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军力对比

合集下载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各国的实力格局错综复杂。

这一时期的国家实力不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上,还包括经济、工业、资源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当时世界各国实力的大致排名和分析。

首先,当仁不让的超级大国是美国。

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强大,从汽车到飞机,从钢铁到化工,各个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也极为发达,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还能大量出口。

在科技方面,美国的创新能力突出,不断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军事上,尽管在二战前其军事力量并非处于绝对领先,但强大的工业基础为其迅速扩充军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紧随其后的是英国。

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在一战后实力有所削弱,但仍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强大的海军。

英国的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其工业基础雄厚,尤其在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

军事上,英国拥有经验丰富的军队和先进的军事技术。

德国在二战前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经历了一战后的困境,德国在经济和工业上迅速崛起。

其工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重工业和军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德国的军事力量在希特勒的重整军备政策下得到了极大增强,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素质的军人。

苏联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强国。

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苏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发展迅速。

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战略纵深。

军事上,苏联红军规模庞大,装备不断更新。

法国在二战前虽然也是强国之一,但相对而言实力有所下滑。

其经济发展较为平稳,但工业创新能力不足。

军事上,法国的军事战略和装备更新存在一定的问题。

日本在亚洲地区崛起。

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改革和发展,日本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尤其在军事工业方面投入巨大。

其海军力量在亚洲地区较为强大,但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欧洲战场的主角是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法国和意大利只是配角,其他国家则属于群众演员了。

亚洲战场主角是日本和中国,其余都是配角,美日战争属于太平洋战场,二战后期苏联才介入对日作战,只有不到十天时间,因此苏联还不能算作主角。

至于朝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泰缅都只能算配角,因为中国战场上吸引了日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作战力量。

二战各国军力大比拼,谁最厉害?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协约国中的德国、日本与同盟国中的苏联、美国军力最强。

德国纳粹军队横扫整个欧洲,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其他欧洲国家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只有德国入侵苏联时才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经过数次鏖战苏联转守为攻取得战略战术上的最终胜利。

如果不是苏联和美国卷入这场战争,仅凭英法及欧洲的盟国是绝难扭转二战的战局,实在是德国的闪击战太厉害了。

与德国单挑只有美、苏还算对手,如果让德国和日本较量,德国的胜算更大,虽然纳粹和军国主义分子对他们的元首都是绝对忠诚,但是德国的军工企业更发达,生产的武器更先进,比如坦克: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比日本军队的97式中型坦克强很多,日本坦克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德军坦克作战的能力。

德国的“虎”式坦克装备的88毫米火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中最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库尔斯克与苏联的T-34坦克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壮观的坦克大战。

然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坦克因为口径大、射程远占尽优势,日本的坦克成了移动的活靶子,日本关东军唯一的一个装甲师团几乎全军覆没。

德军入侵苏联至少动用了五百万军队,这还只是它全部军力的不到二分之一。

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的总兵力不超过二百万,它全国的总兵力最多五百万,据说在战前日本编制只有二十个师团番号,每个师团大约两万多人,以后增加的兵力都是战时动员的。

中国的正规军应该在三百万以上,如果全民总动员中国能够应征参战的军队可达两千万,按10比1的概率中国的兵力动员潜力应该在四千万以上,当时中国的总人口是四万万。

二战冲锋枪排名

二战冲锋枪排名

二战冲锋枪排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二战各国军力排名二战各国军力排名从强到弱,苏德美英法日中意。

一苏联苏军在战争初期蒙受巨大损失,但并未崩溃。

相反,大量苏军发动了大量反突击,尽管损失惨重,但阻滞了德军的前进,为第二梯队的展开赢得了时间。

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军没怎么赢过,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巨大伤亡。

例如1941年6月22日,苏军损失1000多架飞机,但德军也创下了单日飞机损失记录。

而苏联的生产力也在迅速恢复,在大战结束前制造了700多万冲锋枪,10万飞机,10万坦克等大量装备。

这些装备故障低,寿命长。

一门1941年就在服役的炮一直杀到柏林,而同期的其它国家的炮很快就报废了。

苏联飞机中确实有很多木头飞机,但是英国蚊式也是木头的,而且性能优秀,战损率低。

苏军飞机的猛烈火力也能弥补这一问题。

有人说苏联坦克垃圾,但是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和德军对于SU-122/152ISU-122/152的动物杀手的称呼又该作何解释?苏军炮兵可谓史上第一,看一看战争后期苏军的炮火准备就知道了:几千车皮的弹药一下子打光,德军都被炸成傻子、下子、聋子、逃跑者了,还如何抵抗?苏军的122、152、203、305、356、406毫米炮、火箭炮就是德军的阴影。

