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 将一些几何形状的面 作自由组合,表现规 则、平稳、较为理性 的视觉效果。
精品ppt
2
三、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 如何创造形象; • 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 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根据美的形式法则,构成所需要的图形。
在经过一定量的学习和练习后,扩大和丰富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造型手段,再过 渡到平面设计(应用设计)的新阶段,这就是平面构成的作用和实质。
四、平面构成的原理与技法:
精品ppt
30
⑵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 成的几何性质的面。
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的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 现几何曲线的特征。但,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 和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圆形,呈现出一种有变化的曲线 形,较正圆形更具有美感。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 的感觉。
精品ppt
例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用颜料喷洒 所产生的形;用“油水分离法”产生的形等等。
精品ppt
33
三、图与地:
在构成设计里,一般我们把具有形象感的实 体称为“图”,而把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 “地”。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 成为“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 们认为是“图”;
31
⑶ 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 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 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 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
在心理上能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 感觉。
精品ppt
32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 形态。具有其它形态表现不出来的、独特 的视觉效果。
精品ppt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得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2、构成得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得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与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得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同时还包括了色彩、形状、质地等艺术元素。

这些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构成各种各样的平面构成形式。

3.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的排列、平面的重复、平面的组合、平面的变形、平面的对比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可以表现出多样的美学效果。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对称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显得稳定和均衡,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 节奏原则节奏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强图形的动感和韵律感,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平衡原则平衡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均匀和组合协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平衡的运用可以使图形看起来稳定,避免了单调和杂乱的感觉。

4. 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统一感和整体性,使艺术作品更加连贯和一致。

5. 色彩对比原则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在平面上的对比和搭配。

通过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使艺术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

6. 空间视差原则空间视差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比例等手段表现出的三维空间感。

通过空间视差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7. 素描构图原则素描构图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的表现和排列,创造出形象和结构的构图方式。

通过素描构图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平面构成的艺术运用1. 平面构成的作用平面构成在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重复、对比等手段,使图形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是指由几何图形的平面所组成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平面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1. 平面几何图形: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包括点、直线、多边形、圆等。

这些元素可以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和排列,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2. 多边形构成:多边形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的构成通常包括各边的长度、夹角、对角线等属性。

3. 圆的构成:圆由一个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所有点的集合组成,并且这个定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圆的构成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属性。

4. 图形的相互关系:在平面构成中,图形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交、重叠、内含、相切等。

5. 对称性:平面构成还包括对称性的概念,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这对于许多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 坐标系:坐标系是平面构成中用于描述点和图形位置的重要工具,通常包括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上述是关于平面构成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还请随时告诉我。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

形态的构成要素
在现实的形态中,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形态。具象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 为形态,抽象形态包括冷抽象形和热抽象形。 自然形态指自然界本身就具有的形态,如日月、山川、动物、植物等自 然景观中的有机形和无机形。人为形态指人类创造出来的形态,表达了人的 理想和审美需求。 抽象形态是对具象形态的高度升华和概括,它更富于想象力,抽象美是 一种表现现代感的形式。抽象形态并不是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的再现,是在
3.面的构成
四、基本形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单位,可以是单形,也可以是一组相同或相似 的形象组成。基本形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平面构成就是利 用基本形的这些基本特征,依靠不同单位骨骼的空间去寻求建立形与形之间
的关系,从而去构筑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图形效果。
五、骨格
骨格构成是一种规律的逻辑构成,强调的是构成前的意象构思和表现技 法,是平面构成的主体部分。骨格是引导基本形在平面设计中有秩序的编排 规律和方式,又称骨架,是设计语言的章法、语法。
线可分为直线系与曲线系两大类。
直线类包括直线和折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线便是直线,直线反映了 最简洁的运动形态。直线似男性的阳刚品格:刚直、果断、简单、明确、理 性、具有速度感和坚定感;曲线类包括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是无定方向的
点的运动形态。曲线似女性的阴柔品格:优雅、柔和、轻盈、丰富、感性、
含蓄、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 线与方向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是线,就具备方向性的特征,方向是线
的灵魂。直线类可以归纳为垂直、水平、斜角三种基本形式。几何曲线规律
性强,有圆、圆弧、抛物线等样式;自由曲线有弹性且富于动感变化表达一 种有机生命形态的形式。
2.线的错觉
3.线的构成
a.纯直线构成 b.纯曲线构成 c.线的综合构成

