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包媛媛张胜兰王蓉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13期摘;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社会促进国家向国际化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精神支柱。

西安市做为文化古都,历史资源尤为丰富,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业,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西安文化产业的调查,对西安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思考,并作出分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不高,企业发展不完善规模无法做大以及人才智力资源仍有欠缺等众多问题。

并针对所提出问题在企业的科技融合,政府支持以及人才保留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西安; 文化产业; 发展; 对策西安,作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地,悠久的城市发展史和建都史,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量的文化古迹,罕见的稀释珍宝,是文化产业产生的优渥土地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近几年大西安的文化发展举世瞩目,也让这座城市焕发新颜。

随着互联网与文化融合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发展必不可少的中间力量,同时也推动了西安市各行业的加速发展。

1;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1 文化产业前景可观,连年增值自03年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党和政府联手抓西安的文化发展。

一方面从教育入手,狠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技术,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西安经济的稳步发展。

努力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制定政策,培育企业,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文化局严格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着手解决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攻克发展难关,弥补薄弱环节,坚持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作者:孙杨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7期孙杨西安提出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和“一带一路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要解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与目前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回应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期盼,必须从政府扶持、园区聚集、产业融合、国际化水平和区域协同发展五方面着手。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西安市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率先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积极贯彻落实陕西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剧、做大在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关于补短板加快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西安市建设“丝路文化高地”行动计划(2018—2021)》《西安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大西安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西安市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关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西安文化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201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340家,相比2013年猛增156家,同比增长45.9%。

其中,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为76.5%,营业收入占比39.7%,利润总额占比68.3%。

由此可见,文化服务类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体量上来说都处在主体地位。

西安市主城区依托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产业规划、配套设施、交通环境等要素优势,不断集聚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产业布局。

截至2019年,西安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陕西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个,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1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1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类)1个,还有省级园区和基地60个。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一、背景与目标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为进一步推动西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定以下工作方案:1.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西安市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二、具体措施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1) 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加强文物修复、整治和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利用。

(2) 制定《西安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权益,加强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

(3)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升西安市作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形象。

2. 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1) 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旅游景区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提供更加综合性的旅游体验。

(2) 创新旅游产品,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旅游体验和参观效果,如增加AR/VR等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1) 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提供更专业、细致的服务。

(2)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旅游安全应急机制,加强景区安全巡查和管理。

(3) 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即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方便游客自由行。

三、工作计划与重点1. 2021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整治一批重要文化遗产,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2. 2022年: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

3. 2023年: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

四、预期效果通过上述工作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 西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年接待游客量逐年递增。

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统计资料为基础 ,对西安市文化产业发 2 0 0 5 年 西 安 市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个 , 中 : 众艺术馆 2个 、 其 群 文化 馆 l 3
6 4. 亿 , 上 年 增 加 10. 亿 个 、 62 比 92 文化站 17个 ; 7 从业 人员 g3人. O 苒
成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内容
由于缺 乏 2 0 0 5年相 关对 比资
料 , 2 0 04 年资料看 . 从 西安 全国 心层” 实现增 加值 2 . 6 6亿元 , G P的 9 占 D
文 化 产 业 是 国 际 公 认 的 2 1 世 纪 及陕西省 比较 ,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 21%; 外 围层”实 现增 加值 l 7亿 2 “ 1 2
系到国民经 济发 展 及满 足人 民日益增 值 6 4. 6 2亿 元,文化产业增加 值占 文化服务业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然
1 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需求 文化产业与 c D P 的比重达到 5 % 前者大于后 者 4 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来看, 核 “
经济和政治 建设处在 同等 重要的地位 .

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元. 增长速度( 现价 ) 高达 2 0 34%.
中: 群众艺 术馆 1 8 、 1 人 文化馆 16人+ 9
3 8 与 00年 相比 . 构和 机 建国 5 0多年特 别是改革 开放 以 文 化 产业 增 加 值 占 G1 P 的 比重 为 文化站 4 9人 20
最具有发展 前途的“ 阳产业 . 朝 对于促 G D P 的 比重 f 9% )高 于 全 国 元 , G P的 09 %;相 关 层 ” 现 增 加 4 占 D .O “ 实 . 的 63 9亿元 , G P的 2 8 三层 次 占 D 0 % 进传 统产业转 型升级 .提升综合 国力 和 ( I 5 和 陕西 省(1 4 4% ) 平 值 2 . 2 %) 区域 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 在全面建设 均水平:

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有效激发文化旅游体育市场消费潜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文旅体产业育链补链强链,按照“做强主体、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精产品、做实消费”的总体思路,顺应发展新趋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措施。

一、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实施规上企业培育行动、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建立规上企业种子库,培育壮大一批发展前景好、成长潜力大的文旅体企业。

设立“专精特新”文旅体企业服务平台,支持重点文旅体企业做强做大,打造文化“独角兽”“瞪羚”企业。

选育孵化文旅体企业上市,重点打造一批骨干领军企业。

加大“链主”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通过共享资源、生产协作、开放平台等方式,带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扩大文旅体企业数量质量规模,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坚持做优做强、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大力发展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以及旅游出行、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综合服务和体育服务、体育用品、体育媒体、体育赛事等业态,同时鼓励文物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开展企业培育和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进一步优化西安文旅体产业结构。

