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吟咏牡丹诗歌赏析
白居易《秋题牡丹丛》咏牡丹诗赏析
白居易《秋题牡丹丛》咏牡丹诗赏析《牡丹·秋题牡丹丛》咏牡丹诗鉴赏白居易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芸今已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每逢暮春时节,牡丹花盛开之际,各朝各代的文人学士们都不免要为牡丹的“国色天香”吟诗作赋。
唯独白乐天偏偏不去绘它的盛妆,也不去描它的“晚态”(王建《赏牡丹》诗有“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之句),却于清秋季节,面对凋落残败已久的牡丹丛,发出了幽幽的叹息。
这首诗当作于白居易失意之时,全诗笼罩着凉秋的肃瑟之气,读后使人如见白居易孤寂的形象。
秋风肃杀,万木萧条,盛开于谷雨时节的牡丹丛此时会是怎样的呢?“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芸今已销。
”吟罢前四句,一种惹人伤感的景象出现在人们眼前。
诗人捕捉了两个最有代表性时辰的景象摄入画面:日落黄昏,凉气侵人,秋露无情地滴落在早已凋落的牡丹丛上;清晨放明,秋风无情地吹刮着牡丹丛的残枝败叶,使衰叶更衰,残枝更残。
白居易也有描绘牡丹在这两个时辰盛开的诗句:“宿露轻盈泛紫色,朝阳照耀生红花”。
这与眼前的“晚丛”景象截然迥异,不堪相比。
单是晨风、夕露,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其萧条,诗人又用“红艳”“久歇”,“碧芸”“今销”,进一步加以渲染。
昔日“香胜烧兰红胜霞”的“红艳”“碧芸”早已“离披破艳”“飘零泥土”歇销了。
“红艳”、“碧芸”这四个字,不禁使人想起牡丹春风得意之时的情状,与眼前残丛破败的失意之态形成对比,为下面幽人的出现和慨叹作了铺垫。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末两句,诗笔一拓,由凋落的牡丹丛引出了失意的“幽人”。
“幽人”即清高之人,是诗人自况之词。
一位失意孤寂的清高之人,面对秋季的牡丹晚丛,睹物伤情,无限感慨集于喉端,凝成“心事共萧条”的叹息。
“坐”字形象地描写出“幽人”已与“晚丛”相对良久,“共”字准确地表达出只有“晚丛”与“幽人”心事相同,只有“晚丛”了解“幽人”的酸楚。
一个孤寂的行人,伴着一丛衰落的牡丹丛,将“晚丛”引为知己,发出幽幽的叹息,其伤感的情状已完全融在字里行间,无需再言。
《赏牡丹》赏析
《赏牡丹》赏析《赏牡丹》赏析《赏牡丹》赏析1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比喻:"真国色"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赏牡丹》赏析2牡丹芳唐代:白居易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王建《赏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王建《赏牡丹》咏牡丹诗赏析《牡丹·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盖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稜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然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箇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也许文学家尤其是诗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有一种使所描写的事物“陌生化”的才能。
在他们的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会变成新鲜的、美的、动人的物体,并含蕴着一定的情感,由此,通过他们的手笔,世间增添了一些天真的快乐,欣喜的审美。
历代咏物、咏花诗的价值大抵可由此看出。
在唐代诗人王建的《赏牡丹》一诗中,牡丹出现了奇异的美态。
开篇“此花名价别,开艳盖皇都”二句,既阐述了牡丹花的名贵,又渲染了她盛开时节的气氛之浓烈。
接下来描写她芬芳四溢,可令苓菱这种奇香之草羞愧至极,红艳之色如赤霞烂漫,势迫杜鹃花枯萎。
诗人不但从远观上进行了描写,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牡丹的形象。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稜缕绛苏”四句,写她的经脉细腻、光滑、柔软,色泽妖艳,宛如丽质美貌的处子;“攒”字的使用,写出了牡丹的动态,用得恰到好处。
花蕊中那簇簇的黄色花粉,衬出她那丰腴的身姿,缕缕深红的花瓣,不能不使人叹为造化神工。
接着以浓香可薰皇帝衣装、美貌可入宫廷院画,来突出牡丹的名贵。
然而,红颜薄命,好景不长。
诗人扭转笔锋,以拟人的手法对晚时的牡丹进行描写:“晚态然新妇,残妆望病夫。
”行将凋零的牡丹,如愁眉紧锁的新婚*** ,虽面带病态,终脱不掉娇美的气韵,凄凄楚楚的神态令人怜爱。
美景难驻,观赏的人尚须珍惜这短暂斯须的良辰。
后两句“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强化了悲凉感。
时日匆匆,春去秋来,待一夜轻风乍起,纵有千金也无处寻她了,道出了人世间总是充满着不尽的遗憾与惆怅。
这里有对花好难久的遗憾,更有着对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变化不居表示的深长的叹惜,叹惜之后,是应该珍惜时光、珍爱美好事物的深沉的感慨。
《咏牡丹》赏析-《咏牡丹》译文注释及鉴赏
《咏牡丹》赏析-《咏牡丹》译文注释及鉴赏《咏牡丹》是由陈与义所创作的,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牡丹》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咏牡丹》宋代: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咏牡丹》注释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
”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咏牡丹》赏析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
“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
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
