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精准教学方案目标,夯实阅读底子

合集下载

依标扣本,落实语文要素的几点策略

依标扣本,落实语文要素的几点策略

依标扣本,落实语文要素的几点策略摘要:用好统编版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是我们一线教师应探究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语文要素;策略1.精准定标,明确落实语文要素的内容制订准确、可操作、可测评的教学目标,是落实语文要素,夯实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才能确保我们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如何精准定标?统编版教材给了老师们很好的定位坐标。

因统编版教材将每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明确地标定在单元导语、自读要求、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语文园地中。

贯穿在整个单元的,一个个的训练点----“语文要素”,成了我们精准制订教学目标的坐标点,帮助我们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写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明推荐理由。

”课后练习题、单元交流平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书写练习都是围绕“读文字想象画面,描写画面”这些语文要素来的。

(见图一,图二)我在确定《1.观潮》教学目标时,就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关注“课标学段一般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本课个性化目标”,三标对接成一体,围绕语文要素,确定了《观潮》一课的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能识记本课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能根据文字内容想象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3.练习关注表达,选择潮来时和潮来后的场景想象练笔,迁移运用。

4.领略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感受自然之美。

图一)(图二)我曾在南京听了一节《穷人》,这是人教版和统编版都出现的课文,但目标要求不一样。

统编版《穷人》出现在六年级上册第13课,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执教老师整节课都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技巧,还引用了大量的课外文段,一节课沉闷地听老师极力讲解,冗长晦涩,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失去应有的语文味。

紧扣语文要素,精准教学目标,夯实阅读底子 - 修改88

紧扣语文要素,精准教学目标,夯实阅读底子 - 修改88

凸显语文要素,紧扣教学目标,润育阅读兴趣——统编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现行各版本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存在着人文主题占位过重,语文要素不明,训练点不清等不足,听课时,我们发现一线老师的课堂总是显得空飘,很难落实课标中的这些基本要求。

老师们也都反映始终觉得教材不好教,只能凭经验跟着感觉走。

而统编小语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内容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

那么一线教师如何根据统编教材这一显著特点,恰当地处理好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朗读及课后练习的关系?如何将每一个语文要素落到教学的实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一、理清编排体系,找准低段阅读教学的落实点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中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是这样的: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本套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课文选篇强调教学适宜性,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各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目标要点清晰。

聚焦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浅谈低年级语文要素的落实

聚焦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浅谈低年级语文要素的落实

聚焦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浅谈低年级语文要素的落实[摘要]部编版教材低年级没有清晰地指明语文要素,但是在教材的课文泡泡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里有着语文要素的指向。

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清编排体系,聚焦语文要素;关注教材提示,紧扣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设计,落实语文要素;深入理解并有效运用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阅读底子语文要素是将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必要的语言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划分为若干训练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分布在教材的单元体系中。

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中国元素是用好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语文核心要素是统编教材的骨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抓手。

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由人文主题和中国元素构成,而中国元素又由阅读元素和表达元素构成,更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特点。

而在低年级的统编教材中,为了避免了语文教学要素进行呈现一种方式的生硬,对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造成严重影响,编者并没有将语文要素呈现在我们每个单元中。

细读教材,发现语文元素贯穿整个单元,像红线一样串联单元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中国元素落实到每个环节,突出课堂品味、突出本体论、突出课堂训练,准确选择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语言习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一、理清编排体系,聚焦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对语文教学要素的安排学生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没有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要素的安排,都是可以依照深浅程度以及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考虑影响到了一定难度相关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一)纵向厘清梯度在教学前,首先要纵向解读教材,理清教材的编排体系,找准教材之间的联系,聚焦语文要素。

以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年级语文上册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年级下册在继续努力学习“找出课文中存在明显信息”的基础上,发展以及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能力,二年级上册则发展为“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夯实语文基础,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夯读写厚基1. 夯实阅读基础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有意识地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夯实写作基础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抓起。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写作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3. 夯实语言基础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因此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之后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优效教学1. 提高教学效率要夯实语文基础,就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注重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2. 培养优秀学生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优秀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促进教学效果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灵活运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紧扣语文要素,搭建支架——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

紧扣语文要素,搭建支架——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

紧扣语文要素,搭建支架——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例一、教学设计理念: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精心创设语言情境,在朗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一、教材分析: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编织出一个个奇异有趣,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

“那”是大树经历的一次又一次“自我牺牲”,这本应是痛苦的过程,“一定会很好”却是这个变化过程中,大树一次又一次的快乐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上。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条。

