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3.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4.按照五行学说,属于“母病及子”的是A.土虚水侮B.土壅木郁C.水不涵木D.木火刑金正确答案:C解析: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例如: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
若水不足,不能生木,导致木亦虚弱,终致水竭木枯,母子俱衰,即水不涵木。
“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属于五行中某一行太过引起相侮。
知识模块:精气与阴阳五行5.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五行相克D.五行相生正确答案:C解析: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4种。
知识模块:精气与阴阳五行6.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消长平衡关系的是A.动极者,镇之以静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善补阳者,阴中求阳D.善补阴者,阳中求阴正确答案:A解析:①阴阳的相互制约的过程,也就是相互消长的过程,没有消长,也就没有制约。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
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
只有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事物才能发展变化,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
故云:“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人体前正中线,脐下3寸的是()A、中极B、气海C、天突D、中脱E、关元正确答案:E2、痰浊阻肺喘证的主证是()A、胸闷烦痛B、咯痰爽利C、脉濡苔白D、喘咳痰多而黏E、自汗恶风正确答案:D3、来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水谷精气中性质彪悍、运行滑利,反应迅速的部分()A、宗气B、营气C、元气D、卫气E、脏腑之气正确答案:D4、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A、铁锅B、瓷罐C、搪瓷锅D、铝锅E、不锈钢锅正确答案:B5、气滞心胸型胸痹的主证是()A、心胸刺痛不移,夜间多发,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B、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C、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D、心胸满闷,遇情志不遂时易诱发E、心胸隐痛,时作时休正确答案:D6、肛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肠脱垂B、直肠肛管周围脓肿C、外痔D、内痔E、肛裂正确答案:B7、患者,男,52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可诊断为()A、行痹B、热痹C、项痹D、着痹E、痛痹正确答案:A8、属于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是()A、涌泉B、昆仑C、太冲D、神阙E、太渊正确答案:A9、患儿,2岁,泄泻2天,大便日行10余次,质稀如水,色黄混浊,精神不振,口渴心烦眼眶凹陷,皮肤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少,其治法是()A、消食化积B、疏风散寒C、渗湿止泻D、清热利湿E、酸甘敛阴正确答案:E10、咳声如犬吠样者,称为()A、百日咳B、热咳C、白喉D、燥咳E、顿咳正确答案:C11、寒湿阻络型筋伤患者的饮食不包括()A、赤小豆B、冬瓜排骨汤C、羊肉D、慧仅仁E、山药正确答案:C12、闪罐遵循的循环手法是()A、拔一推一留B、留一拔一推C、拔一留一推D、留一拔一留E、拔一留一拔正确答案:E13、能引方中药力达病所的药物为()A、君药B、和药C、佐药D、使药E、臣药正确答案:D14、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A、30分钟B、50分钟C、20分钟D、40分钟E、60分钟正确答案:E15、下列西医疾病中,在中医上属于脱证的是()A、中暑B、中风C、过敏性休克D、胸痹E、脑出血正确答案:C16、昨腮毒窜睾腹证出现呕吐的机制是()A、胃阴亏虚B、脾胃不和C、胃热气逆D、肝气犯胃E、肝气乘脾正确答案:D17、牙痛时常选的腌穴是()Λ^迎香B、合谷C、天枢D、百会E、膻中正确答案:B18、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功能与结构方面B、生化与运行方面C、后天与先天方面D、来源与分布方面E、属阴与属阳正确答案:B19、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火邪B、湿邪C、燥邪D、风邪E、寒邪正确答案:E20、“泌别清浊”是属于()A、胃的生理功能B、肾的生理功能C、小肠的生理功能D、大肠的生理功能E、膀胱的生理功能正确答案:C21、如果有毒中草药科腐蚀肠黏膜时,不能让患者服下的保护剂是()A、蛋清B、牛奶C、果胶D、浓茶E、植物油正确答案:D22、与肾相表里的是()A、膀胱B、三焦C、大肠D、小肠E、心正确答案:A23、胁胀痛,善太息易怒,是由于()A、湿热B、肝郁C、瘀血D、痰瘀E、肝火正确答案:B24、阴阳的含义中,下列属阳的是()A、晦暗的B、寒凉的C、静止的D、下降的E、功能的正确答案:E25、患者突然呕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浮大而散,证属()A、亡阴证B、气随血脱证C、气不摄血证Ds气血两虚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6、《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久卧伤()A、筋B、血C、肉D、精E、气正确答案:E27、患者起居室内宜光线充足的是()A、肝风内动证B、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C28、生活因素是致病的条件,下列不是妇女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的是()A、劳逸过度B、工作环境C、房劳多产D、跌仆损伤E、饮食失节正确答案:B29、提出“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驱风,驱风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的论点的著名医家是()A、夏禹铸B、龚信C、万全D、钱乙E、吴鞠通正确答案:A30、哮喘易发作的季节是()A、秋冬B、春夏C、春秋D、冬春E、夏秋正确答案:D31、肛门坐浴的作用,错误的是()A、减轻伤口的疼痛B、保持肛门清洁C、有利于伤口引流D、防止伤口出血E、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正确答案:C32、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气是()A、中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营气正确答案:D33、雀啄灸的时间是()A、约15分钟B、20-30分钟C、约5分钟D、约10分钟E、10-15分钟正确答案:C34、慢惊风总的治疗原则是()A、重在逐寒B、重在治本C、重在育阴D、重在柔肝E、重在健脾正确答案:B35、“热入血室”出自()A、《内经》B、《诸病源候论》C、《金匮要略》D、《妇人大全良方》B《脉经》正确答案:C36、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身高B、媵理之坚松C、肤色D、形体之肥瘦E、皮肤之厚薄正确答案:D37、下列哪项不符合水痘的临床特征()A、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B、发病1-2天出疹C、亦可见于头皮、眼鼻、口腔等黏膜D、皮疹呈离心陛分布,以四肢居多E、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居多正确答案:D38、初次发生哮喘的常见年龄是()A、5岁以内B、4岁以内C、1岁以内D、2岁以内E、3岁以内正确答案:E39、黄疸病热重于湿的代表方有()A、桂枝加黄黄汤B、茵陈蒿汤C、甘露消毒丹D、消石矶石散E、大柴胡汤正确答案:B40、中医养生的三个层次包括()A、养身、养性、养神B、养身、养性、养病C、养身、养病、养心D、养病、养性、养心E、养身、养性、养心正确答案:E41、胁痛的辨证,当以何为主()A、寒热为主B、肝脾为主C、虚实为主D、气血为主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2、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机制是()A、带脉亏盈,不能系胎B、脾虚化源不足,胎元不固C、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D、肾气亏虚,胎元不固E、肝郁气滞,胎元不固正确答案:C43、利水药与行气药配合治疗痰饮水湿,源于什么理论()A、津能生气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载气E、气能主津正确答案:C44、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便血,宜选用()A、理中汤B、十全大补汤C、归脾汤D、黄黄建中汤E、黄土汤正确答案:C45、下列关于头痛和眩晕说法错误的是()A、头痛实证居多,眩晕以虚证为主B、眩晕多以眩晕为主,没有头痛C、两者可同时出现D、眩晕主要因内伤引起E、头痛多由外感和内伤引起正确答案:B46、患者,停经45天,尿妊娠试验阳性,出现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1天。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正确答案:E解析: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对人体自身完整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中医学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性两个方面。
