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合集下载

牧草学复习

牧草学复习

牧草学复习墒情,又叫土壤湿度,通常用土壤重量含水率和土壤相对湿度表示。

. 一些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氮:植株矮小、出叶慢、叶色发黄、功能叶早衰。

磷:植株幼嫩部位生长缓慢,植株矮化,分枝或分蘖减少,叶色深绿,发乌,叶短、窄,抗逆性减弱。

钾: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光合产物运输等均会受到影响钼:对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镁:在光合作用等植物的重要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黑麦草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丛生。

叶长而狭,叶面平展,叶脉明显。

穗状花序。

小穗含数朵小花至多数小花,小穗无柄,两侧压扁以其背面对向穗轴。

小穗轴脱节于颖之上及各花之间,第一颗(内颖)除顶端小穗外均退化,第二颖向外伸出。

小花外稃背部圆形,无芒或有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

颖果腹部凹陷,与内稃粘合不易脱离。

黑麦草属植物约有10种,主要分布在世界温带湿润地区。

其中多年生黑麦草与多花黑麦草为世界性栽培牧草,在我国也有广泛种植混播原理①形态学互补原理在一个混播群落中,通常各成员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即成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另外,混播时由于不同草种的根系多少、深浅和幅度大小各异,地下根系的分布也存在着互补现象。

②生长发育特性通常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生长发育速度和达到最高产量的年份都有差异。

③营养互补原理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营养生理特点不同。

④生态学原理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植物群落的各成员总是在已有的条件下适应、竞争,并取得持久平衡。

不同牧草的竞争力不同,生态位也不完全一致。

草地内不同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梯度为不同草群所占据、适应和利用构成生物的生态位。

不同生物种群只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生态因子中,即生活在某一生态位。

混播牧草可通过选择光、温、水、肥、CO2五个生态因子要求各异的草种组成的种群系统,这些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都趋于相互补充而非直接竞争。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4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5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二.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原因:水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1固定和支撑的作用;2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3贮藏养分的作用;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四.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2输导作用3贮藏有机物、水分4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5可用于无性繁殖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

六.花的主要生理功能?1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2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七.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八.水分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九.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农牧经济(2)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布局和关键措施在同一区域内相对一致(3)同一区域保持连片,垂直差异不作为区划条件依据:(1)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土壤和气候带(2)生产发展方向(3)主要栽培草种的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

十.土壤耕作的作用?1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2掺合残茬,防除杂草和病虫害3平整地面,蓄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十一.不能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
皮——长成幼苗(自学)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 根:是牧草饲料作物的地下器官,主要生理功能 是固定 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养分。
• • 包括 •
主根:由胚根长成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分支 不定根:由茎叶或植株其他部位产生的根
• • 根系
• 环境因素的分类 根据因子的性质可分五大类: •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理因子 •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 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光强、光长和光谱成分三
个方面起作用的。 • 光强 • ①对生长的影响 • ②对发育的影响 • 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与环境
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 主要表现为光周期现象。 • 另外,日照长度还对植物休眠和地下贮藏器官形成有
影响。短日照可以使植物提前进入休眠状态,也可明 显促进地下块根、块茎的形成。生产中可利用短日照 处理促使多年生牧草提早进入休眠,准备御寒越冬。 • 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略)
• d.短-长日照植物:先一段短日照,再一段长日照才能开花 的植物。温带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如鸭茅。
• e.长-短日照植物:先长后短才开花。如夜香树。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牧草饲料作物生长习性与类别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栽培学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0)一、名词解释1、生育期:植物从种子到种子所要经历的时间。

2、青贮: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长期保存青绿饲料多汁营养的一种方法。

3、苗期:禾本科牧草从出苗到三叶期之间和豆科牧草从出苗到长出第一片真叶的时期成为苗期。

4、追肥:在作物生长期内结合降雨或灌溉使用的肥料。

5、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与土壤湿重的比例。

6、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7、顶凌播种:冬季无积雪或积雪较少地区,经过冬季的冻融、蒸发,地表均有一定的干土层(2-3cm)。

