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稿

合集下载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2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2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

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随着天气变暖,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

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下面是一份关于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讲稿,旨在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各位亲爱的家长、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在今天给大家讲解关于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知识。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的症状大致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

轻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口腔溃疡、手部和足部皮疹等,一般轻症的孩子很快就会康复。

而重症病例多见于婴幼儿,表现出高热、腹泻、呕吐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多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咳嗽、打喷嚏等,或者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溃疡。

消化道传播则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接触脏物等,所以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勤通风,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特别是对于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要加强隔离措施。

2.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避免食用生的、不洁净的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果蔬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3.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经常进行室内清洁、通风,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于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要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消毒。

4.提高个人免疫力。

饮食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休息,通过提高个人免疫力来预防手足口病。

5.及时就医。

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医,遵从医嘱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控制。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2篇)

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2篇)

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关于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我想谈谈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患者多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脑膜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针对手足口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首先,保持个人卫生是最基本的。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首要措施,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接触患者后、外出回家后,以及咳嗽打喷嚏后一定要及时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此外,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也非常重要,要定期清洁家居、教室和公共场所,保持通风,并避免与病患气道分泌物直接接触。

其次,加强个人免疫力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良好的体质和免疫力可以帮助身体抵御病毒的侵袭。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合理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也可以提高免疫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压力过大对身体的损害,同样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告诫公众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托幼机构、医院等单位也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和孩子们正确认识手足口病,学会自我保护,并及时就医、隔离。

最后,医药卫生部门在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要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座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特举办了这次健康教育讲座。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肤疱疹等症状。

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容易在婴幼儿和幼儿园中传播。

2.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病患者后要及时洗手。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幼儿园和家中的清洁。

- 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并减少儿童之间的亲密接触。

- 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生吃的蔬菜水果。

3. 如何识别手足口病的症状:- 发热:手足口病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

- 口腔溃疡:口腔内出现多个小溃疡,可导致食欲不振、喉咙痛等不适。

- 手足皮肤疱疹:手掌、脚底及手足冠部皮肤出现水疱和疱疹。

4. 对手足口病的治疗:- 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支持疗法可迅速康复,包括休息、多饮水、口腔保洁等。

- 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使用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和症状缓解药物进行治疗。

5. 家庭和幼儿园的防疫措施:- 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请假居家休息。

- 幼儿园要加强环境清洁,勤消毒,定期通风,减少传染风险。

- 家长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通过本次健康教育讲座,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掌握预防和处理手足口病的方法,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的参与!。

2024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2篇)

2024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2篇)

2024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作为家庭医生,十分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关于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在幼儿中流行,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托儿所和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首先,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渠道,我们可以向社会大众普及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知识,让家长和师生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性,并提醒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间,要注意儿童接触的人员、衣物和食物的清洁卫生。

同时,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和疫情排查能力,确保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

其次,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和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指导清洁人员做好日常清扫、消毒和垃圾处理工作,保持教室、餐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对于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对常接触的公共设施和玩具等,要定期进行高温蒸汽、紫外线或化学消毒,以防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播。

另外,学校和家长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卫生习惯。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洗澡,尤其是儿童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特别是在进食、饭后、上厕所等行为后要及时洗手。

此外,家长还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等,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和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最后,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学校和幼儿园要定期组织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同时要做好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工作,避免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发展情况,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以便卫生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警和控制。

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精选演讲稿)

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精选演讲稿)

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l6型最为常见。

三、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简称为ev71,人感染了该病毒后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四、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五、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六、诊断手足口病的依据是什么?诊断手足口病依据有下列几条: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七、什么叫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医院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遇见患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应做好诊断,对符合下列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诊断为临床诊断一般病例或重症病例: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3篇

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3篇

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精选3篇(一)尊敬的校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中。

它的特点是病程短、易感染和传播快。

所以,我们要做好防护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首先,个人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础。

每天要坚持勤洗手,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干净,尤其是在接触到公共场所、污物、动物后,更要记得洗手。

此外,不要用脏手触摸口鼻眼和食物,避免感染病毒。

其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经常清洁和消毒日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课桌、椅子等。

