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

合集下载

论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基础——基于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的研究视角

论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基础——基于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的研究视角
20 0 9年 8月
中央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THE CENTRAL NS TUTE OF OCI I TI S ALI SM
Au ., 0 9 g 2 0
第 4期 ( 第 10期 ) 总 6
N 4 Ge.6 ) O. f 110


— —

关 于什 么 是 政 治 文 化 , 国学 者 有 着 不 同 的 界 各
定 。从层次 上看 , 以分为 三类 。第 一类 是 狭义 文 化 可
时 , 和 国就 被 帝 国取 而代 之 【 。 由此 可 见 , 不 同 共 3 J 对 政 治 文化 的选择 , 响和决 定着 人类社 会 不 同的制 度 影 安排 , 因此 , 政治 文 化 与 政 治制 度 之 间存 在 着 内在 的
治与生 活 中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但 是 , 同 国家 、 同 不 不
政 治文化 的 内容 之 列 。 由于 本 文探 讨 的是 政党 制 度 的政治 文化基 础 , 因此 , 笔者 主要采 用第 一种 观 点 , 即 “ 治文化 是一 定 民族 和地 区的人们 在长 期社会 生活 政
文 化 的冲击 还 是 内部 的政 治动 乱 , 个政 治 文化 都 始 这
终 保持 着 它令 人钦 佩 的顽 强 的生命 力 和 内聚力 , 现 表 出超稳 定 性 , 今 仍 对 我 国政 治 文 化 有 着 深 厚 的 影 至
释随着 民主历史语境 的不同以及历史传统 、 文化和生 活方 式 的不 同而 截 然 有 别 。 同样 , 种 制 度 之 所 ” 一 以能 够建 立 以及它 特定 的运 作方 式 , 都体 现 着 当 时人
治文 化 ” 以及“ 习惯 于 自由 的人 民 ” 。不 但 如此 , 个 整

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一、政治文化(一)理解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2、“政治文化是指关于政治体系之内或体系之外的人们的态度、信仰和感知,也包括关于政治目标的知识和信仰”。

3、“一切文化都趋向与共同同意,就是说集体的所有成员都接受构成的角色和行为模式的标准和价值”。

4、“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经验的信仰、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

5、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6 、政治文化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的积累,它包括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侍念、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

(二)西方政治文化的特点1、强烈的公民意识2、个人自由为基础的意识形态3、反对党理论与多党竞争体制二、政党制度与政党体制(一)政党制度1、政党制度:是指在实际政治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或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和活动规则,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2、影响政党制度形成的因素(1)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程度(3)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4)选举制度3、政党制度的特点(1)按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2)成文法规定或宪法惯例规定(3)影响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公民政治参与方式4、政党体制是各政党围绕影响、参与和执掌国家政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关系总体格局或结构。

政党体制研究各政党相互依存的形式和模式。

(二)两党制的主要特点(1)两党通过选举轮流执政。

(2)竞选中获胜的政党能全部掌握行政权,以本党的名义向选民负责。

(3)两党体制下的一党单独执政,政府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内部意见不一致而破裂的情况,一党单独执政使政策成败责任分明。

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知识点

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知识点

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知识

高一是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打好基础,高三学习才不会很吃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人民政协
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它们在政党组织、政治竞争、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政党组织形式、政治竞争方式和政治参与机制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政党组织形式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其他政党作为参政党参与政治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中统一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委制度。

其他政党则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方国家,通常存在着多个政治党派,这些党派在政治思想、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差异。

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如党委、党部等,并独立进行党内选举来确定领导人和政策方向。

政党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激烈,政党之间的权力较为均衡。

二、政治竞争方式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党内选举和党内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内选举来选举党的领导人和决策机构,这些选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内的民主和竞争。

此外,中国政党制度还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竞争和合作。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竞争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各个政党通过选举来争取政权,选举是西方多党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竞争方式。

选举过程中,各个政党通过竞选活动、政策宣传等方式争取选民支持,最终通过选举结果来决定政府的组成和政策的制定。

此外,西方多党制度中还存在着丰富的政治参与形式,如公民投票、政治辩论等,这些形式可以让公民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