春季当表土层解冻3-5cm,下层结冻,机车可进地作业播种,俗称顶凌播种。

8、绿肥:有青绿牧草或饲料作物翻压沤制而成的肥料。

9、复种指数:单位时间(年)种植和收获植物的世代数。

10、营养生长:植物开花前的生长为营养生长。

11、生殖生长:植物开花后到种子成熟期间的生长为生殖生长。

1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13、高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高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14、低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低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15、种用价值:种子检验中纯净可正常发芽的种子占被测种子的比率。

16、发芽率:发芽实验正常发芽种子数与被测种子数的比率。

17、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数目来表示。

18、根茎:部分植物具有的埋藏于地面下可横向生长并具有向下生根与向上发芽抽枝的茎。

19、根蘖:部分植物的根具有横向生长的特性,当生长一定距离又可向上发枝向下生根,这种习性成为根蘖。

20、根颈:豆科牧草根与茎相接的部分,分蘖节集在它的上面。

21、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总复习第一章目标育种1 目标的概念?育种目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经济及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具体指标2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1)育种目标必须反映当地生产发展的要求。

(2)育种目标必须分清主次,明确具体。

(3)育种目标必须注意品种组合。

(4)育种目标还必须预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1 种质、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只要具有该物种或品种全套遗传物质、并能繁殖,传递给下一代的一切生物体、均可称为种质。

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 种质资源的类别?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第三章牧草繁殖方式与育种1 植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几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有性繁殖植物根据其授粉方式分为哪几种?有性繁殖植物按其授粉类型分为: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

3 无性繁殖系的概念?由同一植株无性繁殖的后代称为无性繁殖系。

4无融合生殖概念:可代替有性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无融合生殖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单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孤雌生殖、孤雄生殖)(2)二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3)由珠心细胞和珠被细胞直接形成不定胚。

5 如何采用遗传试验测定自然异交率?F1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自然异交率(%)= ×100F1代的总植株数第四章引种1 引种的概念?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类型或种质资源引入当地,经过试种,作为推广品种或育种材料应用,称为引种。

2 引种的意义(1)用外地优良品种代替当地不良品种。

(2)引入当地没有的新品种。

(3)育种工作的组成部分。

(4)引种工作的成本低,收效快。

3 不同纬度之间引种的规律?短日照植物从纬度低的南方向纬度高的北方引种,或长日照植物从纬度高的地区向纬度低的地区引种、会延长生育期,相反,短日照植物从纬度高地区向纬度低的地区引种,或长日照植物从纬度低的地区向纬度高的地区引种,会缩短生育期。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饲料:广义上:一般指牲畜可以食用的所有草本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小灌木、半灌木、灌木和一些树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作牲畜饲料的种植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种植:人们计划开垦部分土地,因地制宜,采用翻耕播种的方式,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牧草灌木或半灌木,以获得优质丰富的牧草,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播种多年生牧草的方法。

土壤耕作:指在牧草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农业机械的物理和机械作用,调整土壤耕作层和表层条件,改善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之间关系的农业技术措施,为牧草播种、出苗、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二、各章重点介绍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有效养分含量增加3)生长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4)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5)保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第一章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有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被称为器官,每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果根系垂直和水平延伸,则适合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将营养物质从茎转移到其他器官;叶片被压平,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有机物;花色不同,其亮度也不同,以吸引昆虫授粉等。

其中,根、茎和叶主要用于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朵、果实和种子的基础。

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2.牧草根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储存营养素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3.饲用水果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4.牧草生长发育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二

一.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二.茎是植物地上部的枝条、主杆。

茎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

茎的顶端有顶芽,节上有腋芽。

禾本科植物的茎呈圆柱形,节间中空或有髓,称为秆。

1.茎的类型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他植物或支架上才能直立起来。

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

攀援茎:茎依靠卷须等特殊的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才能直立生长。

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

块茎:茎短缩、膨大成块状,顶端有顶芽,四周螺旋排列有许多“芽眼”。

三.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于叶的光合作用。

1.【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

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

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

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

叶片上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脉纹称为叶脉。

叶片中央纵向最大的一条叶脉称为中脉。

中脉的分枝称侧脉。

从叶的构造上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叶片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称为复叶,如大豆、苜蓿、苕子等。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答案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答案

