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童蒙养正 寓教于行——小学低段国学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童蒙养正寓教于行——小学低段国学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摘要:国学经典作为历经岁月流传、沉淀下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的。
在小学低段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奠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教育;道德国学经典经过中华五千年的岁月洗礼,在历史长河的浪潮中沉淀下来。
国学中沉积着先人们的智慧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灿烂光辉,国学的内容包含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励志教育和礼仪、家庭教育,学习国学经典,充分利用国学经典对低段学生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基础奠定,规范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积极开展国学经典的学习活动,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课堂、融入学习,达到对学生童蒙养正、寓教于行的教育目的。
1.小学低段开展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国学文化,一般来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书籍、诗歌等为载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道德体系的综合体系。
国学是中华民族对于自身根源文化的追溯与认同,是存在于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千年的积累沉淀,是五千年文明以来无数先人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
对于在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学习能力最佳状态、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所以,在此时去引导他们学习优秀国学作品,有益于小学低段学生人格情操的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熟悉与建立基础文学修养的形成。
在低段小学教学中教授经典国学作品,能够将经典国学作品的文化精髓深入的刻画在学生脑海中,牢固的印刻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间接地、不经意地影响学生后续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所以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引入国学文化教育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利用小学低段学生的各方面养成的特殊时期轻松学习,通过朗读、讲解、讨论、总结、背诵和应用等教学环节,将国学经典文化融入学生的思维习惯当中,帮助学生知义明礼、立德树人、修身养性,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自2009年2月至今,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我校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的生动局面。
学生以学校编写的《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校本教材为蓝本,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15分钟的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是孩子们每天诵读的内容,毕业时都能熟记于心。
学校楼梯的每一级台阶都镶嵌有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孩子们在琅琅书声和耳濡目染中,浸润着传统文化,厚实了文化底蕴。
鉴于此,我校积极申报《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选题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立身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3、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善其多动的性格。
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4、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小学国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校积极开展小学国学教育。
本案例以我校五年级一班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国学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学魅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案例实施过程1. 案例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增强对国学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2. 案例实施步骤(1)国学课程建设我校将国学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由专业教师授课。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著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国学知识。
(2)国学活动开展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晨读等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举办“国学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组织“国学经典故事会”。
让学生收集、讲述国学经典故事,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4)开展“孝道教育”活动。
通过讲述孝道故事、观看孝道电影、开展孝道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尊敬长辈。
(3)家校合作1)开展“国学教育进家庭”活动。
向家长发放国学教育宣传资料,引导家长关注国学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国学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三、案例实施效果1. 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国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
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学生学会了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良好品质,校园风气逐渐向好。
3.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可度提高。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国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国学文化传承实践案例:小学生篇
国学文化传承实践案例:小学生篇国学文化传承实践案例:小学生篇引言: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远离了国学传统。
因此,为了促进国学文化在小学生中的传承和传播,有许多实践案例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个小学生参与国学文化传承实践的案例,并阐述了我对这些实践案例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性格培养——走访孔庙的小学生许多小学生通过走访孔庙等国学文化遗址,对国学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这个案例中,小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庄严与厚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性格特质。
在走访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也可以感受到孔庙所散发出的肃穆氛围。
通过这种亲身经历,小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尊敬长辈、注重礼仪、尊重历史的优良品质。
第二部分:知识学习——国学课程的探索为了鼓励小学生学习国学,许多学校开始开设国学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经典著作、古代诗词和传统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通过学习国学课程,不仅能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国学课程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第三部分:实践活动——书法与国画的体验书法和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书法和国画的实践活动,小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书法和绘画的基本技巧,还能了解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通过书法和国画的体验,小学生可以培养出耐心、专注和细致的品质,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总结与回顾:国学文化传承实践在小学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走访国学遗址、学习国学课程以及参与书法和国画的实践活动,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和价值观,还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小学生参与国学文化传承实践,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做出努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北关小学丁会静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2016年,我校申请参加保定市教科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的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而且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发展。
