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方言——中江话

合集下载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瞎块儿、奇猫儿:田鸡●赖格宝:蛤蟆●鱼曲儿:泥鱼●巢冲:蛲虫●花姑娘儿:七星螵虫●偷油婆:蜚蠊●雀雀儿:鸟儿●照鸡子、叫机儿:蟋蟀●雷公虫:蜈蚣●猴狮儿:刀螂●我屋内中的,堂倌,娃儿他妈:这个男子的妻子儿女●右客:女人,带有贬义●男客:男子,带有贬义●涮罐子:大吹法螺,吹牛皮皮或嫘Φ囊馑?●日*白:吹牛皮皮,瞎聊,胡侃。

●空了吹:少在这儿瞎说。

不要再吹牛皮了,没人信你!●豁别个:骗另外的人●别个:另外的人●脚杆:腿脚●你虾子不胎害:骂另外的人不晓得好歹●连二杆:人的小腿●趴听觉:男子没骨气,惧内。

在成都的确有一种自桥式起重机改装的汽车叫做这个姓名。

然而引申出来也有“惧内”的意思。

●龟*儿*子:骂人的话,标准的四川语言,指人落生低贱。

很很长时间候只是用作口头禅,用来增强语气。

●改手:上厕所●梭叶子:形容女人不检点的话语。

窑姐儿和生存风纪非常不好的女人●冲壳子:吹牛皮●干猴狮儿:形容独自一个人瘦削●操油说:指独自一个人讲话油腔滑调●直见滴(dia):指液状物一直不已的滴●走人户(普通读fu):去亲友家串门子●猎巴骨:排骨●飞辣、焦苦、min甜:非常辣,十分苦,相当甜。

(私人感到这个比汉语的标准语表现形象具有活力得多)。

●不存在:运用频率颀长,表表达想法思也很广的一个词。

没有问题,小事物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he](用英语国际音标发音):很,十分。

●狗的:“狗*日*的”的快读。

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特别在重庆话中是口头语了,普通没有骂人的意思。

重庆女子有时候说夫婿都说“我们那一个狗*日*的”,说孺子“小狗*日*的”。

普通是加重语气的力量,着重提出语气,发狠。

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

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

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
四川德阳方言的委婉语包括:
1. 笼统讲:不直接表达某个具体的意思,而是用一个较为笼统的方式来描述,以显得更为客气和委婉。

2. 拗口讲:通过调换或省略一些词语的使用顺序来达到委婉的效果,使得话语略显拗口,不那么直接明了。

3. 含蓄讲:巧妙地使用一些比喻、暗示或模糊的语言,不直接点名道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以示委婉。

4. 替换词:在表达时用一些含糊或者更加客气的词,以取代一些直接或具体的词,达到委婉的效果。

5. 反问句:通过将语气反转,把陈述句变为疑问句来表达含蓄的意思,以实现委婉的效果。

从川A到川Z,方言祝福,你来说、我来送

从川A到川Z,方言祝福,你来说、我来送

从川A到川Z,方言祝福,你来说、我来送马上过年,归乡大军整装待发从川A到川Z的四川司机们平时在异地工作生活久了是不是连家乡的口音都有点搞忘了?来来来,趁着“新年八节”的,小保君带你一起,重温老家口音的韵味。

(文末送上新年大礼,不要错过哦!)成都话属西南官话,口音自带优雅梅花音,语音柔和文静,颇有省城气质。

绵阳话跟成都话有点像,不过附近县市的口音略有不同,比如盐亭话,是绵阳话中口音最重的一种。

自贡话是四川话里的一棵“奇葩”,区别于其他西南官话的一大特征是有卷舌音。

别的四川人一听你是自贡的,马上就会接一句“我们zhi贡人shuo话chong来不卷sher头er。

”攀枝花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所以这里其实没得特别标签化的本地方言。

无论你从哪里来、讲哪种方言,走在大街上都会感觉自己像是本地人。

泸州话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它口音很重,音节清晰不含混,但没有轻声,而且也有一些儿化音,听起来很有劲。

