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共87页文档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从课堂到课程(2):走班教学并不遥远。
从成绩到成长(1):没有质量的改革走不远 应该折磨学生。
从成绩到成长(2):让导师走在班主任前面
建议与思考
一、前提:
观念变革是前提
方向有时比努力更重要 人往往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转折点!
观念变革是前提:角色的转变
1、全科覆盖的考试科目调整和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机 制变化会促进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作为教师, 应该重点调整教学心态和教学组织方式,积极配合 好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变化,做高中阶段改革人才 培养模式的“响应者”。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面对新高考 心路历程
一场 闹剧 改革失败
湖南改革 会延迟
“狼真的 来了”
反映出我们内心中抗拒改革,而这种 心理必然与当前的现实相矛盾的。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新高考?
新高考的价值导向
引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回归育人的本 真追求,尊重学生的选择,丰富学习经历, 发展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 化发展。
建议与思考
二、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1.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课程顶层设计,引导课程建设 2.开发更加丰富的校本课程,适应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需求 3.全力构建学校课程分层结构,引导学科分层课程的建设
基础课程 拓展课程 研究课程
三大抓手
学科课程建设 学生学习研究 考试作业研究
建议与思考
三、合理设置课程与实施教学
2、“3+3”考试模式、考试内容和命题立意变化 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内化新高考的理念、调整教学思维 、凝炼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做好自身专业素 养和技能素养的“提升者”。观念变革是前提:角色的转变
3、学生的高考从“标配”时代进入到了一定意义上的 “自选”时代,教师应该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 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 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 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4、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新高考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除六门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成绩外,学生的思想 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评 价内容将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辅助标准,因此,教师 应该做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教育和评价工 作,做现代教育考试科学选才的“促进者”。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 (共85张PPT)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完善招收中职毕业生录取办法。招收 中职毕业生全面实施“文化素质+职业 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文化素质的考 试科目为文化综合(含语文、数学、 英语),职业技能的考试科目按专业 类别设置。“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 试坚持以技能考核为主、文化考试为 辅的原则。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三是选考科目实施等级分需进一步科 学划定。由于等级比例按规定进行划 定,所以有可能出现两名考生在一门 等级考试科目中相差一分,却相差一 个或两个等级。这意味着原始分相差 一分,两名考生最终得到的等级分相 差3分或更多。这种分差在计入高考成 绩后对考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 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 ,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 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 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 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 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 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 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高校依 据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以及高校 自主考核情况,选拔综合素质优秀学 生的招生录取模式。 综合评价录取与自主招生的区别.jpg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改进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录取 办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 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的评价方式。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 院校,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 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 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新高考的思考与实施策略(1)
分值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比例
应用
5% ① 按照等级分值记入高考总成绩。
10% ②首次参加秋季高考,选定3门等级考只能考一次,且不可更换,
10% 两年有效。
10%
③秋考没有录取,次年可再次参加秋考,3门可更换,也可不换, 但必须取消前次等级考成绩。
10% ④等级考缺考,如参加秋考投档,以0分记入秋考总分。如不参加
赋分区间 100~86 85~71 70~56 55~41 40~30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重庆的改革方案
4、转换方法 (2)转换步骤
①将同一门再选学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
②按分数转换参数表确定的等级比例,按原始成绩排序依次将考生成绩 划分到A、B、C、D、E共5个等级,可得到每个等级考生原始分的分布 区间。
③同一等级内,根据考生的原始分所在等级的原始分区间和转换分赋分 区间,按照分数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转换分。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重庆的改革方案
4、转换方法 (3)转换公式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X1、X2分别表示等级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X表示转换分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重庆的改革方案
科目1+科目2+科目3
(70分) (70分) (70分)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 地理6科选考3科(等级考试)
=高考成绩
660分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一)上海、浙江的改革
2、浙江高考学科构成及满分值。 实行“3+3”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 科目1+科目2+科目3 =高考成绩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高考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的高考模式,为广大学子提供更为公平、多元的升学机会。
本文将就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与目标传统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减轻学生压力;增加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高考成绩的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依据。
二、新高考改革的实施现状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省市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
其中,最典型的模式是“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加上三门自选科目。
此外,还有“3+2+1”模式、“7选3”模式等多种选择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各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选择权有限,有些地区的高考科目选择范围较小;二是考试组织难度较大,由于科目增多,考试时间、考场安排等方面面临挑战;三是高校录取方式有待完善,目前仍以分数作为主要录取依据,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高考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针对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增加高考科目的选择范围,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完善考试组织方式,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组织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最后,要探索多元化的录取方式,打破以分数为主的录取方式。
可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录取考量范围。
同时,要加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建设,提高高校招生自主权。
新高考改革动态与思考
综合评价