三、政治参与机制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来实现。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各个政党通过政治协商来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

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和实践1识记:(1)普选权;(2)平等选举权;(3)秘密选举权;(4)直接选举权;(5)间接选举权。

2领会:(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和实践;(2)选举制度的完善和改进;(3)选举制度对于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识记:(1)政治文化;(2)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

2领会:(1)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2)政治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1识记:(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2)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2领会:(1)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2)政治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一)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成就1识记:(1)十一届三中全会;(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2领会:(1)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历程;(2)改革的总目标和方向。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识记:(1)政治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政治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瓶颈。

2领会:(1)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2)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景和展望1识记:(1)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景和展望;(2)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领会:(1)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1.识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法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国家机关,又是地方政府。

法律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规定是5年。

如何认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如何认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党在政治结构中的位置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过程发挥的作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政党对公众政治文化的影响多党制政党在政治结构中的位置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过程发挥的作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政党对公众政治文化的影响多党制无法超过半数选票每个政党对政权关系都是接近的弱影响有限的一部分公众较小两党制两党中的一个能够占据一半的选票紧密强影响大部分公众较大的选票一党制占据绝对领导位置最为紧密最强对公众有绝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一党居优制一党居优制占据领导地位但小党对其也有制衡作用紧密强对公众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小党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大?两党制也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个主要政党虽然分为不同的政治派别但两者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宪法秩序和基本的政治规范具备基本的共识虽然有不同之政治纲领但是并不存在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其他政治规范的冲突和分歧两党的冲突和分歧仅在于政策方面
在不同的政党制度下,政党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位置、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动作过程中的作 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等许多关系等许多方面,都有 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作用同时也在政党对公众 政治文化的影响方面表现出来。
政党在政 治结构中 的位置
政党与国 家政权的 关系
政党在政 治过程发 挥的作用
➢ 案例:“二战”后德国对于政治文化的重建和政治现 代化的实现
• “re-education”(再教育) • 用民主和法制的施政原则和方式影响和引导民众政治
意识转变。
政党制度是政治文化的外在影响因素之一
政党组织具有明确一致政治文化形态,它们主要通过 三种方式对政治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一是党的政 治纲领。二是党所控制的舆论工具。三是通过党的成 员来影响他们的周围的人。
2.社会资本对政治制度构成的影响
社会资本: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约定中 的互惠和信任规范。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二、中国政党制度概况
1、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涵义 (1)政党的涵义
政党应该具备的特征: (1)它一定是某一个或几个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为维护和实现这 个或这些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而奋斗的组织; (2) 其目标指向是国家公共权力的竞取; (3)人民的权是其获得权力的唯一方式; (4)作为国家主人广大人民不必参加政党,而只保留选举的权利. 现代政党的根本标志和基本要素: (1)有明确的纲领; (2)有定型的组织体系; (3)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领导人; (4)有约束党员行为的纪律; (5)有为实现政纲而开展的活动; (6)政党活动的目的是取得政权或分享政权。
一、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和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 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 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产生,对人 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 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二、中国政党制度概况
1、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涵义 (1)政党的涵义 熊彼特说:一个政党并不是如古典学说(或埃德蒙•柏克) 要我们相信的那样,是旨在按照他们全体同意的某个原 则来推进公众福利的一群人。因为任何政党在任何特定 时间里当然要为自己准备一套原则或者政纲,这些原则 或政纲可能是采取它们政党的特征,对它的成功极为重 要。一个政党是其成员打算一致行动以便在竞选斗争中 取得政权的团体。显然,熊彼特对柏克的政党定义不以 为然。 • 熊彼特的这个定义无疑反映了美国政党时至今日的 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1)组织政党的目的:获得政治权 力;(2)获得政治权力的手段:选举。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执政1、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依法执政(1)含义: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原因: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它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

(3)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5)意义: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例题】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方式。

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执政方式的是()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1)为什么?①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地位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意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怎样做?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由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和坚持的,具有鲜明的优越性和特点。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

