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肌肉力量的原理、方法
健身肌肉的发力原理
健身肌肉的发力原理
健身肌肉的发力原理是通过肌肉的收缩来产生力量。
肌肉由许多纤维束组成,这些纤维束由细胞构成,被称为肌纤维。
肌纤维内含有一种叫做肌原纤维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内有许多能产生收缩力量的小结构,称为肌纤维。
当我们进行健身训练时,肌纤维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是通过一种叫做滑动原理的机制来实现的。
每个肌原纤维内的肌纤维会通过细小的力量产生机构,称为肌原节,与相邻肌原纤维的肌原节相连。
当我们进行力量锻炼时,肌原纤维内的肌原节会与肌原纤维中的钙离子相结合,从而产生收缩力量。
肌肉收缩的原理是,当肌原节上的钙离子与肌原节内的肌纤维结合时,肌原节会改变形状,并使与之相连的肌原纤维发生收缩。
这导致相邻的肌原纤维也会相继发生收缩,最终导致整个肌肉的收缩。
收缩后的肌原纤维会在肌肉的两端连接到骨骼上,从而使肌肉可以在骨骼上产生力量。
总之,健身肌肉的发力原理是通过肌肉纤维的收缩产生力量,并将其传递给与之相连的骨骼,从而实现身体的运动和力量表现。
肌肉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是什么
肌肉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是什么肌肉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健身方式,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型和提高身体机能。
要进行有效的肌肉训练,了解基本原理和掌握相关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肌肉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一、肌肉训练的基本原理1. 肌肉适应原理肌肉适应原理是指在进行肌肉训练时,肌肉组织会适应所受到的压力、负荷和刺激,从而产生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
当我们进行肌肉训练时,肌肉组织受到刺激后会发生微小的损伤,身体通过修复和适应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因此,要让肌肉得到有效的训练,负荷和刺激的适度非常重要。
2. 肌肉超负荷原理肌肉超负荷原理是指在进行肌肉训练时,要让肌肉组织承受较大的负荷,超过其正常负荷水平,以促使肌肉更快地适应和生长。
通过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量,比如增加重量、增加次数和减少休息时间等,可以实现肌肉超负荷,进而达到训练效果。
3. 肌肉耐力和力量原理肌肉耐力和力量是进行肌肉训练的两个重要方面。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长时间、低负荷运动中能持续发力的能力,而肌肉力量则是指肌肉在短时间、高负荷运动中的最大发力能力。
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同时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二、肌肉训练的技巧1. 合理的训练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是进行肌肉训练的关键。
计划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时间安排来制定。
一般而言,训练计划应包括全身性的训练,每周进行3到4次的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适度休息和恢复也是很重要的。
2. 选择适当的负荷和动作选择适当的负荷是进行肌肉训练的基础。
负荷过轻则无法有效激发肌肉生长,负荷过重则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受伤。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负荷,可以使用哑铃、杠铃、健身器械等。
此外,选择合适的动作也非常重要,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不正确的训练方式。
3. 控制训练的速度和幅度在进行肌肉训练时,控制训练的速度和幅度同样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肌肉发力的时间应相对较长,一般建议在2到4秒之间完成一个动作。
肌力训练知识点总结
肌力训练知识点总结一、肌力训练的原理1.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是刺激肌肉,促进肌肉增长。
通过重复的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增长,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2. 肌力训练还包括肌肉负荷、次数和组数的控制。
合理安排训练量和负荷,可以有效地激发肌肉增长。
3. 正确的肌力训练可以增强骨骼肌和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 肌力训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从而帮助控制体重。
二、肌力训练的方法1. 训练肌肉群:肌力训练应该覆盖全身的主要肌肉群,包括胸部、背部、肩部、手臂、腹部、臀部和腿部。
2. 选择适当的负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负荷,一般来说,负荷应该使你在12-15次重复动作后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完成。
3. 控制动作速度:在肌力训练中,动作速度也非常重要。
通常,做起始和收缩动作时,动作要缓慢控制,而在动作的中间部位加速,这样能更好地刺激肌肉。
4. 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肌力训练要有系统性,包括每周的训练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长、训练内容和休息时间等都需要合理安排。
5. 变化训练方式:在进行肌力训练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训练方式,如使用哑铃、杠铃、器械等,以更好地刺激肌肉生长。
6.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肌肉生长需要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因此在训练后要给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生长。
三、注意事项1. 注意姿势:在进行肌力训练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可以请教教练或者观看相关的训练视频,以确保姿势的正确性。
2. 避免偏食:肌肉增长需要足够的营养供给,因此在进行肌力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平衡。
3. 控制训练次数:肌力训练要有计划地进行,不能过度训练,否则容易导致肌肉疲劳或受伤。
4. 考虑个人特殊情况:在进行肌力训练时,还要考虑个人的特殊情况,如年龄、性别、运动历史和身体健康状况等,以便制定最合适的训练计划。
5.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肌肉生长需要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因此在训练后要给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生长。
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新课学习
(四)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采用小负荷或自身体重进行静力性稳态练习; 采用侧向、斜向和扭转形式的动力性练习;
借助专门的器械,如稳定球等进行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练习。
新课学习
(四)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1.静力性稳态练习
臀桥
平板支撑
新课学习
(四)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2.动力性练习
卧推杠铃
仰卧飞鸟
新课学习
(二)力量练习的方法
2.发展肩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
直立哑铃侧平举
