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人工孵化技术

合集下载

雏鸡的人工孵化和照蛋技术

雏鸡的人工孵化和照蛋技术

6.当种蛋孵化到第 11 天时,进行第二次照蛋。如发现卵内?昆浊、胚胎成黑块、气室界限模糊、血管模 糊或无血管,说明胚胎发育中止,应及时剔除死蛋 。因为正常发育的种蛋如图所示,气室增大 ,界限清晰,胚 胎开始变大,血管布满气室以外的蛋内空间,逐渐放大通气孔释放无效气体。将温度维持在 38.5~39 度,湿 度保持在 50%~55%
7.第三次照蛋在孵化后第 17 天,先用手摸种蛋,如发凉应及时照蛋,会发现蛋色发暗,蛋内混浊不清, 看不见血管,应立刻取出。而正常发育的种蛋用手摸时有温暖的感觉,有时还能看到胎动 、气室增大、界限明 显呈波浪形。将温度逐渐调至 38~38.5℃,湿度 65%左右。
表 2—3—15—1 照蛋检验胚胎发育情况表
│ 卵黄虽下沉,但血管纤细、色淡、│ 发育缓慢 │
│分布面窄,胚胎发育弱


├────────────────┼───────┤
│ 卵黄下沉,卵内有不规则血环、│

│ 血条,卵内混浊,轻轻转动种蛋胚│发育中止、死胎│
│ 胎不动,胚胎小


├────────────────┼───────┤
│ 卵黄不下沉,卵内淡黄色,不发│没发育、无精蛋│
┌────────────────┬───────┐
│ 观察情况
│胚胎发育类别 │
├────────────────┼───────┤
│ 蛋内充满放射状红色血管,见黑│

│ 色眼点,胚胎隐约上浮并随轻轻转│ 正常发育 │
│ 动种蛋而活动,卵黄下沉


├────────────────┼───────┤
3.每天在 6 时、12 时、18 时、24 时四次取出蛋盘,把种蛋翻换 90 o 的角度,目的是活动胚胎,防止胚胎 与蛋壳粘连,起到晾蛋和使蛋受热均匀的作用,逐步锻炼雏鸡对外界气候的适应能力。

人工孵化的方法和应用

人工孵化的方法和应用

人工孵化的方法和应用人工孵化是通过人工手段来模拟孵化环境,以替代自然孵化的方法。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禽、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的繁殖中,为了提高孵化的成功率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人工孵化的方法和应用。

一、方法1.选择合适的孵化设备在人工孵化中,选择合适的孵化设备至关重要。

常见的孵化设备包括孵化箱、孵化网等。

孵化箱通常配备了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控制系统,可以模拟自然孵化的环境。

而孵化网则是一种将鱼卵放置在网格上的设备,通过适当的水温和氧气供应来促进孵化过程。

2.控制孵化环境人工孵化需要模拟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对于家禽和鱼类等动物的孵化,通常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适当的光照时间。

这可以通过调节孵化设备中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来实现。

同时,为了避免鱼卵粘附在一起,可以在孵化网上加入适量的防粘剂。

3.处理鱼卵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对鱼卵的处理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从成熟的母鱼体内取出鱼卵。

然后,将鱼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孵化。

此外,在孵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健康、有缺陷的鱼卵,需要及时去除,以防传染疾病。

二、应用1.家禽繁殖人工孵化在家禽繁殖中广泛应用。

通过人工孵化,可以控制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的成功率。

同时,人工孵化还能提前预知孵化结果,帮助家禽养殖者更好地规划养殖计划和销售策略。

2.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中,人工孵化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人工孵化,可以大大增加鱼类的产量。

人工孵化设备可以根据鱼类的习性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水温和养分供给,加速鱼卵孵化的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3.保护濒危物种对于濒危物种而言,人工孵化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

通过人工孵化,可以收集和保护濒危物种的种子,提高繁殖成功率,增加种群数量。

这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科学研究人工孵化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人工孵化,对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孵化效果。

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

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

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在家禽养殖中,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人工孵化,我们可以提高孵化率,控制育雏环境,确保家禽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深入探讨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的相关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人工孵化技术1.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人工孵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种类的禽类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孵化前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

通常情况下,禽类的孵化温度在37-39摄氏度之间,湿度大约在50-60%左右。

通过科学准确地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提高孵化率。

2. 孵化箱的选择与调节孵化箱的选择是人工孵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孵化箱的尺寸、通风系统以及应用的技术设备都会影响到孵化效果。

合理选择孵化箱,并进行适当的调节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孵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应能够实现精确的调控,箱体通风要良好,以保证禽类胚胎在孵化过程中能得到足够的氧气。

3. 孵化鸡蛋的处理与翻转鸡蛋的处理与翻转是成功孵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孵化前,需要对鸡蛋进行筛选,将有破损或异常的鸡蛋剔除。

同时,在孵化过程中,定时进行鸡蛋的翻转,以保证胚胎的均匀发育和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4. 孵化期监控在孵化过程中,持续的监控非常重要。

通过温度、湿度和氧气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孵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对孵化箱内的环境进行调整,比如通风、加湿等,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二、育雏技术1. 环境调控育雏阶段的环境调控对于幼禽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都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育雏温度在30-32摄氏度之间,湿度大约在50-60%左右。

此外,育雏场所的卫生和通风也需要保持良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在育雏期间,饲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饲料的选择和投喂的时间、方式都需要科学合理。

针对不同阶段的幼禽,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鸡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

鸡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

鸡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孵鸡:3月3日
(1) 温度:这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

