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 教学PPT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 教学PPT课件
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 运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法则是运算的
依据,是推理的基础,它是运算结果具有唯一性的保障。
• 一种运算遵循的普遍法则,称为这一运算的运算律。
•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运算能力的内涵及其意义
• (一)运算能力
• 除 法 的 左 分 配 律 是 不 成 立 的 , 也 就 是 a ÷ ( b+c )
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 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2.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 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
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案例:
• 如图,这道题的原意是已知总量
为9,其中一部分为4,求另一个
部分是多少。
• 学生感知到的“□+4=9”就是思维的
“自然结构”,教师所期望的“9-4= □”
则是思维的“加工结构”。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不足
• ①数学思维缺乏自觉性。
• ②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
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广泛适用性的数学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扩充和联结,
形成相对完整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二)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一,小学数学学习应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置
第四节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清江镇南塘小学黄德安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

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

我想前面四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绪论名词解释1,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按照一定的理论假设,人为地改变教学过程的某些因素,进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过程。

第一章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培养下一代所制订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2,探索:探索是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是求解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挽筝 :第二章名词解释,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确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愿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2.数学思维方法:第三章名词解释1、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

2、学习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第四章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且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数学规律、运用教学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第五章名词解释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数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2.课堂教学:第六章名词解释1、教学手段是指: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体一工具或设备。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送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第七章名词解释1、日常检查是指:通过包括口头提问、板演、作业、课堂练习或检查、课堂观塞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第一节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和联系一、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二、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取的三大依据(一)、选择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二)、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和小学课程计划设置教学内容二、信息随需进行内容选取的四个兼顾(一)兼顾当今与未来(二)兼顾“幼小”与“小中”的衔接(三)兼顾必要与可能(四)兼顾统一与灵活三、小学数学内容的确定(1)调整的主要方面:1、删去部分的主要内容;2、精简大数目的计算;3、降低应用题难度;4、部分内容改为选学或只学不考;5、加强代数、统计初步知识第三节小学数学体系、结构和编排原则一、小学数学教材的体系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原则(一)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为重点,把各部分内容按其彼此的内在联系进行编排;(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数、螺旋上升;(三)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置于教材中心地位,注重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四)寓教学方法于教学编写中,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五)把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结合起来第四节国内外小学教学材料的改革一、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演进(一)、清末民初到1949年以前(二)、新中国成立后二、我国义务教育教材改革的决策(一)提倡“一纲多本”;(二)实行“编审分开”;(三)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三结合教材编写队伍(四)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三、国外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趋势(一)精选传统的四则运算,增加近代、现代数学知识,提倡广而浅;(二)重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变换思想;2、模型方法;3、坐标方法(三)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四)重视运用计算机(器)进行辅助教学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一)第一节数学学习的含义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与过程第四节小学数学学习迁移第四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二)第一节数学知识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二节数学技能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三节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形式第五章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对主要矛盾第三节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第六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一节启发式是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小学数学基本的教学方法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第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第三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备第四节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第八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习的考查与评价第九章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数学思维概述第二节数学思维的分类第三节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第四节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五节初步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六节初步直觉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七节数学思维品质及其培养第十章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一节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意义第二节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第三节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十一章概念数学第一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节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几种表示方法第四节影响教学概念学习的因素第五节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第十二章计算教学第一节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二节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第三节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第四节关于培养计算能力的思考第十三章应用题教学第一节应用题教学的意义第二节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心理特征第三节应用题的分类第四节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第五节关于改革应用题的思考第十四章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第一节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第四节几何求积的教学策略第十五章小学数学教师第一节素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提要:恩格斯“数学是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第一节数学发展简史概述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一)萌芽时期逐步产生自然数、分数及四则运算;形成常见的几何概念特点:仍是片断的、零碎的、缺乏逻辑的,没有严密的体系(二)初等数学时期希腊:1.塔利斯,开始尝试对命题的证明;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特点:数学从具体的实验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阶段,数学逐步成为独立的、演绎的学科中国:1.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有勾股定理的记载;2.在1世纪,《九章算术》有一元方程组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的内容,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在3世纪,刘徽“割圆术”、5世纪,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誉满数坛。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件