支持世界50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旅游企业20强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和独立法人单位,推动产业规模质量层次提升。

大力招引线上旅行社、互联网媒体、演出经纪、赛事运营、票务平台等国内头部企业落户西安,不断完善文旅体企业结构布局。

三、加强园区基地建设。

依托景区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资源,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出口、数字出版、印包服务和公共服务等园区基地带动作用,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持续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和承载功能。

围绕产业集聚加快市场主体培育,聚合上下游企业及关联业态,重点打造一批动漫、电竞、传媒、影视、演艺、文创、艺术及文化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西安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西安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壁画、陵墓等文物遗址,弘扬了陕北文化、关中文化等传统文化。

此外,西安还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西安秋季音乐节、灞桥灯会等,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安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西安建立了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如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临潼大唐芙蓉园等,吸引了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同时,西安还加快了数字内容产业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品牌。

这些文化创意企业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西安还注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西安是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西安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条条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陕西历史文化游线路等,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西安注重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如西安古城墙、秦始皇兵马俑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尽管西安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比如,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

因此,西安应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体而言,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随着西安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将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起到更大的作用。

集聚视角下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集聚视角下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是经 济增 长 的根本 动力 。熊彼特 的创 新概 念 是创意 产业 的理 论基 础 。经济 学家 罗默 ( R o h me r )指 出,创 新会 衍生 出无 穷 的新产 品 、新 市场和 财 富创造 的新机会 ,所 以创意 才是 一 国经济 成长 的原动 力 。创 意产 业 的发展 需要 集体 的互 动和 企业 的地 理集 聚 ,斯科 特 ( S c o t t )是这 一领 域 的代表 ,他 认 为世界 文化产 业
J u1 . 2 01 3 Vb 1 . 23 N O. 4
・ 经 济 学
集 聚视 角下西 安文 化创 意产业 发展研 究
邓俊 荣 ,龙 蓉蓉
(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 院,陕西 西安,7 1 0 0 7 1 )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文化创 意产 业 已成为一些发达 国家和地 区的支柱产业 。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 成为推动西安经济转 型的有效途径 。目前西安文化创 意产 业 已呈现出规模化、集聚化 、园区化 、层级化 的发展特 色 。但 同时 ,西安文化创 意产 业集聚化发展 中仍存在着 一些制 约瓶颈 。本文在分析西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状 的 基础上 ,针对性地从集聚化 发展存在的瓶颈 出发 ,提 出搭 建公共服务平台、培养创意人才 、完善融资体系和产业 集 聚机 制等建议 。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集聚 ;园区化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8 . 4 7 2 X( 2 0 1 3 ) 0 4 . 0 0 1 3 . 0 5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2 5 基金项 目:西安市软科学研究项 目 ( S F 1 2 2 7 . 4 ) 作者简介 :邓俊荣 ( 1 9 7 3 . ) ,女, 山西襄汾人,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 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 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 向:产业经济 ; 龙蓉蓉 ( 1 9 8 9 . ) ,女,陕西宝鸡 人,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经济 产 业 集 聚 特 点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董 华(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摘要:通过对考察过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总结思考,和在西安市内与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及省市直属文化单位(企业集团)的座谈讨论,以小见大地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从七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发展陕西文化产业的对策与建议: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行业的企业化进程;做好省、市、县三级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制定人才培养或引进计划;形成多渠道有效投入机制,实现文化产业投资的多元化;构建文化产业产品创新体系。

关键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4-0112-002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禀赋和颇具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资源)品牌,且不说历史文化资源有着不可估量的商业转化价值,也不说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颇具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单说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现已初见文艺复兴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喜端倪。

网络文化和动漫业的兴起,助推陕西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仅高新区已有数十家动漫企业颇具规模。

陕北剪纸、安塞腰鼓、华县皮影戏等民间文化艺术已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开始走出国门。

尤其是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对曲江文化区的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功,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陕西文化产业创造更多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国际的时机已经成熟。

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不再受制于传统意义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鉴此,笔者通过对考察过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总结思考,和在西安市内与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及省市直属文化单位(企业集团)的座谈讨论,以小见大地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某些县的突出困难概述如下:一、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尚未成为文化产业大省。

关于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

关于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

人 文资 源 优 势 , 世 界 范 围 内 享 有 很 高 的 知 名 度 , 别 是 在 旅 游 、 在 特
科教 等 文 化 产 业 方 面 更 具 特 色 。作 为 西 部 开 发 的 桥 头 堡 , 安 应 西 该 充 分 利 用 自身 得 天 独 厚 的 文化 资 源 优 势 , 力 提 升 城 市 文 化 软 大
企 业 投 资 文 化产 业 的 积 极 性 , 速 壮 大 我 市 文 化 产 业 的 规 模 。实 迅 施 重 大 文 化 产 业 项 目带 动 战 略 , 快 文 化 产 业 基 地 和 特 色 文 化 产 加
业 群 建设 , 育 文 化 产 业 骨 干企 业 和 战略 投 资 者 , 培 打造 具 有 核 心 竞
二 、 建 公 共 文化 服 务 体 系 , 造 繁 荣和 谐 文 化 环 境 构 营
文 化 资 源 , 其 没 能把 丰厚 的文 化 资 源 充 分 转 化 为 文化 资 本 , 使 但 致
西 安 在 中 国 的文 化 中心 、 游 中心 指 数 的 排 位 不理 想 , 与西 安 的 旅 这
化 服务 体 系 。