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

孵化适宜的温度范围可掌握在37~39.5℃,变温孵化:1~5天孵化温度38.5℃,6~18天保持在38.3℃~37.8℃, 19~21天保持在37.2℃左右。

(2) 湿度:孵化期间的相对湿度,前期应稍高(利于囊膜形成),中期稍低(利于水份蒸发),后期较高(避免蛋壳膜与雏鸡粘连)。

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1~7天60%;8~16天50~55%;18天以后65~70%。

(3) 翻蛋:其目的是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增加胚胎运动。

机器孵化时, 2小时1次;传统孵化采用人工翻蛋时,每昼夜应不少于4~6次,动作要快、轻、稳,每次角度要求达到90度以上。

胚蛋移到出雏机后停止翻蛋。

(4)通风换气:鸡胚胎发育需不断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不能使冷风直接吹到蛋面上,应先使室内通风,然后结合凉蛋再进行蛋面通风。

(5)凉蛋:鸡蛋10胚龄前一般不需专门凉蛋,结合翻蛋即可。

12胚龄后,随着物质代谢增加,蛋内温度升高,每天可凉蛋1次,每次20~30分钟。

孵化16~20天,每天2次。

(6)照蛋:目的是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看胎施温,并剔除无精蛋、散黄蛋和死精蛋等。

鸡蛋入孵第5天开始头照,看胚胎是否有明显的“单珠”;第10~11天二照,看胚胎尿囊两侧血管是否“合拢”;第17天三照,看胚胎是否“封门”。

如胚胎发育迟缓或过快,要随时调整温度。

2。

人工孵鸡的方法

人工孵鸡的方法

人工孵鸡的方法
人工孵鸡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孵化率、减少资源浪费、节省人力。

以下
是关于人工孵鸡的10条方法以及详细描述。

1. 确定孵化基地位置:选择离市场近、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确保孵化基地调运便利、鸡苗运输快捷。

2. 搭建孵化室:建造专业孵化室,合理设计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参数,保证孵
化成功率。

3. 合理配备孵化设备:使用先进的孵化设备,如智能化控制、自动换气、持久加热
等设备,确保孵化环境的质量。

4. 制定孵化计划:制定科学的孵化计划,确定好孵化周期、孵化时刻、孵化温度、
孵化湿度等参数。

5. 采购高质量的卵:选购外壳完好无损、大小匀称的高质量鸡蛋,具有较高对比度
的蛋壳,具有一定的内膜厚度和弹性。

6. 卵检测:采用传统或现代方法进行卵的检测,如卵光伏、卵量测定仪、卵壳硬度
检测仪等,保证它们没有损伤、感染和死胚。

7. 卵消毒:将卵先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高温消毒等,杀死有害微
生物,保证卵内无菌。

8. 确定不同孵化期栏位:根据卵的孵化时间和种类的特殊需求,设置不同的孵化期
栏位,确保孵化期间的小鸡健康成长。

9. 如何控制孵化温度:根据鸡卵的发育特点,合理控制孵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7.5℃左右,确保卵内胚胎健康发育。

10. 小鸡出壳:观察出壳情况,并及时进行清理,确保小鸡身体无损且到达饮水和饲
料新孵带时间,以防止鸡苗出现虚弱等问题。

人工孵鸡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的心力,同时需要了解许多相关知识和技术。

只有仔细合
理的进行孵化,才能保证孵化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家禽人工孵化技术(生物机电)

家禽人工孵化技术(生物机电)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二)孵化场的规模
• 2、确定孵化批次、入孵蛋量、每批间隔天 数等。
• 3、确定孵化器的容量和数量。 • 4、确定孵化室、出雏室及附属房屋的面积。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家禽人工孵化技术
朱立军
高 级兽医师
湖南.长沙
13807491249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1天 照蛋及解剖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2天 照蛋及解剖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要求种禽生产性能高、无经蛋传的疾病、饲料营养 全面、管理良好,种蛋受精率高。
•经蛋传的疾病主要有白痢、白血病和霉形体支原体 病等。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Huna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

山鸡简单经济有效的孵化法

山鸡简单经济有效的孵化法

山鸡简单经济有效的孵化法较大规模的山鸡养殖场,一般都采用机器来孵化;但对一些小规模的饲养山鸡户来说,因为种蛋数量少,如果用机器孵很不合算,只好采用人工孵化法。

下面介绍两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孵化方法:一、电热毯加水袋孵法(1)用具:电热毯、水袋(塑料袋)、床单、棉被、摊床、温度计。

(2)摊床:先把电热毯放在床上,然后把水袋置于电热毯上,水袋上面加盖床单,种蛋放在床单上,再把温度计插入种蛋中,盖上棉被。

(3)孵化管理:①调温。

插上电源,使水袋温度达到40℃左右。

②上蛋。

把消毒过的种蛋放在床单上,此时注意控制温度,保持在38℃左右为宜。

③翻蛋、凉蛋。

上蛋后10小时开始翻蛋,每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直至21天后停止翻蛋。

入孵1周后每天开始凉蛋1次,时间大约15分钟,以种蛋温度降到30—33℃后为宜,然后重新加温。

④剔蛋。

入孵后第7、11天时各照蛋1次。

及时剔出无精蛋、死精蛋、弱精蛋、死胚蛋。

⑤等待出雏。

21天后每天用温水喷洒蛋面1次,当有部分雏鸡啄壳时,可把温度提高到39℃左右。

对个别不能及时出壳的雏鸡还应人工助产。

二、煤油灯温水袋孵化法(1)用具。

自制四灯头煤油灯1盏,水袋、床单、棉被、温度计。

(2)置好敞口木箱摊床。

敞口木箱大小以种蛋多少而定,边高20厘米,在木箱正中开1个20*25厘米的方孔,方孔上钉1块铁皮,除铁皮外的底部垫上厚约5厘米的草木灰,四周用棉絮包好,再在草木灰上放置水袋,煤油灯放在铁皮下面,让其火焰刚好触及铁皮为度。

