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二、模块测试卷(终稿)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二、模块测试卷(终稿)

单元检测(一)时量:120分钟分值:120分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曲肱.(gōng)喟.然(kuì) 鲜.为人知(xiān)斐.然成章(fěi)B、犄.角(qí)舟舆.(yú)苦心孤诣.(yì) 侃.侃而谈(kǎn)C、混淆(xiāo)莞.尔(wǎn) 博闻强.记(qiáng)瓮牖.绳枢(yǒu)D、踰.矩(yú)赊.(shē)账诲.(huì)人不倦为而不恃.(shì)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人问津循循善诱安贫乐道唉而不伤B、言而有信察颜观色敬而远之适可而止C、卓尔不群大言不惭鞭辟入理求全责备D、当仁不让怨天犹人闻过饰非言过其实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我国大部分磷化工骨干企业集中在磷资源比较丰富的云、贵、川、鄂和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较强的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

C.《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8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8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致.中和,天地位焉致:达到。

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下。

C.小人反.中庸反:反对。

D.子庶民,则百姓劝.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解析反,违背。

答案C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指示代词。

C项,音节助词,无义。

D项,助词,的。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容..中道,圣人也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D.吾从而师之解析A项,古义:指自然而然。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B项,古义:指审慎地询问。

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D项,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表动作的承接。

今义: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解析A、B、C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意动用法。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中也者,;和也者,。

(2)好学近乎知,,。

(3),,,明辨之,笃行之。

(4)诚者,;诚之者,。

答案(1)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10.1 《人间词话》十则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10.1 《人间词话》十则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因:凭借。

B.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绝:绝妙。

C.众里寻他千百度.度:次。

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衡量。

解析:A项,因,因为。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吾属今为.之虏矣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古今的一项是()A.词以境界..为最上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C.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D.境非独谓景物..也解析:B项,豪杰之士,古义,有才华的诗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B.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C.因大诗人所造之境D.于此二事皆未梦见解析:B项,豁,使动用法,使……开阔。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收讫./迄.无音信拮据../奇货可居.堤.坝/提.心吊胆B.赝.品/义愤填膺.栅.栏/春意阑珊.纤.毫/阡.陌纵横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解析:A项,依次读qì/qì,jū/jū,dī/tí;B项,依次读yàn/yīnɡ,zhà/shān,xiān/qiān;C项,依次读zhēn/jiān;rú/rú,ɡuǎnɡ/kuànɡ;D项,依次读tuān/zhuì,huì/wěi,kān/kā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用错对象。

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C 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4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4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解析D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解析A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之人,请你解释其含义。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解题指导

· 感知命题类型 ·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得 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 一种“美德”。 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 1、“慎独”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 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慎独” 的例子。(4 分)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 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5分)
返回
析材料—答案依据。
解题指导,例一:第二问
结合 2、结合曾国藩教子,刘少奇教育共产党员两 现实意义 个事例,谈谈“慎独”的现实意义( 5分
答案:这两个事例分别是从家庭教育和党的 建设两个方面着眼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 们对“慎独”这种修养的高度重视。【结合】 当代人们如果能够“慎独”,严于律己 ,就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也能 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 谐。 【现实意义】
关闭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关闭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 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 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 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材料节选)
审题干,例子: 结合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 自己的话概括 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 4分) 理欲之辨
5
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解题方法)
(审,看)
? 审题干
明答案 (写,做,明) ?
不患人之莫己 不患人之莫己
课堂训练一
了解命题方式
· 感知命题类型 ·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2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2版含解析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B.亦犹夫.人.之情也
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解析 B 项,古义,指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句为判断句。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阅读鉴赏
(一)
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8 题。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2)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参考答案(1)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2)唉! 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二)
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9~13 题。
原毁(节选)
韩愈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 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是不 亦待于己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 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己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
C.
D.
解析 B 项,代词,……的人。A 项,连词,和/名词,党羽、朋友。C 项,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