要 立 足 于 西安 的实 际 , 挥 自身 的 优 势 发
城 市 的人 文 资 源 是 城 市 建 设 的 宝 贵 财 富 , 城 市 文 化 产 业 发 是 展 的基 石 。西 安 是 世 界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有 其 他 城 市 无 法 比拟 的 拥
近 年 来 , 安 文 化 产 业 呈 现 出 较 快 发 展 的态 势 , 成 为 全 市 国 西 已 民社 会 经 济 的 重 要 增 长 点 , 从 整体 上 看 西 安 成 规 模 的 文 化 品 牌 但
文 化 资 源优 势 , 其是 城 市 气 质 很 不 相 称 。西 安 应 该 率 先 大 力 支 尤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就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产业兴起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之一。

此外,文化产业也是创新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于提高城市软实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扶持的作用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提高文化产业的人才供给等。

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西安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著名景点。

同时,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西安致力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西安还加大了对旅游设施的投资,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品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四、数字文化与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文化成为文化产业的新热点。

西安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数字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制作、数字娱乐等形式,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

例如,西安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给游客,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通过互联网,可以提供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的乐趣。

五、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作为国内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西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西安作为长期的中国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著名的兵马俑、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文化景点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古代工艺、建筑、雕塑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二、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21年,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加大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提供了积极的环境和机会。

三、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尽管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文化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但目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二是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西安的文化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虽然西安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交通拥堵、酒店配套不足等问题。

四、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西安作为中国古文化之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西安国内外交通的便利,西安将迎来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增长。

五、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提升人员素质。

通过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和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是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创新,推出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

三是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快交通、酒店、旅游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

西安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西安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西安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发展,西安的文化产业也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西安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西安文化产业现状目前,西安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领域。

西安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体系。

例如,兵马俑的保护和展示、唐卡的制作和销售,都是西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西安的文化产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首先,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创意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

其次,文化产业的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相对滞后,缺乏竞争力。

再次,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仍不充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还有待加强。

二、西安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了提高西安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预期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驱动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通过数字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造出真实仿佛身临其境的历史场景,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2. 产业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与旅游、教育、科技等产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例如,文化旅游的融合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西安,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 品牌建设文化产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品牌,可以吸引更多客户和投资,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例如,西安可以通过在国内外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宣传推广西安的文化产业品牌。

4. 整合资源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利用还不充分。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不同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或价值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国际大都市背景下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国际大都市背景下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漫 游戏产 品 ; 出特色 鲜明 的西 安名小 吃 、 牌秦菜 系 ; 掘一 批 富 推 名 发 有 西安 民间文 化特色 的演 艺娱乐 节 目 , 便这些 能够 彰显 古都特 色 的 文 化产 品和服 务形 成具有 较 高知 名度 和 较 强市 场竞 争 力 的文 化 产 业 品牌 。
国际大都市背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西 部 经 济
国 际大 都 市 背 景 下 西 安 文 化 产 业 发 展探 析
成 璇 宋 杨 陕 西 西安 705 104) ( 长安 大 学政 治 与 行 政 学 院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前提下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探讨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2 加 大创 意 力度 , 升科技 含量 、 提