俯卧挺身
新课学习
(二)力量练习的方法
3.发展腰腹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思考讨论
力量练习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力量练习顺序的原则
(1)先练多关节动作,再练单关节动作。 (2)先练大肌肉群,再练小肌肉群。 (3)先练薄弱部位,再练优势部位。 (4)先练难度大的动作,再练难度小的动作。 (5)上下肢一起练习时,先练腿部动作。再练上肢动作。 (6)推和拉、屈和伸的动作交替,左侧肢体和右侧支体的动作交替。
新课学习
力量的体能类型
(1)绝对力量: 肌肉或肌肉群所产生以克服某种阻力的极限力量,常称为
肌肉力量。 (2)力量耐力:
肌肉或肌肉群在一定负荷下尽可能长时间耐受疲劳、持续 工作的能力。 (3)爆发力:
一块肌肉或肌群所产生的,在一定负荷下快速收缩的能力。
新课学习
(二)力量练习的方法
1.发展胸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
新课学习
(三)认识核心区
一般来说,核心区是指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由腰椎、骨 盆和髋关节所围成的区域,并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 肌腱和骨骼。有时,根据运动实践的需要,也可扩展到整个躯千 部位,被称为“大核心区”。核心区是人体的中间环节,是连接 上肢和下肢的枢纽。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力量训练在体育健身领域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理素质和运动能力。
力量训练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适应原理、超负荷原理、专项性原理、间歇性原理和个体差异原理等。
适应原理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适应的能力,力量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适应原理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根据适应原理,力量训练应该具备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同时要遵循适应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原则。
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和刺激的力度,可以使肌肉在适应性增长的同时,也避免了过度训练和损伤的风险。
超负荷原理是指训练时对身体施加超过正常负荷的刺激,以激发肌肉适应增长。
超负荷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重量来实现,例如增加训练的组数和次数,增加负荷的重量和强度等。
超负荷原理有效地激发肌肉的增长和发展,是力量训练的核心原则之一专项性原理强调训练应根据具体目标和需要进行。
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个体需求,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内容应因人而异,因需而变。
专项性训练可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弱势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间歇性原理指的是力量训练过程中,在进行重量训练或强度较大的动作后,需要给予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得以恢复和生长。
适当的休息时间可以防止过度疲劳,减少受伤的风险,并确保肌肉能够充分修复和重新建造。
通常情况下,大肌群需要2-4分钟的间歇期,而小肌群则可以在1-2分钟之间。
个体差异原理认识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是不同的,每个人对力量训练的反应和适应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
具体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自重训练、器械训练和重量训练等。
自重训练是指利用身体自身的重量进行训练,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这种训练方法不需要大量器械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器械训练则是通过运用各类器械来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如哑铃、杠铃、弹力带等。
重量训练是专门用来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方式,通过负重训练使肌肉得到增长和发展。
肌肉增长原理
肌肉增长原理肌肉增长原理,也称力量训练原理,是指通过定期进行适量的重量训练,刺激肌肉的生长和适应能力,以增加肌肉量、强度和耐力的过程。
1.超负荷原理:要增加肌肉强度和体积,必须超过肌肉的负荷容忍度。
这意味着肌肉需要经常承受大于它们习惯的重量,以促进更多的肌肉纤维增长。
2.逐渐增加负荷:为了让肌肉适应负荷的挑战,必须逐渐增加训练的负荷。
当肌肉适应某个特定的重量时,增加重量可以让肌肉继续增长和发展。
3.多次重复原理:重量训练的目的是让肌肉进行最大程度的收缩,从而刺激肌肉纤维增长。
多次重复可以让肌肉更加充分地参与训练,加快新陈代谢和增强肌肉能力。
4.训练周期原理:为了让肌肉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和避免过度训练,必须确保合理的训练周期。
通常来说,肌肉需要在训练后进行至少48小时的恢复时间,因此需要隔一天或两天进行训练,以保持肌肉的最佳状态。
5.营养原理:肌肉需要适当的营养来进行生长和修复。
在重量训练的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补充能量和增强肌肉的代谢能力。
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肌肉增长原理的应用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重量训练、力量练习、耐力练习和机械增重等。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目标,以使训练合理和有效。
肌肉增长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但只要遵循肌肉增长原理并进行正确的训练和营养,就可以获得显著的肌肉增长和体力提升。
1.集中训练集中训练是指将多个训练动作聚焦在同一部位的肌肉上,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在练习时,可以选择一组肌肉,可以集中训练胸肌,包括卧推、上斜推举、下斜推举等训练动作。
通过集中训练可以让同一部位的肌肉得到充分的刺激和疲劳,从而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发展。
2.反复荷重反复负荷是指在单次训练中,两个阶段的负荷不同。
在训练中间的一段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负荷,然后恢复到原来的负荷。
这会引起肌肉意外的信号,刺激肌肉成长。
3.增加复杂性增加复杂性是指在训练中增加一些复杂的动作。
肌肉发力原理
肌肉发力原理肌肉发力是指人体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的过程。
肌肉发力原理是指肌肉收缩时所遵循的物理原理和生理规律。
了解肌肉发力原理对于理解肌肉运动的机制、合理进行训练以及预防运动损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肌肉结构与收缩机制人体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束聚集而成。
肌原纤维又由肌纤维束构成,肌纤维束中包含许多肌纤维。
肌纤维内部是由肌肉蛋白组成的肌纤维原丝。
肌肉蛋白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凝蛋白两种。
当肌肉受到刺激时,肌纤维内的肌球蛋白和肌凝蛋白发生结构变化,导致肌原纤维的长度缩短,即肌纤维收缩。
这种收缩是由肌原纤维中的肌球蛋白与肌凝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肌球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时,会释放出能量,推动肌原纤维的收缩。
