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脊神经的分支
脊膜支(返支) 交通支: 灰、白交通支 后支 :分布在枕\项\背\腰\ 臀部的皮肤和肌. 前支:形成颈丛,臂丛,腰丛, 骶丛。
脊 • 颈丛

经 前
• 臂丛


• 腰丛


• 骶丛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颈丛
一、组成:C1~4前支的全部和C5前支的一部分
二、位置:胸锁乳突肌上段的深面
三、分支及分布
颈丛的分支及分布:皮支和肌支
枕小神经 皮
耳大神经 支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 膈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观
纵 隔 左 侧 面 观
臂丛
一、组成:C5~8前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1前支
二、位置: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斜角肌间隙
三、分支及分布



组 5根
成 3干(上中下) 及 6股(前、后) 分 3束 支
二、位置: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分支及分布
骶 丛
臀上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阴部神经
支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胫腓
神 经
总 神 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胫神经 腓肠内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请同学们预习:
脑干
后 腋神经 束 分 桡神经 支
胸背神经
胸长神经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ﻩ神经病学Neurology名词解释●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

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

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神经病学 名词解释及简答

神经病学 名词解释及简答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下行至脊髓的称皮质脊髓束,至脑干运动神经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引起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早期不出现肌萎缩。

2.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萎缩,深反射消失。

3.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4.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又称脑桥麻痹性外斜视,若一侧桥脑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受到破坏,则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即两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对侧眼球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内收,两眼内聚运动仍正常。

5.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

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6.阿-罗瞳孔(Argyell-Robertson瞳孔):发生在神经梅毒病人中,在半数左右的脊髓痨或者麻痹性痴呆病人中出现,主要是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调节反射是在看东西有远向近时,两眼向中间辐辏、瞳孔缩小)。

7.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其临床意义不明。

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用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缓慢收缩,停止光照后瞳孔缓慢散大。

调节反射也缓慢出现喝缓慢恢复。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神经系统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神经系统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神经系统11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射2反射弧3灰质4白质5神经核6神经节7网状结构8大脑动脉环9硬膜外隙10蛛网膜下隙11纹状体12纤维束13锥体外系14内侧丘系15脑桥小脑三角16胼胝体17内囊18血脑屏障19硬脑膜窦二、填空题1脊髓全长有两个膨大,位于上部的叫_____,连有布于_____的神经;位于下部的叫_____,连有布于_____的神经。

2硬膜外隙是指_____与_____之间的间隙。

3薄束和楔束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于_____核和_____核。

4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部分。

5营养脑的动脉来自_____和_____。

6脑脊液由脑室内_____产生,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经_____渗入到上矢状窦。

7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__和_____。

8脑神经共_____对。

按所含的纤维成份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9三叉神经分支为_____、_____和_____。

10通过眶上裂的脑神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出入颈静脉孔的脑神经有_____、_____和_____。

12交感神经节按部位分为_____和_____;副交感神经节按部位分为_____和_____。

13锥体束包括_____和_____。

14躯干、四肢本体觉传导通路中,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_____节、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_____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_____核。

15成人脊髓位于_____,上端平_____,连于_____,下端平_____,末了逐渐变细称为_____,向下延为_____止于尾骨背面16.31个脊髓节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上部颈髓与_____相对应,下部颈髓和上部胸髓与_____平对,中部胸髓与_____平对,下部胸髓与_____平对,腰髓平对_____,骶`尾髓平对_____。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二、颅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2.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4.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5.颅囟:新生儿由于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全,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6.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三、附肢骨骼1.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

2.肋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3.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髂结节。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

有肌肉在此附着。

5.髋臼:位于髋骨的外侧面,是一朝向外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髂臼窝和髂臼切迹。

6.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名词解释(1)(1)

名词解释(1)(1)

一、名词解释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突的横嵴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翼点:在颞窝前下部,额骨,顶骨,蝶骨,颞骨共同汇合成H形的缝,称翼点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上呼吸道:是由鼻,咽,喉组成。

little区:易出血区,鼻中隔前下部黏膜腹股沟韧带:即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反折增厚的部分。

胆囊三角:胆囊管,胆总管,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肝门: 肝脏面正中略有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有此进入,故称肝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十二肋的夹角区域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血液循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房,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血液循环。

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动脉血经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心房,这种循环称体循环,又叫大循环肺循环: 由右心室射出静脉血,经肺动脉干,左右肺静脉及分支,到达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属支汇入左右静脉,最后流入左心房,这种循环称肺循环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的夹角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于第一腰椎体前方的乳糜池。

乳糜池:呈囊状膨大,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处,因神经纤维包有髓鞘,色着白亮,称白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成团。