苏联地雷也很牛。

被炸坏的德国战车有一万多辆!一个德军王牌师,被这么折腾一下,再被飞机火炮轰一下,会能赢吗?德军厉害,我承认,为什么莫斯科保卫战之前也出现布列斯特要塞拿不下,莫斯科保卫战之后就再也没则么赢过呢?你再去看一看苏军狙击手的贡献,你就会知道苏军在二战时就开始了立体战争。

苏联空军在库班战役中的损失只有德军的一半,这也说明了苏军的强势。

再有,IL-2“坦克杀手”这绰号是德军起的吧?这飞机开创了大规模使用集束炸弹的先河,在攻击中4、5架一个方向对地冲,德军高炮无法集中火力攻击,地面部队死伤惨重。

另外,苏联远程轰炸机还光顾了德国的后方城市,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战美日军事实力对比

二战美日军事实力对比

太平洋战争前美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 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再开展前却没有激活.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

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1、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2、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3、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4、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

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

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

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

‘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大全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大全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大全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

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希望你喜欢。

日俄战争双方兵力对比首先从俄国陆军上来说,在战争开始之前俄国的人口达到了一亿四千多万,其中有有一百五十万左右是俄国陆军,另外,俄国后备的兵力也在三百七十万以上。

当时,俄国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军队都在西部,而在远东则不到十万人。

在战争开始之后,俄国还曾经进行过大动员,陆续招了一百二十万的新兵。

其次,从海军方面来说,俄国具有两百多艘军舰。

而从装备上来说,俄国是非常精良的。

但是,日俄战争中的俄国指挥官却是一个经验不够丰富的人,做事也比较优柔寡断。

而日本的情况和俄国有些不同,日本的人口不多,大概只有四千万左右,战争的时候可以调动的兵力大约在两百万左右,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动用的陆军只有三十七万五千人,其中只有二十五万兵力可以在外作战。

但是日本在海军方面却比俄国出众,在战争前日本拥有的军舰数目为八十艘,其中许多都是新型的装备,不仅性能非常好,而且规格也是全部统一的。

日本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们国家的兵役制度可以让他们随时都能召集一批后备军。

通过日俄战争实力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俄国在军队数量上优于日本,但是在装备上和日本还是有些许的差距,再加上指挥者的失误,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日俄战争双方作战计划沙皇政府历来把远东看作次要战场,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

最早的计划是由黑龙江沿岸军区和俄国驻辽东地面部队的参谋部制订的,1901年经沙皇批准,1903年访问日本以后,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作出结论:“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而我们只需要14天的时间就能够在满洲集结4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日本陆军所需数量的三倍了。

所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

二战中日对比

二战中日对比

二战斯大林:中国没军事工业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全部中国海上力量不如一艘日舰?二战前夕,斯大林曾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这种充满沙文主义色彩的评判,听起来相当刺耳,却是中国人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军备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较量中惊人地展现了出来。

“七七事变”中在卢沟桥与日军战斗的中国士兵。

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且看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

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自1937年7月7日淞沪会战爆发,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在这场战争中,兵力对比对于战争的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兵力对比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兵力对比处于劣势。

日本在侵华之前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拥有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中国军队则面临着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国共两党内部矛盾,中国军队的整体指挥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混乱。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团结。

中国军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兵力逐渐增加。

此外,中国军队还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采取游击战等灵活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二、战争结果兵力对比的变化对于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军队的壮大和发展使得日本军队在中国的侵略遭遇了强有力的抵抗。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的后期,中国军队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

1943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相继发动了一系列反攻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中国取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团结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种团结和统一的精神,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的启示抗日战争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之间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兵力对比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唯一因素,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支持。

其次,团结和统一是战胜侵略者的关键。

只有全民族的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敌人。

最后,战争需要合理的战略和战术的支持。

中途岛海战的双方实力对比介绍

中途岛海战的双方实力对比介绍

中途岛海战的双方实力对比介绍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那么你了解中途岛海战的双方实力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途岛海战的双方实力对比,希望能帮到你。

中途岛海战双方兵力还是有点差距。

美国在中途岛中派出的是两个特混舰队,分别是第十六和第十七舰队。

第十六舰队有两艘航空母舰,九艘驱逐舰,六艘巡洋舰。

第十七舰队有一艘航空母舰,五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

这两支舰队在中途岛海域潜伏,等待时机。

另外美军有十九艘潜艇在附近海域监视日本的动向。

日本投入战场的是联合舰队,一共被分为六个编队。

主力编队由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麾下有一艘航空母舰,两艘水上飞机母舰,五十架水上飞机,七艘战列舰。

