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探讨

合集下载

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一系列关于医联体发展的政策指导性文件,旨在加快推动我国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结合所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联体情况,思考如何破解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调整其运营管理及模式,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的任务,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包括按要求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和保健服务等;基础医疗工作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形式,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家庭,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卫生保健体系最重要的基层网络。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一致,具有以下六大功能,即预防职能、保健职能、医疗职能、康复职能、卫生宣教职能、优生优育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责任是以基层预防保健为重点,紧密结合医疗与康复工作,努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的服务、新的仪器与材料,完成一定区域范围的人群健康服务任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剖析我国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重完成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而基础医疗工作开展得较少,私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重经济效益,会在效益好的医疗项目上多投入资源。

六位一体功能没有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缺乏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工资低而留不住人才,因诊疗水平低而留不住患者,成为困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难题。

1.招聘毕业生困难,现有人才流失。

由于三级医院的工作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及社会地位都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好,优秀毕业生很少应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来能开展的部分手术受麻醉药品限制、手术层级限制而不能开展,业务严重萎缩,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专业培训机会减少,导致现有人才流失。

医联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调查

医联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调查

医联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调查李英梅;殷佩浩;朱轶群;史亚彦;李彩荣【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现状,分析分级诊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内10所成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37份.结果: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总体了解程度高,三级医疗机构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率最高(4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患者介绍分级诊疗制度的比率最高.双向转诊对本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数量改变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进分级诊疗举措的认知方面,三级医疗机构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可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及加强培训、改变就医习惯的认可度最高(P<0.05).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和支持程度是分级诊疗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区域医联体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进程中,成效已初步显现,但面临困难仍然很多,需要政府及各级医疗机构共同探索,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合理医疗新格局.%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edical staffs understanding of hierarchical healthcare system in the wester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Putuo district,analyze the problems emerg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healthcare system,and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10 members of the wester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Putuo district,and 63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Results:The medical staff of the wester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Putuo district had a high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hierarchical healthcare system.The terti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had the highest knowledge rate of the hierarchicalmedical system (46.1%).Medical staff from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had the highest rate of introducing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to patients.The change of patient numbers affected from the two-way referral mechanism among the various level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significantlydifferen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 second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tertiary medical institutions,p<0.05).It showsthat staff in tertiary hospital gets the highest agreement on countermeasures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strengtheningtraining(p<0.05).Conclusion: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nd support of the medical staff at various level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Regional medical integration's efforts on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had appeared.Difficulties needed government,medical institutes at eachlevels made joint affects and clear responsibilities to construct a new and r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7(021)007【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双向转诊【作者】李英梅;殷佩浩;朱轶群;史亚彦;李彩荣【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正文语种】中文Author's address:Putuo Central Hospital, No.164, Lanxi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2, PRC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指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疗资源优化整合,使社区居民享受同质化服务,从而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1]。

医联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为例

医联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为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 年 8 月第 40 卷第 4 期
Ch
i
ne
s
eJ
our
na
lo
fSo
c
i
a
lMed
i
c
i
ne,
Augus
t2023,
Vo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
No
.4
联体建设,进 行 临 床、护 理、院 感、公 卫 等 业 务 综 合
i
s
t
i
ngp
r
ob
l
ems
.Thr
ought
her
e
s
e
a
r
ch,
i
tf
oundt
ha
tt
hebus
i
ne
s
s manage
y
men
tmed
i
c
a
la
l
l
i
anc
emode
lc
ou
l
dimp
r
ovet
hes
e
r
v
i
c
ec
apa
c
i
t
fp
r
ima
r
i
c
a
li
ns
t
i
t
u
t
i
onsandp
r
omo
t
et
i
c
a
l
a
l
l
i
anc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在护士中进行分级诊疗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对其作用进行评价。

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加强护士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管理等,并在其中展开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

结果:医院的下转人数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人数得以增多,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同时,医院不断促进对护士转诊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构建,护士的专业素养得以不断提高,转诊情况得以好转。

结论:加强护士责任意识,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医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应用作用我国在2015年推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17年,促进出具规模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保证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护士在其中促进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技术技能,保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建设上下转诊通道,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1]。

可不断促进医疗机从疾病诊疗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推进。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加强护士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管理等,并在其中展开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