采取控制煤油灯火焰大小的方法进行控温。

(3)孵化管理同电热毯加水袋孵化法。

采用这两种方法效果都很好。

蛋鸡人工孵化技术

蛋鸡人工孵化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外灯育雏 利用红外线灯散发的热量育 雏,一般是将几盏250瓦红外灯泡连成一组, 悬挂于离地面35~45cm的高处。随着雏鸡
日龄增加,育雏温度要逐渐降低时,逐步
提高灯泡高度或逐渐减少灯泡的盏数。
2.立体育雏
把雏放在专门设计的笼内饲养。为提高单位建筑面 积内的饲养只数,多采用立体多层笼重叠或全阶梯、半
(二)初生雏鸡的运输
小鸡出壳后,经过一段时间绒毛干燥、选择、鉴别、标号处理后就可以运 输了。运输的时间越早越好, 1.选择好运雏人员 2.准备好运雏工具 :运雏箱 3.适宜的运雏时间 :8-12小时 4.保温与通气的调剂 5.进舍后雏鸡的合理放置
(五)雏鸡的饲养
饮水
.第一次饮水在出生后24小时进行。 1周内饮温开水,以后可以饮用自来水。最初3天5%-10%的糖水再加0.1%
四.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一)雏鸡的选择
1.初生雏的标准品质优良的初生雏从外表看应是活泼好动,绒毛光亮, 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其品种要求,眼亮有神,腿脚结实站立稳健, 腹部平坦柔软,卵黄吸收良好,绒毛覆盖整个腹部。肚脐干燥,愈合良好, 叫声清脆响亮,握在手中感到饱满有劲,挣扎有力。
2.初生雏选择的方法 选择方法可归纳为“看、听、摸、问”4个字。 看:就是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 听:就是听雏鸡的叫声。 摸:就是触摸雏鸡的体温、腹部等。 问:询问种蛋来源,孵化情况以及马立克氏疫苗注射情况等。
保温伞育雏:保温伞由热源与
伞体等部件组成。热源可用电阻
丝、液化石油气或煤炉等。
烟道式育雏:烟道育雏又分地
上烟道和地下烟道两种。烟道建 在育雏室内,一头砌有炉灶,用
煤或柴作燃料;另一头砌有烟囱,
烟囱要高出屋顶1米以上。通过 烟道把炉灶和烟囱连接起来,把

土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土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土鸡的人工孵化技术一、种蛋的收集与管理(一)种蛋的收集种蛋的收集,目的是减少种蛋的污染和破损,提高孵化率。

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1.要做好鸡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平养时,产蛋箱和蛋箱垫料的卫生尤为重要,垫料每周换1~2次。

垫料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材料,如锯木屑、稻草、麦秸、碎玉米芯等。

2.增加种蛋收集次数勤收蛋可以减少种蛋破损,保持蛋面清洁。

每天收蛋3~4次较为合理,过冷或过热的季节每天收蛋5~6次。

平养时,每天最后一次收蛋后要关闭产蛋箱。

3.减少窝外蛋初产母鸡未经训练,产蛋箱不足或垫料潮湿、不清洁是造成窝外蛋的主要原因。

窝外蛋很容易受到污染,而且会造成土鸡食蛋的恶癖。

一般每4~6只母鸡要配备一个产蛋箱,产蛋箱放置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保证有充足的垫料,为产蛋创造舒适的环境。

刚开产的青年母鸡,可以在产蛋箱中放置假蛋,引诱其进入产蛋箱中产蛋。

4.减少笼养时蛋的破损笼养时要注意笼底铁丝的粗细、弹性和坡度等要素。

5.分类收集收集种蛋时,把特大、特小、畸形、破损和污染严重的种蛋捡出,另外放置,不进入种蛋库。

这样可以减少对其他种蛋的污染,而且大大节省种蛋选择的时间。

(二)种蛋的管理应从种鸡场开始:种鸡场应及时收集种蛋,一般建议每天收集4次,以减少污染和破损。

饲养管理员在收集种蛋2小时后应及时进行熏蒸消毒,然后立即将种蛋送到蛋库。

送蛋过程中要防止种蛋夏季被暴晒、雨淋,冬季防冻。

1.种蛋的贮存条件与时间种蛋的贮存温度一般保持在13~20℃,湿度一定要达到70%以上。

对于鸡所产的早期种蛋,其个小,蛋壳厚,蛋白稠,存贮时间长些较好。

而对中期种蛋,大小合适,蛋壳厚度合适,蛋白质量是最好的,贮存时间应短些。

对后期种蛋,种蛋个大,蛋壳薄,蛋白稀,存贮时间应更短一些。

建议贮存条件与时间见表2-1。

如果因为孵化生产的需要而延长存贮时间,则存贮温度应相应调低,保存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一周,否则孵化率明显下降,而种蛋保存期超出15天以上则几乎没有孵化的价值了。

最新整理鸡蛋孵化技术,人工孵化翻蛋和照蛋的时间最关键,定要牢记出雏照蛋种蛋雏鸡

最新整理鸡蛋孵化技术,人工孵化翻蛋和照蛋的时间最关键,定要牢记出雏照蛋种蛋雏鸡

最新整理鸡蛋孵化技术,人工孵化翻蛋和照蛋的时间最关键,定要牢记出雏照蛋种蛋雏鸡鸡的人工孵化是根据鸡胚胎发育的特点,人为地给予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翻动等条件,孵化出健壮的雏鸡。

