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培训

合集下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地形地貌: 样点应布设在沟 谷低洼地带、在 周围水土汇集的 区域。能够代表 着周围物质风化、 剥蚀、搬运、冲 积、沉淀下来形 查评价中还需土地利用现状:每一 个样品所获取的调查数据均要赋值于相应的土地 利用区块(图斑),因此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 下,样点布设不应跨图斑、或者离图斑边界太近。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 查技术标准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工作技术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郑国东 ·桂林 ·2017年12月
比例尺为1:1万-1:2000 乡镇-村组:详查评价 比例尺为1:5万 市-县:普查评价 比例尺为1:25万
国家-省:区域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剖面测量 土壤垂向剖面测量
区域调查兼顾水底沉积物
1:5000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密度: 4-16样/Km2。如何确定最终密度,主要根据 经费和出资方需求。按理应该是地形条件越 复杂,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越强的地方采样密 度越高,越是平坦(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较弱) 的地方密度可以低一些。但如果政府本身只 关注耕地,那么即便耕地平坦,密度也应该 大些。
手 持 GPS
GPS坐标控制点
机 WGS84大地坐 (实测经纬度坐标) 西安80坐标系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
求 取 DX: 修 正 参 DY: 数 值 DZ:
计算公式程序运算
提 纲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二、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 三、灌溉水地球化学调查 四、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五、原始资料综合整理 六、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③ 野外定点及照相装备:手持GPS、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④ 野外样品加工装备:尼龙网筛、吹风筒、毛刷、电子天平等 ; ⑤ 其它装备材料:油漆、牛皮纸、记号笔、铅笔、油性笔、手 套、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车辆等。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12月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12月全国培训)
数据质检
数据库 表格 报告 图件
成果汇总
确定三调分等结果 内业整理建库
历年来的耕地分等成果 调查样点布设 与耕地质量有关的其他成果 开展外业调查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标准样地设置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其他资料
确定三调分等对象 查找分等参数 补充分等因素值 计算分等指数 确定分等结果
建立四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国家编制统一的耕地分等数
据库标准和建设规范(技术要求),以县(区、市)为单位 组织开展县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逐级对耕地分等数据库
进行核查(检查、自检),在此基础上构建耕地分等调查评
价因素与评价参数一体化的全国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国家 级耕地分等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耕地分等成
县级行政辖区(控制)
不一致矢量图斑 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2016年度)
国家统一下发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资料包括:
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作物光温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指定作物 产量比系数等分等参数 2016年度耕地分等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分等数据库建设任务
全国三调办依据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地方开展数据库建设 与数据成果汇交工作,组织开展数据库质量检查,全面检查县 级数据库成果质量,并建设全国耕地分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实 现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的快速汇总。逐级编制系列图件、图 集等。
面 100% 积 累 积 80% 比 例 60%
40%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两位小数;面积计
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两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必须加强耕地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的质量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必须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对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调查是指对耕地土壤、植被、水文、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查,以了解其主要特征、分布和变化趋势。

耕地质量调查应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土壤质量调查、植被资源调查、水文水资源调查等方面。

各方面信息收集与整理需要采用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收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的数据。

二、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质量监测是指以一定的频率和方法对耕地进行持续的观测和测量,以及对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质量问题和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

耕地质量监测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实时监测。

同时,耕地质量监测还应该结合耕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对耕地生态和环境指标进行测量和监测,全面了解耕地生态状况和环境效应。

三、耕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评价是指通过对耕地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以评价其资源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能力。

具体来说,评价应该包括:评估耕地的生产能力,评估耕地的保育能力、水文环境影响等方面。

评价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的建议为了做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利用遥感和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图斑提取、分析和监测。

2.建立全面、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把握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

3.建立全国、区域和县级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4.结合耕地利用实际情况,适应地区差异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耕地综合利用规划。