详细描述
教师在合作式教学中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克服障碍,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 究、创新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词
注重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 方法。
详细描述
教师在合作式教学中建立和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 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共同进步。
价值。
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
图形的认识
介绍基本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 等,以及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图形的变换
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变换,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测量与度量
教授长度、面积、体积等测量和度量的基本 概念和方法。
图形与几何的实际应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图形与几何 的应用和价值。
游戏式教学
总结词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游戏,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总结词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式教学
01 02
详细描述
在游戏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运用 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中的应用和价值。
04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评价内容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思维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法
通过作业、测验、考试、课堂表现等多维度进行 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反馈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学分:54/3(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18学时)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动态和趋势,能比较深入地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能够独立地分析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独立地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所以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堂上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观看录像,专题讨论,课堂试讲和中小学教育见习。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图形与几何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综合与实践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该课程后续的课程有小学英语教学论、班级管理、小学德育论、教育哲学等。

选择的教材,以突出理论性、科学性、应用性等特点,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2学时)教学要求:理解国际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趋势,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学课程目标的演进过程,重点掌握我国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结构与特征。

本章主要运用讲授法和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我国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难点: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结构特点分析。

[实践活动名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解读[实践活动要求]: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思考课程目标编制的依据,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绪论作为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教学过程§0.1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科学。

具体地说,小学数学教学论是以一般教学论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总结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历史经验,揭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规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物质条件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和形成教学技能,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开展科学的评价。

本课程是为适应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学者型小学数学教师的需要,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0.2 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人类对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世界各国都有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从事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并且对于教学现象作过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言论、他所用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至今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国末年的《学记》一书,对于教学现象又作了全面的总结。

书中所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思想以及所论述的几个教学原则,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教学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1.发现法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

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

(2)儿童发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

(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

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

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

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

小学数学教学论1(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1(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1(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晋庙铺小学李良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

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

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

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

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

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40÷2=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

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的多种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本)

《小学数学教学论》(本)

《小学数学教学论》(本)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本)《小学数学教学论》(本)模拟试卷1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数学问题解决 2.有意义学习3.数学认知结构 4.形象思维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的科学。

A、空间形式B、逻辑推理C、数的基础知识D、形象思维2.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的()的思维形式。

A、特征B、一般属性C、性质D、本质属性3.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性质的则归入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B、分类C、综合D、分析4.思维的(),是指思维活动的反映速度和熟练程度。

A、深刻性B、灵活性C、敏捷性D、独创性5.若四个有理数满足:1/(a-2001)=1/(b+2002)=1/(c-2003)=1/(d+2004),则a,b,c,d的大小关系是()A、a>c>b>dB、b>d>a>cC、c>a>b>dD、d>b>a>c 6.分类是确定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A、外延B、内涵C、延伸D、扩展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数学学科的特点是()。

A、抽象性B、逻辑性C、发展性D、思想性E、应用的广泛性2、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指向可以分为()。

A、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直觉思维E、集中思维3、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A、弄清问题B、寻求解法C、实施解答D、巩固练习E、回顾评价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

A, CA、内涵扩大时,则外延就缩小B、内涵扩大时,则外延也扩大C、内涵缩小时,则外延就扩大D、内涵缩小时,则外延也缩小5、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有()。

A、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B、利用学具探索正方形特征C、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D、在“角”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直角”E、在“假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带分数”的概念四、判断题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绪论——小学数学教学论

绪论——小学数学教学论
绪论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 必修课程,是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理论及其规律 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在培养师范生在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里研究的 能力、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数学老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 素质与专业水平等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 地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小学数
学教学论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1、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 4、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5、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规律 6、小学数学具体内容的分析与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边缘性 2、实践性、理论性
(3)勤于动笔,培养科学研究意识
思考与练习
1、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认为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有何价值
3、发展性、创新性
三、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 1、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 3、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方法 1、重视理论学习 2、加强实践活动
3、掌握读书方法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2)勤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PPT课件

小学数学教学论PPT课件

01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并掌握小学
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教学技能培训
02
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学
生评估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知识
03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和
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数学知识系 统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能够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
但可能缺乏互动和实践。
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 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 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但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练习法
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这 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01
小学数学教学概述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 础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四 则运算、图形和几何等。
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历程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 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 中开始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 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了教学 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序论一、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如何学数学?首先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民发展的需要。

第二也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二、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的主要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建构主义学说构成是小学数学学习理论的重要基础。

1.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从初生到二岁间的儿童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从二岁到七岁之间的小孩属于这一阶段。

儿童开始了解到简单的符号象征真实世界的事物。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大约从七岁到十二三岁左右。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一般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十岁或十二岁以后。

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形式思维,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等。

2.柯普兰的《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儿童数学认知发展表在学习过程方面,柯普兰重视数学概念知识的作用,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儿童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分类,要验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