要想孵化出健壮的雏鸡严格遵守以下要点是必须的。

①选择好孵化用的种蛋种蛋的来源必须是优质无病害的,然后观察鸡蛋表面,好的鸡蛋应该是蛋壳厚薄均匀、颜色正、无破损的。

用灯照检验时,蛋黄流动性大、蛋内有气泡、个头畸形等不能列入终种蛋的选择。

②孵化温度温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

恒温1天~19天37.8℃,20天~21天36.5℃~37.2℃;变温孵化则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如1天~4天38.2℃,5天~7天38.0℃,8天~12天37.8℃,13天~15天37.6℃,16天~19天37.4℃,20 天~21天36.5℃~37.2℃。

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

恒温法适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体机分批孵化方式,能省电。

对于鸡前期产的种蛋,孵化温度要高0.15℃或提前6小时~8小时入孵。

20天~21天37℃,产蛋中期(35周~50周)种蛋理化特性优良,孵化用37.8℃,出雏用36.5℃~37.1℃,孵化期正好是21天;产蛋后期(50周以后)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提前4小时~6小时入孵,孵化温度低0.1℃,出雏时37.2℃左右。

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看胎施温”方式来检验。

最新整理鸡蛋孵化技术,人工孵化翻蛋和照蛋的时间最关键,定要牢记③做好种蛋的消毒种蛋产出的最初,是非常脏的,蛋壳表面上可能有大量的细菌,因此种蛋孵化之前,必须进行一次消毒,一般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④事前准备工作种蛋入孵前12小时要进行预热处理。

⑤严格把握孵化湿度适宜的湿度,初期使胚胎受热均匀,后期利用散热和啄壳出雏。

一般来说,入孵器湿度为50%~60%,出雏器湿度为65%~75%。

对产蛋前期种蛋1 天~19天降低孵化湿度为3%~5%,20天~21天湿度为70%;产蛋中期用正常湿度;产蛋后期1天~19天湿度调高3%~5%,20天~21天出雏湿度为65%~70%为好。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

养禽学第八章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孵化是家禽特殊的繁殖方式。

孵化:家禽的受精卵在母体外,受到一定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作用,发育成雏禽的过程。

自然孵化:也叫抱窝。

人工孵化:通过机器或其他设备模拟自然孵化过程,人为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对家禽的种蛋进行孵化,从而大大提高家禽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率。

·是仿生学的一大成就。

·人工孵化已成为现代家禽生产的一项基本技术。

第一节胚胎发育完整的胚胎发育= 蛋形成期的发育+ 孵化期发育产蛋前: 受精、细胞的分化与生长、细胞已经完成分化到特定组织入孵蛋标记一、孵化期各种家禽的孵化期家禽种类孵化期(天)家禽种类孵化期(天)鸡鸭鹅瘤头鸭212830~3333~35火鸡珍珠鸡鸽鹌鹑27~28261816~18鸡胚孵化二、胚胎的发育生理1、胎膜(1)卵黄囊:胚胎的营养器官、造血器官和呼吸器官(2)羊膜和绒毛膜:保护胚胎(3)尿囊:胚胎呼吸器官、排泄器官和营养器官鸡胚孵化过程2、重要发育阶段第一天4小时-心脏和血管开始发育18小时- 消化道开始形成20小时- 脊柱开始形成21小时- 神经系统形成22小时- 头开始形成24小时- 眼睛开始形成第二天25小时-心脏发育35小时-耳朵42小时-心脏跳动第五天: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出现了两性的区别,心脏完全形成,面部和鼻部也开始有了雏形。

眼的黑色素大量沉积,照蛋时可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单珠”或“黑眼”。

第六天:尿囊达到蛋壳膜内表面,卵黄囊分布在蛋黄表面的1/2以上,由于羊膜壁上的平滑肌的收缩,胚胎有规律的运动、蛋黄由于蛋白水分的渗入而达到最大的重量,由原来的约占蛋重的30%增至65%。

喙和“卵翅”开始形成,躯干部增长,翅和脚已可区分。

照蛋时可见头部和增大的躯干部两个小圆点,俗称“双珠”。

第八天-羽毛第十天-喙开始变硬第十三天-子出现第十四天-破壳理想位置第十六天-爪子、喙坚硬角质第十七天:肺血管形成,但尚无血液循环,亦未开始肺呼吸。

人工孵蛋的方法

人工孵蛋的方法

人工孵蛋的方法人工孵蛋是一种通过模拟母鸡孵蛋的环境条件来孵化鸟类蛋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人工孵蛋方法:1. 孵化器准备:选择一个适当的孵化器,确保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可调节和稳定。

2. 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所孵化的鸟类蛋的种类,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孵化温度在37-3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40-60%之间。

3. 孵化器预热:在放入蛋之前,将孵化器预热至设定的温度,以确保蛋在进入孵化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

4. 蛋的准备:选择健康、完整的蛋,排除有裂纹或其他损伤的蛋。

在孵化之前,可以将蛋进行标记,以便追踪和记录。

5. 蛋的放置:将选好的蛋轻轻地放入孵化器的孵化格中,确保蛋的正确位置和方向。

6. 孵化器环境调节:根据孵化过程中的需要,调节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加热和加湿装置的功率来调整环境条件。

7. 蛋的翻转:在孵化过程中,定期将蛋进行翻转,以确保蛋内胚胎的均匀发育。

一般来说,每天翻转2-3次,每次翻转的角度应该在45度左右。

8. 孵化期观察:在孵化过程中,定期观察蛋的发展情况,注意蛋壳上是否有异常,如裂纹或渗漏。

记录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其他相关数据。

9. 孵化完成:根据不同鸟类蛋的孵化期,等待孵化期结束。

一般来说,孵化期为21-35天,具体根据鸟类的种类而定。

10. 孵化后处理:一旦蛋孵化完成,将新孵化的雏鸟移出孵化器,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饲养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孵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孵化的成功率和雏鸟的健康。

