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评价]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与发展——评《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与发展——评《数字媒体艺术》

书评•广告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与发展—评《数字媒体艺术》高玉臣(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河北唐山064100)在技术加速迭代、信息爆炸发展的时代,美学已深入渗透于视听文本等,其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精神文明、传媒文化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态度和审美习惯,参与构建人类的良好生存空间。

观照现实,可以清晰看到当代人正面临审美泛滥的冲击,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刻不容缓,亟待突出美术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因此,在新媒体浪潮的影响及技术革新带来的有利环境下,美术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是敏锐把握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关键,对于重构新媒体时代的美学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

“它(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精神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以数字化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这充分表现了艺术在科技作用下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为保障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其相应的大学学科教育应运而生。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表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设计学类(130508)和计算机类(080906)。

数字媒体艺术结合了技术与艺术,特别是代表着美学传统的美术,在美学层面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时代难题,拓宽技术红利下的研究视野。

本文通过简要评析《数字媒体艺术》一书,探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技术与美术的结合与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由邹梅和董璐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12月出版,是面向大学生的一本专业基础教材。

该书旨在加深对“技术”和“艺术”概念的本质思考和体验,围绕数字艺术的核心和一般规律,了解与掌握技术和美术相结合后所表现的作品光鲜亮丽的外在形式,以及内在的深刻思想。

该书内容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时代背景、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艺术、数字媒体与广告艺术、数字平面涉及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方面[1]。

它既指艺术作品数字化创作过程,也指代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展示方式。

是高科技技术与艺术思维的完美结合。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通过数字化这一手段,用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人性化来拓展设计领域的精神空间,为科学和艺术架起了立体交叉桥。

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彻底改变了艺术设计的模式和内涵。

其明显的特征,即体现在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实质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重组的数字化艺术设计。

1.高效与交互性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迅速发展,为设计师们提供了许多快捷与方便。

数字技术易制作、易传播的特点,使作画速度出现了神奇的变化,每一个构想在电脑屏幕上立即可以呈现。

网络艺术的无限复制和瞬时传播的功能,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个体创造向现在群体复制拓展,“制作”成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概念。

艺术载体从“作品”转向“超文本”、“超媒体”。

数字化替代了传统精细、繁琐的手工劳作,减少了设计中的重复劳动,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

使他们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成为设计师随意调取的素材。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多元化、交互式的信息,设计师从程序化的信息中获取大量的创作灵感。

由于数字化艺术独特的数据化形象和艺术创作上无限广阔的空间,使设计过程不再是以往的单向进行,而是多向可逆的。

数字化设计的可变性,可随着设计思路的变化而随意更改,加强了与用户的对接。

审美范式的超越:新媒体动漫艺术解析

审美范式的超越:新媒体动漫艺术解析
它指的是出现于现代媒体广播电影电视等之后的数字技术媒体它包括电脑和一切运用微处理器数码激光互联网的技术设备电子娱乐产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多媒体系统高科技视频系统遥感技术远程通信系统通过数字手段生产的艺术作品仿生学意义上的信息产品以及各种含有电子内容的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等等
审美 范式 的超越 : 媒体 动漫艺术解 析 新
收 稿 日期 :2 1—10 0 00 —5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科 基金规划一般项 目(9 A7 0 4 )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 目“ 0YJ 6 0 5 ; 湖南动漫设计艺术教 育发展
战略研究” 0r B 5 )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 (8B 3 6 ; 湖南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XJ 8 G 0 ) ( K0 B D0 5

之间新的传承与互动以及人类对 自 身和世界的新的感受所 获得的新的启示等。这些新的媒体体验方式为我们概括了 这种新媒体的新特点 , 即它的数字化、 交互性 、 超链接( y H.
乎涵盖了 影响当代社会个人和集体生存质量和价值的所有 新技术、 新媒介。从哲学的高 度来讲, 它还与特定的社会意 识形态相关联 , 预示着人们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重新审视 , “ 它所蕴涵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从本体上解构 了以往对存在 的理解和解释 , 打破了关于主体客体的原有认识 , 重新组合 了存在、 真实、 虚拟。 …因此在本体内涵上“ ” 新媒体” 也是某 种新观念的指代物。新媒体艺术的先驱者罗伊 ・ 阿斯科特 性, 其表现形式很多, 但它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 那就是用
一 一
户经由和作品之间的互动、 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 造型、 甚至意义。 新媒体艺术与国际互联网的结合, 使它具有了超大 容量、 超越时空、 传播、 双向 高度共享、 平等对话等特征。[ z 】 它具有旧有的媒体所不具备的属性与价值 。而“ 媒体” j 日 通 新 媒体 与动漫 的转 型 常意义上是指人们所服务的社会公共机构、用 以通讯交流 “ 新媒体”Nw Mei 指相对于“ (e d ) a 旧媒体” 而言在内容 媒介载体——诸如新闻机构、 出版社、 电影制片公司、 广播 和形式上具有历史性变革的一种媒介形式。它指的是出现 电台等, 以及这些机构所生产的物质或精神性产品 ——诸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有关舞蹈学科的研究在业界已经相对成熟,但伴随媒体视听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范畴里开始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其相关研究众说纷纭各有所长。