故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知识模块:综合2.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脑B.心C.五脏D.经络E.脏腑正确答案:C解析: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形体、官窍、四肢百骸等复杂的组织结构,在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下,经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作用,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宰的内外联系、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知识模块:综合3.《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正确答案:C解析:疾病发生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季节不同,多发病不同。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长夏。
知识模块:综合4.《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A.旦B.昼C.夕D.前夜E.后夜正确答案:B解析:昼夜变化影响着疾病的过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并进一步指出“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如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病“安”的时间是昼。
知识模块:综合5.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A.天气B.地气C.精气D.阴阳E.阳气正确答案:C解析: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精气分阴阳而成天地,天地交感而生万物。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总分:70.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4,分数:34.00)1.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A.寒极生热B.寒者热之√C.刚损及阳D.重阳必阴E.刚中求阳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制约3.《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指A.相生B.相克C.相侮D.相乘√4.“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寒因寒用D.热者寒之E.用寒远寒5.在五脏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肝之变动为握B.心之变动为笑√C.脾之变动为哕D.肺之变动为咳E.肾之变动为栗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互为消长D.平衡协调E.互相转化7.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为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8.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A.阴在内,阳之守也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C.阳在外,阴之使也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9.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反克10.“培土生金”的理论基础是A.五行相乘B.五行相生√C.五行相克D.五行相侮E.母病及子11.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母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气有余而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E.气不及则己所胜侮而乘之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阴虚阳亢B.阴阳两虚C.阳盛伤阴D.阴盛伤阳E.阳虚阴盛√13.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E.酸、苦、甘、辛、咸14.下列选项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角、徵、宫、商、羽√B.呼、歌、笑、哭、呻C.筋、肉、脉、骨、皮毛D.青、黄、赤、白、黑15.《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D.阴中求阳,阳气充盛E.阳病治阴,阴阳平衡1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是指A.以阳中求阴而调整阴阳B.以阴中求阳而调整阴阳C.以泻阳扶阴而调整阴阳D.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E.以补阳制阴而调整阴阳17.肝火犯肺,属于B.母病及子C.相乘D.相侮√E.以上都不是18.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19.关于五行相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母气有余,传乘其子B.子气有余,传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侮其所不胜√E.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20.“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21.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E.表里相传22.《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E.表里传变23.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益火补土C.培土生金D.金水相生E.培土制水√2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交感互藏E.阴阳相互转化25.《难经经释》所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A.母病及子C.相乘D.相侮√26.下列治法中,根据阴阳互根理论而制定的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病治阴,阴病治阳C.损其有余,补其不足D.阳中求阴,阴中求阳√27.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28.根据五行规律,脾病及肝属于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犯母29.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A.消长平衡B.对立制约C.交感互藏D.互根互用√30.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惊胜怒√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31.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是A.辛、甘、酸B.酸、苦、咸C.辛、苦、甘D.辛、甘、淡√E.辛、淡、咸32.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为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协调平衡33.《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A.阴阳消长平衡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转化3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A.阴阳对立C.阴阳平衡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二、B型题(总题数:9,分数:28.50)•A.哕•B.握•C.忧•D.咳•E.栗(1).肝之变动为(分数:1.50)A.B. √C.D.E.(2).肾之变动为(分数:1.50)A.B.C.D.E. √•A.哕•B.握•C.忧•D.咳•E.栗(1).脾之变动为(分数:1.50)A. √B.C.D.E.(2).心之变动为(分数:1.50)A.B.C. √D.E.•A.益火补土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培土制水法•E.泻南补北法(1).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分数:1.50)A. √B.C.D.E.(2).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分数:1.50)A.B.C.D.E. √•A.天地•B.男女•C.左右•D.水火•E.上下(1).《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分数:1.50)A.B.C.D. √E.(2).《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分数:1.50)A.B.C. √D.E.•A.相乘•B.相克•C.子病犯母•D.相侮•E.母病及子(1).肝气犯脾,属于(分数:1.50)A. √B.C.D.E.(2).肺病及脾,属于(分数:1.50)A.B.C. √D.E.•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属(分数:1.50)A.B. √C.D.E.(2).以脏腑部位划分阴阳,则肾属(分数:1.50)A.B.C.D. √E.•A.阴阳的相互制约关系•B.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C.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D.