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经济指标大全

建筑经济指标大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常见词汇整理与计算方法(1)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的下限是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的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
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的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4)建筑物占地面积: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构筑物占地面积以占地轮廓计算,但不包括铁路、道路,围墙及管线。
(5)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指标
居住区规划指标分为两大类: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平衡指标
一、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 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 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的规定。 (见下表10-1-1)
L≥1.5L2
L≥1.5L2 L≥1.5L2
L ≥ 50m
L≥ 30m L ≥ 50m
S1 ≥1800 ㎡ S1 ≥500 ㎡ S1 ≥1200 ㎡
S21 ≥1000 ㎡ S2 ≥2000 ㎡ S2 ≥600 ㎡ S2 ≥1400 ㎡
注: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 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 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 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 线来划定。
(1)当有明确用地界限的公共服务设施按基地界 限划定;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
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7、其他用地面积的确定:
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 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 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 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国标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目录总则术语、代号用地与建筑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竖向管线综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一章总则 1.0.1建国以来,我国未专门制订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统一的技术性规范。
50年代基本套用原苏联的有关模式,1964年原国家经委、1980年原国家建委,虽先后在颁布有关的城市规划的文件中,对居住区规划的部分定额指标作了规定,但由于这些技术法规不完善,且原有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有的依据及必要的法制管理准则,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出现配套设施不全,或布局不合理,或密度过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既不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要,更难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同时,由于国家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关词解和指标的计算口径无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认识比较混乱,既影响规划工作质量,又缺乏可比性。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已建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经验,在居住区规划范围的有限空间里,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统一规划内容、统一词解涵义与计算口径等,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与可比性。
体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城市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并主要适用于新建区。
理由是,城市新建区的规划具有基本统一的规划前提条件,可按统一的口径与要求进行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可制定适用性强、覆盖面大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定性及定量的有关标准,可比、可行又易于掌握,而城市旧城区的居住街坊改造规划与新建区的居住区规划相比,就城市居民对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要求而言是一致的,对道路及工程管线的敷设的基本要求也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旧城区因所在城市性质、所负职能和复杂的现状条件各异,致使改造规划的前提条件悬殊,要制定全面的有关规定,难度很大。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计量单位 h㎡ h㎡ h㎡ h㎡ h㎡ h㎡ h㎡ 户(套) 人 人/户 万㎡ 万㎡ 万㎡ 万㎡ 万㎡ 层 % % 人/h㎡ 人/h㎡ 套/h㎡ 套/h㎡ 万㎡/h㎡ 万㎡/h㎡ 万㎡/h㎡ % 辆 % 辆 % % % --
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
项目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1.居住区用地(R) ①住宅用地(R01) ②公建用地(R02) ③道路用地(R03) ④公共绿地(R04) 2.其它用地(E) 居住户(套)数 居住人数 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积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 ①住宅建筑面积 ②公建面积 2.其它建筑面积 住宅平均层数 高层住宅比例 中高层住宅比例 人口毛密度 人口净密度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停车率 停车位 地面停车率 地面停车位 住宅建筑净密度 总建筑密度 绿地率 拆建比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指标表 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所占比重(%) -100 ▲ ▲ ▲ ▲ -----100 ▲ ▲ ------------
人均面积(㎡/人) -▲ ▲ ▲ ▲ ▲ -----▲ ▲ ▲ ------------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是从劳动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评价技术活动。
建筑技术经济就是对建筑产品的技术方案(包括投资方案、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计算、比较和评价。
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设计质量优劣和设计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评价的项目指标。
由于影响设计方案和设计质量的因素繁多,而且不少因素对方案优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以一组指标来评价,这成组的指标也叫指标体系。
建设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按要求可分为几大类。
1.按指标的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
2按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使用价值)指标和货币指标(价值)。
3.按指标的应用,可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4.按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估项目。
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中每一项都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反映着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和使用意义,每一项都是居住区整体居住水平的反映,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使用评估都要通过这每一项指标来表达。
另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起制约作用。
