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信生态圈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需求分析

微信生态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微信生态市场是微信平台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类应用、服务和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功能和体验。
本文将对微信生态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用户对该市场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
2. 微信生态市场的概述微信生态市场是微信平台上的一个应用商店,旨在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用户可以在微信生态市场上下载各类应用程序,包括社交媒体应用、电商应用、生活服务应用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需求分析3.1 功能需求用户对微信生态市场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 - 下载各类应用程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 浏览应用程序的详细信息,了解应用程序的功能和特点; - 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方便管理和使用; - 更新应用程序,获取更好的功能和体验; - 分享应用程序给好友,推荐好用的应用。
3.2 体验需求用户对微信生态市场的体验需求包括: - 界面简洁、直观,易于使用; - 应用程序搜索功能准确、快速; - 应用程序推荐个性化、精准; - 应用程序的安装、更新、卸载过程流畅; - 应用程序的运行稳定、响应迅速。
3.3 安全需求用户对微信生态市场的安全需求包括: -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免受恶意软件和病毒的侵扰; - 应用程序的隐私保护,不泄漏用户的个人信息; - 应用程序的合法性,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3.4 社交需求用户对微信生态市场的社交需求包括: - 可以通过微信生态市场发现和认识新的朋友;- 可以与好友分享应用程序、交流使用心得;- 可以参与应用程序的社交活动、讨论和反馈。
4. 微信生态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信生态市场也在不断演变和壮大。
未来,微信生态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智能化推荐: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应用推荐。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微信作为一个集社交、支付、娱乐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微信生态市场包括了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两种主要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多样化的选择。
本报告旨在对微信生态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现状、用户需求和未来趋势,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机会和制定应对策略。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在线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市场分析报告的收集。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群体、使用习惯、需求和竞争态势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3. 用户群体分析3.1 年龄分布根据调研数据,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群体年龄分布如下:•18-24岁:35%•25-34岁:45%•35-44岁:15%•45岁以上:5%可见,微信生态市场主要吸引了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关注,其中以25-34岁的用户占比最高。
3.2 性别分布根据调研数据,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群体性别分布如下:•男性:55%•女性:45%微信生态市场吸引了较为平衡的性别比例,男性用户稍多于女性用户。
3.3 地域分布根据调研数据,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地域分布如下:•一线城市:40%•二线城市:30%•三线城市及以下:30%可以看出,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在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及以下也有不小的用户群体。
4.1 日常使用时长根据调研数据,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的时长如下:•少于1小时:15%•1-3小时:50%•3-5小时:25%•5小时以上:10%大部分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在1-3小时之间,说明微信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使用场景根据调研数据,微信生态市场的用户在微信中主要的使用场景如下:•社交聊天:70%•生活服务:20%•购物消费:5%•娱乐休闲:5%社交聊天是微信生态市场用户最主要的使用场景,其次是生活服务。
购物消费和娱乐休闲相对较少。
2023微信分析报告

2023微信分析报告引言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本报告将对2023年微信的用户行为、广告投放情况以及竞争态势进行全面分析,以帮助广告商更好地了解微信平台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微信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0亿人,较去年相比增长了10%。
这主要得益于微信在用户体验和功能上的不断创新,如推出小程序、支付功能等。
用户年龄分布微信的用户年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8-30岁的年轻人是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占总用户数的60%。
而30-45岁的中年人群体则占比30%,45岁以上的用户占比约为10%。
用户偏好与使用时间微信用户主要使用该平台进行社交、聊天以及获取新闻资讯。
统计数据显示,90%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平均使用时长为3小时。
大部分用户更倾向于在晚上19:00-23:00这个时间段使用微信。
微信广告投放情况广告类型微信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广告形式,包括图文广告、视频广告、小程序广告等。
图文广告是目前微信投放量最大的广告形式,其次是小程序广告。
广告投放渠道微信广告主要通过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进行投放。
根据数据统计,朋友圈广告是用户接触到的最主要广告形式,其次是公众号和小程序广告。
广告投放效果微信广告投放效果直接影响了广告商的投放策略和效果评估。
根据调查显示,70%的用户表示会点击微信广告,并有意愿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同时,用户对于优质的广告内容也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
竞争态势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微信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竞争对手主要包括QQ、微博等。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微信在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度方面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微博在娱乐资讯领域方面略占优势。
竞争优势与发展趋势微信以其强大的社交功能和用户黏性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目前,微信正逐渐发展其生态系统,推动小程序和移动支付等新业务的发展。
微信生态圈的发展趋势

微信生态圈的发展趋势微信作为一款拥有超过十亿用户的移动应用,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和社交电商平台。
微信的生态圈正在不断壮大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国民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它的发展趋势也格外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内容生态与社交电商的融合微信在过去几年中,成功整合了包括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等在内的各种应用形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
