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农药杀菌剂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三唑类杀菌剂作为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主力阵营之一,在很多作物上被广泛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作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药效高、持效期长、杀菌谱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跟其它防治真菌性药剂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唑类杀菌剂针对真菌性病害(除卵菌真菌),防治效果比较好。

1、三唑类药剂特点三唑类杀菌剂有很多种类,现在我们国内推广使用的就有20多种。

它们的防治作用很不错,主要表现在这5点。

(1)杀菌广谱。

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没效果。

(2)高效。

因为药效高,在使用时会比其它类型的杀菌剂用药量少。

(3)持效期长。

叶面喷施三唑类药剂后持效期可达15-20天;用三唑类药剂处理种子,持效期可达80天左右;用三唑类药剂处理土壤,持效期可达100天。

(4)内吸性好。

三唑类药剂内吸输导性较好,药剂被作物吸收速度快。

(5)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熏蒸、铲除作用。

三唑类药剂有很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在病菌已侵染作物后,施药抑制病菌生长,让作物病害停止或使病株恢复健康)、熏蒸(药剂的气体破坏病菌的正常生理机能)和铲除作用(杀死病菌,保护作物不受病菌侵染)。

2、常见的三唑类药剂针对当下发生比较多的病害,有8种三唑类药剂使用比较多,分别是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硅唑、氟环唑。

它们虽然都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但具体作用特点和防治病害稍有不同:大家在使用三唑类药剂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病害,以及发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比如梨黑星病严重,可以使用氟硅唑进行防治,但用戊唑醇效果可能就不是很好。

切忌乱用,避免达不到好的治病效果!3、常见的复配药剂不同三唑类杀菌剂防病对象不全一样,把2种三唑类杀菌剂,或者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三唑类药剂复配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防治的病害种类会更多,防治效果也会更好。

三唑磷农药注意事项

三唑磷农药注意事项

三唑磷农药注意事项三唑磷是一种常用的农药,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园等地,以防治病虫害。

然而,由于其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危害性,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用三唑磷农药前,应详细了解该农药的性质、用途和注意事项。

三唑磷是一种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杀虫和杀菌作用,对一些难以防治的病虫害效果显著。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严格遵守规定的用量和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误用。

其次,使用三唑磷农药时应戴好防护装备,以免直接接触到药剂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唑磷对皮肤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因此在操作时应戴好工作服、工作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同时,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工作服,防止残留药剂对身体产生慢性毒害。

第三,使用三唑磷农药时应遵循科学的施药原则和方法。

首先,应根据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和农药的推荐用量进行合理施药,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以防药害和农药残留。

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施药时间,避免在高温、风力较大、植株生长盛期等不利条件下施药,以免药效降低或药物飘散引起的环境污染。

此外,应按照正确的施药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药剂被水洗掉或挥发掉,影响效果和安全。

第四,使用三唑磷农药后要注意人体和环境的健康安全。

三唑磷是一种有毒的农药,使用后应注意防止残留物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使用后的农药包装物、残留物、废水等应安全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使用人员应注意观察自身的身体情况,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药物中毒而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三唑磷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或降低效果。

同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管好农药,远离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同时,三唑磷农药应放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中毒。

总之,三唑磷农药是一种常用的农药,具有较强的杀虫和杀菌作用。

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药剂的性质和用途,戴好防护装备,遵循科学的施药原则和方法,注意健康安全,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同时注意农药的安全保管。