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同学要及时通知老师或家长,不要隐瞒病情,以免传染给他人。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和街边小吃,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定期打扫卫生,通风换气,避免孳生蚊蝇等传播病毒的昆虫。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谢谢大家!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发言稿精选3篇(二)尊敬的家长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幼儿园的一名家长,很荣幸能在这次手足口病防治家长会上发言。

首先,我想要感谢学校/幼儿园组织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分享相关知识的机会。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我们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积极参与到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中。

下面我想就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给大家分享一些意见和建议。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儿童、食物、器具等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后,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2024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2篇)

2024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2篇)

2024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讲话稿亲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讲话,谈谈我对于____年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对于____年的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通过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向全社会普及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让每个人都能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完善监测体系,早发现早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监测体系,加强与各个医疗机构和学校的合作,通过病例的实时报告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为下一步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卫生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加强对食品加工、销售等行业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污染引发手足口病的可能。

四、加强医疗救治,提高抢救水平。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识别和诊断能力,提高卫生机构对手足口病的救治水平。

同时,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争取早日研制出有效的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五、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前预防为主。

加强对手足口病病原体和传播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疫苗研制方向和防控策略。

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的医学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争取在手足口病的早期预防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控。

手足口病是一种跨国传染病,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分享手足口病的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手足口病防控的问题。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模版(3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模版(3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模版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____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____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____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2024年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2/3
14
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分享
辨证分型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 ,可分为风热型、湿热型、毒热
型等证型。
2024/2/3
治则治法
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基本治则 ,根据证型选用相应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
中药外治
可采用中药煎汤外洗、中药散剂外 敷等方法,缓解皮肤疱疹瘙痒等症 状。
15
患儿护理注意事项
2024/2/3
6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 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临床表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 可无发热;3)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阳性或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高。
2024/2/3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 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 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或疱疹;重型则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头痛、呕吐、精神差等,以及心肺功能衰竭表现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等。
实践经验
曾参与多次手足口病疫情调查与防控工作,积累 了丰富经验。
学术成果
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手足口病相关论 文,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2024/2/3
29
本次讲座目标回顾
01
提高学员对手足口 病的认识与重视程 度。

手足口病讲座(1)

手足口病讲座(1)

手足口病讲座(1)
手足口病讲座
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下手足口病的知识和防治措施。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传播
途径为口腔、鼻腔、眼结膜等分泌物,以及病人的排泄物。

患者的症
状主要包括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等,轻者可自愈,重者可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比如说咳嗽、打喷嚏、说话
等都会产生飞沫,这些飞沫中会含有病毒,轻易传播给周围人。

接触
传播主要是随着各种物品的传递和交换,例如日常用品、餐具、玩具、衣物等,这些物品也可传播病毒。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维持日常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以及勤
洗手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旦患上手足口病,要遵医嘱采取严密
隔离,同时按时按量服药,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

四、手足口病的常见误区
手足口病并非所有的发热、口腔溃疡或者手部皮疹都是手足口病。

需要经过医生诊断和检查确诊。

此外,手足口病不是不能治愈的病,只要及时治疗和预防,大多数患者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更多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并且掌握预防和治疗方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谢谢大家!。

幼儿园讲座手足口病知识

幼儿园讲座手足口病知识

幼儿园讲座手足口病知识
嘿,家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幼儿园里特别重要的事儿——手足口病知识哟!你们知道吗,手足口病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一不小心就可能在孩子们中间捣乱呢!
比如说,咱宝贝幼儿园的小朋友小花,前几天突然就发烧了,嘴里还长了小疱疹,手和脚上也有小红点点。

哎呀呀,这可把她妈妈急坏了,这不就是手足口病的症状嘛!就像天气会突然变化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那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它可厉害了,通过小朋友们的亲密接触呀,比如一起玩耍、拥抱,还有共用玩具、毛巾这些。

你想想,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可病毒也容易趁机捣乱呀!这就好比是坏人悄悄地混进了好人堆里。

那咱们怎么预防呢?这可得好好注意啦!首先要让孩子们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就像给小手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而且呀,要给孩子们的玩具、餐具定期消毒,这就好比给它们来个彻底的“大扫除”。

