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金融危机对比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历史上,9次最著名的「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历史上,9次最著名的「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历史上,9次最著名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发生时都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混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第二次: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第三次: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
第四次: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
第五次: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
第六次: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第七次: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第八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九次: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从背景上看:(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

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从原因上看:(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29年大萧条,主要是产品过剩造成的。

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

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经济危机比较

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经济危机比较

美刊载文指出——2011年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区别经济参考报2011-10-11 08:40:38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不久前发表一篇文章,题为《2011年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这一次不一样》,主要分析了5方面的不同。

该文章指出,两次危机之间的第一个重要区别与处于每次风暴中心的“有毒资产”的性质有关。

2008年,银行之间的短期贷款——从许多方面看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生命线——利用对愚蠢的投资可能造成贷款合作伙伴破产的担心。

美国财政部承认,为了让信贷再次流动,必须把坏账清除出这个体系。

目前,解决办法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目前处在危机中心的坏账已经公开。

如今,银行间贷款就像2008年底一样正在收紧,不是因为金融机构在提防抵押贷款方面的糟糕投资,而是因为它们担心对政府本身的糟糕投资。

两次危机之间第二个相关区别是地理上的。

2008年,危机的中心是一个国家,而目前危机的根源是有17个成员的欧元区。

3年前,美国的决策者只需要自己讨论适当的应对措施;如今,欧洲有预算盈余的经济体的决策者与存在赤字的经济体的决策者,因截然不同的优先选择互相争斗。

因为欧元区自己都无法达成一致,七国集团无法达成协调的行动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2008年的危机让决策者大吃一惊,而且突然达到了最低点。

虽然有一些预警迹象——即那年春天贝尔斯登公司破产——但是当雷曼兄弟公司也破产时,世界领导人基本上是毫无防备的,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波。

决策者没什么时间做出反应,当然也没有时间就适当的应对措施争论不休。

在国际上,二十国集团的紧急会议在数周内召开,做出了强有力的集体反应。

相反,目前的危机是缓慢发展的。

如果说2008年的危机像遭受水刑的话,那么2011年的危机就像坐水牢。

其症状是逐渐显现的,使政治家有时间去争辩、停止、只同意下一个权宜之计,只要能把问题再拖延一两个月。

这一点在欧元区解决好几个成员面临的债务危机时最明显。

它们没有达成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大胆的办法,而是逐步采取行动,只同意采取防止近期内主权债务违约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行动。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一、概览1. 金融危机定义与重要性作为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危机,导致金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

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往往具有跨国、跨市场的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金融危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金融危机还会破坏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深入理解和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有益的启示。

2.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与概述上世纪末,世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分别是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两次危机不仅给当时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的大萧条,其背景在于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繁荣。

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

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限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大量采用分期付款和赊购制度。

这种制度的盛行使得金融市场异常繁荣,但企业的实际资金状况却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异常繁荣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非真实的经济增长。

当这个泡沫最终破裂时,股市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银行破产、信贷紧缩、生产下降和失业率飙升,整个社会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

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背景则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失控密切相关。

在21世纪初,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推出了零首付贷款政策,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

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学号年级经济学II课程论文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x月中国南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隔10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通过分析比较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得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类型、表现特征以及对中国影响方面有着相同点,在爆发方式、影响区域、爆发背景等有着不同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摘要 (I)目录............................................................................................................ I I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1)(二)爆发原因 (1)(三)发展趋势 (1)(四)中国影响 (2)(五)世界影响 (2)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 (2)(二)爆发原因 (2)(三)发展趋势 (3)(四)中国影响 (3)(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 (5)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 (6)(一)相同点 (6)(二)不同点 (6)参考文献 (7)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二)爆发原因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所导致:新马泰日韩等都为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国家,对世界市场依赖性大,泰国一旦遭受经济危机,其他经济国家必将遭受影响。

2.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等大基金凭借泰国有限的外汇储备对泰铢进行“做空”,加速泰铢的贬值从而使得泰国经济危机爆发。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的崩溃和经济衰退,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金融危机通常在其爆发时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经济发生了两次重大的金融危机:2008年和2020年。

