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讲义2(教师版)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三国演义》讲义

第一章  《三国演义》讲义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由“王”而“帝”,由“帝”而“圣” (武圣) 在民间又由“圣”而“神”,是影响 最大的民俗神


3、才能上尚“智勇”


欲得天下者,不仅要注意得人心,而且要善于用人才。 《三国演义》不仅写刘蜀集团,对曹魏、孙吴集团都有描写: 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领兖州牧后,“招纳贤才”, 荀彧来投——“吾之子房”; 郭嘉应聘——“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降将 孙权:重用人才 周瑜说:“方今英雄并起,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须得高明 之士,以佐将军,江东自定也。” 依靠周瑜、鲁肃等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重用吕蒙夺取荆州 提拔“年幼望轻”的陆逊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人臣之职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称赞“忠贞”,并非宣扬只忠于一姓而不分是 非的“愚忠”,小说中还有对“择主而事”之忠的礼赞 。 如:赵云:“奔走四方,寻主事之”, 先跟随袁绍、公孙瓒,后投于刘备 刘璋谋臣李恢投刘备:“吾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 事’…背暗投明,古人所贵。”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忠”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之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微子离开纣王,管仲不随公子纠死难,孔子都评以“仁” (《论语·宪问·公冶长》) “忠君”也包含了一定的爱国思想

《三国演义》1 40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 40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一、填空题1、回目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

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4、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是5、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

6、宛城之战中,张绣用贾诩之计夜袭曹营,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人偷了他的短戟,致使他在掩护曹操出逃之时,身无片甲。

虽奋力以腰刀砍杀二十余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死。

7、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

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

曹操割发代首以示受罚。

8、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

操使张辽前往说之。

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

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

操从其言。

关公告甘、糜二夫人后降操。

9、《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021年整理)《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

(2021年整理)《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2〉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泗洪人民路小学侯素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

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书名,简单介绍.2.作者简介。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如果你想简单了解三国故事情节的脉络,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薄”一些;如果你想了解三国时代的背景,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厚”一些;如果你想抓住三国人物的精彩片段,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活”一些;如果你想熟记三国诗词常识,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死”一些。

___、___、___,“德”“谋”对决,纵横驰骋;___、___、___,“智”“慧”对决,明争暗斗;___、___、___,“亲”“情”对决,手足相残;___、___、___,“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读《三国演义》,不仅能学历史,还能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___,你知道多少?三国历史,你了解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十常侍之乱→(不求形同,但求神似)→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根据文字描述为___、___、___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得更像。

6.学会做人物名片(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姓名所属团队个人经历主要事迹性格特点7.仔细阅读___、___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___和___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梳理本回情节脉络:___赴任___→(二龙山关云长单刀赴会)→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___是如何说服___投奔___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___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讲义

《三国演义》讲义

《三国演义》讲义一、引言1、时代背景2、作者罗贯中1、刘备刘备啊,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家道中落,但是胸怀大志。

他就像一个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虽然一开始没什么资本,但是有远大的理想。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对待自己的兄弟那可是真心实意。

比如说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那可是生死之交。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不离不弃。

刘备的哭戏也很出名,有人说他的哭是一种手段,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显示出他的感情丰富。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掉眼泪一样。

2、曹操3、诸葛亮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就像一个超级学霸,坐在家里就能预测到考试的题目一样。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了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智谋在很多故事里都有体现,比如空城计。

当时他守着一座空城,面对司马懿的大军,他居然敢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

这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战,他准确地把握了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成功地吓退了敌军。

还有草船借箭,他巧妙地利用了天气和敌人的心理,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

这要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就好比是一个人不花一分钱就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1、桃园结义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拜为兄弟,他们发誓要同生共死,共创大业。

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兄弟情义。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和好朋友约定要一起努力学习,互相帮助一样。

他们的这种情义贯穿了整部小说,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不会抛弃对方。

2、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大战。

袁绍兵多将广,实力很强,就像一个大胖子,看起来很有力量。

而曹操虽然兵力较少,但是他善于用兵,懂得利用敌人的弱点。

他烧毁了袁绍的粮草,打乱了袁绍的军心,最后取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能只看表面的实力,还要善于发现敌人的弱点,然后用智慧去战胜敌人。

