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1概述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一般包含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个可能包含的主题和章节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大纲: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水利水电工程概述
• 1.1 水利水电工程的定义和分类
• 1.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点和要求
2.工程地质与勘测
• 2.1 工程地质概论
• 2.2 勘测方法和技术
第二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 3.1 水库、河道和引水渠施工
• 3.2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4.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 4.1 水电站建设和设备安装
• 4.2 水轮机、发电机组装和调试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5.工程管理原理
• 5.1 施工组织与管理
• 5.2 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
6.质量管理与安全
• 6.1 质量管理体系
• 6.2 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规范
第四部分:实际案例与经验分享
7.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案例
•7.1 成功水利水电工程的实例
•7.2 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
8.经验分享与发展趋势
•8.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
•8.2 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这个大纲仅供参考,实际的教材内容会根据学校、出版社和编写者的具体要求和水平进行调整。

在编写教材时,通常还需要结合最新的工程案例、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手册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手册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手册第一章总则一、为了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手册。

二、本手册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包括水电站、水库、水利渠道等工程的施工。

三、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手册执行,并按照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一、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情况,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相关事宜。

三、施工前应当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安全措施。

四、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保证施工合法合规。

第三章施工过程一、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序列,确保施工质量。

二、对各种材料和设备要求合格认可,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四、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做好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培训并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

六、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七、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并且及时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展,做好施工日志和施工记录。

第四章施工验收一、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并出具相关的验收报告。

二、验收报告应当包含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环保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保证真实、客观。

三、对于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整改完善,并重新进行验收。

第五章隐患排查和整改一、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进行整改。

二、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设立专门的整改小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记录整改过程。

三、整改完成后,要进行复查核实,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a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组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编委会编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概述水工混凝土的品质要求是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混凝土不同,它除了有强度要求外,大兴安还要根据工程功能和工作条件,分别或同时满足抗渗、抗裂、抗冻、抗冲磨、抗风化和抗侵蚀等要求。

因而水工混凝土施工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认真做好混凝土工程各个环节的设计、施工和防护。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装机容量在1.2万kW以上的水电站中,混凝土坝约占70%,其中大型水电站中混凝土坝占84%,共浇筑各种水工混凝土2.48亿m3。

在已建成的39座100m 以上高坝中,混凝土坝共25座,占64%。

以上数据表明混凝土坝在我国占有主导地位,混凝土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20世纪50年代初,特别是近20年,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至2001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7700万kW,修建了多座不同类型、装机百万千以上和混凝土工程量超过百万立方米的水电站,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施工技术和建设管理模式。

本卷的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近20年来我国混凝土施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包括水工混凝土施工规划,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模板、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及防裂,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接缝灌浆,混凝土施工原型观测,混凝土缺陷修补等章节。

同时,将碾压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施工和砌石坝单列章节进行介绍。

1.国内混凝土坝施工发展概况1912年在云南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

目前全国已建、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约220座,100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20座。

我国混凝土坝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基本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有代表性的工程,20世纪50年代有新安江、柘溪、新丰江、盐锅峡等水电站;60年代有刘家峡、丹江口、三门峡等水电站;70年代有葛洲坝、乌江渡、龚嘴、凤滩、东江等水电站;80年代水电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有龙羊峡水电站和“五朵金花”—广州抽水蓄能、水口、岩滩、隔河岩、漫湾;进入90年代后,中国水电建设继续高速发展,有五强溪、李家峡、二滩、天生桥等水电站;世纪之交有三峡、小浪底、大朝山、棉花滩、百色等水电站;21世纪之初,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公伯峡、三板溪、瀑布沟等水电工程相继开工。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1综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1综述

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水工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工程1 基础、地基与地基处理1.1 建筑物的基础基础是构成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位于建筑物的下部,常常是在地面以下或水下。

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其所承受的荷载均衡地或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式传递给地基,并与地基协调地共同工作,保持建筑物的稳定。

水工建筑物中有一类结构物,它们处在基础的位置,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截断或削减地基中的渗流,有的也兼有承重、传力的功能,例如各种防渗墙、防冲墙、齿墙等,这一类结构物,通常也归于基础工程之中。

按埋置深度的深浅,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一般把埋深小于5m的,称为浅基础,大于5m的成为深基础。

建筑在软弱或透水地基上的水工建筑物通常要采用特殊的基础形式将上部结构的重量传至地层深处的较坚硬的土层或岩层上,显然这样的基础都是深基础。

如桩基础、防渗墙(地下连续墙)、沉井等。

一个建筑物究竟采用何种基础形式为宜,应当由上部建筑物对基础的功能要求、承受荷载的大小、地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单位的能力而定。

1.2 地基与地基处理建筑物建造在地基上,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地层(土层或岩层)。

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前者指不需人工加固即可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地基。

由于水工建筑物规模通常都很大,其地基不仅要承受垂直荷载,还要承受水压力和土压力的作用,并且有防渗要求,受力状态常常比一般建筑物更复杂,要求更高。

而优良地━━━━━━━━━━━━━━━━━编写:夏可风审稿:郝鸿禄基却越来越少,因此大多数地基都要经过人工处理,提高其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抗渗能力。

地基处理是指通过采取人工措施,改善或改变地基土(或岩石)的性质,使之能够满足上部结构物(包括基础)的要求的工程措施。

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一般有承载能力(抗压强度)、刚度(变形模量)、抗滑稳定性(抗剪强度)和抗渗性能(渗透系数或透水率,渗透破坏比降)等,针对不同的地层和不同的工程要求,地基处理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手册第一章概述一、背景介绍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水资源利用、调配和水灾防治等目的而建造的工程。

