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技巧通过案例研读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
讲解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于提高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写好电视纪录片的讲解词,是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里本文不想对电视纪录片讲解词的写作进展全面的研究探讨,只想结合自身实践对讲解词写作中的语言要求谈一些粗浅看法。
具体、形象、准确具体。
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特殊形式存在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
直观可见的画面要有相应的具体讲解,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明晰的印象,使之便于理解和承受。
另一方面,电视传播稍纵即逝,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就要具体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使声画有机地融于一体,造成生活的立体感,从具体到抽象。
形象。
画面形象已经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境,且见其人、闻其声的效果,那么讲解词的语言要形象化应该怎样表达呢?这主要是说画面的形象还不完整,比拟薄弱,就要借助于讲解词,采用一些修辞手段,比方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讲解词,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得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准确。
没有准确的语言,讲解词就无法反映客观事物。
但准确不是重复图解画面,而是画面的补充延伸和提高。
准确既要内容准确,表达意思准确,又要声画默契,结合准确。
如:讲解词准确地交代了黄河壶口的地理位置,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也从文化精神角度交代了壶口奇观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
通俗易懂,顺口顺耳讲解词的内容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要让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出来,观众通过听觉器官感知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播音要顺口,收听要顺耳,这就要求用群众口头上常用的语言写讲解词,要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
多用口头语。
在汉语词汇里,有书面语词汇,也有口头语词汇。
口头语是和书面语相对而言的,就语言根底来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一样的,不能各有一套。
但是口头语言是说给人家听的,书面语言是写给人家看的,由于使用的形式不同,所以,在用词上和造句的习惯上都有一些差异。
优秀纪录片文案写作技巧
优秀纪录片文案写作技巧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或主题为基础,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场景和事实呈现给观众的电影形式。
一个好的纪录片文案不仅要准确描述影片内容,还要能吸引观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
下面将介绍一些优秀纪录片文案的写作技巧,帮助你写出吸引人的文案。
第一,突出影片独特性一个好的纪录片文案应该能够突出该片的独特性,使观众能够区分它与其他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可以通过描述影片的主题、拍摄手法、题材等来突出其独特性。
例如,如果你的纪录片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你可以强调你使用了独特的拍摄手法去呈现自然之美,或者你的纪录片采用了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方式,以展现环境变化。
第二,用吸引人的语言描述一个好的纪录片文案应该用吸引人的语言来描述影片。
你可以使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写和具有吸引力的词语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同时,你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介绍一些有趣的人物或悬念,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例如,“这部纪录片将呈现一场震撼人心的旅程,带你走进最遥远的地方,亲眼目睹大自然的奇迹”。
第三,简洁明了的结构一个好的纪录片文案应该有一个简洁明了的结构,能够一目了然地给观众展示影片的内容。
你可以将文案分成两到三个段落,分别介绍影片的背景、主题和亮点。
同时,你也可以在文案中使用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来突出影片的重点。
例如,在介绍纪录片的背景时,你可以使用“突破传统”,在介绍纪录片的主题时,你可以使用“深入调查”,在介绍亮点时,你可以使用“震撼场面”。
第四,突出影片的意义一个好的纪录片文案应该能够突出影片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让观众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或思考。
你可以简要描述一下影片所探讨的主题,并引发观众思考这个主题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展现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激发他们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第五,注重文案的可读性一个好的纪录片文案应该注重文案的可读性,使观众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文案内容。
你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概念,尽量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来描述影片。
试论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
试论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摘要在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解说词作为声音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传达作用。
在纪录片中,视觉元素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解说词则有助于让观者更为清晰明了、简单深刻地接受视觉元素所传达的信息。
解说词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画面的补充说明和渲染,使观众可以更加轻松地了解整部片子的发展走向,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和本人所拍摄的《明清大院中的老粗布》来探讨解说词在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当中的重要功能。
