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三”看广西壮族的信仰崇拜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月三”看广西壮族的信仰崇拜
中本014班 4 王昀
摘要
广西壮族作为古越人的一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三月三作为本民族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其中丰富的活动更是体现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涵。本文试从壮族人民在三月三的活动中探求壮族的信仰崇拜,从而明白壮族人民生存的思想状态和历史渊源。
关键词:壮族“三月三”传说信仰崇拜
引言
壮族作为古越族的一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广处岭南,广西的壮族人民生活在这样亚热带气候,而且远离中原文化的环境中,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并且由此诞生了许多民族节日,如蚂节、牛魂节、吃立节、中元节、“三月三”歌节等。其中有些节日在汉壮两族交流日益增强的情况下,融合了本民族和汉族的节日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节日风俗,“三月三”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壮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之一的“三月三”,其中体现出了壮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思想状态。
一美丽动人的壮族“三月三”
壮族人民自古就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向上,想象丰富的民族。壮族人民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给“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许多情趣,其中各种美丽动听的传说更是让人们对壮族的“三月三”充满着向往。
在众多的传说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关于“三姐”的传说了。桂中、桂北壮族村寨里传说:在唐代,有一位叫三姐的壮族姑娘,勤劳聪明,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当地财主莫怀仁欲占为妾,遭到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咬牙切齿把三姐置于死地。最后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从立鱼峰上跳入小龙潭中……那天正好是三月初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三姐,于每年三月三这天举行歌会,形成如今广西最著名的三月三歌圩。
然而关于三姐的传说不仅仅是在桂中桂北一带流传,在桂东南也有关三姐的传说。据记载,很久以前在蒲塘镇石崎横岭村有一位陆三姐,在遇害落崖后落难到和,但这时她已经改姓了。
而在广西中部柳城县古砦乡,那里的壮族人民的三月三又称“花婆节”。在三月三这天,男女青年换上新衣,一对对的踏着山路,唱着山歌,绕着周围山岭,这叫走花坡。一路上男女青年互对情歌,在对歌中选择对象。女的如看上男的就会送布鞋,若男的收起布鞋,双方便结成对象。传说:商代时,纣王昏庸,天下混乱,有个女国,国家里全是女性,女国里有个花妹,长得像桃花一样娇美。一年早春,山花万紫千红,花妹登山眺望,天上飘下三位婆婆,她们问道:“花妹呀,你在这里想什么啦?”连问几次花妹才回答:“婆婆呀,我是个单身苦楚的人,你说我怎么能过得美满的日子呢?”婆婆们说:“这不难,到三月三那天,你们到最高的山顶上面向南方就是了。”说罢婆婆们就消失了。花妹回来把这事告诉众姐妹。到了三月三那天,众姐妹按婆婆的吩咐,到最高的山顶上面向南方。这时,南风微微的吹来,不久,众姐妹就怀孕,生男育女。从此,这个女国就成为有男女配偶的国家。在这天,家家煮五色糯米饭、红蛋,用红网袋装着挂胸前。全村人还会聚集到“花婆庙”祭拜。①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人民,相传在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去分给百姓。一年大旱,达桂为百姓们奏明土皇帝免黄粮,可土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了许多题目刁难达桂,达桂都一一解决,此时,土皇帝认为把达桂留在宫殿是祸害,就派兵捉拿他。壮家百姓问讯立刻把达桂送到山上藏了起来。官兵搜不到人,土皇帝就下令放火烧山。最后达桂死在了枫树洞里。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后来因为达桂剩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三这天,壮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等祭品供祭达桂亡灵。②