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95%苯醚甲环唑

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95%苯醚甲环唑

低了经济效益 、 降低 了生态效益) 。苯 醚 甲环唑 的推广 与应用 , 不仅克 服了上 述 的
更重要的是产品毒性低 , 污染环境 , 伤害天敌 , 不 不 其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
六 、 广应 用 前 景 看 好 推
1 国内市场前景。农 药等农用化学 品对 我国农 业 的稳定增产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药 农 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 已形成包 括农 药原药生 产 、 制剂加工 、 农药 中间体等较 完整 的工业体 系 ,成 为化学工业一个重要的分支农用 化学 品行业 。我国现有 主要农 药原药生产企业 约
和解决农 药施用 、 病虫 害抗药性及环 境污染 三者的恶性循 环问题 。 新农药开发要求具有安
全性高、 低残 留、 高效 、 价廉 、 选择性高等 特性 , 即具有高活性 、 高选择性 、 与环境 相容性 。 高
效 、 毒农药 的崛起 , 低 必将给传统农业 防治带来一场革命 。 苯醚 甲环唑为高效 、 低毒杀菌剂 的优 良品种 , 瑞士公 司在 国际上 以商品名 “cF ”世高) 市 , 主要 的农 药上 市品种 之 S oe ( 上 是
4 0多 家 , 常 年生 产 原 药 约 2 0多 种 、 剂 10 0 可 6 制 00多 种 。 在 产 品 品种 、 量 、 品结 构 、 但 质 产 剂
型加工等方面 , 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我 国农药工业 产品结构不合理 , 杀菌剂 品种老
化, 有许多 品种需要进 口。因此 , 大力发展高效 、 低毒 、 安全的杀菌剂是我 国农药工业 的一
维普资讯

溯 钰 农化市场_ B讯——农化行业的最佳潆体 t I
维普资讯
产 品
C a Pi la F h n nCia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1.高效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和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杀菌活性,能够迅速控制病害的扩散和发展。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特定酶的活性,阻断其生长和繁殖。

2.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杀灭作用,包括霜霉病、锈病、炭疽病等。

因此,在农业和园艺中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控制多种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3.持效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持续的病害防治效果。

这是因为该类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可以通过吸收和转运分布到各个部位,包括叶片、茎和果实,从而保护整个植株免受病害的侵害。

4.系统性: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内吸性杀菌剂,能够通过植物的根部或叶片进入植物体内,被整个植物系统性地吸收和运输。

这种系统性的特点使得三唑类杀菌剂能够防治内螨、黑斑病、早疫病等植物内部感染的病害。

5.兼有防治和抗性管理功能:三唑类杀菌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已经感染的病害,同时也具有植物的抗性诱导能力。

这是因为三唑类杀菌剂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6.对环境和生态友好:三唑类杀菌剂在土壤中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残留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该类杀菌剂对非目标生物的毒害作用也较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7.抗性发展风险较低: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对病原真菌的多重靶点有作用,因此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性发展风险相对较低。

这一特点使得三唑类杀菌剂可以长期作为一种有效的病害防治工具使用。

综上所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性、广谱性、持效性、系统性、兼有防治和抗性管理功能、对环境和生态友好以及抗性发展风险较低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三唑类杀菌剂成为农业和园艺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病害防治工具,为种植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农药选择。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4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具有作物显著的防治病害效果,是目前使用面较广的一类药剂。

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使用效果也有差异。

本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要点,避免用药不合理导致药害发生。

1.丙环唑。

丙环唑对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叶霉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乳油,使用时要注意其浓度不能超过3000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丙环唑在高温下不稳定,使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5℃。

它的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

2.戊唑醇。

戊唑醇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和各种斑点病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可湿性粉剂和43%悬浮剂, 25%可湿性粉剂安全使用倍数在1500~2500倍,43%悬浮剂的安全使用倍数在3000~4000倍。

3.氟硅唑。

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效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40%乳油,安全使用浓度在6000~10000倍。

氟硅唑持效期较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使用期在10天以上,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4.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蔓枯病、早疫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10%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安全使用倍数在1000~1500倍。

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需保持在7天以上。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5.腈菌唑。

腈菌唑对作物的叶霉病、锈病、白粉病、黑星病等防治效果较好。

腈菌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12.5%乳油和40%可湿性粉剂,所以购买时要注意其含量和剂型,避免用药过量。

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

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

我们今天说的小黑马,是三唑类杀菌剂之一的四氟醚唑......提到四氟醚唑,相信多数农资人可能都知道一点,了解一点,但是,比起四氟醚唑的兄弟姐妹们如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那四氟醚唑的知名度可就小多了,因为提起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每一个农资人都能和您聊上半天,怎么用,效果怎么样,需要注意什么等。

作为四氟醚唑,他的内心是嫉妒的,也是不服气的,为什么呢?因为四氟醚唑也是实力派,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是其他三唑类不具备的。

