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前六章

统计学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前六章

第一章概论1、“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它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3、统计学的性质是属于方法论学科,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独立的方法论科学。

4、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5、统计学的基本职能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6、统计的基本任务:一方面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统计调查的对象,在对其数量方面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各部门编制计划,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国家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统计监督。

7、统计工作的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8、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简称个体。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整体与部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它们互为存在条件。

总体是界定总体单位的前提条件,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9、标志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10、统计指标的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实物量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按指标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11、(简)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具有对应关系、汇总关系、转换关系;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说明对象范围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详)指标与标志有哪些区别及联系?区别:①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1《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1.简要介绍了统计学的概念和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

答: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

统计研究对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与变异性的特征。

2、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答:(1)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

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2)构成整体的个体是整体的单位。

总的来说,每个单元的具体性能是不同的。

3.简要描述质量标记和数量标记的区别。

答: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无法量化。

数量标记表示单位数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量化。

4.简要描述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之间的区别和关系。

答:统计指标与符号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2)统计指标可以用数量表示;在符号中,数量符号可以用数量表示,质量符号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按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2)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指标和指标可以相互转化。

5.简要描述时间点指数和周期指数的特点。

答:时期指标的特点:(1)可加性;(2)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属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3)指标值采用连续统计的方式获得。

时间点指标的特点:(1)不可加性;(2)指数值的大小通常与时间间隔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3)指标值是通过不连续统计得到的。

6.抽样调查的特点是什么?答:抽样调查的特点是:(1)按随机原则抽样(2)用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7、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有何不同?答:(1)典型调查中的部分单位是有意识的选择的,抽样调查中的部分单位是根据随机原则抽出的(2)典型调查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推算总体,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推算总体(3)典型调查若用于推算总体,无法计算和控制误差,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附录三:部分习题参考解答老师说这份答案有些错误,慎重参考哈~~第一章(15-16)一、判断题2.答:对。

3.答:错。

实质性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答:对。

5.答:错。

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答:错。

有限总体全部统计成本太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因此也必须使用推断技术。

7.答:错。

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

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答:对。

二、单项选择题1.A;2.A;3.A;4.B。

三、分析问答题1.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但没有顺序和优劣之分,所以是定类尺度数据。

;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程度可划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属于定序尺度数据;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

3.答: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第二章(45-46)一、单项选择题1.C;2.A;3.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三、简答题1.答:这种说法不对。

从理论上分析,统计上的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2.答:统计报表的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统计报表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不容易调整,对现代社会经济调查来说很不合适。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完整版)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完整版)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完整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 _____ 和—推断统计__________ 。

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________ 、—顺序数据_____ 和__数值型数据________ 。

3、按照数据的收集方法的不同,可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数据__________ 和_实验数据。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截面数据________ 和_时间序列数据5、总体可分为___ 有限总体__ 和__无限总体 ______ 两种。

6、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_______ 。

7、参数是用来描述_总体特征_______ 的概括性数字度量;而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_统计量_______ 。

8、按取值的不同,数值型变量可分为_离散型变量_________ 和—连续型变量 ______ 。

9、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之一就是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_________________ 特征。

10、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有_离散型________ 变量和_连续型__________ 变量之分。

11、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两种。

1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___数值型数据_________ 。

13、数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数据,其所有的方法可分为_描述统计_____________ 方法和_____ 推断统计 ________ 方法。

14、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15、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称作指标。

16、若要研究某班学生的成绩,则统计总体是该班所有学生。

17、通过调查或观察得到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数据。

18、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学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解析简版

统计学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解析简版

第一章总论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A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三、多项选择题1.ACE 2.ABD 3.BE 4.CE5.BDE 6.ABC 7.ACE 8.ABCE9.BCE 四、判断题1.×2.×3.√4.√5.×6.×7.√8.×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

(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

(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0)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BE 2.AD 3.ABCE4.ACE 5.BD 6.ABC 7.CD 8.ABCD 9.ABCDE三、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基础资料。