文化 资源 的立体 开发 策略
1 科 学整 合历 史 文化 资 源 、
西 安被誉 为 “ 然 的历 史 博 物 馆 , 史 文 物 遗 存 十 分 丰 富。 天 历 这 些深 厚的文 化资 源 , 西安 文化产 业发 展提供 了源 源不竭 的资 源 为 支 持 , 便西 安文化 产业 在提升 国际 影响 力方面 拥有无 可 比拟的 优 也 势 。 “ 区四线 八辐 射米 蔓 延 一 的整 体 整 合战 略 。 “ 区 , 一 即西 安 市 城区 。主要 是对 城区文 化 中 的文 化 资源 进 行排 列 、 协调 、 优化 组 合 , 一个 具 有 文 化 产 业 和 文 化 旅 游 价 值 的资 源 体 系 或 系 统 。 形成 “ 四线 , 即西安 东线 、 线 、 西 南线 、 北线 四 条 优质 旅游 线 路 。可 以说 是每条线内部都进行整合, 实现资源了的最佳组合。“ 八辐射” 即 , 西安— — 北 京 , 安 ——郑 州 , 安— —上 海 , 安—— 武 汉 , 西 西 西 西 3 集约 化经 营 , 强文化产 业 内部 综合 、 加 安—— 重 庆 , —— 成都 , 安—— 兰州 , —— 太原 。以 西安 西安 西 西安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强势来袭 , 伴随着文化产业 的内部整合加 为中 心 , 西安与 国 内的文化 资 源相 整合 。 “ 蔓 延 ” 即 以西 安为 强 , 产业 集团 的兼并 化发 展 , 化产 业 的集 约 化经 营 模 式 日益 将 米 , 文化 文 中心 , 米 以 字形交 通骨 架为依 托 , 西 安 历史 文化 整 合的 链 条 延 显现 。而西 安的 各文 化 企 业 条块 分割 , 模 小 , 将 规 品种 单 一 , 散经 分 伸到 中 国境外 , 西安 历史 文化资 源推 向世界 。 将 营, 缺乏竞 争力 。要 加 强西安 文 化产 业 内 部整 合 , 是加 强 行业 内 ~ 2 人 才 资源开发 培养 、 部整 合 , 出版 、 如 影视 、 广播 、 网络 、 展 、 艺演 出等 行业 要 进 行强 会 文 人才 是西安 文化 产业竞 争力 提升 的重要 保障 。西安 高校 云集 , 强联合 。二 是跨行 业整 合 , 优 势 互补 的 行业 形 成对 接 , 旅游 业 使 如 教 育发达 , 学科 齐全 , 高校 开办 的 艺 术学 院 、 媒学 院 、 游 与宾 馆业 、 各种 各 传 旅 文化餐 饮业 与旅 游休 闲业 、 化 会 展业 与 文化 传 媒 业等 文 学 院每年 有大 批的 高等学 校毕 业 生 , 才荟 萃 , 安 文化 产 业 的 之间 整合 。三是 跨地区 跨 国家 产业 整 合 , 是与 其他 省 市 、 人 为西 就 国外 的 发展 贮备 了大 批优秀 人才 。西安 应依 托高校 优质 教育资 源 , 分 发 相关 文化企 业进 行联合 , 文化 产业 国际化 趋势 。选 择产 业 联合 充 顺应 挥 政府相 关部 门 、 高校 、 业技 术 学 校的 作 用 , 职 形成 梯 队 合理 、 理 模式 , 利于 为文化 企业 提供一 站式服 务平 台 , 约社会 资本 , 管 既有 节 也 有 序 、 鲜明 、 益显著 的文化 产业 人才 队伍 , 文化产 业大 发 展 利 于西安 文化产 业链 的形成 和文 化产业 集群 的构建 , 竞争 力 。 特色 效 为 形成 大 繁荣 提供有 力的 人才保 障 。文化产 业单位 的人 力资 源管理 部 门 , 三、 文化产 业发 展保 障策略 1 进 一 步深化 文化体制 改 革 、 要 以人 为本 , 立健 全科 学 的人 才 管理 制 度 、 建 考核 制 度 、 激励 制 度 , 以制度 留住人 才 , 务于人 才 , 服 充分发 挥人 才的作 用 , 为把西 安建 成 文 化产业 的发 展离不 开 政策 的 扶持 。要 破 除对 旧 有体 制 的 依 国际化 大都市 贡献 聪明 才智 。 赖 , 文化体 制改 革 , 强政策创 新 。 深化 加 二、 文化 产 品的市 场经 营策略 是要 进一 步完 善 人才 激励 政策 、 政 投入 政策 、 资 融资 政 财 投 l彰显 古都特 色, 、 打造 文化品 牌 策、 税收 政策 、 土地 等相关 政策 , 逐步 形 成 “ 政府 主 导 、 市场 运 作 、 社 西 安的文 化产 业特色 并不 明显 。当前 , 应加快 西 安曲江 文化 旅 会 参与 、 多元 投资 文化产 业 投融 资机 制 。二 是 要引 导 扶持 一 批 的 游 、 安临潼 文化 旅游 , 西 西安 高 新 区现 代文 化 、 安红 色 文化 、 延 黄帝 具有示 范性 、 创性 、 性 、 原 开放 代表 性 的 文化 产 业项 目 , 重要 文 化 对 陵人文 初祖 历史文 化 、 法门寺 佛教文 化 、 凌现代 农业 文化 、 安御 遗 迹和 民间艺 术做 好发掘 和 保护 工 作 。三要 按 照 大文 化 发展 的 格 杨 西 苑生态 文化 、 国西部 影视基 地 、 安 E ̄ 包 装产 业 基地 等 十大 文 局 , 文化 单位 的体制 转型 , 西 安文 化产 业 创 造最 佳 的发 展 机 中 西 IU ] 完成 为 化产业 园区 和产业 基地 建设 。创建 西安特 色艺 术品研 发 、 生产和 销 制。四 是建 立 腱 全文 化 安 全 预 警 系 统 , 定 修 正 文 化 安 全 地 方 制 售平 台 ; 造一批 文化 品位 高 、 打 体验 性 、 与 性强 的文 化 旅游 产 品 , 法规 。 参 健身 休 闲及文 化娱乐 产品 , 造一 批 具有 知 识产 权 的 文化 创 意 、 创 动 ( 下转 第 l ) 7页