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解说词作为电视屏幕上的有声语言,能够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作者思想,这些都是通过作用于观众的听觉来客观表达的,而怎样使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生动形象、街接串联、新颖独特,这需要在解说词的创作时掌握一定要领。
关键词: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写作要领Essentials of Writing Various DocumentarymentaryAbstract:In human geography class documentary, mentary position is very special, because it is not are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mentary as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onent in the auditory factors, assum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ocumentary, the proportion of visual factors is very important, it helps to make the viewer more clear, simple, profound message receiving visual factors. mentary by descriptions of things, added and rendering of scene, the audience can more easi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film,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fil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nd I have taken t he old coars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urtyard to discuss mentary in documentary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geography class. The documentary mentary of human geography as a TV screen, the sound language can reflect social life, show that intent, to elucidate the author thought, these are all objective expression by auditory effect on the audience, and how to make human geography class documentary mentary series, novel and unique, vivid image, the need to master certain things when in the mentary of writing.Key words: Documentary mentary position目录第一章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定义1第一节什么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1第二节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特点1一、相对真实性1二、独立严谨的结构与个性化的风格样式2三、解说词占有重要地位2第二章解说词与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关系3第一节解说词与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关系3一、解说词是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中画面的补充3二、解说词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一种剪辑形式4三、人文地理类记录片的主题需要解说词来升华4四、人文地理类纪录片需要解说词来表现其深度4五、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意境营造与细节的表现需要解说词的帮助4第二节实例分析5第三章人文地理类记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7第一节人文地理类记录片解说词的特点7一、解说词与画面相辅相成7二、解说词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画面的补充7三、解说词在表现主题、营造意境方面的特长8第二节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8一、解说词要生活化和口语化9二、提高解说词的幽默程度9三、解说词分寸感的把握10结论13致谢14参考文献15第一章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定义第一节什么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包括一些拍摄自然的纪录片,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探析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探析作者:葛明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4年第09期如同新闻等其他纪实类节目一样,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要求制作者在真实的基础或前提下,以真诚、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创作。
电视艺术作为视听艺术,其画面可欣赏,其声音亦可欣赏。
解说词是电视声音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
其重要性在于解说词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认识,其独特性在于解说词是唯一可以印成文字的声音。
如果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再漂亮的鲜花,若没有绿叶陪衬也会失色不少。
作为“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电视在画面上的局限,使语言文字具有了很广阔的展示范围。
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的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
解说词写作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综合效应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就电视纪录片而言,为了发挥好解说词的功能和作用,在语言运用上要切实做到为读而写、为听而写。
一、为读而写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可以说电视解说词写作并不单纯是一种写作,而应当是一种对片子整体的处理和安排。
电视纪录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题材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电视纪录片运用镜头语言,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也正因为如此,电视纪录片对解说词的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语言艺术,但同时也要有画面感,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生动、具体、形象,让播音员读起来朗朗上口、神采飞扬,有明显的语言前推感。