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答案牧草栽培学是一门研究牧草种植、管理与利用的科学,它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牧草栽培学复习题的答案:一、选择题1. 牧草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观赏B. 保护土壤C. 饲料生产D. 药用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牧草栽培中常用的播种方式?A. 条播B. 点播C. 撒播D. 插播答案:D3. 牧草的轮作制度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改善土壤结构B. 减少病虫害C. 提高牧草产量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牧草的种植密度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来确定。

答案: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牧草种类2. 牧草的施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适量、适时、合理三、简答题1. 简述牧草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答案:牧草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抗病虫害的牧草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牧草的收获方式有哪些?答案:牧草的收获方式主要有:手工收割、机械收割、割草机收割等。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牧草的种类、生长条件以及收获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牧草栽培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答案:牧草栽培在畜牧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牲畜健康成长。

其次,牧草栽培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牧草还可以用于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最后,牧草栽培还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经济收益,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牧草种植面积较大,但近年来牧草产量下降,病虫害增多,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牧草产量下降和病虫害增多可能的原因包括: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累积;种植管理不善,如施肥不当、灌溉不科学;牧草品种选择不当,缺乏抗病虫害能力等。

牧草栽培学--课后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课后复习题

牧草栽培学—课后复习题各位同学大家好!按以下章节顺序,每次课后完成相应的复习题,保存好电子版。

待课程结束后,交纸质打印版,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自己独立完成,不准相互抄袭。

第一章一、词解释1.牧草:广义上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木型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型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大部分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2.饲用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饲用家畜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燕麦、大豆、马铃薯等各类作物。

3.人工草地:4.灌木:5.半灌木6.木本饲用植物7.草牧业8.种植业结构9.三元种植10.混播草地11青干草12.青贮料13.草畜供求平衡14.高寒地区二、简述1、要想畜牧业稳产高产,为什么必须发展人工草地?2、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是什么?3、紫花苜蓿有多种用途,试列举之。

4、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工草地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5、近年来,我国大力实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粮改饲”是其中主要的举措之一,请你分析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和推广“粮改饲”?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优良草种、杂草、毒害草、饲草再生性、上繁草、下繁草、分蘖节、根颈二、简述1、什么是牧草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和种间相容性?2、牧草和饲用作物的产量,可以用哪些指标表示?3、饲草的适口性、营养组成分别指什么?饲草的“饲用价值”包括哪些指标?4、根据牧草分蘖、分枝形成侧枝的方式,可以把牧草划分为几类?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种子萌发、种子、种质资源、种子千粒重、硬实种子、匍匐茎、分蘖、根蘖、不定根、种子休眠、春化作用二、简述1、植物生长和植物发育的关系是什么?2、牧草的生育期和生长期的区别是什么?2、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有哪些?什么是限制性生态因子?4、分别列举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的生育期名称。

第四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可见光、光合有效辐射、反射光谱绿光反射峰、红光吸收谷、红边位置、红移现象、蓝移现象、DVI、NDVI、光能利用率、叶面积指数、免耕、复种指数、草田轮作、硬实种子、种子发芽率、种子纯净度、种子用价、包衣种子、根瘤菌接种、保护播种、混播草地、绿肥过腹还田二、简述1、套种和复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从环境生态因子(水、热、光)、土壤肥力、单位土地生产力、人类食物构成几个方面,谈谈你对草田轮作的认识。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经济植物:指有经济用途的植物或有商品价值的植物。

草地经济植物:指草地中各种有经济用途的植物的总称。

草地: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草业:以开发草地资源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草地培育: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理论来指导利用和改造草地,使它在最大限度地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得到多种的的综合利用,并能长期保持和不断提高其生产能力,使草业生产稳定、优质、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效能。

