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口袋书】三年级英语下册基础知识汇总(含语法及习题)人教PEP版
人教版PEP三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汇总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重点单词:[三会]UK (英国)USA (美国) Canada ( 加拿大) China (中国) he(他)she (她) teacher (老师) student (学生)[二会]boy(男孩)girl(女孩)and 和,与new 新的friend 朋友today今天重点句型●Welcome!欢迎!●Where are you from? 你来自哪里?●I'm from the UK.重点译文Part A Let’s talkBoys and girls,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两名新同学。
Hi,I’m Amy.I’m from the UK.你好,我是艾米,我来自英国。
Hi,I'm Zhang Peng. I’m from Shandong.你好,我叫张鹏,我来自山东。
Welcome!欢迎!Part B Let’s talkMr Jones,this is Amy. She’s a new student.琼斯先生,这是艾米,她是新同学。
Where are you from?你来自哪里?I'm from the UK.我来自英国。
Part C Story timeLet's play a game!让我们玩个游戏!OK!好的。
Let's play teacher and student.让我们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
I'm big.I’m the teacher.我长得大,我当老师。
I'm clever, I’m the teacher.我聪明,我当老师。
No,I’m the teacher.不,我是老师。
Wait a minute!等一会。
Can you read this?你会读这句话吗?Sure,“I'm the student.”当然可以“我是学生”。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
i u ü y w发音发 i 时,口要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尖接触下齿背,嘴角向两边展开。
发 u 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发 ü 时,嘴唇成扁圆形,接近闭合,舌尖抵住下齿背。
声调标法声调歌1.小i小i有礼貌,一见标调就摘帽。
2.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
y来帮助它,摘掉骄傲帽。
注意点1.每一列中的字母发音大体相同,但声母y、w读得轻、短,韵母i、u、ü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读得稍长、响亮些。
2.yi、wu、yu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不要拼读发k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冲出的气流比较强。
发h时,舌根靠近软腭,形成狭缝,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
拼读注意点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音节:如“g uā”,拼读时。
g要读得轻一些,u要读得快,a要读得响亮些。
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续读很顺当。
书写g:占中下格,先写左半圆,占满中格,再写竖左弯,过第三线,两笔写成。
k:占上中格,先写一竖过第二线,在中格写左斜、右斜,两笔写成。
h:占上中格,先写一竖过第二线,再写左弯竖,占满中格,两笔写成。
j q x发音发j时,舌面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面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发q时,q的发音方法跟j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发x时,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j、q、x都是由舌面前部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叫舌面音。
拼读注意点j q 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
“小ü见到j q x,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ü”声母j q x只能和单韵母中两个带点的字母(iü)拼合成音节,不能和u拼合组成音节。
zh ch sh r发音1.zh是翘舌音,翘起舌尖,抵住硬腭的前部,然后稍稍放松,让气流以窄缝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2020高职高考语文同步练习基础知识综合测试题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邓小平曾说,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
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 之下才能实现。
②在野生状态时,菊花只能开铜钱似的小花,鸡冠花更像是狗尾
草似的,但是经过花农的悉心培养,人工的世代选择,它们竟变成这
样 艳丽了。
③他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河中,救上三名落水儿童。全校人都在
【答案】 B (A项,整句话是个陈述句,所以句中不应使用问号,第 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C项,分号使用不当,应 将其改为逗号;D项,属于间隔性引用,“茅健对儿子说”后面不应再使 用冒号,应改为逗号。)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兑现/蝉蜕
刹那/古刹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B.卑鄙/捭阖
菲薄/芳菲 拾级而上/拾人牙慧
C.绵亘/盘桓
殷勤/殷红 啼笑皆非/醍醐灌顶
D.吉祥/秸秆
处方/处理 瞬息万变/顺水推舟
【答案】 B A.duì/tuì,chà/chà,yì/ài; B.bēi/bǎi,fěi/fēi,shè/shí; C.gèn/huán,yīn/yān,tí/tí; D.jí/jié,chǔ/chǔ,shùn/shùn。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花蕾/擂鼓 糊信封/糊弄
鬼使神差/差强人意
B.蝙蝠/褊狭 闷葫芦/闷罐车 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C.璀璨/摧残 发横财/遭横祸 媒妁之言/真知灼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基础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基础卷)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纯粹;鄙薄拈轻怕重;派(qiǎn) 热(chén) ;(xùn) 职 (mò) 不关心2.(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纪念白求恩》作者,(1893-1976)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共5卷)里。
3.下列各句属于哪种修辞手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拟人B.比喻C.排比D.反问 E.设问(1)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12 《纪念白求恩》)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白求恩故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
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这就是孕育了白求恩的地方,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
①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②弯下腰来,火红满眼。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二、阅读理解(2023七上·连城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同步练习册及答案语文
同步练习册及答案语文### 同步练习册及答案:语文#### 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或事物突出显著。
- 蹉跎:指时间白白流逝,也可形容事情没有进展。
2. 成语运用-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成语:- 他面对困难时总是(),从不退缩。