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的理解和评估它们的原因、后果和教训。

1. 起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夏天,当时美国次贷市场出现问题,并引起了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随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翻倍,导致很多地方的银行和投资机构遭受了重创。

2020年的金融危机则是由对于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引起的,这导致了全球经济活动的暂停,尤其是旅游和消费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 后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世界贸易下降了23%,各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破裂,失业率上升,政策反应非常迅速。

政府和国际机构的34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和刺激计划缓解了金融危机的损害和经济崩溃,但许多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些资金并未被用于解决中产阶级的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2020年的金融危机的损害也非常显著。

由于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全球贸易降幅如此之大,失业率大幅上升。

各国政府设立了很多经济刺激计划,以缓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崩溃,但刺激计划的效果各有不同。

3. 解决方案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际贸易组织和全球其他政府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救助和经济刺激措施,多数被用于满足财务教学设置。

另一方面,对于2020年的金融危机,需要找到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因为根源是大流行病,而不仅仅是市场的崩溃。

一些国家采取了更加伦理的方法,包括提供医疗援助、为失业者提供金融支持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国家也大量投资于医疗设施和生产所需的物资。

4. 教训两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很多,这些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且在未来比较分析中运用。

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避免冒险行为带来的经济下滑。

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的治理措施比较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的治理措施比较分析

•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 由美国房地产价格崩溃经过金融衍生品的放大,引发的 由美国房地产价格崩溃经过金融衍生品的放大, 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次贷危机”是从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年 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由 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 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各大经济体 都出现了问题, 都出现了问题,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面临严重困难 • 这场危机是 这场危机是1929年至 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 年至 年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 全球性经济危机。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过去, 全球性经济危机。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过去,世 界经济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本次金融危 界经济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 机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和过分经济自由所 机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和过分经济自由所 导致的贪婪、无序和失衡。 导致的贪婪、无序和失衡。
• 次贷危机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各个市场,2009年,中 次贷危机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各个市场, 年 国对各大洲出口贸易额均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对欧洲市场 国对各大洲出口贸易额均出现了负增长, 出口贸易额比上年下降了22.78%。对非洲及大洋洲影响 出口贸易额比上年下降了 。 较小,出口贸易额分别下降了6.11%和3.6%。 较小,出口贸易额分别下降了 和 。 • 从金融方面看,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水平相比1997年亚 从金融方面看,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水平相比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期间有了较大提高, 洲金融危机期间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与世界 金融市场的关联度大大提高,金融危机爆发后, 金融市场的关联度大大提高,金融危机爆发后,上证指数 日的最高6124大幅下跌到 大幅下跌到2008年10月28 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 年 月 日的最高 大幅下跌到 年 月 日最低1664点,跌幅高达 日最低 点 跌幅高达72.83%。 。

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比较

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比较

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比较摘要: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了1929—1933年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两次代表性的金融危机。

这两次代表性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产生原因、表现特点、演变阶段、影响程度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关键词:20世纪金融危机异同比较一、两次代表性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概况(一)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金融危机习惯上被叫做世界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迄今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猛跌,标志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至加拿大、日本以及西欧各国,以后又程度不同地席卷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1923-1933年大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详细讲解]

1923-1933年大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详细讲解]

1929-1933年大危机与美国这次金融经济危机比较研究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1929-1933年大危机:1)美国的信用过度膨胀则是造成严重货币信用危机的客观条件。

1923~1929年,美国的贷款业务增长了37%,有价证券的发行增加了1.5倍,股票价格上涨了2倍,而在此期间,工业生产却只增长了18%。

因此,经济危机一爆发,货币信用突然紧缩,便导致货币信用危机接踵而至。

2)在美国经济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原有的市场机制已经无法承受、容纳和驾驭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了,而与此同时,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尚未确立,政府干预趋于停止,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愈益弱化,这就导致了经济运行过程的严重失控和经济秩序的极度紊乱。