1. 语言要准确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不但要求内容准确,表达准确,同时还要求和画面形象吻合,否则会产生风牛马不相及的结果,造成声画脱节。
要求语言准确并不是要过多地用一些概念化的语言,这些语言虽然不能一概排斥,但运用时要慎重选择。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的技巧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的技巧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
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
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
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
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
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
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
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
更有甚者,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创作开阖之道探究
2、展示未来 鼓舞人心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佼佼者,它不仅要传递信息、娱乐百姓、服务民众,而且要有明确的喉舌意识、宣传意识、导向意识、审美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在撰写解说词时,有意无意地将导向渗透到字里行间,既不显生硬与牵强,又带几分亲切感和人情味,这才能成为优秀的电视解说词。
展示未来,鼓舞人心是电视专题片的重任,也是解说词要在结尾处明示或暗示观众的任务。
结尾处顺其自然地将电视片的主题显现出来。告知观众东北二人转之所以火爆二百年,历久不衰之道,就在于它的乡土味、乡土情,其中还渗透着庄户人的血脉,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黑土地的精气神。全片的主旨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评品的余味和余音。
这种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司空见惯的手法之一,但电视人拿来后,稍加调整和发挥,就变成如此贴切的与画面融为一体的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解说词结尾。
3、饱含哲理 发人深省
哲理,就是对宇宙人生的原理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必须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人生深度的洞察,才能迸发出思想火花,并熔铸、升华出一种理性的思考与认识。解说词哲理的智慧之光,对观众认识社会、领悟人生真谛、提升思想品位有所启迪。电视解说词的结尾,能运用饱含哲理的语句,将是开启发人深省的钥匙。
不论是天生奇才,或是聪明之人,…都必须具有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勇气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这才能创造奇迹、创造人生辉煌。该片开头,可谓一语中的,一石三鸟,将电视画面难以言表的精神内涵,用解说词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9、远远道来 反差对比
开门见山是常见的开篇之法,令古今中外的创作者借此法而成就美构佳篇。但从另一角度出发,远远道来也别具一格,自有其不可言状之妙。如《毒祸》一片,本是揭露、暴露吸毒丑恶现象的专题片,但开头一反常态,从广州城的祥和、繁荣入手: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与画面案例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与画面案例人物专题片解说词与画面案例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物专题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媒体形式,通过视频和文字的结合,展现出一个人物的生活、工作和成就。
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人物专题片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具有情感色彩,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本文将从解说词和画面案例两个方面来探讨人物专题片的制作技巧,并且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解说词的重要性解说词是人物专题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引导观众对画面的理解,更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制作人物专题片的过程中,解说词的选取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解说词需要简洁明了。
它们应该言简意赅,能够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信息,避免过于冗长的描述,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这样的解说词可以有效地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故事情节。
解说词需要有情感渲染力。
通过情感化的解说词,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一段充满情感的解说词,可以使得观众与主人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观众的共鸣感。
解说词需要具备感染力。
人物专题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传递正能量,激励观众,因此解说词需要具有感染力,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三、画面案例的选择和运用除了解说词,画面案例在人物专题片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画面案例在展现人物生活、工作和成就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画面案例需要具有代表性。
它们应该能够最大化地展现出主人公的一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而能够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主人公的形象和内在品质。
画面案例需要有感染力。
与解说词一样,画面案例也需要具有感染力,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让他们产生共鸣。
通过展现主人公的成就和努力,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奋发向上。
画面案例需要具有视觉美感。
人物专题片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画面案例的选择和运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信息,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
纪录片《四姐》解说词分析
平凡的语言说不平凡的故事——记录片《四姐》的解说词分析纪录片的解说词是为了传递出纪录片所要体现的思想和表达的感情服务,帮助完善形象报道,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引导观众关注画面的潜在含义,还可以借助于解说词来转场等等作用。