- 答案:勇往直前3. 近义词辨析- 选择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词:- 欣赏与赞赏- 答案:赞赏#### 二、阅读理解阅读以下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短文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山,山中住着一位智者。
智者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充实。
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到山中,向智者求教生活的真谛。
智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年轻人去爬山。
他们一路攀登,直到山顶。
智者指着远方的景色说:“看,这就是生活。
它广阔无垠,充满了可能。
”问题1. 智者是如何向年轻人展示生活的真谛的?2. 你认为年轻人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三、写作训练题目:《我眼中的春天》要求:- 描述春天的景象- 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字数不少于500字范文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寒冷的冬日,大地开始换上新装。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在这个季节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春天的风是温柔的,它轻拂过脸庞,带走了冬日的寒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的树木开始抽出新芽,绿意盎然,让人心情愉悦。
偶尔,几声鸟鸣传来,清脆悦耳,为这宁静的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眼中的春天,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复苏,更是心灵深处的觉醒。
在这个季节里,我愿意放下所有的烦恼,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拥抱这个世界。
#### 四、古文翻译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五、综合应用1. 文化常识- 请列举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简要说明每个节日的习俗。
部编八下语文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马丽华,山东济南人。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
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
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
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
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
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三、理解词义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6.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⑬):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⑭):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五、问题归纳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
”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这句话有何作用?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①段的结尾句,有什么必要?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
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②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
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和同步练习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R部编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附答案1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交流平台:1、交流指导:(1)体会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想一想在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表达形式?(2)分享在本单元及平时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是自己不熟悉的词句或比较特别的句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读书时,遇到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2、交流范例:a. “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侧面突出了校园环境的安静和同学们学习的认真。
这样的写法很新鲜。
《花的学校》中,“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大自然风雨交加的画面。
这样有新鲜感的句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理解它们的妙处,并善于摘抄和积累,做到学以致用。
b.“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更夫的羡慕,“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更是让人感到新颖而有深意。
词句段运用:1、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读一读,你会发现,这些词语都含有两个表示人的身体部字,如:头、脑、发、牙……而且每一个成语中都含有一组近义词,第一组成语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中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理解】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千舌燥:口舌干渴。
多形容说话太多。
【拓展】含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2、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走月亮》知识点 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淘táo(淘洗、淘米、淘气)牵qiān(牵挂)(牵制)(魂牵梦绕)鹅é(鹅掌、鹅蛋、鹅毛)卵luǎn(鸟卵、鸡卵、孵卵)坑kēng(坑洼、水坑、泥坑)洼wā(水洼、山洼、坑坑洼洼)填tián(填写、填平、义愤填膺)庄zhuāng(庄稼、庄、庄严)俗sú(俗语、俗气、庸俗)跃yuè(跃进、飞跃、龙腾虎跃)葡pú(葡萄、葡糖、葡萄酒)萄táo(葡萄、葡萄干、葡萄架)稻dào(水稻、旱稻、稻米)熟shú(成熟、熟睡、熟悉)二、多音字载zǎi(三年五载)zài(载客)假 jià(放假) jiǎ(假如)柔和—柔软风俗—习俗满意—满足浇灌—灌溉招待—款待四、反义词明亮—昏暗坑坑洼洼—平平整整五、理解词语洱海:名,在云南。
淘洗: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
运载:装载和运送。
坑坑洼洼: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奇妙: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六、词语搭配(高高)的点苍山(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新鲜)的花瓣(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美丽)的月亮(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七、词语扩展AABB式词语:坑坑洼洼闪闪烁烁整整齐齐圆圆满满顺顺当当简简单单八、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九、句子解析小路……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含答案)第1课《春》同步练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涨(zhǎng)起来酝酿(XXXɡ)窠巢(kēcháo)B.嫩绿(nèn)嘹(liáo)亮抖擞(sǒu)C.应和(hè)黄晕(yùn)薄烟(bò)D.披蓑(suō)朗润(rùn)宛(wǎn)转答案:B。
应为“娇”,注音为j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D.润湿眨眼黄晕宛转花枝招展答案:A。