二、肌肉收缩的类型根据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可以将肌肉收缩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类型。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保持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产生力量。
例如,举起一个重物后,手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用于抵抗物体的重力。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在保持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长度。
例如,屈曲手臂时,肌肉收缩缩短,但肌肉的张力保持不变。
三、力量的产生与调节肌肉的收缩产生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肌肉纤维的数量:肌肉纤维的数量越多,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2. 肌肉纤维的类型:肌肉纤维分为慢收缩型和快收缩型。
慢收缩型纤维能够长时间保持收缩,但产生的力量较小;快收缩型纤维能够迅速产生力量,但疲劳快。
3. 肌肉长度:肌肉在不同长度下产生的力量也不同。
当肌肉处于最佳长度时,产生的力量最大。
4. 激活肌肉的神经元数量:当神经元激活的肌肉纤维数量增加时,产生的力量也会增加。
肌肉的力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
当人体需要产生更大的力量时,神经系统会通过激活更多的肌肉纤维来实现。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使肌肉适应不同的力量需求。
四、肌肉发力与运动表现肌肉发力对于人体的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肌肉收缩可以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
试举例说明骨骼肌力量和柔韧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试举例说明骨骼肌力量和柔韧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骨骼肌力量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练习来增强骨骼肌的力量和耐力。
这种训练的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重量或阻力,迫使肌肉适应并变得更强大。
一种常见的骨骼肌力量训练方法是重量训练。
这种训练通过使用哑铃、杠铃或健身器械等重物来提供阻力,从而激活和加强目标肌肉群。
举例来说,深蹲是一种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
通过将杠铃放在肩膀后方,然后下蹲并再次站起来,重复多次可以增加大腿肌肉的力量。
柔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练习来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和灵
活性。
训练的原理是通过伸展和拉伸肌肉来促进肌肉纤维的伸长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一种常见的柔韧训练方法是瑜伽。
瑜伽通过一系列体位法和呼吸练习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猫式和狗式是常见的瑜伽体位法,可以伸展和放松脊柱和背部肌肉。
除了瑜伽,还有其他的柔韧训练方法,如拉伸运动和功能性训练。
拉伸运动可以通过静态伸展或动态运动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
功能性训练则注重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连贯性,通过模拟日常活动来改善身体的灵活性。
骨骼肌力量训练主要通过增加重量或阻力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
耐力,而柔韧训练则通过伸展和拉伸肌肉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
这些训练方法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和适量的锻炼来帮助
人们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但请注意在进行任何训练前请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
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力量训练对于想要增加肌肉量、提高身体素质、减少脂肪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
1. 重量递增法重量递增法是力量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加重量,使肌肉不断适应新的负荷,从而增加力量和肌肉量。
这种方法可以在每组重复次数相同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负荷,比如每周增加1-2公斤的重量,以保证肌肉不断得到刺激。
2. 负重训练法负重训练法是一种通过增加肌肉负荷来增强肌肉力量的方法。
在这种训练法中,训练者会使用一些负重设备,如哑铃、杠铃等来增加肌肉负荷。
这种方法可以让训练者更加专注于肌肉的收缩,并且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3. 超级组训练法超级组训练法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训练动作组合在一起来增加肌肉负荷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肌肉得到更多的刺激,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比如可以将卧推和俯卧撑组合在一起,或者将深蹲和腿举组合在一起等。
4. 偏心训练法偏心训练法是一种通过改变肌肉收缩的方向来增加肌肉负荷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训练者更加全面地训练肌肉,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比如可以使用单臂哑铃卧推、单腿深蹲等偏心动作进行训练。
5. 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一种通过将多个训练动作组合在一起,进行多组的循环训练来增加肌肉负荷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肌肉得到更多的刺激,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循环训练法可以采用训练次数或者时间来计算,比如可以进行3组,每组进行30秒钟的循环训练。
以上就是力量训练的5个基本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训练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训练。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坚持训练并合理饮食,定期睡眠,才能让力量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解剖学依据
第五章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解剖学依据第一节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发展肌肉力量和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抗阻力练习是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原则。
抗阻力练习:是指发展肌肉力量练习时给肌肉施加一定附加阻力。
阻力的选择有以下三种1、极限负荷练习:指抗阻力练习时,练习者能克服的最大负荷。
2、超负荷练习:指练习对极限负荷已适应,必须再增加负荷,使之保持极限负荷水平。
3、中等负荷练习:指用法70%极限负荷量或能连续重复8——12次的阻力进行练习的。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方法(一)、动力练习:指肌肉不断改变收缩强度和收宿长度的练习。
1、向心收缩练习:特点:肌肉收缩力大于阻力。
环节和器械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缩短、紧张、隆起、做功。
《1》、近固定练习:肌肉的起点固定,肌肉拉力方向向着起点。