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
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
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白居易赞牡丹的诗
白居易赞牡丹的诗一、原文:《赏牡丹》春风吹绽牡丹枝,艳丽娇容映绿池。
花瓣如绸香四溢,雍容华贵万人痴。
二、衍生注释:绽:开放。
雍容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风吹拂下牡丹绽放的美丽景象,那艳丽的花朵与绿色的池水相互映衬,花瓣好似丝绸般柔滑,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展现出牡丹雍容华贵的姿态,令人陶醉其中。
四、作者介绍:我就是一个热爱诗词、喜欢用文字表达对美好事物喜爱的人呀。
五、运用片段:“哇,你看那花园里的牡丹,简直就和诗里写的一样,春风吹绽牡丹枝,太漂亮啦!”观点结论: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的美,让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一、原文:《赞牡丹》国色天香韵不凡,花中魁首立庭园。
姚黄魏紫争奇艳,墨客文人赋雅篇。
二、衍生注释: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姚黄魏紫:姚黄是宋代姚姓人家所培育的千叶黄花,魏紫是五代魏仁溥家所培育的千叶肉红牡丹,后成为名贵牡丹的通称。
三、赏析:诗中强调了牡丹作为花中魁首的不凡韵味,它绽放在庭园中,那姚黄和魏紫等名贵品种竞相争艳,吸引了众多墨客文人来为它创作优雅的篇章。
四、作者介绍:我呀,就是那个对牡丹情有独钟,喜欢用诗句表达情感的人哟。
五、运用片段:“哎呀呀,这牡丹真不愧是国色天香韵不凡呀,你看那姚黄魏紫争奇艳的,难怪墨客文人赋雅篇呢!”观点结论:这首诗很好地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一、原文:《牡丹情》娇姿百态惹怜爱,富贵华容映晚霞。
彩蝶翩翩围蕊舞,赏花人醉意无涯。
二、衍生注释:惹怜爱:引起喜爱和怜惜。
三、赏析:生动地刻画了牡丹的娇美姿态,它们的各种形态惹人喜爱,其富贵的容貌与晚霞相映成趣,彩蝶在花蕊周围翩翩起舞,赏花的人沉醉其中,那种陶醉的感觉没有尽头。
四、作者介绍:我就是那个喜欢用诗词描绘美好事物的人呀。
五、运用片段:“看那牡丹娇姿百态惹怜爱,和晚霞一起真是美极啦,彩蝶翩翩围蕊舞,把那赏花人都醉得不行啦!”观点结论: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牡丹带来的美好氛围和情感。
咏牡丹对牡丹的态度
《咏牡丹》中作者对牡丹的态度《咏牡丹》是唐代诗人王溥创作的一首描写牡丹花的诗。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材,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牡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共有四十字,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五字,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对称美。
首句“牡丹花开”,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牡丹花的盛开。
这里的“开”字,既表示了牡丹花的开放,又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牡丹花作为春天的代表,更是美丽动人。
因此,这里的“开”字,既是对牡丹花盛开的描绘,也是对春天的美好寄予。
第二句“国色天香”,是对牡丹花的赞美。
这里的“国色”指的是牡丹花的颜色,即红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因此,牡丹花的红色被称为“国色”。
而“天香”则是指牡丹花的香气。
牡丹花的香气浓郁,被誉为“天下第一香”。
因此,这里的“国色天香”是对牡丹花美丽和香气的高度赞美。
第三句“倾城倾国”,是对牡丹花美丽的夸张描绘。
这里的“倾城倾国”是一个成语,意指美女的美貌足以使国家和城市为之倾倒。
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牡丹花,足见作者对牡丹花美丽的推崇。
同时,这里还暗示了牡丹花的美丽不仅仅是个人的欣赏,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第四句“独步江湖”,是对牡丹花地位的强调。
这里的“独步江湖”意味着牡丹花在花卉世界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江湖是一个泛指各种领域的地方,而“独步江湖”则表示在某个领域中无人能与之匹敌。
将这个词语用来形容牡丹花,足见作者对牡丹花地位的尊崇。
同时,这里还暗示了牡丹花的美丽和价值是无法被其他花卉所替代的。
整首《咏牡丹》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牡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的“国色天香”、“倾城倾国”、“独步江湖”等词语,都是对牡丹花美丽和地位的高度赞美。
同时,诗中的“牡丹花开”一句,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在这首诗中,王溥对牡丹的态度是充满敬意和喜爱的。
他赞美牡丹花的美丽和香气,认为其美丽程度足以使国家和城市为之倾倒,地位无人能及。
牡丹花的诗词赏析
牡丹花的诗词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牡丹花的诗词赏析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大多由紫斑牡丹与稷山牡丹杂交而成,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温庭筠《夜看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温庭筠《夜看牡丹》咏牡丹诗赏析《牡丹·夜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温庭筠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牡丹其花色较多,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之分,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一种花。
