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下册语文 《南乡子》宋-辛弃疾课件
合集下载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堂小结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 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当堂检测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词人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向孙权那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我们曾经学过的词中就有南宋词 人辛弃疾的词(如《西江月·明月别 枝惊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 这位杰出词人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 另一篇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与他作一次心灵的对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词内容。 2.鉴赏典故和借古讽今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 3.评价作者的爱国之志和对当朝统治的愤慨之情。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6月被起用为绍兴知 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 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 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 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 (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整体阅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 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 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重点研讨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 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 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 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 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精品课件ppt

本文主旨
这首词即景抒情,借古抒今,表达了词人对金兵 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 才大略的有胆识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 一全国的爱国情怀,也流露了词人对苟且偷安碌碌无能 的南宋小朝廷的不满,以及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让多少诗人豪情万丈,柔肠百结: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长江和历史兴亡有何联系?)。
(谁?)年少(统领)万兜鍪【千军万 马】,
(谁?)坐断【占据】东南(和谁?) 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里含有一个 三国故事,你知道吗?) 。 (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 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 好的风光了!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
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 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 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 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 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 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 家。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 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 江水滚滚东流思生 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 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 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 关于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 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 失地,但屡屡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 上饶、铅山一带。
第24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4.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上片借景抒情,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 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怀 念。 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答案】作者赞颂孙权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 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 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同时 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 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设问,一问一答,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流露出对 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懑。
【用典】“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 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的典故 用典。引用曹操高度评价孙权的话,希望南宋有像孙权一样的有志之士,表达了词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 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 原地区的怀念。
二问 千古兴亡多少事? 二答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 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 表达了词人对兴亡 之事的感慨。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本词上、下片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上片借景抒情,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 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怀 念。 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答案】作者赞颂孙权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 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 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同时 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 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设问,一问一答,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流露出对 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懑。
【用典】“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 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的典故 用典。引用曹操高度评价孙权的话,希望南宋有像孙权一样的有志之士,表达了词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 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 原地区的怀念。
二问 千古兴亡多少事? 二答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 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 表达了词人对兴亡 之事的感慨。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诗词鉴 赏
占据。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 这里指代士兵。
赏析
下片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 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诗词鉴赏
指曹操和刘备。
孙权的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设问,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权势, 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句子是: _____天__下__英___雄__谁?敌__手______曹__刘。_________生__子___当。如孙仲谋
达标训练
品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第1~3题。
C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诗词译文
译文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哪里可以看见中原大地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之水滚滚奔流。
诗词译文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 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宋-辛弃疾课件

书·吴主传》 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 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 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
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 分轻视,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如同任人宰割的猪狗。
南
乡 子 宋
辛 弃 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往事连 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 一背景下写成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重点诗句解析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 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活用典故
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 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情调乐观昂扬。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件(共20张PPT)