回首在课题组的工作中自己已然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在我们课题组中,有功力深厚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
在课题研究中,校长带领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有了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的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平时,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实实在在的开展教师提升、发展的课堂研磨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教学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勤学习重实践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
在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在本学期学习《我不能失信》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在编写教学设计时,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在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空间,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
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形式。
课上我还拓展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总之,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再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不断的打磨自己的课堂,勤思考,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以便达到更佳效果。
中职学生工作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学生重新思 考父母为 自己付 出的无数心
被动混 乱的状况 。
帮助他们重建 良好 的关系和感情 ,恢 复 家庭作 为第一学校 ,父母 作为第一教师
的角色 和职能。
诵读 , 与经典 同行 ,与圣贤 为友 ,耳濡 目染 ,潜移默化 ,让 富有哲 理的语句在
学生脑海 中留下 印记 ,并 随着人 生经历
国学经典是 我国几千年 留传下来 的 传统文 化精华 ,包括 孔孟的儒家学说 , 老庄 的道家学说 , 还有其他法家 、医家 、 兵家等 学说 ,其 中亟 须在中职学校推 广 的是教 导人 们如何为 人处世 、安身立命
和社会实践而不 断加深 理解 , 之成为 使
他们一生进步 、 修身养性 的灯塔和源泉 。 通过大量反 复的吟诵 , 使学生感悟 国学
经典 博大精深 的境界 、 循循善诱 的引导 ,
国学经典教育最 核心的 内容是孝道
教育 。 《 子规 》提 出 “ 弟 首孝悌 ”,第
一
篇为 “ 入则孝 ”。试想 :如果一个人
大 量广 泛 阅读 国学 经 典 的 同 时, 还要精选 部分具有韵律美 的国学经典如 《 字经 》 《 三 弟子规 》 《 道德经 》等进 行诵读 。可以采取全班 、分组 ( 宿舍 )、
养老人 ;父母 长期忙 于工作 或生意 ,疏 于管教子女 ;父母溺爱子 女 ,不支持学 校从严治教 ;父母家教方法粗暴令 关系 恶化 ……很 多中职生 自闭孤僻 、偏 激叛 逆 、放纵 自弃等 行为和心理现象都 可以 从 家庭父母身上 找到原 因。很 多家 长与 自己的小孩无法 正常沟通 ,放任 自流 , 完 全依赖于学校 和老师。我们必须首先
习能力 不强。此外法 纪意识淡薄 , 自我
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实践与研究
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实践与研究示例文章篇一:《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实践与研究》我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个特别有趣又超级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就像一个装满了宝贝的大箱子,里面的东西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小明特别调皮,他老是抢别人的玩具。
这时候呀,我就突然想起了《弟子规》里说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我就对小明说:“小明,你看咱们就像兄弟一样,你这样抢东西是不对的呢。
《弟子规》都告诉我们兄弟之间要互相友爱,要和睦相处呀。
”小明听了我的话,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知道错啦。
”从那以后,他就很少抢别人东西了呢。
这就是国学经典的神奇之处,它能在我们玩耍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在学校里,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国学经典里的故事。
像《论语》里面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颜回,家里很穷,可是他品德特别高尚。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老师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在想,颜回好厉害呀。
要是我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我能像他一样快乐吗?我想我要向他学习,不能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好玩的玩具,没有好看的衣服。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品德的修养。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同桌小红。
小红说:“对呀,我们要是都像颜回一样,那我们肯定都是超级棒的孩子。
”我们俩就互相约定,要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
国学经典还能让我们在家里变得更懂事呢。
有一天晚上,我想看电视,可是作业还没写完。
我就和妈妈闹别扭。
妈妈就对我说:“你忘了《三字经》里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了吗?你要是现在光想着玩,不学习,以后怎么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特别有道理。
我就乖乖地去写作业了。
国学经典就像妈妈的小帮手一样,能让我更听妈妈的话,更懂得道理。
我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呢。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的理解。
传承优秀文化点燃智慧之光——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在 中小学进行国学教 育, 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 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 笔者所在学校的小学国学教育以构建国学经典诵读 活动校本课程体系为抓手 , 不断刷新教育理念 , 加强
校本教材建设 ,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 深化校本活动课
统, 厚实文化内涵 ; 二是体现 时代性 , 甄别并剔除 国
专家来校指导 ,^ 理论与实践层面引领教师认识 、 了
解当下开设国学课的时代意义及具体操作模式 ; 二
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国学经典 ,做到集 中辅导
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 努力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 ; 三是
学典籍 中“ 君君臣臣 、 因果报应 ” 等消极 、 愚昧 、 落后 的部分 , 努力为学生送上一份纯正高雅、 积极向上的 文化大餐 ; 三是体现审美眭, 精选历经干百年而传诵 不绝的文质兼美的国学经典篇 目,各年级均选编大
标准精选课程内容 , 切实保证时间 , 加强阵地建设 , 注重教师培训 , 提升 国学课教师专业水准 , 为全面提
升课 程 建 设水平 夯 实基 础 。
( ) 一 精选 校本 课程 内容
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诵读活动 ; 三是落实“ 每月一
本” ,要求各班语文教9 每月至少上一节阅读指导 币
量易于诵读 、 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作品 ; 四是体现层 次性 ,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 本着 由易到难 、 螺 旋上升 、 滚动发展的思路 , 在大量调研 的基础上确定
基础性 , 彰显主体性 , 注重活动化 , 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 中积淀语感、 涵养精神 、 陶冶情操 、 提升素质 , 实 现身心和谐发展 。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介绍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方法。
