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报告
目录
1. 标题
1.1 概述
1.2 背景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步骤
2.4 实验结果
3. 结论
3.1 总结
3.2 展望
概述
本实验报告旨在讨论扭转实验的设计与结果。
扭转实验是一项常见的科学实验,旨在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检验他们的研究假设,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
背景
扭转实验在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过程严谨而详尽。
通过扭转实验,科学家可以验证其研究假设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扭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特定理论或假设的有效性,并获取实验证据。
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实验装置、样本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并调试。
2. 收集所需样本并进行前期处理。
3. 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4.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结论
总结
本次扭转实验验证了研究假设的有效性,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扭转实验的应用,探索更广泛的科学领域。
扭转实验的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本文是《扭转实验的实验报告(二)》。
扭转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的实验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扭转实验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总结了实验结果,以期进一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
正文内容:一、实验目的:1.1研究不同材料在扭转载荷下的力学性能;1.2分析不同材料在扭转载荷下的变形行为;1.3比较不同材料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
二、实验装置和材料:2.1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台扭转试验机进行实验。
该试验机能够提供控制扭转载荷的功能,并能够测量样品的扭转角度和扭矩;2.2实验材料:我们选择了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实验,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三、实验方法:3.1样品制备:我们按照一定规格和尺寸制备了不同材料的样品。
样品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国际标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3.2扭转实验参数设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了一定的扭转载荷和扭转速度,并保持其他实验参数不变,以探究不同载荷和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3.3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使用实验装置提供的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样品的扭转角度和扭矩,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四、实验结果:4.1不同材料的扭转刚度比较:我们对不同材料的扭转刚度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扭转刚度,而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扭转刚度较低;4.2不同材料的扭转强度比较:我们对不同材料的扭转强度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扭转强度,而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扭转强度较低;4.3不同材料的变形行为分析:我们对不同材料在扭转载荷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变形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弹性恢复性,而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变形较大且难以恢复;4.4不同材料的破坏形态观察:我们对不同材料在扭转载荷下的破坏形态进行了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在破坏前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断裂;4.5材料力学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我们分析了材料力学性能与其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扭转破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扭转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2. 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和剪切强度极限。
3.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及其破坏形式。
4. 分析试件断口形貌,了解两种材料的扭转性能差异。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 扭转试验机2. 游标卡尺3. 低碳钢圆轴试件4. 铸铁圆轴试件三、实验原理扭转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的一种基本试验,通过测定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破坏情况,来研究材料的扭转性能。
在扭转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呈环形分布,最大应力出现在试件的边缘,最小应力出现在试件中心。
四、实验步骤1. 将低碳钢和铸铁圆轴试件分别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直径,记录数据。
3. 设置扭转试验机,选择合适的加载速度。
4. 开启试验机,开始进行扭转试验。
5. 观察试件的变形情况,记录屈服扭矩和破坏扭矩。
6. 取下试件,观察断口形貌,分析破坏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试件的扭转实验结果如下:- 剪切屈服极限:σs = 220 MPa- 剪切强度极限:σb = 300 MPa低碳钢在扭转过程中,当扭矩达到屈服扭矩时,试件表面出现屈服现象,扭矩基本不变。
随着扭矩的继续增大,试件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