《四姐》是湖北省经济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片长60分钟,主要表现四姐从1997年秋到1998年的生活。
该片获得了1999年度中国彩虹奖二等奖、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和最佳编导奖、2001年首届中国大学生纪录片电影节“大学生最喜爱的电视纪录片奖”。
四姐,原名朱宪,在家里排行第四,在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时候出生,是该片编导的四姐。
创作者用一年半的时间,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跟踪拍摄了四姐下岗、再就业、儿子陈浩高考、上大学、抗洪救灾等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故事。
反映了大变革时期我国工人和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和精神风貌,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改革史留下了一段宝贵真实的记录。
该片记录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平凡事,所用的解说词也是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但就是这些语言将这部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得到了升华。
纪录片的画面往往不能完整的向观众表达整体意思,需要借助解说词补足画面无法说明的内容。
这部记录片的开始就给观众介绍了这部片子的背景(如下解说词),虽然这个画面很简单,只是一幕参差的楼房,但借助解说词让观众知道了背景时间及地点。
同时也让观众从这个时间中了解到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时间——中国社会最大的转折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四姐》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四姐这位下岗女工生活中的小故事。
片中通过墙上的记录着四姐成长的三张照片引出本片的主人公。
四姐的名字极富时代特色,在介绍四姐的名字的来历时,四姐的遭遇和命运跟特定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尤其是在1997年春到1999年秋这一段时间,正是我国大变革时期。
脱离这个大环境,对四姐的经历就不好理解。
通过对四姐名字的解读,引出接下来四姐通过她这很响亮的名字来叙述着自己人生三个波折经历的描述片子开头介绍了全国大的经济环境和四姐所处的鄂州的工作环境之后,画面由室外切入四姐家中。
一部纪录片的灵魂—— 解说词写作技巧
一部纪录片的灵魂——解说词写作技巧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纪录片解说词的重要性。
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影视形式,其解说词作为其灵魂和内核,承担着讲述故事、传递信息和引导观众情感的重要职责。
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叙事方法与效果探析
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叙事方法与效果探析《了不起的匠人》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人和传承者为主角的纪录片系列,通过记录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经历,向观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智慧。
本文将探析该系列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效果。
一、叙事方法1.多角度记录传承者的经历《了不起的匠人》通过多种方式记录传承者的经历,比如在开始的时候用人物心声介绍传承者自身的经历;深入观察传承者在工作中的态度和技能展示;叙述代表性事件,介绍他们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些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传承者,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
2.聚焦物品的故事在记录传承者和手工艺过程的同时,《了不起的匠人》也注重讲述物品的故事。
在纪录片中,匠人们制作出来的物品,如玉雕、剪纸等,往往代表了一段历史和文化。
通过慢镜头、镜头切换等手法,将物品面前呈现的故事以及传承者创作背后的灵感、历史背景等,展现给观众。
3.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了不起的匠人》更注重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通过展示匠人们在工作中的专业技术、劳动态度和文化精神,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
同时,也提示观众要重视和珍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效果探析1. 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豪感《了不起的匠人》记录了许多传承者的劳动背景和生活经历,展示了一些文化上认可的价值观,例如:勤劳、节俭、忍耐、不浪费等等。
这些内容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豪感,让观众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更加了解它们的内涵。
2. 传递文化精髓到新一代纪录片呈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巧和过人才华,传承了国粹文化的精髓。
同时,也为新一代匠人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有趣的学习素材。
通过纪录片,年轻人可以了解到并学习传统手工艺,从而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
3. 鼓励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了不起的匠人》通过展示匠人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鼓励观众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濒临失传,这部纪录片向广大观众呼吁,努力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解说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如同一位引领观众穿越画面、深入主题的向导,能够赋予影像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呢?这其中蕴含着不少的技巧和学问。
首先,明确主题是关键。
在动笔之前,必须对专题片的主题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主题是解说词的灵魂所在,它决定了整篇解说词的方向和重点。
例如,如果专题片是关于环保的,那么解说词就应围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展开;如果是介绍某个历史事件,主题就应当聚焦于该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只有紧扣主题,解说词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出现内容松散、杂乱无章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还需要精心构思结构。
一个好的结构能够使解说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递进式和并列式等。