教学设计是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作品。
在一年级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等简单易懂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在二年级可以选择《千字文》、《弟子规》等内容稍微复杂一些的作品;以此类推。
通过渐进式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经典的世界,并逐渐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
教学材料对于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从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各级教育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和出版社的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
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国学经典读本,如由国学大师撰写的注释版《四书五经》、《论语译注》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边读边讲、解读经典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思想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是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如先听后跟读、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长城文化资源为载体
渐渐的在课堂上讲授长城文化的变成了学生, 由讲座变成学生访谈,学生带着学习中产生的 问题来学习长城文化。
从学生提问的问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长 城文化的学习在深入。通过三所学校的长城文 化研学活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保护专 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中心录 制了 60 集《长城文化进校园》短视频,内容涵盖 长城的历史、文化、故事、军事、修缮、建筑、保护 七大领域。因为长城研学旅行重点在“研”,有了 前期研学实践课程的基础,在沉淀后逐步走向 综合实践课程。
一、将长城研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 2001 年第八次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时国家新设立的一门必修课 程。2017 年,教育部发布了这门课程的权威指 导文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并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 式之一纳入其中。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形 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
另 一 方 面 的“ 担 子 ”来 源 于 研 学 项 目 ,每 次 研学都会有十余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有不同 的“领袖”来担任,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里的发
现》研学实践这样提醒大家: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是中国较大的长城主题博物馆之一,八个展厅 里设计了八个研学实践项目,分别是长城历史 我知道、长城建筑我考你、长城与丝绸之路、名 人与长城、探寻龙首春秋、雄关军事我来讲、鸳 鸯阵法操练起来、名关人文故事。想做哪个项目 的“领袖”,自愿报名并与本组同学沟通,按提示 做好准备。
实验校推进长城文化,用长城研学旅行的 方式,历经十多年的完善现已固化为学校的综 合实践课程。起因于 2007 年“世界新七大奇 迹”的投票评选活动,中国万里长城位居第一。 同年 7 月,“长城名列世界新七大奇迹榜首庆 典暨长城保护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八达 岭举行,中国长城学会邀请了师生代表参会, 参会期间长城文化进课堂的想法,得到了积极 响应。不久,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和安 里小学、耀华小学三所学校开设了长城课堂。
[河北]秦皇岛开发区第一中学打造国学教育特色]
[河北]秦皇岛开发区第一中学打造国学教育特色]从2006年9月开始,秦皇岛开发区第一中学开展国学教育,目的是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广阔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形成学校开展特色,全面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开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内一流,全市知名的根底教育名校。
秦皇岛开发区第一中学加强国学教育的领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努力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实际制定了国学教育实施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就打造国学教育特色学校,塑造教育品牌进行专题研究,还通过专题讨论会、培训会、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参与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秦皇岛开发区第一中学主要通过楼道墙壁展示经典、校园橱窗宣传经典、花坛围墙诉说经典、知识讲座介绍经典、课前时间诵读经典、组织活动表演经典,营造开展国学教育的浓厚气氛。
在学校走廊的横梁上分区域悬挂国学经典名句108幅:行政区主要围绕古代教育名家对教育的论述和对教师的期盼而精选的名言警句;教学区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主题而精选的名言警句;功能区主要围绕精神文化、陶冶情操、行为艺术、道德修养等方面精选的名言警句。
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分区域展示古代名家的文学艺术成就展板共138块,包括头像、简介、名篇名段名句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行政区一至四楼分别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墨子、孔子、老子;初中教学区一至四楼分别展示宋代的陆游、辛弃疾、苏轼、王安石;功能区一至四楼分别展示古代教育家庄子、荀子、韩愈、朱熹;小学教学区一至四楼分别展示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
另外,还在小学教学区开辟国学教育文化墙,在一至四楼走廊墙裙上分别展示《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精髓内容近500平方米,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警示作用。
在教学楼出口两侧设有大型国学教育宣传橱窗8个,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进行设计宣传经典,并定期更换内容,现在橱窗的内容分别是和谐、生命、奉献、诚信篇,梅、兰、竹、菊篇。
《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简介2014年5月我校向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申报了“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同年9月得以立项,10月在大武口区教学研究室的领导下顺利开题。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
课题组紧扣研究目标,将课题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工作,育人为先。
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而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
而在我们学校也存在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怕写作业、撒谎、打架、不讲卫生、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等不良行为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国学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以“仁”为本,以“义”育人,以“礼”待客,以“智”为贵,以“信”为贵等更是中国民族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对当今学生的基本生活准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自我约束的教育,对于德育工作的展开推广有着很大的帮助。
基于上述情况,我选择了“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借助国学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作者:郑国庆课题类别___溧阳备案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分类小学语文课题名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负责人郑国庆郝永军负责人所在单位___溧阳市河心小学______________评估时间___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制一、课题组成员(含课题组长)研究概述(略)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计划,确保研究顺利完成。
1、确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
为了确保“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