三唑类在杀菌剂市场中的地位说到三唑类杀菌剂,它是作物化学防治的一类重要的药剂,也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从1974年西德拜耳公司研制的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井喷式发展,有几十个新三唑类被合成并登记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也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类杀菌剂(2016年被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超越),也是杀菌剂品类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在杀菌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细胞中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到杀菌剂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的优势非常明显,具体说来:1,广谱:可以用于几乎所有作物的多种真菌病害,包括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多种真菌病害(对卵菌纲无效),如谷类作物中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小麦的白粉病、锈病等,蔬菜的叶斑病、炭疽病等,果树中的梨树黑星病,香蕉叶斑病等,经济作物中的花生叶斑病等,实在是太广谱了,用途太广泛了;四氟醚唑是意大利意赛格公司首先研制和登记,目前意赛格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登记有130多个产品,2007年进入中国(商品名为“朵麦可®”)。

四氟醚唑属于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杀菌活性更强,同时对其他三唑类有抗性的病菌同样高效,并且持效期更长,可达4~6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四氟醚唑良好的内吸传导性主要归功于其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良好平衡。

四氟醚唑具备三唑类杀菌剂的共同特点和防治优势,同时还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安全性,四氟醚唑是所有三唑类杀菌剂中最安全的,可以用于幼苗、幼果期的真菌性病害的防治,而其他三唑类一般不建议在作物的生长早期使用。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氟环唑是一种新型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由德国巴斯夫公司1983年开发。

对禾谷类、豆类、柑橘、苹果、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特效。

一、氟环唑的独特性质氟环唑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有非常不错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是治疗真菌性病害的一把好手。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而且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应用实践表明,氟环唑的速效性非常优秀,2天杀菌,黄斑停止扩散;4天转绿,果面黄斑逐渐消失。

持效期也有保障,一次用药可保一季梢。

对防治柑橘砂皮病、疮痂病、炭疽病同样表现优异,在病害上果或叶面超过40%感病率时,复配戊唑醇和博激,可显著控制病害蔓延,恢复叶色,相较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具有更快见效、更长持效、更多功效的优势。

二、氟环唑的作用机制氟环唑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C14脱甲基酶)有强力亲和性,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原真菌。

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也是其杀菌活性更高的原因之一。

大量田间试验发现,很多杀菌剂对作物不仅有防病作用,还有增产的保健作用。

例如大家熟知的吡唑醚菌酯。

氟环唑,作为第六代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同样具有不亚于吡唑的增产保健效果。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氟环唑喷施在小麦、玉米和花生3种作物研究其防病保健作用机制,发现喷施氟环唑的田块,3种作物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水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玉米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也略有增加。

氟环唑和戊唑醇哪个好

氟环唑和戊唑醇哪个好

在农业种植中,杀菌剂必不可少,其中三唑类杀菌剂占杀菌剂市场份额的21%左右,仅次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位居全球第二。

而氟环唑、戊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中使用量靠前的品类。

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真菌)均有活性,但是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对细菌性和病毒性病菌无活性。

作用机理是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在植物体内抑制病菌的附着胞、吸器的正常发育,使菌丝生长、孢子的形成受阻。

三唑类杀菌剂都有较好的内吸传导性,作物叶片局部吸收可传导整个叶片,部分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可做种子处理剂,向上传导至地上部分。

并且三唑类杀菌剂都对植物起生长调节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中的赤霉素的活性,阻碍植物甾醇生物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下面就针对农业应用较广的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和戊唑醇这两大三唑类杀菌剂的性能功能及安全性进行对比介绍!一、杀菌谱对比氟环唑: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杀菌特性是独一无二的,是提高作物的凡丁质酶活性,同时造成麦角甾醇减少或缺乏,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是一种新型的重要三唑类含氟杀菌剂。

杀菌广谱,在我国登记作物有9种,主要运用在谷物、大豆及水果蔬菜上,对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锈病、纹枯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戊唑醇:同样是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在我国登记的有24种作物,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及各种斑点病等,特别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二、内吸性对比氟环唑:具有较强内吸作用,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的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活性高,持效较长。

三、杀菌针对性对比氟环唑:广谱性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在大田、南方果树上用的较多,对谷类和豆类的锈病、叶斑病较好。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简介
一、三唑酮
简介三唑酮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个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三唑酮在某些病菌体内活性很强,但离体活性较差,对白粉病、锈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对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云纹病、叶枯病、玉米圆斑病、黑穗病、凤梨黑腐病均有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适用于茎叶喷雾、处理种子、消毒土壤等多种方法,对鱼类和鸟类安全,对天敌和蜜蜂无害。

