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发展现状
风湿免疫疾病发展现状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异常活动导致的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这些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风湿免疫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我们逐渐了解到这些疾病的发展机制和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关联。
这为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疾病症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除了药物治疗外,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其他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如物理疗法、中医治疗、营养疗法等。
这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和预后,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逐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疾病机制的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标。
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治疗
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是指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关节、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和血管等受到损伤。
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本文将对这些疾病及其治疗进行探讨。
一、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手、腕、肘、膝和踝关节等处。
该疾病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关节炎痛和炎症反应。
非药物治疗方面,物理疗法如热敷、康复训练和关节保护等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可以影响皮肤、关节、肾脏、肺、心脏等多个器官。
SLE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面部皮疹、关节痛、疲劳和肾功能异常等。
治疗SLE的策略是控制炎症反应并预防或减轻器官受损。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等。
对于SLE相关的肾脏病变,可能需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和肾替代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接受心理和生活方式管理的支持。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和全身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RA通常会导致双侧、对称性的关节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此外,RA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疲劳、烦躁和食欲不振等。
治疗RA的目标是控制关节炎痛、减轻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关节破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改变抗风湿药等。
对于严重的RA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此外,康复训练和关节保护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饮食中应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多进食高脂肪食物。
2.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
能等检查,以及心电图、X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
3.科学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或停止
药物。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控制炎症反应: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患者一般伴有炎症反应,应采取
控制炎症的措施,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减轻疼痛和
关节肿胀等症状。
5.管理疼痛:对于疼痛患者,可以使用相关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此外,可以尝试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
6.应激管理:避免过度的精神和身体应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
眠质量。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7.适当锻炼: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8.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寒
冷和潮湿对病情的不利影响。
9.规律就诊:按医生的要求和治疗计划定期就诊,进行治疗效果的评
估和调整。
定期进行特定检查,如关节X线、超声波等。
10.保持积极心态: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和改善。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医生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哪些特点
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哪些特点发布时间:2023-04-28T12:24:50.475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2期作者:杨艳[导读]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是当前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当患有此病后杨艳会东县人民医院四川凉山州 615200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是当前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当患有此病后,患者骨关节、皮肤、血液、肾脏、心脏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一些异常症状。
为更加全面认识该疾病,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简述风湿免疫病的特点。
1.产生特点:多器官、多系统风湿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所造成的紊乱而导致的一组疾病。
它和我们经常说的,心脏出问题了,消化系统出问题了,呼吸系统出问题了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有特定的组织器官。
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个脏器、多个系统出问题。
出问题的根源又在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出问题。
所以当这个系统出问题的时候是会通过血液系统的检查,会出现多个自身抗体的异常,这是它非常重要的特点。
2.认知特点:认知度低,致残率高风湿免疫疾病虽然认知度低,但致残率却极高。
简单举几个疾病做例子。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表现只是关节的肿胀、晨起僵硬感,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病情,关节炎症就会不断进展,在不断的关节疼痛中关节炎不断发展,最终出现关节的畸形。