总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垦造水田耕地质量评定培训

垦造水田耕地质量评定培训

1、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m
3
wk • fijk
CLij
hn
n 1
k 1
100
计算流程和等别转换
2、农用地自然等 指定作物自然等指数:
评价单元自然等指数:
等间距法(200分)划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
计算流程和等别转换
3、农用地利用等 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
Yij
Rij
K •
Lj
等间距法(200分)划分农用地利用等
(四)分等因素属性的获取与要求
8、岩石露头度、障碍层深度和盐渍化程度 受岩石露头度影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韶关和清远; 受障碍层影响的石灰田(有石灰板结层的)、白鳝泥田(白 浆土层)数量极少; 受盐渍化程度影响的酸性硫酸盐盐土、咸田、咸酸田分布在 部分沿海台地。
针对项目工程(例如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 等)建设后发生变化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分等因素资料进行搜集,竣工图、 验收资料、土壤分析检验报告、实地调查资料等。
-8-
基本思路
理想
潜力 气候因素 光 热/温 水
耕 作
社会因素






二 耕 地 质






总光光气


辐 射
合 潜
转换后国家自然等400分1个等、国家利用等和国家经济等200 分1个等,整段划分,下含上不含。
计算流程和等别转换
6、等别划分数轴(下含上不含)
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与审核确 认要点
(一)评定前期注意事项 (二)底图和评价对象确认 (三)参数的选取与注意事项 (四)分等因素属性的获取与要求 (五)土壤取样与布点要求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一、引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农业部制定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耕地质量调查内容耕地质量调查主要包括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了解土壤基本性质、肥力状况以及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2.调查方法(1)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样品采集。

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通过土壤类型划分、土壤剖面观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

(2)通过室内分析实验,对土壤样本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试,以及土壤酸碱度、盐分等指标的测定,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土壤的质量。

(3)结合农业生产调查资料,对耕地的施肥、灌溉、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监测与评价1.监测方法(1)建立耕地监测体系,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和样本,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耕地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的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2.评价方法(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评价耕地的质量,并进行等级划分。

(2)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地区的耕地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以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保护与管理1.加强耕地保护(1)建立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1.背景介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质量分布情况,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该调查评价工作将通过对全国耕地进行系统、综合的调查和评价,形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图和相应的数据库,为国家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调查范围和目标(1)调查范围:全国范围内的耕地面积,包括农田、园地、菜地等各类耕地。

(2)调查目标:全面了解土壤肥力、排水状况、农田利用等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3.调查内容和方法(1)土壤肥力评价:采用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指标,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采取现场采样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取土壤样品和数据。

(2)排水状况评价:通过调查耕地的排水设施、排水沟道等情况,对耕地排水状况进行评价。

(3)农田利用评价:调查农田的利用方式,包括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轮作制度、灌溉情况等,评价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采用农户调查、田间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分析。

4.调查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1)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等。

等级划分:根据各指标的性质和重要性,分为优质耕地、良好耕地、中等耕地、较差耕地和劣质耕地等不同等级。

(2)排水状况评价指标:排水设施、排水沟道、排水效果等。

等级划分:根据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排水效果,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等等级。

(3)农田利用评价指标: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轮作制度、灌溉情况等。

等级划分:根据农田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分为高效、一般和低效等等级。

5.调查组织和人力资源(1)调查组织机构:成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调查组织机构。

(2)人力资源:调查组织机构负责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将组织机构下设调查小组,每个小组由专业调查人员组成,包括土壤学、农业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19
(一)分县收集整理资料
5.农用地经济资料: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和成果分析 近3-5年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 单位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 单位面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 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和农产品价格等。 6.土地整治和其他建设项目等资料:更新分等因素属性值和评定增量包 耕地等别。 近几年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 项目耕地等别评定资料。 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7.其他需要的资料 包括土壤普查、农业区划资料等。
原则上每个县、每种作物类型只有一个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需要进行细化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县内存在显著地形差异,不同地形区耕地平均海拔差异超过 500m,对作物生长季长度和产量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建议与耕作 制度细化同步进行。
(2)每个县细化原则上分为2个区,确实因地形多样,且不同地 形区均有大面积耕地的区县,最多划分为3个区。
样点调查; 揭示客观实际的调查结果; 工作量的体现(66万个图斑)。
22
(三)分县补充调查耕地分等基础数据
调查内容 分等因素属性值:要求通过剖面实地调查,无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收
集的最新资料获取,但要注明数据来源。 指定作物实际单产:近3-5年正常年景下的实际单产。 指定作物最大单产:利用系数。 农用地经济数据:经济系数。 调查资料整理与检验:筛选有效样点资料。 外业调查原始记录的文字、表格,整理成册,列入基础资料汇编、存
入档案。
附件1:耕地分等样点调查分析表; 附件2:挖取土壤剖面相关要求
23
(四)编制分等因素图和分等因素分值图
分等因素图: 确定分等因素后收集整理分等因素涉及的 相关专题图件及资料。 以土壤图或其他专题图为基础制作分等因 素图。 因素图的图斑是属性值相同的一个区域, 而不是以单个耕地图斑来表达。 分等因素图表达的是因素的原始值。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8.17•【文号】农办农〔2017〕18号•【施行日期】2017.08.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17〕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为落实《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 33469-2016)要求,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信息发布制度,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工作主线,强化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坚持科学布点、持续调查、规范评价,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及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开展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石。