它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组成,它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其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独特制度安排。

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充分发扬了我国民主的优点,广泛团结各党派、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形成广泛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多党合作的局面,既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又有利于形成协商民主、互动共治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具有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给予自治权利,使各族人民自己管理本民族地方事务,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这一制度的实施,既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最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乡村、城市的社区居民组织,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通过选举产生的自我管理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参与制定和执行民生事务的决策,有利于发展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总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形成并发展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即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与其他政党进行政治协商和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政党制度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政党系统主要包括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右派政党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派政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明确了党与非党、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关系。

198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公”(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公正评价)的选拔制度,为各政党和其他组织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政治制度。

即不同政党及其代表人士、无党派人士等,都可以通过政协委员会、参加各级及各类人民代表大会等民主协商制度,展开政治协商。

这种政治协商形式既有代表人士之间的直接谈判协商,也有对政协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等形式。

这一制度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独特表现。

中国政党制度激发了全国各地各党派全面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了各党派及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充分的得到发挥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实现了党的执政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团体组织:民主党派。

在中国政治制度中,民主党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派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是通过领导机构、培养后备干部和理论研究来参与政治协商和决策,进行政治监督和社会管理。

政治文化视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

政治文化视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
关 键 词 : 政 治文化 中国特 色政 党制 度 深层 原 因
中 国共 产 党 领 导 的多 党合 作 制 度 是 我 国 的一 项
基本 政治制度 , 它深植于中国的土壤 中, 是适合我国
国情 的政 党制 度 。 为什 么会形 成这 种独具 特色 的政 党 制度 , 中 国特 色政党 制度 研究 的一个 基本 问题 。 是 以往 , 此 问题 的研 究 , 对 大多 集 中在对 中 国共 产 党 和各 民主党 派共 同奋 斗 的实 践分 析 , 调 中国特 色 强 政党 制度形 成 的实践 性 与历 史必 然性 。虽 然 , 有从 也
实际上 , 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在中国特色政党制 度形成过程 中的无形力量 , 这种力量虽然无形 , 但它
能 通过 其潜 移 默 化 、 持久 的影 响 , 约 和影 响着 政 治 制 发展 的进程 , 这就 是政 治文化 的力量 。 从 政治 文化 层 面分析 研究 , 理论 层面 的深 入 阐 是 释 , 是政 党制 度形 成 中最深 层 的原 因分析 。政 治文 也 化视 野 中的研究 , 于从 理论 层面 深化 中 国特 色 政党 对
( ) 政 治 发展 的影 响 : 然 政 治 发展 是 各 种 因 3对 虽 素共同推动 的结果 , 但政治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不难 想像 , 一个 社会 没有人 们在政 治 , 、 若 t 政 l 理
治价值观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改变 , 政治发展几乎是
为: 政治文化作为人们在社会 生活 中形成的对政治 的 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 中形成 的 对 于政治 的感 受 、 认识 和道 德 习俗规 范 的复杂 综合 。3 I ] 王邦佐认 为: “ 所谓政治文化在狭义上指 的是界定政 治行为发生 的环境 的经验信息 、 政治态度 、 表征符号 和价值 的系统 。 在广 义上 是指 政 治思想 、 治 意识 、 政 政 治心 理 、 政治情 感 的总 和 。”1 [ 4 实际上 , 每一个政治系统都表现出该系统特有 的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二, 中国的政治文化和“一主多种“的经济基础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封建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会主义政治文化相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处在一种不完整的政治文化时期。本国和各种外来的政治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磨合,在这种多元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也呈现初多种形式。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很快被日本的大规模全面侵华战争打断,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处于惨谈经营的状态。尽管社会在传播新思想观念但由于国内各种政权本质上的专政、贪腐、保守。不可能为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征途提供环境创造条件,面临这种多元政治经济的影响和要求,当时的中国呈现出以“一种多主” 为特征的经济状况。这种经济基础的性质反映到政治上层建筑上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政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当时的中国,只有集中代表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能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经济基础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一种多主的经济结构基础,同样需要坚持多党的合作与共存。因此,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当时中国多种政治文化和一主多种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
旧中国的阶级状况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从阶级力量,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着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仅仅依靠本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团结一切支持和拥护革命、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社会阶层和各民主党派组建成同盟军,这就必然形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

