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一家》有关资料:作者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专项:视角变换技巧
策略
一、视角变换的 形式
二、视角转换需注 意的问题
策略 一、视角变换的形式: ①拟人化视角。即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动植物、 物品和抽象概念等视角来观察人类、反映人类的生活 。 一是以动植物或物品的眼光来描写人物、叙述事 件、评判事件行为。如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将赤兔马拟人化,借赤兔在同伯喜的对话中,讲述关 羽,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表现 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文章转换了叙事的视
视角变换技巧
目 录
一 解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典解读 三 策略 四 试题解析
解说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吟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寓意深刻,单从观察技巧的角度讲,也值 得仔细品味。“横看”和“侧看”,会得到不同的观 感。假如人们习惯了横向获得的印象,那么换成侧看 ,岂不是另有一番新景?这种看山之法,对写作,也 是一种启迪。善于应用,则不失为创新一招。
经典解读
◎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阿来一反常规,采 用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一滴水的旅行来展现丽江的风情,把 景物人格化,使景物富有生命力,变得鲜活起来。这样别出心 裁的人称选择,使文章焕发出动人的风采,比如活泼的语调, 如快闪般迭现的景致,丰富的地理知识,浪漫的想象,清晰的 层次,生动的语言等等,都透过“我”——一滴水的视角展现 出来。这样的文章和一般写景状物文章比起来,就如同在沙漠 中看到一片绿洲,在泥沙中发现闪闪的金光。
经典解读
◎《丑小鸭》是一篇具有自传体色彩的童话故事。对于自 传者色彩的故事来说,通常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给人 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安徒生在叙述丑小鸭的故事时主要采 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他者的视角,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 叙述视角,既可以对故事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做外部扫描, 也可以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展示。叙述人称的选择就意味着作 者有意识地撇清自我与作品所描述的艺术世界的关系,保持自 我的独立和内心的清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我兒子一家教案教學目的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並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1.重點:感受並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預習指導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並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後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乾澀(se4):又幹又澀。
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
守株待兔: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裡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
1969年到閩西山區插隊,後當工人。
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
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
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
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我兒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汉语必修四 我儿子一家 课文
作者:舒婷
一、你会读吗 一摞书(luò ) 窥见(kuī ) 颓然应声( tuí ) 谐音( xié ) 面面相觑(qù) 告诫( jiè) cènɡ 磨蹭( ) 忙不迭(dié ) 干涩(sè) 守株待兔(dài) 鸡毛蒜皮( Suàn) 鼾声(hān)
二、词语解释
窥见
面面相觑
哪怕天塌下来,我们都不需要担心。
做一做 我只有一天的生命,我 C 会好好活着。 A. 因为…所以 C. 哪怕…都… B.虽然…但是… D. 非…不可
课文中有几处语言描写特别有意思?试着把它们 找出来吧,加油!
(1)妈妈的体质不好,怀孕时又吃了这么多苦头,
所以我出生那天来了不少亲友看望她。姨姨从门缝窥 见我被倒拎着,大喊:“是男孩!”爸爸颓然应声: “糟了!”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 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每逢我淘气,父亲老 是摇摇头:“若是女孩就好了。”
托尔斯泰
高中汉语(必修四)
作者:舒婷
作 者 简 介
舒婷 , 原名龚佩瑜,诗人。1952年生,福
建厦门市人。 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 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概括文章内容,领悟家庭生活 中的情趣。2)通过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3)理解以儿子为第一人称的好处(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深学课文,希望我们 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 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 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4. 我儿子一家(课文)
作者:舒婷
本文的作者——舒 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 门市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 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 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 “诗想”》等。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 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 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 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 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 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 的人的心声。其中《双桅船》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 主诗坛的地位。
“我” 妈妈 (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一部分
(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 “德育”背景。 第二部
爸爸
分 (11—14):“我”一家四口之间
的和睦关系。 第三部分
奶奶
(15-19):妈妈爱“我”;“我”
也爱妈妈。
第四部分
他们一家子的生活也就是下面的卡通图画所表现的 生活吧
课文中有几位亲人的话是不是特有意思呢?试着 把它们找出来吧,加油!