二、重点任务(一)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制度。

科学布设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分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年度开展全域耕地质量主要性状调查与数据更新工作。

及时掌握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措施。

(二)建立耕地质量等级信息发布制度。

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要求,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基础上,建立每5年发布一次全国和省级耕地质量等级信息制度,为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构建耕地质量数据平台。

按照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耕地质量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数据平台,提升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国土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而耕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科学评估我国耕地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明确调查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要求。

二、调查评价目标1.了解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掌握耕地的总体质量状况;2.评价耕地的质量等级,划分耕地的使用功能;3.分析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原因;4.提出耕地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内容1.耕地分布及总量:通过对耕地的普查调查,确定耕地的分布区域和总量。

2.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根据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土地利用历史等方面的指标,对各个耕地单元进行质量等级划分。

3.耕地分类与功能:根据耕地的质量等级、土壤肥力、水资源等方面的指标,对耕地进行分类,并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

4.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耕地质量等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其原因。

5.对策建议:根据耕地调查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

四、调查评价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耕地进行野外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采集样本进行室内测试。

2.实验室测试法:对采集的耕地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土壤肥力、水质等方面的测试。

3.遥感遥测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4.统计分析法:将采集到的调查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耕地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调查评价程序1.前期准备:明确调查评价的目标、范围和内容,编制调查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实地调查:组织调查员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和采集相关数据。

3.室内测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土壤肥力、水质等方面的测试,并整理和分析数据。

4.遥感遥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技术培训内容

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技术培训内容

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技术培训内容
耕地进出平衡是指现有耕地的保持不变,经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证新增建设用地与退耕还林还草等相应的耕地数量之和不超过原有的耕地数量,以达到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为了实现耕地进出平衡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以下是技术培训内容:
一、耕地保护政策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耕地保护技术措施
1、耕地普查和调查
(1)建立和完善耕地分类和等级划分,实现合理利用
(2)加强耕地风险评估和监测,防止耕地损失
2、土地利用审批和指标管理
(1)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实现准确用地
(2)建立并完善土地利用指标统计和发布信息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
3、耕地保护监管
(1)建立耕地保护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2)建立巡查和检测机制,提高检测效率
4、耕地资源保护整治
(1)加强耕地复垦和土地改良,提高土地质量和效益
(2)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提高土地安全性和质量
(1)加强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和建设,提高耕地生态保护意识
(2)加强耕地保护新技术和新发展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总结来说,耕地进出平衡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管控和技术措施的实施,同时也需要提高耕地保护意识,以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石,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粮食安全。

因此,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监测项目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是指对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耕地进行系统评价,以确定其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并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划分和等级。

调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耕地保护计划和利用管理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具体的调查评价工作包括:•耕地面积核实和分类确认;•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实地取样分析;•耕地质量等地建构;•耕地功能分类与等别划分。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来制定。

在中国,国家自然资源部在2019年制定的《农田质量等别划分标准》是目前的标准参考。

耕地质量监测项目耕地质量监测项目是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基础上,对耕地的质量状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

目的是为了掌握耕地的利用现状、变化趋势和环境效应等,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耕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质量监测项目包括:•耕地土壤养分元素监测,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重要要素的含量和变化趋势;•耕地水分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土壤水分、降水等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耕地土壤质量监测,包括土壤酸碱度、盐碱度、重金属污染等相关指标。

