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的调研报告_李贺密
浅谈宝坻区生猪标准化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1 引 言
文献标 识码 :A
疫 、环 境控 制 、优 良种猪 的选 择与利 用 等养殖 技 术规范 ,加 快 了推进 生猪标 准化 养殖 的进程 。
2 . 2 防疫免 疫标 准化
宝 坻 区位 于天津 市北 部 ,境 内地势 平坦 ,气 候 温 和 ,水 资源 丰 富 ,适 合生 猪养 殖 。宝坻 区从 2 0 0 0年 开 始 便 成 为 天 津 市 和 北 京 市 的 肉 、蛋 、 菜 副食 品生 产 基地 之 一 。 自 2 0 0 7年 以来 ,全 区 紧紧 围绕建 设现代 畜 牧业 , 以重大 动物 疫病 防控 、 畜产 品质量 安全 监 管 ,立 足农 民增 收 为重点 ,以 提升 畜牧产 业发 展水 平 和市场 竞争 力 为核心 ,全 面贯彻 落 实 国家 各项 惠农 政策 ,推 动 了生猪标 准
认 真 落实 国家及 市里母 猪 保 险 、补 贴 ,生猪 良种补 贴 、养殖 场标 准化 改造 补贴 以及 粪污无 害 化 处理 补贴 等政 策 , “ 菜 篮子 ”畜产 品等项 目 , 帮助养 殖 户扩 大生产 规模 、降低生 产成 本 、提高
经济效 益 。
2 . 4 注 重 环 境 安 全
李焕婷 :浅谈宝坻区生猪标准化养殖现状及 发展建议
, - _. ¨ ”
’.. . o .. o 。 ◆ 。¨ ’-. . ¨ ” . ... oo H~
1 0 0 2 — 0 6 5 9( 2 0 1 5)0 5 — 0 0 4 0 — 0 2 i 文章编号: ●
● ●
《 天津农林科技 》2 0 1 5年 1 0月第 5 期 ( 总第 2 4 7 期)
4 1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生态综合种养是指将稻田与养殖业相结合,通过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一种生态种植模式。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食品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稻+生态综合种养的发展情况,探讨其优势和前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展现状我国稻+生态综合种养的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其中以江苏省的兴化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最为发达。
在农田中开展鱼塘养殖、蟹苗养殖、虾蟹稻作等生态种养项目,形成了以稻田为核心的多元化种养产业链。
稻+生态综合种养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优势特点1.资源共享:稻田和养殖业可以相互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鱼塘的废水可以作为施肥农田的水源,稻田的秸秆可作为养殖床料,形成良性循环。
2.生态环保:通过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物含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产出效率高:稻+生态综合种养可以同时获取稻谷和养殖产品,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开展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稻+生态综合种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稻+生态综合种养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政府应继续制定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种养项目,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种植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通过资源共享、生态环保和产出效率高等优势,稻+生态综合种养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宝坻区是天津市的一个行政区域,也是北方重要的农业基地,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
然而,在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销售难、农民收益低等等。
为此,本文将针对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期推动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宝坻区街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电力设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农民收益提高。
2.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宝坻区街镇农业生产结构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使得农民收益较低,同时也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3.农产品销售难宝坻区街镇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方面存在困难。
同时,区域内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对农民收益的提高也存在挑战。
4.农民收益低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收益较低。
这不仅会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对策研究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在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电力设施等方面增加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农民转型发展,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和养殖业向特色农产品发展。
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3.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大数据分析能力。
4.提高农民收益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优化农业政策。
同时,鼓励农民投资和参与经济合作,提高农民收益。
此外,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提高农民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四、总结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但也具有发展的潜力。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结合了稻田种植
和水产养殖技术,需要农民掌握相关的稻田管理、水产养殖、水质
调控等技术。
在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稻+生态综合种养的试点
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通过科学合理的稻田水利管理,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水产
养殖的有机废弃物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农民的
收入。
稻田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农田的产出,还提高了
农田的综合效益。
一方面,稻田种植和水产养殖相互促进,提高了
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
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者,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有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
稻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净化作用,而水产养
殖可以净化水质,促进水体生态平衡。
因此,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的来说,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种养模式。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农业的重
视和需求的增加,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
和应用。
希望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能够共同努力,进一步完
善该种养模式,推动其健康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
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水稻种植业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的发展对策也亟待研究和制定。
一、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天津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而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天津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栽培品种多样,主要集中在蓟县、宝坻区、静海区等地。
天津的水稻种植技术也较为先进,种植模式和管理手段在不断升级。
天津的水稻种植现状还是比较乐观的,产量稳步增长,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二、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的挑战尽管天津的水稻种植现状较为乐观,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的土地资源受到了挤压,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降雨不均等现象对水稻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风灾、虫害等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些隐患。
三、天津水稻种植未来发展对策针对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的挑战,应从多个方面制定对策,以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关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