童话故事神奇曲折,内容浅显生动,在课堂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缩、推、拆”等7个生字;通过自主观察、难点字词分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拟声词的生动性、形象性。

3品味文中想象丰富的句子,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明白木材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用途。

4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通过续编童话故事,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中想象丰富的句子,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能够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六、过程设计:一、导入: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童话故事充满神奇与幻想。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那一定会很好》,一起学习一篇与种子有关的奇妙故事,感受童话的魅力。

板书: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提示:“那”字稍微停顿,“很好”一词语气上扬。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

夯读写厚基,促优效教学现今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也成为了每个家庭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教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教育者,怎样才能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教学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夯读写厚基,促进优质高效的教学。

一、夯实基础,重视阅读写作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环,也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来源。

在教育环境日益多元的今天,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却普遍不足。

如何夯实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基础,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习惯,要养成从小就坚持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各类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解读,或者组织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

老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其阅读的内在动机。

要重视写作训练。

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也是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让学生多练多写,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还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二、促进教学效果,搭建多元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教育需求,如何促进教学效果,搭建多元、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比如游戏、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

要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支持,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语文要素主要包括文字、语音、语法、篇章、修辞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掌握。

首先是文字要素,学生要通过阅读、书写等方式,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意义和用法,提高识字能力,准确、流畅地书写字词句段。

其次是语音要素,学生要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声调规律,提高语音表达能力,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语音表达。

再次是语法要素,学生要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准确、得体地使用语法规范。

学生还要注重篇章要素的学习,掌握文章的结构、段落的连贯和衔接,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还需学习修辞要素,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提高文章的表达和审美效果。

只有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

三、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引导者和指导者,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教学的效果和方法。

其一,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二,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夯实基础,全面提高的语文教案

夯实基础,全面提高的语文教案

夯实基础,全面提高的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学作品,提升心理素质,增加自信心。

3.学生将以技能为导向,成为具备有效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的人,尤其针对与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教育及其背景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强化:主要分为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等四个方面,全面夯实学生语文基础。

2.阅读理解与提高: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该选一些形式多样,涵盖各个领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材料,塑造学生阅读文化和思维能力。

3.语言表达与创作:语言表达和创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创作优秀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材料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2.科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答疑等方式,科学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3.基于实践教学法:语文教学中实践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创作、课外阅读和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教学流程1.引入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学习语言,因此我们通过浏览图书馆的书籍、听音乐、观看电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化气息。

2.知识传递从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等方面,开展知识点讲解和拓展。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掌握知识点。

3.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训练。

4.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写作、绘本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创作出新颖精美的文学作品。

精准定位,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精准定位,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精准定位,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书戴嵩画牛》为例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语文要素”这一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设计了编排页,并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从而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师一般拿到教材后,第一时间都会阅读课文,并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设置教学框架。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二则小古文,是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讲述了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爱戴嵩的《画牛图》,将其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作轴装饰起来,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时,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指出了牛尾画错的弊端,杜处士也认为很有道理,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富含哲理,适合第三学段的学生学习。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呢?除了单元导语外,大多数语文要素还会体现在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中。

第七单元的导读语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要求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并写一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后习题涉及《书戴嵩画牛》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书戴嵩画牛》”。

因此,笔者首先考虑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目标进行取舍,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点展开教学。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要理解文意,第二是怎样讲好这个故事。

此外,单元语文要素提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讲好故事。

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读准“囊”“搐”等易混难读字,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借助图片,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等词句,读懂文章大意;3.抓住“拊掌大笑”“笑而然之”等词语,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明白做事需向内行请教,看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要素是指语文学科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词汇、语法等方面。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如何精准把握语文要素,以及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1. 阅读要素: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识字、理解、鉴赏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不同难度的文本,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正确率。

2. 写作要素: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包括作文、写作技巧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3. 听说要素:听说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听取和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词汇要素:词汇是语文学科中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通过词语的记忆和运用,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5. 语法要素: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和组织方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法运用能力,避免语法错误。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1. 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思维是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解决问题、综合分析、评价鉴赏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

2.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写作表达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口语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评价。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欣赏音乐、观看艺术作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

2019·06教学研究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凸显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

教师要强化目标意识,根据学段、教材特点,把准语文要素,准确定位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感悟语言,内化语言,习得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关键词语文要素;语言能力;阅读教学;统编教材;目标意识;实施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陈美贞(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南靖363600)“语文要素”是中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语文知识、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最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必须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

简单地说,它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两大内容。

统编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筛选的经典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可谓典范。