不同种类的鸟类蛋可能需要特定的孵化条件和操作步骤,因此在进行人工孵蛋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的孵化指南。

养殖山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养殖山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养殖山鸡的人工孵化技术山鸡的种蛋应随产随孵。

如蛋的数量少,可用家鸡代孵。

种蛋多,就要用孵化器孵化。

山鸡种蛋的孵化程序与家鸡一样,只是孵化期和温湿度的控制有所差异。

采取人工孵化,要做好以下工作。

1.设备的配备应配备装有自动控温的孵化器及出雏器,也可用家鸡孵化器,但要改其蛋盘规格。

此外,还要有照蛋器、贮蛋盘等。

最好另备一台发电机。

2.孵化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

孵化设备安装好后,检查发电机、继电器、批示灯、超温警报器、风扇和各零件运转是否正常。

要求这些设备的反应灵敏,牢固可靠,性能良好。

同时,用严格校对过的温度计测定孵化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是否均匀。

如器内温差超过±0.5℃、湿度相差5%以上,就应调整。

试机2天后,如一切正常,才能消毒孵蛋。

易损件要有配件,发电机要状态良好,一旦需要就能供电。

(2)选蛋。

种蛋要及时收集,当天产的应当天收,以免被细菌污染。

种蛋必须选大小适中、形状符合规格、蛋壳颜色协调一致的蛋。

蛋重低于标准重、畸形、斑驳奇色、不规则、有裂纹的蛋应剔除。

种蛋要逐个称重、登记。

钝头向上放在蛋盘上。

放入孵化器后与孵化器一起消毒。

(3)贮蛋。

所有种蛋要登记标号,放于12-18℃阴凉通风处。

种蛋贮存一般不能超过7天,最多10天,否则会影响孵化率。

(4)消毒。

孵化器底层放一瓷盘,按每立方米5.5克的高锰酸钾和11毫升的甲醛溶液混合,迅速封闭消毒30分钟。

然后开动鼓风机,尽快将甲醛气体驱除,即可开器孵化。

此法可同时消毒种蛋及孵化器,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选择其他消毒法亦可。

3.孵化(1)翻蛋。

在孵化过程中,种蛋应每隔2小时翻一次,上下翻转45°角。

如孵化器内温差±0.5-1℃,每天要调盘一次。

(2)凉蛋。

每12小时开启孵化器的门,凉蛋10-20分钟。

孵化早期凉蛋时间可短些,后期因胚胎自产温增强,可适当多凉一些时间。

分批进蛋可防止超温。

(3)照蛋。

人工孵鸡要注意的技术措施

人工孵鸡要注意的技术措施

人工孵鸡要注意的技术措施人工孵化小鸡的方法有温室孵化、平箱孵化、火坑孵化、电褥蛋盘孵化、塑料水袋孵化、温水缸孵化等多种。

不论哪种方法,人工孵鸡要注意的技术措施如下:1、人工孵鸡温度条件孵鸡的最适宜温度是38.7℃,前期应稍高些,后期稍低些,波动范围是37.5-39.0℃。

但不可过高过低,低于37℃鸡胚发育不良,超过41℃会“烧”死鸡胚。

2、人工孵鸡的湿度和通风应维持相对湿度65--70%,一般前期稍大些,有利于胚胎形成,后期湿度小些,有利于蛋内水份蒸发。

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二氧化碳,为此要逐步打开孵化室顶部的通风孔或叫出气孔,前期开小些,后期开大些。

