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子夜教案
茅盾
赵伯韬的形象相对于吴荪甫要单薄一些。如果说,吴荪甫的性格是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的,那么赵伯韬的性格则是在不同的情境展现出来的。赵伯韬是一个老奸巨猾的金融界流氓式的人物,他靠着“得天独厚”的地位以及同“军政界有联络”而兴风作浪。他可以用“国内公债维持会”的名义左右公债市场,也可以买通军阀并依托南京的政治势力为自己服务。因此,他在同吴荪甫的斗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在塑造买办掮客赵伯韬的形象时,作者通过其言行,选择场面性的描写,揭示了他荒淫无耻、骄横跋扈的性格。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第一、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第二、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第三、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子夜》作为茅盾“细心研究”的力作,很能代表他的创作个性;作为“真能表现时代”的“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在茅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子夜》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就小说显示的社会概括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结构的宏大与繁复、人物创造的多姿与传神,文学语言的华赡、劲健和爽利而言,它都足以使茅盾和一般作家拉开一大段距离。
茅盾对于吴荪甫复杂性格的刻画,对于以往文学中单一化的性格描写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但对这个人物性格复杂性的过于明确化与理性化的把握与表现,却仍然未能摆脱把无限丰富的人物或生活加以简单化的历史局限。这表明,茅盾对人物塑造“立体化”的努力以及成就,只是现代小说人物刻画艺术所能历史地达到的一个阶段,但其积极意义及影响仍不可低估。
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主要集中在他包含的深刻社会内容,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正是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正是《子夜》的主旨。
《子夜》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子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学习分析小说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失败的必然性,继续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教学设想1、关于《子夜》的情节,印发故事梗概,让学生预习时进行再压缩。
2、综合各种赏析,写了一篇《<子夜>赏析》。
我准备让学生在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品味《子夜》。
3、把精彩片段赏析和分析艺术成就结合了起来。
阅读指要阅读茅盾的《子夜》,体验和把握茅盾小说的成就和特点,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
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心理描写和语言方面的特征。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二、走近作家与作品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茅盾的《子夜》横空出世,轰动整个文坛。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那么,《子夜》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今天,我们且来品味《子夜》。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出示作者简介。
三、分析作品内容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子夜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子夜》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阶级斗争。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小说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合作,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 简要介绍茅盾及其作品《子夜》的背景和意义。
2. 人物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吴荪甫、林佩瑶、曾家驹等。
- 副要人物形象分析:孙吉人、赵伯韬等。
3. 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情节梳理:吴荪甫的创业历程、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等。
- 情节高潮和转折点的分析。
4. 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
- 探讨小说对民族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讲述,激发学生对《子夜》的兴趣,引出主题。
2. 作品分析:- 第一课时:- 学生自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吴荪甫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创业历程中的成功与挫折。
- 第二课时:-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阶级斗争。
3. 课堂讨论:- 学生就小说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如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工人阶级的觉醒等。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4. 拓展延伸:-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读后感和辩论稿,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效果:- 通过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2: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茅盾及其作品《子夜》2.理解并掌握吴老太爷初到上海的心理感受从而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及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3.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及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以及该形象的象征意义。
理解现代文明与封建思想之间的尖锐冲突。
2.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及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了解小说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方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if you love him,bring him to Newyork,for it's heaven;;if you hate him,bring him to Newyork,for it's hell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然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对一位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吴老太爷而言,是天堂,还是地狱?(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作家茅盾2.介绍《子夜》的故事内容及本课节选内容的故事前情(三)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本文着重描写了吴老太爷进城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反复阅读节选部分,大家一起来谈谈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分组进行讨论)其眼中的上海: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其感受:头晕目眩、强烈不适感→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吴老太爷形象: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人物的象征意义: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对立)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对立)(四)方法小结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通过环境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