耕地质量监测还需要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报告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以确保监测数据可靠、有效和及时。

结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监测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农田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投入,并确保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
上世纪末形成LESA 加拿大 1974 土地生产能力 7级 前苏联 1970s 土壤评级和最佳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类(7)土地级(20)亚级(36)土地种 罗马里亚、保加利亚 作物与土壤关系曲线和土地评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1976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用)
2020/8/21
2020/8/21
国内研究概况(历史上)
2020/8/21
技术 解读
依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
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 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
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
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相关 专家 观点
地力培肥的作用是有限,有条件的; 参考文献: 土地整治是地力培肥的基础和前提; 许皞
地力培肥是土地整治的有益补充。 中国土地科学
2012定期全面评价制度(今后每6年或10年) 年度更新评价制度 年度监测评价制度2020/8/21
(一)背景2:全国耕地质量结构总体偏差
胡焕庸线 36%国土 96%人口
漠河
腾冲
2020/8/21
总体偏低 集中性 复合性 互补性
-13-
中国耕地质量 等别面积构成
与传统的高、中、 低产田各占1/3不同
2020/8/21
2020/8/21
成果在国家博物馆展览
温总理在部视 察时仔细查看了全国 农用地分等成果展示 ,指出“这是我们的 家底。保护好农用地 ,关系子孙后代。”
2020/8/21
A B
B A
2020/8/21
全国农用地等别序列景观
1等地共92.26×103hm2,占农 用地分等评定面积的0.13%。 图为湖南省湘潭市1等地景观照
2020/8/21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和意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是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为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目的是为了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了解土壤特性和植被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保护措施,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包经营以及土地资源整治等提供依据。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耕地质量等级分类根据耕地土壤的肥力、水分状况、土壤质地、土壤深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排水状况、土壤腐殖质含量等指标,将耕地划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和劣质四个等级。

具体的分类指标和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2.田间土壤采样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耕地样点,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可根据耕地面积和分布情况,确定采样点位数和采样深度。

土壤样品的分析项目可以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等指标。

3.田间植被调查利用遥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植被进行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面积的植被信息,而实地调查可以对植被种类和覆盖度进行详细记录和观测。

4.数据分析和等级评定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分类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对耕地进行等级评定。

可以采用多因子评估模型,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来计算得到耕地质量等级,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1.编制工作计划和调查方案:确定调查范围、区划、样点布设等,制定调查和实验流程。

2.样点布设和土壤采样:根据调查方案在耕地中合理布设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位置和相关信息。

3.样品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

4.田间植被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植被调查。

5.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土壤和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耕地质量等级。

6.等级评定和编制报告:根据计算结果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等级评定,并编制调查报告。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要求(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要求(全国培训)

二、成果要求
(一)文字成果
文字报告命名规则
➢ 县级文字报告: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县(区)名+报告名 ➢ 地级文字报告:地市行政区划代码(4位)+地市名+报告名 ➢ 省级文字报告:省行政区划代码(2位)+省(区,市)名+报告名
二、成果要求
(二)图件成果
1.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图 2.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 产潜力指数分布图 3.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分布 图 4.耕地分等因素指标区图 5.土地利用系数分布图 6.土地经济系数分布图 (仅省级)
基本要求
四舍五入差异
格式
后台数据保留多位小数(6位),但实际 只显示2为小数。
二、成果要求
(四)数据成果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 县级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为: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县(区)名+表名 ➢ 地级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为:地市行政区划代码(4位)+地市名+表名 ➢ 省级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为:省行政区划代码(2位)+省(区,市)名+表名
二、成果要求
(四)数据成果
行政区域 名称 代码
填表人:
2-4 耕地种植类型等别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
第 页共 页
耕地
耕地种植类型名称
耕地种植类型 耕地种植类
代码
型合计
1等
2等
3等
4等
5等
6等
7等
8等
9等 10等 11等 12等 13等 14等 15等
耕种
GZ
休耕
XG
临时种植园木
YM
临时种植林木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2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6位小数。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实用版】目录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意义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内容和意义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五、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六、结论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对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通过采集土样进行分析,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2.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对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进行长期监测,制定相应的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措施,并提交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3.监测指标内容:包括土样研磨过筛、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等。