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部分病人起病早期只是一些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炎,因此未能引起重视,而一旦病情进展,累及肾脏、肺脏、心脏、大脑,出现狼疮肾炎、狼疮肺炎、狼疮心肌损害、神经精神狼疮(狼疮脑病),往往会威胁生命安全。
有数据显示,7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骨破坏,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年致残率高达7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劳动力丧失所致的平均退休年龄39.4岁。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足够重视之前的年代里,5年病死率高达50%。
而风湿免疫疾病人群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和新治疗方法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和新治疗方法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异常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来微生物和自身异常细胞的重要系统,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当外来微生物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它们,从而保护人体不受感染。
而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它会攻击自身组织、细胞或分子,从而引起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主要涉及自身抗原、T细胞、B细胞和补体系统等。
自身抗原是一种属于人体自身的分子,由于一些原因,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识别为外来物质而发起攻击。
T细胞和B细胞分别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调节和执行免疫反应。
补体系统是一种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可以被激活并攻击外来微生物,但如果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补体系统也可攻击自身组织。
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免疫抑制剂通常会抑制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控制病情。
非甾体类抗炎药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但是,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多种不足之处。
比如,免疫抑制剂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人体感染的风险;非甾体类抗炎药则会对人体造成副作用,如肠胃不适等。
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靶向免疫细胞的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通过靶向某些免疫细胞或分子,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达到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比如,一种新型靶向抗体药物tocilizumab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的信号通路,从而减少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炎症反应。
这种药物已经被证明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另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利用免疫细胞治疗。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利用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达到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治疗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rheumatic immune diseases)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些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多种组织和器官受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就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理论及其治疗进行探讨。
一、基本理论1. 免疫系统异常: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对于原因尚未确定的风湿免疫性结缔组织及血管损伤,则认为此时细胞因子TNF-α和IL-β扮演了重要角色。
2. 炎性反应:风湿免疫性疾双方依靠超标高数量的T淋巴细胞,引发对自己组织起破坏性作用,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Nβ)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3. 遗传因素:风湿免疫性疾学家最初发现某一人群中存在着类风湿关节炎高遗传概率的密切亲属们总会努力想了解,希望能揭析其中的秘密。
为抵御机体内外侵略,正常的先天局部免疫反应尝试消灭侵略大军,并随降解一定数量降解物,活化后通过自身门限做出决策:“是、不是”或说“去原神经化学物质”4. 治疗目标:治疗风湿免疫性疾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并发心脏、肾脏等严重器官受损。
治愈是一个理想情况,但通常我们追求的是减轻或完全消除患者的相关临床表现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减轻风湿免疫性疾显示效果显著,能够缓解关节和其他受损器官的疼痛。
长期使用应注意肠胃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有效镇痛、抑制免疫反应,但副作用较多。
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使用,并严格控制用量与时间。
(3)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等药物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轻相关临床表现。
2. 物理治疗:在风湿免疫性关节和骨骼损伤中,物理治疗通常被视为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运动治疗可以增加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并改善患者的功能。
三、案例分享为了更好地讨论风湿免疫性相关的具体案例,我们将以类风湿关节计划为例。
目前常见风湿免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抗炎药物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等,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02
03
生物制剂
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 剂等,针对特定免疫环节进行干 预,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手术、生物制剂等应用前景
手术治疗
对于关节严重受损或畸形的患者,可考虑手 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滑膜切除等。
定义与分类
分类
01
风湿免疫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
02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代谢性风湿病
03
如痛风、假性痛风等。
定义与分类
感染性风湿病
如风湿热、反应性关节炎等。
遗传性风湿病
如强直性脊柱炎、马方综合征等。
退行性风湿病
如骨关节炎等。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 性。
组织损伤