《2》、远固定练习:肌肉的止点固定,肌肉拉力方向向着止点。
《3》、无固定练习:指肌肉的起、止点无固定。
肌肉拉力方向向着中心。
起止点做相向运动。
2、等动练习:为向心收缩练习的特殊形式。
利用器械产生阻力。
3、离心收宿练习:指肌肉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和器械背着肌肉拉力方向,肌肉被拉长、紧张、做负功。
例:纵跳、蛙跳等。
4、超长练习:指进行发展肌肉力量练习时,先将肌肉充分拉伸,接着肌肉快速充分缩短。
例:蹲深跳一、静力练习:(肌力等于阻力)发展肌肉练习时,肌肉的收缩力等于阻力,肌肉的长度相对不变。
但紧张发硬也不做功。
第二节发展肌肉伸展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发展肌肉伸展性的基本原则强力拉伸是发展肌肉伸展性的基本原则。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伸展性不仅表现在肌腹的拉伸程度上,还表现在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可拉伸程度上。
由于构成肌腱、韧带的致密结缔组织韧性好,抗张性强,所以必须采用强大而缓和的外力,拉长肌肉、韧带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才能奏效。
二、动力性拉伸的基本方法(一)、静力性拉伸练习指缓慢用力的动作,并较长时间固定于某一姿势的牵拉方法。
例:正压腿练习;侧压腿练习;优点:能量消耗小,软组织不容易受伤。
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什么
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什么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根据肌肉的生理特点和适应性,通过有针对性地刺激肌肉进行训练,以实现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的目的。
具体而言,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基于肌肉的超过一般负荷刺激原理。
人体在进行重复的、超负荷的刺激下,会通过神经适应性的调整产生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的效应。
这是由于肌肉在受到超负荷刺激后,会发生微小的损伤,而人体为了适应类似刺激,会通过增加肌纤维数量和增强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来修复这种微小损伤,进而实现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
其次,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基于肌肉纤维类型的适应性原理。
人体的肌肉纤维分为两种类型: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主要参与长时间低强度的持续运动,而快肌纤维则主要参与高强度、短时间的爆发性运动。
不同类型的肌肉纤维对训练刺激的适应能力也不同,慢肌纤维更适应低强度的持续运动,而快肌纤维则更适应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
因此,在肌肉功能的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以达到肌肉纤维的适应性训练。
第三,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基于肌肉的力-速关系原理。
力-速关系是指肌肉在不同速度下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能力。
根据这一原理,训练强度越高,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也越大。
因此,在肌肉功能的训练中,可以通过增加训练负荷和控制训练速度的方式,来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水平。
第四,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基于肌肉的配合和协调性原理。
肌肉在进行运动时需要通过配合和协调完成特定的动作。
配合和协调性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动作稳定性和运动精度,提高运动的效果和效率。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多关节、多肌群的综合动作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来实现。
最后,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基于肌肉的持久力训练原理。
持久力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训练使肌肉能够持续发挥力量的能力。
持久力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耐力和改善肌肉恢复的速度来实现。
综上所述,肌肉功能的训练原理是通过超负荷刺激、肌肉纤维类型的适应性、力-速关系、肌肉的配合和协调性以及肌肉的持久力训练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
力量训练原理与实践
力量训练原理与实践一、背景介绍力量训练是一种重要的体育训练方式,它可以提高人体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增强身体的抗疲劳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等。
而力量训练的原理和实践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本原理1.超负荷原理超负荷原理是指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逐渐增加负荷来刺激肌肉产生适应性反应,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体能的目的。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负荷的选择和递增方式,以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2.特定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是指训练效果取决于所使用的训练方式与目标运动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如果想要提高卧推能力,则需要进行卧推训练;如果想要提高跑步速度,则需要进行爆发力和耐力训练。
3.变异性原则变异性原则是指为了避免身体适应单一的刺激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负荷,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训练强度、次数、持续时间等来增加训练的变异性。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人体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即肌肉力量和体能的提高。
为了保持这种提高,需要定期进行适当的训练,并避免长时间停止或减少训练。
三、实践方法1.选择合适的负荷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负荷来刺激肌肉产生适应性反应。
通常情况下,负荷应该是个人最大重量的60%~80%左右,并且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2.控制训练强度和次数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控制每组动作的次数和组数,并且要注意休息时间。
通常情况下,每组动作可以做6~12次左右,并且需要做3~5组。
休息时间一般为1~2分钟左右。
3.注意动作规范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规范和姿势正确性。
不规范的动作和错误的姿势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并且会影响训练效果。
4.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包括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如果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专业人士。