还有哦,要是孩子生病了,可别着急送去幼儿园啦,得等病好了再去,不然
不就像把小怪兽送进了幼儿园嘛!家长们,咱们能不好好上心吗?这可都是为了咱们宝贝的健康呀!
再说说,如果孩子真的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也别慌张呀!就像遇到了一点小困难,咱们要勇敢面对。

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照顾好孩子。

要多给孩子喝水,让孩子多休息,就像给孩子加油打气一样!
总之呢,手足口病不是什么可怕的大老虎,只要咱们大家重视起来,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就能保护好咱们的宝贝们!家长们,赶紧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打败手足口病这个小怪兽!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关键在于咱们要细心、用心地去对待!。

手足口病讲话稿

手足口病讲话稿

手足口病讲话稿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传播方式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足疱疹、高烧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手足口病更加危险,一旦患上手足口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尤其在接触脏物、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认真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等易受感染的部位;要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二、加强环境清洁。

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整洁,定期清理卫生,特别是玩具、床上用品等易受污染的物品要经常清理和消毒,避免病毒滋生和传播;饮用水源要保持清洁,尽量煮沸后再饮用。

三、避免密集人员聚集。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促进病毒的传播,所以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影院、游乐场、儿童乐园等。

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食用不洁或不熟食物,特别是未经煮沸的饮用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五、及时就医并隔离患者。

一旦出现手足口病感染的症状,如发烧、口腔溃疡、手足疱疹等,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隔离患者,避免传播给他人。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也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在学校里,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向同学们传达手足口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可以通过班会、晨会等形式,进行集体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并积极宣传传播给家人和周围的亲友;可以组织医生或专业人员举办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一、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病因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常见的病原体有肠道病毒A组(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肠道病毒B组和肠道病毒C组。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1.初期症状: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

2.皮疹: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等。

3.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排出,其他人吸入后感染。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接触后,通过口腔、眼部、鼻腔等粘膜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四、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保持距离,避免接触其分泌物。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不洁食物,尽量吃熟食,多喝水,增加免疫力。

4.加强个人免疫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1.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可用漱口液,腹泻可用止泻药物。

2.休息和饮食调理: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适当饮食,多喝水,补充体力。

3.预防并发症:手足口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六、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居家隔离:患者在发病期及恢复期需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3.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要做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家庭成员的防护:家庭成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家居环境清洁。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免疫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模板(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模板(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模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

通过今天的讲稿,我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共同努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和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皮肤的破损及粪便传播。

它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喉咙不适、口腔溃疡、手掌、脚心和臀部出现水泡、红疹等等。

手足口病一般对儿童的抵抗力较差,易发生并发症,如脑膜炎、肺炎等。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 主要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儿童玩具、食具等的污染,以及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的直接传播。

同时,空气飞沫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2. 预防措施a.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b. 避免与已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特别是接触其体液。

c.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保持适量运动、良好的休息等。

d. 注意儿童活动场所的卫生,定期消毒玩具、食具等。

e. 提醒大家注意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

三、应对手足口病的突发状况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的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及早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加强家庭的隔离和申报工作如有家庭成员感染手足口病,应及时隔离患者,并向当地卫生部门申报。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护其他家庭成员,还能够加强感染病例的排查和控制工作。

3. 在学校加强防控措施学校是学生集中的场所,应加强对学生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定期消毒教室、餐厅等场所。

四、呼吁大家共同参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手足口病的防控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的工作。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卫生意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参与预防工作。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介绍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儿童群体中发生。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疮、手脚口周围皮疹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首先,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大家要经常洗手,特别是触摸到公共场所或患者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其次,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的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此外,合理饮食和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免疫状态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举措。

当然,如果我们或身边的人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隔离措施,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注意饮食调理,适当服用药物以缓解症状。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手足口病的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

尽管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在预防和及时治疗方面,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预防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接种疫苗,但要记住,即使接种了疫苗,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有效预防。

同时,社会各个方面也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

学校可以加强对儿童个人卫生的教育,定期开展清洁消毒工作,及时向家长传达有关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家长们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预防胜于治疗。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才能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洁净的学习环境,远离手足口病的困扰!谢谢大家!。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5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5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24年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的主讲人。