三大构成之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之平面构成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2)反复 在平面构成中,反复也称重复,即以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元素,进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重复构 成形式。反复是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的条理。这种有规律的反复,能使构成作品产生一 定的节奏美。在平面构成中,反复的构成形式可以分为单纯反复和变化反复两种。单纯反复是将 单位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结构形式,始终不变的绝对的重构成形式。下图是呈单纯反复状态的 几何图案。
0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由黄金矩形又可以派生出黄金涡线,如下图所示。在黄金矩形中,如果去掉一个以短边为边长的 正方形时,剩下的矩形又是一个倒边的黄金矩形,以这样的规律,在黄金矩形中一直作下去,直 到最小的黄金矩形,再以每一个正方形的一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将每一端 弧线连接起来即成黄金涡线。
2019
三大构成之平面构成知识
目 录/contents
1.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中的形式 3.平面构成中的形态 4.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方式
目 录/contents
5.平面构成中的空间 6.平面构成中的肌理
Part 01 平面构成的概念
01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构成的概念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两个方面。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构成可以 理解为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炼和配置。它打破了传统美术具象写实描绘的常规手法,以抽象简练 的几何形态为造型要素,并将其按照美的原则,组织成高秩序化的形态的表现方式。 二、构成教育的发展 构成的观念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当时的艺术设计领域,出现了主张以抽象形式代替传 统写实风格的美学观念。这种观念经过俄国构成主义,荷兰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德国包豪斯 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最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造型原则。这个造型原则强调造型的美不是产品的 外部装饰就能涵盖的,而更强调功能产生的形态美;主张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艺术作品应该 尽量几何化,认为秩序和单纯是最富有意义的视觉造型。包豪斯设计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年 时间,但它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吸取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把构成教 育课程归类为三个模块,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内地经由 香港地区引入了日本的构成教育体系,使之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必修的设计基础课程, 以及雕塑、建筑等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选修课程。 三、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作为视觉艺术,主要研究点、线、面、肌理等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一定 的设计目的和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编排和组合的造型活动。它从抽象造型入手,以理性和逻辑推 理来进行构图、造型和表现,是理性和感性的双重产物。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平面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组成,其中有八种基本形式。

这些形式是独特的,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

以下是这八种基本形式的详细介绍:1.矩形:矩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它的四条边对等且相互平行。

矩形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广泛用于建筑、设计和几何学等领域。

矩形的特点是稳定、坚固,可以提供良好的空间利用。

2.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个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

由于其特殊性,正方形常被用作基础布局元素,如墙面砖、地板砖等。

3.圆形:圆形是由半径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封闭曲线。

圆形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对称性和不变性。

圆形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艺术领域,如圆形柱、圆顶等。

圆形具有较好的空间流动性和视觉效果,常被用来创造宜人和平衡的环境。

4.椭圆形:椭圆形是圆心到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所有点组成的曲线。

椭圆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常用于创造流动的空间和优雅的曲线。

椭圆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常被用作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如椭圆形门廊、椭圆形天花板等。

5.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多边形。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稳定性和坚固性,在建筑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屋顶结构、悬挂灯饰等。

6.梯形:梯形是一种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梯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常用于独特的空间分割和装饰效果。

梯形具有稳定性和对称性,常被用来创造有趣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流动性。

7.菱形:菱形是一种有四条相等的边的四边形。

菱形具有对称性和独特的形状,常用于创造独特的建筑外观和装饰元素。

菱形在艺术和设计中也常被用作主要设计元素,如菱形盖顶、菱形瓷砖等。

8.多边形:多边形是由多个直线段组成的封闭曲线。

多边形具有多种形状和边数,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多边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中常用于创造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和独特的外观。