其次是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应加大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水稻的耐旱、耐涝、抗病虫害等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能。
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
天津水稻种植业是天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的对策,对于保障天津地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天津水稻种植的研究和支持,推动天津水稻种植业迈向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作物之一。
天津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天津的水稻种植面临着一些挑战。
目前,天津的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河西区、宝坻区和东丽区。
其中,河西区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了每亩800公斤左右;宝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最大,达到了10万亩;东丽区的水稻品质最好,深受市场欢迎。
但是,尽管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水稻品质和效益并未得到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种植规模小、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天津的大部分水稻种植仍然依赖于人工劳动,机械化程度低。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其次,天津的水稻种植仍然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缺乏科技支持。
天津的水稻种植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科技支持。
例如,农民在选择种子、施肥、灌溉等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产量和品质不达标。
最后,天津的水稻种植存在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风险。
近年来,天津的水稻种植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例如,2020年,天津遭受了一次强降雨灾害,导致当地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天津的水稻种植效益和品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引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提升水稻品质。
政府可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和优良的种子、肥料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和防灾措施。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防灾工作,保障农民的生产安全。
综上所述,天津的水稻种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改革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为天津的水稻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摘要: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天津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域之一。
本文通过对天津水稻种植现状的调研以及对未来水稻种植发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天津市内的耕地面积大约有135.4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到了54.5万公顷左右,是天津市内主要农作物之一。
2、品种现状天津市内种植的水稻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岳优1号,另一个是秦优1号。
这两个品种都是早籼型水稻,和南方的稻谷品种有所不同。
3、种植技术现状天津市内的水稻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大多数的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而且对于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市场现状天津市的稻米市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散装稻米,另一类是品牌稻米。
目前,市场上品牌稻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散装稻米的需求相对较少。
5、困难与问题天津市内的水稻种植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压力的增大、农村人口减少、农民的种植意愿不强烈、水稻品种不多样化、生产力低下,以及肥料和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1、技术创新天津市内的水稻种植技术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品质,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影响。
2、品种改良天津市内应该推广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以适应当地的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政策扶持针对天津市内的种植困难和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农民进行水稻种植,提高他们的收益,并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市场营销天津市内的水稻种植需要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四、结论天津市内的水稻种植面积虽然较大,但是在种植技术、品种、市场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发展对策的探讨,可以对当地的水稻种植业进行规划和改进,提升其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天津市宝坻区街镇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区域,存在着缺乏现代化技术设备、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以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实施科技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农业产业的升级,相信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技术设备、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对策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津市宝坻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的农业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农业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宝坻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深入研究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宝坻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天津市宝坻区作为重要的农业区域,其街镇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街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有助于深入分析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市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水稻资源和种植历史。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分析1.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天津市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拥有着较大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丰富的水稻资源。
据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万公顷,年产量约在150万吨左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2. 技术水平和品种选择当前,天津市的水稻种植主要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缺乏创新和现代化的思路。
品种选择上也比较单一,缺乏对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这导致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品质的提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 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天津市的水稻种植在病虫害防治和环保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种植成本。
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加强,以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未来发展对策研究针对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的趋势,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来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增加产量。
逐步推动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水稻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