特别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凸显“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

那么如何依托这套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切切实实提升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树立目标意识,定位语言训练点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课标也指出:“课程目标须从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应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有的教师目标意识薄弱,制定的目标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

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随意性强,训练不到位,或者训练越位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增强目标意识,找准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点,制定适切、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明确本册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特别是语文要素由易到难,呈螺旋式上升,上册的学习是下册的基础,每一册教学用书都明示本册教学目标。

然而不少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个总目标,因而把握不住各册语文要素间的联系,抓不住训练重点,导致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与学期目标不能有机融合,具体教学实践脱离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过程随意,语文要素的落实也就大打折扣。

紧扣语文要素 优化阅读教学 - 副本

紧扣语文要素    优化阅读教学 - 副本

紧扣语文要素优化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鉴于这种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语文要素,扎实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一、紧扣教材,找准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让学生识字、写字、学词、读文,这些训练的点都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也是教学中必须严格落实的教学重点。

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逐渐掌握生字的读写、词语的理解、句子的朗读等,使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让学生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中积淀语文要素,提高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扎实地读好每一篇课文,同时加强阅读的积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渐学会怎样正确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和语气,需要老师反复地进行引导、示范,给学生一定的标杆和尺度,学会一些方法,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够让学生逐渐朗读到位,切实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作为语文老师还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把课文割裂开来,也不要单纯地串讲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体系和内容,设计一些训练的重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建立初步的语感。

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让学生关注标点,读准疑问句;抓关键词,感受壁虎借尾巴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等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这样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特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凸显语用意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奠定基础,所以语文老师要格外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着眼于长远,让学生既能够整体感知语文,又能力立体感知语文,既能够热爱语文,又能够运用语文,从而让阅读的习惯、优雅的谈吐、高雅的审美、流畅的文笔等语文素养与学生终身相伴,而这比单纯地会读一两篇课文要好得多。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深度研习统编教材,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作者:郑云铝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1期统编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主线,也是单元学习的重点。

那么,教师要如何组织单元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呢?下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解读要素,精准把握教学基点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许多个“点”,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年级的教材中。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解读语文要素,把握单元教学重点。

1. 纵向联系,梳理感知语文要素。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梯度编排在各个年级的教材中,因此,教师要纵观整套教材,认真梳理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

以“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为例。

一年级的要求是“朗读课文”,二年级的要求是“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年级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年级的要求是“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年级的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可见,“朗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是由浅入深地编排在各年级的教材中。

三年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刚好处在中间位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学会“朗读课文”,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则是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纵向联系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系,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梯度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横向联系,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的每篇课文不仅体现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还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且在课后习题中也加以体现。

因此,教师要横向联系单元教学内容,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导语明确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美好的回忆”,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明晰了单元语文要素后,教师就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

从《牛和鹅》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要明确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这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要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作批注。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其中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

要想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全面开发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就需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包括书写规范、语法用法、词汇积累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导、写作指导、词语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导读、解读、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文本分析、写作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单一体现,还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多个方面。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文学鉴赏、实地考察等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价值

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价值

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价值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素养的基础,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也能感受到文本的价值和魅力。

要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的价值,不仅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去感知和理解文本。

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价值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写作训练、讨论互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也可以通过对优秀文本的赏析和模仿,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价值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形成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析,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理解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美感。

也可以通过创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学创作和表达中,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紧扣语文要素,教出文本价值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善于思辨,善于质疑,善于创新。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价值和魅力。

精细阅读教学,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功底

精细阅读教学,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功底

精细阅读教学,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功底冼燕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出发点与归宿应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条件下学会语言文字运用。

笔者从把准核心目标,精细教育过程;展拓语文材料,精细教学内容;多层次体验语境,精细语用训练三大方面探究如何精细阅读教学,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功底。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阮美好老师总结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是“学习语言文字”,即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层面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掌握作者的言语表达技巧;第三层面是通过语言交际实践,迁移运用习得。

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浅显易懂地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出发点与归宿应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条件下学会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的大改革仿佛在时时刻刻警醒我们,在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时,应思考如何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功底,在此,笔者从阅读教学精细化这一方面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1 把准核心目标,精细教育过程“精细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化,二是细化。

“精化”要求教师能精炼地把准教学目标,把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教学任务控制在对应的时间安排上。

“细化”则要求教师把阅读教学内容细化为一个一个的点,逐一突破,层层递进,从而使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