二、戊唑醇
戊唑醇杀菌性能与三唑酮相似,杀菌广谱,用量低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

应用: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内吸性,用于处理种子,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在作物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内的病菌;用于全叶喷雾,可杀灭叶片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与三唑酮类似,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和三唑醇高,使用表现为用药量低。

三、腈菌唑
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杀菌广谱,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喷洒,也可用于处理种子。

作用机理为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

四、丙环唑
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作物体内向上传导。

丙环唑可以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卵菌病无效。

五、氟硅唑
氟硅唑是三唑类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

三唑类药剂大比拼!

三唑类药剂大比拼!

三唑类药剂大比拼!在香蕉的病害防治过程中,三唑类杀菌剂因其具有广谱性、高效性、持效期长的特点,对香蕉叶斑病、黑星病、黑疫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目前使用面最广的一类药剂。

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施用效果也有差异。

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并用好几种三唑类杀菌剂,是能否有效防治病害发生的关键。

1.丙环唑其杀菌特性与三唑酮相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向顶部疏导,在香蕉上主要用于防治叶斑病,多在发病初期施用。

市面上出现的剂型主要是25%乳油,使用时要注意不能超过3000倍液,防止药害的发生。

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注意不要连续使用。

丙环唑高温下不稳定,使用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

2.戊唑醇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不仅具有杀菌活性,还可促进作物生长,防病谱广,主要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和黑星病。

43%悬浮剂的安全使用倍数在3000~4000倍之间,大田作物使用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3.氟硅唑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是当前防治黑星病的特效药剂。

由于其极易发生药害,所以在施用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用量。

氟硅唑残效期较长,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期10天以上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4.苯醚甲环唑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一些种传病害具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对作物安全,叶面喷施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质量。

香蕉叶斑病、黑星病均可防治。

苯醚甲环唑使用应注意安全间隔期,保持在7天以上。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施药应选早晚气温低、无风时进行。

5.氟环唑具有内吸性的广谱性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内吸和残留活性。

主要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氟硅唑等相对于丙环唑、烯唑醇等安全性较高。

在选择和施用过程中,前期建议喷施保护性较好的杀菌剂,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到预防为主,有效防治。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1.作用特点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

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

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1.作用特点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广谱、高效、内吸传导性强,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其他杀菌剂效果翻倍

广谱、高效、内吸传导性强,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其他杀菌剂效果翻倍

广谱、高效、内吸传导性强,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其他杀菌剂效果翻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是目前生产上使用面很广的一类杀菌剂,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使用效果、方法也有不同。

在生产上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常见的有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己唑醇,以及与这些农药复配的杀菌剂,等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

真菌的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麦角甾醇,而三唑类杀菌剂就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这些麦角甾醇的合成,因此防治真菌性病害效果好,但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作物病害无效。

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其他杀菌剂效果更好三唑类杀菌剂最好与其他杀菌机制的杀菌剂混用,不仅效果会更好,而且有利于防止病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在生产上将三唑类杀菌剂与吡唑嘧菌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多种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这样可以先杀灭大部分萌发前的病菌孢子,然后再清除已经侵入作物体内的残余病菌,使其杀菌效果更好。

在防治小麦、水稻纹枯病时,将戊唑醇与井冈霉素混用,有利于提高对纹枯病的防效。

防治小麦锈病时,用戊唑醇和井冈霉素混用,均能提高对锈病的防治效果。

如果田间麦苗长势旺,戊唑醇每亩纯药用量适当增加,不仅可有效防治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还能在麦苗拔节期抑制其基部节间拔长,有利于防治小麦后期倒伏。

春季麦田治虫(主要是蚜虫、红蜘蛛)时,将戊唑醇和井冈霉素桶混使用时,可加入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杀虫剂,注意采用二次稀释方法,合理配制药液,能起到既治病又能杀虫的作用。