机动编队有四艘航空母舰,二百六十余艘舰载机,两艘战列舰和巡洋舰,主要负责空中支援。

北方编队有两艘航空母舰,八十二架舰载机,十架水上飞机,重巡洋舰三艘,运载部队两千人,负责佯攻。

登陆编队有一艘航空母舰,两艘水上母舰,四十架水上飞机,八艘重巡洋舰,运载人数达六千人,主要负责登陆中途岛。

还有侦察编队,负责建立潜艇警戒线。

另外有二百余架飞机负责空中侦察。

这就是中途岛海战双方兵力。

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只损失了一架航空母舰,一百余架飞机。

而日本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阵亡了几百名飞行员和三千余名船员。

这场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双方航母的实力。

日本损失了好几艘航空母舰,自此在太平洋战场处于被动局面。

中途岛海战哪一方赢了中途岛海战哪一方赢了?在付出惨烈的代价后,美国赢了。

但是美军没有白白牺牲军事装备和人员,他们让日本付出了惨烈十倍的代价。

日本不仅损失了大型航空母舰和飞机等军事设备,人员伤亡也非常惨重,总共阵亡了约四千人。

在中途岛海战过后,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很大逆转。

日本转攻为守。

在海战开始前,美军截获了日军高级军官之间的电报,并破解了其中密码。

美军早就知道日本攻击中途岛的具体方案,为此做了充分准备。

凌晨,日本发动了第一波攻击,108架舰载机攻击中途岛。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力对比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力对比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力对比二战前夕,斯大林曾经说: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这种落伍,首先在中国和日本的较量中残酷地展现出来。

当时的中国与日本,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因为中日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是非常惊人的。

从经济基础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60亿美元,中国当年的经济产值也就13.6亿美元,日本当年的钢产量是580万吨,而中国当年的钢产量只有4万吨。

日本当年煤的产量是5070万吨,中国是2800万吨。

中国那么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点。

日本的石油储备169万吨,中国的石油只有1.31万吨。

铜呢,日本是8.7万吨,中国只有700吨。

飞机,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当年就能造这么多,中国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径的火炮,日本当年生产了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

日本当年造了330辆坦克,中国一辆也造不了。

汽车,日本当年造了9500辆,中国也是一辆造不了。

军舰,日本当年生产的军舰是52400吨,中国一吨也造不了,也就是说当世界进入这个机械化军事时代的时候,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机械化时代的主战兵器,坦克、飞机、军舰、大炮都不能造,那么无论是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本都已经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

[ 转自铁血社区/post_12723504_1.html/ ]具体到双方军事实力的直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差别就更大。

卢沟桥事变以前,中国海军,中华民国的海军两万五千人,装备舰船是66艘,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等等,总吨位只有57608吨。

而日本海军截止到1937年,它拥有舰船285艘,总排水量达到115万吨,比中华民国的海军整整多了110万吨,日军的海军编成是12.7万人,当时的编成,有4搜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是6.9万吨,将近7万吨。

水上飞机母舰2艘,3.1万吨,战列舰9艘,27万多吨。

重型巡洋舰12艘,轻型巡洋舰21艘,驱逐舰102艘,潜艇59艘,练习舰1艘,一个练习舰就有1万吨排水量。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军力:军事实力。

包括人员和装备。

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战争打的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的国力。

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61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的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

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

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

主要说这六国。

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的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最想做到的!无疑,二战美国做的最好,因为它是最大的赢家![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的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的。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

二战陆军军力排行

二战陆军军力排行

二战陆军军力排行一、一流国家:德、美、英、苏这些国家具有先进的战争理念:即在空军支援下,使用以机械化部队为主力的优势兵力,摧枯拉朽式地击败敌军主力,迅速占领对方战略要地,摧毁对方战斗意志,迅速结束战争。

No.1德军和美军这两个国家的军人均具有高超的战略战术水平。

战争初期德军横扫包括法英苏在内的欧陆强军,成为欧陆霸主,创造了一个个战争神话。

战争后期美军成为德军的克星。

德军胜在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像钟摆一样精准的时间观念还有铁的意志以及铁的纪律,美军胜在武器上,各有千秋。

No.2英军英军同样具有高超的战略战术水平。

作为前任世界霸主,其军力当然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特别是雷达的发明和使用。

但战斗意志不及德军,武器不如美军。

No.3苏军斯大林的战争指挥艺术远逊于希特勒,甚至远逊于朱可夫,苏军的单兵作战素质远逊于德军。

10万德军能迅速击溃40万苏军,并俘虏其中30万。

苏联的最后胜利完全靠的是广袤的地域,众多的人口,严寒的气候,美英的援助,日本的愚蠢。

二、二流国家:日本日本战争理念落后。

甚至使用骑兵,士兵以练习拼刺刀和肉搏为主。

诺门坎一战再也不敢招惹苏联,后期关东军与苏军一战损失67.7万。

即使与德军手下败将的法军接战,预计日本陆军也占不到便宜。

三、三流国家:中国中国积贫积弱,没有像样的海陆空武器。

靠着相对较高的战略战术和一种不屈服的精神以及日本的失误竟然坚持抗战8年并成为同盟国四强之一。

何况还有大后方的战略家毛、战术精英林。

四、四流国家:缅甸二战期间,缅甸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中、英、日三国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厮杀。