本院服务社区居民共有103852人,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我院不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管理松散,存在总院与下属医院权责关系不清的情况的,对应的管理体制机制较为模糊,存在严重的管理越位和管理缺位等情况,而且上下级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性征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缺乏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本院在此基础上,促进管理强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开展相关讲座,将护士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工作内容进行介绍,保证护理人员明确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自身责任心等。

2结果 2.1双向转诊情况医院的下转人数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人数得以增多,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手段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手段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手段引言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管理措施,旨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不同的护理等级,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手段及其重要性。

实施手段1. 病情评估和分类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首先需要进行患者的病情评估和分类。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理指标、病史和症状等方面的信息,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等级,如重症、中症和轻症等级。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护理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和复杂的护理措施,如监测生命体征、输液处理、病情观察等;对于中症和轻症患者,可以采用相对简单和常规的护理措施,如协助进食、帮助洗漱等。

3. 护理队伍组织和培训实施分级护理制度需要充分组织和培训医护人员。

护理队伍需要有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满足不同护理等级患者的需求。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各级别护理的具体操作和规范,以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4. 定期评估和调整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可能需要调整其护理等级和护理方案。

定期评估和调整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

重要性1. 个性化护理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2. 提高护理效率通过将患者分级,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和人力,提高护理效率。

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集中地关注重症患者,确保其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护理,同时轻症患者也能得到适当的关怀。

3. 优化资源利用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源。

通过合理分级,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延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论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效率以及优化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病情评估与分类、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队伍组织和培训,以及定期的评估和调整,可以有效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浅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分级诊疗体系

浅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分级诊疗体系

浅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分级诊疗体系作者:张煜婷王俊鹏李进红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7期摘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关键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本文以上海市某区分级诊疗现状为例,如何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更好的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关键词: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推行背景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国各地分级诊疗推进进度差距大,模式各不相同。

上海市作为医改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开始探索以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构建分级诊疗的基本路径,在2005年就推出全国首个跨城乡医联体,2010年由先后推出瑞金-卢湾医联体,新华-崇明医联体、九院-黄浦医联体、闵行医联体。

2013年又全面推广家庭医生体制、2015年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改革,开展1+1+1签约服务,上海市属于国内分级诊疗推行较为成熟的地区。

二、以上海市某区为例分析分级诊疗现状及问题上海市某区中心医院作为某区唯一一所区属三级综合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和医学院全科医学系承担单位,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能,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具备覆盖全区基层社区的技术辐射力和区域协同发展的领导力,在医改工作以来,着力破解深层次问题,在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分级诊疗区域协同模式的构建2013年就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与多家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管理者、全科医生等进行了访谈,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求;并开展了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杨浦区全科医生沙龙、社区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

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

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引言在当前医疗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已经成为推动医疗系统转型的重要模式。

医联体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分级诊疗则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患者的就近就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同质化护理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同质化护理管理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和效果,还可能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

本文将就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质化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挑战定义和特点同质化护理管理是指在多个医疗机构中,对相同病种或相同病情的患者实施类似的护理管理方式。

同质化护理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护理程序标准化:针对相同病种或相同病情,相同的护理程序被应用于不同的患者上。

•信息沟通和协作:同质化护理管理要求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协作,确保护理流程的一致性。

•资源整合和优化:同质化护理管理的实施需要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问题和挑战尽管同质化护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理的标准化和效率,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缺乏个体化护理:同质化护理管理强调标准程序的应用,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导致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2.信息沟通和协作困难: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存在困难,导致护理程序的实施出现偏差和不一致。

3.护理质量和效果下降:同质化护理管理可能导致护理质量和效果的下降,特别是对于特殊病种或复杂病情的患者。

4.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同质化护理管理缺乏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关注,容易导致患者心理负担的加重和护理满意度的降低。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解决同质化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加强护理标准的个体化应用针对不同的病种和病情,应该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标准,并在同质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协作机制,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成为了当前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旨在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的配置。

当前,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导致患者就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让患者在基层就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的协同性。

医疗联合体内部的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协作,建立起科学的医疗服务流程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标准,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

再次,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引导患者科学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就医行为,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最后,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

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惩处违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在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希望未来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县域医共体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与作用

县域医共体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与作用

县域医共体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与作用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卫生健康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而县域医共体作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生根的重要组织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县域医共体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与作用。

一、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医共体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在县级医疗机构设立专科医生坐诊,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此举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又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提高了医患交流的速度和效果。