为了尽可能清晰地梳理出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质以及在舞蹈创作中的实践问题,本文拟从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源起、分类,新媒体艺术在舞蹈表现中的功能,影视视听美学与舞蹈艺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概述,厘清新媒体舞蹈艺术概念,对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舞蹈作为呈现人体体态美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历史变迁、人文变迁、科技变革的发展烙印。

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期待从最初的祭祀娱神到后来的娱人自娱再到如今上升到精神表达、审美哲思范畴,自始至终都在源源不断地加入更多视听美学因素,以期达到舞蹈艺术内容、形式的丰满和延展。

当代舞蹈表演的场地大多从空旷的自然空间走进了一定封闭的室内舞台,同时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舞蹈的环境、空间、视听、审美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别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舞台、舞蹈内容、舞蹈形态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舞蹈文化、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舞者和观众在进行有关舞蹈艺术的活动时,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繁荣景象。

新媒体舞蹈艺术定义的再解析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出现定义上的偏差,认为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但事实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定义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较为赞同匡文波教授的观点: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在常见的媒体中分离归类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

显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并非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似乎新媒体舞蹈艺术能够更为贴切形象地阐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指舞蹈与类似于投影技术、全息技术、声光舞美等媒体技术交互之后,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新的舞蹈艺术门类。

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

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 , 是人们从现实生活 中创造 和衍
显示 出它独特的地位 以及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 甚至对于艺
生 出来 的一种精神需求 。它是一个 进步 的象征 , 以艺术 所 始终是 一个不断在悠 悠历史 长河 中翻滚变动并 且 向着 前 进的概念。它的具体含义 区别于不 同时期与不 同地域。而 新媒体艺术则诞生于 2 0世纪末 , 触及全 世界范围 区域 内 , 是艺术领域里面 的一种较 为特 殊的艺术形式 , 它的特殊性 在于 以当今先进 的科学技术 为基础 , 充分利用艺术创作 者 的想象 和技巧 , 从而创 建一种全 新 的视觉 领域 , 将人类 理 性思维和艺术灵感融 为一 体 , 以计算机 、 数码技术 、 录像和 胶 片技 术 、网络 技术相结合 而完成 的一种 全新的艺术 样
方式之一 。我们 除了可 以从传统 的电视上看 到媒体作 品 ,
而众 多影像艺 术更多的频繁亮相 于互联 网上 , 带给人们与
众不 同的生 活经验 和体验。和传统艺术相 比 , 新媒体艺术 在视 觉上带 给观众静 中有动 , 中含静 的体 验 , 动 给观众展 现真 假莫辨 , 虚实实 的场景 , 虚 在空 间展现上 也时时嵌人 生长又蹦 出坍塌 。 但它和传统艺术一样 , 常来说 , 品不 通 作
科 学技术 , 集虚拟现 实、 数字 、 交互 、 多媒融合等众 多尖端科技为一体 , 形成 自己独特 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 新媒体 ; 艺术传播 ; 艺术接受; 拟现实; 虚 交互 中图分 类号 :J1 0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O— 28 (0 9 0 O O 一 O 2 5 9 2 0 )3一 2 5 2 O
2_ 0 5
Theor y Res ear ch

《2024年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范文

《2024年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范文

《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成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其中,动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绽放光彩。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的审美性,从艺术表现形式、受众心理反应及社会文化价值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二、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融合了传统动画与现代科技,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从二维手绘到三维立体,从静态图像到动态视频,动画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其特点包括:1.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实现高度逼真的画面效果,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2. 表现力丰富:通过色彩、光影、动作等元素,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涵。

3. 跨文化交流:动画作品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全球观众共享的艺术形式。

三、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审美:动画作品通过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和丰富的色彩,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其视觉审美不仅体现在画面本身,还体现在画面的组合与构图中。

2. 情感共鸣:动画作品通过讲述故事、塑造角色,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对作品美学的思考。

3. 创新表达:动画艺术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可以表现现实世界中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或是超越现实的想象世界。

四、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心理反应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受众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娱乐性吸引:动画作品以轻松、有趣的风格吸引观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

2. 情感投射:观众在观看动画作品时,往往会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与角色共同经历喜怒哀乐。

3. 文化认同:动画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认同,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五、动画艺术的社会文化价值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2024年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范文

《2024年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范文

《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形式与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动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在新媒体时代中崭露头角。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的审美性,分析其特点、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特点1. 技术创新:新媒体时代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如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使得动画作品更加逼真、生动。

2. 表达方式多样:动画艺术不受现实物理条件的限制,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表达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3. 互动性强:新媒体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途径,观众可以与作品进行互动,增强观赏体验。

三、动画艺术的审美性分析1. 视觉审美:动画艺术的画面精美,色彩丰富,通过光影、构图等元素,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动画作品中的角色设计、场景布置等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 情感审美:动画艺术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将情感和思想以更为直接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共鸣,达到情感审美的目的。

3. 文化审美:动画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等方式,传递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