3)贫富差距与美国经济一起增长,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和两极分化,导致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贫困与货币购买力的停滞和下降,由此出现的市场需求不足,与基于对未来前景的盲目看好而迅速膨胀起来的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恰成鲜明对比;始于人为减税、任意放纵银行滥发贷款的经济过热所形成的供求之间愈益加剧的失衡,终于导致了虚假经济繁荣的彻底毁灭美国这场金融危机: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大面积的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爆发。

(见附图一)总结: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市场缺乏政府调控,过度的市场投机性形成的,现在的金融危机是由于次级抵押房屋贷款所导致的。

二,两次危机的影响比较:1)股市暴跌,但跌幅不一样。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2012年5月29日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产生原因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

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二、主要表现形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1、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

1930年与2021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异同美国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猛烈震荡引发的金融风暴。

从危机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1930年和2021年发生了两次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两次金融危机的异同。

一.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分析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众口纷纭,但可能的原因可以归为:资本家无控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多余;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致使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和本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大体矛盾。

基于以上所述原因,咱们又可以总结出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下: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功效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大体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需密切协作、步伐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份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穷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必将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致使新的经济危机暴发。

②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人们所能熟悉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多余,出现滞销。

但产品是真的多余吗?固然不是。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往往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比两次全球大危机——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其异同,并分享个人的读后感。

一、两次全球大危机的背景及原因1.1929年大萧条:1929年大萧条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其主要原因包括:生产过剩、贫富差距扩大、银行信贷政策过于宽松、股市投机行为严重等。

在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衍生品、房地产泡沫、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1929年大萧条相比,此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二、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1.相同点:(1)都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2)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3)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均出现严重衰退,失业率上升。

(4)都促使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2.不同点:(1)危机的传播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2)危机的应对措施:1929年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联合救市措施,避免了经济进一步恶化。

(3)危机的持续时间:1929年大萧条持续了近10年,而2008年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得到了缓解。

三、读后感通过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危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危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任务。

同时,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需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预防金融风险,也是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08年金融危机与11年债务危机股市表现对比分析

08年金融危机与11年债务危机股市表现对比分析

08年金融危机与11年债务危机股市表现对比分析转播到腾讯微博美债风暴股市惊魂对策新金融危机魅影一、两次危机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指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并演化成全球信贷危机。

其实质是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

以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信贷紧缩影响各行各业,从银行业到汽车业,再到资源类行业。

随之而来的是失业率上升、住房价格下跌、消费者捂紧钱袋。

楼市泡沫破灭是这一连串事件的导火索,造成了一代人经历的最严重信贷危机。

2011年美债危机美国债务危机的根源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连年增加,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而直接导火索是14.29万亿美元美政府债务上限在今年5月16日被突破,奥巴马政府迫切需要国会提高债务上限,但是美国众议院提出政府大规模削减开支为提高上限的条件,致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引发了美国政府债务可能违约的危机。

但就在美国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惊险躲过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3天之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2011年8月5日晚被标准普尔公司拉下AAA级最高台,从保持了70年之久的3A首次下调到AA+。

这更加重了市场对美经济增长乏力的忧虑情绪和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对中国而言,美国继续大规模发债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对于中国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将继续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目前面临着内生和外部输入两方面的通胀压力。

调降债信评级可能不仅让美国政府借贷成本增加,其它国家、企业及消费者也将受到池鱼之殃,因为美国公债是许多贷款的基准指标。

二、两次危机下证券市场表现2008年全球股市表现受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2008年全球股市出现了暴跌。

道琼工业指数2008年收挫33.8%,创其有史以来第三差年度表现,仅次于1931年和1907年。

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2009年第6期68 2009.06财经视点一、两次金融危机概述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一场始于泰国、席卷东南亚、波及俄罗斯、巴西的金融危机。

标志性事件是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蔓延,从外汇市场向股票市场蔓延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

两次危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存在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银行和非银行信贷快速膨胀,导致危机的发生,同时两次危机都有标志性事件。

但是显然,次贷危机由爆发至今,蔓延速度如此之快,波及范围如此之广,其深度,广度都是很难预测的。

二、两次危机的原因比较分析(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趋同下的竞争激化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