四、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训练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力量训练是一种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来提高身体健康和性能的方法。
它在体育竞技、健身运动和康复治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力量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适应原理:肌肉在受到重力或外力刺激后,会发生损伤和疲劳。
在恢复过程中,肌肉会适应这种刺激并增加其力量和耐力。
这种适应过程受到训练负荷的强度、频率和时间的影响。
适当的负荷可以促进肌肉适应,而过大的负荷可能导致伤害和过度疲劳。
2.肌肉力量和体力的关系:肌肉力量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而体力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正常运动的能力。
肌肉力量和体力是相互关联的,肌肉力量的增加可以提高体力水平。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横截面积、改善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提高肌肉适应能力来提高肌肉力量和体力。
3.练习选择和组织:力量训练中的练习选择和组织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
不同的练习可以训练不同的肌肉群,而组织练习的顺序和数量可以影响肌肉适应的程度。
常见的力量训练练习包括负重练习、体重练习和弹力练习等。
负重练习是指使用外界重量(如哑铃、杠铃和健身器械)进行训练,体重练习是指使用自身体重进行训练,而弹力练习是指利用弹力带或弹簧进行训练。
4.训练原则和方法: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这些原则包括逐渐增加训练负荷、保持适当的训练强度、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间隔、注意肌肉平衡和对称发展等。
力量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目标进行选择,例如重量训练、循环训练、超级组训练等。
5.训练计划和周期:力量训练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周期。
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人的起始水平、目标、时间和资源等因素进行制定。
周期性训练可以帮助肌肉适应和避免过度疲劳。
一般而言,力量训练的周期包括基础期、转化期和比赛期。
基础期主要是为了奠定肌肉基础和提高力量,转化期是为了提高体力和适应比赛强度,比赛期则是为了保持和发挥最佳状态。
总之,力量训练是提高肌肉力量和体力的有效方法。
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通过运动来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功能的方法。
它对于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以及对身体的益处。
一、肌肉力量训练的原理肌肉力量训练是利用外部阻力来刺激肌肉产生适应性增强的反应。
当我们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负重的活动会导致我们的肌肉纤维发生微小的损伤。
身体在修复这些肌肉纤维时,会逐渐增加肌肉的大小和力量,以适应越来越高的训练负荷。
二、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1. 重力训练:通过举重、负重器械以及自身重量来训练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群,如胸肌、臂肌、背肌等。
2. 弹力带练习:弹力带是一种柔软而有弹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全身的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改变弹力带的张力和动作的频率,能够增加肌肉力量的挑战性和效果。
3. 体重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器械,只需利用自身的重量进行训练。
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的核心肌群和肌肉力量。
三、肌肉力量训练的益处1.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肌肉力量训练,我们可以逐渐增加肌肉的大小和力量。
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轻松地完成各种动作,还能提高身体的抗力和耐力。
2. 改善体态和形象:肌肉力量训练可以促进身体的线条和轮廓,使我们的体态更加健美。
同时,增强的肌肉还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体重和身体比例。
3. 预防运动损伤: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我们可以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支撑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这对于喜爱运动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4. 促进新陈代谢:肌肉组织相比脂肪组织更具代谢活性,增加肌肉量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消耗热量,控制体重。
总结: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和形象,并对身体健康有着多重益处。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我们可以在肌肉力量的提升中享受到健康和自信。
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力量训练是一种以提高肌肉力量为目的的体育训练方法。
它通过对肌肉进行适当的负荷和刺激,从而使肌肉适应并增强。
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组训练:力量训练主要通过多组重复练习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的目的。
一般建议每个动作进行3-5组,每组8-12次。
多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2.逐渐增加负荷:力量训练的关键在于逐渐增加负荷。
初始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负荷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增加负荷来挑战和刺激肌肉。
负荷可以通过使用哑铃、杠铃、弹力带等器械来调节。
3.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力量训练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训练周期。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间隔1-2天,以便给肌肉充分的恢复和生长时间。
4.使用复合动作:复合动作是一种涉及多个关节和多个肌群参与的训练动作。
与单一肌群训练相比,复合动作可以更好地刺激和发展全身各个肌群的力量。
常见的复合动作包括深蹲、卧推、硬拉等。
5.注重正确的动作技巧: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正确的动作技巧非常重要。
不正确的动作姿势可能会导致受伤,同时也会降低训练效果。
因此,应该向专业的教练学习正确的动作技巧,并尽量避免使用过大的重量进行训练。
6.控制训练速度和幅度:力量训练时,控制训练的速度和幅度也是很重要的。
做动作时应该保持稳定的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以便充分利用肌肉的收缩和拉伸。
另外,训练的幅度也要适中,不要过大或过小。
7.组合不同的训练方法:力量训练可以结合其他训练方法进行,如爆发力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这样可以使训练更加多样化,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肌肉力量。
总之,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负荷和训练方法,并注意保持正确的动作技巧和控制训练的速度和幅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同时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形态和健康水平。