夜晚观花大概是唐人的一种习惯,白居易诗亦云:“夜惜衰红把火看。
”唐代盛栽牡丹,不仅官府栽培甚多,而且私人家亦大量养植。
这首诗所咏的当是红牡丹,从首句即可看出,所谓“高低深浅一阑红”,突出艳丽无比的花色。
由于花的长势大小不一,自有高低之分,“深浅”,是谓花的颜色程度之不同,有浓些的,有淡些的,并非色杂。
“一阑红”,整个园圃种的都是红牡丹。
牡丹花大瓣多,姿丰典雅,正当盛开之际,一簇簇、一团团,尤其在夜晚看去,满眼尽是肥大的花朵,几乎把叶子都遮盖了,一个“红”字概括了整个花圃的全貌。
诗人从大处着眼,以鲜明的笔触勾画了它的引人入胜的景象,表现了它的自然之美,给人以总的印象。
赏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它可以使人乐而忘忧,排遣苦闷,得到美的陶冶,精神上的享受,更何况是夜里观赏,岂不更富有诗意和兴味。
“把火殷勤绕露丛”,真实地写出了夜看牡丹的具体情形:原来有仆人举着火把在前边引路,照着花阑周围的小径,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走,避免踏伤脚下近处的花,又要服侍好看花人,让人看得分明,时而谈及有关牡丹及其它的一些事,诗中“殷勤”一词正表达了这样的多层意思。
趁着火把的光亮,他们在花阑绕来绕去,看那牡丹的花与叶挂满露珠,分外妩媚鲜艳,真是别有一番风韵意态,久久不愿离去,以至连衣襟恐怕也为露水沾湿,即使这样,心情上是分外高兴的。
第三句“希逸近来成懒病”,“希逸”是谢庄的字,刘宋时人,庄素多疾,不愿居选部,曾与江夏王义恭笺自述:“禀生多病,天下所悉,两胁癖疾……眼患五月来便不复得夜坐”,借以辞官。
这里诗人用以说明自己的怏怏不快,多闭门少出。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其遭际说来,大概是生活或仕途上颇有隐痛之处,他的落拓不羁的思想性格也往往导至他对现实的不满而有所发泄。
李商隐《牡丹》全诗赏析
李商隐《牡丹》全诗赏析李商隐《牡丹》全诗赏析《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咏怀诗。
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牡丹》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①,绣被犹堆越鄂君②。
垂手乱翻雕玉佩③,折腰争舞郁金裙④。
石家蜡烛何曾剪⑤,荀令香炉可待熏⑥。
我是梦中传彩笔⑦,欲书花叶寄朝云⑧。
【注释】①锦帏(wéi):锦帐。
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
《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
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佩之声璆然。
②“绣被”句:原典是鄂君举绣被拥越人,此句谓“绣被犹堆越鄂君”,清人马位《秋窗随笔》及桂馥《札朴》已指出其为误用(桂谓当为“楚鄂君”)。
此将牡丹喻为绣被拥裹的越人。
或谓越鄂君系兼取美妇人美男子为比,见钱钟书《谈艺录补订》。
③“垂手”句:《乐府解题》:大垂手言舞而垂其手,又有小垂手及独垂手。
《乐府杂录》谓大垂手、小垂手的舞姿或如惊鸿,或如飞燕。
故舞时玉佩乱翻。
④折:一作“招”。
折腰争舞:一作“细腰频换。
”《西京杂记》: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郁金裙:用郁金草染色的.裙。
⑤“石家”句:《世说新语·汰侈》载,石崇豪侈,“用蜡烛作炊”。
蜡烛当柴烧,无须剪芯,故说“何曾剪”。
此状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
⑥“荀令”句:荀令即荀彧,字文若,为侍中,曾守尚书令。
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他协商,呼之荀令君。
此句谓牡丹之香自然生成,不须熏得。
⑦“我是”句:《南史·江淹传》载,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此自诩有才。
⑧叶:一作“片。
”朝云:指巫山神女。
【白话译文】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那美艳的卫夫人。
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那俊秀的越鄂君。
赞美牡丹国色天香的诗
赞美牡丹国色天香的诗以下是5首赞美牡丹国色天香的诗及其赏析:1.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诗中先写芍药与荷花的妖冶、洁净,来衬托牡丹的天香国色。
最后两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则是将牡丹的美推到了极致,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2. 《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赏析:这首诗一开始就写出了牡丹不同于其他花的特点,当其他的花都纷纷凋谢之后,牡丹才开始绽放花朵,被人们称为百花之王。
后面两句则是采用对仗的手法,表现出了牡丹的天香国色。
3. 《牡丹》唐·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没有人不喜爱牡丹花,因为它占尽了城中的好物华。
后两句则是将牡丹花比作洛神,用洛神的美来衬托出牡丹花的美,其千娇百态就像是破晓时分的美丽朝霞一般。
4. 《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战乱的景象,来表现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后面两句则是作者看到牡丹之后,有感而发,借物抒情,将自己比作“龙钟客”,虽然已经老态龙钟,但仍然心系国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5. 《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虽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赏析:这首诗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前面两句写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出果实,桑叶虽然柔软,但能养蚕吐丝。
后面两句则是嘲笑牡丹虽然开得大,却什么也不能做,徒有其表,到最后只能空空如也。
咏花诗词之《牡丹》全诗原文鉴赏
