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杀菌剂竞争分析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三唑类杀菌剂
枯萎病(Fusarium)
稻瘟病(Pyricularia)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花腐病(Molinia)
菌核病(Sclerotinia)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3, 三唑类(Triazoles)杀菌谱 三唑类(Triazoles)杀菌谱 (Triazoles) 戊唑醇) 立克秀 (tebuconazol,Raxil,Folicur 戊唑醇)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100 80 6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R1 = C12H25 ( dodemorph) 十二环吗啉 ( 1965 ) BASF O N R R2 = C13H27 (tridemorph) 十三吗啉 ( 1965 ) BASF R3 = C3H7-C6H5-C4H9 ( fenpropimorph ) 丁苯吗啉 (1979) BASF 烯酰吗啉, 安克(dimethomorph)-( 1984) Rohm& Hass 烯酰吗啉 安克
C N
N N C CH HO 三唑醇( 三唑醇 triadiminol, Baytan, ) 1972, Bayer C ( CH3)3 CHO Cl ( R )
三唑类( )杀菌谱 D2, 三唑类( Triazoles )杀菌谱 三唑酮 ( tridimifon)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4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具有作物显著的防治病害效果,是目前使用面较广的一类药剂。
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使用效果也有差异。
本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要点,避免用药不合理导致药害发生。
1.丙环唑。
丙环唑对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叶霉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乳油,使用时要注意其浓度不能超过3000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丙环唑在高温下不稳定,使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5℃。
它的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
2.戊唑醇。
戊唑醇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和各种斑点病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可湿性粉剂和43%悬浮剂, 25%可湿性粉剂安全使用倍数在1500~2500倍,43%悬浮剂的安全使用倍数在3000~4000倍。
3.氟硅唑。
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效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40%乳油,安全使用浓度在6000~10000倍。
氟硅唑持效期较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使用期在10天以上,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4.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蔓枯病、早疫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10%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安全使用倍数在1000~1500倍。
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需保持在7天以上。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5.腈菌唑。
腈菌唑对作物的叶霉病、锈病、白粉病、黑星病等防治效果较好。
腈菌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12.5%乳油和40%可湿性粉剂,所以购买时要注意其含量和剂型,避免用药过量。
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组成结构、作用功能详解
睛菌嗖是美国罗门哈斯在1986年推出的三嗖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笛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
作用机制在1980年代,三嘤类杀菌剂的开发,因为戊嘤醇、己嘤醇等羟乙基三嘤类化合物的发现,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
睛菌理就是在这个氛围中诞生的。
尽管睛菌嘤的分子结构上并不带戊嘤醇和己理醇上的羟乙基,但其杀菌活性一点也不差。
尤其是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苹果梨树上的黑星病,防效非常突出。
睛菌嗖对核盘菌、链格抱菌、黑粉菌、锈菌、白粉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不错的防效。
月青菌理可以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株的导管内向顶传导,也就是说,喷施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睛菌哩药剂可以随着蒸腾作用的拉力,传导至上部叶片。
但喷布在上部叶片上的药剂不能向下传导。
睛菌嗖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迸作用。
这可能是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三嘤类杀菌剂那样对植物顶端赤霉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这是在睛菌理的使用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剂量,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尤其在瓜类蔬菜的幼苗期。
和其它三嘤类杀菌剂一样,睛菌嗖属于数量级抗性杀菌剂,也就是说,病原菌对睛菌理的抗药性与其使用剂量大小有关。
因此,在严格把控使用剂量、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抗药性的增加。
防治对象睛菌理是属于广谱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对发病农作物有保护和防治作用,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病害,适用于防治梨、苹果、坚果类、葡萄、花卉、水稻和麦类以及棉花等等的黑星病、白粉病、各色斑病、叶霉病、腐烂病、锈病等等病害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主要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
种子处理可以防止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种传和土传病害。
也可用于储藏病害的防治。
特点睛菌理是一种常用的广谓低毒剂,持效期长,对作物,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
第6代三唑药,几乎对所有真菌病害有效,持效期长,性价比高氟环唑是一种新型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由德国巴斯夫公司1983年开发。
对禾谷类、豆类、柑橘、苹果、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特效。
一、氟环唑的独特性质氟环唑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有非常不错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是治疗真菌性病害的一把好手。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而且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应用实践表明,氟环唑的速效性非常优秀,2天杀菌,黄斑停止扩散;4天转绿,果面黄斑逐渐消失。
持效期也有保障,一次用药可保一季梢。
对防治柑橘砂皮病、疮痂病、炭疽病同样表现优异,在病害上果或叶面超过40%感病率时,复配戊唑醇和博激,可显著控制病害蔓延,恢复叶色,相较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具有更快见效、更长持效、更多功效的优势。
二、氟环唑的作用机制氟环唑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C14脱甲基酶)有强力亲和性,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原真菌。
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也是其杀菌活性更高的原因之一。
大量田间试验发现,很多杀菌剂对作物不仅有防病作用,还有增产的保健作用。
例如大家熟知的吡唑醚菌酯。
氟环唑,作为第六代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同样具有不亚于吡唑的增产保健效果。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氟环唑喷施在小麦、玉米和花生3种作物研究其防病保健作用机制,发现喷施氟环唑的田块,3种作物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水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玉米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也略有增加。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作者:李明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9期