四、动画艺术的审美性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1. 推动艺术创新:新媒体时代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动画艺术的审美性也推动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2. 拓宽艺术市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使得动画艺术可以跨越地域、文化的限制,为更多人带来审美体验,从而拓宽了艺术市场。

3. 培养审美观念:动画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审美性,培养了观众的审美观念,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 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动画艺术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动画作品更加逼真、生动。

时空观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

时空观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

包 装 工 程 第40卷 第12期收稿日期:2019-02-04基金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德化传统瓷塑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20185080035)作者简介:马海博(1982—),男,内蒙人,清华大学硕士生,赤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媒体艺术和文创产品设计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张茫茫(1975—),男,山西人,清华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行生活形态和交互设计。

时空观视角下的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马海博1,张茫茫2(1.赤峰学院,赤峰 024000;2.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摘要:目的 在新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这一主题概念始终影响着创作者与观众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在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带来更多的创作可能。

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时代特征,探究时空观对于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多重影响。

方法 结合实例阐释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并梳理在数字与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基于时间与空间特质下的新媒体艺术表达方式与审美体验的重要关联,从而总结时空观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的由来与趋势。

结论 基于时空观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理解体验,强调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创作的层面丰富审美情感的注入,同时启发创新意识的形成,更好的达成作品审美体验的统一。

关键词:时空观;新媒体艺术;审美体验;艺术表达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19)12-0302-07 DOI :10.19554/ki.1001-3563.2019.12.053Aesthetic Experience of New Media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MA Hai-bo 1, ZHANG Mang-mang 2(1.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2.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In creation of new media, the theme of time and space always influence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rea-tors and audiences.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iversified new technological means bring more creative possibilities.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ultiple influences of time and space o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new me-dia ar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aesthetics of new media art. The backgrou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new media art were illustr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examples, and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media art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ce in the digital and networked information age was sorted out. The origin and trend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new media art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experience of new media art, emphasizes the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of its existence, enriches the injection of aesthetic emotions at the level of cre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nspires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chieves better unification of the work's aesthetic experience. KEY WORDS: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new media art; aesthetic experience; artistic expression时空观,作为人们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千百年来始终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认知和艺术创作。

新媒体艺术的影像媒介与审美范式研究

新媒体艺术的影像媒介与审美范式研究

的关联性、与受众接近的价值判断因素 、 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等_。正如研究者所 . 】
指 出 的 : 值 得 注 意 的是 ,以往 人 们 在评

价影像作 品时 ,往往过分 注重主题或 走 向, 强调形式分析和技术评价 的极端 . 对 影像作 品的内容分析 和内涵评价 , 以及内 容与形式适应性的综合分析不够 从而造 成评价体系的不协调 和评价标准的失衡 。 如何做到 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统一和协调 , 求得 内容与形式 问的综合平衡 充分传达 信息量 , 既是摆在影像创作者面前的一道 永恒的难题 . 也是影像评价活动 中一道难 解 的命题。 悃 此 ,我们在新媒体艺术 的
现, 此种影像 中没有技术处理 , 对影像形 像 . 因此 重 新建 构 了个 人 身份 。 果 说 并成 为新媒体艺术影像叙事的一个鲜明的 也 如 成的干预可能是在拍摄前主动表演或人为 现 代 社 会 所 培 育 的个 人 是 理 性 、 立 、以 特 征 。 独 造型布景等等 . 这部分影像主要成为录像 自我 为 中心 和 稳 定 的 . 么 也 许 一 个 正 在 那 麦克 卢汉认 为 ,媒介 不但决 定 了艺
式. 包括直接拍摄 的影像和计算机 图形动 在文化身份 上同样深刻的变革 。 电话、广 这是 又一次 对影像叙 事功能 的开拓和 扩 画等特效处理 的影像两个部分 。 直接拍摄 播 电 影 、电 视 、电脑 ,以及 它 们现 在 的 展。取消叙事结构 中的叙事构思 , 这种 影
的摄 影 机 影 像 , 常 为现 实 世 界 的真 实再 多 媒体 集合 形 式 重 新 组 装 词语 、 通 声音 和影 像叙事方式在新媒体艺术 中被发扬光大 ,
的技术手段制作影像 , 包括计算机图形软 借助于图像在社会 生活 中创造我们的世界 像媒介 带来的艺术 接受的特 点。 件 、数字技 术、生物技术 的应用 ,展望新 的力 量 ,当代 新 媒 体 艺 术 也 不 再 只 是 “ 反 媒体艺术影像制作的未来 . 更新更奇妙的 映 ”和 沟 通 ”我 们 所 生 活 的 世 界 .它 也 影像形式 .等待我们去探求和发现 。 影 像媒 介 的 内容 是指 影像 的叙事 , 1 介入的偶然性 . 新媒体 艺术介 入和交 流的偶 然性指

论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

论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

论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摘要:新媒体艺术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其形式特征、美学理论和知识构成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针对目前新媒体艺术设计所面临的学科基础知识不足、行业发展的瓶颈等问题,本文从行业进行调查,对最新的前沿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引言:21世纪是一个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视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因此,对于这个融合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新兴行业,政府也是非常重视。