咏花诗词之《牡丹》全诗原文鉴赏裴说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这首诗题为《牡丹》,自然是一首咏物之作。
大凡咏物诗都有依诗取兴,缘物言志的特点,即其一端,或“托物取喻”,或“借物发端”,往往寄诗人勃郁幽芬之怀于情文缭绕之间,因而在表现方法上显示出一种思想性与设计性很强的“比兴”意味。
在古诗中,以牡丹入诗的作品很多,但诗人取喻却多半偏向其雍容华贵的一面。
如李白就曾以“一枝红艳露凝香”来象喻“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唐贵妃杨玉环;白居易也留下了“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的诗句。
不过,这些诗读之再美也总给人一种脂香扑鼻的感觉。
比较而言,裴氏的这首《牡丹》诗虽以《诗品》衡量还算不得“上品”,但却也别具风格,独见心曲。
首句“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它先是以虚笔渲染牡丹花的姿容如何艳丽无比,以致花开数朵即见欲动京城之势。
较之刘禹锡《牡丹》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境界颇见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里特言其“数朵”,更显示出牡丹国色天香的魅力。
同时,由于这一笔写得恰到好处。
使牡丹洁身自好、不与桃李争荣的品格昭然若揭。
相形之下,桃李作为牡丹的衬照对象,则显得那么俗不可耐。
接下来,“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一句,从牡丹的生长环境着笔,烘托其高雅优越的自然情趣。
诗人所谓“贫处”,是指寻常巷陌的普通人家。
因为在唐代,牡丹一向被列为极名贵的花卉,惟有皇庭宫苑与寺庙等神圣场所方得植养,即使是当时京城贵族权臣也只能“执金吾铺官围处寺观种以求利。
”甚至一株花可值万钱。
(见李肇《唐国史补》)这当然是一般人更不可望又不可及的。
诗中借这句来突出牡丹的高贵,但似乎觉得这样写来未免又落俗笔,便着意加了一句“不似地中生”,说明牡丹选择生长的环境是为骚人墨客所崇尚的钟灵毓秀之地。
因而无形中展示了牡丹浑然天成的丽质与生命中高贵而不流俗的本色。
由“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一句,诗人进一步描写春日牡丹的可贵。
赞美牡丹的经典古诗赏析
【导语】牡丹从古⾄今都深受⼈们的喜爱,不少诗⼈都留下了赞美牡丹的经典古诗。
下⾯是⽆忧考分享的赞美牡丹的经典古诗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赞美牡丹的经典古诗赏析 赏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鉴赏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法,乃⽤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
诗⼈没有从正⾯描写牡丹的姿⾊,⽽是从侧⾯来写牡丹。
诗⼀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与芙蕖本是为⼈所喜爱的花卉,然⽽诗⼈赞颂牡丹,乃⽤“芍药妖⽆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芍药”,本来同样是⼀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芍药之艳衰”(王禹傅《芍药诗序》)。
以⾄有⼈将牡丹⽐为“花王”,把芍药⽐作“近侍”。
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
“芙蕖”,是在诗⽂中常以清⾼洁净的⾯⽬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概因为她亭亭⽟⽴于池⾯之中,令⼈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寡情。
这⾥暗⽰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前两句⽤的是抑彼扬此的⼿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第三句笔锋⼀转,从正⾯赞颂牡丹。
“唯有”⼀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表明了诗⼈对牡丹的偏爱。
“国⾊天⾹”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所乐于接受和沿⽤。
牡丹是花中,“百般颜⾊百般⾹”(邵雍《牡丹吟》)。
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句表现了⼈们倾城⽽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赏爱的倾国之⾊。
牡丹在诗⼈眼⾥,她姿⾊超群,是国中“美⼈”。
由于牡丹具有⽆与伦⽐的姿⾊,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们竞相品赏,⽣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的⼼声。
这⾥“动”字⽤得极妙,仿佛使⼈看到了当时⼈们为了观赏牡丹⽽万⼈空巷、⼈头攒动的⽣动场⾯。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其中⼜深含了诗⼈丰富的审美思想。
刘禹锡《赏牡丹》解读
刘禹锡《赏牡丹》解读刘禹锡《赏牡丹》解读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赏牡丹》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禹锡《赏牡丹》解读[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艳丽,妩媚。
格:品质,格调。
)池上芙蕖净少情。
(芙蕖:荷花。
净:洁净。
情:情趣。
)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一国中容貌最美丽的女子。
)花开时节动京城。
(动:振动、轰动。
)解读:庭前的芍药过于艳丽而格调不高,池中的荷花过于洁净而缺少情趣。
百花园中只有牡丹最为美丽,花开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竞相欣赏,甚至惊动了整个京城。
背景: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大方,有“百花之王”的美誉。