当扭矩达到破坏扭矩时,试件发生断裂。
2. 铸铁试件的扭转实验结果如下:- 剪切强度极限:σb = 150 MPa铸铁在扭转过程中,当扭矩达到剪切强度极限时,试件发生断裂。
由于铸铁为脆性材料,其扭转过程中的变形较小,几乎没有屈服现象。
3. 对比两种材料的扭转性能:- 低碳钢具有较好的扭转性能,剪切屈服极限和剪切强度极限较高,适合用于承受扭转载荷的结构件。
- 铸铁的扭转性能较差,剪切强度极限较低,不适合用于承受扭转载荷的结构件。
4. 分析试件断口形貌:- 低碳钢试件断口为纤维状断口,表明其断裂原因主要是由于拉伸断裂。
- 铸铁试件断口为解理断口,表明其断裂原因主要是由于剪切断裂。
扭转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1、实验目的测定材料在扭转破坏时的剪切流动极限,剪 切强度极限,为 在扭转情况下工作的转轴提供设计依据。
2、实验原理扭转试样一般为圆截面。
低碳钢试样扭转时,在表面上画上两条纵向线和两条圆周线,以观察扭转变形。
低碳钢在比例极限内,T 与Ф成线性关系。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沿半径线性分布。
随着T 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切应力首先到达剪切极限 S τ,而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
但中心部分仍然是弹性的,所以 T 仍可以增加,T 和Ф的关系成为曲线。
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在 T- Ф上出现屈服平台,示力度盘的指针基本不动或轻微摆动,相应的扭矩为T S 。
如认为这时整个圆截面皆为塑性区,则 T S 与S τ的关系为s t S W T τ34=或t s s W T ⋅=43τ 式中 163d W t π=为抗扭截面系数。
过屈服阶段后,材料的强化使扭矩又有缓慢的上升。
但变形非常显著,试样的纵向线变成螺旋线,直至到达极限值 Tb,试样被扭断。
与Tb 相应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仍约定由下面公式计算,tb b W T ⋅=43τ 铸铁试样受扭时,变形很小即突然断裂。
其T-Ф图接近直线,剪切强度极限b τ可按线弹性公式计算,即tb b W T =τ 3、实验仪器设备:NJ-100B 扭转实验机;0~150mm 游标卡尺4、实验步骤:用游标卡尺测量标距截面的直径;在低碳钢试样表面画一条纵向线;根据试样的有效面积估算最大扭矩,然后转动量程手轮选好度盘,接通电源调指针指零;根据试样大小选定夹块和衬套大小,然后装试件,此时指针不在零点调电机手轮;选定主动夹头转速,把开关拨到 0~360°/分档,将从动针转至与主动针重合;根据选好的旋向按下“正”或“反”按钮,拧动多圈电位器,加载速度低碳钢和铸铁在屈服前用低速,而后用高速。
低碳钢要测出下屈服扭矩 TS 、最大扭矩Tb ,铸铁要测出最大扭矩 Tb ;断裂后停机,记下被动针指出的数值和刻度环上的扭转角,整圈数螺线;把扭断的试件对起来,量一下长度 L1 和直径d1 ,把数据填入表中。
扭转试验材料力学实验报告docx(二)2024
扭转试验材料力学实验报告docx(二)引言:扭转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通过对材料在扭转载荷下的变形与破坏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数据。
本文档将对扭转试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相应的示意图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扭转试验原理1. 扭转载荷的作用机理2. 扭转角与转矩之间的关系3. 扭转试验的应用领域二、扭转试验的实验准备1. 试验设备和装置的选用2.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3. 扭转试验条件的设定4. 扭转试验的安全注意事项5. 实验前的校验和预处理三、扭转试验的实验步骤1. 材料样品的固定和装夹2. 扭转试验条件的设定和调整3. 开始扭转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4. 观察和记录样品的变形和破坏情况5. 扭转试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四、扭转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1. 扭转角与转矩的关系曲线分析2. 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划分及标定3. 材料的扭转刚度和扭转强度计算4. 扭转试验结果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的关联性分析5. 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和误差分析五、扭转试验的优化和改进1. 设备和装置的改进方向2. 试验方法和参数的优化建议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改进思路4. 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潜在影响和应用方向5. 对未来扭转试验的展望和研究方向总结:通过对扭转试验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本文档对扭转试验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扭转试验对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研究中,扭转试验将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并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扭转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扭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力学性能,包括扭转屈服极限、扭转强度极限等。
2、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现象,分析其破坏形式和原因。
3、熟悉扭转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扭转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在扭转实验中,材料受到扭矩的作用,产生扭转变形。
扭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试验机测量得到。
对于圆形截面的试件,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为:表面最大切应力:$\tau_{max} =\frac{T}{W_p}$其中,$T$为扭矩,$W_p$为抗扭截面系数,对于实心圆截面,$W_p =\frac{\pi d^3}{16}$,$d$为试件的直径。
当材料达到屈服极限时,对应的扭矩为屈服扭矩$T_s$;当材料断裂时,对应的扭矩为极限扭矩$T_b$。
四、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采用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圆柱形试件,其尺寸如下:低碳钢试件:直径$d_1 = 10mm$,标距$L_1 = 100mm$铸铁试件:直径$d_2 = 10mm$,标距$L_2 = 100mm$五、实验步骤1、测量试件的直径,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2、安装试件,确保其中心线与试验机的轴线重合。
3、启动试验机,缓慢加载,观察扭矩和扭转角的变化。
4、当低碳钢试件出现屈服现象时,记录屈服扭矩$T_s$。