关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在 当代 中国 ,文化产业作 为一种经济形态,越来越成 为影响 动漫产业 、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等一批文化与科技 高度融合的文 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实力和 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 因素。在新 的历 化新业态。这些文化新业态的稳步增长 ,将成为西安文化产业新 史起点上 ,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的大繁荣 ,已 的增长点。目前 ,高新区入 区文化企业累计超过 2 5 10家,其 中动 经成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环节。西安作 为我 国历 漫、游戏、影视 制作企业 10家,文化部认定的国家级动漫企业 4 史文化资源最 为丰富的城市之一 ,其文化产业 的发展也正面临着 5家 ,重 点 文 化产 品 出 口企 业 两 家 。园 区 2 0 0 9年 文 化创 意 产业 营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机遇 。 业总收入突破 10亿元 ,其 中动漫游戏总产值达 6亿元 ,出 口额 0 1 西 安文 化 产 业发 展 现 状 . 10 0 0万美元 ,同比增速达到 4 %。截止 2 1 0 0 0年底 ,西安经开 区 近年来 ,西安文化产业呈现 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大力实 入 区企业 7 O余家,项 目合 同投资额 总计 3 5亿元 ,全面建成投产 施资本推动 、项 目带动战略 ,先后建成 了包括 曲江、高新、经开 后预计实现年销售 收入 4 0亿元,新增税收 2亿元。 等七大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园区 , 培育 了广播影视、 闻出版、 新 文 D 产业集群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 化娱乐等多项重点行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2 1 ,全 0 0年 近年来先后组建 的一批具 有较强实力的产业集团所形成 的集 市 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14亿元 ,占 G 8 DP的比重达 57 . %,文化产 群带动效应 日益显现。其 中,“ 陕文投”集团公司以全面整合 陕西 业 已经成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文化资源 ,全力打造 陕西文化产业 “ 航母” 为己任 ,预计 未来 3 A. 西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年资产规模突破 10亿元、 0 年产值突破 3 0亿元 : 陕西省演艺集团 根据 { 0 9年西安市 文化产业统计概览 》提供 的数据 ,西安 公司是陕西省第一家大型国有演艺集团,亦标志着 我省文化体制 20 全市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达 1 . 83 6万人 ,文化产业法人和产业活 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点单位 ;西安曲江新区作 为国家级文化 动单位总资产达 3 6亿元, 1 文化产业人均仓造增加值达 8 2 I J . 万元 , 产业示范园区 ,2 0 2 0 9年总资产规模 比 2 0 04年增长了近 30倍 , 0 高 于 全 社 会 从业 人 员人 均 创 造增 加值 水 平 ,2 0~ 0 0年 间 西安 成为西部最大的文化产业集 团;“ 022 1 曲文投”陆续组建 了曲江会展集 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 同期占 GD P的比重都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团、曲江 出版传媒集 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大 明宫投 资集 特别是 2 0 以来 ,西安文化产业 占同期 G 0 5年 DP的比重一直保持 团、 曲江法门寺投资集团等 1 6个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核心的文化 在5 %以上的增 长,文化产业发展 已初级规模 。 产业 集 群 。 B 文化产业政策 逐步 完善 . 2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 困境 自文化体制试点 改革开始 ,西安市 文化产业政策 纷纷 出台 , A 文化产业总量相对偏低 . 有力地推动 了产业 的发展。 西安市的文化产业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特别是媒体传播、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西安的文化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文化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演艺表演等领域。

首先,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西安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众多富有历史文化遗产的景点。

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城墙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西安也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例如,开展夜间城墙灯光秀、古城夜市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魅力。

其次,西安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呈现出活力与创新。

西安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设计创意人才。

这些人才在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例如,以丝绸之路文化为创意源泉的服装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家居饰品设计等,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最后,西安的演艺表演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西安拥有许多专业的剧院和表演场所,举办了各类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演艺体验。

不仅有传统剧种的演出,如皮影戏、步行街上的川剧变脸等,还有现代音乐会、舞蹈表演、话剧演出等多样化的节目。

这些演艺活动的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欣赏和参与。

总的来说,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同时也
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创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未来,西安应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格局。