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16.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三、多项选择题1.ADE 2.ACDE 3.AE4.ACE 5.ABC 6.CD 7.ACD 8.ABC 9.ABCDE 10.DE 11.BCDE第四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三、多项选择题1.AC 2.CE 3.DE 4.BCDE 5.ACD 6.ABE7.ABE 8.CD E9.ACD 10.ACDE四、判断题1.×2.×3.×4.√5.×6.√7.√8.√9.×10.√六、计算题1.分组标志为学习成绩,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采用的是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A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亩产量与施肥量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A -∞< r <+∞B -1≤r≤+1C -1< r < +1D 0≤r≤+13.年劳动生产率x(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A +1B -1C 0.5D 1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ŷ=a+bx。

经计算,方程为ŷ=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B b值是明显不对的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A 8B 0.32C 2D 12.5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0.相关分析是研究(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1.在回归直线y c=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B r=lC 0< r<1D -1<r <012.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3.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14.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方程的代表性指标 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D商品价格一定,商品销售与额商品销售量关系2.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A因果关系 C变异程度 D相关方向 E相关的密切程度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回归方程是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C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D回归系数只有正号4.可用来判断现象线性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回归方程参数a D估计标准误5.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 c=78- 2x,这表示( ) A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6元B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8元C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2元D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78元6.估计标准误的作用是表明( )A样本的变异程度 B回归方程的代表性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D样本指标的代表性7.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完全相关 B单相关 C负相关 D复相关8.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9.相关系数r的数值(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10.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1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C 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D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12.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A r=1B r=0C r=-1D S y=0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A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C对等关系 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1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D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1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C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而因变量是随机的。

统计学简答题与答案解析

统计学简答题与答案解析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它有以下的特点: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4)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有:〈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设计调查项目;〈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5〉确定调查时间;〈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第四版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统计学》第四版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1。

简述总体、样本、个体三者的关系,试举例说明。

答:(1)所谓总体就是统计研究客观现象的全体,它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2)所为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为子样。

(3)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与个体的关系:1。

总体的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

2.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以发生变化.3。

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和个体的角色可以变换.样本和总体的关系:1。

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2。

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2.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答: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1)说明的对象不同。

标志说明个体的特征,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

(2)表现形式不同。

标志既有只能用文字来表现的品质标志,又有用数量来表现的数量标志,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

联系也有两个方面:(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标志与指标与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特点.答:时期指标的特点:(1)可加性;(2)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属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3)指标值采用连续统计的方式获得。

时点指标的特点:(1)不可加性;(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一般没有直接关系;(3)指标值采用间断统计的方式获得.4.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答:数量指标也称总量指标,它是反映现象总体某一方面绝对数量特征的指标,表明现象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内在对比关系或总体间对比关系的指标,表明现象所达到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工作质量或相互依存关系。

5.如何设计统计数据收集方案?答:一般而言,统计数据收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收集目的(2)数据及其类型(2)数据收集对象和观测单位(3)观测标志和调查表(4)数据收集方式与方法(5)数据所属时间和数据收集期限(6)数据收集地点(7)数据收集的组织6。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例相对数B.⽐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劳动⽣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了10%,则提⾼劳动⽣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个单位总量和⼀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何平均数的计算适⽤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率B.平均增长⽔平C.平均发展⽔平D.序时平均数8.⼀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标准差⽐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练答案解析[4_6章]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练答案解析[4_6章]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要求:(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Statistics10Missing 0Mean 9.60Median 10.00Mode 10Std. Deviation 4.169Percentiles 25 6.2550 10.0075单位:周岁19 15 29 25 2423 21 38 22 1830 20 19 19 1623 27 22 34 2441 20 31 17 23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网络用户的年龄(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6.25,因此Q1=19,Q3位置=3×25/4=18.75,因此Q3=27,或者,由于25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0.75×2=26.5。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Mean=24.00;Std. Deviation=6.652(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Skewness=1.080;Kurtosis=0.773(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

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1、确定组数: ()lg 25lg() 1.398111 5.64lg(2)lg 20.30103n K =+=+=+=,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4.3,取53、分组频数表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分组后的直方图: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种是顾客在三千业务窗口处列队3排等待。

《统计学》(练习1)答案解析

《统计学》(练习1)答案解析

统计学课程单项选择练习题11.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D )。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

这一叙述是( D )的结果。

A、定性变量B、试验C、描述统计D、推断统计3.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C )。

A、企业的收入B、员工的工资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D、汽车产量4.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A )。

A、生活费支出B、产品的等级C、企业类型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5.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500人是(B)。

A、总体B、样本C、变量D、统计量6.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 )。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7.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8.为了解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C )。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9.一个样本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C )。