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

发生 作用 ,从 而影 响整 个政 治体 系功 能 。
第 四 ,维 系或 变革 政 治制 度 。政 治文化 是政
范 、政 治价 值 、政 治道 德 、政 治心 理 、政治 社会
化 、 治认 同等 等 。 圄 马 克思 主义 强调 经 济基础 政
治制 度得 以有 效运 作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首 先 ,政
史条 件下 ,在 一定 程度 上 决定 了某 一 时期 的社会
政治 生活 方式 和 内容 。 第二 ,指 导 和规 范各 种政 治行 为 。政 治文 化 规定 着政 治主 体 内在 的政 治心 理 、情感 和价 值倾
狭 义 的文化 , 即政 治 文化 ,是 政治 制度 形 成 的一 个 重要 原 因 ,为政 治制 度 的发 展提 供精 神 动力 和 智 力支 持 。政 治文化 的概念 首 先是 由美 国政 治学 家 G-. A 阿尔 蒙德 提 出的 。政治 文化 是一 个 民族在 特定 时期 流行 的一 套政 治 态度 ,信 仰 和感情 。这 种 政 治文化 是在 该 民族 历史 和 现在 社会 经济 、政 治活 动进程 中形成 的 。人们 过 去经 历 中形成 的态
度 类 型 对 未来 的政 治行 为 有 着 重 要 的 制约 作 用 。
向。政治 文化 一方 面 通过 其物 化形 态—— 政治制
度 、 规 则 等 ,规 范 着 团 体 及 个 人 的 政 治 行 为 模
式 ;另 一 方 面则 直 接 通过 政 治 认 知 和价 值 取 向 , 影响 人们 的政 治行 为 的性质 、类 型和 目标 。
政治文化与 当代 中国政党制度 的发展
蔡 冬菁
( 东省 社会 主 义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0 ) 广 140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

现在,八个党派共有党员七十二万多人,每一个党派人数各有增加。 同时,换届之后的民主党派领导层进一步年轻化,五十五岁的万钢是 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八个党派主席中, 院士两位、教授四位、副
教授两位,党派精英化趋势明显。总的来看,仍是干部型政 党。
无党派人士
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有一定影响的称为无 党派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包括工商联在政协中有界别,类似 一个党派】
由于民主党派仅限于“参加国家政权”和“参加政治活动”而不是“参与执政”, 因此,也可以认为我国实行的是一党制下的一种特殊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一 种模式。
中国政党制度的这种模式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结果。
一、中国政党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
1895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政党——同盟会。从同盟会成立 到现在,中国有 100 多年的政党发展史,如果从辛亥革命算起,中国的政党制度, 经历了三个阶段。
还有一些国家实行一党制 。即由一个政党把持政权,排斥其他党派的政 治参与,实际上是一种无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一党制有这样的几个类型:一党集 权制(如法西斯纳粹党)、一党权威制(如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长枪党)、单一 政党领导制(如前苏联)以及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非洲)。
回到原题——中国的政党制度,---可以把中国的政党制度作为上述三种类型
(2)、1956---1978,这一段,当属是没有定论的临时安排。虽然,这一时期, 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甚至李维汉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上曾提出“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平等”,但与民主党派到底是一种什么关 系,并没有确切的定论。后来左的思想发展,不可能讨论这个问题,直到文化革 命爆发。
现任主席蒋树声。 目前,民盟在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建立了组织,现有盟员 181000 多人。