1.1 巧用统编教材,把准核心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教师首先要思考四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学为何而教,二是运用语文教材达到什么课程目标,三是学生实际上需要学会什么,四是学生实际上能够学会什么。

这看似简单的四个问题实际上能清晰明了回答却很难。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是层层递进并不断聚焦的,首先是基础性教学目标,即识字,解词;然后是常规性阅读教学目标,即课文内容、文章脉络、主题思想等;最后是核心教学目标,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2)

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2)

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作为中华民族的基础国民教育学科之一,语文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如何扎实落地语文教育的要素,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为例,分享自己对于如何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一、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要想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首先需要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化、量化化。

在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围绕“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感”等方面展开,具体需要落实如下内容:1.能够检测出故事情节的主要事件和关键句子,理解故事的基本内涵;2. 能够熟练运用关键词汇,理解简短的语言句子,丰富词汇量;3. 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推理、判断和归纳,培养思考能力;4. 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儿童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

只有通过明确化的教学目标和量化的教学任务,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积极提高语文素养。

二、选用真正适合学生的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也是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的一个关键环节。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需要选用适应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材,如《识字教程》、《儿童文学读本》等等,这些教材侧重于启蒙性的识字教学和文学阅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比较活泼生动。

通过这些教材,学生可以不断地接触新知识点,增强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语言素养。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了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词汇教学、课文阅读、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写作训练、语音语调等。

教师需要适时地切换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词语联想教学法。

紧扣阅读关键 夯实语文素养

紧扣阅读关键 夯实语文素养

紧扣阅读关键夯实语文素养薛城【摘要】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关注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三位授课教师能够聚焦释义,启发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句、段,找到打开文本的“钥匙”;紧扣阅读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揣摩作品内容、形式、语言修辞等,剖析作品思路、情感轨迹与篇章结构特征,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力与阅读分析力,进而夯实语文必备的素养。

【关键词】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阅读理解;语文素养【作者简介】薛城,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京市薛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BHA17015)语文课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但在教学实践中,偏离这一任务的现象长期存在。

对于这种偏离,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从理论到实践能够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

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追求语文教学的“语文性”,把教学的着力点精准地落实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言语思维上,引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聚焦语文核心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并迁移到表达能力上,切实完成“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任务。

一、找到打开文本的“钥匙”文本就像一个精致的“宝盒”,想要打开它,需要一把“钥匙”。

只有用这把“钥匙”打开那个语言智慧之“灵锁”,才会逐层呈现文本艺术之珍宝。

虽然斧砍锤砸也能发现珍宝,但那是以毁坏结构与整体为代价的,呈现的是散落一地的“残珠碎玉”。

[1]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是教师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学生打开各种文本、领略各类文本奥秘、习得语文真知与能力的“钥匙”。

从释义层来说,阅读策略与方法是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

学生通过对文本语义和基本信息的理解,能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但从专业阅读来讲,这还远远不够。

此外,释义层的阅读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显语文要素,紧扣教学目标,润育阅读兴趣——统编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现行各版本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存在着人文主题占位过重,语文要素不明,训练点不清等不足,听课时,我们发现一线老师的课堂总是显得空飘,很难落实课标中的这些基本要求。

老师们也都反映始终觉得教材不好教,只能凭经验跟着感觉走。

而统编小语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内容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

那么一线教师如何根据统编教材这一显著特点,恰当地处理好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朗读及课后练习的关系?如何将每一个语文要素落到教学的实处,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一、理清编排体系,找准低段阅读教学的落实点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中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是这样的: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本套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课文选篇强调教学适宜性,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各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目标要点清晰。

因此,理清教材编排体系,明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对我们进行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现将一年级上、下册与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单元目标、阅读精准训练点及阅读教学策略梳理列表如下:从表格梳理的内容中,我们清楚地看出新编教材的两大特点:一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二是语文要素的学习在教材中是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

二、明确编写意图,找准低段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一)落实好“点”,以“点”生“线”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是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具体体现在上表中。

“点”是基础、“点”是积淀,在教学中必须得到落实。

同时,在教学中不能碎片化地去落实“点”,不能孤立化地去训练“点”,要按照语文要素学习“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规律,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去生成语文要素的“线”。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依然是重中之重,我们要继续指导学生运用字理识字、生活识字、随文识字,猜想识字、自主识字等识字方法识字,同时,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加强积累。

通过阅读教学要教给孩子们正确地读课文的方法,特别是学会停顿,如句间的停顿、句终的停顿、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一定要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和范读要到位。

低年级除了识字、写字、学词、读好课文以外,大多数的课文要能够背诵,还要能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能够提取重要的信息。