总分总结构先对主题进行总体概述,然后分别阐述各个要点,最后再进行总结升华;递进式结构则按照事物的发展或认知的深入逐步展开,引导观众不断深入思考;并列式结构将主题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部分,逐一进行阐述。
无论采用哪种结构,都要确保各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让观众能够顺畅地跟上解说的节奏。
语言表达是解说词的外在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接受程度。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晦涩的词汇和句子。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要注意适度,不能过于花哨而偏离主题。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长短句的搭配、平仄的协调,使解说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在内容方面,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电视专题片通常是为了传递真实的信息和观点,因此解说词所描述的内容必须基于事实,不能夸大、歪曲或虚构。
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陈述事实和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过度宣泄。
但这并不意味着解说词要枯燥乏味,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引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等方式,使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纪录片创作报告解说词
纪录片创作报告解说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我参与创作的纪录片的报告。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和目的。
我们选择的主题是环保,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向观众们传达环保意识和重要性。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重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呼吁观众们要对环境负责,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创作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然后,我们联系了一些环保专家和活动组织者,进行了访谈和采访,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信息和案例,为我们的纪录片提供了依据和素材。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我们的预算有限,我们无法雇佣专业的摄影师和设备,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学习摄影技巧,并使用自己的设备进行拍摄。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自己亲自动手,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
在编辑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努力。
首先,我们对拍摄的素材进行选择和整理,筛选出最精彩的片段,以便更好地表达我们的主题。
然后,我们使用专业的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和后期处理,使得整个影片更加流畅和有趣。
最后,我们添加了一些配乐和字幕,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访谈、案例分析、记录等等。
通过这些手法,我们呈现给观众一个多角度、多样化的环保画面,让观众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环保问题。
同时,我们也引入了一些带有警示和呼吁性质的语言,以期能够唤醒观众对环保的关注和行动。
最后,我想谈谈我们对这次纪录片创作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通过这次创作,我们对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长了许多技术和团队合作的经验。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纪录片创作并不容易,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主题的热情和责任感。
感谢大家的聆听!这就是我们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报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的作品,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细节魅力——以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
“ 油 莱刚刚开花 , 谭光树 已经准 备启程。老谭 是职业养蜂 人, 2 O多 年 来 , 依靠这份工作 , 他 养 育 了一 双 儿 女 。 每年清 明, 老 谭都 要和 妻 子 吴 俊 英 踏 上 追 逐 花 期 的 旅 程 。” 于是 , 观众 随 着镜头 的脚 步一起翻山越岭 , “ 一昼夜 , 蜂箱 已在 5 0 0公里 外 的秦岭。花 的味道决定蜂蜜的味道 , 地 区不 同, 味道也 完全 不 同, 这 正 是 蜂 蜜 作 为 美 食 的神 奇 之 处 。” 镜 头 随 后 定格 在 了 这 对 憨厚 勤 劳 的 夫 妇 异 常忙 碌 异 常满 足 的 画面 上 : “ 2 O多 年 , 风 雨劳顿 , 之所 以 不 觉 得 孤 单 , 除 了坚 忍 的 丈 夫 、 勤 劳 的妻 子 , 相濡 以沫 的, 还 有一路陪伴 的家 乡味道 。” 显然 , 修炼好采 访 这门基本功 , 才 能 诞 生 饱 含 细 节 的 解 说词 。 ( 二) 明确 采 访 目的 记 者 在 采 访 过 程 中 还 要 善 于 从 大量 的 素 材 中 发 掘 出 有 定报道 价值 的事实 , 从 中传 播 有 用 的 信 息 , 体 现 节 目 的 精 神和主题。 《 心传 》 讲述 的是 中国厨 艺的 口传 心授 , 出场的人物 既有 知名大厨 , 也 有普 通 的 挂 面 师傅 。 导 演 为 了 拍 摄 本 帮 莱 大 师 李 伯 荣 技 艺 高超 的 “ 扣三丝” , 曾 连 续 工作 了 2 7个 小 时 。导 演 从众 多美食中挖掘 到的这道 菜属干 典型 的《 舌尖》 风 格—— “ 健康 、 真 实、 日常、 解馋 ” : 价格 不高仅 6 O元 , 食材也普通 实 用; 而 且 这 道 菜 特 别 考 验 一 个 厨 师 的 刀工 , 三 种 食材 鸡 脯 丝 、 火腿丝和笋丝质地 不同 , 厨 师要 把 这 三 种 质 地 不 同 的食 材 都 切成 O . 5毫 米粗 细 , 真 是 需 要 非 常精 湛 的 刀 功— — “ 刀功 , 中 式烹饪的核心技艺 , 代 表 一 个 厨 师 的功 力 … 极 致 刀 功 如 同 高 深武术 , 只有手上功夫练到纯熟无 比, 运刀才能 随心所欲 、 游
浅析《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写作特色
的味道 , 风的味道 , 云 的味道 , 这 也是 时间 的味 道 , 人情 的味
事实证 明, 优 秀 的解 说 词 能够 引领 着 观 众 在 脑 海 中 自然
当与画面 完美契合 时 , 会 显 现 出 如 虎 添 翼 道。这些味道 , 已经在漫长 的时光 中和故土 、 乡亲、 勤俭 、 坚忍 生 成 相 应 的 画 面 , 舌 尖 上 的中 国》 就 为 电视 纪 录 片 的解 说 词 创 作 提 供 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 , 才下舌尖 , 又上 心问 。这样的解说 的 效 果 。《