再思考一下,作者明明是一个成年人, 为什么要借儿子的身份和视角用第一人称来 写这篇文章呢?这样写有什么用处?
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 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童真。 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 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 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 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儿子一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儿子一家》前言《我儿子一家》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主人公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通过描述母亲、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亲情、爱情和责任等情感,让读者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剖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
正文1. 内容概述《我儿子一家》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的儿子结婚生子后,和妻子一起回家探望父母的故事。
文章通过主人公的口述,描绘了他和儿子的亲情、他妻子对儿子的爱以及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传达了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
2. 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儿子等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作者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强调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3. 人物形象3.1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用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和儿子有着深厚的亲情,对儿子的成长和幸福非常关心。
他也十分感激妻子对儿子的爱和对他们家庭的付出。
3.2 儿子儿子是主人公的孩子,他结婚生子后回家探望父母。
他对父母充满感激和尊重,并将自己的幸福和孩子的成长与父母分享。
3.3 父母父母是主人公的父母,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尽管他们已经年迈,但仍然关心着儿子和儿媳,并从内心深处为他们的幸福而高兴。
4. 表达手法本文运用了主人公的口述的方式进行叙述,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场景描写,使读者更容易地沉浸在故事中。
作者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细腻情感和温暖亲情。
5. 艺术特点本文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真实感:文章所描写的家庭场景和人物形象都非常真实,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和家庭的温暖。
•感人肺腑: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使人感动不已。
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生动活泼: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故事更加生动活泼,读者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6. 阅读体会通过阅读《我儿子一家》,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我儿子一家
我儿子一家作者:舒婷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07期妈妈怀我不到三十天开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来,慌忙去住院输液,一住几个月,还是止不住吐。
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来一碗猪肝面线,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还问:“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住院期间,爸爸每日去图书馆借五六本惊险小说供应妈妈,说是能减少呕吐次数。
妈妈高卧在床,左边一摞书一本一本飞快地移到右边去,不到天黑,全部看完。
立刻逼爸爸再去换,可惜图书馆已经关门。
我还不会说话就已迷上一切机动车辆,后来发展为热爱枪支刀剑和飞车走壁,爸爸说是由于妈妈的胎教。
妈妈的体质不好,怀孕时又吃了这么多苦头,所以我出生那天来了不少亲友看望她。
姨姨从门缝窥见我被倒拎着,大喊:“是男孩!”爸爸颓然应声:“糟了!”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每逢我淘气,爸爸老是摇摇头:“若是女孩就好了。
”我还没出生就已有一长列名字,左边妈妈拟的女孩名字,右边爸爸拟的男孩名字。
等证实我是男孩,爸爸辛辛苦苦翻字典查来的字由于太古怪,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临时决定取一字“思”,说是怀念在菲律宾的爷爷。
爸爸和妈妈互相安慰,說陈思两字可谐音为诚实、沉思、成诗等十多层意思,于是皆大欢喜。
我两岁,奶奶推我去海边散步,游客众多,有人摸摸我的脑瓜顺口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我立即应声:“诗人舒婷的儿子。
”那人却是知道我妈的,又是夸奖我,又是给我拍照。
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告诫我:“以后不许你这样说。
如果有人问你妈妈在哪里工作,就说在厦门灯泡厂。
”我牢牢记住了。
上了幼儿园,我兴冲冲向妈妈报告:“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的妈妈和妈妈同厂。
”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咦,她自己倒忘了。
我出生不到两天,就有老诗人王辛笛和邹荻帆到医院来看我。
家里作家客人多,我老是像念儿歌似的滚瓜烂熟背诵这些作家名字。
妈妈对爸爸开玩笑说,如果搞一个儿童背诵作家名字大奖赛,我准能得头奖。
8.我儿子一家
金牛
12
速读课文,把握叙事角度
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 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 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 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 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
金牛
13
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 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 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 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
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
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
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
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
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
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
售。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金牛
11
速读课文,把握叙事角度
记叙的人称:叙述人从不同角度,对作品 中的人物所设的称呼称为人称。如果叙述 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 来叙述的,就叫做“第一人称”(“我”、 “我们”)。本文从题目看便知是从第一 人称角度记叙的。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 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 实可信。
我儿子一家
舒婷
金牛
1
学习目标