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众多与数字媒体有关的行业和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在教育方面,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都开始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了与数字化传媒有关的学科和专业。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会极大地对艺术与设计的格局发生变化,并为其带来蓬勃发展的推动力。

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对医学、身体解剖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在素描、雕塑艺术等方面奠定了较高的理论依据;在几何学与透视学方面的研究,使绘画的透视学理论与人体的视觉理论相一致;颜料化学发展给了油画者一个色彩丰富的表达空间;随着对光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在运用光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剖析与整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照相技术的出现,进而对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十世纪后,艺术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剧烈,数字媒体的发展给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从90年代开始,数字艺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将“艺术学”与“电脑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新媒体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联系和互动。

”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数字影像、 CG特效、网络技术等数字技术,已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支柱,美国和日本的数字产品比传统的汽车制造业要高,韩国则以数字内容为基础,推行电子书,为韩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内容正逐步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延伸,并有望成为中国最有潜力的行业。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点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点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艺术形式也在逐渐变化。

新媒体艺术就是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艺术作品。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点也随之发展。

一. 表现手法1. 互动性新媒体艺术作品互动性强,与观众的互动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众通过身体语言或语音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互,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具有趣味性,让观众参与其中,产生更强的体验感。

例如,“雨屏墙”作品,观众在墙面上手划雨滴,在墙面上切割出水流的烟雾画面,形成一幅栩栩如生的雨景。

这样的艺术作品让观众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展现出互动性的魅力。

2. 可视化可视化是新媒体艺术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形式,以图像或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了人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艺术家心里有数”作品,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艺术家的话语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形成一幅幅独特的艺术画作,展现出这些艺术家个性化的思考与创作风格。

3. 多媒体组合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多种媒介可以相互组合,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例如,“光之阶梯”作品,通过多媒体组合的方式,将光、音乐、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奇妙的视听效果,展现出新媒体艺术的多样性。

二. 审美观点1. 前卫性与传统艺术相比,新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前卫性,更加激进和大胆,能够推动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例如在一些引领新潮流的艺术展览中,出现很多独特、前卫的新媒体艺术品,例如风靡一时的“Pop-up Forest”(愤怒的小鸟)和“头颅飞溅”等,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传统艺术创作有着很大的不同。

2. 整合性新媒体艺术强调的是整体性,作品不仅仅是用来欣赏、赏析的,更多是将观众置于作品之中,与观众互动,参与其中,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例如“雨屏墙”和“艺术家心里有数”,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将观众与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其中,体验作品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论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

论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

论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发布时间:2021-06-22T09:42:04.6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作者:马浩智[导读] 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传播形式。

马浩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新媒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传播形式。

同时,很多大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信息内容的拍摄、图片传播等工作。

在此期间,给传统摄影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为满足摄影在新媒体中的发展变化需求,还需要结合摄影在新媒体中的发展问题,提升摄影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美学视角;引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它使得各种艺术门类都得到新的发展,以其吸引眼球的展示形式和其快速地扩散传播,使得传统艺术形式得到更广阔的受众。

传统图片摄影由于新媒体的加入得以开辟新的道路。

同时新媒体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新争论。

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去进行艺术品的宣传或是创作在当今也已经屡见不鲜。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其具体的应用方法,应该顺应新形式的发展,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带给观者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1对新媒体的解释新媒体一般指网络媒体,起步于欧洲十九世纪60年代,以录像艺术为开端。

新媒体的原文是NewMedia。

翻译为新媒体或是新媒介。

用以区别于传统媒介。

所谓传统媒介一般指视觉媒体或是听觉等单一媒介。

而新媒体是更加多元的混合型媒介——曼诺维奇在他的《新媒体的语言》规定了新媒体的五原则:第一,是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即可编程和设计,新媒体艺术的广泛传播离不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二,新媒体是同时由多种模块化的传统媒体组成的感官集合。

第三,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当今的虚拟AI等也被归纳为新媒体的范畴。

第四,可变性即新媒体可以根据不同的体验者从而创建个性化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和编辑产生不同的结果。

试析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析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 1 1卷第 5期
2 1 年 9月 0 1
JU N L F U A A S E I O A IN L E H I L O L G O R A N NM S D V C T A C N A L E E O H M A O T C C
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在表达一个 作 品时 , 其艺术 形象 的呈 现方式要 么 是在场 观 赏 , 字 画作 品、 塑 作 品、 筑 作 品 如 雕 建
等; 要么是不在场的, 单纯靠想象来建构。所 以
[ 收稿 日期 ] 2 1 — 8— 9 0 1 0 2 [ 作者简介 ] 郭 优( 95一) 女 , 18 , 河南郑州人 , 吉首 大学 文学与新 闻传播学院 2 0 09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文艺与传媒 。王英 (9 3一) 男 , 16 , 湖南 临湘人 , 湖南 大众传 媒职业 技术学 院学工处 政工师 , 研究 方 向: 思 想政 治教育。
较单一 。例 如运用视觉欣赏字 画 , 运用 听觉欣 赏 音乐 。新媒体 艺术 的创 作形 式则 更 加 丰 富和 多 样 , 人 们 必 须 对 审 美 的感 官 提 出 更 高 的要 使 求— — 多重感官 体验 整合 能力 。新 媒 体艺 术 的
媒体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而其 中最重要的原