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关节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和软骨破坏 。同时,炎症介质还可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和骨质破 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产生和靶器官损伤
自身抗体产生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 体(ANA)等。这些自身抗体的产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使用以及环境因素如干燥、 寒冷等可能诱发干燥综合征。
免疫因素
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外分泌腺体的 炎症和破坏,引起口眼干燥等症状。
03
病因探讨
遗传因素在发病中作用
基因突变
某些特定基因变异可增加风湿免疫疾 病易感性,如HLA-DRB1等位基因与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联。
风湿免疫病诊治要点
风湿免疫病诊治要点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引发关节炎、皮肤病、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
风湿免疫病的诊治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详细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病情变化、身体状况、家族史等,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
2.全面体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体温、心肺听诊、关节和肌肉检查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4.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5.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合理预防和控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风湿免疫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包括风湿免疫科、内科、外科、康复医学等专业。
科学、规范的诊治方法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1 -。
风湿免疫病急症
风湿免疫病急症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是指一大类病因不同,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
根据各种疾病的累及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另一类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骼出现的以慢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在临床上,多数风湿免疫性疾病呈现慢性演进的过程,对于疾病本身而言,需要急诊就诊并具备急诊处理指征的情况相对于其他系统疾病而言较少,但风湿性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的特点,因此在急诊可见的病例亦不少见, 在身患急症的患者中若无法寻找可靠病因,往往应该警惕此类疾病的存在。
在急诊科遇见的风湿免疫疾病急症通常是上文提到的第一类一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 为基础疾病,这类疾病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病变常常累及多个系统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此类疾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在存在一定诱因的条件下可加重,而疾病的诊断往往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复杂的自身抗原抗体系统,因此运用急诊室中相对有限的辅助检查手段,很难进行明确的病因学诊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可以在就诊过程中找出某些征象,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在以风湿免疫疾病急症就诊的患者中,主要包括两类患者,第一类患者往往有(2知的既往病史,门诊诊断明确,对白己的疾病有一定认识,因此可在急诊就诊过程中为接诊医师提供重要证据,为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此类疾病发病比较隐匿,因此还有一些患者没有确切的门诊病史,这就加大了急诊医师诊断的难度,需要依赖比较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有限的辅助检查作出倾向性的诊断。
当然,此类疾病还是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的,例如其中绝大部分患者都是以不明原因发热为就诊主诉,或者当患者具有无外伤史的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明显升高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却处于正常范围;影像学显示不明原因的多浆膜腔(心包、胸腔、腹腔)积液等情况时都应该引起警惕。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评估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评估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
接受髋或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THA/TKA)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本身或其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所导致的髋或膝关节的终末期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或膝关节的损害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等。
这类病人准备行THA/TKA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往往已经明确,且已进行了长期正规或不正规的内科治疗,而且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不仅仅累及骨骼关节,其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还会引起关节外其他系统器官(如心血管系统、肺、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和功能障碍。
所以,对于这类病人,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最佳的手术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降低并发症,加速康复,详细、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必不可少。
一、风湿免疫疾病控制目标准备接受THA/TKA的病人术前风湿免疫疾病病情应稳定,心理状态稳定,精神食欲良好,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血沉、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在正常值的3倍以内;功能锻炼积极,股四头肌力、屈髋、髋外展肌力3级以上,双手可扶助行器行走;血红蛋白(Hb)≥110g/L,白蛋白(ALB)≥35g/L。
二、术前评估和处理(一)贫血和低蛋白状态评估风湿免疫疾病的病人病程往往都较长,长期承受慢性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精神、食欲通常较差,且风湿免疫疾病本身(如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以及治疗过程中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所导致的消化道慢性出血等原因都容易造成病人术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状态。