(五)视频欣赏欣赏电视剧《子夜》有关于吴老太爷进城的视频片段。
(六)知识链接1.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B.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C.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D.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E.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2.欣赏环境描写范例展示《林黛玉进贾府》环境描写节选片段(七)延伸练习1.请在横线上为下文加入一段可以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
选修中国小说《子夜.吴老太爷进城》教学设计
《中国小说》第八单元“人在都市”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子夜•吴老太爷进城》鉴赏课3课时备课组高二语文编辑王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茅盾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2.学习烘托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性格;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
3.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会正确、客观地评析小说中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达到预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通过对全文信息的筛选整合,找出文章景物描写的内容,体会其对人物内心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
理解现代文明与封建思想文化之间的尖锐冲突,体会作者的用心。
学习充分利用色彩和声音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法。
难点:了解典型社会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教学法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当历史的背影渐行渐远渐无声的时候,所幸的是我们还拥有经历史的大浪洗涤过的经典小说。
而每翻开一篇小说,我们就翻开了一页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茅盾、走近茅盾的小说《子夜》,走进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看看茅盾是怎样看待新都市和旧思想的。
【自主学习】一、作者及作品1.解题:小说题为“子夜”,有什么深意?明确:“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2.谈谈你对茅盾的认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餔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子夜》教案(最新整理)
茅盾《子夜》教案一、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
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二、主要情节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
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桥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
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
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
主人公吴荪甫因投有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
但当他听到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时,眼里马匕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
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
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
吴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
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
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
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
子夜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子夜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子夜》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以《子夜》为例,设计一套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深入理解《子夜》中的主题和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数量的《子夜》原版书籍;2.设计一套针对本书的教学PPT;3.准备一些相关文学批评文章和资料。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整本书阅读(3-4节课)(1)课前导读:为学生呈现《子夜》的封面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猜测和畅想。
(2)分段阅读:将整本书分成若干段落,每节课指定学生阅读其中的一段,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文学语言和描写,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意义,并根据指导问题展开讨论。
(3)整本书复述:每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读的部分进行复述,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文学创作(2节课)(1)写作体裁介绍:通过PPT等讲解,介绍《子夜》中所涉及的不同写作体裁,如散文、诗歌等,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方式。
(2)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对《子夜》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短文、一首诗歌或其他适合的文学作品。
4.文学鉴赏(2节课)(1)名句赏析:选取《子夜》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和欣赏,帮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2)文学批评观摩:选取几篇与《子夜》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探讨其中的分析和看法。
5.课外拓展(1节课)鼓励学生自行阅读与《子夜》相关或其他优秀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撰写和分享。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子夜》这一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与创作的实践,他们能够培养出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子夜》教案2
《子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学习分析小说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失败的必然性,继续培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子夜》中吴荪甫形象、形象意义和艺术成就.教学设想1、关于《子夜》的情节,印发故事梗概,让学生预习时进行再压缩。
2、综合各种赏析,写了一篇《<子夜>赏析》。
我准备让学生在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品味《子夜》。
3、把精彩片段赏析和分析艺术成就结合了起来。
阅读指要阅读茅盾的《子夜》,体验和把握茅盾小说的成就和特点,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
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心理描写和语言方面的特征。
教学环节(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二、走近作家与作品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茅盾的《子夜》横空出世,轰动整个文坛。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那么,《子夜》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今天,我们且来品味《子夜》。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出示作者简介。