西安节庆文化及节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安节庆文化及节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十八 大报告 指出 :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挥 文化 引领风 尚 、教育人 民 、服务 社会 、推动发展 的作用 。”深 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就是要结合省市共建大西安这个背景 ,按照 2 0 2 0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 目 标 的新要求 ,把文化作为城市发 展 的核 心要 素和软实力 ,以更高层 次、更宽视野 、更大力度 ,把西安 建设成 为人 文精神 高尚、文化事业 繁荣 、 文化产业发达 、文化特色鲜 明、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强市 。 利用传统节庆文化打造 区域文化 品牌 , 形成 文化集 聚效应 , 带 动 旅游 、餐饮 、 服 务 、出版 、休 闲娱乐等 产业链发 展 ,衍 生附加值 产 品 。孵化文化产业园 区,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是实现地方文化事业 和 文化产业协 同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积极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在市场经 济形势下 向主流价值 回归 ,是为 即将呈现 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大展繁
义 文 化大 发 展大 繁 荣添 砖加 瓦 。本 文 通过 对 西安 节庆 文 化产 业 进行 优 势分 析 、问题 透视 ,试 图找 到西安 节 庆文 化及 节庆 文化 产业 可 持续 发展 的策 略 。 关键 词 :节 庆文 化 ;节 庆文 化 产业 ;可持 续发 展 ;节 庆 品牌 基金 项 目: 西安 市2 O 1 3 年 度社 会 科 学规 划基金 项 目 “ 西安 节庆 文化 及 节庆 文化 产 业可持 续 发展研 究” ,项 目号 :1 3 L 7 8
2 . 2 西安 市 聚集着 省市 两级 文化 创意 领域 7 0 %以上机 构 、人员 、设 施 和经 济实 力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种高级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 . 或可 以从高等 院校 中直 接吸取 毕业 产品也寥寥无几 .大众文化市场仍被韩剧 、美国大片 和自发的群 生 . 而 加 强旅 游 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 和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旅 游 产 品 的 规 从 众 自娱文化活 动所 替代 。所 以,无论是 出于传承、欣 赏或展示的 划设计。 目的 ,还 是 出于 发 展 地 方 经 济 的 目的 ,都应 该 认 识 到 文化 产 业 开
求 在 市 场 培 育 及特 色的 文 化 产 品 的打 造 上 下 功 夫 ,消 除 小 、缓 、 对于产 品生产者而言 . 为推销其产品 . 就要想方设法地让 受众 散 等 产 业 弊 端 , 为 陕 西经 济腾 飞打 好 基 础 。 接收到他们 的产 品信息:对 于消费者而言 . 为获取 更好 的产 品 . 也 l 键词 ]文 化 资 源 文 化 产 业 发展 对 策 关
族 传统体 育旅游产 品的宣传促 销力度。 4 健全法规 .保护资源
陕西的文化地位 与影响都十分地重要。从社会环境 看 .由于历史
; “0{ ‘
文化氛围的涵 养与熏陶 .陕西民众具 有极强 的艺术创造潜能和深 在开 发民族传统体 育旅游资源过程 中 .应以保 护生态环境和 厚 的 文化 审美 修 养 ,是 文化 产 业 培 育 与 发 展肥 沃 之地 ;从 产 业 发 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 .合理开发建设 和科 学管理 . 保证 不因民族 展环境 看 . 的十五大报告把建设 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文化列 党
义 文 化 看 着 是 凝 聚 和 激 励 全 国各 族 人 民 的 重 要 力量 是 综 合 国
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使 并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 。 5 系 统 开 发 嵌 入 式 发 展 .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研究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研究
1 产业 总量 偏 低 、
西安市的文化产业虽已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 特别是 媒体传播 、 文化 旅游 、 出版发行 、 文博会展 等形式 的发 展 较快。但 是 , 国家 首批建 设 与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的 其 他 两 座 城 市 相 比 , 化 产 业 总 的 产 业 增 加 值 还 相 对 文 较低 , 产业规模不大。表 1是对 2 1 北京 、 0 0年 上海 等地文 化产 业基 本 情况的统计。根据表 1数据可 以看出 , 北 京、 与 上海 相 比, 西安市 的 文 化产业增加值虽增速较快 , 但文化产业总量仍相对偏低 。
上海
西安
11 8 69
l 80 4
1. 05
29 1


9 . 6
5 7
2 从 业 人 员数 量 、 量 较 低 、 质
2 o ̄ 2 0 o 2 0 珲 20 o 铎 2 o ̄ 2 O o 5 O 拜 2 0 0 准 2 o o 晔 2 o o ,  ̄ 2 1 0噼
表 1 2 1 北 京、 海、 0 0年 上 西安 文 化产 业基 本 情 况 比 较
图 I 20 02年 一 00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21 单位: 百分比
城市
北 京
增加值( 亿元)
19 622
增速( I 占 %) 地区G P比 %) D 蘑(
1 57 l 1 23
据统计 ,0 1 我国从 事 文化产 业 的人数 为 1 5万人 , 了 2 0 20 年 4 到 08
年这一数字变为 10 2 0多万人。 19 年文 化产业上 交税 金仅 为 7 9 98 . 亿 2、 业 政 策 逐 步 完善 产 元 ,0 8年这一数字上 升为 9 0多亿元 。 人 才” 20 0 在文化 产业发展 中 的 截止 2 0 0 9年 , 西安市文化产业从业 人员达 1. 6 8 3 自文化体制试点改革开始 , 西安市文化产业 政策纷纷 出台 , 有力地 作用不容忽视。但是 , 推动 了产业的发展 。20 0 3年 6月 , 安市被确 定为 全国文化 体制 改革 万人 , 西 占全市常住人口数量的 0 9 % 。这 与全 国宣传文 化从业 人员 占 .9 综合试点城市。市委、 币政府提出 “ 产业强市 ” 的发展战略 , 成立了文化 全国人口的 1 1 . %相 比 , 存在数 量上 的差距 。究其原 因主要有 以下 两 还 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 小组 。2 0 0 4年 , 出台< 04— 0 0年西 安市文 个方面 : < 0 21 2 ~方面 , 西安现有文化产业人员的专业素 养和能力不 能满足文 化产业发展 规划》 规 划了西安 市文化产业发展 的基本思 路、 , 总体 目标 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 特别 在网络 、 动漫 、 息技 术等 需要具有 文化 信 和若干对策等。2 0 0 6年 出台的 《 西安市 加快 发展文 化产 业实施 方案 》 与科技知识的高素质文化产 业人 才更是 匮乏。另~ 方面 , 缺少一 批 既 成为指导全市文 化产业 发展 的纲领 性文件 。2 0 0 9年初 , 制定 的《 西安 懂经 营管理又熟悉文化产业运作流程的复合型人 才。这与西 安高等院 市文化体制 改草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 西安市 校林 立 , 和《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位很不相称。 因此 , 加快培养 文化产业 文化体 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 为推进经营性 文化单位转 的领 军人才 , ,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企改制创造 了良好 条件。2 1 年 6 《 00 月 西安市 深化文化体 制 改革总体 3 投 融 资 方 式 较 为 单 一 、 方案》 正式出台 , 对全市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 的主要任 务 、 政策措 施、 步骤 时限等进行 了明确 的安排 部署。2 1 0 1年 4月 《 安市 国民经济和 社会 西