他提出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儿童学习。

他认为数学操作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具有重要作用,他介绍了数学实验室的具体做法,目的是打破传统课堂的呆板模式和严肃的气氛,给儿童更多的活动与交流的自由。

3.布鲁纳的认知序列学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将儿童的理解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动作阶段。

第二,表象阶段。

第三,符号阶段。

他认为,动作—表象--符号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序列。

他建议,应该按照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程度来组织数学课堂学习,尽量举例以便解析复杂的数学概念。

如:加法结合律可以经过三步。

第一步,可以用小棒、积木来演示;第二步,以数字来表示如(1+4)+5=1+(4+5);第三步,用符号来表示。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教学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1.发觉法答:是指教师别直截了当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依照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考虑,独立地发觉相应的咨询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办法。

2.课程内容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办法和咨询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个儿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一般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同意,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同意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

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妨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思考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进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进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思考社会进展对学生将来数学素质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学校的重要功能算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质。

(2)儿童进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进展的需要动身,从儿童将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动身。

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具趋势算是重视学生的进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

(3)数学科学进展的需要。

现代数学的进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别断变化。

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往常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

现代数学差不多有了非常大进步,再也别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具突出的标志算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进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进展,与教学内容相习惯的教具和学具相继浮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具标志。

这些材料要紧包括三类。

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3. 学会评价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1 启发性原则1.2 循序渐进原则1.3 巩固性原则1.4 量力性原则2.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2.1 讲授法2.2 谈话法2.3 演示法2.4 练习法2.5 发现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2. 讲解:分别讲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原则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看法。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数学教学论》2. 课件:教师准备的相关教学PPT3. 案例:收集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案例4.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一:引入启发性教学原则活动描述: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让学生理解启发性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6.2 教学活动二:实践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活动描述: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数学练习,让学生体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一:引入启发性教学原则活动描述: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让学生理解启发性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6.2 教学活动二:实践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活动描述: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数学练习,让学生体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本科)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本科)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1232112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理论32实践16总学分:2.5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数学教学与研究》(原称数学教材教法)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探讨数学(主要是小学阶段)教学规律、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等问题的一门课程,主要讨论的是小学数学要“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指导学生“怎样学”等问题。

同时介绍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在我国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学者型小学数学教师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数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与研究是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专业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使学生了解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关指导性文件。

了解数学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简史。

了解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和部门.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六大目标.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学、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同时了解小学数学的变化过程.3、使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方式.明确有关的学习理论,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4、使学生了解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了解数学教学原则,掌握数学教学方法,掌握怎样备课,怎样上课。

理解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及方法。

5、使学生掌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常规教法。

6、通过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了解基本课堂教学的方法.并让每位学生上20分钟课体验数学课的教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小学数学教学法(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教育实习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整理

小学数学教课论绪论1、定义: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目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2、数学的特色:抽象性、谨慎性、宽泛的应用性。

3、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科学是一门撇开内容而只研究形式和关系的科学,并且第一主要是研究数目的和空间的关系及其形式。

4、数学的发展过程:五个期间:萌芽期间、初等数学期间、变量数学期间、近代数学期间、现代数学期间5、小学数学学科与数学科学的异同点:相同点:(1 )小学数学学科的很多内容与数学科学有亲密的关系。

(2)小学数学学科源于数学科学,按照数学自己的科学性,同数学科学有相像之处。

不一样点:(1)从知识系统看,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一个完好的、独立于任何人的任何知识结构而存在的、特定的知识和思想系统。

而作为教育的数学,则是一个经过人为的加工和提炼的、依照某一特别人群的特别需要和经验、知识与能力构造而设计的知识和思想系统;(2)从数学活动看,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一类特意的人的一个完好独立的研究、发现与创建的活动过程,而作为教育的数学,则是一类特意的人在某些特意的人的指引和帮助下的一个模拟研究、发现与创建的活动过程;(3)从对象特色看,作为科学的数学,其对象是一个完好由符号、逻辑构造系统,而作为教育的数学,其对象则是含有经验、直观的和几乎看法和规则等构成的和完好开放的是关闭的逻辑构造系统;(4)从活动的目的看,作为科学的数学活动,是为了获取发现和创建数学,而作为教育的数学活动,是为了“接受”已经发现和创建的数学。

6、解放后我国小学数学教课纲领改正的概略,几个教课纲领教课目的异同。

(与第一章第4个重合)(1)新中国成立早期。

1950年公布〈〈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52年〈〈小学算术教学纲领(草案)》(2)“大跃进”前后。