首先,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手足口病是什么吗?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告诉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容易在幼儿园和学校中传播。

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如唾液、鼻涕、涕泪、大小便和皮疹等传播。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手掌、足底以及臀部出现红疹等。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容易引起感染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和扩散,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呢?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础。

我们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接触嘴、鼻、眼等部位或者接触到可能带菌的物体后,记得用流动水和肥皂好好洗手。

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第二,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应经常清洁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保持卫生。

定期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的新鲜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

第三,避免与患者直接近距离接触,避免共用物品。

手足口病病毒在病人的体液中含有很高的传染性,所以我们要避免与患者进行亲密接触,尽量与患者保持距离。

此外,要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免病毒通过这些物品传播。

最后,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我们要及时就医。

及时发现和诊断手足口病,能够尽早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我们每个人都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环节。

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这个疾病对我们生活的困扰,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校园环境。

课堂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同学们,请你们现在来回答几个问题吧。

首先,你们觉得手足口病感染的途径有哪些?(请同学回答)是的,你们说得很对,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传播,如唾液、鼻涕、涕泪、大小便和皮疹等。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稿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流行的就是EV71病毒,但还没有发现此种病毒的变异。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也就是现在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桌椅板凳、门把手、扶手等而感染。

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三、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五、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六、一般家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范文(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范文(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范文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在未来的____年,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本篇讲稿将以____字的篇幅为您详细介绍____年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者直接接触传播。

在未来的____年,预计手足口病将继续存在,并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防控,提高儿童的身体免疫力,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首先,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肠道病毒16型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接触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发热、喉痛、咳嗽等,随后出现口腔黏膜和手、足部皮肤上的红斑和疱疹。

手足口病一般自限性,多数患儿经过一周左右治疗后可痊愈。

但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手足口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面对未来的____年,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呢?以下,我将为大家阐述以下预防措施:第一,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我们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品后,要及时洗手。

其次,要教育儿童养成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的习惯,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最后,对于衣物、餐具等个人物品要注意定期清洗和消毒,以杀灭潜藏在上面的病毒。

第二,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保持居室通风,定期清洗和消毒室内空气。

其次,要勤洗晒衣物,尤其是儿童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一、基本知识1、手足口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最多见的为C0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

皮疹多分布在四支的远端,如手指、足趾和掌而。

另外还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伴有疼痛,患儿由于口腔疼痛,有时会拒绝进食,流口水。

有些患者可能只有皮疹和口腔溃疡。

在夏、秋季,如果儿童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给孩子的?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凡为3—6天,平衡4天,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上述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

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FI 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经口感染,;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

儿童对各型病毒普遍易感,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

3.手足口病后果危机吗?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危机的疾病,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包括儿童病例病情均较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 天就可以自愈。

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还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活脑膜炎、脑炎等。

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出现高烧、激烈头痛、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预防措施:1.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对于患儿家长而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齐卫生。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后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4.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学生间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广大师生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
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
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实践中发现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
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以减少交叉感染。

1、本病流行季节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
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加强宣传
6、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和隔离治疗措施。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
于确诊且症状明显的患儿
退
间应为两周。

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为7天。

对患儿接触的一切物品
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
五、对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如何护理和治疗
手足口病如无合并症
病期间或温开水漱口部位避免摩擦、挤压楼梯扶手、桌面等儿童和学生易接触物体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
应及时就诊、复查。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
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有20多种EV71型最常见。

一、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
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者咽
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
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
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可经口感染
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获得免疫力比为100?押1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
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

(四)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传播。

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
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

家庭散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二、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小学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
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四)病毒消毒方法
1、环境消毒要点 (1)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2)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3)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消毒方法的适用 (1)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押1的比例与其
搅拌均匀消毒。

(2)食、饮具250毫克
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500毫克升
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
用60分钟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
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30
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500毫克
泡120分钟。

(6)饮用水13毫克
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7)灭蝇5%氯氰菊酯(奋斗呐)、
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8)生活污水50毫
克120分钟。

(9)垃圾1000毫克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最后
祝同学们好好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