我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抽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成员,选定了六个教学班为初期阶段的实验班。
明确分工后,我们还制定《“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到课堂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交流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支持和激励教师做好研究工作。
3、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009年12月1日,举行了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的开题论证会。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
并就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对今后的实验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积极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搜集资料,交流学习。
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根据实验内容积极主动地查找、搜集相关理论资料。
二是课题组还利用学校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了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交流有关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在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大胆交流自己学习后的感想,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二是派送实验教师参加有关课题方面内容的知识培训。
一年多来,每位实验教师都得到了外出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机会。
(三)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打造精美文化环境为增强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由本校课题组承担研究的《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经过开题论证并正式实施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
经过一年的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春节《中国唐宋诗歌朗诵会》上,提倡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背道德理念,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
这种“世俗化”、“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今天的少年儿童,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影响,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
(二)相关研究概述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并至今天,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地研究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由本校课题组承担研究的《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经过开题论证并正式实施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
经过一年的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9年同志在出席春节《中国唐宋诗歌朗诵会》上,提倡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背道德理念,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
这种“世俗化”、“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今天的少年儿童,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影响,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
(二)相关研究概述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并至今天,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分析一、指导思想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在背诵中提高境界、多样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力行人格、诚信品质等,使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助推学生的生命崇尚,推动人与自然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背诵开拓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体会汉语语言的魅力,培育学生对文学的嗜好,奠定坚实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学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
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20xx年2月10日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背诵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背诵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发生及所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例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背诵形式不减半,须采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少于8人(不含演奏),严禁舞者,表演时间不少于5分钟。
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决定开展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使教师成为国学教育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2. 促进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4. 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国学教育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国学经典阅读分享会(1)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2)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活动内容:邀请教师分享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探讨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国学教育课题研究(1)活动时间:每月一次(2)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活动内容:成立国学教育课题组,针对国学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3. 国学教育观摩课(1)活动时间:每学期一次(2)活动地点:学校各年级教室(3)活动内容:开展国学教育观摩课,展示国学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 国学知识竞赛(1)活动时间:每学期末(2)活动地点:学校操场(3)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5. 国学教育论坛(1)活动时间:每学期末(2)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活动内容:邀请专家学者、教师代表等就国学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为国学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学课题教研系列活动,提高师生参与度。
3. 组织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4. 检查评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活动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国学教育课程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学教育课程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国学教育的发展已经给中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国学教育,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探索如何推进国学教育的发展并促进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旨在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探究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
首先,本文针对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发表了一定的建议。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采用数字化的学习模式,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课程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应该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的标准化以保证课程的质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统一的课程内容和标准。