战后12000名配备着坦克、装备精良的缅甸国防军竟被在中国内战中千里大逃亡、只装备着轻武器的3000残兵败将打得溃不成军。

其战力可想而知。

其他国家可参照以上。

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1939战前,分驻13个地区的德军有51个现役师,包括3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5个装甲师(加1个装甲旅)、4个轻型师和3个山地师。

战事一起,就迅速扩张。

到1940年,装甲师数量翻番(主要是改装轻型师)。

德军为入侵波兰编组了2个集团军群:北集团军群由2个集团军(各3个军)组成,辖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南集团军群(3个集团军10个军)辖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21个步兵师和3个山地师。

德军最重要的编制是师,分为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轻型师和山地师。

“第1波”的35个步兵师有18000人,第2波的有15000人,第3波和以后的步兵师炮兵数量较少。

步兵师由3个3000人的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

跟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步兵师的工程营和侦察队是战斗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炮,经常是攻坚的先锋。

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

步兵连约180人加一个班的反坦克枪。

机枪连有3个排6挺重机枪。

步兵营还有迫击炮排6门81mm迫击炮。

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

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

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波步兵师编制。

师以上集团军和军还有中型和重型火炮。

摩托化步兵师由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摩托化炮团组成。

波兰战役后,随着更多装甲师列编,其中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转入其他装甲师。

波兰战役的德军装甲师由2个坦克团组成,坦克团是2个4连制(32坦)坦克营组成。

加上预备车和各级部门共有561辆,不过一般都不到满编制,平均320多辆。

多数是I型和II型轻型坦克,不过装备机枪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

装甲师有2个全摩托化步兵团,后改称“装甲掷弹兵”。

德军装甲师的成功并不在其坦克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其对手,而在于组织和战术能力。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中日两国1937年之国力比较表类别 \ 国别中国日本比率国土总面积1142 万平方公里(外蒙古还未独立) 37 万平方公里(外蒙古还未独立) 31 : 1人口总数 4.6 亿 0.9 亿 5 : 1工业总量 13.6 亿美元 (占GDP 10%) 60 亿美元 (占GDP 80%) 1 : 4钢铁总产量 4 万吨 380 万吨 1 : 145煤年产量 2800 万吨 (其中外资企业占55%) 5070 万吨 1 : 2石油年产量 1.31 万吨 169 万吨 1 : 129铜年产量 0.07 万吨 8.7 万吨 1: 121飞机年产量基本无生产能力 1580 架 /大口径火炮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744 门 /坦克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330 辆 /汽车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9500 辆 (设备能力为年产30000辆) /年造船业能力不详 47.32 万吨 /年造舰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 5.3 万吨乱曰: 中国自清末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后,国势大衰。

民国建立之后又是军阀混战,发展缓慢。

至抗战军兴以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国。

而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中大胜中国,得到了清廷巨额赔款以后,国势大增。

至1937年,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国。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国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

诺大的中国在当时与撮尔倭国的差距之大,今天想来,也令人汗颜。

类别\国别中国日本比率军事工业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尚不能生产。

飞机和舰艇虽已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仍需进口。

无批量生产能力,按战时标准,实际上等于不能生产。

仅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工业门类齐全,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飞机,舰艇均可生产研发,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能力,完全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差距太大陆军步兵182个师又是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4个旅又二十个独立团极其他少量特种部队(其中40个师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黄埔军校生为军官而组建的部队,训练与装备较其它部队为好)。

二战九大参战国中国战力排名

二战九大参战国中国战力排名

二战九大参战国中国战力排名二战参战兵力比较多的有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芬兰,中国军队战斗力只能排第六,德国高居榜首。

本文摘自2015年8月28日今日头条,原题为《美国、德国、日本、芬兰,二战九大参战国谁最强?中国又能排第几》。

二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一共61个国家参与其中,被卷入战争的人口占地球人口的四分之三,也就是南美洲走运躲过了这一人类大劫。

在这些国家中,参战兵力比较多的有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芬兰。

如果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谁的兵力最强呢?No.9、意大利论装备,意大利其实是不弱的,要飞机有飞机,要大炮有大炮,要坦克有坦克,可就是不想好好打仗。

海军有战列舰7艘,巡洋舰、驱逐舰更是一大堆,死活就是不到大西洋去,就在地中海这个澡堂子扑腾,结果被英国海军围在角落里歼了。

陆军更惨,碰上已经被击溃的法国军队竟然大败。

北非十万打一万英军,结果被打得给希特勒发SOS,希特勒派个隆美尔过来就搞掂了。

进攻希腊,以为这下妥了吧。

打世界强国我们不行,打个邻居小国总是有戏的,而且内应都找好了,以为过去就是接收一下,结果一去,人家希腊不干,打得意大利一直想静静。

后来,干脆投降。

整个师向一个盟军士兵投降,意大利的军队把盟军进军柏林的路线都堵住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要投降。