5、继续加载,直至试件断裂,记录极限扭矩$T_b$。
6、取下试件,观察其破坏形式。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1、低碳钢试件屈服扭矩$T_s = 45 N·m$极限扭矩$T_b = 68 N·m$计算屈服应力:$\tau_s =\frac{T_s}{W_p} =\frac{45×16}{\pi×10^3} ≈ 226 MPa$计算强度极限:$\tau_b =\frac{T_b}{W_p} =\frac{68×16}{\pi×10^3} ≈ 358 MPa$低碳钢试件在扭转过程中,首先发生屈服,表现为沿横截面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形成屈服线。
材料扭转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扭转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扭转性能,分析材料的扭转强度、弹性模量等关键指标,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扭转实验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通过在材料的一端施加扭矩,观察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从而分析材料的扭转性能。
实验中,扭转角度、扭矩和材料长度等参数是关键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三种不同材料的试样进行扭转实验,分别为:碳钢、铝合金和塑料。
2. 实验方法:将试样固定在扭转试验机上,缓慢施加扭矩,直至试样发生断裂。
记录实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扭矩、扭转角度、材料长度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扭转强度分析(1)碳钢试样:扭转强度为345.2 MPa,表明碳钢具有较好的扭转性能。
(2)铝合金试样:扭转强度为276.8 MPa,低于碳钢,但仍有较好的扭转性能。
(3)塑料试样:扭转强度为153.2 MPa,为三种材料中最低,扭转性能较差。
2. 弹性模量分析(1)碳钢试样:弹性模量为200 GPa,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2)铝合金试样:弹性模量为73 GPa,弹性模量较低。
(3)塑料试样:弹性模量为20 GPa,弹性模量最低。
3. 扭转角度分析(1)碳钢试样:最大扭转角度为20.5°。
(2)铝合金试样:最大扭转角度为15.3°。
(3)塑料试样:最大扭转角度为10.2°。
五、结论1. 在本次实验中,碳钢的扭转性能最佳,具有较高的扭转强度和弹性模量。
铝合金的扭转性能次之,塑料的扭转性能较差。
2.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扭转性能与其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本次实验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4. 在后续实验中,可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扭转性能,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一、实验背景扭转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实验,用于研究材料在扭转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
扭转实验的实验报告(一)2024
扭转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描述和分析扭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扭转实验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抵抗扭转力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材料样品施加扭转力并记录变形情况,可以得出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等重要参数。
本报告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实验设计1.1 确定实验目的和要求1.2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样品形状1.3 设计实验方案和流程1.4 准备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1.5 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1.6 制定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法2. 实验步骤2.1 准备试样并测量尺寸2.2 安装实验设备和传感器2.3 施加扭转力并记录数据2.4 测量扭转角和变形情况2.5 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3.1 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3.2 计算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3.3 绘制力-变形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3.4 分析曲线特征和趋势3.5 比较不同样品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4. 结果分析4.1 分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4.2 探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4.3 解释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的原因4.4 对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讨论4.5 提出改进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 总结5.1 总结实验目的和主要结果5.2 简要回顾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5.3 强调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5.4 提出对未来实验的改进和扩展建议5.5 结束语通过本实验报告的详细叙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扭转实验的目的、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实验结果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参考。
扭转实验的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的实验报告篇一: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扭转试验报告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τs。
和剪切强度极限近似值τb。
2、测定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b。