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研究--以西安市“十一五”时期为例

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研究--以西安市“十一五”时期为例
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 略与路径研究
同国家特别 是发达 国家和不发达 国家之间进行贸易
闻名世界 的历史文化名城 , 文化底蕴深厚 , 旅游资源
丰富 , 具有发展文化产 业 的 良好 条件 和基础 。西 安
的基础 和原因 ; 哈佛 大学著名 学者 迈克 尔 ・ 波特从 竞争 经济学的角度提 出竞争优势理论 , 生产要素 、 从
③ Mak u St a t ea Lna a ,U b n C m et ees rk o rua i inm a ra o p ti ns a &R j iv
A dMa a e n f U bn P l yN t ok :o e et n rm n n gmeto ra oi ew rs SmeRf ci s o c l o f
需求 条件 、 相关及支柱产业 和企业 战略 、 织结构与 组 竞争状 况 四个主要方 面及政 府 、 会两 个次 要方 面 机 来 分析 影 响产 业 竞 争 优 势 的 主 要 和 辅 助 因 素 ; ① D ul bt 指 出 , og sWes r a e 城市 竞 争力 的评 价 因素 分 为 “ 活动” 素 ( 括金 融 、 要 包 旅游 、 电脑 制造 等 ) “ 和 地 点” 要素 ( 指 一 切 不可 转 移 的 因 素 , 泛 诸如 区域 禀
化产业 竞争力进行 了整体研究 , 从生产要素 、 需求状 况 、 关辅助产业 、 相 文化企业 战略和政府行 为五个 方 面分析 文化 产业基本 要素 , 建 了国家 文化产 业竞 构 争力综 合评 价体系 , 提出提升 战略 ; 花 建概括 了文 ⑥
最大 , 达到 3 .7亿元 , 93 占核心 层 的 5. % ; 围层 22 外
Ase s n n De eo n C u t b n:h a r d,p p r s s me ti v lpig o n r Ur a t e Ro d Fo war y a e

西安文创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文创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文创产业发展趋势西安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引言: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创意资源。

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兴起,西安积极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西安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一、西安文创产业的现状1.1 文创产业的定义和范围文创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融合了创新、设计、艺术等产业要素的产业形态。

它涵盖了艺术、设计、影视、音乐、动漫、游戏、传媒等多个领域。

1.2 西安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西安的文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西安的文创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衍生品设计制作、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方面。

一些知名的文创企业,如华商文化、华灿艺术、盒子文化等,逐渐崭露头角。

二、西安文创产业发展趋势2.1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核心竞争力西安的文创产业目前还较为分散,未形成明显的集群效应。

未来,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创企业的整合,形成以设计、创意、艺术为核心,涵盖了动漫、影视、音乐、传媒等多个领域的创意产业集群。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核心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2 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是文创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西安的文创产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文化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文化创意市场调研,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3 挖掘文化资源,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西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这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文创产业应该注重挖掘西安的文化资源,推出更多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文化产品。

例如,将古代故事改编为动漫、游戏或电影作品,公益性的文化科普教育活动等。

2.4 培养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集聚文创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西安的高校和艺术学校应该加大对文创人才的培养,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同时,政府还应该出台有利于文创人才吸引和留住的政策,吸引更多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到西安创业和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不仅对一国经济政治有所影响,还对国民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停滞的发展态势。

如何在新时代助推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时要注意走出去,以独特的中国魅力打造国际市场。

本文以西安为例浅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索了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一、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独特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在新时代,高质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犷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就西安文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高质量的产业管理体系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既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的构建,也包括具体的政策治理两个层面。

西安在文化产业管理的制度构建层面,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壁垒逐步打破,并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优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格局的产业推进体制,不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最终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产业政策趋于市场化和全局性,政策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二)高质量的产业创新体系西安牢牢抓住了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

特别是加大文化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构造产业技术优势。

可以预见,文化创意将成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三)双重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西安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注重从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优质产品的供给来满足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转化和传承发展,创造出适应新时代的当代文化。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更要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

(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内容西安发展高质量的产品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注意产品内容的价值判断。

高质量的发展关乎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这个导向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判断,它是根植在民族血液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是文化产品和一般物质产品不一样的地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必然是深深地打上中国烙印和具有明显的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必须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目前西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过多关注产品的经济价值,关注产品的流量,而对文化产品或者IP的审美价值关注不够。

审美价值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是文化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