多边形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比例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渐变构成的应用
四、发射构成
发射构成是指基本形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向四 周散发的构成形式。发射构成是渐变构成的一种特 殊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产生光学的 动感和交错的时空感。发射构成主要有向心式发射、 离心式发射、同心式发射和多心式发射四种表现形 式。
发射构成的应用
五、变异构成
变异构成是指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 局部突变的构成形式。变异构成突破了规范而单调 的规则性构成形式的局限,可以有效地强化视觉中 心,引起强烈的感知效果。变异构成主要有形状变 异、大小变异、方向变异、色彩变异、位置变异等 表现形式。
设计三大构成
一、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指在同一平面中以相同的基本形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构成形式。基本 形就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点、一段线或一个形状。重复构成常常依赖骨骼 的重复来表现。
重复构成可以强化图形的视觉印象,形成强烈的节奏感、秩序感和韵律感,并使图形具 备高度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重复构成的应用
二、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是指有相似之处的基本形组合在一起的构成形式。近似构成中的基本形在形状、 大小、色彩和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呈现出多样化的统一。近似构成是重复构成的 轻度变化,可以弥补重复构成单调、呆板的弱点,使形象更加活泼、生动。
近似构成的应用
三、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渐次变化,并演变成新的形象的构成形式。渐 变构成是一种规律性较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构成形式,有大小渐变、方向渐变、位 置渐变、形状渐变、色彩渐变等形式。渐变构成可以强化图形的秩序感,使画面产生一定 的空间感,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变化。
变异构成的应用
六、密集构成
密集构成是指通过基本形的大小、多少和疏密的自由变化来组成画面的构成形式。密集 构成是一种自由性的构成形式,主要通过点、线、面的集中与分散来编排画面构图,使画 面主次分明,虚实得当。

平面构成中十种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中十种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中十种构成形式一、引言平面构成是指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以及其所能呈现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在艺术设计、摄影、平面设计等领域中,平面构成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中的十种基本构成形式,包括对比、重复、对等、平衡、层次、对角线、黄金分割、尺寸关系、切割以及穿插。

二、对比 (Contrast)对比是指通过颜色、大小、形状、纹理等要素之间的差异,来达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

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主题,增加视觉效果。

例如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黑白对比来强调元素之间的差异,增加整体设计的吸引力。

1. 颜色对比•使用互补色、对比色等颜色相反的色彩进行对比,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2. 大小对比•使用不同大小的元素进行对比,增加层次感和吸引力。

3. 形状对比•使用不同形状的元素进行对比,突出主题和差异。

三、重复 (Repetition)重复是指在设计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或形式,创造出统一感和协调感,增强整体设计的稳定感。

重复可以在设计中形成一种节奏和规律。

1. 元素重复•在设计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如形状、图案、颜色等,营造出一种统一感。

2. 空间重复•在设计中重复使用相同的空间关系,如间距、布局等,形成一种视觉的丰富性。

3. 纹理重复•在设计中重复使用相同的纹理,形成一种连贯感和协调感。

四、对等 (Symmetry)对等是指通过图形或元素在中心轴上的对称性来达到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