二、建立县域内转诊制度,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县域医共体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建立了县域内转诊制度。

该制度将患者从大医院引导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不影响就医质量的前提下,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可以通过县域内转诊制度,顺利获得大医院的治疗。

这种转诊制度的建立,使得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减少了患者就医的时间和费用的负担。

三、提高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和效率县域医共体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对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也有积极影响。

县域医共体将医保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诊疗费用进行细化管理,使医保基金的支出更加精准和有效。

同时,医共体还通过签约服务等方式,引导居民就诊到基层医疗机构,减少大医院就诊的人次,降低了医保基金的负担,提高了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

四、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就医体验的提升县域医共体在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医生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理念,推行签约服务,提供全程健康管理等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生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而改善了医患关系。

此外,县域医共体还倡导便民就医,推行互联网+医疗模式,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捷度,提升了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县域医共体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与作用体现在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县域内转诊制度,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就医体验的提升。

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究

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究

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渐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缓解看病难问题的关键举措。

本文首先将对分级诊疗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现状与挑战,揭示建立有效分工协作机制的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构建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解,也为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二、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基础分级诊疗制度作为一种医疗服务体系的设计原则,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医疗服务的层级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患者的需求多样性。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服务,需要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分工协作,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患者需求的满足。

医疗服务具有层级性,即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医疗服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通常负责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低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则主要负责常见疾病的初级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

这种层级性的医疗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分级诊疗制度通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方面,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可以专注于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低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则可以承担更多的初级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

患者的需求多样性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医疗需求,而分级诊疗制度正是通过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和全面的医疗服务,而低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则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知识文章】标题: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导语: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急诊就医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不断探索创新医疗模式,其中,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全面的角度评估和探讨这一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认知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同时指出它们对于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1. 什么是医联体?医联体是一种医疗服务协作机制,通过建立起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它由多家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共同组建,通过信息共享、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担等方式,提供连续性和协同性的医疗服务。

2. 如何构建医联体?构建医联体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优势,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需要合理确定医联体的范围和组织结构,确保各参与单位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

另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医联体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从而提高医疗协同效能。

3. 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分级诊疗体系是医联体的核心目标和基础机制之一。

它通过合理分级、精细管理和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和保障群众健康的目标。

分级诊疗体系不仅能够缓解大医院压力,减轻寻医问药的负担,还能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供需的平衡。

4. 如何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1)强化政策和法规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制定,为分级诊疗体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技术和人员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3)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市场化宣传手段,提高民众对分级诊疗体系的认知和接受度。

(4)完善医联体间的协作机制。

加强医联体内外的协作,确保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思考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思考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的出现,为分级诊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医患精准匹配、智能导诊、在线问诊等功能,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推进我国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是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分级诊疗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提高就医效率、优化医疗服务。

而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的出现,将信息技术与医疗资源整合起来,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就医需求,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的发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医疗服务的均衡分配。

研究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的意义在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型医疗模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服务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的概念及特点互联网+医联体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医联体的组合,实现医疗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整合医疗资源: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可以整合各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资源,实现多方面的互联互通。

2. 提供便捷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检查报告查看等,方便快捷。

3. 支持分级诊疗:平台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推荐适合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机构,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实。

4. 数据共享和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可以收集和整合患者的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5. 支持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医联体平台,患者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咨询、远程会诊等服务,避免因时间和地域限制造成的就医难题。

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分析

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分析

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相关内容。

在分析了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和价值。

在详细讨论了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关系、具体实施方案、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评价、对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启示以及未来工作展望。

本文旨在为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促进医疗服务的优化和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评价、问题分析、优化策略、医联体建设、启示、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建立医联体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

医联体是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在行政区域内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自主依法组建的服务网络组织,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而分级诊疗制度则是依托医联体建设,通过将医疗资源分级分类,引导患者就近就医,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建立医联体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对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对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研究将探讨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具体实施方案,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希望通过对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制度的研究,能够为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024年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的情况定期检查外科

2024年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的情况定期检查外科

摘要: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要将患者分为不同级别,然后按照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水平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2024年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的外科进行详细介绍,总结了分级护理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引言分级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人性化护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外科作为一个繁忙的科室,对分级护理的要求更加迫切。