一、产品性能
该产品是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有效成分含量430克/升,剂型为悬浮剂。
二、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1.梨树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对水制成3000~4000倍液,以每株喷液量2~
2.5千克喷雾,间隔7天,共施药2~3次。
2.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对水5000~7000倍,以每株喷液量1.5~3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共施药2~3次。
3.防治稻曲病,每667平方米用药10~20毫升,建议在水稻破口前5~7天进行第一次用药,7~10天后再次施药。
4.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间隔期:在苹果和梨上最多施药次数为4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在水稻上每季最多施用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2.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时应有劳动防护措施,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得吸烟、饮食。
3.本品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4.包装物不得挪作他用。
5.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6.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作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本品。
2022年行业分析三大类农药品种市场行情分析
三大类农药品种市场行情分析今年1~6月份国内工业平均出口水平下降21%,而农药出口的降幅达32%。
由于出口受到影响,大部分产品出口转内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又据统计,上半年全国效益平均水平下降22%,而农药行业效益水平降幅达到34%。
7~9月份生产企业农药销售和利润也双双下降。
进入三季度后,农药生产所需原材料、中间体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农药的价格很难上调。
气候良好虫情偏轻,杀虫剂市场销售走低5月份后杀虫剂出口明显削减,大部分产品转内销,国内市场严峻供大于求。
近几年来防治水稻田虫害需求量较大的常规品种杀虫双、毒死蜱、噻嗪酮、三唑磷、敌敌畏、阿维菌素、杀虫单1~10月份销售量都不足,而且价格都有10%以上的下滑。
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棉花的种植面积较去年削减了30%~40%,今年棉铃虫和盲蝽蟓没有大发生,辛硫磷、甲维盐、丙溴磷的销量下降。
三氯杀螨醇在往年是江苏扬农化工创汇的一大收入来源,但是由于今年4月份以来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国内需求萎缩,因此企业效益消失下滑。
乙酰甲胺磷因在蔬菜、果树和水稻中现有残留试验和数据还不完善,影响其销路。
菊酯类农药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氯氰菊酯和百树菊酯今年需求有所增加,但由于其简单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类农药的推广使用。
阿维菌素在防治水稻害虫方面是上半年市场消失的为数不多的亮点,销量和价格齐升。
由于蔬菜和水果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量增大,防治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蔬菜蚜虫,柑橘树红蜘蛛、介壳虫的甲维盐、氟铃脲、丁醚脲、鱼藤酮、毒死蜱和复配农药氟铃·辛硫磷、阿维·毒死蜱等的销量呈上升趋势。
吡虫啉在防治棉花、蔬菜、水果的蚜虫中销售量较大。
湖南、湖北在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时主要使用高效低毒新品种烯啶虫胺和吡蚜酮,价格有10%~20%的上涨。
除草剂在旺季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价格以降为主由于全球甘蔗、向日葵、棕榈树及蓖麻等油料作物对农药产品的需求削减,致使常规除草剂中草甘膦、百草枯、阿特拉津、丁噻隆、嗪草酮等品种的出口量少价跌。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2006-12-13世界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要保证农作物的增产丰收,除杀虫、除草、灭鼠外,对病害的防治也是重要手段.杀菌剂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其市场额和品种相对较少,并且杀菌剂市场波动较大.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仍取得很大进展,如三唑类、酰胺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现将近20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一、开发进展及特点1. 三唑类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7个.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环氧菌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为75~125g/hm2.氟喹唑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钢、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可有效地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病和苹果白粉病,对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100~400g/hm2.意大利Isagro公司开发的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长达4~6周,使用剂量低,通常为25~100g/hm2.硅氟唑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其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及众多不完全菌类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使用剂量为50~100g/hm2,商品名为Mongazit、Patchikoron、Sanlit.羟菌唑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虽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主要用于禾谷作物防治矮形锈病、叶锈病、黄锈病、冠锈病、白粉病、颖枯病以及壳针孢、穗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商品名为Caramba.茎叶处理30~90g/hm2,持效期5~6周.种子处理:~7.5g/100kg种子.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的环菌唑对种传病害有特效.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玉米、豆科、果树等作物中镰孢酶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网斑病、灰霉病等.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周.种子处理时用量为2.5g/100kg种子,茎叶喷雾时用量为60g/hm2.从化学结构上看,环菌唑加氢即得羟菌唑.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主要叶面病害.使用剂量为200g/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且对作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商品名为Proline、Input.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如多效唑、抑芽唑和烯效唑等,它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消除植物顶端优势,具有增产、早熟、抗倒、抗逆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的使用,病害已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如三唑酮防治草莓白粉病,用量少防效低,用量大则易产生药害,抑制草莓生长,导致减产.此外,三唑类杀菌剂只对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因此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需要配合其它杀菌剂或防病毒剂才能有良好的综合防效.近年来,三唑类杀菌剂由于自身的抗性和活性问题已开始受到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强烈冲击,但这类杀菌剂在世界农药工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1999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和亿美元,戊唑醇和环氧菌唑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和亿美元.2. 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半以上.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既可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等的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又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7~30g/100kg种子,商品名为Greatam、Pulsor、Beton.