分蘖:是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区域、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多种多样活的有机物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它包括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畜种结构:指所牧养家畜的种类及其数量的比例品种结构:是指同一畜种中不同经济用途品种的数量比例.种子处理:种子清选及晒种,去芒,擦破种皮,浸种,豆科牧草根瘤菌接种,种子的丸衣制作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非生物(大气与土地)、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与社会因素(劳动生产因素、科技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以草本植物为基础,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以收获饲用植物和动物及动物产品为主要生产目的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包含4个生产层次: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外生物生产层。

植物生活型: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

(趋同适应)。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栽培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上繁草:株高1m以上,株体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叶在茎上分布较均匀。

刈割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下繁草:株高40~50cm,株体以短营养枝为主,叶较集中分布于茎的中下部。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

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牧草栽培及加工学》复习题2012年03月10日下午14:00-15:30一、名词解释1、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2、高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高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3、低温应激:植物体在遇到不适合其生长的低温条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在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应。

4、种用价值:种子检验中纯净可正常发芽的种子占被测种子的比率。

5、发芽率:发芽实验正常发芽种子数与被测种子数的比率。

6、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数目来表示。

7、根茎:部分植物具有的埋藏于地面下可横向生长并具有向下生根与向上发芽抽枝的茎。

8、根蘖:部分植物的根具有横向生长的特性,当生长一定距离又可向上发枝向下生根,这种习性成为根蘖。

9、根颈:豆科牧草根与茎相接的部分,分蘖节集在它的上面。

10、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11、分蘖:禾本科牧草在生长到一定时期距离表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成为分蘖。

12、掌状三出复叶:由三片小叶构成,分布呈掌状。

13、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较少,适合于刈割。

14、上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较少,适合于放牧。

15、春化:部分植物花芽的分化需要低温短日照,这一条件常在春天得到满足,所以成为春化。

16、热带牧草:最适温度在30℃左右,在低于16℃时停止生长的牧草。

17、混播:几种牧草或作物混在一起进行播种的一种建植方法。

18、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一时期对肥料特别敏感,这时肥料缺乏会使产量大幅度降低,这一时期成为营养临界期。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一(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一(word文档良心出品)

1.饲草: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分为主根和侧根.3.须根系:根系中主根不发达(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须根)组成的根系。

从基部茎节等根以外的部位发生的须根称不定根。

4 贮藏根:某些植物的根,因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形态上发生很大的变异,适应于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称为贮藏根。

5直根系(圆锥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6 花序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

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7.生长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扩大,外观上表现为植株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不可逆。

8.发育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茎、叶、穗、花等的分化,可逆。

9.需水系数植物每生产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量,称为需水量或需水系数。

10.牧草区划指在综合研究牧草及其适生环境条件基础上,对各种生态类型的区域适宜种植的牧草种类进行的区域规划。

11.土壤耕作指在作物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产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2.耕作制度指在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全部轮作期内,为创造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条件,针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不同类型作物的需求,所采取的系列规范化的土壤耕作措施。

13.纯净度纯度播种用的种子与混杂种子分别称重,播种品种的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纯度。

大田作物要求纯度达到95%,留种地用的要求达到98%,牧草要求达到95%以上。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一门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和—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葉型豆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牧草较牧草有了更大的发展。

2、美国学者J. R. 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2) 中心;(3)中心;(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在和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和过渡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和土壤。

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

名词解释1、牧草:广义的牧草泛指一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小灌木、半灌木与灌木。

狭义的牧草专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栽培的豆科与禾本科牧草。

4、生育时期:指牧草在一年中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也就是说在牧草的全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划分为几个生育阶段,如出苗期等。

5、种植指数:就是一个地区全年播种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

6、种用价值:是指播种材料中能够发芽的种子所占的重量百分比,14、发芽率:指可萌发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试种子中有生命能力种子的多少15、发芽势:指规定时间内已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种子萌发的集中程度与整齐性,7、犁沟播种:这是一种开宽沟,把种子条播进沟底湿润土层的抗旱播种方式。