本施工技术手册旨在为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二、施工概况1. 施工范围:此处详细描述项目所涉及的具体施工范围,包括场地、设备、材料等。

2. 施工目标:明确项目的施工目标,包括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等。

3. 施工组织:详细说明施工团队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等。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一、资料准备1. 水利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审核。

2. 定位测量工作,确定工程起止点和方位。

二、设备与材料准备1. 设备清单:列出各种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和规格要求。

2. 材料清单:列出需采购的各类材料及数量。

三、人员培训1. 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包括相关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2. 相关质量、安全、环保等培训,确保工人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第三章施工工艺一、基础工程1. 地基处理:探明地基情况,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

2. 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工作。

二、主体工程1. 施工顺序: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规范,合理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2. 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三、附属设施1. 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排水系统,确保工地排水畅通。

2. 环保措施:根据环保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废水处理等。

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一、施工记录1. 施工日志: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施工日期、施工人员、施工量等。

2. 质量检测记录: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测结果,包括材料的试验报告、焊接接头的检测报告等。

二、质量控制措施1. 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专业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整改: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记录整改过程及结果。

第五章安全管理一、安全组织1. 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安全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第一章:水利水电工程概述1.1 水利水电工程的定义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资源的水力能量,运用相关技术设施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工程等。

1.2 水利水电工程的分类水利水电工程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水利工程和水电工程两大类。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库、水文观测系统和灌溉系统等;水电工程则主要包括水电站、水电设备等。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因此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

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工程可行性研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工程的建设目标、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2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性质和规模,合理设计施工组织结构、分工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3 施工图纸设计制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图纸,包括工程地形、水利设施、土建结构等详细信息,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3.1 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要求严格,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固。

3.2 结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施工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电站建筑、船闸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要确保结构的完整和安全。

3.3 设备安装水利水电工程的设备安装是关键环节,包括水轮机、发电机组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4.1 施工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施工任务和工期,及时跟进工程进展情况,保证工程的按时完工。

4.2 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3 安全生产管理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五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的维护与管理5.1 工程验收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评估工程质量和完工情况,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5冲洗与压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5冲洗与压水

第五节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及压水试验1 钻孔冲洗钻孔冲洗(简称洗孔、冲孔)是指使用清水或压缩空气与水将钻孔孔底沉淀的岩屑和孔壁上粘附的岩粉等污物冲出孔口以外,以使与钻孔相交的岩石裂隙口不被泥渣堵塞,达到便于浆液注入的目的。

灌浆工程对钻孔冲洗的要求是冲洗后孔底沉积厚度不大于20cm。

严格地说,冲孔是钻孔工序的一部分,钻孔(全孔或一个孔段)完成以后就应当及时地将钻孔冲洗干净,并保护好孔口,防止污水流进或异物落入。

冲孔是灌浆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灌浆孔的冲洗通常采用水冲法,即在钻孔完成后,取出岩芯,再下入钻具(或仅下入钻杆),开大水流,使孔内钻渣随循环水流悬浮带出孔外。

冲孔水量要尽可能地大一些,直至回水清净,肉眼观察无岩粉为止。

如果这样不能冲洗干净,不能达到孔底沉积小于20cm的要求,那就要采取捞砂取粉等措施。

如果孔壁有很多黏着物,或有特殊的冲洗要求,可能还应当专门对孔壁进行侧向冲洗。

孔深较浅的灌浆孔和使用风动钻孔机械钻进的灌浆孔也可使用压缩空气与水作冲洗介质。

冲孔的特点是,孔口不封闭,冲洗水流的水量大,但压力不一定大。

冲洗时间以回水变清为原则,施工中有的要求回水变清后持续多少时间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无必要。

2 裂隙冲洗2.1裂隙冲洗的目的裂隙冲洗(简称洗缝)是指采用水或压缩空气等介质对钻孔周围的岩体的裂隙或孔隙进行的冲洗。

其目的是:(1)希望将缝隙中的软弱充填物冲出孔口外,或推移至灌浆区域的一定范围之外;(2)使被灌裂隙变得畅通,以扩大灌注范围和注入量;(3)使被灌裂隙变得干净,以利于浆液注入后与裂隙两面的岩石黏结紧密,增强灌浆效果。

以前工程界对裂隙冲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尚存争议,通过许多试验和工程实践,特别乌江渡水电站帷幕灌浆取得成功以后,认识趋于一致:除非采取特别的冲洗方法和付出大的代价,裂隙冲洗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帷幕灌浆,裂隙冲洗并非是完全必要的,一些软弱物质可以通过提高灌浆压力来灌注或挤压密实,使抗渗能力满足要求;固结灌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岩体的变形模量,因而对裂隙冲洗的要求高于帷幕灌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1卷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10资料整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1卷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10资料整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1卷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
10资料整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一卷的地基与基础工程部分涉及了灌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灌浆施工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该部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灌浆技术。

对于灌浆10资料整理,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整理,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整理目标:明确需要整理的资料范围、种类以及目标,以便更好地安排工作。

2. 资料收集:将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3. 分类整理:按照工程类型、施工部位、时间顺序等对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编号,以便查找。