1956 年〈〈小学算术教课纲领(订正草案)》1963年公布〈〈整日制小学算术教课纲领(草案)》(3)“文革”期间。

1963 年〈〈整日制小学算术教课纲领(草案)?,(4)“文革”后恢复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绪论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斯托利亚尔:教什么和怎么教。

即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苏以学定教:教什么由学什么决定;怎么教由怎么学决定。

‚教什么‛和‚怎么教‛哪一个更重要,案例1:生:‚老师~我发现有的三角形没有稳定性:‛师:同学们想体验一下三角形的稳定性吗,生,齐,:想——:师:在每张课桌的抽屉里各藏了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木架~请拿出来~同座之间相互拉一拉。

大家正玩得高兴~突然一位学生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有的三角形没有稳定性:‛兴奋的叫声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学生手中拿着由四根小棒钉成的三角形木架。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学生手上的木架是三角形的。

所以它应具有稳定性。

‛这似乎是一个严密的三段论。

可事实上~学生手上的三角形木架却不稳定。

这该如何解释呢,,对于‚三角形稳定性‛~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用力拉这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不会改变。

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具体内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规律、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综合性、边缘性;实践性、理论性;发展性、创造性。

三、怎样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1.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小学数学教材2.研读国外的儿童数学学习心理著作,如皮亚杰理论,3.重视案例分析4.重视教学设计1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第一节数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一) 数学有利于人的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二) 数学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1.数学是思维的工具2.数学活动是训练思维的最佳途径(三) 数学有益于人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1. 数学有益于陶冶人们美的情操2. 数学有益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公共基础性地位(一)小学数学课程应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二)小学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三)小学数学课程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概述(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1.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符合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2.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3.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构成与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如图1.1,13页,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分析(一)总体目标1.使学生获得必须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学段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2.数学思考方面3.问题解决方面4.情感态度方面第三节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述(一)作为学科的数学学科数学的主要特点:1. 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等方式直观具体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
• 1、解读新课程标准 •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 • 3、结合案例形成技能
要求
• 课程标准 • 数学教学理论 • 教学设计及展示
第一部分 小学数学教育学