新 媒体 艺术 的 审美主体
果, 观赏者 不仅仅是新媒 体艺术领域 的参与 和体
验 主体 , 同时也 是 互 动 作 品 实现 基 本 交 互 的角
审美 主体是 在 社 会 实践 , 特别 是 审美 实践
中形成 的具 有一 定审 美能力 的人 。审美 主体具
色 。艺术 作品 中的意 象反 映 了主 体对 审美 意 象

对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诠释

对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诠释
最 新 技 术 为 基
交 流提 供 “ l 临场感 受 ” “ 的交 流 情 绪 ” 与 好 ,
进 一 步 协 助 作 者 和 欣 赏 者 建 设 起 友 谊 之
程 结 束 于 艺 术 作 品 的 完 成 之 时 , 艺 术 品 的 产 生 之 日就 是 艺 术 产 生 的 结 束 之 日 。 而 自上 个 世 纪 6 年 代 风 靡 欧 美 的 接 纳 美 0
读 者 密 切 联 系 的 方 式 : 作 者一 读 者 或 作 者一 作 品一读 者 方 式 。此 种理 论 将使 艺 术
的创 作 与欣 赏密 切关 联 ,因此 致 使艺 术 的 产 生 与接 纳 进人 一个 新 的 空 间。 为 了提 升
人 和 人之 间 交流 的功 效 .平 常 生 活 中人 们
美 体 验 主 动 性
两 方 面。
就 客 体 来 说 , 会 的不 完 满 性 、 重 性 就 社 多 得 以展 现 ,这也 就 意 味 着 共 生 、互 惠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存 , 是 当今 世 界 的根 本 之 道 , 意 味 着 应 更
生 命 之 所 以 是 生 命 的最 大 可 能 是 源 自于 各 种 物种 间 的会 话 。 所 以 “ 会话 ” 是 “ 不 独 自 ” 就 变 成 自然 演 化 中 公开 的秘 密 。 以 , 可
创 作 中 去 ; 为 欣 赏 者 , 也 需 要 准 时地 作 他
阅读 中 , 阅读 仅仅 围绕 着 作 者 的 主 体 性 铺
开 , 者 唯 有 以屈 从 的 心 态 去 阅读 . 最 读 而
种 新 的 艺 术
形 式 。 媒 体 艺 新
术 用 现 代 科 技 与 传 媒 最 新 技

《2024年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范文

《2024年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范文

《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这一变革对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画艺术作为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审美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动画艺术的审美性,分析其特点、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动画艺术的创作与鉴赏提供理论支持。

二、新媒体时代与动画艺术的融合新媒体时代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法,为动画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动画艺术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了从传统二维到三维、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转变,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动画艺术的审美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三、动画艺术的审美性特点(一)视觉冲击力动画艺术通过精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元素,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彩、构图、光影等方面,动画艺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创造出更具感染力和个性的视觉效果。

(二)叙事性动画艺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能够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等手段,将抽象的观念和情感具象化,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跨文化性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具有跨文化性的特点,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观念进行传播和交流。

四、动画艺术的审美性表现形式(一)画面美学画面美学是动画艺术审美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光影等手段,动画艺术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享受。

(二)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动画艺术的核心之一。

通过角色塑造、情节设计等手段,动画艺术能够深入人心,触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动画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动画艺术能够不断拓展其表现力和审美性,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五、影响动画艺术审美性的因素(一)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影响动画艺术审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动画艺术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播。