4. 编目索引:建立完善的编目体系,以便快速定位到具体资料。

5. 备份与安全: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并确保资料安全。

6. 归纳总结: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7. 归档与交付:将整理好的资料归档,并按照要求交付给相关部门或单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8砂砾灌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8砂砾灌浆

第八节砂砾石地基灌浆砂砾石层是冲积层(覆盖层)的一种,因其透水性大,在作为水工建筑物地基时常常需要进行防渗处理。

水泥(主要是水泥黏土浆液)灌浆是在砂砾石地基建造防渗帷幕的一项有效措施。

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一些砂砾石地基上的重要工程成功地建造了灌浆防渗帷幕。

后来由于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灌浆帷幕的使用逐渐减少,但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江河堤防、病险水库的防渗加固和围堰防渗中帷幕灌浆渐多应用。

我国在1963年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主持制定了《水工建筑物砂砾石基础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技术试行规范》,但后来没有修订和重印。

本节根据以往和近年的经验阐述该项技术的要点。

1 地层的可灌性1.1 砂砾石地层可灌性的判别方法分析砂砾石地层的可灌性首先应当了解地层的组成、性质、紧密程度、胶结情况、不同特性的土层分布、渗透性及颗粒级配等。

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可以用以下指标初步分析地层的可灌性。

1.1.1可灌比值可灌比值是砂砾石地层能否接受某种灌浆材料进行有效灌浆的一种指标通常用下式表示:M = D15(2-8-1)d85式中M—可灌比值;D15—砂砾石地层中含量为15%的颗粒粒径,mm;d85—灌浆材料中含量为85%的颗粒的粒径,mm。

常见灌浆材料的d85值参见表2-8-1。

在一般情况下,当M≥10时可灌注水泥黏土浆;当M≥15时可以灌注水泥浆。

实践经验证明,所用灌浆材料满足上述条件时,一般可使砂砾层的渗透系数降低至10-4~10-5cm/s的水平。

表2-8-1 各种灌浆材料的d85值灌浆材料42.5水泥32.5水泥磨细水泥膨润土黏土水泥黏土浆粉煤灰d85(mm) 0.06 0.075 0.025 0.0015 0.02~0.026 0.05~0.06 0.0471.1.2 小于0.1mm颗粒含量由于水泥颗粒的最大粒径接近0.1mm,一些工程的实践表明,对于小于0.1mm颗粒含量少于5%的砂砾石地层都可接受水泥黏土浆的有效灌注。

水利水电工程师手册目录

水利水电工程师手册目录

水利施工工程师手册目录第一篇施工导流第一章施工导流规划 (1)第一节施工导流标准 (1)第二节施工导流方式及布置 (10)第三节导流水力计算 (25)第二章围堰施工 (37)第一节围堰施工概述 (37)第二节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43)第三节砼围堰施工技术 (51)第四节格形围堰施工技术 (65)第五节其他类型围堰 (74)第三章截流工程施工技术 (76)第一节截流工程质量标准 (76)第二节截流方式的选择 (81)第三节截流工程设计 (83)第四节截流工程施工作业 (87)第四章基坑排水 (99)第一节初期排水 (99)第二节经常性排水施工方法 (102)第二篇土石方开挖工程第五章土的工程性质和方量计算 (116)第一节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级 (116)第二节土石方的计算与分配 (121)第六章土方挖运工程施工 (124)第一节人工挖运工程施工 (124)第二节机械挖运工程施工 (125)第七章土石明挖施工技术 (143)第一节明挖施工规划 (143)第二节岩基开挖施工技术 (151)第三节岸坡开挖施工方法 (162)第八章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 (166)第一节遂洞工程施工 (166)第二节竖斜井工程施工 (197)第三节地下厂房施工 (204)第九章爆破工程施工 (215)第一节爆破器材的使用 (215)第二节爆破施工作业施工技术 (223)第三节爆破的基本方法 (234)第四节边线控制爆破的施工技术 (248)第五节特种爆破的施工技术 (258)第六节爆破安全与防护技术 (287)第七节爆破检测与观测方法 (296)第十章土石方开挖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301)第一节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301)第二节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306)第三节疏浚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318)第三篇基础处理工第十一章灌浆工程施工技术 (325)第一节灌浆设备机具和灌浆材料概述 (325)第二节固结灌浆施工技术 (330)第三节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342)第四节化学灌浆施工 (354)第五节GIN灌浆施工 (356)第六节沙砾石层灌浆施工 (362)第七节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365)第十二章桩基工程施工 (373)第一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373)第二节钢筋砼预制桩 (385)第三节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 (395)第四节旋喷桩施工技术 (399)第五节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408)第六节夯扩灌注桩施工 (414)第七节人工挖(扩)孔灌注桩施工 (425)第八节深层搅拌桩施工 (431)第九节树根桩施工 (439)第十三章基岩锚固施工 (443)第一节锚固分类 (444)第二节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446)第三节预应力锚索结构 (449)第四节锚固施工 (458)第十四章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470)第一节防渗墙施工机具 (470)第二节防渗墙施工 (475)第三节防渗墙墙体材料 (485)第四节槽孔内钢筋笼及预埋件 (493)第五节几种特殊处理和防渗墙的质量检查 (495)第四篇混凝土工程第十五章砼原材料及运输 (497)第一节水泥 (497)第二节钢筋的品种及配料 (500)第三节掺和料及水的使用 (509)第四节砂石的选用 (512)第五节砼的运输 (517)第六节砼的生产系统 (520)第十六章模板工程施工 (526)第一节质量标准 (526)第二节模板的设计荷载 (528)第三节模板的基本形式 (531)第四节模板设计 (550)第五节模板的安装与拆卸 (561)第十七章砼温度控制 (554)第一节砼温度控制的基本任务 (554)第二节温度控制的设计与计算技术 (556)第三节碾压砼的温度控制 (593)第十八章砼浇筑 (595)第一节砼浇注方案的布置 (595)第二节综合性运输方式 (614)第三节砼浇筑技术 (630)第四节砼养护与保护 (639)第五节接缝灌浆技术措施 (641)第五篇坝体工程第十九章土石坝工程施工作业 (662)第一节软基开挖处理 (662)第二节土石坝施工程度作业 (676)第三节土石方工程开挖难点及解决措施 (681)第四节材料的运输 (689)第五节土坝填筑与碾压施工作业 (396)第六节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 (715)第二十章混凝土坝工程施工作业 (725)第一节砼坝施工规则 (725)第二节骨料生产及储存 (729)第三节混凝土坝施工程序及施工特点 (745)第四节砼拌和及运输 (747)第五节砼坝接缝灌浆施工作业 (767)第六节砼坝基础灌浆施工作业 (777)第七节质量管理与评定 (787)第二十一章碾压砼坝施工作业 (792)第一节碾压砼坝工程概述 (792)第二节碾压砼坝工程施工过程 (795)第三节运输与入仓施工作业 (808)第四节仓面的控制作业 (812)第五节摊铺与碾压施工作业 (817)第六节层面处理作业 (821)第七节分缝与造缝施工作业 (824)第八节质量评定与验收 (830)第二十二章堆石坝工程施工作业 (834)第一节堆石坝填筑与碾压施工作业 (834)第二节堆石坝防渗面板施工作业 (845)第二十三章渠系工程施工作业 (849)第一节渠道施工作业 (849)第二节水闸施工作业 (855)第三节渡槽施工作业 (875)第四节倒虹吸管施工作业 (887)第五节涵洞施工作业 (900)第六篇施工管理第二十四章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 (911)第一节进度控制概述 (911)第二节施工总进度的编制原则与要求 (917)第三节施工总进度的编制程序 (921)第四节编制控制性施工进度 (927)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与检查的表示方法 (936)第六节施工进度的调整与控制 (956)第七节计算机辅助管理工具在施工总进度中的应用 (968)第二十五章施工总布置 (974)第一节施工总布置概述 (974)第二节确定临时建项目及规划估算 (979)第三节施工总布置规划 (992)第四节分区布置 (996)第五节方案比较与完善 (1017)第二十六章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021)第一节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021)第二节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041)第三节工程质量检验 (1053)第四节工程质量评定验收 (1063)第五节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1093)第二十七章工程定额与概预算 (1102)第一节水利水电工程费用 (1102)第二节工程定额 (1122)第三节工程基础单价 (1143)第四节安装工程单价 (1168)第五节工程概(预)算编制 (1177)第七篇水利水电工程最新标准选编 (12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10资料整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10资料整理