评价或优化规划方案时,应综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体地、综合性地评价和优化。
还有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结果,不仅仅取决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还要看规划方案的功能合理性,布局创新的科学性,环境质量的保证度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水平。
也就是说同样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方案。
要善于运用这些指标系列,评价出优秀方案。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来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整理]-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
![[整理]-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5045c7d1f34693dbef3e29.png)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的设计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计算,下列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现在解释一下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一、规划总用地是规划局批准的地块,不是全部能用于居住区设计的,其“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如公交车站马路加宽处)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按道路红线宽度计算。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有人行道时也计入面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我认为,现在有的已加宽,连接停车位或兼作消防车道的所以应计算面积。
居民停车场计入面积。
(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道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B 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C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D 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 ---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计算组团绿地面积还应满足1/3绿地面积在基本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是反映居住区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涉及到居民生产、生活、就业、收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探讨。
1. 经济指标居住区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均GDP、居民收入、房地产市场等。
其中,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参考。
而居民收入反映了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房地产市场则是居民最直接的经济领域,对于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着深远影响。
2. 技术指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居住区技术指标主要包括通讯设施、网络覆盖、智能家居等方面。
其中,通讯设施和网络覆盖关系到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消费。
而智能家居则是未来居住区技术升级的重点,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居住环境的智能化水平。
这些技术指标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3.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居住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标志。
它包括了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方面。
其中,空气质量和噪声污染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容忽视。
水源保护和垃圾处理则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难点,保障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4. 教育和医疗指标教育和医疗是衡量一个城市人文素质的区别标志。
教育指标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
医疗指标则包括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和保障政策等方面。
这些指标将会影响到居住区的社会和谐、人才流失和城市发展的全面升级。
5.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反映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和谐度。
它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文化服务等方面。
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关系到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文化服务则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宽广舞台和思想滋养。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是居住区发展的综合体现,涉及到了经济、技术、环境、教育医疗和社会等方面,是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100.00% 100.00% 99.811 人均面积(㎡/人) -14.07 10.23 0.00 2.64 1.20 --
控制性详细规划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
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
二.成果:(一)位置图。
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
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两项可单独绘制)。
(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
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
第10章 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

3、环境质量指标
(l)空地率
空地率=l-住宅建筑净密度。
居住区的空地率习惯上以建筑毛密度反映, 即居住区的空地率为1-建筑(毛)密度。 住宅建筑净密度和建筑毛密度越低,其对 应的空地率就越高,为环境质量的提高提 供了更多的用地条件。
(2)绿地率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 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 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 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 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 工绿地。
(5)公共绿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绿地包括中心绿地(居住区公园、 小游园、组团绿地),老年人、儿童活动 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不包 括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 地。其中,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 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 要求。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限应符合 如下规定:
二、居住区各项用地的范围及面积计算技术 性规定
(1)规划总用地范围的确定
①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 (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 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②当规划总用地与其他用地相邻时,用地 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2)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 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指标体 系,应符合如下的规定。
