创作》、《王蒙、王⼲谈话录》、《红楼启⽰录》等。

现当代 十七年文学 精心整理~~~

现当代    十七年文学  精心整理~~~

一.文学思潮建国初期文艺界三次重大的批判运动的影响及其教训。

1956年以前,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①这三次批判运动,规模声势之大,涉及面之广,牵扯人员之多,远远超过此前历次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

②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③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摧毁了把写作看做个体的情感、心态的自由表现的“资产阶级”文学观,有力的制约控制了作家艺术思想和行为的选择、规范。

④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

简述和评价建国以后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①建国以后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文艺路线上继批判电影《武训传》和《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思想斗争。

②胡风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提倡主体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用主观“拥入”客观,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键所在。

③1955年推向高潮的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它不仅造成了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

关于<武训传>的讨论。

电影《武训传》是孙瑜根据武训生平事迹,编导的历史传记影片。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并由此展开了建国后第一次名为讨论、实际为政治批判的文艺运动。

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乃至批判,涉及到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问题。

但由于采取行政领导的方式,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将思想、学术、文艺问题当作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斗争的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我国当代文艺运动和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50-70年代小说3

50-70年代小说3
一干预生活一干预生活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以及在苏联文学中一批写真实的作品的影响促使一些作家一反建国后文学以颂歌为主调的局面大胆面对现实把目光投向党内生活和社会的阴暗面通过对官僚主义思想僵化保守意志衰退等消极现象的揭露和批判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现实主义创作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非主流的小说
与前述主流小说不同,本时期还存在着一条 “非主流文学”的创作线索。所谓“非主流文 学”,是指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 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可参考洪子诚《中 国当代文学史》P137-P138).
•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祖籍安徽省无为县, 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抗战逃难中接触到苏联著作,开始尝 试写作。17岁时以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之后》受胡风赏识 而于文坛初露头角,自此成为三十年代七月派的主力作家。 1942年后,未满20岁的路翎进入创作高峰,创作了被邵 荃麟评价为“在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放射出一道鲜明 的光彩”的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1944年发表)及 当时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1945),表 现封建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建国后,因受胡风牵 连,路翎中断写作20多年。路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 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创作,善于揭示社会的复杂内涵, 描写人物心理的多层性,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 多得的。
历史小说
• 60年代初,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一些作家 选择以历史人物和故事为题材创作小说, 不触及现实社会,而在历史故事取材中隐 寓作家的现实生存体验和评价。比如陈翔 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 《杜子美还家》,冯至《白发生黑丝》等。
陈翔鹤
• 陈翔鹤(1901---1969):四川重庆人。1920年 入复旦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1922-1925年参 与发起浅草社和沉钟社,开始发表作品。抗战爆 发后到成都,曾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 都分会领导工作多年。1954年到北京,任中国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等职。短 篇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发表后影 响广泛。两篇作品都有借古喻今的意思,影射了 当时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环境,借高风亮节、正 直狂傲的古人来映照现时的知识分子,寄托了他 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是他在感时伤世中对知识 分子如何安身立命的一种关照。1964年,作者受 到严厉批判,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非主流文学与王蒙一、非主流文学1.概念指和十七年文学一体化特征相异的小说创作。

广义上指十七年所有不符合官方文艺规、方针、政策,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党的路线的文学作品。

狭义上指在双百方针影响下,集中出现的一批干预生活、反映人情人性的作品。

狭义上的非主流文学也称为“百花文学”。

2.整体特征1)历史性: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和创作而言的。

2)被压抑:在十七年文学一体化的历史环境中,它们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3)阶段性:它的出现呈现出“阶段性”。

一般出现在文艺规比较宽松的时期,如百花时代、1960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时。

4)在艺术样式上,主要是短篇小说。

3.思想特征1)对既有文学观念的怀疑;2)对启蒙传统的保护和重建;3)对世界进行解释、想象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

二、非主流文学的几个阶段1.最初的异端(1950年代初)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百花文学(1956-1957年上半年)1)特点A.短篇小说。

时间短,一年多。

B.青年作家。

a.理想社会的现实承诺:在革命历史中获取的政治信仰和生活理想,关于理想社会的现实承诺;b.继承了现代文学的现实责任感;c. 联文学“写真实”、“干预生活”的理念。