据记载,从隋朝起牡丹就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到了唐代观赏牡丹的场景更是盛况空前。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的描述即可说明。
随着牡丹花在唐朝社会的备受宠爱,咏牡丹诗也随之大量出现。
刘禹锡的《赏牡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据资料显示,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
但传诵至今让后人见到牡丹便情不自禁吟咏的大概就是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了。
赏析在举国上下争宠牡丹的大背景下,众多文人骚客已描绘过牡丹之美,抒发了喜爱与尊崇之情。
如王维的《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元稹的《牡丹》:“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禹锡今又“赏牡丹”,怎么别出心裁、写出新意呢?“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诗人下笔没有开门见山去形容牡丹的花色、花形,而是将牡丹置于百花园中,与“庭前芍药”、“池上芙蕖”这些花中的佼佼者相比。
诗人并没有为了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而是把两种花的美和不足之处都点了出来。
诗人认为芍药花娇艳美丽,但过于妩媚而格调不高;芙蕖即荷花洁净淡雅,但过于清高而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
唐彦谦《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唐彦谦《牡丹》咏牡丹诗赏析《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唐彦谦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嫦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鸦黄作蕊尘。
早在唐代,栽种和观赏牡丹的风气极盛一时,后来,历代的文人雅士,对牡丹也极尽赞美之能事,“富贵花”、“百两金”都是其别称,唐彦谦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写了好几首咏牡丹诗,这里选的一首是其中的佼佼者。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
”多情的造物主能作出精巧的安排,用牡丹花送走了春天。
这里写出了牡丹在春夏之间开花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首联用语诙谐,自然流露出喜悦情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巫山神女虽美,能呼风唤雨的事也是徒有其名,倾国倾城的美色,也不能在美女中寻求。
“为云为雨”是活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幽会的故事,说明神女也不能和牡丹相比,为牡丹花的美姿蒙上了一层迷离神奇的色采;“倾国倾城”是用《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中关于北方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记载,形容牡丹花的美远比美人高超。
用典富于变化,写法一层比一层深入。
从第三联开始,侧面写牡丹的美丽。
开花时,绮丽的彩霞会失去光采;一旦凋谢了,能使牡丹开花的春神也要伤心落泪。
尾联紧承上联的后一句,牡丹花凋谢时,嫦娥和婺女都赶来送行,临别时牡丹把花蕊留下作为纪念。
全诗写到结尾时,诗人和牡丹之间的感情交流已经达到 *** ,构思新奇,写得细腻入微。
这首诗赞美牡丹,但又不从正面写牡丹。
绮霞失色,青帝伤神,嫦娥婺女相送,用这些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和神话传说中的美丽形象,从侧面反衬牡丹的美丽,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这种手法运用中,诗人巧妙地把牡丹人格化了,便于表达出诗人感情寄托的力量,写法堪称新颖别致,收到了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用典也很成功,这是诗人创作的一大特色。
在这之前,写抒情诗是否可以用典是有争议的。
罗隐《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罗隐《牡丹》咏牡丹诗赏析《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罗隐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晚唐罗隐的《牡丹》,对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不作惊人之语的赞美,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将牡丹的意态神韵尽现笔底。
诗一开篇便描写牡丹的盛开:“艳多烟重欲开难”,牡丹盛开,花朵硕大,蕊密瓣多,艳丽无比,故曰“艳多”;当花朵盛开之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绒瓣盈盈,嫩蕊颤颤,粉雾腾腾,每朵花的四围都象是弥漫着一层淡淡的烟雾。
此中景色,慧心的诗人是最有体会的,李白曾说过:“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话;唐代的另一位诗人权德舆在写到牡丹花的这种景色时也说:“艳蕊鲜房次第天,含烟洗露照苍苔。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歌》)牡丹花这种“含烟”之景正说明了它盛开的浓艳,所以罗隐在他这首诗的第一句中就着重表现了这种情景。
“艳多烟重”,一个“多”加上一个“重”,十分形象地表达出了牡丹盛开的热烈。
那么,盛开为何又“欲开难”呢?是不想再开了,还是想开难开呢?既是,又不是。
正是因为“艳多烟重”,使牡丹难以承受,不想再开放,也难以再开放了。
因为“艳多烟重”已是恰到好处,开到最热烈的时候了。
不是么,你看那花心:“红蕊当心一抹檀。
”盛开的牡丹花,张开重重花瓣,当心一簇细蕊带着融融红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而花蕊根部和花瓣相接的地方又呈现着一种浅赭的晕色,如同一抹檀眉卧在花心,更突出了牡丹的艳丽。
