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勘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农架林区宋洛等三乡镇低丘岗地

改造项目

项目踏勘报告:神农架林区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

神农架林区宋洛等三乡镇低丘岗地

改造项目立项现场踏勘表

单位:公顷

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区梁子湖区东沟镇土地整理项目现场踏勘报告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类型

项目属于省级投资重点项目。

(二)项目性质

本项目的性质为土地整理。

(三)项目范围

项目片涉及东沟村、余湾村、大桥村、徐山村。

项目区总面积1318.72公顷,建设规模1066.96公顷。

(四)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18.72公顷,项目区中有不动工的林地、居民点用地、河流水面用地不计入建设规模面积,经分析计算不动工面积为251.75公顷,扣除不动工面积后,建设规模为1066.96公顷。预计竣工后可净增耕地面积35.09公顷,新增耕地率3.29%,项目总投资4401.2万元,单位面积投资4.12万元/公顷(折合2750元/亩)。

二、项目区现场踏勘情况

(一)项目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隔江相望,南同咸宁濒湖毗邻,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梁子湖区东沟镇项目片经纬度坐标范围:东经114°36′48″-114°40′47″,北纬30°15′06″-30°17′56″;四至范围:北边以月山村相邻,南边与梁子居委会相邻,西边与梁子居委会和梁子湖相邻,东边以239省道为界。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18.72公顷,其中建设规模 1066.96公顷。所在图幅号为H-50-62-(3)、H-50-62-

(10)、H-50-62-(11)。

项目区总面积1318.72公顷,建设规模1066.96公顷。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该项目区最高地面高程66.32m,最低地面高程

14.88m,整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走向。

3、土壤状况

项目区成土母质为黄土和红土,其地平展,其水回曲。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障碍层次较薄。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程14.88-66.32米,全镇地表丘陵,有“大

平小不平”的特征。

项目区以藕塘、水田为主,种植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小麦,水产品以鱼类、河蚌为主。

4、气候

项目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大陆气候,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为2038.4小时,平均每天为5.4小时,年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为40.7℃,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2.4℃,年均降雨量为

1319.45mm,年均无霜期272天。全年多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2米/秒,降水特点,一般在4、5、6月为多雨天气,易形成洪涝内渍,在8、9、10月降水量较少,气温高,蒸发量大,

易形成秋旱。

项目区降水丰富,地势较低,地表水资源丰富。

5、水文地质

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与平原结合地带,以长港水为主要的灌溉水源,满足了项目区主要的用水需求。项目区主要水源是项目区内的长港,由项目区西北部流入项目区,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目前项目区的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和取水灌溉相结合。无完善系统的灌

排水利设施。

6、自然灾害

该镇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干旱、洪涝、虫灾、早春冻害等。内涝是东沟镇农业生产主要灾害,发生的次数频繁,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经常造成农作物减产。另外,早春冻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大,春季寒潮使作物播种期限推迟,有的引起滥种,造成缺苗毁种,幼苗受冻害,秋季寒潮影响作物后期成熟,造成作物减产。

(二)项目区自然资源

1、光热资源

项目区温、光、水资源较为丰富,且配合比较协调,项目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大陆气候,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2038.4小时,平均每天为5.4小时,年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为40.7℃,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2.4℃,年均降雨量为1319.45mm,年均无霜期272天。全年多东南风,平均风速为12米/秒,降水特点,一般在4、5、6月为多雨天气,易形成洪涝内渍,在8、9、10月降水量较少,气温高,蒸

发量大,易形成秋旱。

(三)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状况

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为长港水。其中东沟村、大桥村、徐山村和余湾村都是通过长港取水来满足用水。项目区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走向。水源依地势进行补给。

总体来看,项目区灌溉水源清晰,但由于尚未形成系统的灌排网络,导致项目区灌排效果不理想,项目区的排灌设施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虽然项目区灌排明确,水源丰富,但区内设施均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由于缺乏管理和维修,大部分已失去了应有功能。沟渠基本上是土质,存在冲刷和淤塞现象,直接影响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涝畅通。因此需要对支沟渠进行修复清淤,农渠等灌溉渠道需护

砌硬化。

(2)项目区内的灌水和排水不能进行有效节制和调配,需水的地方没水,不需水的地方渍水,同时,洪涝灾害年间,外来水不能进行有效抵御,直接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

2、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区域性主干道网络初步形成,通过已建成水泥路与外界联系,交通较为便利,但项目区内路面状况不好。项目区内连接主要居民点道路为约3.5米宽土路,目前已凹凸不平,且较为颠簸,虽能满足基本出行要求,但需对其进行修复,以使得居民点内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项目区内田间路、生产路杂乱无序,路面标准低,且年久失修,坑洼不平,

农产品、农用品进出困难。

(1)道路本身建设标准低,同时多年缺乏管理和保养,路面高低不平,没有碎石路面,通行困难,特别是雨期,道路泥泞积水,机械不能通行;

(2)道路多为断头路,未形成网络,大田块之间只有部分生产路规格的道路,村内个生产队之间无回路连接,项目区内主要为低标准土路,无法满足机械及机动车行驶需要。

(3)道路与沟渠交汇处原有的桥梁,因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机械通行要绕道才能进入田间,增加了生产成本。

3、电力设施状况

本项目区已经过农网改造工程,整个项目区农用电网已形成格局,经过改造拓展后,大大缓解了用电压力,解决了设施陈旧、电线老化等系列问题。区内建有变电设施,为以后的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证,但是项目实施后,随着水利等设施的增加,电力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