二、1.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人体解剖学课后习题神经系统(含答案)

人体解剖学课后习题神经系统(含答案)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一、大纲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

2.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与内部结构4.掌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5.了解脊髓的功能。

6.掌握脑干的外形、结构。

7.理解小脑、间脑的位置、外形与结构。

8.掌握端脑的外形与结构。

9.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

10.理解脑脊液及其循环。

11.理解脑和脊髓的血管。

12.了解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3.理解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14.理解脊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分布。

15.理解十二对脑神经的分布、性质及其功能。

16.了解内脏神经。

二、内容概要脑脊髓1.神经系统脑神经按与中枢关系脊神经周围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按分布范围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位置——椎管内2) 2.脊髓 2) 8节 12节 腰髓5 5 1前角——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内部结构 侧角——交感神经元 前索 白质 后索 侧索位置——颅后窝内延髓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 外形 脑桥 背侧:菱形窝 腹侧:基底部,小脑中脚 中脑 腹侧:大脑脚,脚间窝 背侧:上丘,下丘 灰质 脑神经核 内部结构 白质 网状结构内侧面三面背外侧面下面外侧沟叶间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外形顶叶五叶颞叶枕叶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6.端脑主要脑回颞横回角回缘上回皮质灰质豆状核基底核尾状核杏仁体内部结构投射纤维——内囊白质连合纤维——胼胝体联络纤维侧脑室硬脊膜——硬膜外隙硬膜大脑镰硬脑膜小脑幕7.脑和脊髓被膜硬脑膜窦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软膜软脊膜软脑膜——脉络丛8.脑脊液循环(1)产生部位:各脑室脉络丛(2)循环途径:左室间孔中脑水管正中孔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9.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腱、关节、皮肤的感受器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薄束、楔束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0.躯干和四肢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皮肤的痛、温、触觉感受器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后角固有核 交叉脊髓丘脑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1.头面部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温、触觉感受器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感觉核群 交叉 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皮质束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的下1/3部12.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 视杆细胞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枕叶距状沟两侧皮质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13.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大部分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躯干、四肢骨骼肌 小部分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14.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1/3 皮质核束内囊膝 脑干大部分终止双侧的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头、颈、咽、喉肌15.脊神经器18三、测试题(一) 名词解释1. 灰质2. 白质3. 神经核4. 神经节5. 网状结构6. 内囊7. 纹状体8. 硬膜外隙9. 蛛网膜下隙10. 大脑动脉环11. 牵涉痛12. 上运动神经元13. 下运动神经元14. 交感干(二)填空1.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尺神经沟: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在其内通过,此处表浅贴近骨面,隔皮肤可触到。

界线:是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也是盆腔的入口。

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

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Chopart 关节:又称跗横关节transverse tarsal joint.Chopart关节是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联合构成,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 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但关节腔并不相通,在解剖学中为独立的关节.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

半月板: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

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为平的,与胫骨平台相接。

这样的结构恰好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形成一较深的凹陷,从而使球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增加。

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间部非关节面的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

这个部位又可称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当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臂丛,致使患肢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称“前斜角肌综合症”。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题库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题库

周围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

(二)填空题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中点连线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

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脊椎动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脊椎动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脊椎动物学名词解释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

它是位于脊索动物消化管背侧,神经管腹侧的一条纵贯身体前后、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由许多内部富含液泡的细胞组成,外面围有两层结缔组织鞘(脊索鞘)。

低等类群终身存在,而高等类群只出现于胚胎期,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

被囊:动物体外的被囊由外套膜分泌而来,具有保护功能,与出芽生殖有关。

动物界中具有被囊的动物仅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索的背方,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咽鳃裂:咽鳃裂是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

是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之一。

内柱(咽下沟):是原索动物咽部内壁腹侧中央的一条纵沟,故也称咽下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腺细胞分泌的粘液可以将随水流进入咽的食物颗粒结成食物团,纤毛细胞的纤毛可将食物团驱向围咽环,故与摄取食物有关。

它与甲状腺属同源器官。

背板(咽上沟):又称咽上沟。

是原索动物咽壁背侧的一条膜状纵褶,仍与食物摄取有关。

逆行变态:动物一般的变态是器官结构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而海鞘的变态则与一般变态恰恰相反,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器官,如脊索,背神经管等,形态结构变得比幼体更为简单,生活方式也由自由生活变为固着生活,我们把海鞘这种独特的变态方式称作逆行变态。

门静脉:某段静脉两端都有毛细血管,则这段静脉称为门静脉,如:肝门静脉。

鱼:以鳃呼吸,以鳍游泳的有鳞片的低等的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

开放式循环:血液循环过程中要经过血窦而非完全在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称开放式循环。