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10.样本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D )。

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11.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 B )。

A、频率B、百分数C、比例D、比率12.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的是( B )。

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直方图13.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C )。

统计学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王文华

统计学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王文华

统计学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王文华1 、什么是统计学?答: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所提供的是一套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所研究的是来自各领域的数据。

数据收集即取得统计数据;数据处理是将数据用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数据分析则是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研究数据,并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而得出结论。

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答: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1)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2)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比如,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往往是破坏性的,不可能对每个产品进行测量。

这就需要抽取部分个体即样本进行测量,然后根据获得的样本数据对所研究的总体特征进行推断,这就是推断统计要解决的问题。

3、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答:统计数据是对现象进行测量的结果,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①在分类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无法区分优劣或大小,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②顺序数据也表现为类别,但这些类别之间是有顺序的;③数值型数据具有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特点,并且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①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②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对象收集到的数据,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多数数据都是实验数据。

(3)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①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上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②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应用统计学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一个统计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2.对10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D)。

A.100名职工 B.1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每一名职工 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2分、81分和87分,这4个数字是(D)。

A.指标 B.标志C.变量 D.标志值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5.某工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C)。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6.下面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C)。

A.全国人口数 B.国内生产总值C.劳动生产率 D.工人工资7.以下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C)。

A.播种面积 B.销售量C.单位成本 D.产量8.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B)。

A.劳动生产率 B.产量C.人口密度 D.资金利税率二、简答题1.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

(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定类变量、定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分类变量。

(3)研究者所关心的参数是什么?所有的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

(4)“消费者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是参数还是统计量?统计量。

(5)研究者所使用的主要是描述统计方法还是推断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

2.要调查某商场销售的全部冰箱情况,试指出总体、个体是什么?试举若干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总体:该商店销售的所有冰箱。

总体单位:该商店销售的每一台冰箱。

品质标志:型号、产地、颜色。

数量标志:容量、外形尺寸;数量指标:销售量、销售额。

质量指标:不合格率、平均每天销售量、每小时电消耗量。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解析[完整]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解析[完整]

第一部分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最佳选择题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指标较好。

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2.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 E.对数正态分布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都不对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5.偏态分布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6.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E.变异系数7.()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 B.正偏态 C.负偏态 D.偏态 E.正态8.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分布。

(说明:设X变量经Y=lgX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E.对称9.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几何均数10.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变异系数 E.标准差二、简答题1、对于一组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除样本含量n外,还可计算,S和,问各说明什么?2、试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的某单位1999年正常成年女子血清联系和区别。

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3、说明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4、变异系数的用途是什么?组段频数5、试述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

0.6~ 10.7~ 3三、计算分析题0.8~ 91、根据1999年某地某单位的体检资料,116名正常 0.9~ 13成年女子的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如右表, 1.0~ 19请据此资料: 1.1~ 25(1)描述集中趋势应选择何指标?并计算之。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与答案解析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与答案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 统计学。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___________ 。

3 •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大量性 、同质性 和 差异性 。

4 •标志是说明 总体单位 特征的,可以分为 品质标志 和数量标志 。

5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 6个,即指标名称而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空间范围。

6 •职工的文化程度是 ________ 标志,工龄是 数量 标志。

7 •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 — 离散 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 连续变量。

8 •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 ,总体单位是 每一个乳品企业 。

9 •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 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 品质 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 数量 标志。

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2. 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 数量指标 和 质量指标、判断题I.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

( 2 •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 85分,这是统计指标。

(F ) 3 .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

( F )4 •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 T )5 •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 F )6 •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

( T )7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

(T )8 .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

(F )9 •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 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 85分”是变量值。

(F ) 10. 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

(F )II.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完整版)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___描述统计_____和_推断统计__________。

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___分类数据______、__顺序数据______和__数值型数据______。

3、按照数据的收集方法的不同,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_观测数据______和_实验数据_______。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截面数据_______和_时间序列数据_______。

5、总体可分为____有限总体____和__无限总体______两种。

6、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__样本______。

7、参数是用来描述_总体特征_______的概括性数字度量;而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_统计量_______。

8、按取值的不同,数值型变量可分为_离散型变量_______和_连续型变量_______。

9、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之一就是指标是说明__总体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而标志则是说明___总体单位______________特征。

10、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有_离散型_______变量和_连续型________变量之分。