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内容和意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为了长期跟踪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耕地质量变化原因,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报告、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耕地质量监测报告、耕地质量图册和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变动表等。

五、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包括《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19-2019)、《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 2016 年第 2 号)等技术标准。

主要资格包括专业的团队、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经验等。

六、结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制度,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部研究制定了《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

请根据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2012年12月7日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按照2011年部第97次专题会议精神,以及2012年研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会议和第20次部长办公会议的要求,为确保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保持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

二、工作任务(一)定期全面评价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次”的要求,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方法,每6~10年为周期,对所有现状耕地的质量等别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建立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耕地数量质量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③全面更新阶段:2019年12月底 • 省级对全省三调成果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成果上报国家。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③全面更新阶段:2019年12月底 • 国家级对各省三调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④统一时点阶段:2020年3月底 • 县级统一时点、自检、成果上报地市级。
土 地 自 然 等
土 地 利 用 等
土 地 经 济 等
土 地 利 用 等
耕地质量共分为15个等别,1等最好,15等最差。 根据最近调查评价结果,中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山西 省为12等,在全国处在中等偏低水平,国家利用等中无优等地,高等 地分布较少,仅占3.83%,而中低等地则占耕地的96.17%。
算法(逐级修正)
Gi
=
β
W气候 S i
W W
CL
立地
气候
W利用 W立地
KL
W KC W
经济 利用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α) 产量比系数(β) 自然质量分(CL) 土地利用系数(KL) 土地经济系数(KC)
2.整体继承,局部完善
全面分析、充分应用现有耕 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对于现有 成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局部
2.工作任务
⑤全国耕地分等成果汇总。在耕地分等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 行政辖区内的耕地分等数据。开展耕地分等成果分析,对耕地分等的构成、 分布、变化趋势,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耕地分等年度更新评价
等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全国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报告,逐级编制系列
图件、图集等。
• (三)工作原则
02
时间安排
2019年全年
1.耕地分等参数更新(3月底)。 国家级、省级参数;县级基础数 据调查;试点与先行县成果上报。 2.形成耕地分等控制单元评价结 果(6月底)。试算;平衡协调; 确认参数体系;形成控制结果。 3.全面开展三调耕地分等调查评 价(12月底)。县级调查省级检 查;国家级核查入库。 2017年下半年 按照全国三调办统一要 求,开展三调耕地分等 调查评价工作组织和技 术准备工作。
立三调耕地分等数据库,完成成果汇总与分析,为各地全面开展工作探索经验、完
善方案、锻炼队伍、建立示范,确保按时完成三调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
4.上下衔接,分步实施
国家级和省级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参数起宏观控制作用,地级、县级耕地分等调查 评价工作要严格遵守,确保宏观参数控制与微观调查评价工作相互衔接,实现成果
年度更新与三调耕地分等的区别 年度更新: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 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 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 体”保护战略。 三调耕地分等:按照建立四级国土调查数据库的要求开展耕地分等调 查评价工作。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④统一时点阶段:2020年3月底 • 地市级对全地市统一时点成果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成果上报 省级。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④统一时点阶段:2020年3月底 • 省级对全省统一时点成果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成果上报国家。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④统一时点阶段:2020年3月底 • 国家级对全国统一时点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①试点阶段:2019年3月底 • 地市级负责制定地市级实施方案、上报实施方案、落实地市级工 作经费和技术队伍、市域内平衡接边、核查汇总全市试点先行县成果 并上报省级。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①试点阶段:2019年3月底 • 省级负责反馈国家级参数修订意见、研究确定省级参数、制定省 级实施方案、上报实施方案、核查汇总全省试点先行县成果并上报国 家级。
全国可比。
三调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分两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基于2016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形 成各县耕地分等控制单元图,全面分析完善现有县域内耕地分等成果,并与省级、 地级现有成果分析完善工作相衔接,作为三调耕地分等调查评价的基础和控制。第 二步,在三调统一时点耕地图斑确定后,按照三调耕地分等技术规程、管理程序的