对等可以使设计更加整洁、稳定和和谐。

1. 垂直对等•在设计中通过左右对称来达到平衡感,使整体设计更加稳定。

2. 水平对等•在设计中通过上下对称来达到平衡感,使整体设计更加均衡。

3. 辐射对等•在设计中通过从中心向外辐射的对称形式,形成一种稳定感和吸引力。

五、平衡 (Balance)平衡是指元素在整个设计中的分布均衡,使整体设计感觉稳定,没有过多的倾斜或压迫感。

1. 均衡分布•在设计中合理分布元素,避免过度集中或分散,使整体平衡。

平面构成5——表现形式

平面构成5——表现形式

集结构成的概念
指基本形按照聚散、虚实 的不同方式进行组合,没 有明确的骨骼线,较为自 由,在形式上要有节奏、 韵律感,有方向性。
集结构成的形式
1.以点为中心的集结构成 2.以线为中心的集结构成 3.自由的集结构成
以点为中心集结构成
以线为中心集结构成
自由的集结构成
集结构成要点 1、没有明确骨骼 2、有疏密变化 3、明显的方向感
重复构成的排列方式 1.基本形重复排列 2.基本形正负交替排列 3.基本形方向变动排列
4.单元基本形重复排列
基本形重复排列
注意:基本形的丰 富性与构成的重复 数量。
基本形正负交替排列
基本形正负交替排列
基本形方向变动排列
基本形方向变动排列
单元基本形重复排列
单元基本形重复排列
重复构成要点 1、重复的骨骼 2、同一基本形 3、规律性反复排列
1.视觉肌理 2.触觉肌理
视觉肌理
绘制法
拓印法
吸附法
流淌法
笔触法
对印法
熏炙法
拼贴法
喷洒法
触觉肌理
肌理构成要点 1、用材料去创作 2、随意性大 3、制作手法多样
作业内容:本章中讲解了 8 种构成形 式,为作图例一张,内容不限,要符合 构成形式的要求。
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15cmx15cm,共8幅,4幅 一组放在32×32cm黑色卡纸上。 要求手绘制作,黑白色表现,工具不限。
因联通而和谐 ——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的概念
渐变构成即一个或一组基 本形有规律且逐渐的变化。
单形的位置、形状、大小、 方向、色彩等视觉因素, 都可以进行渐变。
渐变构成的形式
1.形状的渐变
2.方向的渐变 3.大小的渐变 4.色彩的渐变 5.间隔的渐变 6.骨骼的渐变