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E.阴阳的相互对立关系(分数:4.50)(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分数:1.50)A.B. √C.D.E.(2).“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50)A.B. √C.D.E.(3).“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50)A.B. √C.D.•A.阴阳的互根关系•B.阴阳的互用关系•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1).气和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数:1.50)A.B.C. √D.(2).寒和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数:1.50)A. √B.C.D.•A.气与血•B.寒与热•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分数:1.50)A. √B.C.D.(2).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分数:1.50)A.B. √C.D.三、X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35.“土爰稼穑”所比喻的脾的生理功能有A.运化水谷√B.统血C.运化水液√D.为气血生化之源√36.下列符合“木曰曲直”生理特点的是A.肝主疏泄√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37.下列各项哪些符合“木曰曲直”的生理特点A.肝主升发√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38.五行“相乘”,主要是指A.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B.气有余则侮所不胜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其不及则己所胜轻而侮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指的是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正确答案:A解析:卫气为水谷之气中的彪悍滑利部分,分布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
知识模块:精、气、血、津液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不足导致的常见病症A.易外感邪气B.热性病变C.血虚证D.无汗、多汗、自汗正确答案:C解析:卫气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
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卫气的温养,从而保证了脏腑肌表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卫气充足,温养机体,则可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卫气虚亏则温煦之力减弱,易致风寒湿等阴邪乘虚侵袭肌表,出现阴盛的寒性病变。
但若卫气在局部运动受阻,郁积不散则可出现阳盛的热性病变。
卫气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的排泄。
卫气的这一调控作用,既有气能固摄的一面,又有气能推动的一面。
通过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机体维持相对恒定体温,从而保证了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
因此,卫气虚弱,则调控腠理功能失职,可以出现无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现象。
知识模块:精、气、血、津液3.宗气的充盈与下列哪些有关A.肺的功能B.脾的功能C.饮食营养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D解析: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
因此,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对宗气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知识模块:精、气、血、津液4.下列哪项是宗气不足导致的常见病症A.血行瘀滞B.虚里搏动的异常C.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D解析:由于宗气对呼吸运动及血液循行都有推动作用,因而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凡气血运行、肢体寒温和活动、视听等感觉、言语声音及脉搏强弱节律等,都与宗气盛衰有关。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阴病治阳”的含义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补阴以制阳D.补阳以制阴正确答案:D解析: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精气与阴阳五行2.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俱损的理论根据是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
知识模块:精气与阴阳五行3.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A.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不胜C.其气不足,则制己所胜D.其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正确答案:B解析: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这是对五行相乘与相侮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很好说明。
知识模块:精气与阴阳五行4.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
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
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征象中哪一项不属于阳的特性A.面色红赤B.声低息微C.多言躁动D.身热口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2.下列哪项属于“子病犯母”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3.“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4.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水克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5.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水相生D.佐金平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6.下列哪项属五行之“金”A.筋B.脉C.肉D.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7.言人体脏腑之阴阳。
则心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8.“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适用于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9.“阴病治阳”适用于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0.阴阳之“征兆”是A.内与外B.明与暗C.上与下D.水与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1.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脾B.心C.肾D.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2.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4.“热者寒之”主要适用于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5.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6.根据五行学说,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A.木B.火C.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A.反证法B.试探法C.司外揣内D.比较17.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A.B.C.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18.诊断性治疗属于A.B.C.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A.阴阳相互交感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转化1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机理是A.B.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精气与阴阳五行20.“阳损及阴。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模拟试卷三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模拟试卷三[单选题]1.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A.寒(江南博哥)极生热B.寒者热之C.阴损及阳D.重阳必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寒极生热属相互转化。