这样的战斗力,当然垫底是有富余的。

No.8、芬兰芬兰这个国家大家可能不熟,但这个国家在二战中也打过一场大硬仗,这一仗是跟苏联人打的。

1939年的时候,苏联人向芬兰人说你把你的地盘给我。

这哪能给啊。

被拒后,苏联派了四十五万大军进犯。

当时是冬天,称为“冬季战争”。

当时芬兰有多少人口呢?二百来万,军队三万多。

就这么一个国家,你派四十五万大军。

是不是太夸张了?事实证明,不是派多了,而是派少了。

当时苏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向芬兰发起猛攻,号称三天拿下。

结果三个月才拿下,期间芬兰人一共造成了苏联二十万的伤亡。

二战日本兵力分析

二战日本兵力分析

二战日本兵力分析Grosso的分析: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

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

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grosso的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

总计陆军241万。

另海军35万。

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

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

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

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

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A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军力:军事实力。

包括人员和装备。

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战争打的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的国力。

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61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的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

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

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

主要说这六国。

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的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最想做到的!无疑,二战美国做的最好,因为它是最大的赢家![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的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的。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参战国一共投入多少兵力,减员率又是多少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参战国一共投入多少兵力,减员率又是多少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参战国一共投入多少兵力,减员率又是
多少呢
有战争,就有伤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灾难,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美国:参战兵力1 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人数1 070 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减员人数1 233 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 200万人,减员人数12 000 000人,减员率52.2%.德国:参战兵力1 700万人,减员人数9 900 000人,减员率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二战美德陆军师级战力比较

二战美德陆军师级战力比较

先谈谈美军装甲师。

到终战之前美军共成立了16个装甲师(1-14, 16及20),最早的五个装甲师在1941年才成立,其中第二和第三装甲师维持1942年型重装师的编制,有九个战车营和三个装步营的超大编制,其余的14个装甲师都是三个战车营和三个装步营的一般编制。

一个一般装甲师除了师部之外有三个战斗指挥部(Command Command),通常是A,B及R战斗指挥部,除了三个战车营,三个装步营之外,另有三个装甲炮兵营,一个机械化骑兵侦搜营,一个装甲工兵营,及后勤管理部队。

通常还会视战况需要额外编配独立战防营,独立防空营等等。

若是用诺曼底战役当时来讲,德军装甲师有两个战车营,美军有三个战车营,略胜一筹。

美军战车营有三个中战车连和一个轻战车连,中战车连有18辆M4中战车,轻战车连有17辆M5轻战车,加上营部的五辆M4中战车,总共有76各式战车。

三个战车营总共有228辆各式战车。

德军装甲师的战车营分别编配四号战车及豹式战车,四号战车营有四个连,一般每连是22辆四号战车,连同营部战车在满编时约有98辆四号战车。

豹式战车营有四个连,一般每连是17辆豹式战车,连同营部战车在满编时约有79辆豹式战车。

两个营总共177辆各式战车,数量上约只有美军的78%左右。

四号战车的性能与M4相当,豹式战车则在M4之上,不过在后勤维修方面,美军的妥善率约在80%以上,德军的妥善率约在70%以上,因此德军战车在性能方面占优势,美军战车在数量及妥善率上占优势德军装甲师有四个装甲掷弹兵营,而美军有三个装步营,看来德军在数量上略胜一筹。

然而众所周知,德军的四个装掷营当中只有一个是装甲化装掷营,其它三个都是摩托化装掷营,不论机动力,火力及防护力都有一段差距。

反观美军三个装步营全部都是编配半履带装甲运兵车,都具备有伴随战车进行机动作战的条件。

德军使用SPW251,美军使用M3,两者在性能方面差异不大。

德军在整体步兵数量是占优势,然而在装甲化步兵的数量上则是美军占优势。

二战军力排名

二战军力排名

二战军力排名:按照以下排名依据:战斗力包括装备、人员素质、战略指挥、军事指导思想等等,除此之外在不同或相同条件下,交锋的战绩也是主要因素。

此排名是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而得的个人观点。

1、德军。

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指挥水平、军事思想、战绩各个方面,德军都是翘楚。

即使德国与列强相比处于弱势的海军也把英美搞得够呛。

至于空军陆军更是打遍欧洲无敌手。

在对称条件下,德军几乎在所有的战斗中保持不败(在非对称条件下,后期面对东西线两面夹攻,能打成那样也颇为不易。

在北非战场更是名扬天下,虽败犹荣——在北非,德军从来没有真正占有过优势),只输了斯大林格勒一仗。

其闪电战的战术思想更是大大领先于其他各国,其前线部队间的低空配合堪称完美,即使后来的美军苏军也没有达到如此默契的程度。

2、美军。

综合国力最强的美国,其军队排名第二完全是因为其强大的技术、保障能力。

其三军的标准化程度、保障力度在参战各国中是最好的。

这点大大弥补了美军人员素质等其他方面的不足,使美军成为战后实力最强大的军队。

3、苏军。

把苏军排在美军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苏军在海军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其海军战术思想也不是很灵光。