平面构成—第3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

平面构成—第3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
同样,在平面构成中,若把很多画面中应出现的元素 无序地摆放在同一层面,将使画面出现杂乱无章甚至 混乱的状态。
层次关系在平面构成中关系着整个构成结构的精彩与 否,它是画面空间秩序、画面节奏的总指挥家。
平面构成中的层次关系,在视觉上是一种形态间的前 后、重叠、遮挡关系;同时形态间的遮挡、重叠等也 是表现画面层次关系的重要手段。
17
六、节奏与韵律
设计作品也可以创作出节奏的美感。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曾把建筑的构成层次关系比作音乐节奏的节拍,认为虽然艺术 的门类虽各有不同,但在构成艺术形式上却是有着某些共性的 存在。在构成艺术中,作品的节奏感主要表现在元素的重复、 动静、曲直,多种方式共存的排列组织的动势上。
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美感的共同语言,在进行 设计创作时,它是艺术家个人生活感受、文化素养和审美理想 所制约的创作情态的显示,更是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创作心态 和运用艺术语言熟练程度的直接反映,可以有效地表达设计者 对于作品的感受;在设计中,画面的整体节奏感与韵律感是营 造和表现画面效果,制造美的感染力的关键。画面的这种节奏 感可以使观者通过视觉感受而产生一种心理的感应,使静态的 形象在欣赏者心理上激扬起情绪的波动。成功的设计总是以明 确动人的节奏和韵律感将静态的画面变为有生命力的作品,如 图3-37~图3-40所示。
四、均衡
13
四、均衡
14
五、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某一事物在一个整体中 所占据的分量或者是体积。比例 是一个相对比较精确的数学概念, 它所反映的是物体元素形态之间 的大小、面积、重量等的比例关 系,是构成元素间视觉上的构成 比例关系。如图3-32所示的天才 画家达·芬奇关于人体的比例研 究,研究人的各种动态下的比例 尺度,对人体绘画提供了一定的 基础尺度。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一,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美感. 二,对比,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出优美直辖市的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四,统一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3.闭合的原理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象及构成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角,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密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点的密集趋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4.点的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二,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平行线,折线,交*线,发射线,斜线. 曲线:弧线,抛物线,旋涡线,波浪线,自由曲线. 虚线锯齿线. 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笔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笔毛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割. 三,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1)几何性的面:用数学的方式构成的形态.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图形,五角形,矩形等. (2)直线性的面:用直线任意构成的形态. (3)有机性形态的面:用自由的弧线构成的形态. (4)不规则性形态的面:用直线和自由弧线随意构成的形态. (5)偶然性形态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 (6)徒手性形态的面:不用任何几何器械辅助,而用毛笔徒手绘写的形态. 2.图与底,正与负的形象在平面上,最先吸引人的视觉的跳到人的眼前占有空间前进的形象被称为"图".反之,后退的在"图"周围的空间的形象称为"底".力的形象就称为正的形象,底的形象称为负的形象."图"和"底"的形象就像我国的阴刻图章一样,"图"和"底"总是相互陪衬着的."图"和"底"的关系并非总是很清楚的,在形象以不同的方向转换的时候,当形象的一部分被框架骨格线分割或者切除,或者形象和形象之间联合起来的时候,何者为"图",何者为"底",就不十分明显.因而就很难辩认出某种形象究竟是正形还是负形,这种构成中所产生的"图"和"底"也就是"正"与"负"随时变化的关系为设计构成中的填色来选择图形,使图形具多样性提供了较多的可能. 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各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前面有讲到节奏,这是具体的:在线之间按照一定的排列使之具有节奏感.要考虑对于递进的排列或者带有一定规律的排列的各种方法.在综合掌握线的方向性,能在画面构成上具有三维空间感.用更进一步使直线的粗细有所变化,就会使线间以及它们的组合的方向性产生更强烈的变化点的节奏:等间隔的排列,有于间隔距离的长短不同形成了疏密,但还是平面的画面.点与点间距离采取了累进的规律,可以使人产生动感.在渐进排列的点之间进一步增加点的大小差别时,则更加强调了渐进,递进性,并增加画面的动感.啊~~~还有点的大小在感觉上的最大限度,一定要取决于画面内容之间的相对关系. 第三章骨格与基本形及形与形的关系一,骨格的作用平面构成中,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骨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二,骨格的分类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1.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3.重复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内,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等距离划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称为重复骨格.重复骨格多为正方形单位空间,因对重复构成有利,可以较多的组合成新的形态. 4.渐变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划分单位面积的水平,垂直线所组成的网格称为渐变骨格.一般可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博那基数列,调合数列来划分的. 5.发射骨格:是由一个发射中心点向外发射或者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运行的骨格.发射骨格也可用渐变骨格的原理进行.由中心点有渐变变化的发射能给人以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基本形在构成中简洁的最基本的有助于设计的内部连结而不断产生出较多形态的图形. 基本形的设置不宜复杂,否则会使设计变得焕散,不统一,从而形成花砖地,不能创造了更多的抽象图形. 四,形与形的关系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7.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两个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错,其中一个覆盖在另一个上,成为合二为一完全重合的形象. 五,单形的构成训练 (1)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 (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方法一,同一基本形方向变动不同组合的重复构成在平面内,首先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划分空间作重复骨格,骨格的大小阔窄由设计者构思决定. 重复是在重复骨格内的基本形的重复排列.基本形为单纯的抽旬的图形.基本形的大小由重复骨格的一个单位大小决定,在重复骨格中一个单位内设置. 基本形输入到预先设定的重复骨格中,基本形可以有方向的变动.如设定基本形四边分别为a,b,c,d,在变动中可以是a边b边相接,也可以是a边和c边相接,依次类推就可以为ab,ac,ad,aa,ba,bc,bb,bd,cc,ca,ac,cd,bc,dd,da,db,dc.....等排列,也可以把基本形的形象对称形加入排列变动,这样不停的在骨格中位置重复变动,就得到不同接触变化,然后在各个骨格单位内基本形与骨格内的空间可以填黑也可以留白,空间留白,那基本形显然为黑,反之基本形如果是白那骨格空间就是黑了.这样重复变动,边与边发生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抽旬形象,最后再骨格线消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抽象的新形象.这种变动可是按一定规律来的,也可是自由的没常规的进行的.没规律的就得到自由的构成,按照一定规律的就得到有规律的构成.整个过程虽然比较单纯,预先也不必过多的计划.但是造型的重点都在选择图形之后,这些图形可以是一件好的作品,也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不理想的作品.好的保留不好的进行修改或者重组.因此重复构成实际是把一个基本形通过方向的变换设置和"图"与"底"的不同交换的数种图形综合起来的基本的图形上而得到发展的形象.这种经重复得到的图形,是从无意开始到有意完成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就会有许多意外的效果产生,因而对新的造型构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这种重复的骨格和重复基本形的构成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千变万化的设计作品来. 二,以一个基本形的近似变化构成近似构成主法是重复构成的轻度变动,近似构成在骨格选择上基本上和重复构成相同,都是基本形成在重复骨格内的排列构成. 基本形为以一个基本形象的近似形为构成元素,因此它的基本形不像重复只有一个基本形象而是多个基本形象. 1.近似基本形为同一个相同基本形象但大小变化.如正三角形,同为正三角形的大大正三角形或小正三角形. 2.近似基本形为它的类似形.如三角形,可以是各种不同角度的三角形,如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3.近似基本形为两个几何形的相加或者相减而得,如一个梯形加上一个圆形,一个梯形减去一个圆形. 4.近似基本形为一个一个有意画出的基本单位填色所得的近似形象. 5.近似基本形为变化不大的有机形. 以上为近似构成中的以不同方式处理画出的基本形象.在构成时基本上和重复构成一样,可以变换方向和填色选择图形.由于近似的基本形比重复有变化,因此在构成时应注意视觉的整体效果.搞不好容易使构成变得零乱而分散.但如变化的好可以既保持近似基本形的整体统一感又可以增加设计效果. 另一类近似构成,可以先设立骨格线,类似基本形在骨格框架内基本平均放置,每个基本形所占的骨格空间大致相近似.如在重复骨格中输入大小不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角形,但保持骨格内各单位间一定的空间关系,这种富有变化的构成方式是一种新的构成方法. 把一个有规则的图形和一个。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第一节单形造型课题一二形组合加减法一、形态的种类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瓣形态呢?思考原则: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正方形变成2:3 、2:4 、2:5 、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变化体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 ,50 ,70 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5、色彩关系的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简称单形)三、单形造型法1、加法:形+形 = 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例: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派生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派生(类推)几何形+有机形例:正方形+鸡蛋形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不规则形例:杯子------长方形+圆环锁头------正方形+圆环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台灯------三角形+球形组合方法:(图1,2)连接法:形与形外形接触,互不遮挡,保持原型特点。