三、分析作品内容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子夜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子夜》(茅盾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子夜》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茅盾。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子夜》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2.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子夜》的作者茅盾及其生平事迹。
2. 简述《子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二、阅读课文,分析主题思想1. 学生分组阅读《子夜》的相关章节,如第一章、第二章等。
2. 各小组讨论,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分析人物形象1. 学生阅读《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如吴荪甫、赵伯韬等。
2. 各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及人物关系。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子夜》的相关章节,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子夜》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1. 学生阅读《子夜》中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章节。
2. 各小组讨论,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1. 学生阅读《子夜》中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章节。
2. 各小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子夜》全文,撰写一篇读后感。
培训学习资料-《子夜》_2023年学习资料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分-心春-时还善子用环境气氛烁托人物-子 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二贯严谨的强人昊荪莆的颓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子夜》人物描写的特点之一
3、个性化的语言-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送人份半个-物语言 口语化,但由于-A、/-些人-的关系,在二-半欧化语言,三-人物对话天-痔征:吴荪甫语-厕老辣 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审有刺;范博文厕消极颓废。叙述语-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 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5、强烈的理性色彩-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 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 局就-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了。
十一、-《子夜》的文学史地位-《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1、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 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 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
·4、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采用多线交叉发展,然后两条主-线先后发展的结构方法”,“从复杂的容里突出中心,从纷繁的线索中见出-主次,做到波澜起伏而有条不絮”,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 时间跨度-小,而人物众多,但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
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把几乎-全部的重要人物都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以及 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构成了长篇小说-《子夜》的网状结构。-因而,《子夜》的创 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写作开创了新的景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见!87c910fe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7b_-《子夜》课件ppt
《子夜》中的商战与人性 - 教案
《子夜》中的商战与人性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背景1.1.2《子夜》的出版背景及历史意义1.1.3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1.1.4作品反映的社会阶层及经济状况1.2作者介绍1.2.1茅盾的生平及创作生涯1.2.2茅盾的文学成就及影响1.2.3《子夜》的创作动机1.2.4茅盾通过作品传达的社会观念1.3作品概述1.3.1《子夜》的主要情节概要1.3.2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角色1.3.3作品的结构特点1.3.4作品的主题思想二、知识点讲解2.1商业竞争与人性2.1.1作品中商业竞争的描写2.1.2商业竞争反映的人性弱点2.1.3商业成功与道德伦理的冲突2.1.4人物性格在商业竞争中的演变2.2社会阶层与人物塑造2.2.1作品中的社会阶层划分2.2.2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2.2.3人物性格与社会地位的关系2.2.4人物塑造反映的社会现实2.3作品的艺术特色2.3.1《子夜》的叙事手法2.3.2作品的语言风格2.3.3情节安排与节奏控制2.3.4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教学内容3.1教学目标3.1.1理解《子夜》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1.2分析作品中的商战与人性主题3.1.3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3.1.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2教学方法3.2.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3.2.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3.2.3文学作品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3.2.4学生小组合作与个人作业3.3教学评估3.3.1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3.3.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表现3.3.3小组合作和作业的质量3.3.4期末考试或论文的质量与深度《子夜》中的商战与人性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子夜》的作者茅盾及其文学成就4.1.2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4.1.3掌握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4.1.4分析作品中的商战主题和人性描绘4.2技能与方法4.2.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2.2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和讨论能力4.2.3学习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分析作品4.2.4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提升沟通和表达技巧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增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理解4.3.2引导学生思考商业伦理和人性挑战4.3.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4.3.4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分析5.1.2商业竞争与人性的深层次联系5.1.3作品反映的社会阶层矛盾和历史背景5.1.4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5.2教学重点5.2.1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塑造5.2.2商战与人性主题的探讨5.2.3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5.2.4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5.3教学策略5.3.1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来突破难点5.3.2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展示加深理解5.3.3设计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增强体验5.3.