美食 热 潮 , 还 产 生 了一 种 新 兴 的 网络 语 体 “ 舌 尖体 ” 。本 文 从 三 个 方 面总 结 了《 舌 尖
上 的 中国》 解说 词的写作特 色, 进一 步探 究画面和解说词 的配合技巧 , 以达到触类
旁通 , 提升解说词写作水平的效果 。
关键词 :《 舌尖上的 中国》
词采 用修饰 的语言写到抽 象的概 念 , 并从看 得见 的事 实逐 步
写到看不 到的道理 、 思想和观念 , 剖 析 展 现 出人 们 最 质 朴 的 原生状 态、 和 谐 共存 的 自然 相 处 之 道 及 对 自 己家 乡情 感 的 一 种坚守 , 从而引起国人强烈的共鸣 , 令 观 众 耳 目常新 。 三、 三 临 其 境 言 之 有 画
紧蠢 了 前 沿理 论 透 析传 播 实践
ON GNA N
底
实 务 探 索 一新 闻 采 编
Hale Waihona Puke 浅析《 舌尖上 的中国》 解说词写作特色
游永 南
(华 安 县 广播 电视 台 福 建 三 明 3 6 3 8 0 0)
摘 要 :央视 大型美食类 纪录片《 舌尖上 的中 国》 一 经播 出, 引发 了一场全 民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以纪录片《台北故宫》为例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以纪录片《台北故宫》为例●刘红平胡明华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非独立性纪录片的解说词不具有独立性,它与画面、文字和其他元素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1958年,另有一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到80年代的《话说长江》(1983年),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脱离具体的电视画面,解说词可以独立成篇,画面是根据事先已经写好的、自成一体的解说词硬套进去的,成了解说词的附属品。
而影视实际上是偏向视觉的,以动态画面为最主要的表现元素。
但是,那时中国纪录片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思想先行,忽视了纪实性和艺术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电视媒体的物理优势等。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转型,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
技术上,ENG设备的采用使声画合一成了普遍的方式;观念上,纪录片的纪实本质得到了回归,①对“真实”的理解不断深入。
ENG设备是一种使拍摄的画面能拾取现场人物声音和自然音响的技术,它改变了从前纪录片主要靠解说词、组织拍摄和补拍的局面,更突出了画面的主体性,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摆正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地位。
在《台北故宫》的每一集里,都有现场采访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如音响声),它们代替了解说词来诠释画面的意义,或者接着解说词来讲述讲述者经历过的故事,从而使得电视叙事的手法不停地变换。
另外,观念上的改变,即纪录片纪实本质的回归,使大家更注重画面对纪实的作用,能用画面表达清楚的,就尽量不用解说词。
如何撰写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和 伟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广播电视台)
摘 要:随着电视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电视纪录片也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一部好的电视纪 录片需要好的摄像、好的编导、好的撰稿人还有好的制作。这里笔者着重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撰写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新闻镜头
在撰写解说词时做到游刃有余。熟悉书法 的人都知道,字要写得好没有几十年扎实 的描摹临帖练习,是很难写出一手好字。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撰写也是如此,只有 多向写得好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汲取有益 的营养,才能够写出好的解说词。央视播 出的《邓小平》《京剧》,还有《舌尖上 的中国》的解说词都写得非常好。 2.6 多选择本地题材 要写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必须选择 自己熟悉的题材,而本地题材小时候就耳 熟能详,因为熟悉,写起来就顺手,因为 熟悉,播出后就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保山市广播电视台曾经制作播出了《寻访 抗战老兵》电视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该纪录片通过采访参加抗战的老兵, 听老兵讲述 20 世纪 40 年代发生在滇西的 抗战故事,激发了观众对滇西抗战历史的 了解热情,让观众对那段即将消失的历史 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节目播出后引起了 国际社会和中国多家媒体对滇西抗战老兵 生存现状的广泛关注。 此外,在撰写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时, 还要注意采访同期声的运用。这是因为如 果一部电视纪录片没有当事人的采访同期 声,纪录片就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让 纪录片变成干巴巴的文字而无人观看。因 此撰稿人一定要切合实际地把当事人和亲 历者的话语写进解说词中,这样的解说词 才有亲和力,才有时代的特征。 3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撰写好电视纪 录片解说词的一些体会和认识。笔者认为 只有认真掌握电视纪录片撰稿最基础的东 西,并在实践中去不断磨炼,才能够写出 好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笔者希望电视记 者能够写出更好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以 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观看需求。 81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谈电视解说词的写作特色说课材料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谈电视解说词的写作特色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浅谈对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理解《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下面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浅析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
每当我们看一部好的电视纪录片常常希望能读一读它的解说词,解说词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中的精彩之句,常使人印象难忘。
然而当你拿到解说词时,你会发现解说词是无法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独特性,它在写作上更是区别与其它文体,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电视记录片的构成基本是由视觉和听觉两大基本要素组成,而解说词是听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内容。