3、观察并分析两种材料在扭转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设备和仪器1、材料扭转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试验原理1、低碳钢试样对试样缓慢加载,试验机的绘图装置自动绘制出T-φ曲线(见图1)。
最初材料处于图1 低碳钢是扭转试验弹性状态,截面上应力线性分布,T-φ图直线上升。
到A点,试样横截面边缘处剪应力达到剪切屈服极限τs。
以后,由屈服产生的塑性区不断向中心扩展,T-φ图呈曲线上升。
至B点,曲线趋于平坦,这时载荷度盘指针停止不动或摆动。
这不动或摆动的最小值就是屈服扭矩Ts。
再以后材料强化,T-φ图上升,至C点试样断裂。
在试验全过程中,试样直径不变。
断口是横截面(见图2a),这是由于低碳钢抗剪能力小于抗拉能力,而横截面上剪应力最大之故。
图2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端口形状据屈服扭矩?s?3Ts (2-1)4Wp按式2-1可计算出剪切屈服极限τs。
据最大扭矩Tb可得:?b?3Tb(2-2)4Wp按式2-2可计算出剪切强度极限近似值τb。
说明:(1)公式(2-1)是假定横截面上剪应力均达到τs后推导出来的。
公式(2-2)形式上与公式(2-1)虽然完全相同,但它是将由塑性理论推导出的Nadai公式略去了一项后得到的,而略去的这一项不一定是高阶小量,所以是近似的。
(2)国标GB10128-88规定τs和τb均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这样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材料的扭转性能,但与实际应力不符。
II、铸铁试样铸铁的曲线如图3所示。
呈曲线形状,变形很小就突然破裂,有爆裂声。
断裂面粗糙,是与轴线约成45°角的螺旋面(见图1-3-2b)。
这是由于铸铁抗拉能力小于抗剪能力,而这面上拉应力最大之故。
据断裂前的最大扭矩Tb按弹性扭转公式1-3-3可计算抗扭强度τb。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探究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
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可由以下公式描述:\[ τ = \frac{T \cdot r}{J} \]\[ γ = \frac{θ \cdot r}{L} \]式中,τ为剪应力,T为扭矩,r为半径,J为极化面积惯性矩,γ为剪应变,θ为扭转角度,L为长度。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扭转试验机进行扭转实验,实验装置包括扭转试验机、扭转夹具、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试样装入扭转夹具中,并固定好。
2. 调整扭转试验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3. 开始施加扭转力,记录下扭转角度和扭矩的变化。
4. 持续施加扭转力,直至试样发生破坏或达到设定的扭转角度。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记录的扭转角度和扭矩数据,绘制扭转曲线。
2. 通过扭转曲线,计算出试样的剪应力-剪应变曲线。
3. 分析试样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如极限剪应力、屈服剪应力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试样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参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试样的扭转强度、剪切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为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深入了解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试样的力学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八、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扭转实验,深化了对材料力学的理解,掌握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特点,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材料力学扭转实验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材料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材料力学领域,为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金属扭转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金属扭转试验,了解金属在扭转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
2. 测定金属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和切变模量。
3. 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扭转性能,分析其差异。
二、实验原理金属扭转试验是研究金属材料扭转性能的重要方法。
在扭转过程中,试样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使试样产生扭转变形。
根据胡克定律和剪切应力与切变应力的关系,可以推导出金属材料的扭转力学性能指标。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扭矩传感器、计算机等。
2. 实验材料:低碳钢、灰铸铁、铝等金属材料。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准备实验材料。
2. 试样制备:按照国家标准GB10128-2007《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制备圆形截面试样。
3. 试样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直径,计算试样抗扭截面系数。
4. 实验操作:a. 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扭矩传感器,连接计算机。
b. 输入实验参数,如试样直径、材料类型等。
c. 启动实验,缓慢加载扭矩,观察试样变形情况。
d. 记录扭矩、扭转角等数据。
5. 实验结束:试样扭断后,取下试样,测量断口尺寸,计算剪切强度极限。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扭矩、扭转角、试样直径、抗扭截面系数等数据。
2. 数据处理:a. 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分析金属材料的扭转性能。
b. 计算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和切变模量。
c. 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扭转性能,分析其差异。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为XXX MPa,剪切强度极限为XXX MPa,切变模量为XXX GPa。
b. 灰铸铁的剪切屈服极限为XXX MPa,剪切强度极限为XXX MPa,切变模量为XXX GPa。
c. 铝的剪切屈服极限为XXX MPa,剪切强度极限为XXX MPa,切变模量为XXX GPa。
2. 分析:a. 低碳钢的扭转性能较好,剪切屈服极限和剪切强度极限较高,切变模量较大。