第十节灌浆工程资料的整理1.灌浆资料的重要性1.1 灌浆工程资料的作用由于灌浆工程的隐蔽性和灌浆效果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因此灌浆工程资料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对于整个灌浆工程来说,灌浆工程资料是灌浆施工全过程的记录。

工程实施过程中和完成以后,观察不到任何有形的地面建筑物,工程的全部信息都包含在各种资料中。

(2)在灌浆过程中反馈的多种施工信息所形成的中间资料,是验证勘探资料、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的正确性,从而预测灌浆效果的依据;也是发现施工、设计可能存在的不足,需要调整施工参数的依据;(3)在施工结束以后的灌浆资料,包括各种测试资料,是评价灌浆施工质量和灌浆效果的重要依据,有时候是惟一依据。

(4)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如发现质量缺陷,如集中渗漏、渗漏量大等,这时灌浆资料是对质量缺陷进行追索调查,并制定修补措施的依据;(5)由于灌浆工程的经验性,因此一个工程的资料也是其它类似工程最好的借鉴和类比的资料;(6)由于灌浆工程理论上的不成熟、不完善,因此每一个灌浆工程,特别是复杂的工程和大型的灌浆试验,都是一次宝贵的原型试验,其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有用素材。

1.2 灌浆工程资料的种类灌浆工程的资料很多,如按资料形成的阶段和用途分类,根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主要的和常用的灌浆资料可列如表2-10-1。

表2-10-1 灌浆工程资料一览表表中主要图表的格式已列入规范附录中,表2-10-2为钻孔施工记录的一种形式。

在所有这些资料中,施工记录资料(即包括测试工作在内的各种原始记录)是十分重要基础资料,其它资料都是由它们整理加工出来的。

因此,原始记录的填写要特别注意做到:(1)真实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施工情况,真实是原始记录的生命,诚信是灌浆工程质量的生命。

现场是什么情况、数据是多少,就填写什么。

不得随意编造,弄虚作假。

(2)准确填写的情况要准确,能使用数据的尽量填写数据。

要避免使用估计、大约的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6岩基灌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6岩基灌浆