德阳话跟成都话相差不大,其中中江话最有代表性,通常h 与f 不分,一些地道老话也有意思的很。

的很。

广元是川北门户,受到关中官话的影响非常大,跟陕西方言相似程度很高,也带有一些儿化音,外地人基本都能听得懂。

遂宁属于四川次方言区,主要语言操西南官话,各区县的方言在语音、语汇、语法上稍有不同。

内江虽然里自贡近,但是方言里只有少数几个发卷舌音,如zhi chi shi ri。

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说就是地道的内江话。

乐山话也是四川话中比较难懂的一种,语音偏重、急,听起来“大声舞气”的,感觉说话的人会很累。

“蛮实(十分)”是资阳人的口头禅,受川剧“资阳河流派”的影响,资阳话整体发音偏音乐化,听上去会感觉很悦耳。

宜宾话是川南方言,保留了许多汉语古音,还带点客家话和湖南话,听起来倒是跟泸州话有点相像。

与重庆话和成都话相比,南充方言音调不硬不软比较适中,当地的西充话和长乐话更是别有趣味。

达州话跟重庆话很像,听起来耿直豪放,又带一点小幽默。

雅安话是与四川话里口音很轻的一种,其中“安”的吐字发音比较有特点。

德阳方言语法现象管窥

德阳方言语法现象管窥
来。
德 阳话 人 称 代 词 单 数 还 有 一 个 特 点 , 就是 用 “ — — 我 跟
( 、 ) 个 ” 式 表 示 轻 视 、 妄 想 的 意思 。 如 : 你 他 两 句 别 ⑤ 你 跟 他 两 个 比咋 比 得 赢 哦 !( 跟 他 比 怎 么能 比得 你
过啊 ! )
句中的“ 两个” 不指他有 两个 人 , 仅表示 “ ” 他 并 仅 你 与 “ ” 间的相互关系 。 他 之 2 疑 问 代 词 、
① 那 是 我 们 妈 。( 是 我 妈 。 那 )
“ ( ) ” “ ( ) 子”表示这( ) ( 事物 ) 这 那 起 或 这 那 起 , 那 样 的 , 也 表示 这 ( ) 。另 外 , 阳话 也 用 “ ( ) 子 ” 指 对 那 种 德 这 那 种 特 人的蔑视。如 : ①明明昨天看倒 是那 起 , 个今 天 就变 成这 起 了喃? 咋 ( 明 昨天 看见 是 那 样 , 么 今 天 就 变 成 这样 了呢 ? 明 怎 ) ⑤ 你 咋 个 是 这 种 子 人 哦 !( 怎 么是 这 种 人 呢 ! 你 )
德 阳 方 言 语 法 现 象 管 窥
廖 庆
( 阳 教 育 学 院 , 川 德 阳 68 0 ) 德 四 10 0
[ 摘
要 ] 文章 比较 了德 阳方 言与 普 通 话 表 达 的 差 异 。从 词 类 角度 列举 了德 阳 方 言 在 人 称 代 词 、 问 疑
代 词 等 七 类 词 中德 阳 方 言 的一 些现 象 , 5 举 了德 阳 方 言 的 一 些 独 特短 语 和 一 些 其他 语 法 现 象 。 并 , 1 [ 关键 词 ] 德 阳方 言 ; 类 ; 语 ; 法 现 象 词 短 语 [ 图 分 类 号 ] 7 . 中 H12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KN 字 0 —0 5 2 0 )1 0 0—0 文 C 7 0 (0 6 0 —0 2 2 ② 我 看 夺 看 夺 脑 壳 就 昏了 。 ( 看 着 看 着 头 就 昏 了 。 我 ) ③ 快 把 东 西 拿 起 跟 我 去 !( 把 东 西 拿 着 跟 我 去 ! 快 ) 4 指 示 代 问 、 “ ( ) (o) ” 表 示 “ ( ) 做 ” 中 江 、 江 则 这 那 个 g 家 , 这 那 样 , 罗 用“ ( ) ” “ ( ) 起 ” 示 “ ( ) 做 ” 这 那 扪 或 这 那 扪 表 这 那 样 。除 中 江 、 江 外 , 阳话 还 用 “ ( ) 份 儿 ” “ 儿 ” 儿 化 音 , 罗 德 这 那 样 (份 是 读 作 fn 表 示 “ ( ) ” “ ( ) 做 ” 如 : er) 这 那 样 或 这 那 样 。 ① 包 抄 手 不 是 那 个 家 , 这 个 家 的 。 ( 锟 饨 不是 那样 是 包

考释四川中江县方言“呱”

考释四川中江县方言“呱”

考释四川中江县方言“呱”摘要:历史上的大迁徙给四川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四川方言收到湖广语的影响很大。

位于四川省中部的中江地区有着极具辨识度的方言,其中“呱”是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本文就该字的用法进行探讨并简述其源流,展示历史在方言里的痕迹。

关键词:中江话,语助词,呱Abstract:Migration impact a lot on Sichuan province in history.The dialect of Sichuan changed a lot by the dialect from Huguang area。

Zhongjiang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town located in middle Sichuan which has a distinguishing localism.The auxiliary word“gua”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its dialect.In this paper,we discussed the usage of this word and talked about its origin,showing the trace of time in our language.Key word:zhongjiang dialect,gua,auxiliary word中江县位于四川省中部多山地区,地势较为交通较为落后,当地语言受官话冲击较少,大量保留了古音,以喉音为突出。

而老一辈中江人几乎没有走出过家乡,各村各乡甚至县城南北部发音都有区别,外地人听中江话有很明显的乡音,其中位于动词之后的“呱”(gua55)字最具典型性。

笔者问询了一户来自中江县太平乡的老农民,记录了该字的使用情况。

一、“呱”与“过”1、“呱”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结束,与普通话里动态助词“过”意义相似,如“吃呱饭”就是吃过了,“去呱了”就是去过了。

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

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

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四川德阳方言,是中国四川省德阳市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四川德阳方言中,有一些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用来表示某些含义,使得交流更加委婉和礼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四川德阳方言委婉语。

1. 保重身体(bǎo zhòng shēn tǐ)这是四川德阳方言中一种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用来表示“注意身体健康”。

当一个人生病或不适时,别人会用这样的话语表示对他的关心和祝福。

这种表达方式避免了直接问候疾病或不适的问题,更加温暖和体谅。

2. 看在眼里,放在心上(kàn zài yǎn lǐ, fàng zài xīn shàng)这是四川德阳方言中一种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用来表示“对某人的关心、爱护或牵挂”。