2. 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天津市的水稻种植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力度,推进水稻种植方式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还需要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对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环保工作,保障水稻生长和品质在病虫害防治和环保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和技能。
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施的投入,逐步实现农药和化肥的减量化和有机化。
4. 推动规模化种植和合作社发展,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推动规模化种植和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户的种植专业化和规模效益。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水稻是其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本文将从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天津的水稻种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天津地处北方,气候条件相对较干燥,水资源相对匮乏。
这对于水稻的生长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天津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南运河流域等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天津地区土地资源有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已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难题。
目前,天津水稻种植主要依赖于农田基地的建设和利用。
天津水稻种植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农民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使得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天津水稻产业链不完善。
由于农民和农产品销售渠道之间的缺陷,天津水稻的销售价格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得农民的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未来发展的对策:天津应加大对水稻种植区的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力度,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土地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水稻的抗旱能力。
天津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大规模开展土壤调理,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天津应加强水稻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加强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调和合作,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提高水稻的销售价格和农民的收入。
天津水稻种植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加强农产品产业链的建设,天津的水稻种植业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26(3#:%6-20•小站稻专栏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齐天真,李广(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384)摘要:本文从天津水稻种植历史出发,概括了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天津水稻产业发展的优势进而对天津水稻产业发展进行了产业定位与布局:为天津水稻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天津水稻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关键词:天津水稻产业f产业定位与布局f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DOI编码:10.3969/j.issn.l006-6500.2020.03.003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Rice Planting in TianjinQI Tianzhen,LI Guang(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Tianjin300384,China)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history of rice planting in Tianjin,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ice planting industry in Tianjin,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ianjin,and then makes industrial positioning and layo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Tianjin,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Tianjin,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Tianjin.Key words:Tianjin rice industry;industrial positioning and layout:1天津水稻种植历史及发展概况1.1天津种植,史,天津水稻种植大体上经历了3阶段。
宝坻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宝坻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宝坻区作为天津市的重要农业区域,水稻产业也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之一。
宝坻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从种植面积、品种改良、农业科技、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宝坻水稻产业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宝坻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土地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
随着农民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掌握和水稻价格的稳定上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土地用于水稻种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其次,宝坻水稻产业在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宝坻区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自主探索不断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近年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自主培育,宝坻区的水稻品种日渐丰富,使得水稻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应用也为宝坻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宝坻区的农民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如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民还通过农机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宝坻水稻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市场开拓。
近年来,宝坻区政府加大了对水稻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补贴、减税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水稻产业。
同时,宝坻区还积极开展水稻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加强了水稻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水稻产业的持续发展。
然而,宝坻水稻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十分必要。
其次,水稻产业还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干旱、水稻白叶枯病等,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灾能力。
综上所述,宝坻水稻产业在种植面积、品种改良、农业科技、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宝坻水稻产业有望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对挑战,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水稻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种植技术滞后、品种单一、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
本文首先从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降低劳动力成本等。
