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摘要:本文细致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深入思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网络心理辅导站、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几点建议,为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今中国面临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价值体系转型,突出的社会矛盾和各种压力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突,这一切都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校园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除了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外,对综合素质和修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心理健康水平是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社会需要具备协调性、进取性、创造性等精神要素,同时具有若干优良品格和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无疑都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基地,高等学校需要培养出能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承担振兴国家的艰巨任务的大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愈发明显,危机感逐步增强,心理负荷越来越大,同时
在大学之前的心理健康工作几乎都是空白,因此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不仅如此,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困扰学生专业学习的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能力发展,成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一大难题。大学生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各种行为问题、心理异常、人格障碍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心理健康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建立和发展科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社会文明进步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渴求知识、积极向上、志向远大,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繁荣紧密结合,希望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进入wto以后,全球化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社会整体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对尚处于青春期、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同时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出走、休学、退学等现象已经对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根据教育部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有20.33%到25.6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并逐步出现了递增趋势。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
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过分紧迫感中解脱出后没有很快找到大学阶
段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往往表现出很难适应大学生活。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看小说等,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和各种焦虑情绪、伴随逃课、出走等行为。(二)人际关系适应较差
过分优越的家庭条件或者十分困难的家庭经济都会对学生的人
际关系带来孤僻、自卑等影响,再加上各种家庭、社会原因造成的人际交往困难,使得很多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世界寻求人际交往满足,甚至染上网瘾,进一步削弱现实世界的交往能力,出现自闭、人际交往障碍,影响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心理。
(三)恋爱心理困惑
情绪起伏大,情感不稳定,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不清,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导致了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同居、婚前性行为等不良现象。
(四)就业心理问题
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见异思迁,急功近利。绝大多数同学在择业时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五)意志品质问题
意志品质较差,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于恒。人生目标不明确或过于现实,缺乏信仰、精神空虚。
(六)心理问题
在新生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
由于我们的教育目标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学习,致使许多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习好才是第一位”的观念被老师和家长反复灌输和强化着,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比重较大,相对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练,生活自理能力差,挫折耐受力低,普遍存在情绪不稳定、不关心他人、不善交往、急躁易怒等心理和行为缺陷,甚至人格障碍。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要离开温暖的家庭,独自开始崭新却又陌生的生活。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适应与中学有很大差异的学习方式,要独自应付来自学习竞争、社会生活和求职等方面的压力。在心理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那些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在大学求学期间又会不断产生出新的心理问题。如果一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最终不得不休学或退学。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占休退学总数的一半以上,这都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三、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主要从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一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龄年级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及时解决学生已经发生的心理
困惑和心理障碍,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三是与教育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与共识,从教学方式、教学制度等方面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和条件。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为其身心和谐发展和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从更高层的层面上说,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朝多渠道、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真正科学高效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宣传、干预等方面工作。
(一)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虽然很高,但真正严重而且需要治疗的是少数,多数是属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造成的心理冲突,而这些冲突又多属于缺乏心理卫生知识造成的。因此,如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之前或恶化之前加以预防比出了问题再进行治疗更加重要。高校可以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传输信息块、交互性强且具有保密性等特点,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向学生提供服务,从而避免了单靠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所产生的人员不够、时间紧张的供需矛盾。但是由于技术因素的制约,网络心理辅导的功能主要是普及心理卫生的知识及提供一般性交流的园地。同时,整合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选择一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资料,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开设各领域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