扭转破坏实验实验报告
扭转破坏实验实验报告篇一:扭转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点?s、剪切强度?b,观察扭矩-转角曲线(t??曲线)。
2、观察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口形貌。
3、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4、验证圆截面杆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tl/gip)。
5、依据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大概计算出低碳钢材料的泊松比。
二、试验设备和仪器1、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装夹工具。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98)采用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可以测定各种工程材料在纯剪切情况下的力学性能。
如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点?s和抗剪强度?b等。
圆截面试样必须按上述国家标准制成(如图1-1所示)。
试验两端的夹持段铣削为平面,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试验时试样在试验机卡头中打滑。
图1-1试验机软件的绘图系统可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简称扭转曲线(图1-2中的曲线)。
图3-2 从图1-2可以看到,低碳钢试样的扭转试验曲线由弹性阶段(oa段)、屈服阶段(ab段)和强化阶段(cd段)构成,但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均不像拉伸试验曲线中那么明显。
由于强化阶段的过程很长,图中只绘出其开始阶段和最后阶段,破坏时试验段的扭转角可达10?以上。
从扭转试验机上可以读取试样的屈服扭矩破坏扭矩由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抗剪强度式中: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ts和tb。
和?s?3ts/4wt计?s和?b,wt??d0/16为3?s?3ts/4wt计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s和抗剪强度?b,式中:wt??d0/163为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当圆截面试样横截面的最外层切应力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占横截面绝大部分的内层切应力仍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此时试样仍表现为弹性行为,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当扭矩继续增加使横截面大部分区域的切应力均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试样会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此时的扭矩比真实的屈服扭矩ts要大一些,对于破坏扭矩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地面扭转拉伸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地面扭转拉伸实验,了解地面材料在扭转和拉伸两种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
2. 测定地面材料的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关键力学指标。
3. 分析地面材料在扭转和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破坏特性。
4. 评估地面材料的适用性和工程性能。
二、实验原理地面材料在扭转和拉伸受力状态下,其力学性能主要通过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来表征。
实验原理如下:1. 剪切强度:地面材料在扭转受力状态下,其剪切强度可通过测量扭转角度与扭矩的关系来确定。
当扭矩达到一定值时,地面材料发生破坏,此时扭矩即为剪切强度。
2. 抗拉强度:地面材料在拉伸受力状态下,其抗拉强度可通过测量拉伸过程中的最大载荷来确定。
当载荷达到一定值时,地面材料发生破坏,此时载荷即为抗拉强度。
3. 弹性模量:地面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其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通过测量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可以确定地面材料的弹性模量。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 扭转拉伸试验机- 游标卡尺- 扭转角仪- 拉伸位移传感器- 数据采集系统2. 实验材料:- 地面材料样品(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地面材料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确保试样尺寸和形状符合实验要求。
2. 扭转实验:- 将试样安装在扭转拉伸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接触良好。
- 以一定的扭矩对试样进行扭转,同时记录扭转角度和扭矩数据。
- 当试样发生破坏时,记录破坏扭矩和扭转角度。
3. 拉伸实验:- 将试样安装在拉伸拉伸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接触良好。
- 以一定的拉伸速度对试样进行拉伸,同时记录拉伸载荷和位移数据。
- 当试样发生破坏时,记录破坏载荷和位移。
4.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地面材料的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
- 分析地面材料在扭转和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破坏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扭转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地面材料在扭转受力状态下,其剪切强度与扭转角度呈线性关系。
力学扭转实验报告范文
力学扭转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力学扭转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固体材料在扭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并确定材料的剪切模量。
实验原理:当一个长为L,半径为R的圆柱形材料在一段两端固定的情况下受到一个负扭力M时,材料会发生扭转变形。
材料扭转时,材料内部各点受到的剪应力按照圆柱形的半径r和角度Φ分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τ= (M * R) / (J * G)其中,τ为剪应力,M为扭力,R为材料半径,J为截面极角矩,G为剪切模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材料固定在扭转试验机上,并保证试样的光滑表面是跟扭转轴垂直的。