探讨了未来天津水稻种植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如加强科研力量、完善政策支持等。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天津水稻种植的未来发展,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津、水稻、种植、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未来发展、趋势、建议、总结分析、展望、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津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据统计,天津种植水稻的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
由于土地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传统种植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天津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水稻种植现状的全面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天津水稻种植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探讨未来发展对策,为推动天津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分析当前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制定有效改进措施提供依据;第二,探讨天津水稻种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提出可行性建议,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手段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天津水稻种植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中水稻种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水稻种植现状1. 水稻种植区域天津拥有辽阔的农田,其中大部分适宜水稻种植。
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域包括蓟县、静海区、宝坻区等地。
这些地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
2. 种植方式天津地区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以稻田水稻为主,同时也有部分采用旱地水稻种植。
稻田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而旱地水稻多分布在丘陵山区。
3. 主要品种天津水稻种植主要以早、中、晚熟的各类优质稻种为主,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部分地区也推广了杂交水稻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4. 面临的问题天津水稻种植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征用用于建设,导致了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
其次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降水不足和气温升高使得水稻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最后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不高。
二、天津水稻种植未来发展对策1.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品种未来,天津地区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通过科学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水稻的生长环境,减少种植风险。
2.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农田保护,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同时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率。
3. 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的问题,天津地区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水稻种植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天津地区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水稻种植所需的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推动天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津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天津水稻种植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对天津水稻种植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加剧,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种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对天津水稻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通过开展对天津水稻种植的研究,还可以为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水稻种植的现状,查明存在的问题,分析产量不高、品质有待提升等难题,为未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天津水稻种植的基本情况,包括种植面积、产量、品质等相关指标;2.分析目前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壤污染、病虫害防控不力等方面;3.提出可行的未来发展对策建议,包括提高产量措施、加强品质和营养的提升等方面,为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天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水稻种植的意义在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通过研究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具有较长的水稻种植历史和广泛的种植面积。
本文旨在研究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
一、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1. 种植面积:天津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宝坻区、武清区等地。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部分农田被转为工业用地,导致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2. 种植模式:天津水稻种植以水旱轮作为主要模式,部分地区采用水稻-蔬菜轮作模式。
传统的农耕方式仍较为普遍,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3. 生产水平:天津水稻生产水平整体较低,主要原因包括土地质量低下、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技术相对滞后等。
天津地处北方,气候条件相对较差,也对水稻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4. 市场销售:天津水稻市场主要以本地市场为主,部分产品销往周边省市。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水稻价格较低,导致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二、天津水稻种植的未来发展对策1. 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推动农田机械化改造,提高水稻种植生产效率。
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共同购买、使用农机具,降低农机使用成本。
2. 推广科技种植: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3. 组织规模化生产:推动农民组织成立专业化、规模化的水稻种植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
加强合作社的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宽水稻产品的销售渠道。
4. 加强品种改良:积极引进、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逆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进行水稻优质大米的培育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 发展农业旅游:利用天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水稻农业旅游。
通过打造水稻主题园区,吸引游客参观游玩,并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农产品的特色产品和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探讨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一、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
1. 生产规模扩大:天津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产量持续增加。
2. 品种结构优化:天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形
成了以优质米、稻谷、稻麦相结合的米麦农业新格局。
3. 技术进步:天津水稻种植区推广了水稻育秧技术、高效用肥、深耕细作和绿色防
控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天津水稻种植的发展对策
1. 提高良种供给:加强良种培育和推广,适应适地适用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高产优
质水稻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推广水稻现代化种植技术,如精细管理、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推进绿色生态种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水稻分薄种植和秸秆还田,减少农
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水稻生产的环境友好性。