起源于日本的产业链国际传递机制出现了混乱。

日本与“四小龙”在产品结构雷同、技术近似的情况下,竞争优势只能靠低成本实现。

同时,发达国家的需求变化和贸易保护措施都极易引发东亚的结构性生产过剩和恶性竞争。

一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急剧扩大,外汇储备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外债高筑和外债结构不合理,是亚洲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以东南亚为例。

东南亚国家国内储蓄不足,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国外储蓄,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

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采取高利率、高汇率的“双高”政策。

实行高利率政策,导致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利率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资金的趋利性使得巨额国际游资从利率低的国家和地区大量流向东南亚国家。

3.“泡沫经济”也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

东南亚国家经济从其发展内涵轨迹来看,应当是处于中后工业化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不高,应当以着力发展实业经济为导向。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思维导图_免费思维导图分享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思维导图_免费思维导图分享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1区别点人口结构不同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大萧条期间的人口年龄较轻,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而本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人口的年龄已大大提升,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注释],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造成劳动力的市场适应性减弱,人们更乐于维持现状而不是变革技术条件不同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而本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两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技术进步的程度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核武器的发展使得主要国家具有相互制衡的能力,鲜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世界战争解决国家利益的争端。

相反,核力量造成的“恐怖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同时,本次金融危机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这会加重风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吸收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从无到有而且日趋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了稳定器和刹车系统。

另外,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基于对上次大萧条的认识,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

因此,本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短期损害还没有达到上次大萧条的程度全球化的程度不同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注释]。

目前全球的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替代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资本市场开放的程度大大提高,跨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注释],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使得单个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交融。

虽然会有保护主义的思潮和损人不利己的种种行为出现,但是这些做法将损害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因此将是短命的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上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欠发达国家受到严重的外部震荡,但只有消极接受的无奈,没有力量拉动全球经济回升。

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比较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并探讨这两大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概述,以便为后续的成因分析和启示探讨提供基础。

接着,本文将分别探讨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债务结构不合理、金融监管缺失等方面。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总结这两大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优化债务结构、完善金融监管、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冲击,也有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和政策失误的累积。

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动荡,石油价格的飙升使得拉美国家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外汇储备迅速减少,偿债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国际金融市场对拉美国家的信贷条件收紧,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危机。

在内部因素方面,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问题。

这使得拉美国家的经济缺乏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其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

同时,拉美国家在政治稳定、法制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国内市场环境不稳定,投资环境不佳,进一步削弱了其经济发展的基础。

拉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也存在失误。

例如,一些国家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一些国家在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缺乏协调性和连贯性,导致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佳。

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冲击,也有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和政策失误的累积。

这些成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外部因素,也有各国自身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内在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摘要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以中、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在已经爆发的世界五大经济危机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金融经济次贷危机实体经济前言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1]。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

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1900~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各类比较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20多次[2]。

其中,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3],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4]。

2008年金融危机它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1 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1.1 两次危机历史背景的不同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5]。

98和08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

98和08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

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08金融危机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 • • • • • • • • •
时间 措施 目的 10月30日 央行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放松银根 10月29日 中国政府10项举措刺激内需 稳定股市 10月28日 香港金管局启动最大规模注资 缓解流动性紧缺困境 10月23日 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措施 拯救房地产市场 10月9日 免征个人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税 稳定股市 10月8日 降息,下调准备金率,免利息税 放松银根 10月5日 宣布启动融资融券业务 活跃股市交易 9月21日 取消二级市场回购审批许可 鼓励回购 9月19日 证券交易印花税改单边征收 稳定股市
第二阶段
98年4月,印尼金融 风暴再起。受其影响, 东南亚汇市再兴波澜, 新元、马币、泰铢以及 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与此同时,与之关系密 切的日本金融也深受打 击,汇率暴跌。经济形 势愈加不明朗,经济危 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
98年8月,国际炒家 发动对香港的第二次攻 击,但随后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在俄罗斯的资 金也大幅度亏损。9月俄 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并 迅速波及到欧美国家, 金融危机超出区域范围。
08经济危机过程
08经济危机过程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 事件为标志,美国爆发了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危机。进入2008年 9月,这场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上旬,美国 最大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濒临破产,美国政府以少 有的接管方式采取了救助行动。中旬,华尔街的两大投资银行巨 头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先后倒下,分别宣告破产或被其 它金融机构收购。下旬,华盛顿互惠银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银行倒闭案主角。面对一个个相继倒下的金融巨头,美联储前主 席格林斯潘把这次危机称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对比表