2)两个趋向A.以文学创作干预生活,强调文学的批判性。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B.回到文学自身,追求文学的艺术性。

宗璞《红豆》3)代表性作家作品A.干预生活的作品:容主要是批判官僚主义。

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部消息》、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宾雁(1925-2005),人,前中共党员,著名作家、记者。

1955年以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本报部消息》揭露批判官僚主义引起广泛注意。

1957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劳动。

1978年调至《人民日报》。

1979年发表报告文学《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等关心百姓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的文学作品,引起更多关注,被誉为“中国的良心”。

1984-1987年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1987年因“在各种场合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被开除党籍。

1988年应邀到哈佛大学进修讲学,从此流亡海外,直至去世。

很多中国人为我的不幸感到悲哀和惋惜。

我本人呢,却觉得是一件幸事。

……我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我所付出或我所失去的东西。

那些被认为比我幸运得多的人,他们的墓志铭上是不能刻上这一行字的: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应该说的话。

——宾雁B.描写爱情的作品: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

3.历史小说(1960年代初)此时的历史小说是一种象征性叙述。

1)出现原因:文艺政策调整:文学环境相对宽松。

2)作家作品:翔鹤《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杜子美还家》、田汉《瑶环》、吴晗《海瑞罢官》3)特点A.以老作家为主;B.以古讽今;C.创作目的多为慨叹自身处境。

三、王蒙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王蒙简介南皮人,1934年生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8-1962年在郊区劳动,1963-1978年被流放到XX伊犁,故国三千里,一去三十年。

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但不知什么原因被作者长期遗忘,2013年在整理房间时发现,由花城出版,今年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问:同时获奖的还有哪些作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童的《黄雀记》。

第二个问题: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你能说出哪些作品?写得比较好的有:古华《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心武《钟鼓楼》、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麦家《暗算》、贾平凹《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推拿》、莫言《蛙》、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

第三个问题:在所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作家作品有哪些?巍:《》、雪垠:《自成》、准:《黄河东流去》、宗璞《东藏记》(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柳建伟《北方城郭》、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周大新《湖光山色》、佩甫《生命册》。

1978年调回,1979年平反,创作进入高峰期。

创作了《春之声》等意识流小说,被视为中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1986-1989年由提名任文化部部长。

代表性作品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季节系列)、《青狐》、《这边风景》等。

中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布礼》、《蝴蝶》、《相见时难》、《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坚硬的稀粥》等。

2.王蒙的整体评价文学成就1)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

2)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流风格,喜欢排比、铺,形成江河汹涌、汪洋恣肆的风格。

3)小说创作中充满政治智慧。

与人生阅历有关。

4)很多小说具有多重主题。

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不足1)自叙传的特点使其创作带有雷同现象。

小说中常有一种“少共”情结,很少超出革命、青春、爱情、艺术的主题。

2)质胜于文,缺少足够的想象与虚构。

3)过于理性,理念大于形象。

茅盾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细读1)小说主要容是什么?尽可能详细。

2)阅读感受。

2015年10月9日给2014级汉语言班上课时,提问了五个学生,一个说读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的感受的问题;一个说不喜欢这篇小说,觉得没意思,自己比较喜欢写爱情的小说,喜欢描写优美环境的小说;一个说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他关注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想看看小说中的事件到底是如何处理的?有两个同学开始觉得没有意思或者看题目觉得没有意思(政治性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后来进入小说以后,发现小说是通过一些细节性的情节来表现政治性的东西的,觉得还比较有意思。

评论:第一个:读书,尤其是我们课堂上要详细分析的文本,不能囫囵吞枣,应该学会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感受:哪些地方刺激了自己?哪些地方感兴趣?哪些地方觉得没意思?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才有可能一方面分析作品本身,一方面分析自己。