应为“卖相”,错别字为“卖弄”。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时工作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C。
引号应放在“不错的”后面。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D。
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1段:花的图;第2段:雨的图;第3段:春景图。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案:(1)描绘了花丛中热闹的场景;(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春风的感觉。
3、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案:可以。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一(文学文化常识)同步练习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这些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
我们学过其中的两首诗《》和《兼葭》。
2.孔子名,字,时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
《论语》是记录的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
《论语》的“论”的读音是。
3.孟子名,时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的一部传世经典,,我们学过其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等文章。
4.《曹刿论战》选自《》,这是一部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史学名著和学名著。
而《战国策》是另一部史学名著,是一部体史书,编者为西汉的,我们学过的《》就是出自该书。
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作者是时的,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和家。
我们学过的《》节选自该书。
6.“世外桃源”的故事出自《》,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该文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采菊东篱下,”出自他的诗歌《》,表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闲适心情。
7.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是李白和杜甫,被人合称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
李白,字,号,是唐代主义诗人,史称“”;杜甫称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评价了李白的诗。
杜甫,字,号,是唐代主义诗人,史称“”;我们学过他的著名诗篇《》《》《》等。
8.唐宋时期,不仅诗词璀璨,散文也是很多作家擅长的文体。
我们学过的有韩愈的《》,柳宗元的《》,欧阳修的《》,苏轼的《》等。
这四位与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9.词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样式。
我们学过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水调歌头》。
我们学过的还有范仲淹的《》,辛弃疾的《》和《》,晏殊的《》。
10.四大古典小说及其作者按年代先后排列分别为:《》,作者;《》,作者;《》,作者;《》,作者。
高中英语语法基础 ——定语从句知识点总结归纳讲解(附同步练习)(有答案)
高中英语语法基础——定语从句知识点归纳讲解(附同步练习)★先行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先行词。
通常情况下,引导词前面的名词即为从句的先行词。
★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关系词。
也可以称作引导词。
①关系代词:who,whom,which,that,whose,as,在从句内作主语、宾语等名词性成分。
②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在从句内作状语。
(一). 使用who、whom、which、that的定语从句1. whoThis is the boy who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This is the teacher who is teaching us English.▲who 指人, 在从句中作主语。
2. whomThis is the boy (whom) I often help.The man is our headmaster (whom) you met just now.I met the girl (whom) you often praise.▲whom 指人,在从句中作宾语, 可省略。
3. whichThis is the farm which keeps many cows.This is the farm (which ) I visit every year.▲which 指事物, 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宾语时可省略。
4. that以上三种情况均可用that。
指人或指物,可作主语和宾语,作宾语时可省略。
(二). 使用whose的定语从句Do you know the girl whose father is mayor.I used to work in an office whose window faces north.I work in a school whose students are excellent.▲whose 指人或物的所属关系,表示“某人的”或“某物的”。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L3-4同步基础知识练习+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同步Unit 1 L3 & L 4基础知识练习题+参考答案Module 1 Unit 3----L. 3-4Lesson 3 WeddingsI. 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 Judith, wearing a red flower ______ her hair, sent me an invitation ______ her party.2. ______ the front entrance ______ the building, I saw my teacher.3. I want to ask you ______ the examination results.4. It’s known that she will be married ______ a rich man very soon.5. If you put the plates ______ the cupboard, you will put the kitchen ______ order.6. Recently, one of Geoffrey's closest friends asked him to make a speech ______ a wedding reception.7. ______ the day of May17, I read such a sentence: ______ the old days the peasants lived a miserable life.8. Put a crown of flowers ______ the head of the winner.9. ______ maps, a cross is the symbol ______ a church.10. We had hardly enough money to last ______ the weekend.1. He washed, dressed, ______ his coat and hat and went out.2. I am willing ______ you to his birthday next Sunday.3. He will be invited ______ our discussion which we are going to have about our plans.4. The pupil wrote in his exercise book: “The chair ______ wood. Paper ______ wood, too. Water ______ atoms of hydrogen and oxygen.”5. When I told him our plan, they ______ it at once.6. The two sides failed ______ every point but agreed to stop the war.7. The two railway lines ______ at the station, which works as a tie.8. The Song Dynasty ______ three great inventions ______ world civilization.9. The president ______ today, saying, “My people enjoy complete freedom of speech.”10. My aunt will give her daughter ______ next month. The wedding is going to take place at St Bartholomew's church.III. 句型转换。
