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
1.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
(分数:2.00)
A.呼、笑、歌、哭、呻
B.角、徵、商、宫、羽√
C.筋、脉、肉、皮、骨
D.酸、苦、甘、辛、咸
解析:解析: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与五行相生相对应的五音顺序应该是角、徵、宫、商、羽。

故选B。

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
(分数:2.00)
A.阴阳互根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
(分数:2.00)
A.阴阳互根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人、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

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

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

4.“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
(分数:2.00)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5.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则可见
(分数:2.00)
A.如鱼之游在波
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
解析:
6.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

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
(分数:2.00)
A.肾水凌心
B.肝病犯脾
C.肝病
D.心病√
解析:解析: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中,赤色、苦味、洪脉都对应心病。

7.肾之“变动”为
(分数:2.00)
A.握
B.忧
C.哕
D.栗√
8.主色胜客色,其病为(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 );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 ),得相克之脉为( ) (分数:2.00)
A.顺,逆;逆,顺
B.顺,逆;顺,逆
C.逆,顺;逆,顺
D.逆,顺;顺,逆√
解析:解析:五行学说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顺,得相克之脉为逆。

9.下列叙述反映“阳阳偏盛”的是
(分数:2.00)
A.“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B.“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C.“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D.“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解析:解析: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一般是指阳邪致病,是阳的绝对亢盛;但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要导致伤阴,故说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

“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性质而言;“阴胜则阳病”,则是指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

10.下列哪句原文不是阴阳相互转化的体现
(分数:2.00)
A.“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D.“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解析:解析: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即是从天地之气的升降来说明阴阳的转化。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阴主寒,阳主热。

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灵枢·论疾诊尺》
11.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是指
(分数:2.00)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相克
解析:解析: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简称倍克。

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反侮亦称反克。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
A.相互转化 B.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 D.对立制约(分数:4.00)
(1).“动极者,镇之以静。

”体现的是(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
(2).“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也。

”体现的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此句可体现阴阳对立制约在生理上的体现。

可通过“镇”字看出是斗争的状态。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消长有互为消长、皆消皆长。

此句子提示是阳随阴消。

A.土 B.金 C.木 D.水(分数:4.00)
(1).具有向下运行的事物归属于(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
(2).具有升发作用的事物归属于(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水的特征:古人称“水曰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上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A.土 B.金 C.木 D.水(分数:4.00)
(1).呼是的病变(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解析:木、火、土、金、水的五声呼、笑、歌、哭、呻。

病色相生均是吉,色生病为吉中顺,病生色为吉中逆;病色相克为凶,色克病为凶中逆,病克色为凶中顺。

简单记就是“相生就吉,色作主语时,要不是最好吉中顺就是最坏凶中逆。

按题意,因色生病,则生木的为水。

三、 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2.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
(分数:2.00)
A.精气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脏腑学说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是古代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在其自身理论体系形成之时,并与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涵盖自然哲学、形态学和实践验证的完整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以古代的唯物观和辩证观,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等诸多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维特点。

所以此题答案是ABC。

13.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
(分数:2.00)
A.天为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
B.万物负阴而抱阳
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交感互藏中“互藏”的内涵。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

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类经》“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属性。

“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是说阴阳互藏对事物或现象本身的生长、发展和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是说大气圈也是受天地阴阳交感互藏的影响而制约生物繁殖生长,从而构成人类生存环境。

所以选项ACD都体现了阴阳互藏,所以答案是ACD。

14.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
(分数:2.00)
A.气与血
B.寒与热√
C.水与火√
D.动与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掌握。

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我们知道气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关系。

气和血分属于阳和阴,气能生血、行血和统血,故气的正常,有助于血的生化和正常运行;血能舍气、养气,血之充沛则可资助气以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

可以看出气血之间体现了相对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

而B、C、D选项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此题答案是BCD。

15.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
(分数:2.00)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虚者补之√
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某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虚则补之是其总的治疗原则。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用来治疗阴虚阳亢症的,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

然而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最终会导致阴阳两虚,虚则补之,宜用阴阳双补。

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补阴或补阳的方药中配伍少量补阳药或补阴药,即“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也体现了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阴阳偏衰不仅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还包括阴阳两虚。

所以答案是ABCD。

16.下列符合“土爱嫁穑”所比喻脾的生理功能有
(分数:2.00)
A.运化水谷√
B.统血
C.运化水液√
D.为气血生化之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行特性以及脾的生理功能。

脾属土。

“爰”通“曰”;“嫁”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脾有运化水谷、水液,为气血生化之源,体现了“土”的特性,而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

不能体现“土”的“稼穑”作用。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17.五行学说中,下述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火为木之子√
B.木为火之母√
C.木为金的“所胜”√
D.木为土的“所不胜”√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五行的生克制化。

五行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木生火,故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

“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金克木,木克土,故木为金的“所胜”,木为土的“所不胜”。

金为木的“所不胜”所以此题答案是ABCD。

关于五行的生克制化必须掌握,每年的试题中基本都会涉及此考点。

18.用五行相克治疗情志病,正确表述的有
(分数:2.00)
A.悲胜怒√
B.恐胜喜√
C.悲胜喜
D.怒胜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而采取的精神疗法。

情志生于五脏,五脏之间有着生克关系,所以情志之间也存在着生克关系。

正是由于生理上人的情志变化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而在病理上和内脏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在临床上可以运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调整情志治疗疾病的目的。

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克木,所以悲能胜怒。

恐为肾志,属水,喜为心志,属火,水能克火,所以恐能胜喜。

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故怒胜思,所以答案是ABD。

19.人体划分阴阳属性,属阳的有
(分数:2.00)
A.上半部√
B.体表√
C.六腑√
D.腹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脏腑及其形体的阴阳属性。

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腹背而言,腹部为阴,背部为阳;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