本文对2024年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总结。

二、分级护理的优势1.个性化护理:分级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提高效率:分级护理可以合理安排护理资源,确保病情危急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护理,同时节省非紧急患者的护理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促进交流:分级护理可以促进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三、分级护理的不足1.资源不足:由于护理资源有限,分级护理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在护理上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2.人员培训不足:分级护理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护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是目前护士的培训水平还有待提高,导致分级护理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3.管理不完善:分级护理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来进行指导和监督,但是目前我们科室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分级护理的执行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定期检查与总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科室对分级护理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定期检查,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分级护理的执行情况、护士的培训情况、护理资源的分配情况等。

通过定期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护士的培训水平存在差异,有些护士对分级护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其次,护理资源的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一些紧急患者的护理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再次,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护理管理,确保分级护理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改进意见为了提高分级护理的质量,我们根据定期检查的情况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1.增加培训内容: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其护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分级护理的执行力。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用版)目录一、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体系的背景和意义二、医联体的构建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三、医联体对医疗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四、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优势与挑战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一、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体系的背景和意义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构建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分级诊疗体系,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这一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医联体的构建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医联体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医联体组织体系,包括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二是完善医联体的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建设等;三是加强医联体的保障机制,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力配置等。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等,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此外,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医疗服务价格、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质量评估等。

三、医联体对医疗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医联体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通过构建医联体,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方便群众就医。

同时,医联体也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通过构建医联体,可以实现医疗质量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分级护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分级护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分级护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级别,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该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首先,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此外,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护理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病情的患者。

其次,分级护理制度可以优化护理资源。

通过将患者分为不同级别,可以更好地调配护理资源,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最后,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服务,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心和满意度。

对于医院而言,这可以提高医院的口碑和声誉,为其带来更多的患者资源。

总之,分级护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该制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为医疗服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 1 -。

护理分级管理实施方案

护理分级管理实施方案

护理分级管理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护理分级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在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

护理分级管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升患者满意度,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护理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1.明确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护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级别,明确不同级别的护理标准和要求。

2.制定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包括分级护理的具体操作流程、责任人员及其职责、护理记录要求等内容。

3.建立档案记录,建立患者护理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级别、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信息,为后续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实施分级护理。

1.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评估内容,以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

2.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时间等内容。

3.护理实施,按照护理计划的要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

4.护理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加强管理监督。

1.培训和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分级护理的意识和能力,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和科学。

2.定期评估,建立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3.信息共享,建立护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科室、不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提高护理工作的协同性和连续性。

四、优化服务体验。

1.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知识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再次就诊。

2.关注患者需求,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3.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改进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形象。

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思考

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思考

医联体与分级诊疗的思考作者:陈荣山姚婕吴昊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国家医改工程的不断推进,为推动形成分级诊疗格局,破解无序就医乱象,区域医疗联合体应运而生,也逐渐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焦点。

本文将就医联体产生的背景、医联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医联体的建立与管理作简要介绍,并对目前医联体中弊端存在的根本原因作挖掘分析。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利益博弈一、“医联体”产生的背景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不能不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了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扶持健康养老服务业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旧模式、实现分级诊疗等,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破解无序就医,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应运而生。

医疗联合体是由区域内的医疗中心或三级医院联合二级医院和区域内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联合体,简称医联体。

二、“医联体”的建设与管理思路建设一个成功的医疗联合体,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的就诊模式,提高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

对于如何建设和管理医联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根据行政区划和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突破现行三级卫生管理架构,综合考量区域服务对象规模,建立1至2个医联体。

以泰兴市为例,在城区建立以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中医院、骨科医院、肿瘤医院等作为成员医院的医疗集团;在郊县区,建立以乡镇村卫生院为主体的区域医疗平台。

同时,由医疗集团和区域医疗平台组成一个新的医联体,充分发挥各级医院的专科优势,形成具有中医、妇儿、肿瘤等专科特色的医疗联合体。

同质化护理管理在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下的探讨

同质化护理管理在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下的探讨

同质化护理管理在医联体与分级诊疗下的探讨摘要:同质化护理管理是一种全面优化医疗资源的策略,它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体系下,同质化护理管理可以调动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医疗过程,提高病人的整体满意度。

本文从同质化护理管理的概念、实施策略以及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下的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同质化护理;医联体;分级诊疗;护理管理一、同质化护理管理的概念同质化护理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或机构之间,通过制定统一的护理管理标准和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护理服务的实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同质化护理管理是基于医疗服务标准化化发展而来的,它尤其适用于护理服务环节,通过制定护理操作流程、编制技能培训和考核计划,实现护理质量的管控和提升。