1. 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 “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 有机组合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文独特 的叙事角度。 3.品味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口语 化的语言特点。 4.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 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 乐的氛围和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 的家庭、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金牛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册我儿子一家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第一册我儿子一家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字的音、形:一摞书窥见颓然应声谐音面面相觑告诫磨蹭忙不迭干涩守株待兔鸡毛蒜皮鼾声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窥见谐音面面相觑磨蹭唏嘘守株待兔居高临下2.记叙的人称:叙述人从不同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所设的称呼称为人称。
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做”第一人称”(”我”、”我们”)。
本文从题目看便知是从第一人称角度记叙的。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本文题目中的”我”与文章中的”我”不是指同一个人。
题目?quot;我”指作者,而文章中”我”指的是作者的儿子。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2.理解本文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没有完成的故事情节,所写的都是一些生活细节,但选材典型,富有表现力,使妈妈、爸爸、”我”几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品味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4.继续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作者运用错位的方法,从儿子的视角,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描写了自己一家人,表现了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幸福的氛围和情趣。
二、结构内容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①妈妈怀孕时反应重,爱看惊险小说,爱同小朋友玩,喜欢小孩;②取名字。
第二部分(5-13):”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即家庭对”我”的影响和教育①妈妈嘱咐我不要说自己是舒婷的儿子,教育我不能有优越感;②文学陶治;③生活习惯的培养;④待客之道;⑤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
第三部分(14-18):母子深情: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三、如何体会第一人称的好处本文作者是舒婷,但文章却是让”儿子”作第一人称,这种写法比较特别。
我儿子一家PPT教学课件
10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的一些生活琐事,表 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 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 康的情趣。
2020/12/10
11
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 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 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 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 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 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 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 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2020/12/10
1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 :幸福的家庭 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哪 位同学愿意来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 员之间相处的情况?
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幸福的家 庭去坐一坐。
2020/12/10
2
作者简介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 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 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 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 坛的地位。
干涩(sè):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óu):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2020/12/10
4
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喜滋滋(zī):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ù):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 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赠(cèng):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 动作迟缓。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 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2020/12/10
5
1.朗读比赛:
语文 -我儿子一家_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我儿子一家_七年级语文教案重点: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
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
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
反映了“我”的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
(具体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3) 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
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
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
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
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
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
必修四《第四课我儿子一家》课件
托里县第一中学汉语组高一汉语年级
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课《我儿子一家》
教案主备教师:努尔波拉提·巴汗
(汉语必修四)
第四课《我儿子一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语:
否决强迫减少惊险发布拍照滚瓜烂熟鸡毛蒜皮一无是处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家庭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2,能力目标:在课文学习中,扩展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手段。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妈妈生“我”——给“我”取名字——不让“我”说妈妈的职业和名字——“我”能背来访问作家的名字——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妈妈待客的两种态度—妈妈对“我”的牵挂——家人争着和妈妈讲话——妈妈的读书和玩耍——妈妈,爸爸鼓励“我”学玩儿——长大后也不离开妈妈。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使用和范围并能造句。
2,掌握常用句型。