后来的描写牡丹的诗人们也注意到了牡丹花的檀心,晚唐另一位诗人秦韬玉在他的《牡丹》诗中写道:“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清代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绿牡丹》诗中也说:“碧蕊青霞压众芳,檀心逐朵韫真香。
”写到花蕊便语及檀心,这也是十分自然的。
接下第二联,诗人从欣赏者而着笔,暗写牡丹花的美丽。
一是风流倜傥的公子夜晚醉酒归来,迷离中仍恋恋不忘盛开的牡丹花,借着灯光在睡前再欣赏她一遍;一是闺中美人早晨起来对着镜子小心地将牡丹花插在云鬓上,借以增加自己的美丽。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翻译赏析
《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
其全文古诗如下: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翻译】
这首诗首两句起兴,一语道出牡丹的与众不同,是落尽残红百花莫争的优势,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三四句则采用了对仗的表现手法,无双和第一两个词表现出牡丹的绝代芳华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的才情和自信,借牡丹来抒发自己壮志情怀。
这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
对于皮日休个人来说,他的际遇是很好的,它于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
当上了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
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
僖宗干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
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在晚唐的混乱年代,他能在晚唐王朝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也能在黄巢的时期左上翰林学士,可见他的能力和胸怀。
惆怅阶前红牡丹——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二)
惆怅阶前红牡丹——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二)惆怅阶前红牡丹——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二)川雪在咏牡丹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借花抒情,申述心志的作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中写白牡丹不被人看重:“素华人不顾……无人自芳馨。
”诗人感叹道:“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慨叹人们的爱憎是跟随潮流的,并不看重本身的价值,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
他在《白牡丹》诗中说得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诗中的“白赞善”,是诗人自指。
元和年间,白居易任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
他借白牡丹受冷淡无人喜爱,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
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注:一首翰林院北厅花下作,一首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第二首是对风雨中“飘零泥土中”的牡丹花的感伤,实则是诗人遭受打击后的身世之感。
唐代诗人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表现了赏花时的惊喜及花落的悲伤: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事之盛,应该始于唐朝。
直到唐末,在人们的印象中,牡丹仍然是“万
万花中第一流”。
连和尚归仁也作诗说:“天下更无花胜此。
”宋代周敦颐则概括地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直到梅花的声誉崛起以前,牡丹一直被人们当作
国花看。
难怪唐代诗人们那么喜欢讴吟牡丹呢。
在唐代众多吟咏牡丹的诗人中,有一位洛阳的大诗人刘禹锡,洛阳人写洛阳的名花,自然更多了几分钟爱。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
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
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
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
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近侍。
芍药地位的
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唐代吟咏牡丹诗歌赏析
唐代吟咏牡丹诗歌赏析在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唐代社会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的社会局面。
由于以诗赋取士和诗歌自身传统的影响,使唐诗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各种题材无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产生了许多描写自然的作品,尤其是涌现了不少吟咏牡丹的诗篇。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
"(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
"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
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
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