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及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1.我们把汽车的行驶、地球的转动等,物体的 位置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
3.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ts v ,它的国际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还常用的单位是 km/h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3.6 km/h 。
4.物体沿着 直线 且 快慢 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5.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刻度尺 ,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并注意 零刻度线 是否磨损。
用其测量物体长度时,应与被测长度 平行 ;让零刻度或其他整数刻度与被测长度的一端 对齐 ;并让刻度线 紧靠 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垂直 ,并应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6.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误差 ,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 测量工具 ,改进 测量方法 ,都可以减小误差,但 不能 (能或不能)消灭误差。
误差 不是 (是或不是)错误。
基础练习:1.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图(a )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长度为 cm 。
(2)图(b )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长度为 cm 。
2.研究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的运动时,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人是 的,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 的。
3.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它是______的.4.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_____做参照物.5.自行车的速度5m/s= km/h ;汽车的速度72km/h= m/s ;36km/h= m/s ;108km/h= m/s 。
6.某同学以1m/s 的速度步行上学需20min 到校,则他家到学校大约 m,若他改骑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上学,大约需要 min 到校。
高中英语语法基础 强调句型知识点总结归纳讲解(附同步练习)(有答案)
高中英语语法基础——强调句型知识点归纳讲解(附同步练习)在高中英语中,强调句是重点句型,也是难点句型,更是考试中的高频句型。
作为英语语言表达中一种句型,强调句的使用,目的在于通过强调主语、宾语或者是状语某个部分,来强化表述自己对一句话中某一个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意愿。
强调句属于主从复合句,但强调部分只强调句子的某一个成分。
英语中常用的强调结构有:It is (was)+被强调部分(主语、宾语或状语)+that/who...(陈述句);疑问词what/how/why…+be it that…句型(疑问句);It was not until… + that…句型。
一)、陈述句强调句型(1)It is/was+被强调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或状语)+that/who(当强调主语且主语指人)+从句。
如:原句:Mary did the experiment in the lab yesterday evening.强调主语:It was Mary who did the experiment in the lab yesterday evening.强调宾语:It was the experiment that Mary did in the lab yesterday evening.强调时间:It was yesterday evening that Mary did the experiment in the lab. (注意不用when)强调地点:It was in the lab that Mary did the experiment yesterday evening. (注意不用where)(2)强调谓语动词时,用助动词do/does或did。
如:Do remember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 or we will miss the train.Do be careful when you cross the street.He did write to you last week.Mr.White, I did hand in my homework to you this morning.二)、疑问句强调句型1、一般疑问句的强调句型:形式上只需将is / was提前,即:Is / Was+ it+被强调部分+that / who+从句? 如:Was it your brother that made you get hurt?Was it in Beihai Park that 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2、特殊疑问句的强调句型:被强调部分(通常是疑问词Who / When / What / How / Where / Why...)+is / was+it+that+从句?如:原句:How did he come here ? 强调句:How was it that he came here ?原句:Why did he came late ? 强调句:Why was it that he came late ?原句:When / Where did you met your girlfriend for the first time ?强调句:When and where was it that you met your girlfriend for the first time ?三)、not...until...强调句型1、句型为:It is/was not until+被强调部分+that+从句。
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
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一、概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在我们开始深入了解这个知识领域的核心要点之前,先来一起浏览一下整体的轮廓吧。
这次的知识点归纳和同步练习测试是一个系列的组合套餐,包含了一系列的必备知识点,是你学业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
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扬帆起航吧!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基础知识部分,这部分内容就像建造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数学、语文还是科学等其他科目,基础知识都是我们的入门起点。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更复杂的内容。
所以这部分的复习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核心知识点的学习,这些知识点是在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上构建的,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掌握了这些核心知识点,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各种问题,对知识进行高效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会稍微复杂一些,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一定能够掌握。