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子夜》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评论6.1.2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历史资料6.1.3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6.1.4小组讨论和作业的指导材料6.2学生准备6.2.1预习《子夜》的文本和背景资料6.2.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进行课堂记录6.2.3分组准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材料6.2.4准备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知识6.3教学环境6.3.1安排适合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空间6.3.2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作6.3.3准备舒适的阅读和写作环境6.3.4营造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的氛围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7.1.2提问激发学生对商战与人性的思考7.1.3分享作者茅盾的生平和创作动机7.1.4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7.2课堂讲解与讨论7.2.1讲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7.2.2分析商战与人性主题的深层次联系7.2.3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阶层矛盾和历史背景7.2.4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7.3课堂活动与练习7.3.1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7.3.2小组合作讨论作品中的商战策略和人性挑战7.3.3完成相关的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练习7.3.4分享和展示学生的作业和讨论成果7.4.2反思学生对商战与人性的理解和感悟7.4.3提供反馈和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现7.4.4布置相关的作业和阅读材料《子夜》中的商战与人性教案八、板书设计8.1作品概述8.1.1《子夜》的主要情节8.1.2作品中的主要人物8.1.3作品的主题思想8.1.4作品的文学价值8.2商战与人性主题8.2.1商业竞争的描写8.2.2人性弱点的反映8.2.3商业成功与道德伦理的冲突8.2.4人物性格的演变8.3教学目标与难点8.3.1教学目标8.3.2教学难点8.3.3教学策略8.3.4教学评估九、作业设计9.1阅读作业9.1.1阅读指定的文本章节9.1.3分析作品中的商战策略和人性描绘9.1.4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9.2讨论作业9.2.1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9.2.2分享个人的观点和见解9.2.4提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9.3创作作业9.3.1创作与作品相关的短文或故事9.3.2设计与作品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9.3.3制作与作品相关的海报或展示板9.3.4拍摄与作品相关的微电影或视频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0.1.2反思教学难点是否突破10.1.3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效果10.1.4反思学生的参与和表现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献10.2.2提供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资料10.2.3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研究和评论10.2.4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文学活动和比赛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突破学生的理解障碍,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子夜教案 人教课标版
子夜教学目标、了解《子夜》创作的时代背景。
、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赏析节选部分中吴老太爷所折射出来的象征意义。
、使学生理解《子夜》对社会现实的描摹、对社会性质的解释以及史诗性艺术特征,进而认识《子夜》的文学史地位,以及茅盾对社会剖析小说的贡献。
茅盾简介茅盾(~)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常用的笔名。
年月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年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年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年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同年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年月,发表《幻灭》,至年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
至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
这期间,完成了长篇小说《子夜》。
《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
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年起陆续出版的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年月日,茅盾病逝于北京。
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除长篇小说《子夜》之外,还有由《幻灭》《动摇》《追求》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组成的《蚀》,以及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
由于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茅盾被誉为“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
时代背景世纪初,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的缓慢转型,工商阶级也逐渐成为新兴的阶层之一。
他们与知识阶层、军人阶层以及中国社会原有的士绅、官僚、农民等阶层,共同构成了左右中国现代文化格局和走向的动力群体。
然而作为中国现代社会与现代中国人生活与心灵世界反映的现代文学,对此却很少涉及。
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子夜》就具有了特殊的历史与审美价值。
作品评论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
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
子夜教案模板范文小学
课题:《子夜》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子夜》,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叙事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的人物情感,理解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追求与困惑。
教学重点:1. 小说主要情节的理解。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小说叙事手法的把握。
2. 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子夜》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子夜》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事件、环境等要素。
2. 分析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等。
四、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的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旧社会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小说的主题思想吗?二、深入探讨1. 学生分享课后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说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命运走向。