例如在第一集中,“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通过“精灵”二字,观众已经对这种神秘的食材心驰神往,在配以卓玛在深山中寻找“精灵”的画面,让观众更加热切的想知道这种食材的“如山真面目”。
电视解说词,是相对于电视画面而言的解释说明的文字,但解说词绝不是画面的附庸,它与画面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
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具体的叙述描写以及通过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从而使人们通过对其所表达的意思意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起到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从对《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思考中,感受到,好的专题片往往是优秀的解说词与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画面的完美结合。
在第二集中,“今天他要和老友搭档,做杭州菜,西湖醋鱼,这是一道对火候要求非常高的菜。
他们将一条鱼剖开两半,一半氽水,一半过油。
两种做法都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将鱼下锅和出锅,否则会直接影响到西湖鲲鱼特殊的鲜嫩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说词运用比喻手法和隐喻效果的画面 相结合。
一、 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二)对比 1、作用:由对某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联想到具有 相反特点的事物,突出和强调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事 实、观念、情感等。 2、类型:解说词之间的对比;解说词和画面的对 比;解说词和其他声音语言的对比等。
一、 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二、 解说词与细节
(三)细节类型 1、画面细节
通过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拍摄角度的选择等捕捉到的并展示在 观众面前的具体、形象的人的行为、表情、动作及一些特殊的 物件、特定的环境、情景等。
2、解说细节
在表现过去已发生但没有形象资料的细节时,依靠解说词来向 观众传递这些细节,画面上没有具体展示解说词中所表现的内 容。 3、声画结合细节:画面上展示细节,解说词也进一步对这些细 节展开叙述、议论或抒情等,声画完美结合,使细节的表现力 更强。
一、 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1、作用 1)变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 2)引导观众思路,引发观众联想。 3)创造一种意境。 2、类型 1)明喻:主体出现在画面中,喻体出现在解说词中
一、 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2、类型 2)暗喻
通过镜头的对列形成,用一个形象的 意义来说明另一个形象的意义,使镜 头内部产生一种联系,从而造成观众 的一种心理联想。
(三)反复 1、作用 1)放大或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意境、现象等。 2)给观众以不断的提醒,造成一种震撼的感觉。 3)形成一种节奏感和延伸感。
一、 解说词的修辞手法
(四)排比 1、特点: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 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五)拟人 在自然科学类的电视片中多见,目的是为了使抽象 的、枯燥的内容表达得更形象和生动有趣。
用象征、比喻、比兴等手法升华主题,传达某种寓意,引 发联想。
3)抒情式 抒发创作者的感情,使作品在结尾处达到情绪 的高潮,形成感情的迸发。
三、 构思与布局
(三)布局 3、结尾 4)议论式(点评式) 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见解和认识,达到对作品 主题的深化。 5)悬念式 用于多集系列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首尾呼应式 结尾照应开头
三、 构思与布局
(二)线索 3、感情线索 通过创作者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感情变化线索 组织安排材料,布局文章结构。
三、 构思与布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布局 1、开头 1)开门见山式 2)由远及近式 3)背景介绍式 4)抒情式 5)描写式 6)悬念式
7)寓意式 8)议论式
三、 构思与布局
(三)布局 2、层次和段落 1)两者关系:段落是层次的组成部分,层次是作品 的组成部分。
2)层次的安排方法 ·顺着时间推移或以作者认识、感情发展的顺序安 排层次。 ·典型集合式:作品的内容分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 的几部分,各部分互为并列,但合在一起共同表现 作品的主题。
三、 构思与布局
(三)布局 3、结尾 1)总结概括式
对全片内容进行总结,点明主题,要求自然简练,水到 渠成。
2)寓意式
二、 解说词与细节
(一)细节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揭示人物情感世界 3、升华节目的主题思想
二、 解说词与细节
(二)如何利用解说词放大细节 1、选择那些最有特点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 2、对细节的放大要注意和整个片子的融合 3、对熟悉现象的陌生化处理,给观众意料之外的感 觉 4、使画面中的内容所包含的隐态信息转化为显态信 息。
第十二章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技巧
通过案例研读、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掌握电视 解说词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
案例研读
请大家一起研读案例《西藏的诱惑》,分小组讨论以 下问题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答案,并派代表发言。 (阅读15分钟,讨论15分钟,发言10分钟) 1、该部片子的解说词之所以这么优雅,成为80年代的 经典之作,跟该部片子解说词的修辞手法息息相关, 根据你们语文课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试问该部片子运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该部片子用以描绘细节的解说词有哪几处?这些 细节有什么作用? 3、这部片子的解说词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提示: 从开头、主体、结尾等角度展开阐述)
三、 构思与布局
(一)构思 1、广义定义:指创作一部片子,从取材、立意、布 局到表达的整个思维过程。 2、狭义定义:指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为了表述内容, 以什么为线索,开头结尾、层次段落怎样安排、各 视听表现元素如何运用等具体内容的思维过程。
三、 构思与布局
(二)线索 1、时、空线索 把作品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时间的推 移或者是空间的转换。如:《藏北人家》以时间为 线索 2、人、物线索 串联作品内容、安排作品结构时,利用一个“人” 或一件“物”为线索 如:《西藏的诱惑》以人为线索;《龙脊》以物 为线索,以广西瑶寨的民歌为线索。
总结
重点掌握:1、解说词的修辞手法运用 2、解说词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