第六节岩石地基灌浆1 灌浆方法基岩灌浆有多种方法,按照浆液流动的方式分,有纯压式灌浆和循环式灌浆;按照灌浆段施工的顺序分有自上而下灌浆和自下而上灌浆等。

它们各有优缺点,各自适应不同的情况。

1.1 纯压式和循环式灌浆1.1.1纯压式灌浆将浆液灌注到灌浆孔段内,不再返回的灌浆方式称为纯压式灌浆,图2.6.1a为纯压式灌浆的灌浆设备、管路布置安装形式。

很显然,纯压式灌浆的浆液在灌浆孔段中是单向流动的,没有回浆管路,灌浆塞的构造也很简单,施工工效也较高,这是它的优点。

它的缺点是,当长时间灌注后或岩层裂隙很小时,浆液的流速慢,容易沉淀,可能会堵塞一部分裂隙通道,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提高浆液的稳定性,如在浆液中掺加适量的膨润土,或者使用稳定性浆液。

1.1.2循环式灌浆浆液灌注到孔段内,一部分渗入岩石裂隙,一部分经回浆管路返回储浆桶,这种方法称为循环式灌浆,图2-6-1b为循环式灌浆的灌浆设备、管路布置安装形式。

为了达到浆液在孔内循环的目的,要求射浆管出口接近灌浆段底部,规范规定其距离不大于50cm。

循环式灌浆时,无论何时灌浆孔段内的浆液总是保持着流动状态,因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浆液在孔内的沉淀现象,不易过早地堵塞裂隙通道,因而有利于提高灌浆质量,这是其优点。

它的缺点是比纯压式灌浆施工复杂、浆液损耗量大、工效也低一些;在有的情况下,如灌注浆液较浓,注入率较大,回浆很少,灌注时间较长等,可能会发生孔内浆液凝住射浆管的事故。

在国外,纯压式灌浆采用比较普遍。

我国灌浆规范规定“帷幕灌浆方式宜采用循环式灌浆,也可采用纯压式灌浆”,“浅孔固结灌浆可采用纯压式灌浆”。

各个工程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

(a)(b)(c)图2-6-1灌浆方式示意图a、b-纯压式灌浆;c-循环式灌浆1—灌浆段;2—灌浆塞;3—阀门;4—压力表;5—灌浆泵;6—供浆管;7—储浆搅拌机;8—进浆管;9—回浆管;1.2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灌浆1.2.1自上而下灌浆自上而下灌浆法(也称下行式灌浆法)是指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分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的灌浆。

水利工程施工手册模板

水利工程施工手册模板

水利工程施工手册模板第一章概述1.1 本手册的目的本手册是为了指导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正确进行施工作业,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

1.2 手册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施工队长、监理工程师、技术员等。

1.3 手册组织结构本手册分为总则、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几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管理要求。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勘察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勘察等,以便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2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勘察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3 施工人员培训在施工前需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2.4 施工材料准备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第三章施工过程管理3.1 施工工艺控制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规定进行。

3.2 施工进度控制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3 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四章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质量检查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4.2 施工质量验收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第五章施工安全管理5.1 安全生产措施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计划,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5.2 施工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3 安全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发现和消除施工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结语以上就是本手册的内容,希望施工人员能够认真遵守本手册的规定,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基础灌浆

水利工程施工基础灌浆

5. 灌浆的质量检查
基岩灌浆隐蔽性工程,必须加强灌浆质量的控制与检 查。为此,一方面要认真做好灌浆施工的原始记录,严格 灌浆施工的工艺控制,防止违规操作;另一方面,要在一 个灌浆区灌浆结束以后,进行专门性的质量检查,作出科 学的灌浆质量评定。基岩灌浆的质量检查结果,是整个工 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灌浆质量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对已灌地区,钻设 检查孔,通过压水试验和浆液注入率试验进行检查;通过 检查孔,钻取岩芯进行检查,或进行钻孔照相和孔内电视, 观察孔壁的灌浆质量;开挖平洞、竖井或钻设大口径钻孔, 检查人员直接进去观察检查,并在其中进行抗剪强度、弹 性模量等方面的试验;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测定基岩 的弹性模量、弹性波速等,对比这些参数在灌浆前后的变 化,借以判断灌浆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节 坝基岩石灌浆
将某种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按 一定的配比要求,通过钻孔用灌浆设备压入 岩层的孔(裂)隙中,经过硬化胶结后,形 成结石,以提高基岩的强度与整体性,改善 基岩的抗渗性 ------坝基岩石灌浆(简称基岩灌浆)

帷幕灌浆
布置在靠近上游迎水面的坝基内, 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幕墙。其目的是减 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坝底渗透压力, 保证基础的渗透稳定。 帷幕灌浆的深度主要由作用水头及 地质条件等确定,较之固结灌浆要深得 多,有些工程的帷幕深度超过百米。 施工中,通常采用单孔灌浆,所使 用的灌浆压力比较大。


即在一定的压力下,能灌入到裂隙、空隙或孔洞中, 充填密实。 (2)浆液硬化成结石后,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 必要的强度和粘结力。 (3)为便于施工和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浆液应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4)浆液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析水率低。 基岩灌浆以水泥灌浆最普遍。灌入基岩的水泥 浆液,由水泥与水按一定配比制成,水泥浆液呈悬 浮状态。水泥灌浆具有灌浆效果可靠,灌浆设备与 工艺比较简单,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1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01概述

第二章水泥灌浆第一节概述灌浆,亦称注浆,它是将某种浆液,一般是具有流动性、凝固后具有胶结力的浆液,注入到地层或结构物的裂隙、空隙或孔洞内,以提高其整体性和密实性,改善其力学和抗渗性能的一种工程手段。

由于在各种灌浆材料中,水泥是容易获得、性能优越、价格较低的材料,所以水泥灌浆是应用最普遍的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尤多。