3、人工孵鸡的翻蛋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鸡胚胎(蛋黄)与蛋壳粘连。

每2-4小时翻一次,每天翻蛋4 -5次,每次翻蛋的角度不小于45。

一般在45-900之间。

孵至中后期,蛋内脂肪产热,要适当凉蛋,使热量放散。

一般应掌握前期和气候寒冷时少凉或不凉,后期相天气炎热时多凉。

凉蛋的时间要灵活掌握,每次5 -15分钟。

4、人工孵鸡如何照蛋这是检查孵化技术的重要措施。

照蛋可用灯光、阳光或电筒,整个孵化期照2-3次。

头次在6-7天时,如蛋内有象蜘蛛网一样的血丝且能转动而混浊的是受精蛋;通明透亮的是无精蛋;中央有不动的黑点是死精蛋。

第二次在12-14天,蛋内三分之二变黑,气孔处稍亮,有能晃动的血丝的是活胚;蛋的两头明亮,中央有滚动的黑块的是死胚。

第三次在16-17天,蛋内漆黑,气室增大的是活胚,气室界限模糊不请的是死胚。

每次照蛋时,要把死胚蛋拿掉,留下活胚继续孵化。

鸡蛋孵至19-21天破壳,要及时把空蛋壳揉去,有的小鸡出不来,可把蛋壳弄破,但不要强行把小鸡拉出来。

刚出壳的小鸡周身潮湿,应等羽毛干了再拣出蛋盘进行育雏。

鸡的孵化技术

鸡的孵化技术
4、孵化器消毒 在每批孵化结束之后,要立即对设备、用具和房间进行冲洗消毒。先取出孵化盘和增湿水盈,用水冲洗,再用新洁尔灭擦洗孵化器内外表面,用高压水冲刷地面,然后用薰蒸法消毒孵化器,然后开机门和进出气孔通风1小时,驱走甲醛蒸气。
5、入孵前种蛋预热 入孵前进行种蛋预热能使胚胎发育从静止状态苏醒过来,减少孵化器里温度下降的幅度,除去蛋壳表面凝水,以便入孵后能立即消毒种蛋。入孵前在22℃~25℃温度下预热2个小时可提高孵化率。
翻 蛋
(三)孵化管理关键技术 1、照蛋 检查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取出无精蛋和死胎蛋,从而防止空气污染和减轻孵化期的负担。
操作要点 稳准快 可提高室温 防漏照 对角调换 统计填表
照蛋次数
时间
照蛋目的
发育正常的胚胎
6、翻蛋
翻蛋的目的 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 翻蛋的要求 (图片) 每隔1~2小时翻蛋一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
转蛋的作用 防粘连、胎儿运动、受热均匀 角度:鸡蛋90°(垂直线±45°)
学习情景二 鸡的繁殖技术
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岗位工作领域描述 鸡人工孵化技术规范 注意事项 岗位技术难题的处理 相关技术理论及拓展
岗位任务 通过学习种鸡孵化操作规程,使学生掌握鸡人工孵化的基础理论及操作技术,鸡胚胎发育相关知识、孵化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达到家禽孵化工的的要求。 学生参与种鸡人工孵化操作技术,要掌握种蛋的选择和消毒操作,孵化操作,胚胎发育观察和雌雄鉴别操作并明确相关的技术理论。最后达到能正确操作采精,输精,孵化和雌雄鉴别技术的要求。
3、孵化期中胚胎的发育 胚胎的发育生理 (1)胚膜的形成及其功能 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四种胚外膜:卵黄囊、羊膜、浆膜、尿囊,完成胚胎的营养、排泄和呼吸功能。

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5 .移盘
又称为转盘,在种蛋入孵后的 18~19 d 进行, 将最后一次照蛋后的、正常的活胚蛋由孵化盘内转 移到出雏盘内并移到出雏机内继续孵化和出壳。此 时应适当改变孵化的条件,即停止翻蛋、温度降到 37.3~37.5℃、加大通风、增大湿度,准备雏鸡出壳。 移盘转蛋时动作要求稳、快,胚胎不受凉,尽量防止 碰破胚蛋。
止胚胎闷死或烧死。
4 .照蛋
在整个 21 d 的孵化期中要进行 2~3 次照蛋。 通过灯光透视观察胚蛋内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验 出无精蛋、死胚蛋,同时根据胚胎的发育情况进行 看胎施温,调整孵化条件。每次照蛋剔拣出的各种 蛋要做好记录以便计算孵化成绩。 4.1 第一次照蛋 在入孵后的 5~7 d 进行,将无精 蛋、死胚蛋、破壳蛋剔除。 4.11 无精蛋 即没有受精的种蛋,在灯光透视下 蛋的表面没有任何血管 、蛋内透明,只能看到蛋 黄的影子。 4.12 活胚蛋 照检时可见胚蛋表面有明显的、比较 粗壮的分枝状的血管网,以及一个活动的位于血管 网范围中心的黑点,即胚胎着色的眼睛。整个蛋身 发红,旋转胚蛋时胚胎也随之闪动。 4.13 弱胚蛋 发育较迟的、血管网分枝不明显而且 纤细的胚蛋都属于弱胚蛋。 4.14 死胚蛋 照检时可见蛋的内容物浑浊,色泽淡 白,有血液扩散后形成的血圈、血线、血弧、血块、血 点和断裂的血管残痕,一般均黏附在蛋壳膜上,有 时可见死亡的胚胎小体。 4.2 第二次照蛋 在种蛋入孵后的 10~11 d 进行, 一般进行抽样检查。主要目的是观察胚胎的发育情 况,看孵化条件是否合适,以便及时调整孵化的条 件,尤其是温度。 4.21 死胚蛋 照检时可见胚蛋的两头发亮,即气室 和蛋身下部发亮,有残余的、断片的血管或死亡的 胚胎阴影,转动时胚胎不动。
38 科普惠农
【 科普惠农 养殖技术 YANG ZHI J I S HU

青壳蛋鸡人工孵化技术

青壳蛋鸡人工孵化技术

鸡、鸭、鹅两种孵化方法的孵化温度
禽蛋类型 鸡 入孵机内温度 恒温(分批)孵化 降温(整批)孵化 1~17d 37.8 1~6d 38.0 7~12d 13~18d 出雏机内温度 18~21d 36.9
37.8
14~21d
37.7
37.6
22~24d
37.5
鸭 鹅
1~24d
37.8
1~13d
37.9
25~28d
(4)检查翻蛋操作(早晚各一次,如遇故障及时排除)。
五、实践操作
孵化流程:选蛋→消毒→码蛋→预温→设置数据→入孵
1.选蛋:课堂已完成。 2.消毒:第一大组熏蒸法,第二大组浸泡法。 3.码蛋:每人完成20枚。 4.预温:略(室内外温差不大)。 5.数据设置:每人独立完成一次。 6.入孵:各组分别按要求时间段入孵。 7.完成实践记录表。
50%~60%
为宜。
通 风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O2和排出CO2。因此为
通风系统
保持胚胎正常的新陈代谢,必须供给新鲜空气。孵化器
内CO2含量不能高于1%。
不得关闭
翻 蛋
目的:翻蛋可以保证种蛋受热
均匀,促进胚胎的活动,防止胚胎与 蛋壳粘连。 人工孵化时蛋的大头应高于小 头,但是不一定垂直。多数自动孵化 器设定的翻蛋次数1~18天为每2h一 次,每天12次,要求每次翻蛋的翻转 角度应达到90°。
2、种蛋的预温
预温:在气温较低、室内 外温差较大情况下,为避免
种蛋移入孵化器后蛋温急剧
上升,造成鸡胚损伤,孵化
前12小时需将种蛋移入孵
化室,进行适应性升温。
3、设置孵化数据
孵化器表盘
温 湿 度
度 凉蛋 (水禽)