封闭式循环:血液完全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的循环方式称封闭式循环。

轮器:文昌鱼缘膜边缘由纤毛上皮组成的伸向前方的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轮器。

轮器可以搅动水流,使流水成为旋涡,以聚集食物。

鳃笼:七鳃鳗等圆口纲动物支持鳃囊的一系列软骨,由9 对垂直排列的弯曲的软骨和 4 对纵走的长杆状软骨互相连接而成,因似笼形,故称鳃笼。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积聚的部位。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分布的灰质称为~。

髓质: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2、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

神经: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积聚成团或柱,称为~。

纤维束(传导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称为~。

脊神经节:脊神经的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的膨大部分。

脑神经核:脑干内与第III-第XII对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的神经核。

3、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学基础称为~。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称为~。

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在灰、白质交界处纵横交叉成网,胞体散在其中,称为~。

6、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为~。

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向上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称为~。

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称为~,又称三叉丘脑束。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

脊丘系:即脊髓丘脑束,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称为~。

内侧纵束:7、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隆起称为~,主要由皮质脊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

系统解剖学主要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主要名词解释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的孔。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后方正对4、5胸椎间。

界线:骶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

坐骨大孔:由髋骨上的坐骨大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围成的孔。

坐骨小孔:由髋骨上的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围成的孔。

梨状肌上、下孔:坐骨大孔被梨状肌穿行,分为下、下孔称梨状肌上、下孔。

骺软骨:骨干与骺相邻部,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遗留的痕迹为骺线。

黄韧带: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

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

耻骨下角: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形成的夹角。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者称~。

三边孔:位于肩胛下肌前面或小圆肌(后面观〕,大圆肌上方,肱三头肌长头之间的三边形间隙。

四边孔:位于肩胛下肌〔前面观〕或小圆肌〔后面观〕下方,大圆肌上方,肱三头长头和肱骨上端内侧之间的间隙。

板障:颅盖骨内、外骨板间的骨松质。

翼点:在颞窝处,由额、顶、颞、蝶四骨会合成H形的骨缝。

属于一薄弱区,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滑液囊: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有滑液。

胸骨下角:由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

腱鞘:是包围在长肌腱外面的鞘管,由纤维层和滑膜层共同构成。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

膈肌中心腱:膈的三部起点肌束在膈中央移行为腱膜汇合在一起称~。

腱划:为肌的腱性部分,为原始肌节愈合的痕迹,由结缔组织构成。

联合腱: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内下部,腱膜会合形成的腱性结构,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

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腹前外侧壁肌与腱形成的裂隙。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的管。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小间隙,在颞下窝内侧。

腰肋三角:在膈的起始处,肋部与腰部之间,有三角形小空隙,没有肌束,为膈的薄弱区之一。

神经内科名词解释

神经内科名词解释

神经内科名词解释1. 神经内科 (Neurology)神经内科是一个医学专科,研究和诊治与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如脑神经、脊神经)有关的疾病和症状。

神经内科医生经常处理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中风、癫痫、头痛、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2. 中风 (Stroke)中风是由于血液供应到大脑受到阻断或破裂,导致脑部细胞缺氧和死亡的疾病。

常见的中风类型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中风的症状通常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麻痹、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

3. 癫痫 (Epilepsy)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组反复发作的疾病。

癫痫发作可以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部咀嚼、望空发呆等。

4. 头痛 (Headache)头痛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疼痛感,通常发生在头部的某个区域。

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张力性头痛、偏头痛、颅内压增高等。

5.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平衡困难等。

6.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MS)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知、运动和说话功能。

典型症状包括视力障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

多发性硬化症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通常呈现出多个复发-缓解周期。

7. 头颅CT扫描 (Head CT Scan)头颅CT扫描是一种用于获取头颅内部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检查。

通过对头部进行X射线成像,可以检测到颅内出血、脑肿瘤、脑损伤等病变。

8.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脑电图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记录脑电活动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可以记录到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用以帮助诊断和评估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

9. 脑脊液检查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脑脊液检查是一种通过穿刺腰椎或颅内腔采集脑脊液,并进行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分析的诊断方法。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膀胱三角:为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由于该部位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所以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永不形成皱襞。

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

神经核:灰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合一起称为神经核。

矢状面: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不管是不是对等的,只要是左右两部分就是矢状面,而左右对等的面被称为正中矢状面.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记住:在反射弧上,神经节一定是在传入神经元上。

换句话说,有神经节的一定是在传入神经元,记住这个就OK了!)内侧外侧:离中央矢状面近为内远为外。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神经束:多条神经由鞘膜包裹构成的结构就是神经束。