11、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两种。

1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___数值型数据_________。

13、数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数据,其所有的方法可分为_描述统计___________方法和_____推断统计________方法。

14、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15、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称作指标。

16、若要研究某班学生的成绩,则统计总体是该班所有学生。

17、通过调查或观察得到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数据。

18、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19、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称为参数。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

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指标
1、某企业2006年产值超计划完成8%,比上年增长12%,试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
又该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230元的水平上降低15元,实际上比上年降低了8%,试计算甲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108%
1%
121=++x
%7.31%
108%
121%=-+=
x
2、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的产值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表中空格数字,并直接填入表中。

3、某工业局下属20个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

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10600000÷1400=7571.4(元/人)
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1060÷20=53(万元/人)
5、某市招收各类职业人员资料如下:
因。

男的总录用率=123÷600=20.5%
女的总录用率=89÷500=17.8%
6、某厂三个分厂同时生产甲产品,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一分厂实际产量为500件,刚好完成计划;二分厂实际产量为900件,仅完成计划的90%;三分厂实际产量为1160件,超额完成计划16%。

另外,一分厂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分厂单位成本为16元/件,三分厂单位成本为17元/件。

所以全厂超额2%完成甲产品产量计划,即(0+16%-10%)/3=2%;全厂甲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17元/件,即(18+16+17)/3=17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如何计算?
全厂计划完成率=%4.1022500
2560
%116/1160%90/9005001160900500==++++
全厂平均单位成本=
8.162560
43120
1160900
5001711601690018500==++⨯+⨯+⨯(元)
7、2006年某月份A 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5.5÷4=1.375(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5.3÷4=1.325(元/斤)
8、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435÷420=103.6%
9、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2950÷100=29.5(件)
8075 =9
乙组每个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100
10、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
甲村的平均亩产=675000÷2500=270(公斤)
乙村的平均亩产=625000÷2500=250(公斤)
时间数列分析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4524÷3=4841(元/人)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1220÷840=14524(元/人)
2、某零售商店2006年上半年的零售额与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试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上半年的周转次数。

第一季度库存额=(8+8+6)÷3=7.3(万元)
第二季度库存额=(10+7+9)÷3=8.7(万元)
上半年库存额=(7.3+8.7)=8
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10+14+12)÷7.3=4.9(次)
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16+18+20)÷8.7=6.2(次)
上半年的周转次数=(10+14+12+16+18+20)÷8=11.25(次)
3、某企业第二季度有关资料如下:
试计算:(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和季产量。

(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110(件)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48+50+52)÷3=50(人)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330÷320=103.125%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110÷50=2.2(件)
第二季度平均每人季产量=330÷50=6.6(件)
4、某化工厂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试计算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8×50+1.2×65+1.25×80+1.05×80)÷275=114.9%
5、某自行车厂历年产量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1)试根据动态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表中所缺指标;
(2)试计算1997-2002年间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量=6.3
平均发展速度=105.5%
平均增长速度=5.5%
8、某地区1984年国民收入总额为18亿元,1985-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2%,1988-1989年国民收入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990年国民收入比1989年增长6%,要求:(1)计算1985-1990年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2)1990年国民收入总额。

9、某煤矿1990年煤炭产量为25万吨。

(1)规定“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问到2005年煤炭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如果规定2005年煤炭产量是1990年的4倍,且“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问以后需要每平均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水平?
统计指数分析
1、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1)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和价格个体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584/470=124.3%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518.8/470=110.4%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518.8—470=48.8万元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价格总指数=1.243/110.4=112.6%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3)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5800/5100=113.7%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5340/5100=104.8%
而增加的产值=5340—5100=240万元
(3)价格总指数=5800/5340=108.6%
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5800—5340=460万元
3、某企业2006年比2005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2005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0万元,问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
1.15×0.96=1.104=110.4%
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10.4%×300=31.2万元
4、某公司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2050/1938.7=105.8%
三种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2050—1938.7=111.3万元
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1938.7/1700=114%
三种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1938.7—1700=238.7万元
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生产情况资料如下:
要求:运用指数体系对该企业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总成本变动
12000—7800=4200(元)
12000/7800=153.8(%)
单位成本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
12000/9700=123.7(%)
12000—9700=2300(元)
产量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
9700/7800=124.4(%)
9700—7800=19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