三、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进行小说片段的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四、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评价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子夜》的读后感。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3课《子夜》教案
《子夜》茅盾一、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
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二、主要情节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
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桥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
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
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
主人公吴荪甫因投有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
但当他听到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时,眼里马匕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
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
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
吴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
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
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
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
子夜的教学设计
⼦夜的教学设计 《⼦夜》出⾃于现代⽂学⼤师⽭盾之⼿,是⼀部很经典的著作!下⾯请欣赏店铺⽹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夜》教学设计,希望你能够喜欢! 《⼦夜》教学设计 教学⽬标: 1.知识⽬标:了解茅盾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2.能⼒⽬标:学习烘托⼈物的⼿法,分析⼈物性格;鉴赏本⽂独特的景物描写。
3.情感与价值观⽬标:深⼊理解⼈物的内⼼世界,学会正确、客观地评析⼩说中的⼈物。
教学重点: 1. 分析吴⽼太爷的⼈物形象。
2. 理解现代⽂明与封建思想⽂化之间的尖锐冲突,体会作者的⽤⼼。
3. 学习充分利⽤⾊彩和声⾳的描写烘托出⼈物⼼理的艺术⼿法。
教学难点: 了解典型社会环境对塑造⼈物形象和展现⼩说主旨的作⽤。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巴尔扎克说:“⼩说被认为是⼀个民族的秘史”。
还有⼈说:“历史,只有⼈名是真的;⼩说,只有⼈名是假的”( ppt1)。
⼩说虽然是⽂学创作,但很⼤程度上也是社会⽣活的间接再现。
当历史的背影渐⾏渐远渐⽆声的时候,所幸的是我们还拥有经历史的⼤浪洗涤过的经典⼩说。
⽽每翻开⼀篇⼩说,我们就翻开了⼀页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近茅盾、⾛近茅盾的⼩说《⼦夜》,⾛进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
⼆、作者、作品简介 1.解题:⼩说题为“⼦夜”,有什么深意? 明确:“⼦夜”,原指夜半⼦时,也就是深夜11时⾄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2.谈谈你对茅盾的认识? 3、简介节选部分前后情节(ppt6) 三、研讨赏析 1.⼩说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吴⽼太爷进城时沿途的情形和他的⼼理。
1. 吴⽼太爷眼中的上海是怎样的⼀种环境?他进城时的感觉如何? 明确: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头晕⽬眩,强烈不适感,对上海充满厌恶和抵触情绪。
3.⼩说的节选部分的景物描写独具特⾊,巧妙地烘托出⼈物内⼼的活动,请作赏析。
《子夜》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子夜》备课参考(选修备课资料)《子夜》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子夜》备课参考一、主要情节与主题《子夜》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重印四次。
它的完成标志着茅盾创作的成熟,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由振兴实业到最终破产的悲剧命运为轴心,以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焦点,展示了1930年5月到7月的社会生活,通过这两个月的历史横断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地点是上海。
从纵的方面来看,是吴荪甫为发展民族工业而做的种种努力,写他如何苦心孤诣地经营他的庞大的企业,如何吞并小企业,如何用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如何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最终却被外国资本支持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所击败。
从横的方面来说,有内地乡镇土豪劣绅曾沧海、冯云卿的没落,农民的暴动,工人的罢工,交际花的活动,青年男女的恋爱……作品牵涉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众多头绪。
可以说,小说的构思是宏大的,它围绕着中心事件,把复杂万端的人物、情节,包括中原大战、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投射在中国的阴影,以及买办、投机者、军官、知识分子、资本家、工人等一并浓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衰史,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和统治阶级多重压迫下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
作者曾这样叙述他写作《子夜》的动机:“1930年……正是中国社会论战进行得激烈的时候……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是因为1930年半殖地的中国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当时,他们的出路是两条:(一)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二)与封建势力妥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夜》茅盾一、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
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二、主要情节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
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桥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
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
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
主人公吴荪甫因投有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
但当他听到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时,眼里马匕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
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
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
吴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
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
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
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
一些储户纷纷要求提前取款。
为了与赵伯韬斗到底,吴收买赵的情人刘玉英、经纪人韩孟翔做内线。
但是阎军突然全线出动,四天之内要打到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威胁。
为了转嫁危机,吴荪甫下令工人工资按八成扣发,闹事者以武力镇压!工贼屠维岳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工潮掀起,吴荪甫被困在厂内,如惊弓之鸟,狼狈地从后门溜走。
为了摆脱烦恼,寻求刺激,吴荪甫一伙带上交际花徐曼丽去江上游乐,由于开足马力,结果撞翻了一条舢板。