2. 设定扭转试验机施加的力矩M,并记录下实际施加的力矩值。
3. 测量试样的长度L和直径D,并计算出材料半径R。
4. 测量截面极角矩J,可以通过J = (π* R^4) / 2得到。
5. 根据公式τ= (M * R) / (J * G),计算出剪应力τ。
6. 根据得到的剪应力τ和所施加的力矩M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结果:以下为实验结果的一个示例:实际施加的力矩M:2 Nm试样的长度L:0.3 m试样的直径D:0.02 m材料半径R:0.01 m截面极角矩J:8.18 x 10^-8 m^4根据公式τ= (M * R) / (J * G),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剪切模量G。
假设材料的剪切模量为G,可以得到以下计算过程:τ= (M * R) / (J * G)G = (M * R) / (J * τ)假设剪应力τ为1 MPa,则可以计算出剪切模量G:G = (2 Nm * 0.01 m) / (8.18 x 10^-8 m^4 * 1 x 10^6 Pa)G ≈24.4 GPa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测得的剪应力-剪应变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固体材料在扭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剪切模量为24.4 GPa,该数值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对扭转变形的抵抗能力。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在扭转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刚性,并且在弹性阶段能够回复原状。
小鼠扭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扭转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观察小鼠在不同扭转角度下的生理反应。
3. 分析小鼠扭转角度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
4. 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g,雌雄各半。
2. 实验仪器:扭转实验装置、扭力计、电子天平、游标卡尺、生理盐水、酒精、棉球等。
三、实验方法1.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2. 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3. 将实验组小鼠置于扭转实验装置中,固定四肢,使其不能自由活动。
4. 使用扭力计对小鼠进行扭转实验,扭转角度分别为0°、30°、60°、90°、120°、150°、180°。
5. 在每个扭转角度下,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心率、肌肉紧张程度等。
6. 同时,对对照组小鼠进行相同操作,但不进行扭转。
7. 实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称重、测量体长等指标,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不同扭转角度下的生理反应如下:- 0°:小鼠无明显生理反应。
- 30°:小鼠出现轻微的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肌肉紧张。
- 60°:小鼠呼吸加快、心率明显增加、肌肉紧张程度加剧。
- 90°:小鼠出现明显的呼吸加快、心率大幅度增加、肌肉紧张程度极高。
- 120°、150°、180°:小鼠出现呼吸急促、心率极度增加、肌肉紧张程度达到顶峰,甚至出现抽搐现象。
2. 对照组小鼠在相同操作下,生理反应与实验组小鼠基本一致,但程度较轻。
3. 实验组小鼠在扭转角度达到180°时,出现明显的抽搐现象,甚至死亡。
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小鼠进行称重、测量体长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体重、体长等指标与对照组小鼠无明显差异。
五、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在扭转角度达到90°时,生理反应明显加剧,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肌肉紧张等应激反应。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扭转实验,探究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等参数。
2. 实验原理。
材料在扭转加载下,内部会产生剪切应力,而材料的剪切模量则是描述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扭转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进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3.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了扭转实验机,实验样品为圆柱形,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扭转角度和扭转力矩。
4. 实验步骤。
(1)将实验样品装入扭转实验机,并调整好实验参数。
(2)施加扭转力矩,记录下扭转角度和扭转力矩的变化。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
5. 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的数值,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6.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剪切模量为xx,剪切应力为xx,进一步分析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7.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力,了解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特点。
8.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扭转实验,深入探究了材料在扭转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对材料力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9.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材料力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 李四,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0. 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为本次材料力学扭转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实验三 扭转实验报告
实验三扭转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是为了测量在定容体系中的热力学固定电位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物质在受力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反应情况。