当一个人有困难、烦恼或遇到挫折时,别人会用这样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支持。

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问对方问题更加温和,让人感受到对方的关爱和友情。

3. 善意提醒(shàn yì tí xǐng)这是四川德阳方言中一种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用来表示“对某人的建议或提醒”。

当一个人有一些行为或做法不太妥当时,别人会用这样的话语委婉地提醒对方注意。

这种表达方式既不会给对方带来尴尬感,又能有效传达自己的意思。

4. 不好意思,请教一下(bù hǎo yì si, qǐng jiào yí xià)这是四川德阳方言中一种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用来表示“请求对方给予帮助或指导”。

当一个人需要他人的帮助或建议时,可以用这样的话语委婉地向对方提出请求。

这种表达方式既不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又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5. 忍心告诉你(rěn xīn gào sù nǐ)这是四川德阳方言中一种常见的委婉表达方式,用来表示“告诉对方某个不太好的消息或事实”。

德阳的重轻音格式

德阳的重轻音格式

德阳的重轻音格式
德阳话是四川方言的一种,它也有自己独特的重轻音格式。

以下是德阳话重轻音格式的一些特点:
1.声调:德阳话的声调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高低变
化。

多数情况下,声调较为平缓,不像一些其他方言那样有明显的升降调。

2.韵母:德阳话的重轻音格式在韵母上也存在一些特点。

德阳
话中的单韵母和复韵母一般都是轻音,发音相对较短暂。

而在重音位置上的韵母,则会表现得更加长音持久。

3.辅音:德阳话的辅音发音相对比较清晰,不会像一些其他方
言那样出现较多的浊化现象。

同时,德阳话的辅音发音也比较干净利落,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以上是德阳话的一些特点,但方言在不同的地区和个人口音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此外,具体的德阳话重轻音格式可能还有其它更细节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方能更加准确地掌握。

德阳方言的“过V”构式

德阳方言的“过V”构式

语言德阳方言的“过V”构式黄 沙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德阳方言中有很多特殊表达方式如“倒V不V”(倒笑不笑)、“V都Vp(走都走了)、“V 起来、V 起去”(跑起来、跑起去)、“过V”(过喊)。

其中“过V”结构表示“采用/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例如:过打(用打的方式),过甩(用甩的方式),过挖(用挖的方式)。

该结构在德阳方言中出现频率较高,有着丰富的语体、感情色彩,在表达上具有较强的功用性,更是体现出语言的简约性原则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法构式,该构式有特定的表意功能和使用规律,其形式简练,表意丰富,语义独特,在表意上、节律上和语体上都有特殊的语用价值,更生动活泼的体现了浓厚的地区风格及韵味。

关键词:德阳方言;过V;句法功能;语义特点;语用价值德阳市别称旌城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边缘,西南距省会成都58公里,东北接绵阳市,东南与遂宁、资阳两市交界,西南连成都市,西与阿坝州接壤,现辖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代管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3市,是改革开放后在成都平原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德阳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拥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孔庙、古代24孝之一的“一门三孝”。

德阳方言不是真正意义的蜀语。

首先,宋末元初,战乱造成川南以外地方人口剧减,蜀语只存在于川南的部分地区(乐山、崇州)其次,德阳方言虽在四川官话的范围之内,但只成、德、绵地区,多数人用到这个方言表达式。

最后,德阳方言的构成还包括湖广话和客家话。

这种方言表达式的形成主要是由“湖广填四川”造成的。

从汉语官话方言分区来看,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从整个西南官话分区看,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相对于南方其他方言,四川方言同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别要小得多,同时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迥异。

德阳方言是四川方言的组成部分,具有方言自身的特点。

德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表达同一含义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

探寻中江方言中的特色助词和语气词

探寻中江方言中的特色助词和语气词

探寻中江方言中的特色助词和语气词作者:吴张侨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中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隶属于德阳市,与成都市相距仅九十公里,但中江方言自有特色,与上述两市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其内部各乡镇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上),但语法相对稳定。

笔者是中江人,本文基于笔者的生活经验和大量调查,以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且与成都话不同的助词和语气词为例,讨论中江话的特色之处,其中也涉及到一些与成都话、普通话的对比。

【关键词】中江;方言;助词;语气词一、助词1、呱[kuA3]“呱”是中江方言最具特色的语助词之一,并不存在于官话中,有资料考证该词源自湘语,在湖广填四川时期随湖南人民迁移至此,最有可能是受永兴话的影响。

“呱”在日常口语使用中通常是作为动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过”、“了”,但在少数情况下还可以做语气词(放在语气词一节讨论)。

A、作助词“过”义讲,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后面可以跟宾语、语气词“了”,如:a. 我看呱一场电影。

(表示动作完毕)b.我已经把作业做完呱了。

(表示曾经发生过或有过)疑问句中也可以用这个词,通常是跟“……没得”构成句式,如:a.你看呱电影没得?b.你作业做完呱没得?否定句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不用这个词,只说“我没看电影”,“我没做完作业”。

B、作助词“了”义时,通常也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如:a.睡呱这么久才三十分钟啊!b.你走呱过后电话马上就响了。

并且吕叔湘《汉语八百词》中“了1”(助词)还可以用于祈使句,如“你把饭吃了”,中江话的“呱”同样适用,“你把饭吃呱”[1]。

2、样样”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意义基本等同于普通话中的“一样”,但中江话里只有“样”的说法,大概是因为同声母词语的语音省力原则。