养鸡场孵化小鸡流程

养鸡场孵化小鸡流程

养鸡场孵化小鸡流程养鸡场孵化小鸡呀,这可有趣啦。

一、准备工作。

咱得先有合适的鸡蛋才行。

这鸡蛋可不是随便挑的哦。

要从健康的母鸡下的蛋里选,那些有裂缝的呀,形状特别奇怪的蛋就不能要啦。

就像咱们挑水果一样,得挑那种看起来饱满圆润的。

而且呢,鸡蛋的保存也很重要。

要放在温度比较合适的地方,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大概12 - 15度就挺好的。

要是温度不合适,这鸡蛋可能就孵不出小鸡啦。

还有孵小鸡的设备得准备好。

像孵化器,这就像是小鸡的小房子一样。

在把鸡蛋放进去之前,要把孵化器好好清洁一下,不能有脏东西。

还要检查一下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功能是不是正常的。

就好比我们要住一个房子,肯定得先打扫干净,确保水电啥的都没问题呀。

二、孵化阶段。

1. 温度调节。

这温度可是孵化小鸡的关键。

刚开始的时候,温度要设置在37.8 - 38.3度之间。

这个温度就像给鸡蛋盖了一层温暖的小被子。

温度稍微有点波动,小鸡在蛋里就会觉得不舒服呢。

就像咱们人,如果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咱们也会生病呀。

在孵化的过程中,得时不时地看看温度计,确保温度一直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2. 湿度控制。

湿度也不能忽视哦。

一般前18天,湿度保持在50% - 60%就差不多了。

可以在孵化器里放个湿度计来测量。

如果湿度太低,鸡蛋里的水分就会蒸发得太快,小鸡可能就孵不出来了。

要是湿度太高呢,又可能会有细菌滋生。

这就跟咱们皮肤一样,如果太干燥了会不舒服,太湿润了也容易长东西呀。

3. 翻蛋。

在孵化的过程中,还得给鸡蛋翻翻身呢。

这就像是给鸡蛋做个小运动。

大概每2 - 3个小时就得翻一次蛋。

这样可以让鸡蛋受热均匀,里面的小鸡也能更好地发育。

要是一直让鸡蛋保持一个姿势,那鸡蛋的一边可能就太热了,另一边又太冷了,小鸡就会长得歪歪扭扭的,可不好啦。

三、出壳阶段。

当孵化到第19天的时候,就可以把鸡蛋从孵化器里拿出来,放到出雏盘里啦。

这个时候呢,温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大概在37 - 37.5度,湿度要提高到70% - 75%。

乌骨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乌骨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通风设备
为了保持孵化器的空气流通,应配备通风 设备。
湿度控制
孵化器应有湿度调节装置,以保持适宜的 湿度水平。
孵化箱
01
02
03
保温性能
孵化箱应具备良好的保温 性能,以保持稳定的温度 环境。
内饰材料
孵化箱的内饰材料应无毒 、无味,且易于清洁。
通风孔
孵化箱应设置适当的通风 孔,以保证空气流通。
温度计
03
孵化操作流程
设定孵化温度
温度是孵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负 面影响。 适宜的孵化温度通常为37.5℃左右,但具体温度应根据季节和鸡种进行调整。
在孵化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孵化温度,确保其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
设定孵化湿度
湿度也是孵化过程中非常重要 的因素之一,适宜的湿度有利
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适宜的孵化湿度通常为50%60%左右,但具体湿度应根据 鸡种和孵化器类型进行调整。
在孵化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孵 化湿度,确保其稳定在适宜的
范围内。
翻蛋管理
翻蛋是人工孵化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操 作之一,有助于胚 胎的正常发育。
翻蛋时应注意轻拿 轻放,避免破损或 震动对胚胎造成不 良影响。
温度控制
湿度调节
该孵化场采用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使孵化 室的温度保持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对种蛋孵 化造成影响。
该孵化场根据乌骨鸡的孵化需求,合理调节 孵化室的湿度,以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通风换气
翻蛋管理
该孵化场注重孵化室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 新鲜,减少疾病的发生。
该孵化场采用自动翻蛋设备,定时翻动种蛋 ,保证胚胎均匀受热,提高孵化效果。
使用5%~10%的来苏儿 溶液或0.2%~0.5%的过 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孵化鸡苗技术.
网络禽医梅长苏执业兽医医师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鸡孵化期约21天,18天落盘,7天照蛋,一般到室温影响,可能出现提早或推迟孵化。

母鸡孵蛋称作自然孵化,可以省却人工,并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是不适合大规模鸡蛋孵化。

人工孵化既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又能节约成本,提升孵化率,适合大批量生产需要。

因此选择恰当的孵化技术,通过人工控制孵化环境可以提高效益。

小鸡孵化技术
鸡孵化期21天
落盘18天
照蛋7天
技术分类:自然孵化、人工孵化
应注意的问题
1、在孵化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选一周以内的蛋为好(最好是3-4天的)
(2)在孵化之前要消毒。

一般消毒有两种: 一是在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消毒(用量是15克的高锰酸钾和30ml的福尔马林/每立方米)二是清泡消毒(3)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

2、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要在30~40分钟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3、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4、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5、雏鸡出壳后:
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
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

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

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

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6、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
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根据人工操作管理条件下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要抓好,1日胚龄~7日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