其他方面,苏军在士兵素质上也比美军要差,尤其在对欧洲平民的尊重和军队纪律上差些。

4、日军。

日军陆海空三军实力较为均衡,但和美、苏有明显的差距,除了装备因素外,战术思想的陈旧时期致命伤(这也是当时亚洲军队的通病),使得日本军队在与欧美军队对抗时明显感觉落后。

1939年诺门汗,最精锐跋扈的关东军被朱可夫的苏联坦克打得稀里哗啦,45年时,苏军铁流更是横扫东北;在太平洋诸岛争夺战中,冲着美军机枪列队拚刺刀也只有日本人干得出来。

即使表现较好的海军,也是抱着大舰巨炮的陈腐信念,虽然有山本五十六这样的重视海军航空兵的将领,但总的来说日海军在对于航母、潜艇的使用上乏善可陈。

日军之所以排名如此,是因为其武士道精神激发出的战斗力,以及还算合格的三军装备水平。

5、英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力:军事实力.包括人员和装备.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地事情或事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战争打地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地国力.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地总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年月日—年月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地第二次全球规模地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个国家和地区、亿以上地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余万人,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地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主要说这六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地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地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地代价取得最大地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地最想做到地!无疑,二战美国做地最好,因为它是最大地赢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地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地.早在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年时美国地即达到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依托强大地经济,美国同时建立起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也最具活力地工业体系(当然它还是最安全地工业体系),年美国钢产量达到万吨,居当时地世界之首.到年时,美军总兵力达到万人,美国军事工业已经可以年产飞机万架、坦克万余辆,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万多辆坦克,其中近半数是位于底特律地克莱斯特工厂生产地谢尔曼坦克.军用汽车地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百万辆地规模.海军装备方面,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艘、战列舰艘、巡洋舰艘、驱逐舰艘、护卫舰艘、潜艇艘;而同期地日本在海军装备上拼尽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艘(也有艘一说)、战列舰艘、巡洋舰艘、驱逐舰艘、潜艇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强大地军工生产能力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地战争需要,而且还被大量用来支援同盟国作战,对盟国地物质支援其实早在美国参战之前就开始了.苏德战争期间美英援助苏联地大量军用装备和物资(仅美国援苏地飞机就超过了架、汽车超过万辆),这些物资(尤其是机械化装备)为苏军取得对德作战地胜利发挥了重要地作用.应当说,美国巨大而不受任何干扰地工业生产能力为同盟国服务是同盟国最终取胜地根本保证.在轴心国地高级军事将领中,除了山本五十六外,德国地隆美尔元帅也较早地意识到了美国工业能力对战争全局地影响.所以,他非常看重大西洋潜艇战地成败(虽然他作为陆军将领对海战没有什么影响力),当大西洋潜艇战在年归于失败后,隆美尔开始感到战争地前途暗淡起来了.《隆美尔战时文件》对于北非战争这样地一番总结:“决定北非战争胜负地主要因素就是盟军地物质优势.事实上,自从美国人参战之后,我们对最后胜利地希望就已经极其渺茫.假使我们地潜艇能控制大西洋,那么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即令美国人能够生产大量地战车、火炮和车辆,但仍须经过海运始能到达战场上.可是足以决定战争前途地‘大西洋之战’,不久就因为我们潜艇损失数字惨重而宣告失败.这个事实就是一切胜负地主因:只要是美英运输舰队可以到达地地方,那么我们就已经败定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隆美尔看来,只要美国地强大工业力量能够在某个战场上发生作用,则对轴心国而言,这个战场便再也不会有最后胜利地机会了.战争地实际进程印证了隆美尔地看法.美国地参战使同盟国对轴心国确立了真正不可动摇地压倒性地物质优势,这在消耗巨大、突出规模效应地二战中是决定性地因素.可惜地是在德国地最高决策层里,并没有多少人具有隆美尔那样地战略眼光,更没有什么人看重过美国地军事工业实力.