阴损及阳是阴虚到一定程度,影响到阳的化生,引起阳也不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其理论基础是阴阳的互根互用.阴中求阳是在治疗阳偏衰时在补阳的基础上配伍补阴,使阳得到阴的资助而能化生,其理论依据也是阴阳互根互用。
寒者热之是用温热的方法治疗寒的病证,以热治寒,其依据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单选题]2.患者哮证日久,反复发作,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者,治宜选用()A.苏子降气汤B.金II肾气丸C.射干麻黄汤D.七味都气丸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为寒哮阴盛阳虚证。
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用苏子降气汤化裁。
[单选题]3.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兼有头痛、发热、脉浮数,辨证应为()A.外感型头痛B.风热型感冒C.风热型目赤肿痛D.肝胆火盛型目赤肿痛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判断为风热型目赤肿痛。
[单选题]4.噎膈治疗要加入滋阴润燥之品的病期是()A.初期B.中期C.恢复期D.后期参考答案:A[单选题]5.患者久病体弱,面色皖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极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调治宜用()A.补中益气汤B.参苏饮C.麻黄附子细辛汤D.玉屏风散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防感冒.[单选题]6.下列事物属于“土”的是()A.夏B.春C.长夏D.秋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春属于木,夏属于火,长夏属于土,秋属于金,冬属于水。
[单选题]7.含有生地黄的药组是()A阳和汤B.炙甘草汤C.六味地黄丸D.泰山磐石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炙甘草汤组成:炙甘草、人参、大枣、生地黄、阿胶、麻子仁、麦冬、桂枝、生姜.[单选题]8.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症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者,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紫金锭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紫雪主治热邪内陷心包,热盛滓伤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谱语,痉厥,口渴唇焦。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A.呼、笑、歌、哭、呻B.角、徵、商、宫、羽C.筋、脉、肉、皮、骨D.酸、苦、甘、辛、咸正确答案:B解析: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与五行相生相对应的五音顺序应该是角、徵、宫、商、羽。
故选B。
知识模块:精、气、阴阳、五行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知识模块:精、气、阴阳、五行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正确答案:C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人、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
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
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
知识模块:精、气、阴阳、五行4.“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拟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在五行学说中,“长夏”的五行属性是()A、木B、火C、金D、土E、水正确答案:D2、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调节气机B、主呼吸C、主肃降D、主气的生成E、主宣发正确答案:B3、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阴病治阳C、平补阴阳D、阳病治阴E、阳中求阴正确答案:E4、药味阴阳属性划分,属阳的味是()A、酸B、咸C、涩D、苦E、辛正确答案:E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A、五色之白B、五化之收C、六腑之大肠D、五志之恐E、五体之皮毛正确答案:D6、“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以上都不是B、生理、心理活动C、生理活动D、心理活动E、精神意识活动正确答案:B7、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益火补土法E、滋水涵木法正确答案:D8、腰为()A、血之府B、元神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E、精明之府正确答案:D9、五脏中具有纳气功能的脏是()A、肾B、肝C、心D、肺E、脾正确答案:A10、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辨证论治B、异病同治C、同病异治D、整体观念E、恒动观念正确答案:A11、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膀胱C、肝D、肺E、脾正确答案:E12、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气化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推动作用E、防御作用正确答案:B13、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肝血的充足B、肾阳的蒸化C、肾阴的滋润D、肾中精气的充盈E、脾气的健运正确答案:D14、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A、跷脉B、督脉C、冲脉D、带脉E、任脉正确答案:C15、下列哪一症状不出现于表证()A、头身疼痛B、口渴喜冷饮C、脉浮D、舌苔薄白E、恶寒发热正确答案:B16、“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A、阴液互补B、同居下焦C、精血互化D、阴阳承制E、藏泄互用正确答案:C17、下列归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筋B、脉C、骨D、肉E、皮正确答案:E18、根据五行学说的相关理论,下列不属肝病诊断依据的是()A、洪脉B、喜食酸味C、面见青色D、烦躁易怒E、目赤肿痛正确答案:A19、“血之余”是指()A、筋B、爪C、齿D、发E、髓正确答案:D20、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A、木B、水C、土D、火E、金正确答案:B21、用泻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方法又称()A、抑木扶土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培土生金法E、金水相生法正确答案:A22、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A、《经史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食疗本草》D、《本草拾遗》E、《海药本草》正确答案:B23、佐金平木法的适应证是()A、肝旺脾虚证B、肺肾阴虚证C、肝肾阴虚证D、心脾两虚证E、肝火犯肺证正确答案:E24、能调节女子月经、排卵和男子泄精功能的是()A、心肾B、肝肾C、脾肾D、肝肺E、肺肾正确答案:B25、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陈无择B、钱乙C、张介宾D、张机E、华佗正确答案:D26、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A、五体B、五脏C、五液D、六腑E、奇恒之腑正确答案:D27、五脏中主升清的脏是()A、肾B、肺C、肝D、心E、脾正确答案:E28、属于阳的味是()A、咸B、苦C、辛D、酸E、涩正确答案:C29、唐慎微所著的是()A、《本草拾遗》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新修本草》正确答案:D30、在药物的性味阴阳属性划分中,属于阳的味是()A、苦B、淡C、酸D、咸E、涩正确答案:B31、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燥邪C、寒邪D、湿邪E、暑邪正确答案:B32、头痛位于枕部者,病位在下列哪一经()A、足太阳经B、手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阳明经正确答案:A33、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张机C、王清任D、陈无择E、王叔和正确答案:E34、水轮指()A、瞳神B、两眦C、黑眼D、眼睑正确答案:A35、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拾遗》C、《神农本草经》D、《本草图经》E、《炮炙论》正确答案:D36、导致“气结”的情志刺激是()A、喜B、悲C、思D、忧E、怒正确答案:C37、某女,35岁,已婚,患带下病数载。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总分:70.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4,分数:34.00)1.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A.寒极生热B.寒者热之√C.刚损及阳D.重阳必阴E.刚中求阳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制约3.《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指A.