“辛词不是用墨来写的, 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梁衡
四、课堂回顾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怀念故土
伤怀国势
怀
追怀英雄
暗讽当朝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五、课后练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 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流逝
背景链接
1188年秋天,辛弃疾与陈亮 “鹅湖会”之后写下《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年48岁。 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头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 干净净 ,时年56岁。
1203年 ,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 镇江知府等职, 时年64岁 。
二、再读词作,品“怀“之内涵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
24.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和译释的方法,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路。 2. 结合时代背景,体悟词人在“三问”中所感怀的内 涵,并学习词作中用典、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 3. 通过知人论世,体悟词人爱国主义的情怀。
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追怀英雄
三、读词作,知经历悟情感
1205年秋,辛弃疾又被罢官,他怀着满腔忧愤回到瓢泉。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 令他速到临安赴任。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请辞。 1207年10月3日,在江西上饶铅山,辛弃疾终因忧愤而 卒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 贼 !杀 贼 !”。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直到宋宁宗继位,国舅韩侂胄[tuō zhòu]力主抗金,蹉跎 43年,65岁的稼轩才被启用,为镇江(京口)知府。
年迈却依然豪情万丈的诗人登上京口北固山,遥望金人统治 的故乡,有感而发!
解题
登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怀古
●登:古人多爱登高望远,即景抒怀
●京口:今江苏镇江,曾是三国时东吴孙权的领 地;南宋时成为抗金的第二道防线。
●北固亭:在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北固山 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可以北望中原,又称 “北顾亭”。
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8岁,辛弃疾含恨去世,临终大呼: “杀贼,杀贼,杀贼……”
尽管,南宋撑不起有风骨的辛弃疾 但后人会记得 二十三岁的他带领五十人孤身闯金营; 记得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壮志; 记得他“沙场秋点兵”的意气风发; 记得他“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惆怅愤 懑......
请以: 你要写辛弃疾,就不能只写辛弃疾, 要写...... 要写...... 的格式,结合所学,写一写你眼中的辛弃疾。
※※※设问、用典:引用曹操的话,赞颂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 强敌, 借古讽今,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失望, 愤慨与讽刺, 表达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本首词小结
登高远望
怀古抒情
➢ 遥望山河,找寻“神州” ➢ 俯望长江,流水滚滚 ➢ 回望历史,聚焦仲谋 ➢ 渴望统一,壮心不已
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对孙权英勇形象的赞颂 对南宋朝廷的失望愤慨 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
年迈却依然豪情万丈的诗人登上京口北固山,遥望金人统治 的故乡,有感而发!
解题
登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怀古
●登:古人多爱登高望远,即景抒怀
●京口:今江苏镇江,曾是三国时东吴孙权的领 地;南宋时成为抗金的第二道防线。
●北固亭:在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北固山 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可以北望中原,又称 “北顾亭”。
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8岁,辛弃疾含恨去世,临终大呼: “杀贼,杀贼,杀贼……”
尽管,南宋撑不起有风骨的辛弃疾 但后人会记得 二十三岁的他带领五十人孤身闯金营; 记得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壮志; 记得他“沙场秋点兵”的意气风发; 记得他“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惆怅愤 懑......
请以: 你要写辛弃疾,就不能只写辛弃疾, 要写...... 要写...... 的格式,结合所学,写一写你眼中的辛弃疾。
※※※设问、用典:引用曹操的话,赞颂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 强敌, 借古讽今,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失望, 愤慨与讽刺, 表达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本首词小结
登高远望
怀古抒情
➢ 遥望山河,找寻“神州” ➢ 俯望长江,流水滚滚 ➢ 回望历史,聚焦仲谋 ➢ 渴望统一,壮心不已
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对孙权英勇形象的赞颂 对南宋朝廷的失望愤慨 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ppt课件(22张)

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 B. 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来形容老师和同学,使用对象错误; ⑥前后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温故知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 直问直答 有问喻答 自问无答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 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 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 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 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 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 求和颇多谴责。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 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 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 句》。
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直问直答
问江山
诗词思路: 问兴亡
问敌手
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
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 B. 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来形容老师和同学,使用对象错误; ⑥前后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温故知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 直问直答 有问喻答 自问无答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 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 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 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 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 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 求和颇多谴责。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 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 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 句》。
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直问直答
问江山
诗词思路: 问兴亡
问敌手
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
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 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7
主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通过对 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 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 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 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 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南 乡 子 宋
辛 弃 疾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往事连 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 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 就好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
【注释】 万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 指士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0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 一背景下写成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重点诗句解析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 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5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接下来,辛弃疾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
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 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 刘备耳!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 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 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 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 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实是慨叹当今 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 南宋朝廷的鞭挞。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
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 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
为,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 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 能、懦怯苟安。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 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 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3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 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 做知府。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活用典故
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 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情调乐观昂扬。ຫໍສະໝຸ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6
【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 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 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
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 分轻视,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如同任人宰割的猪狗。
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 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7
主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通过对 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 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 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 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 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南 乡 子 宋
辛 弃 疾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往事连 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 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 就好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
【注释】 万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 指士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0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 一背景下写成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重点诗句解析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 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5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接下来,辛弃疾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
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 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 刘备耳!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 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 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 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 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实是慨叹当今 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 南宋朝廷的鞭挞。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
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 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
为,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 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 能、懦怯苟安。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 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 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3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 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 做知府。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活用典故
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 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情调乐观昂扬。ຫໍສະໝຸ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6
【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 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 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
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 分轻视,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如同任人宰割的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