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6、加强感染得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较轻或处于缓解期患者适当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4.用药护理:化疗的患者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快利尿,同时促进尿酸的排泄。

5.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定期更换内衣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长期卧床患者应按时协助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6.专科护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

2)嘱患者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勤漱口,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湿润。

3)保持空气清新,定期空气消毒。

7.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信任、融洽的关系,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2.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复发,鼓励慢性患者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3.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概述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关键工作,它要求护士具备专
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档旨在介绍血液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

常规操作
1.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表现,及时报告异常。

3. 定期检查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和器官功能等指标,以评估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给予病人必要的药物治疗,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

6.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检测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

7. 防止感染的发生,包括采取洁净手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等措施。

8. 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9. 协助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营养补充等。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医嘱,准确记录病人的相关信息和护理措施。

2. 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护理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跌倒、烧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 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教育。

5.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究活动。

以上是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请护士们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

6、加强感染得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各种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常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血液科护理常规为题,介绍相关内容。

一、患者安全护理1. 清洁环境:血液科的患者常常具有免疫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在护理环境上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比如,在处理A型肝炎患者时,护士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范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预防跌倒:对于年老体弱或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士应留意其活动能力,及时提供扶手、床栏等设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1. 温度监测:体温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温监测方法,如腋下测温、口腔测温等,并正确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2. 脉搏与呼吸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频率,了解其循环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血压监测:对于血液科患者来说,血压监测尤为重要。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袖带、确保患者状态安定等。

4. 疼痛评估:血液科患者可能会经历与疾病相关的疼痛,护士需要通过观察和患者的描述来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并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1. 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在每次交接班和护理过程中,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静脉通畅情况等。

2. 药物管理:血液科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护士应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计算和给药方法,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3.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进行静脉置管、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四、心理支持与教育1. 心理护理:血液科患者常常面临诊断打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压力等,护士应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护理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 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或出血倾向。 休息与活动:若出血仅限于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 增加卧 床休息时间;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便秘者可给予缓 泻剂或开塞露。
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二)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 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经常通风换气,穿透气棉质 衣物,有寒战时给予保暖。 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 少 2000ml 以上,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情观察:监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变化,协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注 意抗生素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治疗:先给予物理降温,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温水或酒精拭浴, 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免发生虚脱。 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三)骨、关节疼痛 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或局部浸润,导致骨髓腔压力增高、局部瘤块形成及压迫、骨质疏 松或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等有关。具体见疾病。 (四)贫血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二.饮食按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或化疗清淡饮食。

三.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正常刷牙,常规给予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倾向严重者,鼓励漱口和棉签擦洗。

对口腔溃疡和牙龈肿胀糜烂的患者,先用1%双氧水棉球轻轻擦洗除去局部腐败物,再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并于局部涂布锡类散或冰硼散。

四.有发热、盗汗者,应注意保暖,及时更换内衣、床单,以免受凉感冒。

五.对接受化疗的患者,静脉注射时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

应鼓励多饮水并利尿,以促进尿酸排泄。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粒细胞缺乏者应住隔离病室。

七.出血严重者,须安静卧床,肌注局部加压止血。

八.血液病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

九.预防肛周感染,每晚予1:5000 PP粉坐浴,有感染迹象时,增加便后坐浴一次,并予以洗必泰栓(甲硝痤栓)纳肛。

1。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
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天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是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1)第一节淋巴瘤护理 (1)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护理 (3)第三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5)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7)第五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护理 (8)第六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10)第七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11)第八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12)第九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14)第十节 POEMS综合症护理 (16)第十一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 (17)第十二节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 (19)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淋巴瘤护理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病因不详,遗传、病毒、环境等共同组成了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可分为淋巴结受累和节外组织和器官受累。

全身表现为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

淋巴结受累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淋巴结肿大和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见。

一般常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一、护理措施(一)病人可以活动,适当休息,严重贫血、出血、感染者应卧床休息。

(二)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并补充足量水分,勿食带刺及坚硬的食物。

(三)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

(四)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进食后使用洗必泰漱口水漱口,定期沐浴,更换内衣。

(五)保持排便通畅,便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六)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若发生剧烈头痛、呕血、便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急救准备。

(七)对于纵隔受累或有肿瘤压迫症状的病人,给与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备好气管切开包。