相生B.相克C.相侮D.相乘√4.“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寒因寒用D.热者寒之E.用寒远寒5.在五脏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肝之变动为握B.心之变动为笑√C.脾之变动为哕D.肺之变动为咳E.肾之变动为栗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互为消长D.平衡协调E.互相转化7.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为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8.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A.阴在内,阳之守也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C.阳在外,阴之使也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9.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反克10.“培土生金”的理论基础是A.五行相乘B.五行相生√C.五行相克D.五行相侮E.母病及子11.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母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气有余而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E.气不及则己所胜侮而乘之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阴虚阳亢B.阴阳两虚C.阳盛伤阴D.阴盛伤阳E.阳虚阴盛√13.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E.酸、苦、甘、辛、咸14.下列选项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角、徵、宫、商、羽√B.呼、歌、笑、哭、呻C.筋、肉、脉、骨、皮毛D.青、黄、赤、白、黑15.《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D.阴中求阳,阳气充盛E.阳病治阴,阴阳平衡1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是指A.以阳中求阴而调整阴阳B.以阴中求阳而调整阴阳C.以泻阳扶阴而调整阴阳D.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E.以补阳制阴而调整阴阳17.肝火犯肺,属于B.母病及子C.相乘D.相侮√E.以上都不是18.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19.关于五行相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母气有余,传乘其子B.子气有余,传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气有余则侮其所不胜√E.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20.“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21.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E.表里相传22.《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E.表里传变23.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益火补土C.培土生金D.金水相生E.培土制水√2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交感互藏E.阴阳相互转化25.《难经经释》所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A.母病及子C.相乘D.相侮√26.下列治法中,根据阴阳互根理论而制定的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病治阴,阴病治阳C.损其有余,补其不足D.阳中求阴,阴中求阳√27.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28.根据五行规律,脾病及肝属于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犯母29.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A.消长平衡B.对立制约C.交感互藏D.互根互用√30.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惊胜怒√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31.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是A.辛、甘、酸B.酸、苦、咸C.辛、苦、甘D.辛、甘、淡√E.辛、淡、咸32.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为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协调平衡33.《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A.阴阳消长平衡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转化3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A.阴阳对立C.阴阳平衡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二、B型题(总题数:9,分数:28.50)•A.哕•B.握•C.忧•D.咳•E.栗(1).肝之变动为(分数:1.50)A.B. √C.D.E.(2).肾之变动为(分数:1.50)A.B.C.D.E. √•A.哕•B.握•C.忧•D.咳•E.栗(1).脾之变动为(分数:1.50)A. √B.C.D.E.(2).心之变动为(分数:1.50)A.B.C. √D.E.•A.益火补土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培土制水法•E.泻南补北法(1).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分数:1.50)A. √B.C.D.E.(2).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分数:1.50)A.B.C.D.E. √•A.天地•B.男女•C.左右•D.水火•E.上下(1).《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分数:1.50)A.B.C.D. √E.(2).《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分数:1.50)A.B.C. √D.E.•A.相乘•B.相克•C.子病犯母•D.相侮•E.母病及子(1).肝气犯脾,属于(分数:1.50)A. √B.C.D.E.(2).肺病及脾,属于(分数:1.50)A.B.C. √D.E.•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属(分数:1.50)A.B. √C.D.E.(2).以脏腑部位划分阴阳,则肾属(分数:1.50)A.B.C.D. √E.•A.阴阳的相互制约关系•B.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C.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D.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E.阴阳的相互对立关系(分数:4.50)(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分数:1.50)A.B. √C.D.E.(2).“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50)A.B. √C.D.E.(3).“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50)A.B. √C.D.•A.阴阳的互根关系•B.阴阳的互用关系•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1).气和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数:1.50)A.B.C. √D.(2).寒和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数:1.50)A. √B.C.D.•A.气与血•B.寒与热•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分数:1.50)A. √B.C.D.(2).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分数:1.50)A.B. √C.D.三、X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35.“土爰稼穑”所比喻的脾的生理功能有A.运化水谷√B.统血C.运化水液√D.为气血生化之源√36.下列符合“木曰曲直”生理特点的是A.肝主疏泄√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37.下列各项哪些符合“木曰曲直”的生理特点A.肝主升发√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38.五行“相乘”,主要是指A.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B.气有余则侮所不胜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D.其不及则己所胜轻而侮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总论)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总论)模拟试卷 3(总分: 48.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一、 A1 型题(总题数: 10,分数: 20.00)1.主张“邪去正自安”的医家是A.李呆B.朱丹溪C.张元素D.张子和√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提出“邪非人身所有”,“邪去正自安”,不可滥用补药的新见解,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