故术前需通过问诊、查体以及血液学检查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和进食量以及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状态达到目标值。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内科学领域,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诊治方法。
中医认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正气不足、外感邪气、痰浊瘀血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当人体正气虚弱时,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
外邪侵袭人体后,留滞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证。
此外,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们相互胶结,使得病情缠绵难愈。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例如,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舌苔白腻,脉弦紧,多为风寒湿痹;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多为风湿热痹。
同时,还会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内科学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食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如风寒湿痹常用乌头汤、防风汤等;风湿热痹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痰瘀痹阻常用双合汤、桃红饮等。
在用药过程中,注重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会根据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方剂。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和艾灸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以扶正固本;风池、风府、大椎等以祛风散寒;曲池、合谷、阴陵泉等以清热利湿。
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风湿免疫性疾病
2020/6/8
6
3 同一种结缔组织病表现可有很大差异, 而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又有相似的表现 (同病异质,异病同质)。病变累及多 个系统,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 病理基础。
2020/6/8
25
3.病理:基本改变是滑膜炎,早期滑膜 充血水肿,浆液渗出及以淋巴细胞为主 的炎症细胞浸润,中期滑膜增生,滑膜 绒毛变粗大,肉芽组织形成和毛细血管 增生使滑膜高度增生变厚形成肉芽血管 翳,并侵入到骨骼中,破坏骨质,后期 关节纤维化,骨质疏松和破坏,关节僵 直畸形。
2020/6/8
2020/6/8
20
(4) 抗核仁抗体
正常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病 多发性肌炎 干燥综合症 非结缔组织病
2020/6/8
病例数 100 90 25 75 50 60 100
阳性率 0 6 15 39 10 9 0
21
6.CTD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IC激活补 体后是CTD导致组织损伤的主要机理。在 SLE病人的肾脏,皮肤,血清,胸水,心 包积液和脑脊液中都可检出IC。CTD的IC 主要由自身DNA和抗DNA抗体构成。
202抗体:又分别称Ro抗体和 La抗体,同干燥综合征(SS)有关。抗 SSA的阳性率为60%,抗SSB为40%,并与 口、眼干燥症状有关。抗SSA敏感性高于 抗SSB,但抗SSB的特异性则优于SSA,两 者同时测定,可提高SS的诊断率。
2020/6/8
17
③抗Scl-70抗体:因该抗体多出现在系统 性硬化症(SSc)病人,且分子量为70KD, 故得名。其为SSc的标记性抗体,阳性率 为20-60%,其它疾病极少阳性。
风湿免疫学知识点
风湿免疫学知识点风湿免疫学是研究风湿性疾病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涉及到多种复杂的免疫学机制和疾病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风湿免疫学相关的核心知识点,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1.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慢性关节炎症,常见于手、腕、膝等关节。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涉及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导致关节炎症和破坏。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损害、关节炎、肾脏损害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自身抗原的损伤。
3.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和周围组织。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包括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关节滑膜的破坏和关节畸形。
二、免疫反应与疾病发展1. 免疫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五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和IgD。
这些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如IgG参与体液免疫,IgA参与黏膜免疫。
2.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类型,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而细胞毒性T细胞则可以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3.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包括调节性T细胞和抗炎性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组织损伤。
三、诊断与治疗1. 临床表现与检查风湿免疫学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自身抗体水平、炎症指标、影像检查等,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和活动程度。
2. 药物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针对机制和作用靶点。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影响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多种类型。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炎症反应的不适当调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1.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并攻击机体内的病原体。
然而,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
2. 自身抗原的异常产生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异常免疫反应与自身抗原的异常产生有关。
自身抗原是指机体产生的与免疫系统有关的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
在风湿免疫疾病中,自身抗原的产生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这些自身抗原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3. 炎症反应的不适当调控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涉及炎症反应的不适当调控。