8、轮作:指同一块田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的复种方式,轮作具有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概念。

9、饲料轮作:是指以生产青贮料、干草、青草与放牧型牧草为主要任务的轮作方式。

10、连作:连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作物或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

12、大田轮作:是以生产粮食、棉花、油料及其他工业原料为主要任务的轮作。

16、复合肥料: 由化合作用或混合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工艺流程中有明显的化学反应11.根瘤菌:是指寄生在豆科植物根部根瘤中能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的一类为生物。

17、根茎瓜类饲料作物:包括胡萝卜、甜菜、马铃薯、甘薯、甘蓝等, 这一类饲料含水量高,容积大,其干物质的能值近似谷实类,且粗纤维与蛋白质含量低。

该类作物的主要特点是苗期需要多次中耕培土、能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收获时需深挖,能起到深耕的作用。

2、下繁草:株高50cm以下,株丛以营养枝为主,叶子与枝条多集中在株体下部,距地面7cm以内的茎叶重量占整个株丛的40%以上,因而适于放牧利用。

如狗牙根、白三叶、草地早熟禾等。

13、上繁草:株高50—100cm以上,株丛多由生殖枝与长营养枝组成,叶子与枝条多分布在株体1/3以上部位,株型呈倒锥形。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牧草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槪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orag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 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orage crop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rops) ”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釆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J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 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 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栽培学目录绪论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二章牧草的分布与区划第三章牧草栽培管理第六章其它科饲草第一节菊苣第二节苦卖菜第三节酸模属牧草第四节其他野菜类饲草第七章常见牧草中毒第八章饲草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绪论一.饲草的槪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前景展望饲草的概念饲草(Forage)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牧草:广义上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囊括了绝大部分栽培牧草。

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很少。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 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一.饲草的概念实际上,牧草与饲料作物在概念上难以分情,我国因传统习惯有此划分,美.欧及日本等国统称为饲用作物(forage crops),甚至干脆归在"作物(crops) ”中。

牧草,王栋先生1950年在《牧草学概论》“各种禾本科之细茎植物,并包括其他可供饲养牲畜用之细茎植物。

如苜蓿,红三叶,莎草,碱草等均可谓之牧草《牧草学各论》"指可供饲养牲畜用的草类,无论是栽培的草类或野生的草类,只要能用来饲养牲畜,都属于牧草的范围。

在农业生产中,牧草这个名词有时可以包括水草及植株较低,茎枝较细,可作饲料用的灌木"。

《辞海》“人工栽培或野生可供刈草或放牧用的细茎植物。

以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为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供家畜釆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内饲草生产的现状J历史悠久2、长期以来发展缓慢3>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但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较差5. 牧草生产形式多样,各具特色6. 北降南扩青贮料切碎大型塑料袋青贮(鲜草切碎青贮)(-)国外饲草生产现状(三)发展趋势1. 现代集约化高效畜牧业的需求2.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需求3•退耕还草.生态建设的需求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牧草饲料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特征特性, 阐明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了解限制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各种因素与产量形成的相互关系,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牧草饲料作物品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改进牧草饲料作物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工艺技术;规划建立人工饲料基地,合理组织饲料生产和均衡供应等。

四.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牧草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有关植物.栽培、土壤肥料及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把饲草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生产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初步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达到具有组织、管理、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和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天然草地进行飞播种草改良青海省共和县,海拔3450m在飞播改良草地上进行喷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县退化草地用洪水淤灌后,人工种植沙打旺三年生草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塔拉苏木南方草地种植柱花草改良,种果树,开展草地多种经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草山改良人工草地机械化收获五.前景展望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原因:zK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o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第一章牧草与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1.1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1.2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1.1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2)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贮藏养分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1.1.1.2 茎(1)茎的形态结构茎就是植物地上部的枝条.主杆。