肌肉力量训练的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
标题:肌肉力量训练的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科学的锻炼方式,通过有计划的锻炼,提高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本文将从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探讨肌肉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一、科学原理1. 肌肉组织肌肉是由许多肌肉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身体的运动。
肌肉力量训练的目标是增加肌肉细胞的体积和力量,从而增强身体的整体力量。
2. 神经传导肌肉力量的产生还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
神经系统通过向肌肉细胞发送信号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通过进行力量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快地传递信号并产生更大的力量。
3. 代谢变化肌肉力量训练还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发生变化。
在训练期间,肌肉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来产生力量。
这种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力量训练还会增加肌肉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定期进行力量训练的人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二、实际应用1. 身体健康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强骨骼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2. 运动表现在竞技体育中,肌肉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成绩非常重要。
例如,举重、摔跤、篮球等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通过进行力量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他们的力量和耐力,从而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3. 日常活动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
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完成日常任务,如步行、爬楼梯、拿起重物等。
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独立性非常重要。
4. 预防损伤肌肉力量训练还可以帮助人们预防运动损伤和其他形式的损伤。
通过进行适当的训练,人们可以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减少受伤的风险。
这对于运动员和普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重要的锻炼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运动表现、日常活动能力和预防损伤。
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
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力量练习使肌肉力量增加、体积增大的原理。
2.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针对不同部位的力量练习的方法。
2.发展核心力量的练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力量练习使肌肉力量增加、体积增大的原理是什么吗?该如何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呢?二、新课学习(一)力量的体能类型1.绝对力量:肌肉或肌肉群所产生以克服某种阻力的极限力量,常称为肌肉力量。
2.力量耐力:肌肉或肌肉群在一定负荷下尽可能长时间耐受疲劳、持续工作的能力。
3.爆发力:一块肌肉或肌群所产生的,在一定负荷下快速收缩的能力。
(二)力量练习的方法1.发展胸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1)斜凳杠铃卧推:使用斜凳,保持标准的五点(后脑、肩背、腰臀、左脚、右脚)接触,双手正握杠铃,握距略宽于肩,眼睛与杠铃对齐。
从杠铃架上举起杠铃至胸部正上方,以可控制的方式,向下移动杠铃至胸部,杠铃触到胸部后推杠铃返回起始姿势。
重复这一动作,直至完成预定的重复次数。
完成最后一次重复后,将杠铃放回杠铃架。
(2)杠铃仰卧推举:使用平凳,练习者保持标准的五点接触,头、肩及股后肌群所在的平面与地面的平行,双脚平稳地放在地上。
双手正握杠铃,握距略宽于肩。
以可控制的方式,向下移动杠铃至胸部,杠铃触到胸部后推杠铃返回起始姿势。
重复这一动作,直至完成预定的重复次数。
完成最后一次重复后将杠铃放回杠铃架。
(3)俯卧撑:练习者身体保持从肩到脚踝成一条直线,双臂放在胸部位置,两手相距略宽于肩。
在两至三秒内充分使身体下降,使胸部最终降至距地面2~3厘米的位置,然后再用力撑起,回到起始位置。
思考讨论:力量练习的强度怎么表述?2.发展肩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1)俯身提拉:练习者双手闭合式正握抓杠,握距略宽于肩。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膝关节稍屈,躯干向前屈,与地面接近平行。
上拉时,眼睛注视前方,下放时,眼睛注视脚前面较短距离。
发展肌肉力量素质和肌肉耐力素质的方法
发展肌肉力量素质和肌肉耐力素质的方法发展肌肉力量素质和肌肉耐力素质的方法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素质是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练习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场地、设施、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素质为任务,通过练习提高机体的基本运动机能。
一、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素质的原则(一) 渐增阻力原则。
渐增阻力原则是超负荷原则在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练习中的应用。
在发展肌肉力量素质和肌肉耐力素质的练习中,根据渐增阻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
渐增阻力原则是指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因超负荷或低负荷练习时,如果不增加负荷,则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就不能增长,因此肌肉力量练习必须遵循渐增阻力原则。
儿童期力量练习负荷较小,进入少年期后逐渐增加负荷量和练习强度。
(二) 针对性原则。
力量练习中要充分针对不同的运动形式所需肌肉力量素质和肌肉耐力素质的程度进行锻炼。
得到锻炼的肌肉应该是在肌肉力量方面需要改善的肌肉,如腰部运动,就应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在锻炼时所进行力量练习则必须对腰部运动有较大的益处。
其次,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肌肉耐力应采用不同的运动强度。
大强度运动能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但不能增加肌肉的耐力。
采用低强度重复次数多的练习可提高肌肉的耐力,肌肉的力量增加不明显,练习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 系统性原则。
根据达尔文用进废退的生物发展规律,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练习应长期系统地进行训练才有较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练习频率高,肌肉力量增长很快,但停止练习后消退也快。