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

体循环: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

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血液沿着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

体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人体解剖 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 名词解释
视网膜
第六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静脉动脉毛细血管淋巴系统淋巴器官组织管道
右心房的入口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有右房室口三尖瓣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左心房的入口有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有左房室口二尖瓣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营养心脏的血管有左右冠状动脉冠状窦肝的是门静脉
黄斑: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的一黄色区域

神经系统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聚集地部位色泽灰暗
※白质:在神经元轴突集中地地方颜色苍白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内含功能相似的神经细胞体集团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中,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
纤维束:在中枢白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
肺门:肺中央,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
※胸膜:被覆于胸郭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
循环系统
※体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全身各部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血液往返于心与肺之间的循环
心包: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
※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
感受器
视神经盘:正对视神经起始处的一白色圆形隆起,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处
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进椎间孔后变前支后支
脊神经纤维分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
支配肱二头肌的是肌皮神经肱三头肌是桡神经股四头肌是股神经小腿三头肌是胫神经
脑干分为脑髓脑桥中脑脑干后面有小脑两者之间是第4脑室
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分为下侧丘脑后侧丘脑背侧丘脑间隙有第3脑室
大脑皮层被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分为顶叶颞叶额叶枕叶
膀胱位于骨盆腔内耻骨联合之后膀胱底有一个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口的连线围成的三角区域形成的膀胱三角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钩椎关节( Luschka 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边双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如过分增生,可使椎间孔狭小,压迫脊神经,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体钩:为3—7 颈椎椎体上边侧缘向上的崛起。

3.岬(骶骨):骶骨底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4.骶角:骶管裂孔双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性标记。

5.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集处最为单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6.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空隙,称翼腭窝。

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7.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1—2 岁闭合。

8.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9.桡神经沟:肱骨体后边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

10.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

11.桡骨粗隆:桡骨颈内下侧的崛起,为肱二头肌抵止处。

12.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双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记。

14.耻骨联合:由双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增强。

15.跗横关节( Chopart 关节):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的横过跗骨中部的横位的“ S”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

16.腱鞘:指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

脏壁两层之间含少许滑液,可减少肌腱运动时的摩擦。

17.斜角肌空隙:前、中斜角肌与第 1 肋之间的缝隙称为斜角肌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经过。

18.胸腰筋膜:被覆于竖脊肌四周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积聚的部位。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分布的灰质称为~。

髓质: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2、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

神经:在周围部,神经纤维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积聚成团或柱,称为~。

纤维束(传导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称为~。

脊神经节:脊神经的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的膨大部分。

脑神经核:脑干内与第III-第XII对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的神经核。

3、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学基础称为~。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称为~。

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在灰、白质交界处纵横交叉成网,胞体散在其中,称为~。

6、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为~。

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向上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称为~。

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称为~,又称三叉丘脑束。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

脊丘系:即脊髓丘脑束,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称为~。

内侧纵束:7、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隆起称为~,主要由皮质脊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脊神经自脊髓出发,共31对,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上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八对颈神经穿过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稚间孔出椎管。

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推骨下方的椎间孔。

上四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四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胸节至第三腰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一至第三胸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肤。

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

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

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
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计有:颈丛、腰丛和骶丛等。

脊神经受伤会引起什么疾病?髓神经损伤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脊髓神经损伤。

在神经损伤当中算是比较严重的。

其病变可侵及颈、胸、腰。

骶任一节段的脊神经根。

临床上以颈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最常受累,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

起病可急可缓。

常有感染。

中毒。

营养代谢障碍。

脊椎疾病、椎旁肌肉外伤及炎症、横突外伤等,在受损神经根后根支配范围内有放射性麻木。

疼痛,如胸神经根炎引起肋间神经痛;颈胸神经根炎有肩颈部至上肢尺侧或(和)桡侧疼痛;腰骶神经根炎表现为腰骶部至下肢内侧或(和)外侧及足部疼痛等。

常因受凉、咳嗽、排便等诱发或使症状加重。

在受累神经根前根分布区域内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

颈胸神经根炎症状多发生于肩胛带和上肢;腰骶神经根炎症状则见于下肢。

骶神经根损害较重时尚有失张力性膀胱和性功能障碍。

病变累及蛛网膜时称脊膜-神经根炎。

如同时累及脊髓则称脊髓-脊膜-神经根炎。

可产生脊髓蛛网膜炎症状。

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黏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

临床医生需行肛门指检后才能作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诊断,肛门指检应注意肛门深感觉有无和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

脊髓休克期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是不可能的。

即使说脊髓休克期已结束,仍须对骶区功能仔细检查后才能确定脊髓损伤完全与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