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

摘要:近年来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试探着从对监狱警察全面、正确的角色领悟入手,抓住可能造成

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不正确的认知,进行分析探究,寻求一条缓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途径。

关键词:监狱警察 职业倦怠 角色领悟

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词,并且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体在体力、精力、能力上都无法应对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1981年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制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即:情感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及工作对象)、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倾向)。其中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

监狱工作是个特殊职业,就其环境特征来看,可以概括为:封闭的社会环境、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就其工作性质而言:监狱干警是多重社会角色聚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他们长年面对的是社会专政对象——罪犯,干警既是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承担着改造与生产双重重任。因此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始终处于高风险、高

对抗、高负荷的应激状态之下的干警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突发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角色的认知。错误的角色领悟容易导致角色失调,即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常以四种形式表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干警职业倦怠的各种症状的产生都和错误的角色领悟相关,这和阿尔波特·埃利斯在ABC理论中强调错误的认知是导致直接因素有异曲同工之处。正确的警察角色领悟是什么呢?监狱警察怎么才能达到正确的角色领悟呢?笔者从监狱警察所属角色类型特点出发,从四方面分析克服职业倦怠应采取的角色领悟方法。

一、 监狱警察是一种规定型角色

按照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角色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前者的自由度较小,比如军人、教师,后者的自由度较大,比如朋友。由于监狱警察肩负改造人的重任,社会对其规定较多,所以属于规定型角色。成为规定角色的监狱警察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监狱无小事,即便是小事,经过舆论的宣扬和媒体的炒作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罪犯入监服刑后,监狱警察成了教育好他们的“全权负责人”,与此同时,监狱警察“获得”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剩下了是大量“付出”、“给予”。他们被称作了“灵魂工程师”。另外,

就干警而言,他们在把罪犯与社会隔离关押的同时,自身也与社会脱节了,社会化程度也在降低。其次,监狱的规章制度,对监狱警察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框定了他们的工作内容。有监狱成立课题组,从800多名干警中,分层随机抽样了200名干警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监狱警察压力源调查表”对其进行了测试、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将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监狱干警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单位偏远、工作风险大,时间长待遇低,内容枯燥单一、竞争上岗,考核、罪犯脱逃、无暇照顾家庭,罪犯难以管理、狱内伤亡事故(包括自杀)等是导致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

然而,社会规定是为了社会运行更规范、简便,有它存在的价值。监狱警察在遇到这些客观规定后会出现多种理解方式,消极抱怨是一种,积极应对也是一种。采用消极的态度,就会认为自己职业只是被各种规定框死的机械重复,从而在工作中不加创造性的只照“规定”办事,使得监管工作近乎于机械的看管。每天、每年重复单调的、毫无创造性的看管,会让监狱警察缺乏自由感、成就感,造成个人成就感下降从而工作热情缺失,带来了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但是,如果这些处于倦怠的干警能换一种观点来看待这个“规定型”的角色,那么就会在工作中开创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监狱警察这个角色受到很多规定限制,但是也不会压制创造价值的空间。监管工作过程完全可以变成一种创造“艺术品”的过程。在这条路上成功涌现的人也是非常之多的。首先,他们有着更为正确的价值观,不把改造罪犯等同于简单地看管着人,而是为了根本上改造罪犯,重塑灵魂。其次,

他们不惧怕困难,相信教育改造罪犯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真诚表达自己的信念、内心感受、坦诚相待,用真心感化召唤迷途之子。当监狱警察感觉到工作热情开始减少,成就感降低时,试着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对监狱警察角色的认知,可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的。

二、 监狱警察是一种成就型的角色

按照角色获得的方式,又可以将角色分为先赋型角色和成就型角色。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上的,比如子女角色,后者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比如警察角色。因为监狱警察的角色都是后天努力取得的,所以在取得之后也要通过努力才能在角色扮演上取得成功。

监狱工作直接关系着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其作用、性质、职能和任务决定了监狱警察必须是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造挽救罪犯工作的要求。因此在选择这个行业时,就应该刻意培养自己,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就应该要求自己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就应该认识到这份工作会失去很多休息时间,会打乱正常生活规律,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研究表明,监狱干警对监狱工作的认识,直接会影响到工作情绪,而工作情绪又影响着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成效。特别是当监狱警察怀揣着一颗挽救浪子的心在从事监管工作时,遇上罪犯的抗改,就更容易让监狱

警察产生挫败感从而情绪低落。越是这个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狱警察这一角色扮演较其他职业有特殊性,它是需要建立在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和不断的自我完善的基础上。

有位从事监狱工作三十余年的老干警,运用政策法律和真情真心,送给罪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让无数个扭曲的灵魂成功蜕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用放大镜看,每个罪犯都是大坏蛋;如果用显微镜看,每个罪犯身上都有闪光点。”正是那份对事业的热爱才让他感到监狱事业的神圣与崇高。只有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与突破,真正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一批批的罪犯重新树立生活目标。当看到浪子终于回头时,自身的成就感必定也滋生出来,从而降低高风险、重负荷、工作重复带来的职业倦怠。

三、 监狱警察是一种表现型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和表现型角色。前者是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如企业家、商人等。后者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标的角色,如学者。毫无疑问,监狱警察的角色性质是表现型而非功利型的,工作目的在于教育、感化、挽救最终改造人。人们获得回报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另一种是精神上。如果监狱警察期盼得到的是更多的物质上的满足,那么他们对教育改造人的工作必定是没有激情的,因为监狱警察算不上一个高薪水的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