五、志愿填报及录取变革 录取变革 未来的双一流大学及双一流学科(即好学校、好专业)会逐步采用 自主招生及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进行招生。
六、学校办学变革 思考
1.改革的核心:是选择,学生的选择。
六、学校办学变革 思考 2.改革的本质:是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等 级考科目的高赋分需求,那么一所高中学校能满足多少学生的“选 择需求”就将成为衡量其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将会是今后 彰显高中学校办学特色的努力方向和评估标准。
9
三、成绩赋分变革 高考(含等级考)
举例:物理科目A等级学生的原始卷 面分数范围为89—97,小明的卷面分 数为92,设小明的等级考赋分为X:
92- 89 97-92
X-91 100-X
那么最终小明的物理等 级考赋分就是:94.375
10
三、成绩赋分变革 赋分变革的意义 1.以20分作为等级考赋分的基数,可以较好的避免考生成绩下移情 况发生。 2.依照等比例线性转换法则转换成绩,会使不同区间内每一个分数 点上都有考生分布,这与浙江、上海的3分一段的计分方式相比, 能够大幅降低同分人数,从而提高考生成绩区分度。
4
山东省2017级学生各个学科模拟
选择占比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7.49% 49.21% 35.92% 49.99% 40.04% 57.36%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截至2018年6月27日上午
政治、物理、化学 政治、物理、生物 政治、化学、生物 地理、物理、化学 地理、物理、生物 地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新高考改革的思索一、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爱好〕,依据自己喜爱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
这样的组合排列到达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同学选课和高中支配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同学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同学选课并非从爱好和爱好的角度动身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动身。
浙江省2022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觉,物理是满意高校专业选科要求掩盖率最高的科目,到达了91%的掩盖率。
但是同学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
从杭州市2022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觉,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物理列倒数第三位。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一个同学要填报80个专业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区分高校层次的难度,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假如对高校没有深刻的讨论和调查,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消失“一本分数,填报三本专业”的现象,这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新高考改革给搞高校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校可以依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同学,更能适应人才培育的需要。
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添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整体提高学校实力。
2、挑战:首先是确定+1的录用科目很麻烦。
从2022年录用的状况来看,一般高校均确定“三门选考科目,一门符合即可”的专业对口方案。
结果却消失了选考专业与录用专业“错位”的状况。
如高校物理学专业要求是必需学习物理和化学,而同学只要三门选课中只要有化学就可以录用,那物理怎么学呢?这会给高校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和挑战。
但是,假如科目限定必需选物理,则高校可能会面临选考物理的同学人数少,造成生源缺乏,或者是造成录用分数大段下降。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87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 应对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
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也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升学与就业的关键。
而新高考形式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
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面对新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思考和应对这一对于学生们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理解和适应新的考试内容。
传统的高考主要以文理科为主。
然而,新高考形式下,取消了文理科的区分,采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将学科素养和个人发展相结合。
除了学术知识,学生们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素养,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与知识。
其次,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熟悉并适应新的考试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笔试模式,新高考形式下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学生们需要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此外,新高考形式下还引入了个人陈述和面试等环节。
学生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熟悉面试技巧,展现自己全面的素质和优势。
再次,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高考注重记忆和应对能力,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主动学习和思考。
他们需要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创新实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因此,学生们应该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
最后,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的一项重要。
它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持续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
同时,学生们还应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新高考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高考改革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在我国教育制度中,高考一直被视为升学的唯一途径,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倾向,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新高考改革,试图打破传统高考取向,更加注重对学生成绩以外的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新高考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着单一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导致了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的盛行。
实施新高考改革,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减少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增加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和思考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高考制度的影响,教育者和学生都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新高考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尚未完全认同。
在实施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教育者和学生的教育意识和素质培养,引导他们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对高考改革的思考通过阅读《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我深深地感受到高考制度在不断地更新,进步。
第一,新高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说某位同学物理成绩或者化学成绩很好,生物成绩一般,但是他的历史成绩又很好的话,如果用现有的考试模式,他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把生物拿下。
很显然,新高考文理不分科,7选3(浙江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同时,外语考试的提前,也为学生高考冲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提前考核英语,使得学生在高中的前两年尤其是第二年偏重英语科目的学习,在第三年集中精力冲刺其他科目。
其次,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
高中3年,其中有2年,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考什么,学生是可以有选择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这是对学生人格最大的尊重。
第二,新高考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得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以便适应新的高考。
学校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班级教学(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学生),而是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选择权放到了学生和家长手中。