3,能够按照地点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用书、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一年级汉语必修四第四课的内容,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第一课时初步阅读课文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
第三课深化学习课文
第四课时强化训练
第五课时真实交际。
《我儿子一家》有关资料:拟儿化、视点、选择《我儿子一家》阅读分析
《我儿子一家》有关资料:拟儿化、视点、选择《我儿子一家》阅读分析《我儿子一家》(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从文体上说属于散文,细分之应归入叙事散文一类。
以叙事散文的传统和常规特征而言,记事是它的基本性质。
这类散文我们一般读过很多:有的侧重于“事”的过程,自然在行文中要注意对象在时间过程上的完整性;有的叙事散文,则是有意突出“事”背后的“意味”,这样就会用“意味”来选择若干“事”从而托出“意味”的完整性。
若从叙事散文里“事”的作用上看,一般不外乎专于“事”、或以“事”衬人两类。
简言之,叙事散文总是围绕“事”而展开的。
但仅仅以上述这些基本的特点来阅读作品,只能了解一篇作品“写什么”的问题,却难以把握相同文体、相同题材的叙事散文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阅读相同文体作品时,不同作品所给我们的“感受”差异,很多不是“事”的不同带来的,而在于对“事”的写法不同,即“怎么写”的问题。
如教材中的《背影》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者给人以“美”的“忧伤”,后者则多是一种思考的启迪。
这种“意味”“情韵”的差异,即与作者所苦心选择的叙事口吻、叙事观点和叙事策略大有关系这应当是阅读文学作品最需用力的地方。
《我儿子一家》在上述三方面都体现出作者的追求。
即使我们粗读一遍作品,也能觉出其中很浓很鲜的活泼而又不乏幽默、寻常俗景而又有雅然的“情趣”,说白了就是作品作为对象,在我们阅读中自然走进内心,并在感情层次上体味到“意味”。
这“意味”,有的可以说得出,有的则难以表达。
《我儿子一家》的“情趣”是如何来的呢?我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体会。
一是“叙述口吻”。
这句话初看很陌生,其实内涵并不复杂,无非是说一篇作品(主要是指叙事类作品)的“事”是由“怎样一个人”讲出来的,这个人也可以称作“叙事角色”。
“角色”不同的年龄、阅历,与“事”的不同关系及对“事”的不同评价态度等等,都能在“口吻”上表现出来。
《我儿子一家》,从题目上看,“事”的讲述者(角色)似乎应当是“父母”,但在实际作品中,说“事”的人却是“儿子”。
中学语文教案:解读《我儿子一家》
中学语文教案:解读《我儿子一家》教案解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儿子一家》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文本主旨。
2.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领悟文章情感,感悟生活。
二、教学重点1.介绍《我儿子一家》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分析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领悟文章背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感性的语言描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1.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你喜欢阅读时什么样的文章?B.阅读时,你会怎样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C.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或小说?D.周围的亲人、同学或者朋友,有哪一部作品对他们影响很大?2.学习内容A.导入主题通过引言,让学生了解《我儿子一家》的作者、作品背景以及作者写作该作品的初衷。
“在2008年的大雪天,著名作家余华发表了一则寻人启事,一位兄弟在重庆失踪了,让余华的字充满着震动,震动着人们内心的某种秘密。
这是余华第一次发表的寻人启示,而他却从未找到这个兄弟。
多年过去了,余华写出了一篇《我儿子一家》,把这个世界上遇到困难的兄弟描写得很有感慨。
”B.阅读原文指导学生读原文,初步了解《我儿子一家》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然后指导学生逐段进行阅读,理解文本内容、语言和结构。
切实掌握全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C.情感探究1)体会男主人公对儿子和孙子的关心。
学生可以从词语、语言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去体会作者运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述出父爱与亲情。
2)探究文本中的主旨和情感。
学生可以从段落的开头、结尾,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得出《我儿子一家》展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主题。
3)沉淀感悟。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思考自己的感悟,以及在自己身上,是否可以参考主人公的爱和关心向他人付出。
D.语言分析1)思考文本语言特点。
我儿子一家舒婷读书笔记
我儿子一家舒婷读书笔记我儿子一家(舒婷)学习笔记,谢谢作者简介:舒好,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
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
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废俄诗\"的身份人主诗坛的地位。
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
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正课1.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
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率,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并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
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
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
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睦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提问: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起码有三点好处。
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童真。
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
我儿子一家
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哪 位同学愿意来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 员之间相处的情况?
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幸福的家 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 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 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 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 坛的地位。
生 动 幽 默 的 语 言
儿 子 视 角
的生 作 呢花 者 ?妙 是 笔然 拨后 动运 你用 的手 心中 弦的
充似 不 这 满顺 受 样 情手 章 选 趣拈 法 材 。来 限 自 ,制由 实,灵 则看活 ,
真童 者 能 的心 本 更 母, 人 好 子以 那 的 之及 种 的 爱朴 未 表 ;素 泯 现 纯的作
干涩(sè ):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ó u):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喜滋滋(zī):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ù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 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赠(cè ng):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 动作迟缓。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 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1.朗读比赛:
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 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 看谁读得最好!