就像我们在比赛中,有时候对手看起来很强,但是只要我们找到他们的破绽,就有可能反败为胜。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附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附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附答案)XXX《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参考答案)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情节梳理填空】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XXX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涿(zhuō)县英雄XXX (字XXX,又称XXX、XXX)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

与XXX(字云长)、XXX(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XXX发起,地点为XXX家后院)。

XXX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XXX(字XXX,小字XXX)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

XXX、XXX、XXX等名士都认为XXX为非常之人(XXX评价XXX: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XXX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XXX兄弟三人救出被XXX打败的XXX。

XXX见XXX 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XXX想要杀掉XXX。

【典范情节复述】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

(背景)汉皇室后代XXX见太守XXX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XXX看榜时遇见XXX,饮酒间又与XXX相会,XXX、XXX 愿协助XXX共谋大业。

(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

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XXX。

按年岁,XXX为兄,XXX 第二,XXX称弟。

(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XXXXXX:XXX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XXX 告状。

XXX受不了父亲的责备,XXX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之XXX。

但当XXX 来看XXX时,发现XXX安然无恙,XXX竟相信XXX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请按照对XXX三人的相干描写开端分析其形象特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三国演义》阅读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三国演义》阅读课件
曹操、袁绍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 吕布部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杀 得联军损兵折将。担负弓箭手的关羽要求上阵,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上阵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 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令人斟上一 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 “等我回来再喝吧!”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 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而酒还是热的。
张飞
诸葛亮,字孔明。早年丧父 ,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 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 玄到豫章赴任。后来,诸葛玄 病逝。诸葛亮和弟妹便移居隆 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 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不 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 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 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 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 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 下为己任。
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 安可续?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 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 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 可比世之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5、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 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 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 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 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 、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 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 寄人篱下,先后投奔过公孙瓒、曹 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 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 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 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 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 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 ,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众人也称他刘先主。书中的刘备 ,是一个仁义明君,忠诚长者。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2(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2(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5回(教师版)第十一回:皇叔救孔融吕温侯破操【情节梳理填空】势单力薄的谦向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与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

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城四面围住。

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备求助。

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关解了之围。

随后,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谦。

备向公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云,来到。

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城外。

操见对方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谦要一让与备,备不受。

备给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

操本不想退兵,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邈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兖州,顺便卖备一个人情。

谦二让与备,力求不肯,从谦而屯小沛。

操与吕布在展开大战,被吕布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备为什么坚决拒绝谦的之托?参考答案:(1)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且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

(2)备重“义”,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之托是不义之举,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相助”。

(3)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备也很自知。

备深知战事,也懂谦之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的统治。

因为自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举。

十二回应道“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事。

第十二回:恭祖三让孟德大战吕布【情节梳理填空】吕布用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操入城。

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操以手掩面,谎言轻松脱困。

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

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

谦病危,三让于备,备不受,谦指心而死,备于是暂领牧。

操听说此事大怒:“我杀父之仇未报,你倒不费半箭之功,白得。

我要夺回城,先杀备,再挖出谦尸体,为我父亲报仇。

”他的谋士荀彧劝道:“弃兖州而取,是舍本求末,以安易危。

不如先平定,既可以获得充足的军粮,供养三军,又可以得到朝廷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护。

三国演义的阅读讲义

三国演义的阅读讲义

三国演义的阅读讲义【全书简介】《三国演义》为四大名著之首,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真实的曹操是有不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

【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一、书中对人物的描写:1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2曹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3孙权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字仲谋4诸葛亮: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主要人物的事迹:1、刘备:字玄德,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生为了复兴汉室而努力。

被曹操誉为枭雄。

处处寄人篱下,后得到“卧龙”诸葛亮辅佐,为得到荆州与孙权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

得到荆州后攻打益州,此后于曹操在汉中大战,夺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

不久,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

按诸葛亮建议称帝,定国号为“蜀”。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情节梳理填空】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 1.刘玄德携民渡江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