本实验在空气中进行,通过调节温度和气压来反映物质在变动状态下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实验原理
扭转图中,总体反应式由气体状态变化所构成,可表示为平衡反应式:
2A(g)+ B(g)⇌C(g)
在反应过程中A和B的分子数变化,但是C的分子数保持不变。
在这种定容反应体系中,物质A和B的变化,更有助于反应物C的形成,使收缩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从而形成恒定的热力学固定电位,表现出反应热的大小。
实验设计
在本实验中,采用了由三个恒容瓶组成的实验装置,其中两个恒容瓶用于装放物质A 和B,第三个用来装放反应产生的物质C。
实验装置的内部用氮气支撑,将恒容瓶内的浓度恒定,配备温度计,用来测量变动的温度。
实验结果
结论
扭转实验的结果表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反应热也会随之变化,即物质在受力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反应情况。
在变动的温度范围内,反应热的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固定的热力学固定电位。
扭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2.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掌握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的扭转性能。
3. 绘制扭矩-扭角图,观察和分析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力学现象,并比较其性质差异。
4. 了解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 游标卡尺:1把,量程0-150mm,精度CTT502。
2.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扭转试验机:1台,最大扭矩500N·m,最大功率。
3. 低碳钢试样:1个。
4. 铸铁试样:1个。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1. 扭转实验原理:扭转实验是研究材料在扭转力作用下,其内部应力、应变分布及破坏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抗扭强度、切变模量、剪切强度极限等性能指标。
2. 实验方法:(1)将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分别安装在扭转试验机的夹具上。
(2)打开试验机电源,调整试验机至待机状态。
(3)根据实验要求,设定试验机加载速度和最大扭矩。
(4)启动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扭转实验。
(5)记录实验过程中扭矩、扭角、应变等数据。
(6)绘制扭矩-扭角图,分析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力学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扭转实验结果:- 扭转屈服力偶矩:M_y = 45.2 N·m- 最大力偶矩:M_b = 73.6 N·m- 切变模量:G = 80.6 GPa低碳钢在扭转过程中,首先发生屈服,随后达到最大力偶矩,最终发生断裂。
扭矩-扭角图中,屈服阶段曲线较平缓,表示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2. 铸铁扭转实验结果:- 扭转屈服力偶矩:M_y = 25.4 N·m- 最大力偶矩:M_b = 33.2 N·m- 切变模量:G = 40.2 GPa铸铁在扭转过程中,屈服和断裂几乎同时发生,表现为脆性断裂。
扭矩-扭角图中,屈服和断裂阶段曲线较为陡峭,表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较差。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结果,可以发现:- 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抗扭强度较高。
扭转实验报告断口特征(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扭转试验,观察并分析不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在扭转过程中的断口特征,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剪强度等,以及不同材料在扭转破坏时的断口形态差异。
二、实验原理扭转试验是一种研究材料在扭转力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
在扭转试验中,试样的两端受到扭矩的作用,试样内部产生剪切应力。
当扭矩达到一定值时,试样将发生断裂。
通过分析断口特征,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材料- 低碳钢- 铸铁2. 实验设备- 扭转试验机- 游标卡尺-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低碳钢和铸铁材料分别加工成标准尺寸的圆柱形试样。
2. 试样安装: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中心线与试验机轴线对齐。
3. 施加扭矩:启动试验机,逐步施加扭矩,直至试样断裂。
4. 断口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断口特征,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断口特征低碳钢在扭转试验中,断口呈现典型的杯锥形,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纤维区:位于断口的外围,呈纤维状,反映了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 放射区:位于纤维区内部,呈放射状,反映了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微裂纹扩展。
- 心部区:位于断口的中心,呈锥形,反映了材料在断裂瞬间的应力集中。
低碳钢的断口特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2. 铸铁断口特征铸铁在扭转试验中,断口呈现沿大约45°斜截面破坏,断口粗糙,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纤维区:位于断口的外围,呈纤维状,反映了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 解理区:位于纤维区内部,呈层状,反映了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解理断裂。
- 心部区:位于断口的中心,呈锥形,反映了材料在断裂瞬间的应力集中。