三、经济技术指标 1、规模指标 (1)人口指标 居住区的人口指标包含居住区的居住户 (套)数、居住人数。 居住人数=居住户(套)数×户均人口 (2)用地面积指标
居住区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之间存在一 定关系,其确定应符合如下规定。
(3)建筑面积指标
一、居住区规划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建筑面积简介: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简单的说:就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总和。
计算方法在住宅建筑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和方法是:(1) 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单层住宅如内部带有部分楼层(如阁楼)也应计算建筑面积。
(2) 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积,是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或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3) 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4) 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层高超2.2米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5) 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6) 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和附墙囱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设面积。
(7) 住宅建筑内的技术层(放置各种设备和修理养护用),层高超过2.2米的,按技术层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8) 独立柱雨蓬,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多柱雨蓬,按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9) 突出房屋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0) 两个建筑物之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2、建筑占地面积互匡E] 建筑占地面积有几种计算方式:1,建筑占地的地下(埋在地中)看不见部份,2,竖直墙的外围地面肉眼看见部份,3,整个建筑物竖直向地面投影范围部份。
到目前为止,到底采用那种方案较为实用,较为真实地在实际中运用,在学术界引起争议,在民间也引岀不少答案,变成持久性争议的话题。
一般来说,采用整个建筑物竖直向地面投影范围部份的计算方式比较通俗。
广东居住小区技术标准

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标准1.总那么1.0.1为提高我省居住小区(以下简称小区)的计划与建设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地土,特制订本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内城镇地区新建小区规划、设计及验收,新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群)以及旧区改造可参照执行。
小区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万人~万人)相对应的,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完整的小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区用地规模7ha以上。
规划人口符合表的规定。
表1.0.3:小区计划人口规模注:①大城市指50万人以上城市,中等城市指20~50万人的城市,小城市指20万人以下城镇。
②小区规模可由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习惯酌情调整。
1.0.4小区可分为三种类别。
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
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
类小区: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或其他用地有混合交叉使用的小区。
小区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适应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增长的要求,满足居民居住生活条件。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环境,使之相互协调。
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裁与特点、建筑气候区划、地形地貌、自然景点、民族风格等地方特点,力求各具特色、突出个性。
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环保、环卫、防灾、绿化及有利管理等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与生活环境。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空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利于商品化经营和社会化管理。
为生产、施工工业化及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
小区规划、设计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小区规划设计应包括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不区各专项规划设计、小区技术经济分析三项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区规划经济指标及案例

⼩区规划经济指标及案例⽬前居住区的技术经济指标⼀般由两部分组成:⼟地平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有必要指标和选⽤指标之分。
即反映基本数据和习惯上要直接引⽤的数据为必要指标;习惯上较少采⽤的数据或根据规划需要有可能出现的内容列为可选⽤指标。
居住区⽤地包括住宅⽤地、公共服务设施⽤地(也称公建⽤地)、道路⽤地和公共绿地四项,它们之间存有⼀定的⽐例关系,主要反映⼟地使⽤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它们之间的⽐例关系及每⼈平均⽤地⽔平是必要的基本指标。
在规划范围内还包括⼀些与居住区没有直接配套关系的其他⽤地,如外围道路或保留的企事业单位、不能建设的⽤地、城市级公建⽤地、城市⼲道、⾃然村等,这些都不能参与⽤地平衡,否则⽆可⽐性。
但“其他⽤地” 在居住区规划中也必定存在(外围道路),因此它也是⼀个基本指标,居住区⽤地加“其他⽤地”即为居住区规划总⽤地。
反映居住区规模有⽤地、建筑与⼈⼝(户、套)三个⽅⾯内容,除⽤地外,⼈⼝(户、套)、住宅和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积及其总量也是基本数据为必要指标。
⾮配套的其他建筑⾯积是或有或⽆,因此,是⼀个可选⽤的指标。
平均层数与住宅建筑密度关系密切,是基本数据,属必要指标,⾼、中⾼层住宅⽐例也是住宅建设中的控制标准属必要指标;⽑密度由于反映居住区⽤地中的总指标,反映了在总体上相对的经济合理性,所以它对开发的经济效益,征地的数量等具有很重要的控制作⽤。
住宅建筑套密度是⼀个⽇渐被⼈认识、重视的指标,在详细规划的实施阶段根据户型的⽐例、标准的要求等去选定住宅类型后,可以通过居住区⽤地、住宅⽤地等基本数据计算;住宅建筑⾯积净密度是与居住区的⽤地条件、建筑⽓候分区、⽇照要求、住宅层数等因素对住宅建设进⾏控制的指标,是⼀个实⽤性强、习惯上也是控制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属必要指标;建筑⾯积⽑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地内住宅有公建的建筑⾯积之和,它可由居住区⽤地内的总建筑⾯积推算出来。
2021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版

2021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版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0.2小区居住区的一级划分,一般为几十至几百户,由若干个楼栋或住宅组成,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2.0.3组团居住区的二级划分,由若干个小区或楼栋组成,配备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2.0.4居住户数指某一居住区内的住户数量。
2.0.5人口规模指某一居住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
2.0.6绿地率指居住区内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2.0.7建筑密度指居住区内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2.0.8容积率指居住区内建筑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2.0.9建筑高度限制指居住区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限制。