有没有学生选你,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
自由选师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有没有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这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
学生最喜欢以下几类老师:第一类,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特别爱护学生的。
第二类,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热情,颜值高的。
第三类,有自己独特人格和气质的。
因此,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首先,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考改革的新阶段思考
高考改革的新阶段思考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制度变迁的视角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新高考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高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新高考制度是在原有高考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选科、减少科目等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组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然而,在新高考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在选科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学校在安排课程和师资力量方面也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高考制度的内涵和优势;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以单一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近年来,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试点之一,实施了一系列新的高考政策和措施。
其中,新高考物理学科的“遇冷”现象引起了广泛。
那么,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新高考物理“遇冷”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报考人数来看,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人数明显下降。
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高考报考人数为6万,其中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人数为7万,占比为2%;而到了2020年高考,报考人数增长至5万,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人数却下降至7万,占比仅为6%。
从得分情况来看,物理学科的平均分也呈现下降趋势。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考物理学科的平均分为5分,而到了2020年高考,物理学科的平均分降至5分。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目录一、新高考改革概述 (2)1. 新高考改革背景 (3)2. 新高考改革目标 (4)二、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6)2. 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衔接问题 (7)3. 高考评价体系不完善 (9)4. 考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0)5. 政策执行力度与教师培训问题 (11)三、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 (12)1.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4)2. 完善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15)3. 构建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 (16)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7)5. 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与加强教师培训 (18)四、案例分析 (19)1. 成功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或学校案例 (21)2. 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经验教训 (21)五、结论与展望 (23)1. 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24)2. 对未来新高考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25)一、新高考改革概述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
该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对高考制度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主要涉及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创新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新高考改革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公正的机制。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实际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调整考试科目的设置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考试内容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考试方式以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水平,以及完善招生录取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高考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新高考”的思考与应对
“新高考”的思考与应对作者:翟秀刚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年第08期2016年5月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的“新高考”方案尘埃落定。
“新高考”将从2018年普通高中入学的新生起整体实施,我们应提前介入、早作准备、未雨绸缪,迎接“新高考”的到来。
一、“新高考”,究竟新在哪里?1.新的教育理念古今中外对教育有多种解释,但大家对教育有着共识,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培养,是一种实践活动。
当前,基础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它应该包含新的育人目标,即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它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新扩展,本质是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的课程观,即全面落实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教育部还将修改高中课程方案,减少必修课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新的学生观,即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个性发展和选择性;新的质量观,即不以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克服教育的功利性、短期性。
2.新的考试模式近几十年,考试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
“新高考”的继续改进,体现了考试的渐进性。
考试既是管理者培养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有着多种功能,所以改革是必然的,所谓“永远不变的就是变”,我们应该充分理解。
新的考试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二是恢复了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设定为合格考;三是其它科目“六选三”,学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四是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考科目每年组织两次考试,分别安排在6月和12月。
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
新出台的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从之前只关注教学和学分,转移到密切关注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
未来优质校不再只是那么几所,也不再只是考分高就是优质校这么简单了。
每所学校都要依据生源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平台,“特色鲜明”将成为学校品牌的代名词
以往,老师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拿着考试大纲不断研读、押题。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出台,这一招不再适用了。
新考试方案中明确指出,考查题目和考查范围将大大扩大,从书本知识到课外实践,从古今到中外,不仅是物理学科,各学科的题干将增大阅读量,单纯的题海战术显得势单力薄。
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也不尽相同。
不能用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统一的考核标准来教授和衡量每一位学生。
新高考中的选考,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
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尊重学生特长和个性。
新高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做学生的研究。
原来这样的工作多数是班主任在做,随着走班制和混合教学的来临,“班主任”这个名义即便仍然保留,其真实涵义和具体职责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如果说以往的“班主任”更像一个事无巨细、统包统揽的“保姆”,那么,今后初高中“班主任”这一角色可能会更接近于大学里的“辅导员”,或者是“导师”。
所以每位教师也要进行“导师”培训,除与进俱进,增长知识外,还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