4.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
统一经销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民收入和水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5. 加强科研支持:加大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科技创新和品种改良的科研投入,提升
天津水稻的生产能力和抗逆能力。
三、总结
天津水稻种植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通过提高良种供给、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进绿色生态种植、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加强科研支持,可以
进一步提高天津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天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本文将从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天津水稻种植的现状1.土壤条件:天津的土壤酸碱度偏高,有利于水稻生长。
2.气候条件:天津盛夏气温高,有利于水稻的生育和籽粒灌浆。
但夏季降水不足,容易造成旱害。
3.品种选择:天津水稻品种主要以早、中熟杂交稻为主,适应性强,产量高。
4.种植技术:采用水田直播、条播和秧田育秧等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5.病虫害防控:天津水稻种植面临着稻瘟病、纹枯病、纹枯瘟复合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威胁。
加强病虫害防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工作。
二、天津水稻种植的未来发展对策1.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加强对适应天津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发和选择,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水稻的新种植技术,如条件种植、秸秆还田、高效用肥等,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3.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水稻种植中逐渐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环境。
4.科学施肥和灌溉:通过精准施肥和合理灌溉,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和灌溉效率,优化水稻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5.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提升: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探索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6.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如水稻播种机、田间管理机械等,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天津水稻种植的未来发展应该注重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生态农业的发展、科学施肥和灌溉、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提升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实现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言宝坻的水稻生产
一、引言——宝坻的水稻生产1、我地水稻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怎样?水稻作为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一直是宝坻大洼地区传统的种植作物。
宝坻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天津地区最早的农业专著《劝农书》1卷记载,宝坻水稻种植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年),距今已有400余年种稻历史。
目前,水稻生产在我区东南部大洼地区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
水稻平均亩产555公斤,高产地块亩产达600公斤以上。
由于宝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水稻生产面积已占全市生产面积60%以上,现已成为天津市最大的优质稻生产基地。
2、我地水稻产业有什么优势及特点?2.1、独特的生产条件我区现有耕地面积114万亩。
历史上由于河流冲击及分割作用,境内东南部形成了四个洼淀,总面积83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5.3%。
我区水稻主产地在四个大洼地区。
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洼地区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且地下水位浅,土质粘重,宜耕期短,种植其它作物时多为低产易涝田,发展水稻生产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充分发挥该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优势;二是在大洼地区发展水稻生产是1治理土地盐碱的有效措施;三是保持一定的水稻生产面积,有效消灭草荒,保护耕地,减少当地雨季排涝任务,保护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2.2、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备宝坻区气候类型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1.2°C,年降雨量平均为612.5毫米,70%以上雨量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只要能有一定自备水源解决水稻春季用水,其它气候条件对发展水稻生产都是十分有利的。
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依靠国家投资、农业贷款和自筹等方式,农业投入达到1.41亿元,基本实现了水稻产区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和桥、涵、泵站及干、支、斗、毛渠的配套,使全区水稻种植能力达到25万亩以上。
随着潮白河水库增容工程的完成,库容量可达9000万立方米。
在我区东南部大洼15万亩范围内进行了冬季地上蓄水,年增地上蓄水量达4500万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的调研报告李贺密1魏云亭2郭占峰3齐俊海4(1.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0221;2.天津市宝坻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天津301800;3.天津市水产局,天津300202;4.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30022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生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顺应了这一趋势,其中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则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它具有除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节约资源、保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的特点,能有效地促进效益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拥有水稻种植面积34万亩,其中天津宝坻区分布22万亩,相当于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
多年来,宝坻区水稻种植一直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稻田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低,而且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在大力提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宝坻区从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生产模式入手,利用稻田资源优势,种养结合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开发宜渔资源,很好地实现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对接,为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10年10月份,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为全市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现状1.养殖规模及模式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水稻为核心,辅养水生动物为特点的生态养殖,是实现水稻与水生动物共生共长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2010年宝坻区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面积12000亩,养殖模式主要有6种。
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宝坻区的八门城镇和黄庄乡,其中:稻田套养河蟹7000亩、稻田套养泥鳅3600亩、稻田套养小龙虾400亩、稻田套养中华鳖200亩、稻田套养黄鳝400亩、稻田套养罗非鱼400亩。
水稻栽培品种主要有:华育409、粳香米等。
5月中旬插秧,平均亩插秧8万株左右。
每种养殖模式亩投放水生动物情况见表1。
表1每亩稻田水生动物投放情况套养品种投放时间平均投放规格平均投放数量河蟹4月上旬120只/k g360只泥鳅4月初150尾/k g6000尾中华鳖6月初2只/k g120只黄鳝5月中20尾/k g200尾小龙虾6月初20尾/k g400尾罗非鱼6月初20尾/k g300尾2.养殖效益2010年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整体情况:水稻总产量636万k g、各类水产品总产量64.206万k g;水稻总产值1933.44万元、各类水产品总产值2175.88万元;水稻总投入1320万元、各类水产品总投入1001.4万元;水稻总收益613.44万元、各类水产品总收益1174.48万元。