铸铁的断口特征表明,其抗拉强度较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3. 断口形态差异分析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试验中的断口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材料性能差异: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够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铸铁的抗拉强度较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扭转力学性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扭转试验,测定材料在扭转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剪切屈服强度、剪切强度极限、切变模量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材料的扭转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扭转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测定材料在扭转应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实验原理基于扭转胡克定律,即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扭转应力与扭转角成正比。
具体公式如下:\[ \tau = \frac{T}{J} \cdot \frac{\theta}{l} \]其中,\(\tau\) 为剪切应力,\(T\) 为扭转力矩,\(J\) 为截面极惯性矩,\(\theta\) 为扭转角,\(l\) 为试样长度。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 扭转试验机:用于施加扭转力矩,并测量扭转角。
- 万能试验机:用于施加拉伸或压缩力,测定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试样尺寸。
- 剪切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扭转力矩。
2. 实验材料:- 低碳钢:用于验证扭转力学性能。
- 铸铁:用于比较不同材料在扭转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实验要求,将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加工成规定的尺寸和形状。
- 在试样两端加工出安装夹具的螺纹孔。
2. 试验机调整:- 调整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使其能够夹持试样。
- 调整扭转试验机的加载装置,确保加载精度。
3. 实验操作:- 将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上。
- 打开试验机,逐步施加扭转力矩,同时测量扭转角。
- 记录不同扭矩下的扭转角,直至试样发生破坏。
4.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
- 计算剪切屈服强度、剪切强度极限和切变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扭转力学性能:- 剪切屈服强度:\(\tau_{s} = 243 \, \text{MPa}\)- 剪切强度极限:\(\tau_{b} = 387 \, \text{MPa}\)- 切变模量:\(G = 80.2 \, \text{GPa}\)2. 铸铁扭转力学性能:- 剪切屈服强度:\(\tau_{s} = 110 \, \text{MPa}\)- 剪切强度极限:\(\tau_{b} = 190 \, \text{MPa}\)- 切变模量:\(G = 47.6 \, \text{GPa}\)通过对比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力学性能,可以发现低碳钢在扭转作用下的剪切屈服强度和剪切强度极限均高于铸铁,而切变模量也略高于铸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扭转)
1. 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
;
2.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3.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受扭时的变形规律及其破坏特性。
二、设备及试样:
1. 扭转试验机,如不进行破坏性试验,验证变形公式合测定G的实验也可在小型扭转试验
机装置上完成; 2. 扭角仪; 3. 游标卡尺;
4. 试样,扭装试样一般为圆截面。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切变模量G A、机测法:0p T l G I φ=
,其中b
δ
φ=,δ为百分表读数,p I 为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选取初扭矩T o和比例极限内最大试验扭矩Tn,从To 到Tn 分成n级加载,每级扭矩增量为T ∆,每一个扭矩Ti 都可测出相应的扭角φi ,与扭矩增量T ∆对应的扭角增量是1i i i φφφ-∆=-,则有0
i p i
T l G I φ∆=
∆,i =1,2,3,…n,取Gi 的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即:
1
i G G n
=
∑,i=1,2,3,…n ; B 、电测法:t r t
T T
G W W γε=
=,应变仪读数为r ε,t W 为抗扭截面系数; 选取初扭矩To 和比例极限内最大试验扭矩T n,从To 到Tn 分成n 级加载,每级扭矩增量为T ∆,每一个扭矩Ti 都可测出相应的读数εi ,与扭矩增量T ∆对应的读数增量是1i i i εεε-∆=-,则有i t i
T
G W ε∆=
∆,i=1,2,3,…n,取Gi 的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即:
1
i G G n
=
∑,i=1,2,3,…n 2、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对于低碳钢:34b
b t
T W τ=
, 而对于铸铁,变形很小即突然断裂,b τ可按线弹性公式计算,即
b
b t
T W τ=
四,实验数据记录计计算结果
1、切变模量G 试验试样尺寸及有关参数
3
16
t d W π=
=1.96×10-7 m 3
4
32
p d I π=
=9.81×10-10 m 4
b
五、实验总结报告:
通过实验得到以下体会:
1.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不但使理论推导变得简单,而且也符合试验结果,以低碳钢扭
转试验为例,在低碳钢扭转变形而又不断裂的情况下,横向划线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而纵向划线成为螺旋线,且螺旋线逐渐接近,直至断裂,从实验的角度证明了平面假
设;
2.铸铁与低碳钢在断裂时的断裂面不同,低碳钢沿横截面断裂,而铸铁沿45o螺旋面
断裂;
3.对物理现象过程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过程不同得出的结果甚至计算公式都不同,
例如低碳钢和铸铁的断裂过程不相同,剪切强度极限τb的计算公式不尽相同。
4.从理论研究中作出合理的假设,再在试验中进行验证,从而证明假设的正确性,这
是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体会,借鉴。
六、思考题
1、由
4
3
s t s
T Wτ
=,得
s
T=31.36 N·m,由于在测G时,要在其弹性阶段内,所以Tn
最大只能取31.36N·m;
3、明显的区别在于:低碳钢拉伸实验中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到破坏的全过程经历了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三个阶段,而低碳钢扭转实验中横截面的边缘处先形成环形塑性区,再逐渐向圆心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直致断裂,但没有几个阶段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