但须注意的是,稻田施用三唑类杀菌剂时,不宜加赤霉酸。

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的抑制作用很微弱,正常用药不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加入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时,要注意不同水稻品种对赤霉酸的敏感性,在不了解水稻品种对赤霉酸的敏感性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加入赤霉酸,以防止水稻穗下节间拉得过长,造成后期倒伏。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来源:火种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功能和保护、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由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

在杀菌谱上比较广,对于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大多数病原真菌引起作物病害有效,能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害的效果。

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和叶斑病等。

三唑类杀菌剂特性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在不同作用点阻碍、抑制病原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杀菌活性。

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农药杀菌剂的1/10-1/5。

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农药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在安全性上该类药剂均为低毒性杀菌剂,但对作物安全性相对较差,容易抑制作物的生长。

如粉锈宁杀菌剂处理小麦种子会影响其发芽率和出苗率。

因此,使用时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施用,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可搭配天然芸苔素,起到增强药效,避免抑制生长,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等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特点1、三唑类杀菌剂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病害无效。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寄主组织之前,先由有性孢子或菌丝萌发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产生芽管或吸器,再侵入进植物组织内。

产生无性孢子的时候,自然会同时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壁。

2、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使用时机是病害侵染的初期。

此时的病菌开始在寄主体内一边汲取有机营养一边发育形成新的无性孢子。

因此,三唑类杀菌剂是治疗性杀菌剂。

3、生产中,三唑类最好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和吡唑醚菌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先消灭大部分萌发前的病菌孢子,再清理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残余。

润植乐植保小店,交易担保,放心买,一瓶包邮作物健康生长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镁硅不可少抗虫抗病增产提质叶面肥小程序4、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不一样,有时候两种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混配在一起,发挥更好的杀菌效果。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第二大杀菌剂类型。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同时三氮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发现过程60 年代中期, 荷兰的 Philiph -Dupher 公司开发了第一个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但是随后出现的几个 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都因其较窄的抑菌谱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0年代末, 西德拜尔(Bayer)公司和比利时Janssen 药物公司首先报道了 1 -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拜尔公司研究人员从一个结构假设出发研究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即在“生物体内凡能生成高反应性能的碳酰离子的化合物, 必然具有某种活性。

经生物鉴定验证 ,它对酵母和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 当唑类成分主要是以咪唑和 1 , 2 , 4 -三唑为基本结构时 ,即使改变其取代基部分 ,并不丧失生物活性,并由此开发了代表性化合物氟三唑,已作为谷类和蔬菜白粉病防治药而应用。

70 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 各大公司先后开发研究表明, 苯基可广泛地被其它基团所取代,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 或更加提高。

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高, 以后就被开发成最具代表性的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和三唑醇等系列优秀品种。

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有些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杀菌活性, 同时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活性。

B¨uchel 等人首先报道了具有植物生长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含 0.05 %时可使豆类增产40 %。

三唑衍生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发现使该类杀菌剂的研究更加活跃,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并相继推出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 ,植物生长抑制剂“抑芽唑”等三唑化合物。

三唑类农药杀菌剂的优缺点

三唑类农药杀菌剂的优缺点

三唑类农药杀菌剂杀菌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农药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农药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农药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植保技术,农资营销故事请百度微农资。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农药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植物根系(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植保技术,农资营销故事请百度微农资。

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唑类农药杀菌剂杀菌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农药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农药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农药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植保技术,农资营销故事请百度微农资。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
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
(3)腈菌唑:三唑类农药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
黄瓜白粉病
植物根系
(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

获取更多农业资讯,植保技术,农资营销故事请百度微农资。

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
花生叶斑病
(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防治梨黑星病、对苹果轮纹烂果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防治黄瓜黑星病、蔬菜白粉病,小麦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和大麦叶斑病
(6)亚胺唑:广谱性三唑类农药杀菌剂,能有效的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对藻状菌无效。

机理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形成,到致病菌死亡,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白粉病、麦类黑穗病。

(7)苯醚甲环唑:苯环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杀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锈菌和某些种传病害具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作物安全。

果树病害: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炭疽病、黑痘病、西瓜炭疽病、蔓枯病、蔬菜病害:大白菜黑斑病、辣椒炭疽病、番茄早疫病、
麦类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小麦全蚀病、条纹病、白粉病。

其它:大豆根腐病、棉花立枯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