其代表作为《儒门事亲》、《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2.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书籍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 18 卷, 162 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内容丰富。
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3.首先阐明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 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阐明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4.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的内容A.提倡“寸口诊法”B. 明确了左寸主心与小肠,关主肝胆,右寸主肺与大肠,关主脾胃,两尺主肾与膀胱的三部脉位C.描绘了浮、芤、洪、滑、数、促、弦、紧等 24 种病脉的脉象形态及其所主病证D.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我国第一部脉学专着是晋·王叔的《脉经》,内容是: (1)提倡“寸口诊法”。
(2) 明确了左寸主心与小肠,关主肝胆,右寸主肺与大肠,关主脾胃,两尺主肾与膀胱的三部脉位。
(3)描绘了浮、芤、洪、滑、数、促、弦、紧等 24 种病脉的脉象形态及其所主病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正确答案:B解析: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2.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确答案:B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3.滋阴以制阳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正确答案:C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
(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4.阳中求阴适用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正确答案:B解析: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2)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3)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宜益气救阴固脱。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5.“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依据是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正确答案:A解析: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三)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三)(总分:67.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7,分数:10.50)1.补阴配阳,适用于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虚 D.阳虚(分数:1.50)A. √B.C.D.2.下列各项,属五行之土者为A.酸 B.苦 C.甘 D.辛(分数:1.50)A.B.C. √D.3.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平衡(分数:1.50)A.B. √C.D.4.下列各项,不符合乘侮概念的是A.肝木乘土 B.木火刑金 C.土壅木郁 D.金反侮木(分数:1.50)A.B.C.D. √5.按五行乘侮规律,脾之所侮者是A.心 B.肺 C.肝 D.肾(分数:1.50)A.B.C.D. √6.按五行学说,下列各项属肺病的诊断依据是A.面色黑 B.喜食辛 C.口味甜 D.面色赤(分数:1.50)A.B. √C.D.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A.阴虚 B.阳虚 C.阴阳两虚 D.阴盛(分数:1.50)A.B. √C.D.二、B型题(总题数:19,分数:57.00)A.肺 B.心 C.脾 D.肾(1).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所不胜是(分数:1.50)A. √B.C.D.(2).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所胜是(分数:1.50)A.B.C. √D.A.阴极转化为阳 B.阳极转化为阴 C.阴胜则阳病 D.阳胜则阴病(1).“寒极生热”说明了(分数:1.50)A. √B.C.D.(2).“热极生寒”说明了(分数:1.50)A.B. √C.D.A.阳虚 B.阴虚 C.阴阳两虚 D.阳盛(1).“阳病治阴”适用于(分数:1.50)A.B. √C.D.(2).“阴病治阳”适用于(分数:1.50)A. √B.C.D.A.阳胜 B.阴胜 C.阳虚 D.阴虚(1).“热者寒之”适用于(分数:1.50)A. √B.C.D.(2).“寒者热之”适用于(分数:1.50)A.B. √C.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1).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的治则,称为(分数:1.50)A.B.C. √D.(2).在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的治则,称为(分数:1.50)A.B.C.D. √A.肾虚水泛 B.脾虚水肿 C.肺不主水 D.水气凌心(1).上述各项,属于培土制水的适应证是(分数:1.50)A.B. √C.D.(2).上述各项,属于泻南补北的适应证是(分数:1.50)A. √B.C.D.A.木 B.火 C.土 D.金(1).具有“稼穑”特性者为(分数:1.50)A.B.C. √D.(2).具有“曲直”特性者为(分数:1.50)A. √B.C.D.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分数:1.50)A. √B.C.D.(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分数:1.50)A.B.C. √D.A.虚寒 B.虚热 C.实寒 D.实热(1).阳偏衰的病变性质为(分数:1.50)A. √B.D.(2).阴偏衰的病变性质为(分数:1.50)A.B. √C.D.A.面色青 B.口味苦 C.目赤 D.脉缓(1).按五行学说,属肝病的诊断依据的是(分数:1.50)A. √B.C.D.(2).按五行学说,属脾病的诊断依据的是(分数:1.50)A.B.C.D. √A.阴虚 B.阳虚 C.阴阳两虚 D.阴盛(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分数:1.50)A.B. √C.D.(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分数:1.50)A. √B.C.D.A.目 B.舌 C.口 D.耳(1).属五行之水者为(分数:1.50)A.B.C.D. √(2).属五行之火者为(分数:1.50)A.B. √C.D.A.肝病色青而脉弦 B.肝病色青而脉浮C.心病色赤而脉弦 D.肺病色白而脉洪(1).属于色脉相符者是(分数:1.50)A. √B.C.D.(2).属色脉不符之顺者为(分数:1.50)A.C. √D.A.人体的正气(阳气) B.阳证 C.阳邪 D.阳性药物(1).“阴胜则阳病”的“阳”是指(分数:1.50)A. √B.C.D.(2).“阳胜则热”的“阳”是指(分数:1.50)A.B.C. √D.A.阴虚 B.阳虚 C.阳损及阴 D.阴损及阳(1).“补阳配阴”适用于(分数:1.50)A.B.C. √D.(2).“补阴配阳”适用于(分数:1.50)A.B.C.D.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脾 D.心病及肺(1).属于子盗母气的是(分数:1.50)A. √B.C.D.(2).属于相生传变的是(分数:1.50)A.B.C. √D.A.培土制水 B.滋水涵木 C.佐金平木 D.泻南补北(1).适应于肝肾阴虚证的是(分数:1.50)A.B. √C.D.(2).适应于肝火犯肺证的是(分数:1.50)A.B.C. √D.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1).“重阴必阳”是指(分数:1.50)B.C.D. √(2).“阴病治阳”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50)A. √B.C.D.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1).五行中火的特性是(分数:1.50)A.B. √C.D.(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分数:1.50)A.B.C. √D.。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模拟试卷3(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手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交于(分数:2.00)A.食指√B.足小趾C.小指D.足大趾2.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分数:2.00)A.上肢后缘B.下肢后缘C.下肢中线D.下肢前缘√3.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4.经八脉中,联络全身的阴阳经络的是(分数:2.00)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5.“入上齿中”的经络是(分数:2.00)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太阳膀胱经6.“十二经脉之海”为(分数:2.00)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解析:解析: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之称。