这个内容生态已经开始向社交电商方向转变,内容和商业在这个生态圈中已经不是独立的维度,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和手段自由流动的。
比如,很多商家在微信上开设小程序或公众号,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互与销售;同样,微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交平台引导用户进行购物和消费,提高购买效率和体验。
微信的社交电商格局正在形成,未来还将继续融合和发展。
二、开放与生态价值的平衡微信的生态圈不仅包括了微信自身的应用,也包括了它所支持和开放的外部应用和服务。
微信开放平台拥有了丰富的第三方应用和服务,这些应用和服务通过微信的入口,让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交互和使用。
微信需要在开放和内控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必须通过开放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态圈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避免开放过度导致的安全隐患和用户信息泄露。
三、AI技术与人性化体验的融合微信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普及AI技术的应用之一,它在机器人客服、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微信接下来将会通过AI技术实现更为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为用户带来更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AI技术的融合也需要与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和体验相结合,避免过度的人机交互或信息冷漠,让用户能够感受到真正的人情味和价值。
四、全球化发展与本土化服务微信在全球市场上也在快速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开始使用微信来进行社交和交流,微信的全球化步伐在逐渐加快。
与此同时,微信也需要与不同的文化和市场环境进行适应和本土化服务。
微信生态研究报告

微信生态研究报告微信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具有很强的社交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本文将对微信生态进行研究,主要从用户行为、商业模式和社交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微信的用户行为对于其生态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用户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微信用户主要在社交、娱乐和新闻阅读方面活跃。
近年来,微信通过推出“朋友圈”功能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功能,进一步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传播。
此外,微信的用户还倾向于使用小程序进行购物和生活服务,这使得微信生态实现了从社交到商业的转变。
其次,微信的商业模式是其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撑。
微信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和支付等功能,为商家提供了一站式的社交电商平台。
商家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产品宣传、销售和支付,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
同时,微信还通过植入广告和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得商业利益。
微信的商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壁垒,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
最后,微信的社交影响也是其生态发展的重要方面。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强大的社交影响力。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并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微信还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功能,让用户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喜好,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和共鸣。
这种社交影响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也促进了商家的口碑和品牌传播。
综上所述,微信生态是一个复合式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用户行为、商业模式和社交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微信的成功离不开用户的互动和参与,商家的支持和合作,以及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微信生态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交媒体的价值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认识和应用微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微信生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微信生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WeChat Ecological Industry Marke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WeChat,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developed by Tencen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daily life for many Chinese people.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its user base, WeChat has also become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businesses to promote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WeChat ecosystem, which includes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mini-programs, and WeChat Pay, has created a huge market for businesses to tap into. In this report, w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WeChat ecological industry market and explore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Current Status of WeChat Ecological Industry Market1. User BaseAs of March 2021, WeChat had over 1.2 billion monthly active users, making it the most pop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 in China. The user base is diverse, covering various age groups and professions. The large user base provides a huge market for businesses to target.2.