正常情况下,炎症反应可以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然而,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炎症反应会失去平衡,导致过度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二、常见治疗方法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炎症介质生成,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见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然而,长期和过量使用NSAIDs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和调整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或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以改善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然而,免疫调节剂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基于生物技术开发的药物,可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等。
风湿免疫疾病发展现状
风湿免疫疾病发展现状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硬化性斑和系统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且病情难以治愈,所以对于这一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对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族中有患者的人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感染等也与这些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紧密相关。
此外,免疫方面的异常也是导致风湿免疫疾病的重要原因。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导致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目前,对于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为主。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此外,生物制剂也是当前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这些生物制剂能够靶向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反应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感染和免疫功能抑制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病情。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
此外,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也有助于减轻病情。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例如,免疫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抗体和免疫标志物,可以更早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为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编辑免疫相关基因,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防止或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疾病的发展现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相信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二单元系统性红斑狼疮一、A11、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描述不正确得就是A、免疫复合物得形成及沉积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得主要机制B、补体C3升高C、几乎所有患者得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D、约80%得病人在病程中有皮肤损害E、抗Sm抗体特异性高达99%2、下列风湿性疾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最高得就是A、皮肌炎B、硬皮病C、骨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类风湿关节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得主要临床表现就是A、育龄女性多发B、皮肤黏膜与关节表现C、肾炎D、浆膜炎E、贫血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得典型皮肤损害为A、环形红斑B、结节性红斑C、面部蝶形红斑D、多形性红斑E、网状青斑5、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下列观点正确得就是A、抗核抗体阳性可以诊断为SLEB、抗双链DNA抗体与疾病活动性不相关C、抗RNP抗体就是SLE标记性抗体D、母代抗SSA抗体阳性子代不易患SLEE、抗ANA抗体特异性非常低6、年轻女性,日晒后皮肤出现盘状皮疹,拟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下列哪项抗体检测为该病得标记性抗体A、抗核抗体B、抗双链DNA抗体C、抗RNP抗体D、抗SSA抗体E、抗Sm抗体7、一定与SLE得疾病活动性有关得免疫学检测指标就是A、抗核抗体B、抗双链DNA抗体C、抗Sm抗体D、抗SSA抗体E、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8、对SLE得诊断常用而有价值得病理检查就是A、肾穿刺B、骨髓穿刺C、肺穿刺D、淋巴结活检E、皮肤狼疮带试验9、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中错误得一项就是A、波尼松起始剂量0、5~1mg/(kg/d)B、维持剂量小于10mg/dC、长期使用可导致血糖降低D、可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E、减药时速度应缓慢10、目前治疗SLE得主药为A、非甾体抗炎药B、磷酸氯喹C、雷公藤多苷D、环磷酰胺E、泼尼松11、关于SLE病人妊娠问题,哪项不正确A、易发生流产、早产B、应病情稳定,心肾功能正常,方可妊娠C、可出现新生儿狼疮D、妊娠时可使SLE病情恶化E、妊娠头3个月内可应用免疫抑制剂12、SLE狼疮肾炎(病理为Ⅳ型)首选得免疫抑制剂为A、环磷酰胺B、甲氨蝶呤C、长春新碱D、依木兰E、雷公藤13、19岁女性患者,发热伴手指、腕关节、膝关节肿胀疼痛2周,近2天来出现水肿、少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Hb 75g/L,血沉40mm/h,抗dsDNA阳性,尿蛋白(+++),诊断首先考虑A、Jaccoud病B、原发性肾病综合征C、急性肾小球肾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肾脏病变14、23岁女性患者,腕关节、膝关节痛伴发热1个月,近3天来出现活动后气促,门诊X线检查提示少量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24小时尿蛋白计数>0、5g,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A、结核感染B、急性肾小球肾炎C、再生障碍性贫血D、系统性红斑狼疮E、恶性肿瘤二、A21、患者,男,27岁。
日晒后暴露皮肤出现皮疹,对称性关节痛。
查血小板下降,尿蛋白阳性,血ANA(+),最可能得诊断就是A、日光性皮炎B、类风湿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免疫性血小板下降E、急性肾小球肾炎2、患者,女,23岁,不规则低热伴关节痛1个月,3天来尿少、水肿,皮肤有瘀斑,化验尿蛋白(++),红细胞10个/HP,血ESR46mm/h,血抗ANA抗体(+),首先考虑得诊断就是A、风湿性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原发性肾病综合征D、类风湿关节炎E、急性肾小球肾炎3、患者,年轻女性,近2个月来出现口腔干燥、下肢紫癜样皮疹,一过性关节肿痛等表现,化验尿蛋白(++),颗粒管型5个/HP,间断有血尿,类风湿因子:20(+),抗SSA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
首先考虑得诊断就是A、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B、类风湿关节炎C、原发性肾病综合征D、风湿性关节炎E、干燥综合征4、女,18岁。
发热1个月。
近l周来两面颊出现对称性红斑、手指关节红肿。