而练习频率较低、训练时间较长、肌肉力量缓慢增长者,力量保持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进行3—4次的力量练习,可使肌肉力量明显增长。
若每6期训练1次,力量素质就会下降。
(四) 练习顺序的合理性原则力量练习时,根据关节运动的顺序性原理,一般是先练大肌肉群,再练习中、小肌肉群。
因先练小肌肉群,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大肌肉群的工作能力。
肌肉发力原理
引言:肌肉发力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也是肌肉力量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肌肉发力原理,不仅有助于优化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表现,还能预防运动损伤。
本文将围绕肌肉发力原理展开详细的阐述,希望对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概述:肌肉发力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过程。
肌肉收缩是实现肌肉发力的基础,而肌肉收缩又可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形式。
在肌肉发力的过程中,机械力传递和神经调控是两个关键环节。
同时,肌肉发力与力量训练、肌肉类型、肌肉纤维结构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正文内容:一、肌肉收缩的类型1.等长收缩:当肌肉发力产生的力大于外部阻力时,肌肉长度保持不变,称为等长收缩。
这种收缩形式常见于保持姿势的肌肉,如脊柱肌群。
2.等张收缩:当肌肉发力产生的力小于外部阻力时,肌肉逐渐缩短,称为等张收缩。
这种收缩形式常见于交替动作的肌肉,如慢跑时的腿部肌肉。
二、肌肉发力的机械力传递1.肌腱:肌腱是肌肉与骨骼相连接的纤维结构,承受着肌肉发力产生的力量。
肌腱的材料及结构对肌肉的发力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肌骨联系:肌肉发力通过肌骨联系将力量传递给骨骼,进而实现身体的运动。
一个协调的肌骨联系有助于提高力量的输出效率。
三、肌肉发力的神经调控1.神经冲动传递:当运动刺激到达肌肉,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和频率对肌肉发力有着直接影响。
2.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是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元,它们和肌肉纤维形成的单位称为运动单元。
运动单元的激活程度决定了肌肉发力的大小。
四、肌肉发力与力量训练1.重量训练:重量训练通过逐渐增加负荷,刺激肌肉适应性增长。
适当的重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纤维数量和肌肉截面积,提高肌肉发力能力。
2.爆发力训练:爆发力训练注重肌肉快速收缩能力的提高,包括快速起跑、跳跃等动作。
这种训练能够改善肌肉的神经调控,增强肌肉的力量表现。
五、肌肉发力与肌肉类型和肌肉纤维结构1.肌肉类型:肌肉可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马步冲拳
发展髋关节伸肌、膝关节伸肌、踝 关节屈肌在远固定时的力量;也能发 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肘关节伸、 前臂旋前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股后肌群、 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趾长伸肌、 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头肌、 肘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6.俯卧撑
发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肘关节伸、 腰背伸等各肌群近固定或远固定时的力量。
1.向心工作(克制工作)
肌肉收缩时引起起止点之间相互靠拢, 肌肉长度变短的收缩方式称向心收缩。向 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叫向心工作。
等动向心工作是借助仪器使肌肉在速度相对恒 定的情况下,使整个运动范围内均产生阻力,肌肉 长度变短的收缩方式称等动向心收缩,等动向心收 缩所完成的工作叫等动向心工作。
2.离心工作(退让工作):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其起止 点之间相互靠拢,肌肉长度变短的收 缩方式称向心收缩。 人体的分部 2.离心收缩: 是肌肉收缩时起止点 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度变短的收缩 方式称离心收缩。
要求: (1)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交替 进行。 (2)原动肌和对抗肌一起交替 练习。 (3)定点和动点交替练习。
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2、负重俯立扩胸
发展肩胛骨后缩,肩关节水平伸,腰背 伸等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肌肉: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等动力性 和静力性力量。
3.卧推杠铃
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屈和肘关节伸等 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肌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 头肌等。
4.前臂负重弯举
有效发展肘关节屈和腕关节屈等肌 群的力量。 肌肉:肱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肱桡肌和前臂屈肌群的力量。
(二)静力工作
肌肉收缩时不引起运动环节绕关节运动的工作 方式。静力工作在细节和功能上有加固、支持、固 定三种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加固工作
在控制和制动关节运动的基础上,Fra bibliotek动临近关节所 有肌群的收缩力量,确保稳定关节角度的肌肉工作方式。
如“鞭打”动作的末尾,最终围绕控制出手点的高 度和角度的正确性,以防止关节脱位。在关节周围的肌 肉反射性地紧张收缩,对关节起着加固和保护作用。
一般动作中有以下三种情况出现。
(一)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反
说明肌力矩大于外力矩,运动环节顺着肌 拉力方向运动。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 同侧。便于记忆,可用“反同”二字概括。 “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 相反。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二)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同
4.原动肌 要求每个关节运动方向上尽可能填 写两块以上肌肉名称。
5.肌肉工作条件 四肢:填入“近固定”、“远固定”。 躯干:填入“上固定”、“下固定”、 “无固定” 6.肌肉工作性质 要求填入:“向心工作”、“离心工作”、 “静力工作”
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一发展肌肉力量的原理:
就是克服阻力做功是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原 理。。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方法:
有三种
1.动力性力量练习法 2.静力性力量练习法 3.电刺激力量练习法
(一)、动力性力量练习法
动力性力量练习法就是指人体采用相对运 动的动作形式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此 类练习一般采用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状态下 所进行的负重练习。
这种情况有“动作快”和“动作慢”之分。