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牡丹为主题写的诗
牡丹为主题写的诗《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这首诗通过将牡丹与芍药、芙蕖对比,突出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展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花开时引起的轰动效应。
《牡丹》——唐・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赏析:全诗用了六个典故,从不同角度描绘牡丹的华丽、娇艳、芳香,将牡丹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借牡丹抒发了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牡丹花》——唐・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赏析:诗中描绘了牡丹的倾国之姿,即使无情也动人,同时也借牡丹表达了诗人不愿趋炎附势、辜负美好时光的高洁品格。
《红牡丹》——唐・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析:前两句描绘了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则通过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喻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赏析:诗人对即将凋零的红牡丹充满怜惜之情,体现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由花及人,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裴给事宅白牡丹》——宋・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长安豪贵争相观赏紫牡丹,而冷落白牡丹的现象,突出了白牡丹的高洁与孤独,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不被赏识的惋惜之情。
《牡丹吟》——宋・邵雍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赏析:该诗赞美了牡丹的高雅气质和在群芳中的卓越地位,以及其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芳香,展现了牡丹的艳丽与迷人。
《咏牡丹》——明・俞大猷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吟咏牡丹诗歌赏析在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唐代社会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的社会局面。
由于以诗赋取士和诗歌自身传统的影响,使唐诗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各种题材无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产生了许多描写自然的作品,尤其是涌现了不少吟咏牡丹的诗篇。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
"(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
"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
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
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
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其诗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
这个时候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
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然。
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
"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
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
"(见《义山诗集》厚土爽辑评本)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
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
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商隐的才华。
不久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从此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增)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
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
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
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
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
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
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
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心的无限惆账。
二咏物诗作为一种诗体,源远流长。
《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托兴,《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荃蕙"。