经济危机对比表
较高(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顶峰,金融和经济危机很容易波及全球,倾巢之下,全部完蛋
股市泡沫
仅美欧部分国家有,大多国家甚至没有股市
资本主义国家泡沫不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股市
日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股市泡沫先后破灭,范围小
全球股市泡沫
房价泡沫
仅美国佛罗里达等少数地方有
资本主义国家局部地区有,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楼市
历史上几次经济危机的对比(2008-12-21 19:08:21)
1929年
1970年代
1990年代
目前
资源供给
非常宽松,特别是不缺石油
宽松(中东局势动荡,OPEC发威等人为因素造成油价大涨
宽松,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供应充足,并且价格便宜
空前紧张,如要维持甚至发展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石油资源无法支撑
主导产业
动力革命(包括蒸汽动力革命和电动力革命两个阶段)全面完成,等待下轮产业革命
电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信息处理与传输革命由电子技术革命向信息网络革命纵深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产业阶段性见顶)
等待和探索新的产业革命,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似乎根本看不到希望
一体化程度

不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彼此隔离,各自一体化程度也不高)
日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先后有房价泡沫并破灭
除德国日本外主要国家均有房价泡沫
衍生金融工具

不多(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衍生金融工具)
较多
极度
国际货币环境
金本位制,对纸币发行和汇率波动构成较强制约
美元本位制(美元于1971年脱离黄金约束后,步入泛滥的过程)
美元本位制,尽管美元泛滥带动全球货币泛滥,但美元未完全失去其信用与价值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1929年与2008年金融危机比较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正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

两次危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虽然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尚未演变成资本主义全面的经济危机,但危机的规模、危机波及的范围、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都可以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相提并论。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

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发生的状况比较
1 两次危机发生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始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的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它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萧条。

造成社会中下层的恐慌。

由于其表现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大萧条”和“大恐慌”。

在整个危机中,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46.2%,贸易总额下降了70%,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大量的生产设备遭到破坏;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起爆发了严重的农业危机,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价格的暴跌,大量的农畜产品被废弃,众多的贫农、中农走向破产,美国农业生产者的人均收入从1929年的223美元降到了1933年的90美元,降低了60%;失业人数达1300多万,至少14万家企业倒闭。

实体经济出现危机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100亿美元。

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都创下了空前纪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失业人数达到5 000万左右。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以次贷危机为前导。

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市剧烈下
挫,金融机构大规模破产倒闭。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此次危机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美国国内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极为密切,金融业务相互交织、债务关系相互关联、链条不断扩大延展、风险交叉传递,一旦债务链断裂,就会不断出现连锁反应,并逐级放大,形成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二是由于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的金融业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又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各有不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主要发生于实体经济领域,表现为商品的供给规模严重超过了市场的有效需求,实体经济危机导致信用危机,并引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主要发生于虚拟经济领域,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2 两次危机状况的共同特征。

虽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有相异之处,但是二者也具有共同特征:一是危机的传导速度极快,危机一经爆发迅速传导至相关经济领域,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衰退;二是危机的波及范围极广,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至欧洲、亚洲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三是危机的破坏性较大,危机发生后,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社会生产迅速萎缩,产值下降,失业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力下降,造成经济下滑;四是危机的延续时间较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迅速消除的;五是美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救助,以刺激经济,摆脱衰退。

三、危机成因的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
1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

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

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它通过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

虚拟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

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

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

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二)两次危机成因的相通之处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
而导致的虚拟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虚拟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

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殖。

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

而在虚拟经济中则表现为虚拟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虚拟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

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可以认识到:一方面,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社会生产与需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

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但是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导致泡沫经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