论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

论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
实空 间等 , 召 唤着接 受 者/ 受 众进 入作 品 , 参与 作 品 , 以接受 者/ 受众 自身 的实 践 方 式 和 行 为 方 式 引起 艺 术 作 品之形 态/ 形 式/ 结 构甚 至是 意义 发 生 变 化 , 艺
新媒 体 艺术在 其发 展 的过程 中渐 渐地 打破 了传 统艺 术 的那种 “ 静观 ” 的、 “ 澄 怀味 象 ” 般 的久久 回味 的体 验 , 转 向 了一 种 “ 即时即刻” 的艺 术 体 验 , 把 介
刘 世 文
( 阜 阳师 范学 院文学院 , 安徽阜 阳 2 3 6 0 4 1 ) 摘 要 :新媒体 艺术强烈冲击着传统 艺术创作 方式 , 召唤 着接 受者 以 自身的 实践 方式和行 为方 式建构作 品 ,
追求“ 此时此刻” 或“ 身临其境” 的“ 在 现场” 的 审美体验 , 主要 表现为“ 在 场” 和“ 临场 ” 两种 形式。考察新媒 体艺术
的“ 在 场” 性和“ 临场” 性 艺术体验及其 实践 , 窥见新媒体 艺术 的“ 现 场” 审 美特征 , 这一新的 审美特征 消解 着传统的 艺术 审美方式和 审美观 念 , 彰显 着深刻 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 艺术;在 场 ;临场 ;现场审 美
中图 分 类 号 :1 0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6 1 2 x ( 2 0 1 3 ) 0 1 0— 0 0 9 6— 4 0
在新媒 体 艺术 的创 作 中 , 艺 术 家 创 作 的 往往 不 是 一 件完 整 的 、 有稳 定结 构 的封 闭性 艺术 作 品 , 他们 通 常 提供一 件 作 品 的框 架 和 供人 们 参 与 、 表演 的舞 台, 甚 至是 提供 一个 契机 以便 观者 介入 、 参 与作 品形 态和意义的建构 。这就要求新媒体艺术家具有一定 的科学 技术 知识 和 电子 知 识 以及 相 关 的实 践 能 力 。 简 单 的说 , 艺术 家必 须 通 晓 如 何 在 一件 作 品或 一 个 场 景 中熟练 地运 用 事 物 、 灯光 、 运动 、 音响、 文字、 图 像 和各种 技 术设 备营 造 出一种 特有 的具 有诱 惑力 的 不 同寻 常之 情境 和氛 围 , 让 接受充分地体现在 录像 ( 装置 ) 艺术 、 网络艺术 、 多媒融 合 艺术 和远程 通信 等艺 术之 中 。 新 媒体 艺术 表 现 出来 的 强烈 的“ 现场 感 ” , 是它 区别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感 、 与 人 与 机 器 之 间 的 交 互 、 线 性 以 及 非 物 质 性 的 人 非
体 验 构 成 了新 媒 体 艺 术 的 审 美特 征 。
关 键 词 :新 媒 体 艺 术
非 物 质 } 生
从 2 O世 纪 6 O年 代 起 , 美 籍 韩 裔 艺 术 家 白南 准 就
开 始 探 索 多 媒 体 的 艺 术 形 式 , 使 用 电 视 、 像 等 当 时 他 录
的 传 达 方 式 已 经 不 能 满 足 当 代 的 感 性 需 求 , 艺 术 感 受
的 形 式 即 便 不 像 本 雅 明 所 说 的 是 触 觉 的 , 走 向 多 维 与
综合 却是 不争 的 事实 。毫无 疑 问 , 们 的时代 已经 “ 我 超 越 了 视 觉 阶 段 而 日 益 成 为 多 种 媒 体 和 多 种 感 官 时 期 ” 。
的幻觉 , 乐 为提升 观众 的情 感体 验 起到 了重 要作 用 , 音
从 而 制 造 出 强 烈 的 临 场 感 。 os 0 e 还 包 括 大 型 立 体 《 m s》 视 频 和 音 频 设 备 以便 实 时 传 达 用 户 经 历 的 环 境 , 虽 然 沉 浸 发 生 在 私 人 地 方 ,屏 幕 上 的 视 讯 画 面 使 其 他 观 众 见 证 每 一 个 身 临 其 境 的旅 程 。在 这 里 , 术 家 凭 借 多 种 艺 媒 体 手 段 创 造 出 的 沉 浸 效 果 , 是 为 了 模 拟 现 实 , 是 不 而
个 信 息 传 媒 时 代 的 感 性 需 求 的 时 候 , 新 媒 体 艺 术 应 运
而 生 。
新 媒 体 艺 术 是 一 个 宽 泛 的 概 念 ,主 要 是 指 运 用 录 像 、 算机 、 频 、 置 、 合 媒体等 表 现载体 , 电子 、 计 视 装 综 以 光 学 等 新 科 技 语 言 为 基 础 , 特 别 是 使 用 信 息 科 技 与 网

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研究

Extensive Music Research 泛音乐研究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研究黄大广(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运用,新媒体应运而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改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逐渐产生改变,舞蹈创作人员要突破舞蹈领域的局限,以客观开放的视角分析舞蹈艺术审美和发展,在舞蹈创作理念及方式上积极进行创新和调整,顺应舞蹈艺术多元化、系统化的发展目标。

本文将基于新媒体环境,探讨舞蹈艺术的审美及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艺术;审美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前言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新媒体革命的开展,新媒体艺术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应运而生,该艺术形态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是对传统艺术结构的突破和创新,能够以别开生面的传播方式及姿态展现出来,推动了人们审美理念及创作方式的调整和改变,舞蹈艺术亦是如此。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逐渐产生改变,舞蹈艺术工作者在开展舞蹈创作时,可以科学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舞蹈创作活动的创造及独特性。

本文将针对处于新媒体环境的舞蹈艺术审美及发展进行探索。

一、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审美自迈入互联网时代后,数字艺术、移动艺术、网络艺术等多种艺术形态得到快速发展,对之前的艺术环境产生诸多影响,推动传统艺术逐步朝着新媒体方向发展。

传统艺术涵盖了多方面内容,舞蹈艺术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在审美层面及创作层面均产生诸多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社会生活展现出来,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结构从人的审美结构的特征来说,人的审美结构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分析人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结构,可知主要分为感性和理性这两大类别,也可被分为感情及要求,以个人心理、生理、意识等多个要素为基础,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教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行业成为了各大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则成为了这个行业中的未来主力军。

为培养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从学生的审美教育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审美教学必须得到重视。

审美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以下是基于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教学中的几个关键要点:一. 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意识学生应该从基础课程开始,就要有明确的审美意识,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以及如何鉴别良好的设计和艺术。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讲座、书籍阅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审美框架和标准,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事物,正确评价设计。