此外,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指导学习者和教练开展学习活动。
其次,本文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采用统一的教学规范,确保课程的质量。
其次,打造一流的学习环境,打造有效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启发式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此外,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最后,本文总结了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对国学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采用了现代化的网络学习技术,运用了多种虚拟学习工具,它促进了国学教育更加开放的发展,拓展了国学教育的开放学习空间,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创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就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未来可以深入开展以相关理论为依据的国学教育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学教育中的应用,以促进国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重国学教育育时代新人——以珠海市香洲区南湾小学国学教育实践为例
重国学教育育时代新人——以珠海市香洲区南湾小学国学教
育实践为例
唐琼
【期刊名称】《成长》
【年(卷),期】2024()1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对培育有家国情怀、有传统美德的少年一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唐琼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湾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以漯河市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为例
2.提升中小学国学教育实效性的思考——基于扬州市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3.打造国学教育特色,建设基础教育名校——张掖二中开展国学与传统文化特
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4.对话时代语境,活化经典国学—中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而强调文化自信,就必然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国学从狭义上看指我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各种典籍,而从广义上看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国学是中国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秦皇岛中小学国学教育实践情况,提出在未来进一步推广国学教育的策略。
少年强则国强。
国学博大精深,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学热”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流行,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更加深入人心。
在这种背景下,复兴“国学”逐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
全球化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在不断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期。
如何把握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在中小学中推广国学教育,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异文化时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在中小学中推广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有助于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的道德素质培养,注重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于以及探索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阶段作为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习国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面对来势汹涌的西方文化,我们更应当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小学阶段推广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继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
过去,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的比拼。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文化竞争也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而文化软实力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加强国学教育,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帮助我国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凸显出自己的文化个性。
二、当前秦皇岛市中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推广国学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地市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结合秦皇岛市中小
学国学教育实际开展情况,我们发现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国学教育相关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够明确。
当前,虽然已经有一些中小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国学教育,但是从总体上看,收到的效果并不大。
不少学生虽然接受了国学教育,但往往是在课外兴趣班中进行,学校并没有在中小学体系中明确国学教育的地位,这就使得不少学校的国学教育仍旧停留在兴趣教学阶段,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其次,国学教育的形式与国学教育的精髓相背离。
很多学校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文章翻译,要求学生背诵重要文章段落。
国学经典中有不少内容深奥,教师若不能进行细致讲解,学生单靠死记硬背难以达到学习目的。
国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
国学是相当复杂的课程,但是不少学校只把国学当做兴趣课程来进行教学,甚至有不少教师根本不具备深厚的国学素养,这就导致国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够强,在教学实践中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三、推动秦皇岛市中学习国学教育策略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国学教育的统筹规划。
教育部门应当认识到国学教育在中小学中推广的重要性,聘请专家来构建科学有效的国学教育课程,加强国学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
借助秦皇岛终身学习在线,搭建中小学国学教育资源建设平台。
结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平台,将国学学习内容融入其中,方便学生以及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学习,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
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办国学,推动中小学国学教育走向深入。
规范市场中的国学兴趣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国学,邀请专家人士前来讲学,让国学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四、结语
秦皇岛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帝王名号而命名的城市,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之城。
在国学热潮的今天,社会大众对国学的关心程度更上一级,秦皇岛市理应抓住优势,挖掘“国学”发展潜力。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推广国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以后的国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推广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审视当前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快餐化”“娱乐化”“形式化”,让国学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