1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水泥灌浆技术的发展灌浆技术起源于1802年,由法国人使用木制冲击泵灌入粘土和石灰浆液加固地层。

1826年英国研制发明硅酸盐水泥后,灌浆材料发展为以水泥浆液为主;1838年英国的汤姆逊隧道首次用水泥灌浆进行堵水。

1886年英国研制成功了使用压缩空气灌浆泵进行水泥灌浆。

20世纪初,灌浆技术在法国和秘鲁煤矿的竖井施工堵水中获得巨大成就,使用的灌浆泵性能也大大改善,这些都加快了灌浆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我国有规模的水工建筑物的灌浆始自20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及其后的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如狮子滩、上犹江、佛子岭、新安江、三门峡、丹江口、刘家峡、潘家口等等,坝基岩体都进行了妥善的灌浆处理;在覆盖层灌浆方面,则有下马岭、密云、岳城等工程,这些灌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八十年代我国首创孔口封闭灌浆法,贵州乌江渡水电站强岩溶地层的帷幕灌浆取得巨大成功,标志着我国灌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后孔口封闭法在全国范围推广成为水利水电建设灌浆工程的最主要的工法。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计划的科技攻关,在水电工程筑坝技术和高坝技术中安排了多项灌浆技术的课题,在灌浆工艺、灌浆机具和灌浆材料上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二滩、小浪底工程的兴建,国际上高效率的钻孔灌浆方法和设备引进国内,自动记录仪逐渐普及,计算机在灌浆过程控制和资料整理方面的应用逐渐━━━━━━━━━━━━━━━━━━━━━━━━编写:夏可风、赵存厚、肖恩尚、王晓喜审稿:张福贤、夏可风推广和普及。

国际上新提出的灌浆强度值(GIN)灌浆方法,我国先后在湖南江垭、河南小浪底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基帷幕灌浆中进行了试验和小规模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11工程实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2灌浆11工程实例

第十一节工程实例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厂坝工程帷幕灌浆1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电站厂房、航运工程和茅坪防护工程组成。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长2309.5m,坝顶高程185m,坝高181m,正常蓄水位175m,水库总库容393亿m3,装机容量1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度。

三峡大坝厂坝段已完建工程包括左岸非溢流坝(左非1~18号坝段)、升船机坝段、临时船闸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左厂1~14号坝段)、左导墙坝段、泄洪坝段(泄1~23号坝段)、右岸纵向围堰坝段(图2-11-1)。

右纵以右为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

图2-11-1 长江三峡工程枢纽布置图上:平面布置图;下:上游立视图三峡坝基岩性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岩性较完整、均一,力学强度高,微新岩石饱和抗压强度85~110MPa,变形模量15~30GPa,纵波波速4600~5800m/s。

坝址区长度大于400m,宽度大于2m的断层有16条,主要有F23、F215、F4、F5、F7、F12、F410~F413断层组、f18断层组、f20、f548、f603等。

坝区基岩裂隙以大于60°的陡倾角裂隙为主,占裂隙总数的55%~70%,30°~60°的中倾角裂隙占10%~20%。

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潜水,局部具有承压性。

岩体绝大部分透水性微弱,小于1Lu的约占85%~90%,断层、裂隙密集带透水性相对较强。

随着深度增加,岩体透水性有减弱的趋势。

透水率小于1Lu的相对不透水岩体顶面高程河床段一般为-50~0m,深槽部位达-120m;两岸漫滩为0~50m;山体为30~190m。

这是设计防渗帷幕的底线。

建基岩体以微新岩体为主,局部利用弱风化带下部岩体,优良岩体占95%以上,少量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岩体进行了处理。

建基面高程从两侧向主河床逐渐降低,中间为深槽,最低高程4m。

坝基渗控设计采用常规防渗排水与封闭抽排相结合的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4化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1卷 地基与基础工程--04化灌

第四章化学灌浆第一节概述化学灌浆是利用灌浆泵压力将硅酸钠或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灌注到钻孔和岩土孔隙或混凝土裂缝内,经凝胶固化以达到防渗或加固的目的的一种工程措施。

化学灌浆是对复杂地基进行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解决水泥等颗粒状材料灌浆不能解决的工程问题,或补充颗粒状材料灌浆的不足。

1. 化学灌浆的发展概况化学灌浆问世是1884年,英国的毫斯古德(Hosagood)采用化学浆液进行固砂。

1920年荷兰工程师尤斯登(E.J.Joosten)采用水玻璃、氯化钙双液双系统两次压注法,并于1926年取得了专利。

50年代美国研制了丙烯酰胺类浆液(AM—9)。

随后,相继开发研制出脲醛树脂类、环氧树脂类、木质素类,丙烯酸盐类,聚氨酯类等浆材,并广泛应用于工程。

随着化学灌浆技术的广泛应用,灌浆材料及施工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价格便宜、无污染、施工方便的化学灌浆材料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除水玻璃材料较早使用外,50年代末针对长江三峡工程固结灌浆开始进行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材料的研究,60年代初又研究了丙烯酰胺材料,70年代末研究了聚氨酯材料,进入80年代后,各种材料在种类、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环氧树脂、非碱性水玻璃、水溶性聚氨酯、丙烯酸盐等多种化灌新材料在工程上逐步得到应用。

我国的化学灌浆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除对化灌材料的开发研制外,与之配套的施工技术、工艺、灌浆机具和检测手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灌浆机具方面出现了专用化、系列化的趋势。