7.下列哪项不是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分数:2.00)A.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B.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C.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四肢的联系√D.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解析:解析:十二经别生理功能: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3)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5)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8.头痛一症,痛在前额者,多与有关。
(分数:2.00)A.阳明经√B.少阳经C.太阳经D.厥阴经解析:解析:头痛一症,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伤寒论》的六经分证,即是在经络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辨证体系。
9.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的是(分数:2.00)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五别络解析:解析: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它们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总分:32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00,分数:100.00)1.下列各项,属于泻南补北的适应证是A.心火亢盛B.心脉痹阻C.肾虚水泛D.心肾不交√2.下列各项,属于五行之水者为A.五体之皮毛B.五味之咸√C.五志之喜D.六腑之胆3.下列各项,属于培土生金的适应证是A.肺阴虚B.心肺气虚C.脾胃气虚D.肺脾两虚√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阳盛阴虚5.下列各项,属阴中之阴的是A.下午B.黄昏C.前半夜√D.后半夜6.阴邪盛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原则是A.实者泻之B.寒者热之√C.虚者补之D.热者寒之7.阳病治阴,适用于A.阳虚B.阴虚√C.阴阳两虚D.阳盛8.下列各项,属于五行之木者为A.喜B.怒√C.悲D.思9.肝木太旺而累及脾土之病,按五行乘侮规律控制其传变应A.当先健脾√B.当先补肾C.当先补肺D.当先泻心10.下列各项,属于五行之木者为A.五志之怒√B.五脏之心C.六腑之小肠D.五季之长夏11.下列各项,属于培土制水的适应证是A.肾虚水泛B.脾虚水肿√C.肺不主水D.水气凌心12.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所不胜是A.肺√B.心C.脾D.肾13.下列各项,属于色脉相符者是A.肝病色青而脉弦√B.肝病色青而脉浮C.心病色赤而脉沉D.肺病色白而脉洪14.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为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阴阳两虚,阳虚为主15.“重阴必阳”是指A.阴极转化为阳√B.阳极转化为阴C.阴胜则阳病D.阳胜则阴病16.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17.下列各项,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B.金和木C.土和金√D.木和土18.下列各项,属于相生传变的是A.心病而面见黄色B.肺病而面见赤色C.脾病而面见赤色√D.肝病而面见白色19.“寒者热之”,适用于A.表证B.里证C.虚证D.实寒证√20.五志之喜,在五行属A.火√B.木C.金D.土21.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平衡2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23.下列各项,属于相克传变的是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肝病及心D.肺病及肝√24.下列各项,属于相生传变的是A.木横克土B.土虚木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25.下列各项,属于相克传变的是A.脾病而面见青色√B.脾病而面见白色C.心病而面见黄色D.心病而面见青色26.下列各项,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是A.木为火之母B.水为金之母√C.土为金之母D.金为土之子27.下列各项,属于五行之金者为A.五脏之肺√B.六腑之膀胱C.五体之骨D.五气之寒28.下列各项,属于阳的是A.上半身√B.下半身C.体内D.腹部29.下列各项,属于相克关系的是A.肝和心B.肝和脾√C.心和脾D.脾和肺30.五气之燥,在五行属A.木B.火C.土D.金√31.下列各项,属于子盗母气的是A.心病及肝√B.心病及肾C.心病及脾D.心病及肺32.阴阳偏盛的病理变化,其邪正盛衰的表现为A.实证√B.虚证C.真实假虚证D.真虚假实证33.下列各项,属于相克关系的是A.思和悲B.怒和喜C.喜和思D.怒和思√34.下列药物性能,属于阴的是A.凉性√B.甘味C.质轻D.升浮35.下列各项,属于培土制水的适应证是A.脾肾阳虚而水湿不化√B.肾不主水而水湿不化C.心肾阳虚而水湿不化D.肝失疏泄而水湿停滞聚36.五色之赤,在五行属A.木B.火√C.土D.金37.下列各项,属五行之金者为A.胆B.小肠C.胃D.大肠√38.下列各项,属于阴阳转化关系的是A.阳损及阴,阴损及阳B.独阴不生,孤阳不长C.重阴必阳,重阳必阴√D.气病及血,血病及气3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互根C.阴阳的消长D.阴阳的转化√40.下列各项,属于佐金平木的适应证是A.肺热炽盛B.肝火炽盛C.肝火犯肺√D.燥邪犯肺4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阴盛42.阴损及阳的病变性质为A.虚热B.虚寒C.虚寒虚热并存D.虚热虚寒并存,虚热为主√43.阳偏衰的病变性质为A.虚寒√B.虚热C.实寒D.实热44.下列各项,属色脉不符之顺者为A.肝病色青而见沉脉√B.肝病色青而见浮脉C.心病色赤而见沉脉D.肺病色白而见洪脉45.“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说明阴阳的A.普遍性√B.相对性C.关联性D.对立性46.按五行学说,下列各项属心病的诊断依据的是A.面色青B.口味苦√C.目赤D.脉缓47.下列各项,属于五行之木者为A.青√B.赤C.黄D.白48.下列各项,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A.火为金之所不胜B.金为木之所胜√C.水为土之所胜D.木为土之所不胜49.下列各项,属于相克传变的是A.心病而面见黄色B.心病而面见黑色√C.脾病而面见白色D.心病而面见青色50.下列各项,具有稼穑特性者为A.木B.火C.土√D.金51.下列各项,属于阴的是A.色泽晦暗√B.色泽鲜明C.声高洪亮D.呼吸有力52.下列各项,属于相生传变的是A.心病而脉洪B.肺病而脉弦C.脾病而脉洪√D.肝病而脉弦53.下列各项,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肝和肺B.心与脾√C.肝和脾D.胆和胃54.下列各项,属五行之木者为A.目√B.舌C.口D.耳55.下列各项,属五行中水者为A.风B.寒√C.暑D.燥56.下列药物性能,属于阳的是A.沉降B.升浮√C.苦味D.酸味57.下列各项,属色脉不符之逆者为A.肾病色黑而见浮脉B.肝病色青而见浮脉√C.脾病色黄而见洪脉D.肺病色黄而见缓脉58.下列各项,属于金水相生的适应证是A.肺阴虚B.肾阴虚C.肺肾阴虚√D.肝火犯肺59.气随血脱属于A.阳损及阴B.阴损及阳√C.阳虚D.阴虚60.下列各项,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是A.心为脾之母B.脾为心之子C.脾为肺之母D.肺为肾之子√61.下列各项,属于五行之土者为A.骨B.肉√C.脉D.皮毛62.补阴配阳,适用于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虚D.阳虚63.下列各项,属五行之土者为A.酸B.苦C.甘√D.辛64.按五行学说,下列各项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3(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分数:2.00)A.呼、笑、歌、哭、呻B.角、徵、商、宫、羽√C.筋、脉、肉、皮、骨D.酸、苦、甘、辛、咸解析:解析: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与五行相生相对应的五音顺序应该是角、徵、宫、商、羽。
故选B。
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人、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
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
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
4.“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分数:2.00)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5.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解析:6.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
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分数:2.00)A.肾水凌心B.肝病犯脾C.肝病D.心病√解析:解析: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中,赤色、苦味、洪脉都对应心病。