如:a.幸福像花儿样。

(名词后)b.坐过山车的感觉像飞样。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传承——以德阳方言为例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传承——以德阳方言为例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传承——以德阳方言为例□刘琴/文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是互补、共生的,它们各自承担了不同的用途功用,相辅相成。

要想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就不能压制其中的任何一方,应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注重对方言的保护,以保证语言社会运用中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基于此,本文以德阳方言为例,指出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更好地进行方言文化的传承。

如,可以通过专门立法将方言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升到国家意志高度;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力量,扩大方言影响力;从教育抓起,推动方言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从小培养学生对方言的了解;推广方言载体,增加方言在文艺作品的应用等,以期为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落实提供参考。

0 引言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凡是有文字记载的地方,几乎没有不使用语言文字的;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言语行为”。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普通话的推广在消除人们语言隔阂、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尽管普通话能补充方言沟通面狭窄的缺陷,方便不同地区的人进行口语交流,具有易于推广的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普通话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全国性的。

这就意味着,它代表着的是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无法表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1]。

而方言则与之不同,方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它不仅对研究古代汉语、音韵有很大的帮助,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同地区、同乡的人来说,方言更便于人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因为方言能增强同地区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

但方言使用人数相对普通话而言是非常少的。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是这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中文充满了魅力。

1 方言存在的必然性和意义1.1 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本身就是从文化中汲取养分的,而文化有着包容性强、内涵多元丰富的特点。

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有新词被创造和淘汰,地方方言的存在,可以成为普通话的有效补充。

四川德阳土话大全

四川德阳土话大全

四川德阳土话大全
四川德阳的土话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词汇和发音,以下是一些例子:
爱打扮 = 妖艳儿
故意 = 利边
出租车 = 猪儿
蟑螂 = 偷油婆
螃蟹 = 盘海
内裤 = 遥裤,火炮儿/叉叉裤
中间商 = 川川儿
太冷 = 冰欠
一巴掌 = 一耳屎
买便宜货 = 买乡因/买欺头
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 = 日不笼耸/鬼迷日眼
非常黑 = 区马黑
场面宏大 = 好大的阵丈
老婆 = 老妞儿/婆娘
小纸条 = 飞飞儿
胖子 = 闷墩儿
闪电 = 火闪/扯火闪
风筝 = 风兜儿/风der/hongder(hong一声)
地方 = 踏踏/掐掐角角/kaka(ka一声)
里面 = 吼头/里头
青蛙 = kei猫儿/茄猫儿
此外,德阳旌阳区和绵竹人连读变调也有一些特殊的现象,例如当4声(去声)在2声(阳平)后面时,4声变读为1声。

例如,“绝对”可以读作“jue2dui4”,也可以读作“jue2dui1”,“肥瘦”可以读作
“fei2sou4”,也可以读作“fei2sou1”。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了解更多德阳土话,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人。

德阳方言――中江话

德阳方言――中江话
句中的“他两个”并不指他有两个人,仅仅表示“你”与“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疑问代词
①啥子(什么)如:
做啥子? (干什么?)
②咋、咋个(怎么)如:
咋个办喃? (怎么办呢?)
③好多(多少)如:
好多钱一个? (多少钱一个?)
另外还有“哪扪”。这个词限于中江话和罗江部分地方话,表示“为什么”和“怎么”。如:
5、用“动词+夺有(得有)+宾语”格式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如:
①你揣夺有纸莫得? (你揣着纸吗?)
②床上还睡夺有人。(床上还睡着人。)
③我又没有长夺有三只手,不得空! (我又没有长着三只手,没空!)
6、用“肯莫+动词”表示劝诫
①你肯莫去,看打倒。(你还是别去,当心被打着。)
②他的话肯莫听。(他的话还是别听。)
由此我认为,我们所谓的“中江话”,即一般中江人用以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并非已经形成为独具特色的方言体系;而是说,一般中江人所说的放当中,有一些因素或“零件”,与普通话有一些不同。这些因素或“零件”,具体体现在一部分语音与词汇上。在语法方面,全国各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差异是比较小的,中江亦不例外。
①你们等一下,他回来了多。(你们等一等,他回来了
再说。)
②这个问题我们商量了多。(这个问题我们商量了再
说。)
11、中江话特色的“很好+形”或“很有好+形”短语
中江话副词“很”与形容词组成的短语,一律在“很”字
后面加“好”构成“很好”,或在“很”字后面加“有好”构成“很有好”,再与形容词构成短语,以表示该形容词的性质程度。
③我有今天晚上的球票胆! (我有今天晚上的球票!)表示炫耀。
④老张不去呵? (老张不去吗?)表示疑问(仅出现于旌阳区和绵竹话)。