如豆科饲料作物的主轴和分枝,禾本科饲料作物和牧草的秆,叶菜类饲料作物的耋都是茎。

茎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叶。

茎的顶端有顶芽,节上有腋芽。

禾本科植物的茎呈圆柱形,节间中空或有髓,称为秆。

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他植物或支架上才能直立起来。

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

攀援茎:茎依靠卷须等特殊的变态器官攀援于其它物体上才能直立生长。

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

块茎:茎短缩、膨大成块状,顶端有顶芽,四周螺旋排列有许多i °芽眼i 土。

直立茎杂交狼尾草匍匐茎白三叶攀缘茎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输导作用贮藏有机物.水分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可用于无性繁殖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于叶的光合作用。

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

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

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

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

叶片上有许多清晰可见的脉纹称为叶脉。

叶片中央纵向最大的一条叶脉称为中脉。

中脉的分枝称侧脉。

从其构造上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禾本科叶片图示双子叶叶片示意图(2)叶片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称为复叶,如大豆.苜蓿.苕子等。

复叶根据小叶着生的方式,又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复叶示意图(3)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蒸腾作用叶片还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的功能1 1 1 4 花(1) 花的形态结构花梗:运输.支持作用,花梗成为果柄。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为膨大的部分。

花萼: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

花冠:位于花萼的内轮,由若干花瓣组成。

花瓣之间完全分离,称为离瓣花;花瓣之间部分或全部合生,称为合瓣花。

花冠带有鲜艳的颜色,并散发出特殊的香味,以吸引昆虫传粉,这类花为虫媒花。

花冠退化,适应风力传粉,这类花为风媒花。

雄蕊着生在花冠的内侧,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根据花中雌、雄蕊的有无,花又可分为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中性花)三类。

(2) 花序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

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

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

如汕菜等。

穗状花序:和总状花序相似,只是花无梗。

如人麦、黑麦草等。

穗状花序如果花轴膨人,则称肉穗花序, 其基部常为若干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包围,玉米的雌花序即为肉穗花序。

圆锥花序:花轴上生有多个总状或穗状花序,形似圆锥。

即复总状花序和复穗状花序。

如苇状羊茅.燕麦.高粱等。

伞形花序:花梗近等长或不等长,均着生于花轴的顶端,形状像张开的伞。

如几个伞形花序生于花序轴的顶端叫复伞形花序,如胡萝卜。

头状花序:花无梗,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上,形成一个头状体。

(3) 花的主要生理功能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可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1.1.1.5 果实(1)果实的形态结构果实由子房(部分植物还有花托等成分参与)发育而来,结构比较简单,外为果皮,内生种子。

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构成。

颖果: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果中只有一粒种子。

荚果:果实扁平或圆筒形.成熟后果皮易沿背腹开裂成2片,含种子1至数粒,种子着生于腹侧。

角果:成熟时果皮易裂成两片而脱落,留在中间的为假隔膜,两侧着生多数种子。

瓠果:瓜类特有的果实。

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内生多数种子。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由胚珠经受精作用发育而来的器官(A)种皮(B)胚乳(C)胚: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禾本科等植物的种子中只有1片子叶,着生于胚轴的一侧,被称为单子叶植物;豆科.十字花科.菊科等植物的种子中有2片子叶,被称为双子叶植物。

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扩大,外观上表现为植株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不可逆。

发育是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如茎、叶、穗、花等的分化,可逆。

1. 光合作用2. 呼吸作用3. 有机物质的积累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了萌发至新的种了成熟称为-•个生长周期重叠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曲线呈i。

Si 土形生长发育曲线1. 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相关2. 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相关3. 源.库.流之间的关系1.2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1.2.1光照(一)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二)光照时间长日照植物: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

短口照植物:如苍耳、大豆、甘薯。

中口性植物:如甘蔗12h左右开花。

口中性植物:番茄.四季豆.蒲公英。

(三)光质(光谱)1.2.2温度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温度三基点暖季牧草.冷季牧草1 2 3水分1. 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 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 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