联合法:形与形局部联合,组成另一个形象。

(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用“焊接”命令)。

分离法:形与形并列保持一点距离,蹭出现负形。

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几何形-有机形几何形-不规则形组合方法:(图1、2)减缺法: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出现新的形态。

(CoreDRAW 电脑软件用“修剪”命令)。

3、加减法综合减-加一法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平面构成手法

平面构成手法

平面构成手法平面构成是指在艺术设计中,通过排列、组合、分割和运用各种形状、线条、文字、色彩等元素,将平面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形成具有一定秩序和层次感的整体结构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手法是设计师用来组织和安排平面元素的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下面是常见的平面构成手法参考内容。

1. 对称构成:对称构成是指将平面元素按照中轴线对称排列,左右相对称。

这种构成手法常用于正式、庄重、稳定或宁静的设计,可以给人一种平衡、谐调、秩序感。

例如,对称组合的文字和图形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集中和平衡的感觉。

在对称构成中,要注意元素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平衡性,以及视觉的重点和焦点的处理。

2. 不对称构成:不对称构成是指将平面元素根据其形状、大小、颜色等特性进行非对称排列和组合。

这种构成手法常用于表达活力、动感和创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互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将大面积的无图像背景与小面积的图像组合,产生一种突破常规的效果。

在不对称构成中,要注意元素之间的平衡和关联,以及整体的平衡性。

3. 平衡构成:平衡构成是指通过调整和安排平面元素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颜色等,使整个设计在视觉上保持平衡感。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前者是指左右对称的平衡,后者是指不对称但整体仍然保持平衡的情况。

平衡构成可以使设计作品显得稳定、和谐、均衡,给人以舒适感和安全感。

在平衡构成中,要注意元素的比例、颜色对比和重量的分配等。

4. 装饰构成:装饰构成是指通过重复、镶嵌、覆盖、叠加等手法,将平面元素形成一种装饰性的构图效果。

这种构成手法常用于传统的艺术设计中,可以使设计作品显得精致、华丽和富有装饰性。

例如,可以通过重复运用某个元素(如图案、花纹、文字等),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平面表现形式。