其中:稻谷平均亩产量530k g、比单一种植模式提高25k g,平均销售价格3.04元/k g、平均亩产值1611.2元、平均亩投入1100元、平均亩效益511.2元。
各类水产品经济效益见表2。
表2各类水产品的经济收益情况品种面积(亩)产量(k g/亩)价格(元/k g)产值(元/亩)投入(元/亩)收益(元/亩)总收益(万元)河蟹700016.2801296318978684.6泥鳅36001202226401760880316.8中华鳖200108.38086644400426485.28黄鳝40047.530142545097539.00小龙虾4004030120055065026.00罗非鱼40010010100043057022.8合计1200053.511813.23834.5978.731174.48通过收益分析可知,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每亩稻田(水稻增加值忽略不计)净增产值1813.23元,净增收益978.73元,比单一水稻种植收益提高了191.46%,实现了效益翻番,说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增效非常显著。
在调研中,受益农户对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同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在同一块土地上紧密结合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利用水生动物与水稻的共生互利,一方面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天然饵料满足其生长需要;另一方面消除田间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修复稻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提升了稻田的综合生产力,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成效1.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再利用过程,通过稻田立体综合开发,经改造的稻田沟涵蓄养水源、保水功能增强,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饵料生物,以满足其正常生长,从而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渔业养殖面积不断缩减的问题,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宜渔资源,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2.涵养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一是稻田中套养的水生动物,通过水生动物对杂草、昆虫等水生生物摄食利用,可以减少害虫、杂草等对水稻的危害,稻田不再施用农药,有效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稻田中水生动物的活动能疏松土壤,促进土壤肥力的释放,同时其代谢产物作为优质有机肥被稻田土壤吸收,提高了稻田土壤肥力,利于水稻生长,改善和修复了稻田土壤肥力的退化,降低因大量使用化肥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此外据农户反映,实施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后,稻田周围环境明显改善,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如水稻虫害的天敌—蜘蛛、青蛙及沟涵中野生鱼虾数量比单一种植水稻的稻田明显增加。
由此说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对于对涵养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效益在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农产品更安全、更健康,其绿色环保的特点有效地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加。
2010年宝坻区康思源稻鳅养殖合作社与海航集团进行合作,成立了海航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宝坻区投资建设先进的米业加工厂,对稻蟹套养区的稻谷及河蟹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全部收购,收购面积达5000亩,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实现了资源与环境、质量与效益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了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资源循环性特点,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成功经验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在宝坻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低碳生态农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其经验主要在于: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一是宝坻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区的资源优势,以打造本区湿地农业为战略目标,把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鼓励农民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2008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多次要求区水产主管部门组织相关的乡镇政府人员到盘锦、连云港等地考察学习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聘请当地技术人员来宝坻区进行技术指导。
二是广泛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扩大影响力。
市区电视台定期对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情况进行报道,提高广大农户认知度。
此外邀请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对本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典型—宝坻区康思源稻鳅养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范围,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稻田立体生态养殖的不断发展。
三是协调各相关单位,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基础工程改造、优质苗种引进、种养殖技术和生产资金等方面给予很大扶持,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依靠机制创新,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协商调整等多种形式,按照因地制宜和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稻渔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与实力强大的集团公司强强联合,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三级联动的经营模式,降低农业经营风险,锁定未来利润,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强化服务,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宝坻区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结合市场调研及宝坻区的自然气候、环境进行养殖品种的筛选、引进。
二是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100多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分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稻区进行蹲点,为农户提供基础工程改造,稻秧扦插、水生动物苗种放养、稻田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相关服务,指导农户提高养殖管理技术水平,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存在问题与建议1.稻田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应加快开发速度目前天津市1.2万亩的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主要分布在宝坻区,综合利用率仅占宝坻区稻田面积的5.5%,预计2011年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面积在2万亩左右。
从宝坻区拥有的稻田资源和现有的稻田综合利用率来看,稻田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率极低,远远低于辽宁省盘锦地区100%的稻田综合利用率,94%的稻田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具有节能降耗、高效生态的优势,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的一个方向,因此建议政府部门立足大农业发展,积极制定相关的产业引导政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农业、渔业、水利部门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作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改善生态、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具体措施,抓好实施工作,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共赢。
2.基础功能薄弱,应加大建设投入,使之适应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需要调研中发现,稻区的水利设施基本建于十几年前的荒改稻时期,多年没有维修,渠道淤积老化,进排水功能减弱,部分已经无法使用;大部分闸涵、桥梁、道路损坏,电力设施急需增容改造;此外本地区没有与稻田立体种养形成种源配套的苗种繁育基地,导致优质苗种短缺,外购苗种成本高,潜在病害风险。
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重新规划改造稻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相配套的苗种繁育基地,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