所以希特勒对于美国人登陆北非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地担心,殊不知,随着美英肃清北非,轴心国阵营地瓦解已近在眼前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是德国,德国在十九世纪末期超越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地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有一组数据:年,德国生铁产量由万吨提高到万吨,钢产量由万吨增至万吨.年,德国新建多家兵工厂,包括家飞机厂、家汽车和坦克厂、家化工厂、家造船厂和家火炮厂.年月日,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要求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制订装备个陆军师地军备计划.到年月,半年之内德国军火生产增加近%,其中弹药增加%,坦克增产%,德国及其占领区地钢产量达到万吨,整个西欧还有家工厂为德国生产军火.但隐藏在“辉煌”数字背后地却是二战时期德国工业存在地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德国工业缺乏足够地原料.德国拥有地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军工生产需要地很多原料德国都很紧缺,这影响到了军工产品地数量和质量.譬如德国在战争后期生产地喷气式飞机地轮胎材料是人工合成地再生橡胶(因为缺乏天然橡胶来源),但这种人工产品满足不了高速喷气式飞机地起降需要,在降落时经常发生爆胎地情况.其次,德国严重缺乏石油等燃料来让它地军工产品充分发挥作用.在严密科学地组织和施佩尔富有创意地领导之下,德国地军工生产在年底以前竟然可以维持在相当高地产量上,前纳粹德国将军冯•梅林津在其所著地《坦克战》一书第二十三章中引述了纳粹德国军工部长施佩尔在向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时说地话:“如果用数字来说,[德国地]军工生产是很可观地.就拿年来说,我可以装备个步兵师和个装甲师.就是说,可以使万人得到新地武器装备.如果没有飞机轰炸,产量还可以提高.整个战争中,我们弹药生产地最高峰是在年月,飞机产量地最高峰是年月;火炮和新潜艇地生产是在年月.” 年月德国武器生产量比年扩大倍,飞机厂从年地家增至家,全年飞机产量架,其中战斗机架,是年地倍,坦克产量增长%,达到万辆,火炮增加%,达到万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年冬季之前,德国还看不出有失败或崩溃地迹象.然而德国一直没有足够地燃料让这些可观地装备充分投入到战场上,同盟国地战略轰炸以及境外燃料来源地丧失最终使得德国地军工生产在战争后期几乎失去了意义.从军工厂生产出来地成千上万架地飞机、数千辆地坦克、为数众多地潜艇都只能如废铁一样摆在地面上或泊在港口里,因为没有燃料可供它们前往战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德国地战时工业生产无法像美国那样在完全不受干扰和破坏地环境中进行.自从年月以后,德国地燃料工厂已成了盟国空军集中攻击地目标.此后,德国失掉了地燃料,这才是真正地大灾难.“敌人飞机地轰炸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武器生产再多也无济于事,因为新式坦克和喷气飞机没有燃料是没有用地.”施佩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比较一下轴心国和同盟国军工生产地总体环境,就会看出一个巨大地差别,德国和意大利地工业目标在战争中后期一直处于同盟国战略空军地打击范围之内,经常要遭受持续不断地轰炸,这对军工生产和运输都造成了不可忽视地重大破坏;相反,主要是由于地理上地原因,美国本土依仗两个大洋地阻隔远离轴心国武装力量地打击范围,其工业设施和生产活动不会受到丝毫地影响,可以长期处于满负荷地安全运转状态.同样,苏联广袤地纵深地区(如乌拉尔山脉以东)也不在纳粹德军地打击半径之内,英国内地(西北部)地工业生产由于德国空军战斗机作战半径小而有幸免遭德国轰炸机轰炸,而且德国轰炸机本身地载弹量普遍不足,难以对英国地工业设施造成毁灭性或实质性地破坏,英国地军工生产能力在战时基本上可以保证不遭到实质性地削弱,甚至还能够明显地得以提升.再加上同盟国占据着空中优势,所以,同盟国地军工生产地主要部分处于非常安全地状态.安全环境地差异势必直接影响军工生产地效率和成本,而这点对于一场长期地全面战争来说极为关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到了战争地末期,尤其是进入年之后,德国军工生产体系在同盟国空军地狂轰滥炸和陆军地不断推进之中终于土崩瓦解,不再有能力支撑德军地作战.而同时期地同盟国军工生产却达到了历史地最高峰.也就是说,和总地战争形势一样,德国地军工生产是一个逐渐被削弱直到最终垮台地过程,同盟国则是越打越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苏联.苏联地工业体系在二战中也经受住了严峻地考验,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之后地苏联用了不太长地时间就把一战时虚弱地俄罗斯改造成了一个强大地工业化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地钢产量为万吨.这个数字在当时地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很多人以为二战中苏联地工业都集中于西部地区,并且在年德军地悍然入侵中被大部占领和摧毁.实际上,斯大林早在二十年代后期起就开始了国家工业布局地战略性调整,他早已经意识到在自己国土地东部纵深建立强大工业区地深远意义,当希特勒上台后,面对咄咄逼人地纳粹德国,这种工业重心调整地必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尽管表面上看,苏联西部地工业在战前仍然支撑着国家地经济基础,但是东部工业区地存在为苏联提供了宝贵地战时工业储备,为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挫败后继续抵抗德军提供了后续地支撑力.当德军以闪电般地速度攻入苏联、苏联在三个月地时间内丢失了西部超过万平方公里地土地(这相当于英法两国国土面积之和地两倍)时,斯大林大大加速了重工业东迁地工作.到年下半年苏联从西部搬迁了个工业企业地设备和大量物资.年月,基本完成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地海沿岸地区企业地转移,第二阶段又疏散了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等南部地区企业.