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就抓住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

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①1日胚龄~7日胚龄:
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和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2.孵化1天~5天,孵化器进气孔全部关闭。

3.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消毒孵化器里种蛋时,应在蛋壳表面凝水干燥后进行,并避开24小时~96小时胚龄的胚蛋。

4. 5日胚龄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温度剧烈下降。

整批照蛋应在5日胚龄以后进行。

另外,应剔除破蛋。

5.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

6.要避免长时间停电。

万一遇到停电,除提高孵化室温度外,还可以在水盘中加热水。

②18日胚龄~21日胚龄
鸡胚18日胚龄~19日胚龄是胚胎从06-06-30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需氧量剧增,胚胎自温很高,而且随着啄壳和出雏,壳内病原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传播,此期的通风换气要充分,为解决供氧和散热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避开在18日胚龄移盘到出雏盘。

可提前在17日胚龄,或延至19日胚龄时进行移盘。

②啄壳、出雏时提高湿度,同时降低温度。

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壳时,蛋内水分蒸发加快,不利破壳出雏;另一方面可防止雏禽脱水,特别是出雏持续时间长时,提高湿度更为重要。

提高湿度的同时应降低出雏器的孵化温度,避免同时高温高湿。

19日胚龄~21日胚龄时,出雏器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7℃~37.5℃。

出雏期间相对湿度提高到70%~75%左右。

③注意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加大通风量。

④保证正常供电,此期即使短时间停电,对孵化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万一停电的应急措施是:打开机门,进行上下倒盘,并用体温表测蛋温。

此时,门表温度计所显示温度绝不能代表出雏器里的温度。

⑤拣雏时间的选择,一般在60%~70%雏禽出壳,绒毛已干时,第一次拣雏。

在此之前仅拣去空蛋壳。

出雏后,将未出雏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顶部,以便出雏。

最后在拣1次雏,并扫盘。

⑥观察窗的遮光。

雏鸡有趋光性,已出壳的雏鸡将拥挤到出雏盘前部。

不利其他胚蛋出壳。

所以观察窗应遮光,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⑦防止雏鸡脱水。

雏鸡脱水严重影响成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雏鸡不要长时间06-06-30器里和放在雏鸡处理室里,雏鸡不可能同一时刻出齐,即使较整齐,最早出的和最晚出的时间也相差32小时左右,再加上分级、打针、鉴别等出雏后的一系列工作,时间就更长。

因此从出雏到送至饲养者手中,早出壳者,可能已近48小时,所以应及时送至育雏室。

影响孵化因素: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进行气体交换,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还要提前12小时)以后,胚胎开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渐增多。

这时如果通风不良,则造成孵化器内严重缺氧,即使将出壳的雏鸡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满足其对氧的需要,结果抑制了细胞代谢的中间过程,使酸性物质蓄积体内,组织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发生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脏搏出量下降,发生心肌缺氧、坏死、心跳紊乱和跳动骤停。

经测定每个胚蛋整个孵化期的耗氧量为4-4.5L,排出二氧化碳3-3.5L。

试验证明孵化器内含氧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胚蛋周围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畸形增多。

一般空气中正常的氧量可保持在20%-21%。

因此通风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胚蛋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孵化设备的结构、孵化厅(室)的建筑设计以及孵化机内外环境有关。

比较影响孵化率的诸因素,温度是首位的,其次就应算是通风换气了。

为什么不少书中按温度、湿度、通风....排序,而非温度、通风、湿度呢?很简单,人工孵化的方法仿效于母禽抱蛋。

母禽抱蛋选在干燥的地方,鸟类多在树上,一次孵化的个数不多、故通风一事不必顾及太多;人工孵化就不同了,现代孵化器的容蛋量在数千数万个以上,如此,通风就显得重要要了,况且,前几年许多试验都证明无水孵化不影响或不太影响孵化率。

老式孵化器大都存在风扇数量少、转速低、分布不合理等弊病,不仅换气不彻底,存有死角,而且也不能将热源热量尽快而均匀地送至各处,使孵化器内温差偏大。

为此,应进行改造或更换新的孵化器。

孵化鸡苗要注意什么
首先就是室内控温,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了保持高孵化率,孵化室的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上,但不能超过28℃,且要比较恒定。

这些都是为了保持鸡蛋在一个恒定的温度里面
孕育,避免因为温度的波动,导致胚胎出现问题而无法孵化。

所以孵化室的加温、保温设备一定要完善,尤其是控温最好能及时的调控。

鸡蛋翻身其原理很简单,就是为了让鸡蛋的受温面积比较均匀,让胚胎各方面均匀的受温。

各地由于孵化的方法不同,翻蛋的时候也要有所区别。

如果是自动化机器的话,控制在每4次左右可以把蛋整个翻一遍,时间在1.5-2个小时一次。

如果是用其它的孵化方式的话则控制在3小时一次,每3次可以翻一个遍。

为了保持孵化的体温,一般温度会控制在38℃左右,中后期胚胎成型后就要注意不能一直保持高温孵化了。

胚胎成型后,鸡蛋就有了温度感知的情况,这时为了避免蛋因为过热而无法孵化,需要降温。

这里的降温是指停止加热,让其自然的降温,等到温度到了33℃左右就可以继续孵化了。

时间在孵蛋2周后开始,每天2-3次即可。

通风是为了让保持孵化室的湿度和新鲜空气,从孵化开始,鸡蛋慢慢也需要氧气的,如果长期保持密封,不通风,鸡蛋也很难孵化出来的。

通风口不能直接对着孵化的鸡蛋,且不能处于风口,这是为了避免外界风力影响孵化效果。

湿度保持在70%左右波动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