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are a powerful tool for businesses to promote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As of March 2021, there were over 22 milli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es. The platform provides businesses with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cluding content publishing, customer service, and e-commerce.3. Mini-ProgramsWeChat mini-programs are lightweight apps that can be accessed within WeChat without the need to download them separately. As of March 2021, there were over 3.6 million mini-programs on WeChat, covering various industries.Mini-programs provide businesses with a convenient way to reachusers and offer a seamless user experience.4. WeChat PayWeChat Pay is a mobile payment service integrated into WeChat. As of March 2021, WeChat Pay had over 1.2 billion active users and was widely accepted by merchants in China. WeChat Pay provides businesses with a secure and convenient payment method, which can increas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WeChat Ecological Industry Market1.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ServicesWeChat is expected to further integrate online and offline services, providing users with a seamless experience. For example, businesses can use WeChat to promote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users can use WeChat Pay to make payments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This integration will create a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ecosystem for users and businesses.2. Personalization and CustomizationWeCha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more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services to users. For example, businesses can use WeChat to recommend products and services based on user preferences and purchase history. This personalization will increase user engagement and loyalty.3. Expansion of Overseas MarketWeChat is expected to expand its overseas market,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 and other developing regions. This expansion will provide businesse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tap into new markets and increase their global reach.4.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WeChat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to provide businesses with more powerful tools to analyze user behavior and preferences.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enable business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customers and provide more targetedservices.总结:WeChat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微信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微信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微信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更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涵盖了社交、支付、游戏、电商等多个领域。
微信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我们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微信生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微信生态系统的特点1. 开放性微信生态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微信开放了公众号、小程序等不同的平台,让开发者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接入微信生态系统,让用户能够享受更多的服务和功能。
这种开放性不仅促进了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
2. 用户更加依赖微信微信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来完成各种日常事务。
对于许多人来说,微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生活习惯。
这使得微信成为连接用户和服务的重要纽带,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随着消费者对于服务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在微信生态系统中,随着公众号、小程序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基于精准定位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模式。
个性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服务顾客,满足其需求,提高用户黏性。
2. “线上+线下”模式的深入推广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商业模式的推广,企业不再满足于线上营销,越来越重视线下体验。
微信生态系统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日益与线下进行融合。
例如,微信的“城市服务”可以通过线上查询周边信息,同时也提供相关线下服务的内容,包括餐饮、旅游、出行等。
3. 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增加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
在微信生态系统中,随着语音助手的普及,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4. 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流行微信支付是微信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微信生态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规模和发展趋势,揭示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背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不仅提供了即时通讯和社交互动的功能,还形成了庞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支付、广告等各种业务。
3. 市场规模微信生态市场的规模庞大,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1亿,其中80%的用户每天都在使用微信。
同时,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也已经超过500万,小程序的数量超过1500万。
4. 发展趋势微信生态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4.1 移动支付的普及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中国最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之一,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线上购物、线下支付、转账等各种交易活动。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更多的商家和服务提供商将加入微信生态系统。
4.2 小程序的兴起小程序是微信提供的一种轻量级应用,用户可以在微信内直接打开使用,无需下载和安装。
由于其便利性和用户粘性较高的特点,小程序在微信生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电商、生活服务、社交娱乐等各个领域。