二. 加强学生的感知和观察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这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自然、艺术品、设计作品等途径来实现,并通过绘画、素描、切割等手工制作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性认识。

此外,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也可以通过影像、数字化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展示、推销自己的设计作品。

三.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评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审美评价方面,应当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评判一个作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标准性,它与学生个人的审美判断有关,也与客观的审美规律与艺术理论密切相关。

由此,教师们在开展审美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倡导学生去辨别和评价艺术成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形式,以及不同的设计方法。

四. 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思考习惯独立的审美思考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了解和掌握设计规律、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关键。

为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审美思想分享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评价]一、新媒体艺术与批评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与迅速普及,是20世纪人类信息传播领域最伟大的事件;而新媒体催生的新兴艺术形态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

回顾这几十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虽然新媒体的界定并非总是固定不变,它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在不断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但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却是相对明确,综合性、跨学科和交互性成为其主要特征,形成一门全新的艺术。

与任何一门艺术学科一样,新媒体艺术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目前人们还没有对它有透彻的理解,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特别是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

我国的新媒体艺术研究经历了从现象的关注与跟踪,到范畴界定的提出与讨论,再到理论的探索与建构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从最初面临的一种命名的困惑、一种身份的焦虑、一种对象的模糊和不确定,到逐步转向对学理的关注。

本世纪初,新媒体艺术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他们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新媒体艺术探讨的文章书籍,如黄鸣奋的《彼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2000),王秋凡的《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xx)、许江、吴美纯主编的《非线性故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xx)、张朝辉、徐翎的《新媒介艺术》,以及陈玲的《新媒体艺术史纲》(xx)等等,从不同层面阐述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可是,透过新媒体艺术现象背后以其本体特征作为理论研究重点的讨论尚显不足,学科的整合、多向度比较和“理论――分类――发展史――批评”的体系构建存在严重缺失,特别是有关新媒体艺术批评方面,其理论基本空白。

笔者借助“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KI)、“”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新媒体艺术批评”作关键字搜索,能检索到的相关文章屈指可数。

艺术批评作为艺术作品欣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任何艺术品沟通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它对艺术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其根基扎入在其它相关学科之中,因而我们可以借鉴相关艺术类形的批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新媒体艺术批评。

但新媒体艺术又与其它艺术有本质不同,它不但呈现多种表现形式,从具有视听效应的材料装置到互动的电脑系统,从超媒体到人为的虚拟环境,从网络到网际空间,这些相互约束和相互影响的内质自始自终地贯穿在这些艺术形式之中。

由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多个不同领域的技术,使其观念和形态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受技术发展的制约,这使得新媒体艺术批评与传统艺术批评存在巨大区别。

二、两种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批评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立足于探索作品的审美因素、文化内涵以及表现方式。

简言之,就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一道真诚地传达艺术作品的“美感”。

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创作、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

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要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并相应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艺术家更好地创作;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阐释,引导欣赏者进行鉴赏。

新媒体艺术批评顾名思义,是建立在对新媒体艺术这一对象分析上的艺术批评,对新媒体艺术作品以及新媒体艺术现象等给出客观的鉴别、评价、界论,使受众更客观地接受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美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艺术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它背离了传统学院派艺术的创作标准,转而崇尚用科学技术和新媒体设计出来的新形态的作品,创造一种特殊的引人入胜的情境与气氛。

这种情境与气氛便是如今的新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它们的形式十分多样:数字音乐、数字图形、数字动画、全息照相术、互动装置、互动数码电影和电视、互动戏剧、虚拟空间等等,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艺术。

这种纷繁的艺术形式,带来了评判和取悦标准的混乱,也带来了新媒体艺术审美领域里多变的模式,这既是新媒体艺术的独特价值,也是今天艺术领域内不拘一格的样式,是对传统艺术的延伸。

这也使得新媒体艺术批评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要“整体”地观察和把握事物的特征,达到接近新媒体艺术的本质特性。

三、新媒体艺术批评特色对比那么,新媒体艺术批评究竟在艺术批评方面有哪些发展呢?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家“身份”的不同,传统的艺术家的身份往往是单一的,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这些领域的艺术家,他们往往是各自领域里精妙绝伦的大师,他们都非常“擅长”自己的专长,在自己的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人们,不一定人人都接受过单纯和专门的艺术训练,他们可以是科学家、程序编写人员和电脑技术人员,他们掌握了与新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和创作力。

新媒体艺术家们有一些是专职的,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维持生计,但其中大多数都是利用业余闲暇,靠兴趣投入自己热忱进行创作,以此不断寻求新的艺术梦想。

他们所能方便接触到的设备资源,加上自己不断创新的思维,都是维系他们创作的重要条件因素。

这与传统艺术家们通过成为一名产品设计师、项目策划师或大众媒体顾问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品直接获取利益维持生计完全不同。

