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头饰、萝卜、信箱、“一休”、投影仪。
教学过程: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今天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练习)看谁能做到又对又快地口算。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
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组成: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10各数的组成。
(1)对口令:练习2~5各数的组成。
(2)口答: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②9的组成有哪几组(3)打手势:练习6和8的组成。
(4)打手势说组成:边打手势边说10的组成。
2、板演: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
) 3○4=7 6+4=□ 7+3=□8○2=6 □+□=□ 7-3=□□-□=□□-□=□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
(投影)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投影)(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
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
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9篇加减混合 1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计算的意义。
2.掌握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及补充练习的课件。
2.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8-2-3= 10-5-3=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 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 板书课题:三、学习新知识1. 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 -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是针对我国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篇教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以及加减混合的运算,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能会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数学道具,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实例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混合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上5.5《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5.5《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2.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并讨论解题方法。
2. 讲解加减混合运算规则(15分钟)•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常见规则;•通过例题演示加减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解决问题。
4. 拓展巩固(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扩展思维。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容易出错,需要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际情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2.挑战难度适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3.思考加减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1.规则:连加连减;2.步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例题1.计算:15 - 6 + 4。
以上就是本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 《加减混合》》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
2.难点: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让学生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明白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先进行加法还是减法。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加减混合》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理解加减混合的图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算式卡片、小天鹅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双色圆片或小棒,以便动手操作。
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课程导入A.复习连加连减:通过口算练习或游戏形式,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加减混合运算作铺垫。
B.情境导入: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通过帮助丑小鸭解决数学问题,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2.情境深入,探索新知2.1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A.观图读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鹅飞来飞去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题意。
B.列式计算:根据题意,引导学生列出加减混合算式,如“4+3-2”,并解释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C.探究算法:引导学生探究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明确先算加法,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的算理。
D.归纳总结:通过例题讲解,归纳总结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算法。
2.2教学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A.情境引入:继续利用天鹅的情境,但改变天鹅的数量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
B.列式计算:根据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先减后加的混合算式,如“4-2+3”,并解释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C.探究算法:引导学生探究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明确先算减法,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的算理。
D.归纳总结:通过例题讲解,归纳总结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算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的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的9篇加减混合的 1教学内容:《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为今后学习2步应用题计算打下基础。
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后,给加减混合做了铺垫,在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上不会太难,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从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处理如下:做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图面意思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
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他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设计上体现“教—扶—放”的原则。
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
例2先减后加,并且也是直观地反映了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
并在例1的基础上,省去了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自己填写。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视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依次。
2、发展初步的计算实力、发散思维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情境图并沟通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依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
6-3-16+1+210-5-22+2+2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思索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复习连加和连减运算的依次。
2.争做文明小学生。
出示两幅关于群众乘坐公交车的图片,让学生评一评两幅图中的行为,假如你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上下车时应当怎么做?(强调有序下车,排队上车,做文明小学生的规范意识。
)今日,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一起来公交站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演示例题情境动画,学生视察动画,找寻数学信息,自问自答。
(1)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老师适时引导学生依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
问:车上还有几人?你会列式解答吗?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7-2=5(2)引导学生接着视察图例,发觉数学信息:然后上车3人。
提问:现在车上有几人?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5+3=8(3)老师回答“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干脆出示一个算式,要求学生依据动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尝试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确定运算的依次。
(打开课本第74页,完成例题的填空)7-2+3=8视察、比较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种更简洁些?相同点:(1)都是先算前面的运算,再算后面的运算。
(2)左边两种运算,右边也是两种运算。
不同点:左边两道算式,右边一道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能够读懂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能够灵活应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加减混合运算示例、练习题等)•练习册•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结算、计算剩余物品等)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识记与加减混合运算相关的生字。
1.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包括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展示,让学生感知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1.教学活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方法。
•游戏竞赛:设计加减混合运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六、板书设计标题:《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
- 计算方法: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题展示:- 3 + 2 - 1 = 4- 7 - 3 + 2 = 6总结:-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混合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您描述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主题为“加减混合”,所使用教材为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的第三章“加减混合”入手,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释其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2. 讲解与演示: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讲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现场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法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列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答过程,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例1:2 + 3 = ?例2:5 2 = ?例3:4 + 2 1 = ?2. 答案:例1:2 + 3 = 5例2:5 2 = 3例3:4 + 2 1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一年级的上册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是整个教学的核心,他们需要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是教学的重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1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1、知识基础: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2、知识形成:(引例)计算: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原式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三、巩固训练:P46:1、2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P47:1、23六、每日预题: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五篇
《加减混合》一年级教案五篇加、减法是四则运算最根底的法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宽泛的应用,下面就是我收拾的《加减混合》一班级教案,希翼大家喜爱。
《加减混合》一班级教案1【活动目标】1、举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活动预备】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老师预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给小伴侣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伴侣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
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书:9-1=8)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2、出示苹果图形。
小伴侣,教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办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伴侣,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伴侣,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 3+6=9 9-3=6 9-6=3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 4+5=9 9-5=4 9-4=5四、嬉戏动物找家。
嬉戏规章:带动物头饰的小伴侣算好得数,然后找家。
其余小伴侣说“__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答复“我的家在这里”。
《加减混合》一班级教案2活动目标1.娴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认识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情愿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让幼儿学习容易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娴熟10以内的加减法。
认识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预备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1教学内容:加减混合练习课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2、加深理解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3+1+4=答案6+1+2=答案1+3+6=答案10-3-7=答案7+2-1=答案8-3+4=答案5+2+3=答案3+0+7=答案10-2-5=答案10-3-6=答案8+2-3=答案5+1+4=答案3+2+2=答案8-1-4=答案9-3-2=答案10-7+2=答案4+4+1=答案4+1+5=答案2+3+2=答案10-5-5=答案二、练习1、每天早上上班老师要坐车,在车上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咱们去看吧。
课件出示:公汽图一辆车上坐了4人,先上了3个人,又上了2人,现在有几人?图片出示P77右图,看看下来了几个人?是从哪里下来的?又上了几个人?你能说出完整的图意吗?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原来咱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啊,以后你们要更仔细地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应用1、P76 4练习,小黑板或课件出示,将横行竖行的数相加,各得多少?四、游戏出示纸牌,3人一组,各出一张牌,或加或减算出得数为14,即赢。
看谁赢的牌多。
思考题,P77 思考题。
要拿出8角钱,有几种拿法?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2教学过程:(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
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培养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3)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与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师布置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同学观察、比较和笼统概括能力,以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
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昼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实际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昼鹅。
同学们愿意协助他们吗?
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
①3+5=5-2=3+2+3=
②8-8=7+2=10-5-2=
③10-3=5+4=3+2+4=
④4+6=8-5=7-2-3=
生速算出答案。
同学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昼鹅。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局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
再演示飞走2只的局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
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
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
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
(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生:列式为4-2+3。
(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
(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身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小朋友。
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助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他人,自身把算式写在纸上。
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投影出示)
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8+2○-55
○
6+4-9○99○-3+298+2○-174+3○-15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生抢答完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
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只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协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身、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