2.0.10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比例指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与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的比值。
2.0.11居住区规划设计代号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代号或编号。
用地与建筑3用地与建筑3.0.1居住区的用地性质应为住宅用地,建筑物应为住宅建筑。
其中可配建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办公等建筑。
3.0.2居住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限制等指标。
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综合考虑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居住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比例等因素确定。
3.0.3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并应按照安全、经济、美观、舒适的原则设计和建造。
3.0.4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盗、防震、防水、防潮等安全防护措施。
3.0.5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应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4.0.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环境质量等因素,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美观的居住环境。
4.0.2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日照、景观绿化等因素,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的用地状况; 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 科学合理; 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4)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 重要依据。
2 住宅区各项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居住区用
地
居住区 50-60 15-25 10-18 7.5-18 100
(3 )道路广场用地 ——用地外围为城市支路或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面积按红线宽的一半 计算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小)区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组团级(与没有人行道的小区级)道路按实际宽度计算 ——回车场、停车场应包括在道路用地内 注意:宅间路计入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内的车行道计入公建用地 公共绿地内的人行道计入公共绿地
(6)建筑面积密度(毛密度、净密度) = 建筑面积 / (居住)用地面积 (7)建筑密度(毛密度、净密度) = 建筑基底面积 / (居住)用地面积(
%) (8)停车泊位(停车率、地面停车率)(个) (9)绿地率 = 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与居住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以住宅建筑净密度为例
在一定的住宅用地内,若住宅建筑净密度越高,宅旁绿地面积也相应 降低,日照通风等环境也受到影响。决定居住区居住密度和居住环境 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数的住宅建筑净密度 最大值作了控制。
城市规划原理(一)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06-2讲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与相关名词含义
王世福 车乐 魏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案例:某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条件
1、容积率不大于3.5; 2、建筑密度不大于30%; 3、绿化率不小于35%; 4、规划不少于3班的幼儿园; 5、停车位为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一个,均为地下停车位; 6、规划应配置5%比例的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用房; 7、小区出入口设置在用地的西面和北面; 8、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东、南、西、北分别为8、10、6、5米; ……
[生活]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生活]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65763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4.png)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分析:(或指标分析)一、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1、平衡表(用地)的内容和用地计算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用地界线一般情况下按以下三总情况予以确定:1、天然障碍的边界,指河流、水面、陡坎等边界线;2、人工设施的边界,指围墙、场地边缘和道路的红线或中心线;3、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
对天然障碍除道路外的人工设施一般均算至边界,对周围或区内现有的道路用地究竟是哪种情况来划归要根据道路与该住宅区关系来确定,可参照居住区的分级标准来进行。
当确定居住区的用地界线时,不论是在居住区内还是在居住区外城市级的道路均不计入居住区的总用地中(即算至道路红线);居住区级及其居住区级以下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区总用地;当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界线时,在居住小区外围的居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小区内部(之间)的居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小区总用地,居住小区级及其居住小区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当确定居住组团的用地时,在居住组团外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计入一半(即算至道路中心线),而在规划的居住组团内部(之间)的居住小区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居住组团总用地,居住组团级及其居住组团以下级道路则全部计入;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一般指那些无特殊标识物的界线,如征地线,规划界线等。
住宅建筑用地住宅建筑用地是指包括住宅基底在内的住宅前后左右必不可少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前后的界线一般以日照间距为基础,各按日照间距的二分之一划定计算;住宅建筑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通道要求为条件,参见第五章“空间”中的“建筑间距”部分。
因此,住宅建筑用地实际上是住宅本身的占地加上住宅前后左右的宅间通道、绿地、住户底层的私院和部分或全部的住宅院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线来划定。
当其有明显的界线时(如围墙等),按其界线计算;当其无明显的界线时,应按其实际占用的用地计算;包括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h㎡
▲
--
--
套/h㎡
▲
--
--
万㎡/h㎡
▲
--
--
万㎡h㎡
▲
--
--
万㎡/h㎡ % 辆 % 辆 % % % --
▲ ▲ ▲ ▲ ▲ ▲ ▲ ▲ △ -----------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 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项目 居住区规 划总用地 1.居住区 用地(R) ①住宅用 地(R01) ②公建用 地(R02) ③道路用 地(R03) ④公共绿 地(R04) 2.其它用 地(E) 居住户 (套)数 居住人数 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 积 1.居住区 用地内建 筑总面积 ①住宅建 筑面积 ②公建面 积 2.其它建 筑面积 住宅平均 层数 高层住宅 比例 中高层住 宅比例 人口毛密 度 人口净密 度
人均面积 (㎡/人) -▲ ▲ ▲ ▲ ▲ -----▲ ▲ ▲ -------
住宅建筑 套密度 (毛) 住宅建筑 套密度 (净) 住宅建筑 面积毛密 度 住宅建筑 面积净密 度 居住区建 筑面积毛 密度(容积 率) 停车率 停车位 地面停车 率 地面停车 位 住宅建筑 净密度 总建筑密 度 绿地率 拆建比
计量 单位 h㎡ h㎡ h㎡ h㎡ h㎡ h㎡ h㎡ 户(套) 人 人/户 万㎡ 万㎡ 万㎡ 万㎡ 万㎡ 层 % % 人/h㎡ 人/h㎡
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所占比重 (%) -100 ▲ ▲ ▲ ▲ -----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