第二个:作为专业阅读者,不能仅凭自己的阅读偏好读书。

第三个:专业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不能只关注故事情节。

第四、五个:自己是如何进入小说的?细节性的东西为什么能吸引人?小说里有生活。

3)小说的环境描写三月,天空中粉洒着以雨似雪的东西。

三轮车在区委会门口停住,一个年青人跳下来。

车夫看了看门口挂着的大牌子,客气地对乘客说:“您到这儿来,我不收钱。

”四月,东风悄悄地刮起,不再被人喜爱的火炉蜷缩在险暗的贮藏室,只有各房间熏黑了的屋顶还存留着严冬的痕迹。

慧文的容貌:苍白而美丽的脸、眼皮上疲倦的青色慧文的房间:这间卧室好像是布置得很仓促,墙壁因为空无一物而显得过分洁白,盆架孤单地缩在一角,窗台上的花瓶傻气地着口;只有床头小桌上的收音机,好像还能扰乱这卧室的安静。

世吾办公室玻璃上的霜花溶解成的一条条的污道子4)林震与慧文的关系情感上的爱意萌动、事业上的同心同德慧文对林震:她一边抄,一边时时抬头看林震,林震问:“干吗老看我?”慧文咬.了一下复写笔,调皮地笑了笑。

..一只柔软的手落在肩上。

林震站在门外,慧文站在门里,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光,她说:“下次来的时侯,墙上就有画了。

”林震眼中的慧文以及慧文的表现:在慧文家两人交谈时,小说对慧文动作的描写:她沉默着,一个一个地捏着..自己那白白的好看..的手指。

慧文沉思地用手指弹..着自己的腿,好像在弹一架铜琴。

慧文露出润湿..的牙齿笑了。

慧文回来了,端着一个长柄的小锅,她跳着..进来,像一个梳着三只瓣子的小姑娘。

他摇.了一下她的手。

林震用力地呼吸着春夜的清香之气,一股温暖的泉水在心头涌了上来。

他们在慧文家谈论的工作和社会现象。

5)有关林震的心理描写一年以后,他更经常焦灼地鞭策自己。

是因为社会主义高潮的推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会议的召开,还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他已经二十二岁了,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时作过一篇文,题目是“当我xx 岁的时候”,他写成“当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要……”现在二十二岁,他的生命史上好像还是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连给某个姑娘写一封信的事都没有做过。

他努力工作,但是他作的少、慢,和青年积极分子们比较,和生活的飞奔比较,难道能安慰自己吗?他订规划,学这学那,作这作那,他要一日千里!6)世吾和常新一样吗?你对他们如何评价?常新:一个浮在生活的表面的比较浅薄的人。

世吾:很复杂在工作上给人一种消极、应付、油滑而又高高在上的感觉(“就那么回事”)。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但是,并不愿意把它们付诸实践。

他的心深处有原则、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而且很有能力,但是,这些都被他深深地掩盖在对一切都满不在乎的外表之下。

(有原则的并不仅是你一个人。

讽刺常新要当作家的无稽之谈。

爱读书而且读书很快。

很快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一边看文件一边听报告。

当我读一本好小说的时侯,我梦想一种单纯的、美妙的、透明的生活。

他笑了,从来没这样笑过,不是用机智,而是用心。

他把报撅拿拾世吾看,世吾仔细地看了几遍,然后抖一抖报抵,客观地说:“好,开刀了!”)总体上看,我认为,世吾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主见、有能力,但是,又对现实比较悲观的一个知识分子官员形象。

7)据王蒙自己说,小说原题是《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但是,《人民文学》稿件登记簿上第一次登记的原稿题目是《组织部新来个青年人》,在《人民文学》1956年第9期发表时,执行主编兆阳把题目改成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因为作者对修改有不同意见,所以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将这篇小说收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的《短篇小说选》时,王蒙十分坚决地将题目改成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我的问题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两个题目有何区别?兆阳为何修改?作者又为何坚持?8)这篇小说主要在讲什么?干预生活——干预什么生活?林震,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中的问题的批判与反思。

如果这是小说的主题,为什么要写林震与慧文之间的微妙情感?这对于干预生活这个主题意味着什么?小说中多次写到慧文那美丽而苍白的面容,又说她与丈夫之间感情不和谐。

为什么写这些?9)干预生活这种解读方式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批判官僚主义,百花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疑问:A.为什么写林震与慧文之间的微妙感情?有何关联?B.小说中多次对林震的心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而这些心理活动又与干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如第三节的前七段。

C.世吾这一形象难道是一个官僚主义者所能概括的吗?10)是否可以将这篇小说视为成长小说?成长小说:写主人公在青少年时代的心理世界,而后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