家乡简介德阳中江

家乡简介德阳中江

时光荏苒,中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积淀下了一份独 特的文化遗产不只是在古代,中江在近现代的历史上 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
中国芍药之乡和中国挂面之乡
中江还以"中国芍药 之乡"和"中国挂面之 乡"的美誉闻名于世
而到了秋天,挂面产 业又为这里增添了一
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为 中江带来了经济的繁 荣,也给这座城市增 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2
中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著 名的"中国芍药之乡"和"中国挂面之乡"
3
同时,中江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 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
地理与气候
中江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地形以丘
01
陵、平坝为主,土地肥沃,气候温
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中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
7
芍药是中江的标志性植物,
每年五月份是芍药的花期
芍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制成各种特色产品, 如芍药花茶、芍药花酒等英雄故乡 和谐中江
数万亩芍药花竞相绽放,美景如画,吸引了大量游 客前来观赏
8
英雄故乡 和谐中江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5
中江挂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闻 名于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被誉为"中国挂面之乡"。这种面条 细薄柔滑,口感鲜美,是中江人民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四川方言大全

四川方言大全

正宗四川话(以下文字只注重读音,带有“儿”字的与前面的字连读)晓得——知道婆娘——老婆、或者骂女人的意思腰战——临时加餐,不是正餐。

如“打腰战”,“腰战”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乡音——便宜的意思,如“这东西很乡音”,意思是这东西卖的很便宜脑壳——脑袋酸菜——泡菜背时——倒霉,如“该背时”,就是何该倒霉的意思稀客——就是很少来的客人新姑央儿——新娘哄人——骗人的意思传传、锤子、鸡八——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也是骂人的语气词语。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

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龟儿子——骂人的词语摆龙门正——就是闹家常的意思,通常几个人一起哦屎(屙屎)——拉屎杀gue了——完了。

如“锅里的饭杀gue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爪子——做什么。

如“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么”幺——最小的意思。

如“幺爸”,就是最小的叔叔的意思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

并不是得痢疾的意思,得痢疾主要是上吐下泻,是肠胃疾病。

摆子——就是瘸子的意思。

如“周摆子”,就是姓周的瘸子。

但摆子的程度没有瘸子严重,摆子只是走路一拐一拐的。

桑怕儿——桑葚。

桑树上的一种果实。

哈巴儿——傻子的意思奇猫儿——青蛙。

干奇猫儿指在陆地上生活的蛙紧到说——就是一直在说,唠叨的意思。

尿裤儿——内裤,指短的内裤嘎嘎——肉。

一般小孩子常用这个词语。

包谷——玉米。

“搬包谷”指收割玉米。

追(zhui)娃子——指入室盗窃者摸包儿——指小偷。

一般指大街上的偷窃者。

鬼迷日眼—— .形容人行为怪异仙人板板——祖宗。

“日你仙人板板”就是操你祖宗的意思。

有时也做语气词语。

耙(pa)耳朵——指怕老婆的男人。

耙就是软的意思,意思是耳朵让老婆拧软了。

耙——软。

如“这肉煮得黑耙”,意思是“这肉煮的很软”。

老子——我。

如“这事老子不干”意思是“这事我不愿意(做)”卖批——指女性卖淫。

麻批指女性的性器官。

有——你家或你。

如“有妈2月28日生”意思是说“你妈2月28日过生日”(我没听说过)老汉儿,老者儿——老爸。

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

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

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四川各市州方言集锦四川人就一定能听懂四川方言?NO!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

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

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小编整理了四川几个乡音比较特别的四川各市州方言,看看你能懂几个。

乐山乐山方言是四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分支语言,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方言、重庆方言有巨大差异。

乐山方言是四川方言里面比较难听懂的,很多四川人听乐山方言都很吃力。

在四川方言中乐山方言和泸洲方言比较接近,也和崇州方言,成都西南郊县的方言都非常像,都同属一片区的方言。

它是四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分支语言,无论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方言、重庆方言有巨大差异,里面的很多词语字面上和本身相差十万八千里。

赞花儿——形容某人表现欲特强,爱出风头。

掺汉德是——形容自以为是。

呀尖色怪——搬弄是非,说话刻薄的意思。

也指人卑鄙。

赞翎子——形容好出风头的人。

和尚头儿——膝盖。

(注——膝盖不就像和尚的头吗?很形象哦!) 卧丁包——隆起的大包。

(注——在乐山话中卧、鹅同音,应为“鹅丁包,形容包大得像鹅头。

)门各老——门后的角落(注——应为“门旮旯”)。

红鸡公——乡下对摩托车的俗称。

麦到(mādào)——认为,以为。

麻郎儿——蜻蜓。

麻糟儿——麻雀。

搞刨咯了——形容慌忙的样子。

嘿几是——表示程度加深。

一习火——表示程度加深。

卷——骂一葩(pā)拉——一大堆(多形容文字的数目,含轻微的厌恶意)。

花儿五当——形容某种东西杂乱无章或脏的样子。

内江1、入归去声。

2、保留部分舌尖后音(zhī、zhǐ、zhì、chī、chí、chǐ、chì、shī、shí、shǐ、shì、rì)。

德阳地区 风土人情的介绍

德阳地区 风土人情的介绍

德阳地区风土人情的介绍朋友!今天咱就唠唠那德阳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片土地啊,可真是有它独特的韵味,让人难以忘怀。

我记得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德阳的魅力,那还是去年的一个秋天。

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去乡下转转,一脚踏进这德阳,就被这里的热情给惊到了。

你知道吗?德阳人那热情劲儿,就像满桌子的丰盛美食,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凑近闻一闻。