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

2.赵子龙单骑救主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5回(教师版)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情节梳理填空】势单力薄的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

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

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刘备求助。

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刘关张解了北海之围。

随后,刘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徐州陶谦。

刘备向公孙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赵云,来到徐州。

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徐州城外。

曹操见对方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陶谦要一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刘备给曹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

曹操本不想退兵,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张邈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曹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兖州,顺便卖刘备一个人情。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被吕布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刘备为什么坚决拒绝陶谦的徐州之托?参考答案:(1)刘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且刘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

(2)刘备重“义”,刘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徐州之托是不义之举,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相助”。

(3)刘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刘备也很自知。

刘备深知徐州战事,也懂陶谦之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徐州的统治。

因为自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举。

十二回应道“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情节梳理填空】吕布用陈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曹操入濮阳城。

曹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曹操以手掩面,谎言轻松脱困。

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

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牧。

曹操听说此事大怒:“我杀父之仇未报,你倒不费半箭之功,白得徐州。

我要夺回徐州城,先杀刘备,再挖出陶谦尸体,为我父亲报仇。

”他的谋士荀彧劝道:“弃兖州而取徐州,是舍本求末,以安易危。

不如先平定山东,既可以获得充足的军粮,供养三军,又可以得到朝廷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护。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

打败黄巾余党何仪、黄邵。

又用计收了虎将许褚。

操复攻兖州,乘兖州空虚,曹操攻取。

曹操进兵濮阳,吕布不听陈宫劝告,被六员大将共攻。

吕布不敌,拨马回城,却因田氏投降内应曹操,无法进城,引军逃往定陶。

曹操亲自引军至定陶,设计埋伏,吕布不听陈宫提醒,大败而逃。

曹操至此平定山东。

【经典情节复述】陶谦三让徐州: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了。

(一让)曹操退兵后,陶谦及其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执意不肯。

(二让)后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

(三让)后徐州军队与百姓拥立刘备,刘备乃领徐州牧。

(结果)【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陶谦为何三让徐州?可见其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原因是自己年事已高,且重病在身,二子无才,并认为刘备乃当世之杰,所以把徐州让给了刘备。

陶谦不但以汉家城池为重而让州,而且因才不堪用而托子,陶谦可谓知理知人。

三让徐州,陶谦,其名曰谦,其字曰恭,其人则让,可谓名副其实!思考题2:简述曹操在濮阳大败后遇险的情况及反映出的曹操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曹操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

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曹操因此得以脱险。

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情节梳理填空】吕布投徐州刘备,谁知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离开,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

(写张飞与吕布不合,为后失徐州张本。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使李傕、郭汜自相残杀。

李傕劫天子,郭汜劫公卿,杨彪因不能匡救君主,与朱儁相抱而哭,昏绝于地,朱儁成病而死。

皇甫郦痛斥李傕,视死如归(忠义之士),并在西凉扬言李傕谋反,动摇了李傕的军心。

李傕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犯,于是遣张济讲和。

郭汜劫驾,杨奉救驾,手下大将徐晃(字公明)只一合便斩敌将。

郭汜大军次日将天子、杨奉围在垓心,国戚董承前来救驾。

傕、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东都洛阳,李乐串通李傕,郭汜劫驾。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曹操大败吕布于定陶后,袁绍和刘备双方对他的态度有何不同?众人对吕布的评价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袁绍在冀州得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言,说吕布是豺狼,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如助曹操攻打吕布,方可无患。

袁绍采纳买了他的建议,派颜良带五万兵往助曹操。

吕布大惊,转投刘备而来。

糜竺进言说,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

刘备则称吕布是当今勇士,感吕布袭兖州解徐州之祸的恩德,甚至要将徐州牧牌印送与吕布。

关羽、张飞则对吕布怒目相向。

由此可见吕布在众人心目中的恶劣形象: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反复无常。

正如曹操所言:布,狼子野心,成难久养。

思考题2:李榷与郭汜大交兵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太尉杨彪用反间计,利用郭汜之妻善妒特点,告之郭汜与李傕之妻有染,李傕知道必加谋害,郭汜之妻设计让郭汜认为李傕要谋害自己,于是双方兴起战事。