浅析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文化基础

浅析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文化基础
(二)法家文化——开辟依法治国的原创时代
1、重法:以法治国而非依法治国
法家主张的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以法治国”,其本质是“以权治国”, 法家思想的“以法治国”强调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的保护,帝王专权,法令是判定功过是非的唯一标准,韩非子提出“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步之于百姓也。”可以体现这种观点,他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政府实施,百姓遵守。这种法治治理国家的方式使政府缺乏监督性,扩大了政府的权利,制定者、实施者和遵守者严重脱离,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背离了法律终究发挥的作用和原则。法家思想的法治确实是“以法治国”,但是它只是帝王统治的工具。而现代“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总成,其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法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人们既要为法律服务,又要遵守法律,这点和“以法治国”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法律完全是因人而立,因人而改,因人而弃不可能存在最高的权威;“以法治国”保护的是君主的至高无上,一切均以政治为目的,为政权服务,对于百姓而言根本没有权利而言,更多的是单向的义务性;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的权利行使,而宪法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的观念下,实现了由君主向人民转变的逻辑可能,实现了在人民的监督下制定法律,在政府法人监督下遵守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的原则。依法治国强调所有的法都是全体公民的约法,约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而非为了权力的实施,约法要求全体公民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6】。而法家的法是“王法”是有阶级等级的差别的,其立法目的是保证权力的实现,而并非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受历史文化与背景的限制的。
(二)制度文化的衍生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关系研究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关系研究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关系研究作者:吴灿新来源:《桂海论丛》2017年第02期摘要:党内政治生活是特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全部政治活动的总和。

广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要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制度文化和党内政治精神文化构成;狭义的“党内政治文化”,重点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思想道德文化”。

党内政治生态则是指中国共产党全部政治活动的状态及其相互联系,以及党内外政治关系相互关联的状况,是党内政治生活现状与党内政治文化状态的一种集中反映与集中体现。

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要加强党内政治制度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样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优良政治生态。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2-0004-05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其中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于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大问题,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突出强调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文拟就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谈点粗浅看法。

一、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一)党内政治生活生活通常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

人类的生活包括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根据社会生活领域来分,至少有三大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职业生活。

根据社会生活层面来分,也有三大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因此,党内政治生活是根据社会生活层面来划分而得出的政治生活的一种类型,它是特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全部政治活动的总和。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发轫和形成的国内政治文化生态论析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发轫和形成的国内政治文化生态论析

作者: 戴玉琴[1];刘诚[1]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页码: 75-8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政治文化;生态
摘要: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轫和形成源于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生态环境。

如果从社会影响力来看,当时中国政治文化格局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与中间党派资产阶级理想相一致的自由民主主义、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全能政治相结合的权威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相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三足鼎立局面。

这三种政治价值取向在抗日战争时期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并在后来中国政党制度的演进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正是这些政治价值博弈与整合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2期2008年4月辽宁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LiaoningV ol.31No.2Apr.,2008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杜桂萍,高 娟(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摘 要:政治文化是由多种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文化系统,其维持、传播、创新必须通过政治社会来实现。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整的政治文化的体现。

各种政治亚文化的存在,需要一种政党制度来加以整合。

中国政党制度下的特色政治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为政党制度形成提供了结构要素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政党制度;政治文化;中国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48(2008)022******* 在任何一个国家,当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相适应时,政治体系就稳定;反之,当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出现隔阂,不能相互适应时,政治体系就会动荡不安,政治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因此,深入剖析政治文化的内在结构、要素,正确认识政治文化的功能,科学理解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不仅对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政党制度产生发展的特定背景 政治文化(P olitical culture)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政治概念,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综合交叉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此没有明确的概念,但对其核心———政治意识形态有广泛深入的论述。

列宁1920年在《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立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

”[1]列宁的阐述表明政治文化是特种政治现象,是人们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倾向,包括政治意识形态倾向、政治心理倾向、政治评价倾向等等。

还强调:无产阶级政治文化是共产主义的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学界拓展了政治文化新领域。

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中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留心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情感”。

“政治文化是由认识上的,情感上的和价值上的因素组成的。

它包括政治现实的认识和意见,及对政治价值观的情感”[2]。

“政治文化是每个社会内由学习和社会传递得来的关于政府和政治行为模式的聚集”[3]。

政治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界定政治行为发生的环境的经验信念、政治态度、表征符号和价值的系统。