(八)健康指导1. 遵医嘱定期化疗,按时门诊复查、随诊。

2. 预防感染,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定时排便。

4. 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皮肤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等及时就诊。

血液科__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__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和结膜与粘膜的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的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加强感染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的空气,地面和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和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的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

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

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二、贫血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

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

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

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

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

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

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

(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

(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

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

(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

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血液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1.休息与运动病情轻或缓解期患者酌情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不可过于疲劳;重度贫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L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根据医嘱和病情给予治疗饮食,并进行相关的饮食指导。

3.用药护理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根据临床用药,合理选择静脉通路,必要时应用经过周穿刺中心静脉(PICC)导管或输液港输注,做好导管维护和防脱管各项护理措施。

4.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5.病情观察与护理按病情及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尤其是化疗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

发热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6.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定时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50%~70%为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限制探陪人员,预防交叉感染。

卧床患者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跌倒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7.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用药注意事项及PICC 导管的日常观察维护要点),并及时进行
PICC院外维护及门诊随访等出院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
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
理………………………….P6
文档Word
`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
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文档Word
`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

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

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
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

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注射,且经常更换注文档Word
`
射部位。

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6.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7.健康指导:重度贫血病人注意卧床休息,增强营养,纠正偏食习惯,多食用含铁多的食物。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
一类贫血。

特征为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伴低增生性骨髓,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代,造血细胞过度减少。

急性再障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脏出血。

慢性再障发病缓慢,以贫血表现为主,感染、出血均较轻。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活动与休息:根据贫血的程度适当休息和活动,重度贫血者绝对卧床休息。

3.病情观察:急性型观察发热、出血部位及程度,警惕严重感染和颅出血。

慢性型应观察贫血程度、药物疗效及有无转为急性型倾向。

4.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避免用酒精擦浴。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卫生,预防口腔、阴部、肛周感染。

文档Word
`
6.健康指导:告知如何预防感染和出血,指导正确服药。

避免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化学、物理因素和药物,定时复诊。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orders)是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不易止血的一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将该疾病分为3类,即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

临床上常见病有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活动与休息:有出血倾向时应卧床休息,对关节型病人
在出血停止、关节消肿后应鼓励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依据病情选用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宜软食少渣,防止消化道出血。

4.病情观察:脏出血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皮肤黏膜出血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围;眼底出血要警惕颅出血。

5.预防出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延长出血时间的药物。

除去过敏原污染,如食物或药物过敏因素,执行操作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损伤组织发生出血。

6.健康教育:保持大便通畅,不剧烈咳嗽及活动,避免身体挤压和碰伤,定期复查血小板,有出血倾向及时就诊。

文档Word
`
第五节白血病
白血病(1eukemia)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原始和幼稚细
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相应表现。

临床上按白血病形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化疗原则为强烈联合药物诱导和缓解后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选择治疗方案个性化。

1.按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防止晕厥。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化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防止口腔黏膜破溃出血。

4.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及程度,如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出血早期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

5.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护理:注意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等。

7.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30分钟,病人粒细胞数低于500/μl时,应安排单人房间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受凉,防止交叉感染。

做好口腔、文档Word
`
鼻腔、皮肤及肛周护理,防止感染。

8.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疾病知识,保持乐观精神,坚持按期维持治疗及强化治疗,定期随访血象,若有发热、出血、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诊。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可合并有感染和出血倾向。

血液学特点是周围血表
现为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大多增生活跃,少数病例增生低下,有两系或三系造血细胞呈病态造血。

评估要点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贫血程度及面色。

(3)有无乏力,头晕,心悸,体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4.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评估病人活动能力,适当休息,注意活动中体力变化,加强保护,避免意外,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应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强过硬带刺的饮食
文档Word
`
(3)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对需要隐瞒病情的病人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病危或终末期家属,应予特别的关切,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安排好探视
(4)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减少细菌附着,严格消毒制度,定时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监测
(5)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保持口腔清洁,三餐后漱口,便后坐浴,保持肛周清洁
(6)观察用药反应
(7)病人常表现悲观焦虑甚至绝望,恐惧,护士应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关怀,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5.健康指导
(1)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又称难治性贫血,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保持乐观情绪。

(2)安排适宜的养病方式,保证足够的睡眠。

(3)注意个人卫生,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文档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