在装饰构成中,要注意元素之间的关联和整体的和谐性,避免过于杂乱和拥挤。

5. 强调构成:强调构成是指通过一种或多种手法,突出表现某个元素或某组元素,使其在整个平面中成为视觉焦点。

简述平面构成中基本表现形式的种类

简述平面构成中基本表现形式的种类

简述平面构成中基本表现形式的种类
1、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
2、近似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
3、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4、发射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
5、空间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6、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
7、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
8、对比构成: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设计基础理论--平面构成 知识点梳理

设计基础理论--平面构成 知识点梳理

设计基础(一)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内容: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1、点 2、线 3、面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1、重复构成形式2、近似构成形式3、渐变构成形式4、变异构成形式5、对比构成形式6、密集构成形式7、分割构成形式 8、图与底构成形式 9、反常态构成形式10、空间构成形式一、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的特征及构成规律和审美原理的学科。

它重在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运动、光、比例等因素的变化和心理规律,极力伸张视觉语言的要素,提高视觉形象的表现力,为人类创造美好的视觉环境服务。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形态要素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

•概念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它似乎存在,但实际并不存在,我们认为它只存在于意念之中。

•现实形态,针对概念形态而言,即能看到或能触到的那种实际感觉到的形。

现实形分为具体形和抽象形,具体形又包括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抽象形包括冷抽象(几何学形)和热抽象(非几何学形)。

点的构成:线的构成: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强性、明晰、单纯、顽固、直接等,具有男性性格粗直线:强力、钝敏、粗笨细直线:神经质、锐敏、尖锐锯状直线:不安定、焦虑曲线分为几何曲线、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比较明确,易于理解,高贵。

自由曲线比较复杂,富于变化。

面的构成:•面的形象无限丰富,概括起来有直线形、曲线形、偶然形。

•直线形又包含几何直线形和自由直线形。

•曲线形又包含几何曲线形和自由曲线形。

三、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世界,有自然形态,又有人为形态,对形态的空间、速度、质感等特征的分析,是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形态与心理:《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形态与传达:形态与空间:形态与运动:形态与光:形态与变形:形态与质感:四、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原理•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五、平面构成的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密集、分割、图与底、反常态等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上课课件)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上课课件)