思考题3:本回中汉献帝曾泣告大臣“方离狼窝,又逢虎口”,这句话能否概括其遭遇,试简述汉献帝的遭遇。

参考答案:从被董卓设为傀儡、到被李催劫持,再到郭汜前来劫驾,到李乐护驾后又专权,再到后文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情节梳理填空】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

汉献帝回到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曹操保驾。

傕、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此战中许褚连斩两员大将,双挽人头回阵,曹操赞其“子真吾之樊哙也!”)董昭献计曹操,迁都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操从之。

曹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

杨奉败走,投奔袁术。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从荀彧“二虎竞食”计,诏命封刘备为徐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

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假借汉帝手诏让刘备攻袁术。

刘备听从诏书,领关羽攻打袁术,留张飞守徐州。

因为贪酒,张飞痛打吕布丈人曹豹,曹豹怀恨在心,作为内应,引吕布夜袭徐州,张飞醉酒不能力战,弃城而走,刘备家眷失落徐州城中,张飞举剑自刎,刘备夺下宝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兄弟感动哭泣。

【经典情节复述】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平定山东,应诏进入洛阳,听从董昭建议,逼迫皇帝移驾许都,自此,曹操集大权于一身,朝廷事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曹孟得为何移驾许都?与卓之迁帝长安,傕、汜之迁帝郿坞有何异同?参考答案:操之迁帝许都,与卓之迁帝长安,傕、汜之迁帝郿坞,都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卓与傕、汜之名逆而操之名顺者,勤王之师与劫驾不同,所以独成气候。

思考题2:刘备为何不愿让张飞守徐郡?张飞失徐州,哪些行为应了刘备的担忧?参考答案:刘备深知张飞秉性,让他留守,恐怕有失:一是因为张飞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是因为张飞做事轻易,不从人谏。

张飞在刘备走后说明日戒酒,今日众人陪他一起满饮;对陈元龙的规劝也置之不理;因曹豹不肯饮酒而将其鞭打五十;扬言打曹豹就是打吕布,最终造成了曹豹和吕布里应外合夺取徐州。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情节梳理填空】袁术使书与吕布让他攻刘备,许以金帛粮马,刘败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袁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吕布、袁术都是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人)刘备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备屯小沛,关张二人心中不忿,玄德却能屈能伸,于是两相和好。

孙坚死后,孙策寄居袁术篱下,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

孙策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小霸王”的绰号。

同时,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将领和张昭等重要谋士。

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经典情节复述】孙策开创江东基业孙坚死后,其部由刚刚成年的长子孙策带领。

由于兵少将寡,被逼无奈,孙策只好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原因)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小霸王”的绰号。

同时,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将领和张昭等重要谋士。

(经过)从此,孙氏家族雄居江东。

(结果)【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面对传国玉玺,孙坚孙策父子的做法有何不同?你对此有何看法?参考答案:孙坚屯兵洛阳城内,救灭宫中余火,从井中捞得传国玉玺。

于是托疾辞归,袁绍得密报逼问玉玺,孙坚矢口否认,并发下毒誓,背约离去。

受到刘表堵截,孙坚仍拒不承认,双方交兵,孙坚损兵折将,夺路回江东,从此与刘表结冤。

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后来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玉玺得而孙坚亡,玉玺失而孙策霸。

甚矣,玉玺之无关重轻也!成大业者,以收人才、结民心为实,而玉玺不与焉。

坚之匿之,不若策之弃之。

策之英雄,殆过其父。

——毛宗岗评)思考题2:说说孙策“小霸王”这一外号的由来。

参考答案:孙策在与刘鳐作战的过程中,不过三回合生擒部将于糜,在得知背后遭人暗算后,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思考题3:孙策借兵往江东,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参考答案:(1)勇猛过人,智勇双全;用人精当;深得民心,江南之民,人皆仰颂。

(2)感情倾向:对“仁”的歌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