另外,在广西左江一带有所谓“三月三,龙拜山”的说法。传说是古时有个叫桑卡寨,住着一个壮族老汉,挖山打猎为生,他养了一条白花蛇。后来,白花蛇长大了离开了老汉。老汉病故时,大青龙飞回吊丧。以后每年三月初三,大青龙都飞回来给老汉扫墓。乡亲们也年年三月三陪它去拜山。上林县也有在三月三这天祭拜蛇神的习俗,传说石门村从前有个寡妇,孤苦一人。一日在挑水时带回一条小蛇喂养,一次劳动中不小心将其尾巴砍断,为此她很心疼,就把他当儿子看待,并起名“特掘”。后老妇死时,特掘呼风唤雨,刮倒一棵大树做成棺材,收殓了“母亲”,把棺木送上闪耀的一个山洞。当地老人说那天正是三月三日,所以也有人说三月三是为了迎接特掘的。据说,每年三月三日前后都会来一场狂风暴雨,那时蛇神特掘为其母扫墓所致,此后,人们为了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在三月三这天按蟒蛇身上的花色,以黑为主做成五色饭,送到山洞上香设供。③
由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三月三,都是纪念、祭祀为性质的,虽然纪念的人各有不同,方式也略有不同,但随着时间推移,壮族的三月三由最初的纪念某一个人物,慢慢发展成为纪念前辈,祭祀祖先的活动了。既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壮族人民在三月三这天都会去扫墓。因此现在的三月三包含了两大容,一是祭祖,一是歌圩,其中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在祭祀祖先这方面,壮族人民会在三月三这天带着五色饭、猪肉、整鸡、纸幡、纸钱、鞭炮等到坟山上祭奠祖先。先给祖先坟地除草培土,换上新坟顶,在坟地上撒上许多纸钱,插一根纸幡,在墓前摆上祭品,点上香烛,烧纸钱、洒美酒、鸣鞭炮,然后围在墓前把祭品吃掉,也有地方扔掉不吃,迷信的说法是带回家会招鬼进门。在祭祖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小孩跑来参加,这时主人必须热情
邀请这些小客人们共同分享祭品,如果有人怠慢这些来客,则被认为失礼,其祖宗就不会保佑他们。饭后,客人散去,一家人会聚在墓边讲述祖先创业的伟绩,让子子永远牢记祖先业绩。晚上所有家族的成员还会一起参加会餐。
每逢节日家家都会准备的五色糯米板和彩蛋,表示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顺意,老幼。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人们把蒸熟的五色饭分成五个部分装满一个大碗,中间放一只染红的熟鸡、鸭蛋,红蛋表示“吉利”。除此之外,还用一只簸箕或一个盆子盛装更多的五色饭和彩蛋,放在地下或桌上,全家人围着吃团圆饭,有客人来就一起吃。另外,小孩子们还把彩蛋用绳子串绑起来挂在胸前,做装饰用,同时彩蛋也是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而整鸡、猪肉、米酒、水果是更不能少的,因为这是祭祖的主要供品,另外还有一些地区会做糍粑的。
三月三的壮乡是歌的海洋,歌词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对歌的场所有在“歌圩点”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流传三姐传说的地区,在对歌前,三姐的神像会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墟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而男女青年更是把握时机进行交流,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都是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贴情贴景。
除了对歌祭祖外,壮族的三月三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些地方,如地区的壮乡,在三月三歌圩这天搭起五彩缤纷的绣棚,男女青年各在一边,绣球在空中飞舞,刹是美丽。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砣。男女目成,则女受砣而男婚已定”。④飞砣则为今天的绣球。歌圩的绣球连起了男女爱情,成为壮族青年男女交际的一种习俗。
另外,上面我们所说的吃的彩蛋还有一种用途,就是男女青年交际的一种方式——“碰彩蛋”,作游戏用。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鸡蛋,相对而立,然后以手提的红蛋尖相对对碰。相碰结果,若双方的红蛋同时碰破,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姻缘情份。因此,只要一方有意,便拿着红蛋去碰对方手中的蛋。如果对方也有情,红蛋碰破,两人便将蛋心互赠共尝,结为知己,在旁的人也为他们祝福,一对男女便双双走到幽静处,谈情说爱;如果一方无意,那么,就会把蛋护住,不让对方碰破,表示两人没有缘份,旁人会要他自己把蛋吃掉或者将蛋送给对方,以示彼此相识的一番心意。
除此之外,歌圩的文娱活动也很丰富、活跃,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目的气氛中。
而在龙胜龙脊一带的壮族,在三月三这天除了祭祖对歌外,还会纪念上司神农诞辰。神农是汉族传说中的人物,说他发明播种五谷,又遍尝百草,发现药材,为民治病。由于汉、壮文化交流,受汉族风俗的影响,龙脊壮人把神农供为自己的祖先,说他教会这一带壮人种地和采中药。因为三月初三是祭先人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各家要采办香烛纸钱,杀猪宰鸡,在自家祖先神案下的方桌上摆上祭品。香烛上香烟缭绕,明烛高照,人们既祭祖先,也祭神农,感他教人民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