灌浆方法从灌注单一材料发展到应用多种材料的复合灌浆法。

对灌浆过程的控制出现了自动记录、集中管理和自动化监控的趋势;同时应用了电探测、声波探测、微观测试等多种检测仪器和手段。

化学灌浆技术的应用从已建工程缺陷处理,逐渐发展到在新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复杂地基处理设计中即考虑采用化灌技术━━━━━━━━━━━━━━━━━━━━━━━━━编写:张良秀审稿:肖田元方案,以满足工程需要,并获得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水泥灌浆第一节概述灌浆,亦称注浆,它是将某种浆液,一般是具有流动性、凝固后具有胶结力的浆液,注入到地层或结构物的裂隙、空隙或孔洞内,以提高其整体性和密实性,改善其力学和抗渗性能的一种工程手段。

由于在各种灌浆材料中,水泥是容易获得、性能优越、价格较低的材料,所以水泥灌浆是应用最普遍的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尤多。

1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水泥灌浆技术的发展灌浆技术起源于1802年,由法国人使用木制冲击泵灌入粘土和石灰浆液加固地层。

1826年英国研制发明硅酸盐水泥后,灌浆材料发展为以水泥浆液为主;1838年英国的汤姆逊隧道首次用水泥灌浆进行堵水。

1886年英国研制成功了使用压缩空气灌浆泵进行水泥灌浆。

20世纪初,灌浆技术在法国和秘鲁煤矿的竖井施工堵水中获得巨大成就,使用的灌浆泵性能也大大改善,这些都加快了灌浆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我国有规模的水工建筑物的灌浆始自20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及其后的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如狮子滩、上犹江、佛子岭、新安江、三门峡、丹江口、刘家峡、潘家口等等,坝基岩体都进行了妥善的灌浆处理;在覆盖层灌浆方面,则有下马岭、密云、岳城等工程,这些灌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八十年代我国首创孔口封闭灌浆法,贵州乌江渡水电站强岩溶地层的帷幕灌浆取得巨大成功,标志着我国灌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后孔口封闭法在全国范围推广成为水利水电建设灌浆工程的最主要的工法。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计划的科技攻关,在水电工程筑坝技术和高坝技术中安排了多项灌浆技术的课题,在灌浆工艺、灌浆机具和灌浆材料上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二滩、小浪底工程的兴建,国际上高效率的钻孔灌浆方法和设备引进国内,自动记录仪逐渐普及,计算机在灌浆过程控制和资料整理方面的应用逐渐━━━━━━━━━━━━━━━━━━━━━━━━编写:夏可风、赵存厚、肖恩尚、王晓喜审稿:张福贤、夏可风推广和普及。

国际上新提出的灌浆强度值(GIN)灌浆方法,我国先后在湖南江垭、河南小浪底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基帷幕灌浆中进行了试验和小规模应用。

我国十分重视水泥灌浆技术标准的编制和修订。

1963年,由当时的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主持制定了《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水泥灌浆工程施工技术试行规范》、《水工建筑物砂砾石基础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技术试行规范》和《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坝坝体接缝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试行规范》。

1983年修订为《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1994年和2001年再次修订为现行的SL62-19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和DL/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本手册中凡提到《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即指上述两个规范,否则将注明编号。

总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灌浆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我国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一批如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二滩、龙羊峡、乌江渡等大型或特大型的工程,成功地处理了这些工程的地基,确保了它们的长期安全运行;(2)首创了高效、简便、施工质量可靠、适合我国国情的孔口封闭灌浆法,并在各项工程中推广普及。

与此同时,国际上各种先进适用的方法也在不同条件下得到应用。

高压灌浆得到广泛应用;(3)首创了采用高压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相结合,加固软弱破碎岩体,并在多项工程中取得良好效果;(4)实现了以水泥灌浆为主,各种灌浆材料(包括化学灌浆材料)和浆液的多样化的格局,可以适应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5)计算机及自动记录仪的应用基本普及;(6)有基本健全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灌浆技术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有一些方面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这表现在灌浆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灌浆机理、灌浆工程的设计方法尚不成熟,灌浆目前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一门技艺;我国的钻灌施工机械、钻灌施工工效、灌浆质量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些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 水泥灌浆的分类对灌浆和水泥灌浆分类的方法和由此划分的灌浆类别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中通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2.1 按灌浆材料分按灌浆浆液的材料分,主要可以分为粒状材料灌浆和纯溶液灌浆,前者主要有水泥灌浆、黏土灌浆以及石灰、砂浆等材料的灌浆。

后者即化学灌浆,包括水玻璃和树脂等有机化学材料的灌浆。

水泥灌浆指以水泥浆液为灌注材料的灌浆,通常也包括水泥黏土灌浆、水泥粉煤灰灌浆、水泥水玻璃灌浆等,这些浆液也称为水泥基或水泥系浆液。

2.2 按在水工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分按灌浆在水工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有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回填灌浆、接触灌浆、接缝灌浆等。