德阳的老乡们呢,讲起话来特有意思。

他们说起方言,就像在唱一首流传已久的老歌,抑扬顿挫的,那味儿十足。

有次在集市上,我听到一个老伯儿高声喊着:“来嘛!尝尝这德阳特产的酥肉,巴适得很哦!”我这心里一动,赶紧凑上前,尝了尝,果然是外酥里嫩,满口生香。

说到德阳的风土人情呢,还不得不提这儿的传统节日。

有个习俗叫“送粽子”,那真是活色生香的德阳人情体现。

端午节前后,德阳人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然后送给亲朋好友。

这粽子里头包的,不单单是糯米和馅料,还是满满的情谊和祝福。

有一年我亲身体验了一把,那时候我跟着个阿婆学包粽子,结果手忙脚乱的,包出个四不像来。

阿婆笑着说:“小伙子,你得慢慢来,把心放进去!”德阳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打麻将的热情。

他们玩麻将,可不单是个游戏,简直是门艺术。

茶馆里,家里的小院儿里,都能听见“哗哗”的麻将声和欢乐的笑声。

看着他们那一个个兴奋的神情,我也忍不住坐下来,跟着切磋牌技,虽说最后输得一塌糊涂,但那份参与感和热闹啊,真叫人上瘾。

还有还有,德阳的茶文化也是不得不提的。

在德阳,喝茶不仅仅是解渴,它是生活的节奏,是闲暇的享受。

那茶馆里头,看看茶客,听听评书,一杯热乎乎的盖碗茶在手,日子就这么舒坦地过去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喝“青竹茶”,那清香顺喉,仿佛连心都被洗净了一般。

德阳啊,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简单而丰富,平凡而独特。

它像一位慈祥的老朋友,静静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让每一个来过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温暖。

咱们下回,有机会就一起来这感受感受吧,保证你也会迷上这片土地的。

期待着你也分享你的德阳故事哦!。

中江表妹顺口溜

中江表妹顺口溜

中江表妹顺口溜囊门起的,你们一个二个还绿眉绿眼把我盯到,要不要告一哈,莫看我土里土气,还垮个篮子。

我虽然没的你们城里小姐穿的那么漂亮,但我在我们村那个当还是一朵花呢,你们还笑,不相信哟,啥子花晓得不,啥红苕花哟,表哥,看你长那么帅,你说高档点嘛,你说杠上花也好听点噻。

红苕花好低档哟,给你说高档,玫瑰花~~还不是一般的玫瑰花,就是你们歌的唱的九十九朵哪最后一朵,不过这朵花周身都长满了刺的哟,表哥,你们不要乱摘哟,刺手的哦,我在这里代表贫下中农给在座的给位表哥表姐问个好。

祝你生意兴隆,万事如意,身体壮实,恭喜发财,哦发了财嘛就来天天打擂台,我叫李秀芳,啥子我心慌哟,我点儿都慌,我是中央来的,哦,中江。

中江县向阳分社红苕村,哦,红花村,说忙刮了。

各位表哥表姐,你们以后要吃中江挂面,就跟我李秀芳联系嘛,我现在是中江挂面厂厂长的秘书,私人的,嗯,我说了就作数的。

说了半天,我给你们表演个啥子节目呐,看哇,带个兜兜土里吧几的,还不如给你送点土特产,了解我们四川的方言。

给你们说,表哥表姐,你们不要看我这土是土点,早些时候,我在我们公社还当过两天播音员的。

播音员你们知道嘛,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川普)那种播音员,哦,你笑不相信哦,什么那个赵忠祥,倪萍这些,你们都认得到嘛,我们都是一起去考的中央电视台,还是坐的鸡公车去的,最后他们两个考上了,我没考上,为啥子,你们晓不晓得。

就是因为我这个普通话要不得。

没有过到关,最后着刷下来了,从中央刷到中江,刷的远哈,一下子就刷到乡下去了。

我给你们来个啥子节目呐,听说过几天就要过年,成都省都要放假,我就给你们来个四川方言版的顺口溜,劝酒,会喝酒的表哥表姐到时候高兴了就多喝两杯,那个眼镜要记到哟。

乡下妹子为生活,样样本事都要学,老板叫你去公关,首先要学会把酒杯端,劝酒劝出高水平,老板的生意才搞的成。

;脸不红啊心不跳,端起酒杯抿嘴笑。

大表哥小表哥,大家一起喝喝喝。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酒是一包药,不喝不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阳方言——中江话一、德阳市中江县的历史、地理概述德阳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以北五十公里处,是川西平原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和旌阳共六个县(市\区)。

德阳方言跟成都方言相差不大,但也有独特的地方。

德阳最有代表的就是中江话,它属于西南官话区的地方话。

中江话与北方官话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方面差异不是很大;与西南官话区内其他地方的语言比较,差异就更不明显了。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的原因,造成中江话当中,常常夹杂着一些外地人听不大懂的东西,就是说,中江话当中有一些语言和外地不大一样,有一些词汇和说法和外地不同,这就是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中江话。

历史原因是,清代康雍乾时代,清政府曾强令一些外省人移民四川--即一般人所说的“湖广填四川”。

移民来川的以湖南、湖北两省的人居多,当时两湖被称为“湖广”,清廷设湖广总督统治之。

此外还有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移来的。

从那时起,两湖、两广以及浙闽地区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居地--中江县人们的语言。