正如新媒体艺术家克里斯达.索末尔和劳伦特.米格诺诺指出的,他们从未在美国展览中获得过回报,只从欧洲和日本的一些组织中获得过一些资助。

另外一种情况是,与传统艺术家合作,艺术家提供观念与形式的创意,他们则是后台的技术实现者,他们是艺术创作中新的主干力量。

虽然这些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但却是即将成为艺术主流部分的新媒体艺术,在艺术范畴内占有相当的社会地位。

所以新媒体艺术批评在对艺术家进行评论时,必须考虑到新媒体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不能单一的思考,传统的“齐常化”判断失去意义。

综观艺术史,艺术中的主要变迁都与科学和技术的变革密切相关,深受影响。

如西方的解剖原理、远近透视等,但是技术只是传统艺术实现的手段而已,从来不会构成艺术自身的“硬件”条件,并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艺术的可视性,而由长久积淀下来的艺术的精神传统潜在地控制着当代的艺术批评。

新媒体艺术却大不相同,该门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其观念和形态的演变与技术发展平行,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由于技术的空前使用,对新媒体艺术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数字艺术所依赖的数字技术、装置艺术所依赖的录像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等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构成了新媒体艺术的组成部分以及自身的“硬件”条件,这就要求新媒体艺术批评不会像传统艺术批评那样崇拜精神传统,而应该体现时代精神,注重对技术性的考察和探究。

艺术作品的独立意境,从来不用考虑其他过多的因素。

而新媒体艺术是跨领域和跨媒介的艺术。

新媒体艺术批评不能像传统艺术批评那样只顾画里,不顾画外,新媒体艺术批评是一种大科学、大美学的批评,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媒介因素的影响。

传统艺术批评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发现,传统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

通过与艺术作品的对话,或是经历相同的悲欢,或是通过与把握将思维与意念转化为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过程,最终达到审美的发现或者是心灵的共鸣等。

然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形态上有着质的不同,它摆脱了对材质的依赖,形成了一种非物质的、用时间衡量的境界,突破了传统审美准则,形成了虚拟领域的审美范畴。

新媒体的虚拟特征给艺术感受者带来了强大的错觉力量,否定了现实,创造了另一个虚幻的空间,在这个虚幻的空间有着自身的意蕴和无穷性,同样在这个虚拟的空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使得新媒体艺术审美变得复杂,也使得新媒体艺术批评没有固定的标准,使得人们在评价一种新媒体艺术时不得不考虑给自身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震撼。

传统的艺术创作者和受众是分离的,创作的直接交流很少。

而新媒体艺术中的互动数字系统,是开放的多维的系统,在这系统中,“受众”也可称为“互动者”,他们不仅是新媒体艺术领域内参与体验的主体,同时也是互动作品中实现基本交互的角色。

他们在与作品互动时,对于作品的内在运行是一无所知的,只能将对作品的初步认识转变为接受审美的交互过程。

在新媒体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受众显得是如此的重要,他们不仅能够表现出接受一件作品时的态度,也会意识到作品反映出的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往往是创作者所不知的),当他们手持鼠标、靠近传感器装置或通过肢体改变作品界面的原有面貌的时候,受众变成为新界面状态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一个作者的替身。

作品的开放的、可进入的结构空间,使得新媒体艺术产品与传统艺术作品的复杂结构有所区别,互动艺术打破了固定物质化的程式体系和超越了由传统艺术总结的经验与结论。

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预先突破了西方传统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是为在艺术作品、内容与受众之间交换信息而创造了一条通道。

这个通道能够建立一个可对话的网络作品、可感应的互动空间、可导航的娱乐装置等,它可以足够地开放以适应各种交流,而不局限于单向的反馈中。

这使得新媒体艺术批评比传统艺术批评更要考虑到受众,考虑到互动者的感受和体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评价和批评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它受许多方面的影响,无法单纯的从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批判。

要么基于对技术的考虑从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手段方面进行评价,要么抛开技术因素从传统美学范畴内单纯地对艺术效果进行评价,要么在机器范畴内对装置本体进行评价,要么从作品的人文意义以及社会意义进行评价,甚至可以抛开一切从计算机运用创新程度进行评价,但无论采取哪种评价,对艺术品来说都是不可靠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也使得新媒体艺术创作和实现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参考标准和评价标准,也许我们可以从其基于某一方面或者是人为观念或者是意识评判进行评价和检验,但无论如何对新媒体艺术的评价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四、结语当前,在欧美国家,新媒体艺术以强劲的势头,已经形成了各自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和创作体系,数以百计的国际媒体艺术节、大型活动与互联网都不断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交流信息的平台,为新媒体艺术理论的研究、新美学形态与应用技术可以快速的在国际上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

今天,在一切皆可为艺术、一切皆可为创作材料的时代里,艺术家不再会把自己局限于对某项媒体技巧的专攻中,而更多地应主题理念、展览环境的客观条件,寻求科学技术与主体素材相结合的新方法。

新媒体无可置疑地为艺术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的可能。

长久以来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架构体系,容易使人们专注于一套传统的理解方式,使我们很难体味新媒体艺术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如何运用现代批评为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发展做出贡献是值得探究的,也是新媒体艺术理论发展中亟待填补的空缺,新媒体艺术批评与传统艺术批评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更深刻地了解新媒体艺术,构建完整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