重复骨格
渐变骨格
发射骨格
课件教育
3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比 较灵活。包括:特异、对比、密集骨格等。
特异骨格
密集骨格
对比骨格
课件教育
4
平面构成
重复构成
课件教育
5
重复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重复, 是指骨格的单元、形象、大小、色彩和方向等 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同一设计中,相同 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的构成形 式,来源于自然界万物周而复始的更叠,它使 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形成和谐富于节奏感的视 觉效果,有利于加深人对形象的记忆。
课件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
49
(3)喷洒法。用 喷洒法,让颜料在 纸上形成纹理。
课件教育
50
(4)压印法。 将纸团、树皮、丝瓜筋、织物等表面凹凸不平的
物体,涂洒上颜料,压印纸上,形成纹理。
课件教育
51
(5)熏烧法。用火焰熏,使纸 的表面产生自然纹理。
课件教育
52
(6)防染法。利用一些抗水性材料在纸上画出自己 需要的画面痕迹,然后涂上色彩。
课件教育
45
课件教育
46
我们常用的制造肌理的方法有:
画,描,喷,印,洒,磨,染,压,编,剪, 刻,撕等
课件教育
47
(1)吸附法。将墨 或颜料滴在水面,稍 加搅动,任其流淌, 然后用吸水纸接触水 面,纹理自成。
课件教育
48
(2)对印法。做出一半的图形,对折纸张印出 另一半图形,或者在光滑的平面上涂上颜料, 用纸盖在上面进行挤压,自然形成的纹理图 案。
课件教育
8
2.骨骼的重复
构成图形的骨骼本身就有规律性的连续排列。骨骼重复单 位的形状、面积始终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同心式发射。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扩散。
(4)移心式发射
(4)多心式发射。画面中出现多个中心为发射点。
平面构成
特异 构 成
在规律性骨格和基本形内,变异其中个别骨 格或基本形,突破单调,打破规律。
1.特异基本形 在重复、渐变等由秩序的形式基础上,进行 突破或变异,极小部分违反规律秩序,成 为视觉中心。
第2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与法则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平面图形视觉形 态构成的秩序和规律。 重复、渐变、近似、特异、发射、对比、肌理
什么是骨格:
经过设计者刻意精心的编排,使形体具有秩序的空 间叫骨格。骨骼是构成图形的框架与格式,基本形是 骨架中的填充。
骨骼
规律性 非规律性
(1)规律性骨格。具有严谨的、数字关系的 骨格线。包括:重复、渐变、发射骨格等。
(2)对印法。做出一半的图形,对折纸张印出 另一半图形,或者在光滑的平面上涂上颜料, 用纸盖在上面进行挤压,自然形成的纹理图 案。
(3)喷洒法。用 喷洒法,让颜料在 纸上形成纹理。
(4)压印法。 将纸团、树皮、丝瓜筋、织物等表面凹凸不平的
物体,涂洒上颜料,压印纸上,形成纹理。
(5)熏烧法。用火焰熏,使纸 的表面产生自然纹理。
重复骨格
渐变骨格
发射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比 较灵活。包括:特异、对比、密集骨格等。
特异骨格
密集骨格
对比骨格
平面构成
重复构成
重复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重复, 是指骨格的单元、形象、大小、色彩和方向等 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同一设计中,相同 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的构成形 式,来源于自然界万物周而复始的更叠,它使 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形成和谐富于节奏感的视 觉效果,有利于加深人对形象的记忆。
平面构成
肌理 构 成
肌理:泛指所有不同物质表面的纹理。
• 肌理构成:就是将不同物质表面的肌理通 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构成设计。肌理构成是 一种技法构成,注重制作手段,随意性很 大,注重变化、注重美感。
我们常用的制造肌理的方法有:
画,描,喷,印,洒,磨,染,压,编,剪, 刻,撕等
(1)吸附法。将墨 或颜料滴在水面,稍 加搅动,任其流淌, 然后用吸水纸接触水 面,纹理自成。
形态、大小、色彩、肌理等近似。
平面构成
发射 构 成
发射构成,是基本形围绕骨格的中心点,向 外散发或向内集中的构成形式。是一种特 殊的重复和特殊的渐变。
1.发射的特点 一是发射点,即发射中心,是焦点所在; 二是发射线,即骨格线,有方向之别。
2.发射的形式 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
(1)离心式发射。即发射骨格线由中心向外发射。 (2)向心式发射。从四周向中心归拢发射点在画面外。
2.特异骨格
在规律性骨格中,部分骨格单位的形状、 大小、位置、方向发生了变异。
平面构成
对比 构 成
Hale Waihona Puke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不受骨格 的限制,是将不同、相反的构成元素组合 在一起,形成对比。
在对比中加入构成元素,使画面得到调 和;依据形态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 色彩、肌理、方圆、曲直、规则与不规则 等对比而寻求协调因素。
(6)防染法。利用一些抗水性材料在纸上画出自己 需要的画面痕迹,然后涂上色彩。
(7)拼贴法。 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后
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8)吹流法。 把液体颜料倒在纸上,再用嘴吹,使颜料流动,形成我 们想要的图形。
重复构成形式
1.基本形的重复 即不断使用同一基本形。产生和谐统一的感觉。大的基本 形重复,可产生整体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形重复, 可产生形态肌理的效果。
(1)基本形的绝对重复:同一个形反复排列。
(2)基本形的相对重复:基本形的大小、方向和位置等产 生变化,但基本形的形象不变。
2.骨骼的重复
2.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 渐渐变化。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所放的位置逐渐开始 有秩序的移动变化。
4.间隔的渐变:形与形之间的间距渐次的变 疏变密。
5.色彩的渐变:基本形的色彩由明到暗,由 暗到明,渐次的变化。
平面构成
近似 构 成
几个基本形大部分很相近,但局部有差异 变化,取得近似的要点:“求大同存小 异”,达到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效果。
构成图形的骨骼本身就有规律性的连续排列。骨骼重复单 位的形状、面积始终相等。
平面构成
渐变 构 成
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地、渐次地、循序渐 进地逐步变化,弥补了重复构成的单一性, 使重复中显得变化、生动。
形状、大小、位置、间隔、色彩的渐变等。
渐变构成形式
1.形状的渐变:由一个形象逐渐增减变化成 另一个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