帷幕灌浆是为在受灌体内建造防渗帷幕的灌浆,受灌体可以是基岩、砂卵砾石层、土层、围堰填筑体和有缺陷的混凝土等。

固结灌浆是为增强受灌体的密实性、整体性,提高其力学性能的灌浆。

大坝基岩固结灌浆通常都在岩石浅层进行,用于断层破碎带岩体的固结灌浆有时深度也较大。

前者通常压力较低,后者压力较高。

回填灌浆是为充填地基或水工建筑物结构内的空洞或空隙,增强其密实性和整体性而进行的灌浆,有时也叫充填灌浆。

常用于隧洞围岩与混凝土之间空隙的回填,溶洞的回填等。

预填骨料混凝土的灌浆也是属于这一性质。

接触灌浆是指在建筑物与基岩的竖直或高倾角接触面、钢管与混凝土接触面等部位进行的,为了充填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空隙,加强两种结构或材料之间的结合能力,改善受力条件的灌浆。

接缝灌浆是通过预埋管路对混凝土坝块间的收缩缝进行的灌浆,其目的是增强混凝土坝块间接合能力,改善传力条件。

另外,经常遇到的还有预应力灌浆、堵漏灌浆、补强灌浆等。

2.3按受灌建筑物或结构分按进行灌浆的建筑物或结构可分为坝基灌浆、隧洞灌浆、压力钢管灌浆、土坝灌浆、岸坡灌浆、预应力锚固灌浆、锚杆灌浆等。

2.4按灌浆地层分类按灌浆地层可分为岩石地基灌浆、砂砾石地层灌浆、土层灌浆等。

2.5 按灌浆方法分按灌浆方法可分为静压灌浆和高喷灌浆。

静压灌浆和高喷灌浆又有多种方式方法,如自上而下灌浆、自下而上灌浆、纯压式灌浆、循环式灌浆、孔口封闭法灌浆、分段阻塞法灌浆,以及单管法高喷灌浆、双管法高喷灌浆、三管法高喷灌浆等等。

特殊的灌浆方法有单液法灌浆、双液法灌浆、膜袋灌浆等等。

2.6 按灌浆的机理分按灌浆的作用和机理分有自流灌浆、压力灌浆、渗透灌浆、劈裂灌浆(亦称启缝灌浆、变位灌浆)、挤密灌浆(亦称压密灌浆)、充填灌浆等。

2.7 按灌浆时间分在隧洞或地下工程施工中,按灌浆工序与开挖工序的先后次序分有预灌浆(超前灌浆)、后灌浆等。

2.8 按灌浆压力分按灌浆压力的高低分有常压灌浆和高压灌浆。

灌浆规范规定3MPa以上压力的灌浆称为高压灌浆。

2.9 按灌浆条件分按灌浆条件分有盖重灌浆和无盖重灌浆。

以上各种灌浆分类方法及名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常都可遇到。

3 水泥灌浆的作用和适用范围3.1 水泥灌浆的作用水泥灌浆的直接目的是修补地质缺陷,主要起到如下四种作用。

(1)充填作用,浆液结石将地层空隙充填起来,提高地层的密实性,也可以阻止水流通过。

(2)压密作用,在浆液被压入过程中,对地层产生挤压,从而使那些无法进入浆液的细小裂隙和孔隙受到压缩或挤密,使地层密实性和力学性能都得到提高。

(3)粘合作用,浆液结石使已经脱开的岩块、建筑物裂缝等充填并粘合在一起,恢复或加强其整体性。

(4)固化作用,水泥浆液与地层中的粘土等松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凝固成坚固的“类岩体”。

3.2 水泥灌浆的适用范围水泥灌浆的适用范围很广,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常用于以下方面:(1)各种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包括岩石地基的防渗帷幕灌浆、固结灌浆,覆盖层地基的防渗帷幕灌浆,地下洞室和结构物的回填灌浆、围岩固结灌浆等;(2)土坝、堤防、围堰的防渗灌浆;(3)地下洞室掘进中的防渗、堵漏、加固灌浆,包括预注浆(超前注浆)等;(4)混凝土结构物施工的接缝灌浆、接触灌浆,预应力灌浆、预填骨料灌浆和缺陷修补灌浆等;(5)锚索、锚杆灌浆等。

本章主要介绍水泥灌浆地基处理方面的应用。

4灌浆工程的特点和一般要求4.1 灌浆工程的特点与一般建筑工程比较起来,灌浆工程有如下特点:(1)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不仅工程完成以后要被覆盖,即使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工程量和效果都是难以直观的,其质量难以进行直接地和完全的检查的。

其工程缺陷要在运行中或运行相当长时间后才能发现,而且补救起来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无法补救。

(2)灌浆工程是一种勘探、试验和施工平行进行的作业,对于复杂的工程,事前进行灌浆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但即使如此,设计人员也难以甚至不能够制定出一套保证不变更的设计方案。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调整设计是正常的现象。

灌浆工程的复杂性还在于其施工质量与工程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施工质量好的工程,灌浆效果也会好。

但是,二者不一致的情况也存在。

(3)经验的指导在许多情况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灌浆技术在理论上不成熟、不完善,因此搞好一项灌浆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经验,依靠施工队伍的经验。

4.2 灌浆工程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鉴于灌浆工程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一项灌浆工程要想取得成功,应当具备以下要素:(1)细致的地质勘探工作。

灌浆前对灌浆帷幕线上的地质情况,特别是不良地质情况应当尽量勘探清楚,这是搞好设计和施工的前提。

(2)适应地质条件的设计。

设计应当有针对性,同时也不是所有地质条件都适宜使用灌浆方法处理。

(3)适宜的灌浆材料。

根据被灌地层的特点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和浆液配比,对保证灌浆质量十分重要。

(4)有经验、有信誉的承包商和良好的施工工艺。

(5)具备灌浆专业知识的监理人员。

(6)有成效的质量保证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