7.肾之“变动”为(分数:2.00)A.握B.忧C.哕D.栗√8.主色胜客色,其病为(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 );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 ),得相克之脉为( ) (分数:2.00)A.顺,逆;逆,顺B.顺,逆;顺,逆C.逆,顺;逆,顺D.逆,顺;顺,逆√解析:解析:五行学说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顺,得相克之脉为逆。
9.下列叙述反映“阳阳偏盛”的是(分数:2.00)A.“重寒则热,重热则寒”B.“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C.“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D.“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解析:解析: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一般是指阳邪致病,是阳的绝对亢盛;但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要导致伤阴,故说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
“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性质而言;“阴胜则阳病”,则是指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
10.下列哪句原文不是阴阳相互转化的体现(分数:2.00)A.“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C.“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D.“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解析:解析: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即是从天地之气的升降来说明阴阳的转化。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阴主寒,阳主热。
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灵枢·论疾诊尺》11.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是指(分数:2.00)A.相乘√B.相侮C.相生D.相克解析:解析: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简称倍克。
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反侮亦称反克。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相互转化 B.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 D.对立制约(分数:4.00)(1).“动极者,镇之以静。
”体现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2).“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也。
”体现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此句可体现阴阳对立制约在生理上的体现。
可通过“镇”字看出是斗争的状态。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消长有互为消长、皆消皆长。
此句子提示是阳随阴消。
A.土 B.金 C.木 D.水(分数:4.00)(1).具有向下运行的事物归属于(分数:2.00)A.B.C.D. √解析:(2).具有升发作用的事物归属于(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水的特征:古人称“水曰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上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A.土 B.金 C.木 D.水(分数:4.00)(1).呼是的病变(分数:2.00)A.B.C. √D.解析:(2).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木、火、土、金、水的五声呼、笑、歌、哭、呻。
病色相生均是吉,色生病为吉中顺,病生色为吉中逆;病色相克为凶,色克病为凶中逆,病克色为凶中顺。
简单记就是“相生就吉,色作主语时,要不是最好吉中顺就是最坏凶中逆。
按题意,因色生病,则生木的为水。
三、 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2.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分数:2.00)A.精气学说√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脏腑学说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是古代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在其自身理论体系形成之时,并与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涵盖自然哲学、形态学和实践验证的完整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以古代的唯物观和辩证观,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等诸多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维特点。
所以此题答案是ABC。
13.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分数:2.00)A.天为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B.万物负阴而抱阳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交感互藏中“互藏”的内涵。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
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类经》“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属性。
“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是说阴阳互藏对事物或现象本身的生长、发展和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是说大气圈也是受天地阴阳交感互藏的影响而制约生物繁殖生长,从而构成人类生存环境。
所以选项ACD都体现了阴阳互藏,所以答案是ACD。
14.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分数:2.00)A.气与血B.寒与热√C.水与火√D.动与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掌握。
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我们知道气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关系。
气和血分属于阳和阴,气能生血、行血和统血,故气的正常,有助于血的生化和正常运行;血能舍气、养气,血之充沛则可资助气以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
可以看出气血之间体现了相对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
而B、C、D选项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此题答案是BCD。
15.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分数:2.00)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虚者补之√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某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虚则补之是其总的治疗原则。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用来治疗阴虚阳亢症的,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
然而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最终会导致阴阳两虚,虚则补之,宜用阴阳双补。
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补阴或补阳的方药中配伍少量补阳药或补阴药,即“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也体现了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阴阳偏衰不仅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还包括阴阳两虚。
所以答案是ABCD。
16.下列符合“土爱嫁穑”所比喻脾的生理功能有(分数:2.00)A.运化水谷√B.统血C.运化水液√D.为气血生化之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行特性以及脾的生理功能。
脾属土。
“爰”通“曰”;“嫁”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脾有运化水谷、水液,为气血生化之源,体现了“土”的特性,而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
不能体现“土”的“稼穑”作用。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17.五行学说中,下述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火为木之子√B.木为火之母√C.木为金的“所胜”√D.木为土的“所不胜”√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五行的生克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