到了西汉和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
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蔚为大观。
唐代五十多位吟咏牡丹诗歌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唐以后的诗人。
他们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势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受到新乐府运动的影响,继承了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咏物诗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形象。
咏花讽时之作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以白居易《买花》诗中的田舍翁为代表,成为唐代诗人塑形象群中的一个典型,不可磨灭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咏花抒怀之作中的赏花人形象,不因所吟咏的对象都是牡丹花而使这一形象出现雷同化。
"看遍花无胜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
"(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们只要透过赏花人的神态,就可以感到这一形象的生动和鲜明。
"情愿扛壶入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具有一种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具有一种向性格赏花人。
有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赏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
"(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栏边安枕席,夜间闲共说相思。
"(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
作者把赏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态描写的越充分,那么诗中的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
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更会使人物的形象神态俱出,惟妙惟肖。
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艳美的牡丹终于使他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从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
但是花开总有花落时,等到花事已去,鲜花飘零,怜惜之心促使他又来收取残花,以作香燃,寄托恋恋不舍之情。
一连串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人物形象也随之生动起来,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咏花抒怀之作中赏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再现,因此我们也就从这些诗作中感触到诗人们思想感情跳动的脉搏,见出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在艺术上还有很多特色。
牡丹花的风姿神韵,使诗人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如描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写牡丹的芳香"蕊堪灵凤琢,香许白龙亲";(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唐彦谦《牡丹》)想象的翅膀纵横千里、万里,天上、地下。
为了状摹出牡丹的姿态,诗人们运用了大胆夸的手法: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这些夸地描写和衬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齐已《题后园牡丹》这些是夸地描写赏花时的情形。
同时在吟咏牡丹时,诗从头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拟人手法。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这些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
还有通过巧妙的拟人手法,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状摹牡丹的美丽。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娥夜月光--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宋玉边腮正嫩,文君机上绵初裁。
--徐夤《忆牡丹》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牡丹》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聘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诗人们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写牡丹时,并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艺术手法,而是综合性地多样化地把各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侧面地状摹出牡丹的美丽,极尽体物之妙,借以传达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
上面我们是为了说明各种艺术手法在吟咏牡丹之作中的运用,才做了大致的分类。
其实丰富的想象要通过大胆的夸,巧妙的拟人来达到,而大胆的夸中又包含着巧妙的拟人,巧妙的拟人中也包含着大胆的夸,它们之间几乎是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