从外地来的这些移民,传了若干代,大多数人原来所操的语言被本地的语言(西南官话)同化了,但有一些语言因素(语音、词汇等)却残留下来了。

也有绝少数人,虽经过了若干代,却继续保持着其祖先在原籍所用的语言。

地理原因是,中江这个丘陵大县地域较广,交通很不便利,尤以地处深丘的广福、万福、冯店、集凤等地为甚。

广大群众往往几十年脚不出县,与外界绝少往来、绝少交流,外地的经济、文化影响对他们几乎不起作用。

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老样子生活,也按老样子说话。

中江地区近百年来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京、津、沪、广等发达地区的先进文化对它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为这些原因,中江话当中只有本地人才理解、才习惯的那些东西,就得以在较长时期保留下来,而没有被“淘汰”,被“同化”。

由此我认为,我们所谓的“中江话”,即一般中江人用以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并非已经形成为独具特色的方言体系;而是说,一般中江人所说的放当中,有一些因素或“零件”,与普通话有一些不同。

这些因素或“零件”,具体体现在一部分语音与词汇上。

在语法方面,全国各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差异是比较小的,中江亦不例外。

二、语音系统从语音方面说,中江人的发音(对汉字的读音),大多数与西南官话无大差异;而对一部分语素(其文字符号即汉字)的读音,在声母与韵母方面与西南其他地方有明显不同。

(一)声母方面,存在差异的有以下几种:1、h与f不分。

①大多数中江人说话时将发唇齿音f的字念成舌根音h。

如:法、发、伐、乏说成hua;风、封、丰、蜂、奉、冯说成hong;将方、芳、仿、纺、放说成huang;将飞、非、菲、妃、匪、蜚说成hui;将夫、伏、佛、符、服、福、涪、府、父、付等说成hu;将凡、范、蕃、翻、繁、反、犯、樊等说成huan。

②而有时,又将发舌根音h的字说成是唇齿音f。

如:把化、花、华、话说成fa;把桓、环、缓、幻、焕、换等说成fan;将黄、皇、荒、晃、谎、凰说成fang;将回、灰、辉、徽、挥说成fei;将昏、婚、混说成fen;等等。

2、f、h与w混淆中江北面好些地方,人们将声母为f的字统统说成声母h,如房、防、皇、黄都说成h。

中江南面地区和集凤等地的人,则往往将f、h、w混在一起。

如“房”、“黄”、“皇”、“王”,统统说成wang。

因此,如到这些地方遇上当地老百姓,你问他贵姓,他回答说:“姓王(wang)。

”这就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形:一是他真的姓王;二是他可能姓黄;三是他可能姓房。

要弄清究竟,除非对方是识字的,否则很难辩清。

上述地方的人,将“吃饭(fan)”说成“吃万(wan)”;“开会”,说成“开味(wei)”,等等。

3、有边音l,无鼻音n。

中江人说话,没有鼻音n,只有边音l。

如:南(nan)说成lan;奴(nu)说成lu;女、你说成^n(这里用^n这个符号表示汉语拼音中所没有的一个声母,与i、q、x发音方法相近,中江人说的“你”“泥”“捏”等都用这个声母)。

4、大部份地方只有舌尖音z、c、s,而没有翘舌音zh、ch、sh。

如:吃、尺、持、痴都说成ci;支、知、栀、脂都说成zi;是、诗、市、十、时都说成si;杀、杉、沙、霎、啥都说成sa。

中江南面的少数地方有zh、ch、sh。

5、部份地方(如广福、冯店等一些地方),sh、s与r不分。

如:把让(rang)说成sang,把上(shang)说成rang。

让开(sang kai)过去的年代,曾出现一个笑话,说“我们要见困难就rang(上),见荣誉就sang(让)”。

本意是说“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而用当地口音说出,意义就完全相反了。

6、部份地方i、q、x与zh、ch、sh混淆。

在永兴区那一边地方,陈乡长”(chen xiang zhang)——秦商蒋(qin shang jiang)把三个字的声母全部说变了。

(二)在韵母方面,有以下情况:1、i与u不分。

这种情形,在中江城关和北面地区颇为普遍。

如:你们那里是“又吹风(hong),又下雨(yi),又吃芋(yi)子又吃鱼(yi)”。

如“鱼、余、虞、于、雨、语、与、裕、屿”等字,统统说成yi。

如:娟、捐、绢、卷说成jian;二、词汇系统从词汇方面讲,中江地方语言中有一些词汇,一些说法,差不多只在县境内流行,邻近市县的人也许能懂一些,离中江较远的外县区,人们对这些词语就不懂了。

(一)、词类1、人称代词德阳方言的人称代词的用法与普通话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当指认、回答关于人的时候,人称代词复数有时表单数。

这个特点与成都方言完全一致。

如:①那是我们妈。

(那是我妈。

)②你看,那是你们老师。

(你看,那是你的老师。

)③他们哥昨天就走了。

(他哥昨天就走了。

)④我们儿考起大学了。

(我儿子考上大学了。

)德阳话人称代词单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跟我(你、他)两个”句式表示轻视、别妄想的意思。

如:⑤你跟他两个比咋比得赢哦! (你跟他比怎么能比得过啊!)句中的“他两个”并不指他有两个人,仅仅表示“你”与“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疑问代词①啥子 (什么) 如:做啥子? (干什么?)②咋、咋个 (怎么) 如:咋个办喃? (怎么办呢?)③好多 (多少) 如:好多钱一个? (多少钱一个?)另外还有“哪扪”。