1. 介绍本文的目的和背景,阐述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的重要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款超级有用的学习工具《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时,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如何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又该如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呢?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知识点归纳和同步练习测试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知识点归纳就是把学习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而同步练习测试则是帮助我们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的有效手段。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查漏补缺进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测试》,一起迈向知识的殿堂吧!2. 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点归纳、同步练习和测试部分这篇文章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知识点归纳。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梳理文章中的核心知识点,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概念。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知识点】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
《苏武传》文言知识梳理和训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文言知识梳理和训练一、基础梳理第1段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以()②并()③稍()④迁() ⑤数()⑥窥观()⑦十余辈() ⑧当()⑨丈人() ⑩行() 假吏() 置() 币()2.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2段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方()②发()③没()④素()⑤相知() ⑥候()⑦幸() ⑧蒙() ⑨货物()4.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1、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一、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
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语出《庄子·外物》。
揠y 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猗y 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幽囚:囚禁。
淅x 沥l :形容轻微的雨声。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
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蠢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 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
近年,全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台湾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中国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了他的许多作品。
3.背景链接凭藉北平临时寓所,窗外常春藤带入室内的一片绿影,作者敏感地发现了“生的欢喜”,也发现它总是朝着窗外沿伸,尽管枝干是被“幽囚”的、浙渐失去青春之色的绿条,还是不屈地面向阳光之神生存。
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灵魂。
”这篇散文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7),赏绿。
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
第二层(8-11),囚绿。
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的不甘被囚的执著。
第三层(12-13),放绿。
这一部分中“卢沟桥事物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文章的主题。
第四层(14),思绿。
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三、写作方法1、语言运用:含蓄优美。
如“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作者的称呼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含蓄表达了作者情感上的变化。
修饰语“珍重”暗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
2、修辞方法: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反复等。
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属排比;“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望着雨水”属比喻;“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属反复;“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属拟人。
3、中心表达: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4、写作借鉴:构思精巧,变化多姿,是我们需借鉴学习的。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来结构文章,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四、问题探究1、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2、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3、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
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4、句段理解: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⑵“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练习解答】一、1.“我”“囚绿”的原因是“我”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的原因;①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提前释放了“绿囚”。
②“绿囚”“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所以“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课文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因为本文写作背景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之后,作者回到了上海。
他在上海孤岛坚守进步文化阵地,继续救亡宣传,那么这个时期作者就似这被囚的常春藤,所以本文抒发了作者不屈用于黑暗和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1.“生的欢喜”不仅写出了“绿的枝条”当时的生长情况,“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而且还写出了“我”有“绿友”为我做伴之后的心情,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是绿藤,滋润了一颗等焦的心。
2.“开释”用“珍重”一词来修饰,表现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得了灵性,它那顽强抗争的性格,它那永向光明的执著,仿佛作者也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类文品析】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
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原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大贡献了。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选项是( ),理由是: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1、纯朴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