• 数学的性质
数学是如何产生的 1.以实际问题为起点 2.以理论问题为起点 数学研究的对象 1.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研究 2.数学是对思想世界的研究
纵观我国解放后历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其目标范围基本都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 思想教育三个维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弊 端日益显现,于是就有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 度、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么四个新的维度,更
全面、多维度的列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2. 目标层次拓展。 以往的教学目的多以描述结果目标为主。 (见1986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的 课程标准除了对结果性目标进行描述外,还增加 了“过程性”的目标,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和 感受。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 成,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
课程: 广义、狭义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一)确定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数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对象--数、形 特点--抽象性与严谨性; 广泛应用性P7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两个阶段)
• (二)总体目标 •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 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 学思想方法和必须的应用技能; • 2、初步学会用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 数学的意识;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方法 1、模仿:动作方式、思维方式 2、练习:学生是主体 注意:练习的主动性和意识控制 练习的循序渐进 及时反馈 良好习惯的养成:独立、检查 3、探究与尝试 (三)影响小学数学学习的因素 内因:知识、发展、动机态度 外因 :练习、教材、教师、集体与社会
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一) (一)小学数学认知结构 特点: 数学概念、原理的抽象概括水平低 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与生活经验,影响学习 知识往往缺乏纵横联系 可塑性强
造性思维。
2. 形式不同。在数学科学中,对有关定理
要进行严格的推理。而在数学学科中,则要从小 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 解,有时候不一定非要用严格的证明方式呈现。 3. 顺序不同。数学科学是按照数学理论的逻辑顺
序进行编制的,而数学学科内容的编排,不仅要
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还得符合学生的心理 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学科特点进行编排。
• 2、数学知识的理解: 有效方式—— • 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具体到抽象 •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从已知到未知 • 激起认知冲突,引起思考,促进理解 • 抓要点、抓变式、抓对比和联系,促进理解的逐步深化 • 3、数学知识的巩固:记忆 • 4、数学知识的应用:审题、联想、类化
三、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二)
(四)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 1、特征: • 是解决初次遇到的新问题; • 是一种进行探索。克服障碍的活动; • 既包括内部心智活动,又包括外部操作活动; • 是已有规则的独特组合——高级规则或解题策略——成为认知 结构的组成部分; • ——(存在于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中) • 2、过程(试误、顿悟、收集处理信息、问题情境与原有认知 结构的相互作用) • 步骤:理解问题-尊求解法-实施解答-检验评价
(二)改革的国内背景 1. 教学观的局限。数学观也就是对“数学是什么” 的看法,反观传统教育,虽不能说它们的数学观 是错误的,但至少是有局限的。比如:数学就是 解决问题,数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 这类观念都是不恰当的。 2. 数学教育方式的陈旧。国际数学教育界曾就中国 的数学教育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 学习是“灌输式”的。
•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 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 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数与形的最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 计算能力:正确、熟练、方法合理、灵活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品质(逻辑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初步的空间观念:形成、再现表象,识别几何形体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应用题与实际问题的 区别,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 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 社会发生了变化。随着包括数学在内的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极大加强, 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生产方式必然 随之变化。由于高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应用 科学的基础又是数学,数学对国家建设和经济发 展具有巨大作用。 3. 教育发生了变化。现代数学的发展及对社会的突 出作用势必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产生重 大影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甚至一部分发展 中国家、都已经实行大众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 创新教育也就在我国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特征
1. 增加简单的概率知识。这是第一次将概率纳入小
学阶段学习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概率知识主要
以直观的为主)。
2. 强化统计知识的过程和现实意义。 把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确定 为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 3. 消弱和淡化单纯的量的计算及统计概念的严格定 义。 统计知识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公式和图表, 如平均数、众数、中位线、折线统计图、扇形统 计图等。这些概念记忆起来非常复杂。新标准淡 化了这些概念的记忆,而是将他们转变成数字运 算的练习。
• 数学的基本特征
抽象性 严谨性 运用的广泛性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 之 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大哉数学之为用”——华罗 庚)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国际背景 1. 数学本身发生了变化。数学在19世纪成为独立的 学科,而后就随着生产实际而不断发展,尤其是 进入20世纪以后,数学更是呈现初飞速发展的势 态。突出变革表现为两点:数学的应用和数学与 计算机的结合。二战以后由于经济及其他科学技 术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需要用数学 解决的实际问题;计算机的出现不仅使得数学计 算变得无比快速,还催生了一些数学分支学科如 计算数学 、数学模型、离散数学等。
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结构特征 把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知识与技能领域的一 个内容,并不是在数学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 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现实性,注意数学
的现实背景及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1到3年级
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4到6年级在继续强调联 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综合实 践知识应用到实际上。
(一)数学概念学习: 特征:辨证性、系统性、发展性 概念结构:名称、属性、定义、例证 1、概念获得方式 概念形成:辨别-归类-概括-强化(顺应) 概念同化:定义-同化-强化(同化) 2、教学注意: 以准确语言揭示概念本质 突出有关特征 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 实践中运用
(二)数学命题的学习 主要内容:数与形的性质、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性质、计算 公式等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 并列学习 (三)数学技能学习(练习) 操作技能:认知-分解-联系-协调 心智技能:认知-示范-有意识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2. 强化了测量的方法与过程。 将测量和有关的长度和面积单位结合起来,要求 学生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测量的 过程中感受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3. 消弱了单纯的图形面积、体积、周长等计算,将 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融于探索和操作之中。这 虽然也要有计算方法,但要把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和探索活动结合起来。
(二)小学数学学习迁移 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 2、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 3、已有认知结构的特征: 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 稳定性 思维定势的影响(双重性)
• • • • • • • •
(三)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输入阶段 相互作用阶段:同化、顺应 操作输出阶段:练习 (四)掌握小学数学知识过程的心理分析 1、数学知识的感知: 感知规律—— 强度律、差异律、变动律、协同律、理解律、变式律
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述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化,
删减了一些内容,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将课程内
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
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具体内容结合本教材第七、 八、九、十章。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特征 数与代数的内容结构特征:
1. 数的认识方面提出了认识和感受大数(估计较大的数)
1. 获得适应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 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点分析 1.目标维度丰富。
(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 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前面已经提到 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 们不具备抽象思维,如果课程内容脱离了实际生 活经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教材编写中要采用 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等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定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原则 选择基础知识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符合中小学生能力 根据学制和课程计划 (三)编排原则 正确处理逻辑顺序与发展顺序的关系 循序渐进 突出基本观念和规律
(三)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教材的演变 数与计算:始终是主要内容 量与计量:简化 应用题:简化、重解题思路(数学解法——方程解 法) 几何初步知识:培养空间观念 代数初步知识:逐步加强 统计初步知识:进一步充实 比和比例: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