化验: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3、0 ×109/L,尿蛋白(+++),抗ds-DNA抗体阳性,应首先考虑诊断A、缺铁性贫血B、慢性肾炎C、类风湿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风湿热三、A3/A41、女性,21岁,发热伴关节与肌肉疼痛1个月,近1周来偶感口、眼发干;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颗粒管型6个/HP,抗SSA抗体阳性,抗双链DNA阳性;<1> 、诊断考虑A、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干燥综合征B、原发性肾病综合征C、类风湿关节炎D、慢性肾炎急性发作E、风湿热<2> 、治疗上优先考虑下列哪一项药物A、甲波尼龙冲击疗法B、抗疟药C、生物制剂D、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E、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四、B1、A、抗核抗体B、抗Sm抗体C、抗双链DNA抗体D、抗磷酯抗体E、类风湿凶子<1> 、特异性高,但与SLE活动性无关<2> 、特异性高,效价随SLE病情缓解而下降<3> 、哪种抗体阳性得SLE患者易形成动、静脉血栓<4> 、就是SLE得标准筛选试验,但特异性低2、A、面部皮肤对称性红斑B、手关节天鹅颈样畸形C、口腔、阴部溃疡D、眼睑面阳性皮疹E、面容刻板、张口困难<1> 、SLE可出现<2> 、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可出现<3> 、系统性硬化症时可出现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有补体C3降低,提示狼疮活动,阳性率约80%。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dsDNA抗体得特异性为95%,敏感性70%,对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判断其活动性有价值。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SLE中,80%在病程中出现皮疹、关节痛就是常见症状。
有临床表现得肾炎占60%。
半数以上急性发作期出现浆膜炎。
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皮肤与黏膜呈蝶形分布于鼻梁与双颧颊部得红斑就是SLE特征性得改变。
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抗核抗体阳性特异性非常低,阳性不能区分SLE还就是有其她结缔组织病;抗双链DNA抗体与疾病得活动性密切相关;抗RNP抗体不就是其标记性抗体,就是与雷诺现象有关得抗体;母代抗SSA抗体阳性其子代易患SLE。
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抗Sm抗体就是SLE得标记性抗体,特异性99%。
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1)抗核抗体就是SLE得标准筛选试验但其特异性小,因它也出现在其她结缔组织病。
SLE患者约95%阳性,抗体效价与病情活动进展不一定平行。
由于意义相同,此试验已代替方法繁琐而阳性率低得狼疮(LE)细胞检查。
(2)抗双链DNA抗体对SLE特异性高阳性率约60%,抗体效价一般随病情缓解而下降。
(3)抗Sm抗体特异性高,SLE病人得阳性率就是20%~30%、本抗体与SLE活动性无关。
(4)抗SSA(Ro)抗体:往往出现在SCLE、SLE合并干燥综合征及新生儿红斑狼疮得母亲。
(5)其她:有少数得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8、【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狼疮带试验: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得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否免疫球蛋白沉积带。
SLE阳性率约50%,狼疮带试验阳性代表SLE活动性。
必须采取腕上方得正常皮肤作检查,可提高本试验得特异性。
肾活检病理检查:对狼疮肾炎得诊断、治疗与预后估计均有价值,尤其对知道狼疮肾炎治疗有重要意义。
如肾组织示慢性病变为主,而活动性病变少者,则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差;反之,治疗反应较好。
SLE就是一个累积多器官得风湿免疫疾病,为病人选择检查方法确诊时也要考虑风险及收益,肾穿刺就是有创得检查,因此皮肤狼疮带试验病人更能接受。
9、【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可刺激肝糖原异生,增加糖原合成,同时抑制外周组织对血糖得摄取作用,所以长期使用得患者易导致血糖升高。
10、【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迄今为止,全世界都仍以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得主药,这就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就是当前最强得抗炎药物,能有效得缓解患者得症状,改善病情,其治疗作用就是其她药物无法替代得。
除了糖皮质激素外,另一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较有效得药物就就是免疫抑制剂。
对于活动程度较严重得SLE,应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加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更好地控制SLE活动,减少SLE爆发,以及减少激素得需要量。
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肾脏或其她脏器严重损害,病情处于缓解期达半年以上者,一般能安全地妊娠,并分娩出正常婴儿。
非缓解期得SLE患者容易出现流产、早产与死胎,发生率约30%,故应避孕。
妊娠前3个月至妊娠期应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者均可能影响胎儿得生长发育,故必须停用以上药物至少3个月方能妊娠。
妊娠可诱发SLE活动,特别在妊娠早期与产后6周。
有习惯性流产病史或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妊娠时应服低剂量阿司匹林(50mg/d)。
激素通过胎盘时被灭活(但就是地塞米松与倍她米松就是例外)不会对胎儿有害,妊娠时及产后一个月可按病情需要给予激素治疗。
产后避免哺乳。
1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肾上腺皮质激素单独或与免疫抑制药物合用就是治疗狼疮性肾炎得有效方法。
免疫抑制方案得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脏病变类型(包括亚型)。
Ⅱ型与Ⅴ型LN仅需要中小剂量激素,或联合CsA,或硫唑嘌呤,Ⅲ或Ⅳ型LN需要积极免疫抑制治疗。
Ⅳ型LN诱导期得传统治疗方法就是激素联合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
1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SLE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热与关节痛就是其常见症状,关节痛多出现在手指、腕、膝关节、踝关节,部分患者伴有肿胀;抗dsDNA抗体就是诊断SLE重要抗体,与SLE 疾病活动密切相关;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在SLE活动期常见;几乎所有SLE病人均累及肾脏病理变化,尿蛋白(+++)对诊断有重要意义;E项为干扰项,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中年女性,起病多隐匿,关节疼痛常、晨僵为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抗CCP抗体阳性具有诊断意义,一般累及肾脏病变极为罕见。
1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关节痛伴发热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得常见表现,关节痛多出现在手指、腕、膝、踝关节,半数以上患者在急性期可有浆膜炎(心包炎、胸膜炎等);血液系统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再活动期SLE中常见;几乎所有SLE患者均有肾脏病理改变,半数以上患者有临床表现。
故综合考虑本例选D。
二、A2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诊断标准,可以诊断SLE。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年轻女性,有发热、关节痛、尿蛋白阳性、血抗ANA抗体(+),首先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