我们既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旅游景区售卖的千篇一律的低质纪念品,又可以见到故宫一年10多亿的文创产品收入和故宫文创现象,而创意、艺术和审美是其中差距的主要形成原因,这也是未来西安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产业在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安作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陕西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是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在陕西省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西安年展现出的西安气象,古朴又时尚、厚重又现代、传统又国际,古雅与潮流同时交融于此;西安,迎接世界的姿态,一如古都千年之气派。

尤其是近两年来,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始终将西安独特的文化自信作为第一优势,充分展示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非凡意义。

(一)最具幸福感的全国文明城市泛舟于城墙下的护城河,看两岸浮光跃金;漫步在大雁塔下的现代唐人街,看街道流光璀璨;徜徉在诗经里的仿古小镇,看雾气升腾……这是一座令古今中外无数人为之神往的城市,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着独树一帜的气质与风格,生活在西安的幸福与惬意,是太多西安的市民、外地游人和国际友人由衷的感慨。

近年来,西安率先启动的“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活动,成功将西安打造成一座街道干净、市容整洁的花园城市。

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率先发挥王进喜精神、焦裕禄精神,带头上街捡烟头,大扫除,将西安环境的美观与卫生程度,当作经营城市的第一要务。

这座城市的角落被擦亮了,卫生死角不见了,街道翻新了,灯光明亮了,花朵与绿植簇拥着主干道。

不仅城市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与改造有目共睹,西安又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及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悠久城市文化助力旅游增长爆点在千年历史底蕴的光环笼罩中,西安频频聚焦着世界的目光。

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一跃成为最具潜质的文化IP,刷屏全国、惊艳全球,成为城市营销的经典案例。

西安年展现出的西安气象、中国气派,古朴又时尚、厚重又现代、传统又国际,古雅与潮流同时交融于此。

时至今日,这座城市的夜不仅仅拥有典雅庄重的璀璨,更跳跃着现代与科幻的气息,被光影技术渲染过的城市华美绝伦,姿容万千。

(三)万亿级文旅产业共赢发展近两年来,西安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举不胜举,有目共睹,这些将全方位提升西安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形象,并以文化品牌的升级带动文化产业的升级,为西安跻身世界名牌城市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例如书店+咖啡+交响乐+话剧+博物馆的游览攻略,无论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都将是一场完美的文艺之旅。

如今在西安,全城各个角落都能轻松实现这些文艺之旅。

底气来源于优质硬件设施的飞跃式发展——截至2019年年初,全城已拥有百家博物馆、千座书城、千家咖啡馆、数十家剧场剧院;软件环境更加优越,国内外一流交响乐、户外公演、音乐节、音乐剧、话剧、民乐、惠民演出、综合晚会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

总之,西安明确提出的着力打造“3+1”万亿级大产业,即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以及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举措。

促使西安城市文化IP与城市旅游IP和谐共融、相携发展、力求共赢,逐渐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四)良好的科教支撑助力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深度依赖于知识、创意和技术的产业。

文化人才必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世界文化产业大国都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入才的培养,人才队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体系。

2012年西安市拥有普通高校62所,毕业生18.64万人:另有研究生培养单位44个.毕业生2.30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5所,毕业生5,05万人,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企业缺乏的高层次文化人才。

三、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存问题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一)城市文化产业组织滞后目前,西安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规模小,实力弱,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淡漠,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具有强势品牌或知名品牌文化产品的企业较少,经营项目结构不够合理,城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把原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却忽略掉,使得西安的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相适应,甚至存在脱节。

(二)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创新如果从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文化内涵而言,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与西安相提并论。

但从今天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讲,与国内甚至国外文化城市具有巨大差距。

以深圳为例,自2004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13年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949.70亿元,增长11.0%,占全市GDP 的10%,杭州文化产业占比高达22%,而陕西文化产业占比仅仅为4%。

同样,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25%,日本为20%,韩国为15%。

而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并未将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发挥作用,其根本是人才的短缺,创新意识的淡薄等原因造成。

如何结合城市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量身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外衣”,力争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展现出西安特有的魅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目前西安文化娱乐、广告会展、出版发行及印刷、网络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销类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企业的产值总量较大、企业数量较多: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新闻服务等类企业发展相对较缓,企业产值较小。

西安文化企业的发展存在总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缺失等突出问题,这都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思想观念仍然待进一步转变目前西安某些人的思想观念仍然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

一些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观念淡漠;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运行机制,作为现阶段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主体体系大而不强,行业图景比较破碎,体制、政策还不系统。

四、西安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分析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从来都不缺乏文化资源,如果让文化以创意的形式“活”起来,是西安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西安市积极贯彻落实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文化建设进入了黄金期、增效期。

(一)坚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当前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发展战略,不仅要开发新的文化资源,还要探索文化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

比如,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文化产业下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时可以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开发与这一文化资源相关的周边产业。

以故宫为例,最近故宫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里面售卖的是具有故宫文化内涵的产品,他们以鲜明的文化特色备受消费者青睐。

这种文化旅游与网店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在互联网时代下西安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

就西安而言,应该结合西安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文化+”新型业态,如“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影视”、“文化+音乐”等,打造西安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质量,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使其成为西安支柱性产业,重塑城市文化基因,推动西安文化产业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同时激发出更多的新型业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