在广义上是指政治思想、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情感的总和[4]。

政治文化包括多种要素。

首先,围绕政权问题而形成的政治思想,特别是统治阶级思想,即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次,政治文化主要体现为广大的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所具有的政治信仰、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再次,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意识,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总的看来,政治文化是长期积累的、由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多层次的政治认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收稿日期:2008202224。

作者简介:杜桂萍(1971-),女(蒙古),辽宁鞍山人,副教授。

特征,是人们政治理性认识和政治情感的综合产物。

政治文化的功能,即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所产生的作用:第一,政治文化为政治统治体系的确立提供合法性的说明。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不可能是在文化真空中建立起来的,必须找到其合理的思想文化依据。

政治文化从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为新的政治统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政治文化为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思想意识上的支持。

政治文化从心理意识上对社会成员的自觉认同和心理支持提供有序的保障。

第三,政治文化为政党的政治统治的发展提供指导,引导人们参与、拥护政治发展,动员、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使其达到合法化。

2 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阿尔蒙德和维尔巴在《公民文化》中,这样论述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当提到一个社会政治文化时,所指的是在其国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中被内化了的政治制度。

这也就是说政治制度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设计的,是一定政治文化的产物。

阿尔蒙德同时还指出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的关系,“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

同时,由现存的政治结构所造成的机会和压力也影响着那种政治文化。

”[5]其中,政治结构就是政治角色或政治行为的一定排列组合,政治制度就是一种政治结构方式。

因此也可以说,政党制度就是政党的一定排列组合。

因此,对政党制度而言,“其价值理念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制度上的合理结构,而且,在更为深层意义上,依赖于政治文化的支持,依赖于人们对其制度和其价值理念内心的认同和信仰”[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力量通过经济运动、阶级、政党、集团、个人、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政治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它是在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所匡定的文化框架中形成的。

因此,必须把政党制度结合产生它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之中进行分析。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处于一个不完整的政治文化时期。

它经历了封建社会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整合。

这种不完整的政治文化态势在亚政治文化中慢慢发展与增强,使政治文化呈现复杂的结构,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也复杂化,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生成提供了结构性空间与资源支持。

从宏观层面看,由于传统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三者融合形成混合的政治文化,中国的政治文化开始成为一种异质政治文化。

新型的政治文化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力量,也不能安全整合传统政治文化,三者就处在对立的联系中。

从微观层面看,传统政治文化对于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具有延迟性。

传统政治文化自救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传统政治文化所依托和维持的政治体系落后于时代,应依靠新的力量———政党,应重新建立政党制度。

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沉淀,为政党制度的形成造成困境与有限的选择范围。

多党制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很难改变政治文化多元化的状态,无法形成强大的政治整合力,最终转化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变种产品。

所以,传统政治文化使中国政党制度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一个社会的政治气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社会的知识阶层。

而政治文化则是该社会的政治气候的晴雨表。

”[7]因此,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就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注入了新的因素与活力。

首先,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它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为政党政治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结构性要素。

其次,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孕育了许多知识2政党精英,造就了政党制度的众多政治角色与要素。

第三,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尽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实践,但是由于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与政治体系的保护以及自身的局限,并且其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其政治文化与政党的联系比较松散,社会整合乏力,也导致了畸形政治。

因此,政党制度不能使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成为主流政治文化。

同样,资本主义政治文化造就不出具有强大整合力的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在传统政治文化与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基础之上构建的,是一种“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包融性、实效性、动员性等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对于革命・222・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任务来说,它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相对于革命理想来说,它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毛泽东指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8],并强调“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9]。

中国共产党在构建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包融性。

独立、自由、民主是新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价值理念,也是各民主党派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

3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过去曾一度被扭曲的政治文化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轨,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理论成为人们解放思想的理论动力,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10]并明确提出了在新的世纪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先进的文化方向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创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11]。

这一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党制度发展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离不开思想的解放、价值观的更新及科学文化事业的推动。

先进的文化代表着时代的主流,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

”[12]因此,从文化角度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就是传统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