在教学中要坚决改变分析内容串讲的情况,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教学环节用在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上,让识字教学落实。

要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环节,用在朗读训练上,让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建立初步的语感,让朗读训练扎根。

(二)着眼于“远”,以“线”生“面”、以面生“体”低年级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打基础,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积淀语文素养。

低年级阅读教学在落实“点”生成“线”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形成思维。

千万不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过早地丧失在枯燥无味的“点”里,过早的埋没在碎片化的“点”里。

要着眼于“远”,以“线”生“面”、以面生“体”,让学生总体感知“语文”、立体感知“语文”,从骨质里热爱“语文”、热爱“阅读”,让阅读的习惯、优美地谈吐、优雅的举止、高雅的审美、流畅的文笔等“语文素养”与学生终身相伴。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低年级阅读教学“润养兴趣”比什么重要!三、凸显语用意识,抓实低段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中,我们要在课堂上通过阅读实践,凸显语用意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落实基本功训练1.重视朗读练习。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

读正确就是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

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不添字、能正确停顿等。

教材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前后勾连、相互照应。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好教材,抓住重点、瞻前顾后。

比如“读好长句子”是一下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前一课《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端午粽》一课要对长句子的朗读作重点指导,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教学《彩虹》一课时,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

又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年级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根据语义做恰当的停顿,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二年级上册在朗读方面还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分角色朗读,能对比读出感叹句和陈述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

从二上开始,还提出让学生“尝试默读,试着不出声”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年段目标的朗读要求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初步培养朗读能力。

2.重视词句积累。

词句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工作,本套教材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积累和巩固词句:(1)会写词语课课清。

每课要求会写的词语,在附表“词语表”中呈现,“词语表”中的词语都是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的词语,由会写的字组成,具有积累的价值。

教学中,这些要求会写的词语要做到“课课清”。

(2)借助经验拓展扩词。

课后练习设置的“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运用多种扩词方式,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成的新词,这些字一般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由“袋”扩展出“脑袋、口袋、袋子、袋鼠”,由“迎”扩展出“欢迎、迎接、迎风、迎面”,由“塘”扩展出“水塘、池塘、鱼塘、荷塘”,这些词语都是学生认知经验中的常用词,学生只要读出字音,就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教师的讲解。

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种生字扩词的形式,让学生建立字形和字音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词汇量,达到学生积累词汇的目的。

(3)课后练习巩固运用。

教材通过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栏目,安排了相应的词句练习,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能力,并学习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活用课后练习题关注语用,是本套教材一个鲜明的特点。

教材的课后练习围绕朗读背诵、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更加注重语言运用的适切语境,选取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进行集中综合的练习。

1.借鉴语言形式进行仿说仿写。

(二上《葡萄沟》)2.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

(二上《雪孩子》)3.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

(二上《黄山奇石》)4.词句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理解和积累紧密地结合。

(1.二上《雾在哪里》)(2.二上《黄山奇石》)(三)抓好自主阅读实践一年级上册教材,在学生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编排了连环画课文,鼓励学生借助插图进行阅读,猜测生字的意思。

到了一年级下册,学生的猜读能力逐步增加,他们不仅可以依靠图画来猜字,还可以借助汉字的有关知识或联系上下文来识字。

但毕竟还是有许多字是猜不出来的,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完全地进行自主阅读。

到了二年级上册,学生不仅识字能力进一步增加,还掌握了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其自主阅读的能力已初步具备,因此教材编排了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识字,读懂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以《纸船和风筝》一课为例,文中“风筝”的“筝”、“松鼠”的“鼠”可以借助插图猜测其含义,“抓”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再结合课文语境“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了解它的意思,而“祝你()福”这句话,尽管学生不认识“幸”字,但调动平时的生活经验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幸福”的“幸”。

有的生字,确实猜不出来,就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认识。

此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是本套教材编排创新的一个体现。

本套教材除了课文,还有语文园地编排的供课内外拓展阅读的栏目“我爱阅读”,其编排思想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一脉相承,这一板块的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交流为主,是一种非功利、无压力的阅读。

从一年级延续下来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如二上“读读童话故事”与一年级下册“读童谣和儿歌”是相衔接的。

从课文到学生自主阅读的“我爱阅读”(“和大人一起读”),再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快乐读书吧”,整个教材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它们在阅读教学中承载的特殊功能,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只有教师把握了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阅读单元的编排特点,找准了低段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明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训练点,抓实了低段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才能夯实学生的阅读底子,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