4.3 广告市场的增长微信生态系统中的广告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广告主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渠道进行广告投放,实现精准的用户定向和广告效果跟踪。
5. 机遇与挑战微信生态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具体来说:5.1 机遇•广阔的用户基础: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商家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样化的业务形态:微信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业务形态,如公众号、小程序、支付等,为创业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业机会。
•精准的用户定向:通过微信生态系统提供的用户数据,广告主可以实现精准的用户定向,提高广告的投放效果。
5.2 挑战•激烈的竞争:微信生态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和服务提供商需要在产品品质、服务体验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微信生态调研报告范文

微信生态调研报告范文微信生态调研报告范文(1000字)一、调研目的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微信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用户和企业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大量数据,并结合互联网公司的公开数据和相关报道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三、调研结果1. 用户特征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用户年龄分布从10岁至60岁,覆盖了几乎所有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在使用微信的目的和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喜欢利用微信进行社交和获取信息。
2. 微信功能微信作为一款综合性的社交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即时通讯、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
其中,朋友圈和公众号成为用户传播信息和获取内容的主要途径,小程序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在线购物和服务。
3. 微信支付作为微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支付在用户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调研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已经涵盖了餐饮、购物、票务、车辆等多个领域,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4. 微信营销微信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营销工具和渠道,包括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广告投放等。
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5. 用户数据安全虽然微信生态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也引发了对用户数据安全的担忧。
在调研中,有不少用户对于微信处理个人信息的方式存在疑问,并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四、调研结论1. 微信生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社交、支付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2. 微信的用户群体广泛,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在使用微信上存在差异,为企业在营销策略上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微信的功能不断丰富,小程序的推出使得在线购物和服务更加便捷,用户体验得到了大幅提升。
4. 微信支付在用户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渗透到多个行业,企业可以借助微信支付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性和满意度。
微信生态趋势分析报告

微信生态趋势分析报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生态系统逐渐完善,涵盖了社交、支付、购物、服务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首先,微信生态系统在社交方面的趋势是进一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微信朋友圈和群聊功能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与他人交流。
同时,微信的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也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友沟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次,微信生态系统在支付方面的趋势是加速整个社会的无现金化。
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中主要的支付方式,不仅可以在线下实体店铺和线上平台支付,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转账、缴费等操作。
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电子支付,逐渐减少了使用现金的需求。
再次,微信生态系统在购物方面的趋势是打造更加智能化的购物体验。
通过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用户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无需离开微信平台。
同时,微信还推出了个人店铺和微信商城等功能,让个体商户和企业可以在微信上开设自己的线上店铺,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最后,微信生态系统在服务方面的趋势是打造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服务。
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上有各种类型的服务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
此外,微信的AI技术可以对用户的兴趣和行为进行分析,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服务和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微信生态系统的趋势是进一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速无现金化的进程,打造智能化的购物体验和个性化的服务。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微信生态系统还将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智能、个性化的生活解决方案。
最新微信互联网生态研究报告

目录索引1、为什么微信在这个时点上出现了新的流量红利? (5)1.1微信作为流量枢纽持续下沉,小镇中年被新卷入移动互联网 (5)1.2微信生态圈工具箱日趋完善,小程序打造了生态闭环 (8)1.3旧有微信公众号生态体系内,长尾内容创作者的变现需求迫切 (10)1.4这次的流量红利并非来自用户增长而是社交流量再循环红利 (13)2、微信红利:更低廉的获客成本和更流畅的变现场景 (14)2.1概述:沿获客方式和变现场景对产品进行分类 (14)2.2按照获客方式分类:微信生态下新获取流量的4种打法 (15)2.2.1 拼团模式:类似于之前兴起的团购,拼团场景主要是微信群 (16)2.2.2 社交裂变:用户自发形成的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大范围传播 (17)2.2.3 现金奖励:平台对老用户带新用户进行奖励鼓励社交拉新 (17)2.2.4 B端聚合&服务:可分为电商服务和CPS分销两类 (18)2.3按照落地场景分类:目前以电商、游戏、内容付费为主 (21)3、未来:小游戏是下一个风口,关注公众号新玩法 (23)3.1小游戏前景巨大:增强用户粘性,落地场景变现顺畅, (23)3.2电商和知识付费将逐渐经历客单价的升级 (25)3.3CPS模式接入的SKU将扩容 (26)4、典型代表产品浅析 (28)4.1拼多多:新晋崛起电商平台,主要传播场景在微信群和公众号 (28)4.2薄荷阅读:知识付费代表产品,主传播场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 (30)4.3有赞:定位B端服务平台,伴随微信体系电商起航 (31)4.4趣头条:资讯领域新晋黑马,主要传播场景为微信群和短信 (34)4.5平治信息:移动阅读分发能力进一步加强,主要传播场景在公众号 (35)4.6量子云:公众号累计粉丝超过2.4亿,广告+付费阅读多元变现 (37)风险提示 (39)图表索引图1:微信月活发展历程 (5)图2:微信日活发展历程 (6)图3:移动互联网总月度总时长和单人日均使用时长 (6)图4:各类头部应用的时长占比情况统计 (6)图5:微信的总使用时间占移动互联网总时长的比重约为25%左右 (7)图6:2014和2017年度微信百度搜索指数年龄分布 (7)图7:2017年12月新网民正在“下沉”和“变老” (8)图8:2015年微信在各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一览 (8)图9:微信小程序成为微信生态当中的基础工具箱 (8)图10:微信小程序成为微信生态当中的基础工具箱 (9)图11:微信小程序月活的增长情况 (9)图12: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变现模式一览 (10)图13:微信公众号月活粉丝数2017年达到近8亿 (11)图14: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平台诉求 (11)图15:公众号阅读量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11)图16:公众号广告收入向头部集中也非常明显 (11)图17: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12)图18: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12)图19:微信最新的流量红利不同于流量的二次分发 (13)图20:2017年5月和11月微信小程序的留存情况 (14)图21:微信生态下各个新崛起的产品分类 (15)图22:微信小程序的粉丝和客户主要的获取渠道方式 (15)图23:酷客多的披露显示商家更加倾向于优惠券和社交分享的获客方式 (16)图24:拼团模式的主要获客方式 (16)图25:社交裂变效果取决于分享频次、效率和转换 (17)图26:连咖啡的社交裂变过程 (17)图27:趣头条典型的现金奖励机制设计 (18)图28:趣头条的奖励规则一览 (18)图29:有赞微商城模式专注店主的后端服务 (19)图30:云集除了后端服务还提供供应链服务 (19)图31:微盟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情况 (19)图32:微盟提供的电商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部分功能 (19)图33:微信公众号主要的5种变现模式 (20)图34:微信公众号文末插入“阅读原文”跳链实现CPS分成 (20)图35:微信小程序的主要三大变现场景 (21)图36:微信小程序2017年12月Top200的行业分布 (22)图37:微信小程序形成的生态系统和各个环节的厂商概览 (22)图38:2018年1-2月小游戏已经明显占据小程序主力 (23)图39:Top50小程序当中小游戏占比约为38% (23)图40:17Q2到2018年1-2月Top200各个领域小程序的分布趋势 (24)图41:跳一跳改版后上线了多人对战功能 (24)图42:网购小程序用户目前30岁以上人群占据主力 (25)图43:拼多多目前仍以1-50元的低价商品居多 (25)图44:微榜统计的Top10原文应用文章阅读数合计维持在20亿次左右 (27)图45:2017年11月Top30原文应用种类一览 (27)图46:2018年4月Top30原文应用种类一览 (27)图47:拼多多发展历程简单回顾 (28)图48:2015年-2018年3月拼多多的月活和日活推移图 (29)图49:2015年-2018年3月拼多多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29)图50: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30)图51:薄荷阅读的分享机制设计 (31)图52:2014-2017年有赞GMV增速较快 (33)图53:2014-2016年有赞收入增速较快 (33)图54:趣头条重要事件时间轴 (34)图55:2017年至今趣头条iOS新闻榜单(免费)排名 (35)图56:2017年至今趣头条安卓端下载量 (35)图57:平治主要原文应用接入帐号数和阅读数提升 (37)图58:平治主要原文应用接入帐号数和阅读数提升 (37)图59:量子云“流量聚集-流量运营-流量变现”业务闭环 (37)图60:量子云2016-2017年营收和利润情况 (38)表1:罗辑思维和得到产品线逐渐向客单价更高的课程、出版、线下体验升级 .. 26 表2:有赞集团经2014年-2016年的运营数据 (32)表3:有赞集团财务数据 (32)表4:有赞集团2014年到2017年1-10月的财务数据 (33)表5:平治信息2014-2017年经营业绩 (36)表6:平治信息主营构成 (36)表7:量子云财务数据 (38)表8:量子云旗下粉丝人数前五的公众号 (39)前言:2018年以来,伴随着微信小程序能力的不断加强,微信用户的不断下沉,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将微信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借助社交裂变、社交拼单等方式实现迅速用户增长的厂商,最终变现落地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商、知识付费、小说阅读、资讯服务、B端服务等,本篇报告旨在解读为什么微信体系在这个时点上会爆发新的流量红利、厂商们做用户增长的新模式主要有哪些、未来的趋势会如何演化、二级市场当中又有哪些相关的标的。
微信生态圈分析报告

商家对私域商业生态需求的爆发,给了腾讯一张进入电商巨头俱乐部的门票。我们认为, 微信商业生态正在迎来其重要的变革之年;这不仅体现在微信为线上线下商家提供的去 中心化基础设施越来越丰富,更体现在微信开始了更多中心化业态的尝试。
2.1 去中心化商业:微信商业基础设施的迭代之路
2.1.1 基础设施:从腾讯直播到微信小商店,腾讯对电商的渴求从未停止
图表 2:变现率:阿里巴巴 vs.拼多多
图表 3:变现率:美团外卖
4.0%
变现率:阿里巴巴vs.拼多多
3.0%
2.0%
1.0%
0.0%
3Q18 4Q18 1Q19 阿里电商变现率
2Q19 3Q19 4Q19 拼多多变现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市场研究部
15.0%
变现率:美团外卖
10.0%
5.0%
0.0%
产品
流量类型 时间
举措
介绍
案例
腾讯看点直播 微信小程序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
2019-03 2020-07 2020-01 2020-07
开启直播内测
腾讯 PCG 出品直播工具,用户可以通过 小程序/小程序二维码/社群小程序/H5 等多渠道
免费拥有直播权限和电商带货权限,额
2) 从微信的角度,商业生态短期可以带来支付和广告收入的增量,长期有望助其打 开电商和生活服务的广阔市场。
3) 从腾讯的合作企业和服务商的角度,也有望受益于微信商业流量红利。我们预计, 微信商业生态正迎来当打之年。
1.1 商家:留存复购,拉新之外的品牌运营要义
拉新获客、留存复购,是商家运营和销售过程的重要环节。此前商家在淘宝拼多多美团 等公域平台进行拉新获客,同时向平台支付相应的佣金开支、工具开支和广告开支。截 至 2019 年,电商商家在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平均费用率约 3.7%和 3.0%,当然,如果 要获得推广流量则要付出更高广告投入;而餐饮零售商家 2019Q4 在美团外卖的平均费 用率约 14%。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微信生态市场规模分析概述微信生态市场是指基于微信平台开展的各种商业活动和服务的集合。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平台功能的不断丰富,微信生态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本文将对微信生态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包括用户数量、交易额以及行业分布等方面。
用户数量分析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媒体应用,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底,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11亿。
这说明微信用户数量庞大,为微信生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交易额分析微信生态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有着庞大的交易量。
通过微信支付等支付平台,用户可以在微信上进行各种购物和交易活动。
根据统计数据,微信支付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50%,成为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之一。
这也使得微信生态市场的交易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行业分布分析微信生态市场覆盖了多个行业,包括电商、金融、医疗、教育等。
其中,电商行业是微信生态市场的核心领域。
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线购物,此外,各种优惠活动和品牌推广也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除了电商行业,金融行业也在微信生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网上银行、信用卡还款、理财投资等操作。
此外,微信还提供了P2P支付功能,用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转账和付款。
这些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医疗和教育等服务行业也在微信生态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得各种教育资源和在线教育课程。