这个词限于中江话和罗江部分地方话,表示“为什么”和“怎么”。

如:你哪扪搞起的? (你怎么搞的?)3、时态助词四川话用“倒”表时态“着”。

德阳话除用“倒”外,同时出用“夺”和“起”表时态“着”。

如:①他在床边边上坐倒。

(他在床边坐着)②我看夺看夺脑壳就昏了。

(我看着看着头就昏了。

)③快把东西拿起跟我去! (快把东西拿着跟我去!)4、指示代问“这(那)个家”,表示“这(那)样做”,中江、罗江则用“这(那)扪”或“这(那)扪起”表示“这(那)样做”。

除中江、罗江外,德阳话还用“这(那)样份儿”,“份儿”是儿化音, 读作(fenr1)表示“这(那)样”或“这(那)样做”。

如:①包抄手不是那个家,是这个家的。

(包锟饨不是那样包,是这样包的。

)②你哪扪能这扪起喃? (你怎么能这样做呢?)③如果是那样份儿的话,我就不想再说了。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不想再说了。

)“这(那)起”或“这(那)起子”,表示这(那)样(的事物), 也表示这(那)种。

另外,德阳话也用“这(那)种子”特指对人的蔑视。

如:④明明昨天看倒是那起,咋个今天就变成这起了喃?(明明昨天看见是那样,怎么今天就变成这样了呢?)⑤你咋个是这种子人哦! (你怎么是这种人呢!)5、语气词语气词往往是区分方言的重要标志。

德阳话很多语气词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且大多表示一定语气。

蛮(man2)、皖(wan2)、弯(wan1)、喃(lan2)、胆(dan3)、多蛮或多皖、呵(ho2)、嗦(so2)、哇(wa2),相当于普通话的“吧、吗、嘛、呢”等词。

如:①你要来就来蛮。

(你要来就来吧。

)表示不要只说不来。

②这就是你写的弯? (这就是你写的吗?)表示怀疑和反诘。

③我有今天晚上的球票胆! (我有今天晚上的球票!)表示炫耀。

④老张不去呵? (老张不去吗?)表示疑问(仅出现于旌阳区和绵竹话)。

又说:“老张不去嗦”?⑤看哇!喊你莫来你鼓倒要来。

(看嘛!叫你别来你偏要来)无实义, 且仅出现于广汉、什邡话。

6、连词和介词德阳话有一个很特殊的连词“给”,表示跟、同、和。

此外,什邡大部分地方将介词“在”说成“得”。

如:①听我给你说嘛! (听我跟你说嘛!)②他给我一起去。

(他跟我一起去。

)③我爸爸得屋头。

(我爸爸在家里。

)二、颇具方言色彩的各种短语1、“×眉×眼”式瓜眉瓜眼:痴呆笨拙。

怪眉怪眼:莫明其妙、奇奇怪怪。

2、“×头×脑”式恍头恍脑:轻浮、不踏实、不可靠。

鬼头鬼脑:鬼鬼崇崇的样子。

木头木脑:反应迟钝。

3、“倒×不×”式倒瓜不精:偏重后两个语素。

倒早不晏:偏重最后一个语素。

倒走不走:表示犹豫不决。

4、由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组成的各种短语(1)名词短语周围团转:附近、四周。

乌猫皂狗:多指面部肮脏。

鼻浓口水:小孩脸、嘴等处很脏的样子。

(2)形容词短语扑爬跟斗:连滚带爬,狼狈不堪。

清丝严缝:非常严密或保密。

脱笼垮希:用具质量太差或快要坏了。

(3)动词短语摇叮簸当:桌椅板凳安放不平稳。

收刀捡卦:收拾、停止、结束。

(4)主谓短语皮搭嘴歪:精疲力竭的样子。

气鼓气胀:余怒未消,很不高兴。

三、其他语法现象1、在人的称呼前加数词“两”来表示亲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弟兄两口子两姑嫂两娘母两婆孙两老挑两师徒2、用贬义词语作补语表示褒义喜欢惨(昏)了安逸惨(昏)了巴适惨(昏)了3、用肯定语气表示否定和反诘钱多:实际上钱并不多。

肯信:本意是“不信”稀奇:其实一点也不好奇。

没见过:实际是说见得多了。

4、用“达”和“把”表示时间的长短或东西多少天达天:一整天。

用“达”表示时间长。

年达年:整整一年。

天把天:用天把天莫得关系。

用“把”表示时间短。

次把次:次把次可以原谅,下次就不行了。

5、用“动词+夺有(得有)+宾语”格式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如:①你揣夺有纸莫得? (你揣着纸吗?)②床上还睡夺有人。

(床上还睡着人。

)③我又没有长夺有三只手,不得空! (我又没有长着三只手,没空!)6、用“肯莫+动词”表示劝诫①你肯莫去,看打倒。

(你还是别去,当心被打着。

)②他的话肯莫听。

(他的话还是别听。

)7、用“得来”和“不来”放在动词后表示“会”和“不会”。

①你做得来不? (你会做吗?)②我唱不来歌。

(我不会唱歌。

)8、用“起在”(什邡话说“起得”)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处于持续状态,相当于普通话时态助词“着”。

①娃娃在院子头耍起在。

(孩子在院子里玩着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