1. “动作快”:在运动过程中有加速度或瞬 时加速度出现的为“动作快”。说明原动肌的 拉力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同。用“快同” 概括。 “快”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 向相同,环节运动速度快。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
2. “动作慢”:在运动过程中有减速度或瞬 时减速度出现的为“动作慢”。说明原动肌的 拉力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反。用“慢反” 概括。 “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 向相同,环节运动速度慢。 “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对侧。
三、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一)确定体育动作的开始姿势
分析一个动作,首先要了解,熟悉动作的完 整过程,遵守体育动作的特点与规律,符合体 育运动的实际情况,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动作开 始时人体要进入运动状态时的特征。 即把体育动作开始时的姿势特征用语言简明 扼要的描述出来,要抓住体育动作开始时的特 征,为下一步分析作好准备。
如何识别? 只有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动态检测才能识别。
举例:以俩人同一部位下肢股直肌与股后肌群的实 验对照。
(1)求出身高与下肢长指数: 下肢长B的测量方法:大转子尖与地面距离除以身高
(2)双、多关节肌的功能性检测方法: ①“原地正踢腿”动作 踢三次,取最高数值。越高,屈髋伸膝肌肉的力 量越强 ②“体前屈双掌触地”动作 测三次,取最大值,比较,距离越远,说明背伸 肌及髋伸肌的伸展能力越好。
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 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离心收缩。离心收缩所完 成的工作称离心工作。
等动离心工作是借助于仪器,使肌肉在速度 相对恒定的情况下,使整个运动范围内均产生 阻力,肌肉长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等动离心收 缩。等动离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称等动力性工 作。
3.等动仪器
CYBEX400以上的型号,只能完成等动 向心工作的肌力测试 BIODEX700以上型号,可完成等动向心和等 动离心相兼工作的肌力测试。
负荷:
1.采用相当于本人最大力量80%的运 动负荷:发展肌肉的力量和速度,使 肌肉体积增加。 2. 60%的负荷: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 收缩的协调作用,使肌肉力量和肌肉 耐力增加。 3. 40% 的负荷: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 增加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的数量,保持 已获得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耐力。 解剖学姿势 但对肌肉力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人体的轴和面 ( 1)
(三)电刺激力量练习法:
是一种被动肌肉力量练习法,具体方法 是将电极置于要练习的肌肉群表面,通过 电刺激使肌肉产生被动收缩。 特点:能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 肌肉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特别适用于肌肉损伤后的康复练习。
人体的轴和面(2)
三、力量练习的动作:
1.上举杠铃 用途:发展肩胛骨上回旋、上提, 肩关节屈、外展,肘关节伸和腰背伸 等各肌群近固定时的力量。 增加力量的肌肉:斜方肌、胸 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竖脊 肌等肌肉力量。
3、如何克服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和“被动不足”:
解决和识别一个运动员双、多关节肌存在功能上的 “主动不足”,还是“被动不足”,是选择发展肌 肉力量,还是发展软组织柔韧性(伸展能力)为主 要目的的问题,这对竞技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水平、 防止拉伤具有现实意义。 对运动员而言,既要有双多关节肌足够的力量, 又要有双多关节肌充分的伸展能力。
(二)静力性力量练习法:
是指人体采用相对静止的动作形 式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此类练 习法是肌肉在等长收缩状态下所进行 的负重练习。即肌肉收缩克服阻力时, 肌纤维的长度未发生变化,使人体保 持某种特定位置所完成的练习。
解剖学方位术语
特点:
1.能发展静力力量、静力耐力和提高肌肉
的张力。 2.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急性肌肉拉伤等现 象。 3.长时间练习可影响肌肉的爆发力。
(二)划分阶段 当开始姿势确定下来,动作分析就可以开始。 动作过程中含有完成动作的各个“阶段”。单 一阶段,构成单一动作,重复阶段构成重复动 作;不同动作阶段的组合,则完成整套动作。 如“前臂弯举”、“摆臂”等动作
(三)置表与文字分析 表格是人们归纳观点、提炼内容的一种简 便方式和手段。“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集中了《运动解剖学》中许多学过的基本 理论和知识精华,内容多,重复多,建议 采用表格形式。
肌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肱三头肌、 肘肌、竖脊肌等肌肉的力量。
(三)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双、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时,已一个关节 处发挥了作用,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 足”。 2、双、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当双、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被拉伸时,已在一个关 节处被伸展拉长,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 被充分地伸展拉长,这种现象叫双、多关节肌的“被 动不足”。 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 足”是原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作关系。
(3)双、多关节肌的功能性检测
若A“原地正踢腿”比B踢得高,髋关节运动幅度 大,则A比B股直肌、屈髋伸膝的力量大,也有可能 是股后肌群的伸展能力A比B强。 若A“体前屈双掌触地”比B距离长,则柔韧 性也较好。 结论:B力量、柔韧性都需加强
五、肌肉工作性质
可分为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一)动力工作的类型:
2.支持工作 身体或四肢在阻力矩增加的情况 下,一侧肌群强烈收缩稳定和控制关 节角度不变的肌肉的工作方式。
如“肋木举腿”动作,若控直腿于90度,为 克服重力矩向下产生关节运动,髋关节的屈肌和 膝关节的伸肌要不停地收缩以控制下肢应重力而 下降,以及维持此姿势不变。
3.固定工作
固定原动肌定点骨保持不动的肌 肉或肌群的工作方式。 如“前臂弯举”,肩关节周围的肌肉。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一、环节受力分析法 是以人体运动器官为基础,结合 体育动作实际与环节运动中的受力 情况定性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简便实用,不受场地仪 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二、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力 来分析肌力,从而找出原动肌。 受力包括外力和内力。 外力---重力、弹力“支反力”、阻力 内力---原动肌为克服外力而收缩产生的力。
(四)常有表头内容 1.运动环节运动趋势 运动环节运动趋势指运动环节绕关节 如何运动,又怎样运动,包括动、不动和 介于动与不动之间。
2.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 运动环节名称与关节运动是指 由某些运动环节绕关节做某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