高中仿真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高中仿真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再问吧,深更半夜的把孩子叫醒,会吓着孩子的。 可是,令刘满旺吃惊不已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些零钱。 看着文具盒里的钞票,刘满旺越想就越生气。这还了得,这小子居然背着我干起小偷小摸的事来了。今
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 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骨碌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问:“ 爸爸,找我有什么事吗?〞 刘满旺板着脸问: “ 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 儿子低头不语。 刘满旺生气地说: “ 说啊,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 “ 不,不是偷的。〞“ 那是谁
一种民族文化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传播的健康进行,缺少与外来文化信息交流的民族不可能是朝气蓬 勃 的民族。丝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西方贸易商品,除了它自身的物质性文化内涵外,它还会使我们联想到 古代 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那段历史。今天,当中华民族再次敞开国门之际,抚今追昔,可以策励我们以 更加开 放的胸襟,大智大勇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唐文化在广泛摄取外来文化营养的过程中却并未失去其堂堂正正的中华文化特质。唐文化对外来文 化 在宽容、开放的同时,又加以能动地选择与改造,从而将外来文化的精华吸收并消化。隋唐时期佛教开 展高 度成熟,寺院经济也空前兴旺,高僧们制定独特教规,瓜分教区,以相对稳定的地盘创造性地开展佛教理论, 进而推出纯粹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佛教宗派,这就是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这些佛教宗派在佛理 和价值取向上都是中国式的。印度佛学以出世和个人“ 解脱〞为价值取向,而中国佛学那么强调以功德度人, 注重入世。当然,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能起补缺作用的就会被吸收并加以消化、改造,反之那么会被淘汰。 法相宗的创始者是大名鼎鼎的玄奘,这位著名高僧不辞劳苦,沿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取经,希望用从印度带回 的正统的释迦教义统一唐代的佛学。然而,旨在坚持印度佛教理论纯洁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法相宗,在兴 盛了三四十年后就骤然衰落,其命运颇值得人们深思。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9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9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暇.(xiá)阁.(gé)笃.(dǔ) 嗜.(sì)B.糟粕.(bó) 跻.(jī)俟.(sì) 鲍.(bào)C.戛.戛(jiá) 讫.(qì)俗谚.(yàn) 不假.思索(jiǎ)D.逮.老鼠(dǎi) 力有未逮.(dǎi)骈(pián) 俪.(lì)解析A项,“嗜”应读“shì”;B项,“粕”应读“pò”;D项,“力有未逮”中的“逮”应读“dài”。

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餍:满足。

B.《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律:约束。

C.诚戛戛..乎其难戛戛:困难的样子。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聊:随便。

解析D项,聊:姑且。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始于离者终于..合B.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C.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D.无虑..百数十家解析A项,古义,结束于;今义,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C项,古义,不可知;今义,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

D项,古义,大约;今义,不考虑。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A.目.击之而身历之B.才得一面.C.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D.皆笔而书之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亲眼;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见面;C项,使动用法,使……休息;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记录。

答案A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

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

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

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童心说一、基础学问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

C.矮人..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

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

项,章美:美妙。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以假事与假人道D.断断乎其不行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项,叙:同“序”,作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确定..目之为经矣C.便失却真人..D.则政事无根柢..项,根柢:根本。

A项,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状况和健康的状况。

B项,古义,必定,肯定;今义,对如何行动作出主见。

C项,古义,还未失去童心,而保持本真之心的人;今义,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B、C三项是推断句,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二、阅读实力培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行,是以真心为不行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由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6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6版含解析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⑤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⑥故贪夫
为帅而边城晚开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③是说明为什么“弃礼义,捐廉耻”的时间之久。⑤⑥两句说明“贪”的危害。排除这三句
即可。
3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道:说。
B.而其中小有舛.漏 舛:差错。
C.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器量。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摭:拾取。
解析 A 项,道,称道。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无.稽.之言,剿袭之说
B.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C.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D.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
解析 B 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
财货开始的吗?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
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
这点,但我读《唐书》,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 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之难》《文人之多》(具体内容见教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怪.力乱神之事
怪:奇怪。
B.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练习题】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3版含解析