二、同质化护理管理的实施策略同质化护理管理的策略有三个方面:1.建立同质化护理服务标准同质化护理管理需要根据病种特点和护理工作特点建立统一的护理服务标准。

护理服务标准内容包括病人护理要求、护理操作流程、技能培训和考核计划等。

2.实施同质化护理操作流程同质化护理操作流程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依据护理服务标准,明确护理操作程序和方案,从而保证护理质量和可靠性。

同质化护理操作流程的实施需要培训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确保护理操作的标准化。

3.实现同质化护理数据管理同质化护理数据管理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护理数据的收录、整理和分析等过程。

同质化护理数据管理可以为护理流程的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三、医联体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医联体是直接医疗机构和间接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的协作联合,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联体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可以实现护理服务标准的统一,同时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护理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4T07:17:38.716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8期作者:罗钦权[导读] 我国护理教育目前现状:护理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临床实践条件不符;医联体融合贯通给基层医学教育带来机遇,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医联体融合贯通创新了医疗服务,也为重构医学教育保障了技术储备。

医联体融合贯通中建设分级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罗钦权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摘要:我国护理教育目前现状:护理课程设置不足、教育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临床实践条件不符;医联体融合贯通给基层医学教育带来机遇,利用医联体背景促进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医联体融合贯通创新了医疗服务,也为重构医学教育保障了技术储备。

医联体融合贯通中建设分级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教育工作开展,需要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在医联体的大时代背景下,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趋向必然是呈现1+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探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医联体;护理专业;1+x复合型人才;护理教育;培养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2]。

虽然,我国护理学者逐步意识到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在解决护理与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之间矛盾中的突出作用[3],但我国护理教育目前仍处于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模式,过多关注对基础医学教育和护理技术的培训,忽视了对人文知识和外来文化知识的引入,导致多元文化护理内容的缺失或不足[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9-01-04T14:38:05.4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6期作者:刘小红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扩大,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服务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参与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各级医院收治的患者250例,观察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护理管理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为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5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under th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of classifi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25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ll levels of hospitals involved in the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 system.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management was observ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manage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about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management.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manage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of classifi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medical conjoined body. The effect is ideal, can further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hould be further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Medical conjoined body;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Patient satisfac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扩大,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服务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等基本问题,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可以使得医疗工作的重心回归到基层群众中去,使群众获得更多的治疗资源,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

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参与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各级医院收治的患者250例,观察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所有医院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的护理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首先要将护理资源合理优化,应当在妇产、老年、儿科、重症病房等领域建设高质量的护理人员队伍,及时弥补紧缺的人才,并且加强队伍人员的培训;(2)根据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利用医院中的人才、技术、学科和管理等优势,重点加强对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管理;(3)将更多的护理资源向护理资源缺乏和需求紧迫的医疗机构转移,保证护理资源被充分利用;(4)在居民社区建立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护士站等护理机构,使护理资源深入到基础大众中去;(5)保证基层护理的质量,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6)加入医联体的各级机构应密切合作,使资源共享,使护理需求得到延续。

1.3 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分级诊疗制度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治疗的困难程度进行分级,并由不同级别的医院分级负责,是优化医疗资源、改善民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重要改革制度[3]。

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工作也应被重视,使得医护工作共同发展,共同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保证护理工作向基层群众中普及,应将护理资源合理配置,建设优质的护理人员队伍,及时补充紧缺的人才,并向护理资源紧缺和需求急切的医疗机构转移[4]。

国家医疗卫生政策鼓励各企业和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有关行业的建设,例如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护士站等护理机构,医学专家也应利用专业知识提供医疗服务,培训专科护理人才,参与护理工作管理[5]。

通过社会的多方合作,扩大护理管理的队伍,加强护理工作的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的广大群众的需求。

根据研究发现,在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的护理管理工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护理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综上所述,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为落实分级
诊疗制度提供了保障。

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震晔,陈玮,费健,等.新医改下医联体三级康复医疗服务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31-33.
[3]邓明,张柠.医联体服务模式下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34(36):4534-4538.
[4]杨坚,卢珊,金晶,等.基于系统思想的分级诊疗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5.
[5]赵滨,王晓路,刘捷,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护理管理人才库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6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