03
工作内容
• (一)耕地质量等别简介
★耕地质量等别是对耕地生产能力的刻画,耕地质量等别在全国范围内可比。 ★耕地生产能力高低,是天(光照、温度、水分)、地(土壤、地形、基础设施条件)、人(土 地利用水平)、生(投入产出水平)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全国年平均日照时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国7月份平均气温
全国年降水量分布
上下衔接,分步实施
01
依据规程,改进方法
04
试点检验,先行示范
02 03
整体继承,局部完善
1.依据规程,改进方法
三调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应严格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根据近年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技术环节进行必 要的改进,制定相关技术要求(三调专用)。
• (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耕地数量、质 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战略的基本要求。
2017年中发4号文特别强调要“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 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制度,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 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
山 西 省 年 耕 地 质 量 等 别 现 状 图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②试算阶段:2019年6月底 • 地市级对全地市试算成果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成果上报省级、 对需要调整的参数论证审核并上报省级。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②试算阶段:2019年6月底 • 省级对全省试算成果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成果上报国家、对 需要调整的参数论证审核并上报国家。
• (二)目标任务
1.工作目标
根据三调方案,按照建立四级国土调查数据库的要求开展耕地
分等调查评价工作。
2.工作任务
在耕地分等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现有成果进行更新完善,形成最新的耕地分等调查评
价成果。 1 2 3 4 5 • 完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参数体系 • 完善现有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基础数据 • 全面更新耕地分等成果 • 建立耕地分等数据库 • 全国耕地分等成果汇总
2.工作任务 ③全面更新耕地分等成果。基于三调耕地图斑,完成县级耕地 分等成果的全面评价,并与完善后的现有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
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统一时点(2019年12月31日),完
成耕地分等成果的全面更新。
2.工作任务
④建立耕地分等数据库。建立四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国家编制统一的耕
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和建设规范(技术要求),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 开展县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逐级对耕地分等数据库进行核查(检查、 自检),在此基础上构建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因素与评价参数一体化的全国 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国家级耕地分等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全 国耕地分等成果的集成管理、综合查询、统计汇总、数据分析等功能。
2.工作任务
①完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参数体系。规范耕地分等调查评价的国家级和省级参数体 系,全面构建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体系。以县为单位,更新和细化全国标准耕作制
度。更新全国气象站点气象资料,补充、更新和细化全国各县耕地光温(气候)生产
潜力指数。采用统一的调查和测算方案,对产量比系数进行修订完善,每个标准耕作 制度二级区采用统一的产量比系数。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规定的综合法测算土地利用系数,划定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规范土地利用系数等值 区图的编制方法。
山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耕地等级组 2019年1月 太原
自然资源部门: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
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
目录
CATALOG 重要意义
01
02 01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04 03
工作要求
06
01
重要意义
• (一)践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 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 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 标准,评定土地等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 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 等级每6年调整1次。”
作物生 产潜力
标准耕 作制度 分等因 素
完善。
技术体系
3.试点检验,先行示范
在先期开展三调试点的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重庆市,以及北京市通州区等20 个县(市、区),积极跟进耕地分等调查评价试点工作,检验技术方法改进和现有 成果完善的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先行开展一批县级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 (国土调查办发〔2018〕6号),开展95个县(市、区)三调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建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②试算阶段:2019年6月底 • 国家级对全国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对需要调整的参 数进行论证审核。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③全面更新阶段:2019年12月底 • 县级以基于三调形成的耕地图斑进行全面评价、成果汇总、建库、 县级自检、成果上报地市级。
• 4个重要时间节点 ③全面更新阶段:2019年12月底 • 地市级对全地市三调成果内外业核查、汇总建库、成果上报省级。
天(气候)
全国年无霜期分布
生(经济)
地(立地)
人(利用)
耕地生产能力 资源与粮食安全
气候因素

热 /温

耕 作 制 度
社会因素
利 用 水 平
经 济 水 平
基 本 思 路
总 辐 射
光 合 潜 力
光 温 潜 力
气 候 潜 力
产 量 比
Kl
Kc
地形、土 壤、灌排、 因素
自然质量分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