【练习题】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3版含解析

【关键字】练习题基础夯实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动:活动。

解析A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可谓好学也已B.知之者不如好知者C.饭疏食、饮水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解析“已”通“矣”。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B.乐亦在其中矣C.敝之而无憾D.一日克己复礼解析A项,古义:有道德的人。

今义:有办法。

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

今义:没有遗憾。

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答案B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4)及其壮也,,。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敝:破,坏。

C.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解析D项,侍:立侍。

答案D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少者怀之B.愿闻子之志C.敝之而无憾D.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答案B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盍各言尔志?(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题答案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题答案

怀柔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第四学段模块结业考试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文章。

1—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D2 D3 C4 A5 C二、阅读文章。

6—10题,每题3分,共15分。

6 D7 D8 B9 B 10 C三、中国文化常识。

11—13题,每题4分,共12分。

11.每空1分答案略12.每空1分仁道礼自然13.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的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

(意思对即可)四、阅读文章一。

14—19题,共24分。

每小题4分。

14.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在材料取舍详略方面很有特点。

15.鉏麑诚守诺言,尽忠国家;提弥明勇猛善战,讲究策略;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

16.文章讲述了“赵盾弑君”事件的全过程,即赵盾为何弑君,该不该弑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等,这是其“详”。

文章叙述了晋灵公荒淫的行经,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将来晋灵公如何派武士暗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等,这是其“博”。

17.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未能接受大臣进谏,“改之”是假,“不改”是真,再三企图谋杀忠臣赵盾。

18.“赵盾弑君”是合乎礼法的,但“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19.董狐坚持原则,秉笔直书,体现了天地正气。

五、阅读文章二。

20—25题,共24分。

每小题4分。

20.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22.这句话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

这句话深刻的说出了严于律己自身修养的道理。

23.先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

24.真知的获得,必须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卷(四)解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卷(四)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卷(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庞进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

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

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

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

”《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

”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

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0Word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10Word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益:增加。

B.见人卖炭,时.得速售时:经常。

C.若.但尝一,何以可知若:你。

D.诣市卖之,以其贵故诣:到。

解析C项,若:如果。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代词,代沉香;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C项,连词,就。

D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即便..逐走至辛头河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昔有愚人,至于..他家D.傍人语言..解析A项,古义,立即;今义,即使。

C项,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D项,古义,告诉;今义,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答案B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昔.(从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装着)谷B.有一老人来语.(告诉)之言C.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之D.即用.(用途)其语,以刀斩头解析用,采纳。

答案D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

B项,副词,已经。

C项,副词,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

D项,副词,不要;代词,没有谁。

答案B7.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刺了那些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之人,请你解释其含义。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注】①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

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在孔子看来,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①。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①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②用情: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③襁:音qiǎnɡ,背婴孩的背篓。

(1)由上文可见,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那么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什么呢?(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问成人①。

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第十四》)【注】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④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

(1)孔子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

请从上文找出反映这三种观念的句子。

(2)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

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②者,鹯③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离娄上》)【注】①圹:同“旷”,旷野。

②爵:同“雀”。

③鹯:一种像鹞鹰的猛禽。

(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两个比喻阐述了什么道理?(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自《孟子•尽心下》,反映的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认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

(2)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出使各国时,能不辱君王使命的人。

(2)不矛盾。

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

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参考译文】(1)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2)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2、(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置疑的巨大价值。

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

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

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

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

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

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

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

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

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

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

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3、(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

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

【参考译文】(1)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4、(1)礼、义、信(2)孔子的观点有他的合理性,因为教育既要普及也要培养精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社会是要有分工的。

【参考译文】(1)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

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

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

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2)“学习好了就去做官”。

5、【答案】(1)B“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应为“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

(2)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

人应该见利思义,而不应见利忘义。

有勇力者也应秉承义的原则,否则会成为祸害。

【参考译文】(1)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

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2)孔子说:“君子以为义是最高尚的。

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做强盗。

”6.⑴①严己宽人②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⑵不同意。

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