赵伯韬找上门,扬言要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益中终于败给了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会社”。
吴荪甫感到自己要山穷水尽了。
但他还是孤注一掷,要和赵伯韬进行最后的较量,甚至把吴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来。
“多头”与“空头”决战的时刻到了,赵伯韬掌握了吴荪甫一伙的底细。
吴最后抛出150万“裁兵”公债,这时如果杜竹斋能加入吴的行列,吴就能取胜,但是杜竹斋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伯韬的一边,大量扒进。
吴荪甫一败涂地,准备用手枪自杀,但并未开枪。
最后吴荪甫与少奶奶在子夜的钟声里出码头避暑去了。
三、人物鉴赏1、吴荪甫形象分析: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他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
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形象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2、赵伯韬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
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
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3、屠维岳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
他精明能干,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吴荪甫面前他侃侃而谈,毫无畏葸的态度。
他很惯于使用软的手段收买工人。
他在工人群众的罢工怒潮面前,用尽花言巧语,妄图蒙蔽工人群众,骗取信任。
倔强、阴沉、胆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但在强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慑惮、畏惧。
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
当他的“平乱”愿望未达到的时候,他的凶恶的面貌暴露无遗。
在屠维岳的身上,有着吴荪甫的影子,可以说屠维岳的形象,无论是他的刚强、机智、胆量这一方面,还是他的阴险、毒辣这一方面,都是对吴荪甫形象起到一种补充和衬托作用。
四、作品意义1、“子夜”的含义。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
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
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
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
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 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 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 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4、《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
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
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
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附:《子夜》简答题1、简述吴荪甫的生平经历吴荪甫是丝厂老板,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他成立“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七八个小厂。
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
起用丝厂职员屠维岳,蒙骗分裂工人,平息工潮。
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有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最后连住宅也押上去,结果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
(一)生意场上的争斗2、《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3、吴荪甫所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第一,化解镇压裕华丝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
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
4、简述体现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的相关情节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托拉斯,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把企业拿到他的铁碗里来”。
吴荪甫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就憧憬起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
他不由得微微一笑。
5、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胆大、果断、有魄力的故事吴荪甫雄心勃勃,随时想扩张自己的事业。
吴荪甫和几个朋友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施展铁腕,以五六万元收买了价值三十多万元的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准备加以扩充,“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借以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
6、吞掉朱吟秋的丝厂当益中收买八个厂时,吴荪甫单独接收了陈君宜的绸厂,还大造舆论说朱吟秋太笨又心狠,不配干企业;要杜竹斋逼收朱吟秋的贷款;他又贷款给朱吟秋,要朱吟秋的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
结果,硬吞掉了朱吟秋的丝厂。
这样的心计连杜竹斋也骂他:“你这人太毒!”他却得意地大笑起来。
7、简述吴荪甫劝告杜竹斋与他合力打倒赵伯韬的那一幕情节。
吴荪甫劝杜竹斋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
杜认为那是危险的做法,不同意。
吴又劝杜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杜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于的”,加以拒绝。
最后杜劝吴不要和赵伯韬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8、简述《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个故事。
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股民将存款提出来。
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告示,告知股民,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
只此一招,就扑灭了赵伯韬的流言。
9、简述一个吴荪甫在竞争中十分无奈的场面。
卷入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彻底失败后,吴逊甫回到家中。
拍哒!吴逊甫掷听筒在桌子上退一步就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出一枝手枪来,对着自己胸口,脸色黑紫,眼珠仿佛要爆出来似的,……可是手枪没有放射,吴逊甫长叹一声落在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下……10、简述一段有关吴荪甫焦躁不安的描写睡梦中的吴荪甫一声狞笑,接着又是皱紧了眉头,咬住了牙关,浑身一跳。
猛地他睁开眼,血红的眼球安定地发怔,细汗渐渐布满了额角。
他匆忙起身离床,在洗脸时有见梦中那赵伯韬一脸奸笑出现在脸盆里。
无意中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回头一看,吴荪甫看见自己脸上摆明了是一幅败相。
他觉得满屋子到处是幸灾乐祸的眼睛对他嘲笑,忍受不了这难熬的时光,就坐汽车出去。
11、简述“益中信托公司”垮台的经过。
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
但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使他的资金兜转不灵。
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中”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
12、《子夜》第17章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请简述这一章的内容。
(最后的搏斗)吴赵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正在一步步完成实现吞并它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