这些服务的提供使得用户生活更加便捷,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微信生态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随着5G技术的逐渐普及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用户将会更加依赖于微信平台进行各种商业和服务活动。
同时,微信还将继续完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行业进入微信生态圈,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总之,微信生态市场是一个庞大且不断扩大的市场。
通过用户数量、交易额以及行业分布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信生态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趋势。
微信生态圈的用户行为分析与评估

微信生态圈的用户行为分析与评估微信生态圈的用户行为分析与评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软件不断涌现,其中微信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软件之一,在中国的影响力更是无可匹敌。
微信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人们交流社交、消费娱乐、商业运营等多个领域中少不了的软件。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用户在微信生态圈内的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本文将对微信生态圈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微信生态圈的基本情况微信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旗下的移动社交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一部分。
截至2021年,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2亿。
此外,微信还涵盖了朋友圈、微信支付、公众号、小程序等多个功能模块,形成了庞大的微信生态圈。
二、微信用户的行为特点1.社交属性强: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其最大的特点是能为用户提供聊天、打电话、发朋友圈、建立群聊等多种交流方式。
用户的聊天信息、朋友圈、点赞等社交行为,是维系微信生态圈的重要因素。
2.交易属性强:微信支付作为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用户可以在微信内购买物品、支付账单等,其交易行为也成为了微信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3.娱乐属性强:微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功能,例如微信游戏、音乐聆听、短视频等,用户在使用这些功能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行为数据。
三、微信生态圈的用户行为分析1.社交行为分析微信生态圈内的社交行为主要分为聊天、朋友圈、群聊等。
根据快手社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微信的会话长度基本上集中在3分钟以内,而每天微信的聊天日志量达到了260亿条。
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内容,而用于发表的文字数量占据了朋友圈的主体。
在微信生态圈中,用户对于朋友圈的关注度较高。
许多用户会经常浏览朋友圈,去了解朋友们的近况,点赞、评论等行为也比较常见,这也让朋友圈成为微信生态圈中极具活力的一个板块。
2.交易行为分析微信支付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在用户的购物、生活消费等方面广泛应用。
2023年微信生态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微信生态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目录概述 (5)一、微信生态企业战略选择 (6)(一)、微信生态行业SWOT分析 (6)(二)、微信生态企业战略确定 (7)(三)、微信生态行业PEST分析 (7)1、政策因素 (7)2、经济因素 (8)3、社会因素 (9)4、技术因素 (9)二、微信生态企业战略目标 (9)三、2023-2028年微信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10)(一)、树立微信生态行业“战略突围”理念 (10)(二)、确定微信生态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10)1、市场定位 (10)2、产品定位 (11)3、品牌定位 (12)(三)、创新力求突破 (13)1、基于消费升级的技术创新模型 (13)2、创新促进微信生态行业更高品质的发展 (14)3、尝试格式创新和品牌创新 (15)4、自主创新+品牌 (16)(四)、制定宣传方案 (17)1、学会制造新闻,事件行销--低成本传播利器 (17)2、学习通过出色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征 (17)3、学会利用互联网营销 (18)四、微信生态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18)(二)、现金流对微信生态业的影响 (21)五、2023-2028年微信生态企业市场突破具体策略 (21)(一)、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策略,提高微信生态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21)(二)、使用微信生态行业市场渗透策略,不断开发新客户 (22)(三)、实施微信生态行业市场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各类市场创新源 (22)(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覆盖完善的服务体系 (22)(五)、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深化微信生态行业国内外市场拓展 (23)(六)、在市场开发中结合渗透和其他策略 (23)六、关于“十四五”微信生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 (24)(一)、微信生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简介 (24)1、微信生态业的社会化 (24)2、大规模的微信生态业 (25)(二)、“十四五”期间微信生态业的市场应用方向 (25)(三)、十四五”期间微信生态业的发展重点 (26)七、微信生态企业战略实施要点 (26)(一)、打造自主品牌 (26)(二)、重塑企业价值链 (27)1、规范研发设计流程 (27)2、优化生产制造 (27)(三)、重视市场营销 (28)(四)、整合线上线下平台 (29)(五)、宏观环境下微信生态行业的定位 (30)(六)、微信生态行业发展趋势 (30)八、微信生态行业多元化趋势 (31)(一)、宏观机制升级 (31)(二)、服务模式多元化 (31)(三)、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2)(四)、社会化特征增强 (32)(五)、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2)(六)、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3)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33)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33)(七)、呈现集群化分布 (33)(八)、各信息化厂商推动微信生态发展 (34)(九)、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4)(十)、个性化定制受宠 (35)(十一)、品牌不断强化 (35)(十二)、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5)(十三)、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6)(十四)、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6)九、微信生态行业未来发展机会 (37)(一)、在微信生态行业中通过产品差异化获得商机 (37)(二)、借助微信生态行业市场差异赢得商机 (38)(三)、借助微信生态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38)(四)、借助微信生态行业客户差异化把握商机 (38)(五)、借助微信生态行业渠道差异来寻求商机 (39)十、微信生态产业投资分析 (39)(一)、中国微信生态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39)(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40)(三)、中国微信生态行业投资风险 (40)(四)、中国微信生态行业投资收益 (41)十一、微信生态成功突围策略 (42)(一)、寻找微信生态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42)(二)、微信生态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42)(三)、从微信生态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42)(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43)(五)、电子商务提升微信生态行业广告效果 (43)(六)、微信生态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43)(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微信生态产业 (44)概述近年来,微信生态行业市场火爆,其应用场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和多样性的创新。