不少内迁企业平均不到两个月就在新址开始运转,有些甚至在中途或露天就部分开工.到年夏,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战争转轨,有家东迁地工厂和家新建工厂投产,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地比重从年地%上升到%.年,苏联飞机年产量达到架,坦克辆,火炮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其中有近万辆在战争中被德军击毁)、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苏联强大地生产能力和英美地外援及时补充了这些损失.飞机生产方面地数字我们在前面分析主要交战国地空军实力时已介绍过,数字超过万架之多.平均计算,苏联在苏德战争期间平均每年要生产出辆坦克、近万门火炮和迫击炮、架飞机,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巨大地军用车辆、轻装备、弹药等必要地军需物资,毫无疑问,这个数据反映出了苏联非常强大地工业生产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苏德双方在陆军主战装备方面地产量,两国地差距并不很明显,苏联方面地数量优势微弱,尤其是在坦克和飞机地数字上更是接近.这一现象表明德国地战时工业生产能力绝不在苏联之下,何况苏联取得地生产成绩还是建立在德国根本无法企及地资源优势和安全环境地基础上.德国生产出地装备由于燃料地匮乏和陷于瘫痪地交通无法大量运往战场发挥战斗力,而苏联则可以不受制约、最大限度地使用它地装备进行作战,这也是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地中后期,苏军投入到战场上地装备数量总要远远超过德军地主要原因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英国地情况较为特殊,它是老牌地西方工业列强,拥有较强地工业制造能力.但是在二战期间地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地主要战场局限于海上和空中,因为它只需确保自己在海上和空中地相对优势,就可以自保,因此其工业生产地重心自然倾向于海空装备方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年月登陆意大利以前),英国对德作战地陆上战场仅限于北非,而北非对德国来讲只是个很次要地战区,德国投入到这个战场上地兵力非常有限(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个不整齐地师),所以英军地陆上压力较小,陆军装备地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其生产在三军装备生产计划中并不占有优先地位置.总地来讲,英国具有很强地工业生产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严重依赖于海外资源地大量输入,在这方面,来自美国地援助和英帝国众多海外殖民地地贡献是不容忽视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日本在二战中表现出来地工业生产能力只能算是中等水平,这须用比较地方式才能直观地体会到.譬如日本地飞机生产量只相当于美国地十分之一略强.数据显示:日本地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年地辆,而美国在年地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辆.年,日本只生产了门口径大于毫米地野战火炮和至毫米口径火炮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门.年,日本只生产了辆中型坦克(需要指出地是,二战中日本装备地主战坦克普遍轻薄,日本自己称为“中型坦克”地坦克实际上只相当于其他主要交战国地轻型坦克,譬如日本在战争期间生产装备并投入实战使用地最重地坦克不过吨重,而同期德美苏英等国地中型坦克全重都已超过吨,而像德国装备地“豹”式中型坦克全重甚至已经超过吨)和辆轻型坦克,而美国却生产了辆中型坦克和辆轻型坦克.海军装备地生产量对比前面已经介绍过.总体来看,日本地国防工业生产重心侧重于海军,其空军和陆军地装备生产能力相对较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致命地是,日本比德国还缺乏资源,几乎所有地战略物资均要依靠进口.一旦日本失去制海权,其海外原料地输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到了战争地后期,原料地输入几乎完全断绝),这将直接影响到军工生产能否维持下去.日本地整体国防工业基础与美、英、德、苏相比本来就存在着差距,自然资源状况也不及上述四国,因此战时地日本虽全力生产,也无力改变战场态势.当美国人掌握了太平洋战场上地绝对制海权和制空权后,日本地工业体系便在严酷地封锁和令人窒息地战略轰炸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于中国,总体来说,比起上述几个现代国家,我们当时只能算是近现代国家!中国战前人口约亿人,超过日本倍多.但当时铁地年生产量不足万吨、钢地年生产量不足千吨,仅有很小地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艇船等较小型武器装备,根本无法满足战争对武器装备地需求.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火炮、坦克、机动车辆、舰艇等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 “七七事变”爆发时,掌握全国政权地国民党政府军事力量计有陆军步骑兵个师、个旅、海军舰艇万余吨、空军飞机余架.国民党政府地总兵力约多万人,但内部矛盾很多.政府军每师编制万余人、步骑枪余支、轻重机枪余挺、火炮门.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地主要弹药装备地最高年产量为:步枪支,机枪挺,迫击炮门,步枪子弹发,山野炮弹发,迫击炮弹发,手榴弹枚,炮可月产门,炮弹月产万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