鼓励:读得最好的那一位同学可以在 平时成绩加两分!
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 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 缺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 课文的中心思想。
《我儿子一家》有关资料:作者介绍
《我儿子一家》有关资料:作者介绍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
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福建省作家协会一级文学创作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
会副主席。
1978年发表处女作《致橡树》。
随后创作
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出版过多部诗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
1985年和1986年,在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分别发起的“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的读
者投票选举中,曾两度入选,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名青
年诗人之一。
又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舒婷以
后越来越专注于散文创作。
舒婷散文创作有新意义的,可能是1987年发表的《神启》等篇。
她走出了回忆,也离开了对固定生活场景和人事的描述,也不再作激动人
心的呼唤和控诉。
她只收一些零散的、平淡的生活细节、印象,黏结起来,在广阔的人生背景上,实现作者的凝
神冥思。
这是咀嚼人生之后的凝思,看似平淡却蕴藏深度。
《我儿子一家》:机智颖异的创新之作
《我儿子一家》:机智颖异的创新之作
刘志远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舒婷是一位悟性极高的诗人,她有着奇特的才情,在她情感的诡波谲浪里,多能幻化出意境别致,感情饱满的诗句。
同样,当她写起散文来,也是那样洒脱、那样才情独具。
新编入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我儿子一家》,就是这样一篇机智颖异的创新之作。
【总页数】1页(P8)
【作者】刘志远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场杨庄矿初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评亚裔文学之父赵健秀的遗忘之作《大儿子的忏悔》 [J], 陈永
2.我儿子一家 [J], 舒婷;
3.别把孩子当发泄不良情绪的出气筒——徐州一家长“爱”死儿子案追踪 [J], 孟亚生
4.我儿子一家 [J], 舒婷
5.我儿子一家 [J], 舒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儿子一家》课文说明
《我儿子一家》课文说明一、写家庭生活的文章不少,但像这样从五岁的儿子的视角写一家人的作品非常罕见。
这样的表现角度独特新颖。
这篇文章从五岁儿子的视角写了妈妈。
写妈妈怀孕时反应重,爱看惊险小说,爱同小朋友玩,喜欢小孩等等。
因为是写五岁儿子眼中的妈妈,就显得情趣横生;遣词造句也可以“童言无忌”,往往使人读了忍俊不禁。
如果以作者为第一人称“我”,那么是作者自己写自己,这就显得一般化了。
童心没有了,童趣也荡然无存。
《伯子论文》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
”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舒婷知难而上,选择五岁儿子这个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她的一种独特发现,也是表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创造。
二、在取材上,这篇文章把一些零散的、平淡的生活细节黏合起来,放在广阔的人生背景上,表现作者的凝思,看似平淡却蕴藏深度。
例如,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准孩子说妈妈在厦门灯泡厂工作,不准孩子说是“诗人舒婷的儿子”;只让孩子“学玩”,支持孩子画画、剪纸,不要孩子“成为神童什么的”。
又如,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写一家三口人午睡,写一家人一起谈话,写一家人为孩子取名,都写出这个家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
写出了一个典型的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家庭。
三、语言机敏、俏皮、风趣。
例如,第二段中,“姨姨……大喊”,“爸爸颓然应声”,“姨姨气急”,“父亲老是摇头”,都写得十分形象、风趣。
又如,第三段中,“奶奶……以一票否决”,“于是皆大欢喜”;第四段中,“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我兴冲冲向妈妈报告”,“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咦,她自己倒忘了”,也都俏皮、风趣,表现出了人物的音容笑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我儿子一家》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福建省作家协会一级文学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8年发表处女作《致橡树》。
随后创作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出版过多部诗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
1985年和1986年,在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分别发起的“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的读者投票选举中,曾两度入选,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之一。
又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