最新微信互联网生态研究报告

目录索引1、为什么微信在这个时点上出现了新的流量红利? (5)1.1微信作为流量枢纽持续下沉,小镇中年被新卷入移动互联网 (5)1.2微信生态圈工具箱日趋完善,小程序打造了生态闭环 (8)1.3旧有微信公众号生态体系内,长尾内容创作者的变现需求迫切 (10)1.4这次的流量红利并非来自用户增长而是社交流量再循环红利 (13)2、微信红利:更低廉的获客成本和更流畅的变现场景 (14)2.1概述:沿获客方式和变现场景对产品进行分类 (14)2.2按照获客方式分类:微信生态下新获取流量的4种打法 (15)2.2.1 拼团模式:类似于之前兴起的团购,拼团场景主要是微信群 (16)2.2.2 社交裂变:用户自发形成的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大范围传播 (17)2.2.3 现金奖励:平台对老用户带新用户进行奖励鼓励社交拉新 (17)2.2.4 B端聚合&服务:可分为电商服务和CPS分销两类 (18)2.3按照落地场景分类:目前以电商、游戏、内容付费为主 (21)3、未来:小游戏是下一个风口,关注公众号新玩法 (23)3.1小游戏前景巨大:增强用户粘性,落地场景变现顺畅, (23)3.2电商和知识付费将逐渐经历客单价的升级 (25)3.3CPS模式接入的SKU将扩容 (26)4、典型代表产品浅析 (28)4.1拼多多:新晋崛起电商平台,主要传播场景在微信群和公众号 (28)4.2薄荷阅读:知识付费代表产品,主传播场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 (30)4.3有赞:定位B端服务平台,伴随微信体系电商起航 (31)4.4趣头条:资讯领域新晋黑马,主要传播场景为微信群和短信 (34)4.5平治信息:移动阅读分发能力进一步加强,主要传播场景在公众号 (35)4.6量子云:公众号累计粉丝超过2.4亿,广告+付费阅读多元变现 (37)风险提示 (39)图表索引图1:微信月活发展历程 (5)图2:微信日活发展历程 (6)图3:移动互联网总月度总时长和单人日均使用时长 (6)图4:各类头部应用的时长占比情况统计 (6)图5:微信的总使用时间占移动互联网总时长的比重约为25%左右 (7)图6:2014和2017年度微信百度搜索指数年龄分布 (7)图7:2017年12月新网民正在“下沉”和“变老” (8)图8:2015年微信在各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一览 (8)图9:微信小程序成为微信生态当中的基础工具箱 (8)图10:微信小程序成为微信生态当中的基础工具箱 (9)图11:微信小程序月活的增长情况 (9)图12: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变现模式一览 (10)图13:微信公众号月活粉丝数2017年达到近8亿 (11)图14: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平台诉求 (11)图15:公众号阅读量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11)图16:公众号广告收入向头部集中也非常明显 (11)图17: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12)图18: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12)图19:微信最新的流量红利不同于流量的二次分发 (13)图20:2017年5月和11月微信小程序的留存情况 (14)图21:微信生态下各个新崛起的产品分类 (15)图22:微信小程序的粉丝和客户主要的获取渠道方式 (15)图23:酷客多的披露显示商家更加倾向于优惠券和社交分享的获客方式 (16)图24:拼团模式的主要获客方式 (16)图25:社交裂变效果取决于分享频次、效率和转换 (17)图26:连咖啡的社交裂变过程 (17)图27:趣头条典型的现金奖励机制设计 (18)图28:趣头条的奖励规则一览 (18)图29:有赞微商城模式专注店主的后端服务 (19)图30:云集除了后端服务还提供供应链服务 (19)图31:微盟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情况 (19)图32:微盟提供的电商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部分功能 (19)图33:微信公众号主要的5种变现模式 (20)图34:微信公众号文末插入“阅读原文”跳链实现CPS分成 (20)图35:微信小程序的主要三大变现场景 (21)图36:微信小程序2017年12月Top200的行业分布 (22)图37:微信小程序形成的生态系统和各个环节的厂商概览 (22)图38:2018年1-2月小游戏已经明显占据小程序主力 (23)图39:Top50小程序当中小游戏占比约为38% (23)图40:17Q2到2018年1-2月Top200各个领域小程序的分布趋势 (24)图41:跳一跳改版后上线了多人对战功能 (24)图42:网购小程序用户目前30岁以上人群占据主力 (25)图43:拼多多目前仍以1-50元的低价商品居多 (25)图44:微榜统计的Top10原文应用文章阅读数合计维持在20亿次左右 (27)图45:2017年11月Top30原文应用种类一览 (27)图46:2018年4月Top30原文应用种类一览 (27)图47:拼多多发展历程简单回顾 (28)图48:2015年-2018年3月拼多多的月活和日活推移图 (29)图49:2015年-2018年3月拼多多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29)图50: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分布情况 (30)图51:薄荷阅读的分享机制设计 (31)图52:2014-2017年有赞GMV增速较快 (33)图53:2014-2016年有赞收入增速较快 (33)图54:趣头条重要事件时间轴 (34)图55:2017年至今趣头条iOS新闻榜单(免费)排名 (35)图56:2017年至今趣头条安卓端下载量 (35)图57:平治主要原文应用接入帐号数和阅读数提升 (37)图58:平治主要原文应用接入帐号数和阅读数提升 (37)图59:量子云“流量聚集-流量运营-流量变现”业务闭环 (37)图60:量子云2016-2017年营收和利润情况 (38)表1:罗辑思维和得到产品线逐渐向客单价更高的课程、出版、线下体验升级 .. 26 表2:有赞集团经2014年-2016年的运营数据 (32)表3:有赞集团财务数据 (32)表4:有赞集团2014年到2017年1-10月的财务数据 (33)表5:平治信息2014-2017年经营业绩 (36)表6:平治信息主营构成 (36)表7:量子云财务数据 (38)表8:量子云旗下粉丝人数前五的公众号 (39)前言:2018年以来,伴随着微信小程序能力的不断加强,微信用户的不断下沉,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将微信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借助社交裂变、社交拼单等方式实现迅速用户增长的厂商,最终变现落地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商、知识付费、小说阅读、资讯服务、B端服务等,本篇报告旨在解读为什么微信体系在这个时点上会爆发新的流量红利、厂商们做用户增长的新模式主要有哪些、未来的趋势会如何演化、二级市场当中又有哪些相关的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目录1、行业概览:自媒体风起,微信公众号领先 (4)1.1 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4)1.2 平台表现:2017年融资金额及流量汇集力度成绩斐然 (5)1.3行业规模:新生力量不断涌入,行业规模高速增长 (6)1.4 变动趋势:“平台类”头部账号地位稳固,“垂直类”订阅号崛起 (8)2、流量走势:内容价值回归,头部效应显著 (11)2.1 核心竞争对象:有限的公众注意力 (11)2.2 流量分布:头部内容霸屏,马太效应显著 (11)2.3 资本动向:从“广撒米”到“集约头部” (12)3、商业模式:自媒体货币化模式趋于多元,CPS内测再度深化变现 (12)3.1 自媒体流量货币化模式持续深化、趋于多元 (13)3.2 广告变现 (14)3.3 电商变现 (16)3.4 知识付费 (17)3.5 付费阅读 (19)4、价值研判:头部及腰部垂直类平台或将大有可为 (21)4.1 估值模型 (21)4.2 价值研判 (21)5、公司推荐 (24)5.1 视觉中国:自媒体发展拉动图片需求,官媒转型刺激图库生意改善 (24)5.2 瀚叶股份:收购头部公众号运营主体,多元化变现渠道可期 (24)5.3 中国有赞:依托微信生态,打造商家移动零售SaaS服务商 (24)5.4 腾讯控股:坐拥超级社交生态系统,多元变现模式巩固用户粘性 (24)图表目录图1:我国自媒体行业发展历程 (4)图2:我国自媒体平台按运营者分类 (5)图3:我国自媒体平台按表现形式分类 (5)图4:2017年自媒体平台主要成绩 (6)图5:2011-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增长率 (6)图6:2011-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增长率 (6)图7:2014-2017E自媒体行业从业者(万) (7)图8:2014-2017E微信公众号数量及增长率 (7)图9:2016Q1-2017Q1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量及增速 (7)图10:2016Q1-2017Q1微信文章阅读量10w+数量占比 (7)图11:2015-2019E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7)图12:2017年全年不同层级微信公众号数量变动情况 (8)图13:2018.5.5-2018.5.22成长榜部分企事业单位 (9)图14:2018.5.5-2018.5.22成长榜Top30企事业单位媒体数量及占比 (9)图15:2017年11月微信自媒体各细分领域冠军榜 (9)图16:2018年4月微信自媒体各细分领域冠军榜 (9)图17:2018.5.5-2018.5.22成长榜Top30细分领域账号排名百分比 (10)图18:2018.4.21-5.17微信平台内容及原创内容篇数 (11)图19:2018.4.21-5.17微信文章原创及10w+篇数 (11)图20:2018.5.16-2018.5.22热度Top200微信热文分布 (11)图21:2018.5.16-2018.5.22热度Top200微信热文账号 (11)图22:2017年微信公众号500强阅读集中度 (12)图23:2017年新榜广告成交金额集中度 (12)图24:2017年资本聚集头部内容 (12)图25:微信订阅号商业模式发展简史 (13)图26:微信公众号返佣商品(CPS)广告模式介绍 (13)图27:微信小程序电商购买示意图 (13)图28:微信订阅号主要商业模式及分类 (14)图29:微信公众号500强阅读集中度 (14)图30:流量主广告分类及示例 (15)图31:微信公众平台商业广告类型及示例 (15)图32:微信公众平台分销广告类型及示例 (15)图33: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电商变现逻辑 (16)图34: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电商举例 (16)图35:短租服务电商Xbed界面 (17)图36:2018年4月赞赏文章数Top10 (17)图37:微信订阅号赞赏示例 (17)图38:微信公众平台价值评估模型 (21)图39:部分细分行业Top10公众平台预估粉丝数 (22)图40:细分垂直领域仍为蓝海 (22)表1:2018年4月微信公众平台Top10详细信息 (9)表2:微信公众平台部分付费订阅栏目 (18)表3:2018年4月平治信息旗下部分微信订阅号情况 (19)表4:各细分子行业微信订阅号广告费用 (23)表5:相关公司基本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1、行业概览:自媒体风起,微信公众号领先1.1 行业基本情况介绍自媒体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通过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发布信息的一种新型媒体,通过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叙述方式,向社会传递充满个性化色彩、规范或不规范的信息。
自媒体的发展路径如下:2009年新浪微博的上线,引起了平台自媒体的风潮;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运营,自媒体开始向移动端发展;2012-2014年,自媒体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门户、视频、电商等纷纷涉足自媒体领域,使自媒体平台更为多元化;2015-2017年,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为了自媒体内容创业的新热点。
图1:我国自媒体行业发展历程按运营者分类,自媒体可分为个人自媒体、类商业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衍生自媒体三大类别。
个人自媒体是以个人,或较为松散的个人与个人联合、合作的作坊形式来运营的自媒体,这类自媒体的风格通常个体化、鲜明化,内容组织及创作上会有大致侧重,风格相对活泼,如以八卦营销为主要内容的微信自媒体严肃八卦、扒姐说等。
商业自媒体是以公司、企业等商业组织的形式来运营的自媒体,含自媒体创业项目及以媒体为中心进行辅助经营两大类,如创业邦、腾讯科技等。
传统媒体衍生自媒体主要是由各种传统媒体因转型需要而诞生的子平台,大多并不具备自媒体的风格,只是作为其内容的补充传播、发布渠道,如微信订阅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图2:我国自媒体平台按运营者分类按表现方式来分类,自媒体可分为图文自媒体、视频自媒体及语音自媒体。
其中,图文自媒体仍为主流表现形式,由于图文内容的实用性、适应性都更广,准入门槛更低,不需涉及视频拍摄、音频剪辑等专业技能的要求,因此,目前图文自媒体的数量占比仍为最高。
视频类自媒体的主要特点为直观、鲜活,适合搞笑内容、深度内容、严肃内容的创作,典型代表有王尼玛的暴走大事件、吴晓波的财经分析等。
音频类自媒体适合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典型代表有微信订阅号罗辑思维、荔枝FM子悦谈新媒体等。
图3:我国自媒体平台按表现形式分类1.2平台表现:2017年融资金额及流量汇集力度成绩斐然平台表现:自媒体平台日益多元化,2017年融资金额及流量汇集力度成绩斐然。
自媒体运营平台含资讯门户、音频媒体、社交媒体、视频媒体及电商平台等,主流平台头部自媒体表现优异:截至2018年1月,微信公众号总量突破2000万,公众号月活数量达350万;截至2017年12月,微博月均阅读量大于10万的用户突破30万,头部自媒体账号平均阅读量超2.3亿次;2017年底,今日头条活跃头条号超过80万个。
行业方面,2017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从业人数达300万人,全年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50亿元人民币。
图4:2017年自媒体平台主要成绩1.3行业规模:新生力量不断涌入,行业规模高速增长用户端:网民数量、手机网民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人,同比增长2.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7.53亿人,同比增长4.01%,增速高于网民数量增速,我国网民数量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显著。
当前,自媒体平台多以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及头条账号为主,上述三大平台的流量大多来自于手机端用户,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保障了用户的需求量。
图5:2011-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增长率图6:2011-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增长率生产者端:自媒体行业从业人数增长迅速,新生力量不断涌入。
2017年,我国自媒体行业从业者数量有望达到260万人,微信公众号数量突破1400万。
2017年,自媒体从业人员数量有望突破260万,近4年复合增速为21%,且接近70%为22-31岁之间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新生力量,生产者端发展迅速。
资本投入方面,各平台积极发力补贴原创内容作者,争夺优质自媒体账号入驻,例如,2017年今日头条以10亿元补贴“悟空问答”,大鱼号以20亿纯现金补贴原创作者,微博30亿补贴MCN 。
图7:2014-2017E自媒体行业从业者(万)图8:2014-2017E微信公众号数量及增长率内容端:微信文章平均阅读量保持稳定增长,10w+文章占比稳定。
2016Q1-2017Q1,微信公众平台文章平均阅读量保持稳定增长,2017Q1平均阅读量达1.27万次;同时,自媒体账号阅读数量超过10万次的文章占比保持在2%以上,2017Q1达到了2.5%。
图9:2016Q1-2017Q1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量及增速图10:2016Q1-2017Q1微信文章阅读量10w+数量占比移动广告市场规模:有望保持30%以上高增速,预计2019年突破4800亿元。
目前,移动广告为自媒体平台最重要的变现模式,2017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为2648.8亿元,占网络广告市场比重为69.18%。
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19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842.5亿元。
我们认为,主打用户订阅的自媒体公众号具有较强的粉丝属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移动端广告具有目标人群精准、转化率高等优势,未来占移动广告市场比重将逐步增大。
图11:2015-2019E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及增长率1.4 变动趋势:“平台类”头部账号地位稳固,“垂直类”订阅号崛起层级变动:竞争激烈,新生力量不断涌入,大号及头部账号数量减少。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竞争激烈,在新榜全样本范畴中,相比于2016年,2017年有15.8%的公众号玩家停止了更新。
以新榜指数为依据,可将公众号划分为大号(>900)、头部(750-900)、中上(600-750)、中部(450-600)与底部(<450)5个层次。
自2017年以来,新榜排名中上部及以上账号(月新榜指数≥600)呈现缩减趋势,中底部账号相应递增;其流动方向更像是一个顶部纤细,尾部粗壮的葫芦体,微信自媒体号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趋势愈发显著。
图12:2017年全年不同层级微信公众号数量变动情况头部逻辑:流量底盘巨大的官媒转型+权威中立性信息,最大程度保障受众普适性,粉丝量高且排名稳定。
自2018年2月以来,新榜指数排名前10位的头部账号仅分布在时事、文化和财富三大领域,且多为流量底盘巨大的官媒转型,如连续排名前三位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央视新闻,均以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普适性获取了大部分受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