日本拜耳公司开发的环丙酰菌胺是一种环丙烷羧酰胺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杀菌剂不同,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丝的生长,以预防为主,治疗活性较弱.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用药量为75~400g/hm2,商品名为Win、Winadmire、Solazas、Arcado、Protega.环酰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另一个保护性杀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对授粉昆虫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已被美国环保局划为减少危害农药.该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桔柑、桃树、草莓和蔬菜等作物上的各种灰霉病及念株菌引起的病害,且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酰亚胺类、三唑类、嘧啶胺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用药量为370~1000g/hm2,商品名为Teldor、Password、Elevate.呋吡菌胺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的琥珀酸的氧化作用,从而避免立枯丝核菌丝体分离,而对真菌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氧化作用无影响,其具有优异的预防治疗效果,对担子菌纲的大多数病菌绢病等有特效.大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剂量为450~600g/hm2,商品名为Limber.噻唑菌胺是由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噻唑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使用剂量为200~250g/hm2,它的可湿性粉剂25%WP已在韩国上市,商品名为Guardian.硅噻菌胺是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与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作用机理不同,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主要作种子处理,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使用剂量为5~40g/kg种子.氰菌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与巴斯夫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新颖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优异,且持效期较长.茎叶处理用量为200~400g/hm2,灌施剂量为2100~2800g/hm2,商品名为Achieve、Achi-Bu、Helmet.此外,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双氯氰菌胺、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氟酰菌胺、捷利康公司开发的环啶菌胺、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penthiopyrad等品种也属于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品种之间互不相同.酰胺类杀菌剂在世界杀菌剂市场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和甲呋酰胺等苯酰胺类杀菌剂中,仅高效甲霜灵2002的销售额就达到亿美元.它们作为防治霜霉目真菌的专用药剂,具有显着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广泛应用于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防治.然而,由于苯酰胺类杀菌剂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只对卵菌类有高效,一旦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药剂即不能在其位点发挥作用,因而导致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据报道,由于抗药性产生而导致药效降低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成功,使这类杀菌剂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3. 嘧啶胺类嘧啶胺类化合物是90年代初开发的一类重要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所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目前有4个品种商品化:甲基嘧菌胺、嘧菌胺、环丙嘧菌胺和氟嘧菌胺.艾格福公司开发的甲基嘧菌胺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对葡萄、草霉、番茄、洋葱、菜豆、豌豆、黄瓜、茄子及观赏作物的灰霉病以及苹果黑星病有优异的防效,使用剂量为200~800g/hm2.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和石原化学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嘧菌胺对苹果和梨上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菌有很好的防效,使用剂量为~1.0kg/hm2,商品名为Frupica.诺华公司开发的环丙嘧菌胺主要用于大麦、小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作大麦种衣剂用药.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嘧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和观赏作物的白粉病和锈病等.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如甲基嘧菌胺和嘧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环丙嘧菌胺是蛋氨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类、苯基吡咯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自1969年Mugikek等发现其杀菌活性.经过二十多年的结构优化,终使此类杀菌剂开发成功,在杀菌剂开发史上树立了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strobilurin类杀菌剂首例上市时间为1996年,到目前为止已有8个品种商品化: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嘧菌酯和烯肟菌酯.捷利康公司开发的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钢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400g/hm2,商品名为Abound、Amistar、Heritage、Quadris、Admire.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醚菌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蔬菜、小麦、水稻、马铃薯、苹果、梨、南瓜、葡萄、棉花及观赏植物等,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都有良好的活性.使用剂量为50~400g/hm2,商品名为Discus、Candit、Allegro、Mentor、Stroby、Cygnus、Sovran.诺华公司开发的肟菌酯不仅杀菌谱广,而且具有优良的保护、治疗、渗透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有良好的活性.主要用于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及葡萄、苹果、花生、香蕉、蔬菜、水稻等,使用剂量为50~200g/hm2,商品名为Flint、Compass、Stratego、Swifh、Zest、Sphere.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苯氧菌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除对稻瘟病有特效外,对白粉病、霜霉病等亦有良好的活性.适宜作物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使用剂量为150~200g/hm2,商品名为Oribright.啶氧菌酯是Zeneca公司继嘧菌酯之后,开发的又一个strobilurin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安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中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该化合物既具有木质内吸性又具有蒸发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份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使用剂量为250g/hm2,商品名Acanto.唑菌胺酯是BASF公司以N-对氯苯基吡唑基替换了醚菌酯分子结构中的邻甲基苯基,而开发的又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通过叶面喷洒,它能控制子襄菌纲、担纲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香蕉、柠檬及草坪的病害防治,用于农作物的使用剂量为50~250g/hm2,用于草坪的剂量为280~560g200g200g恶咪唑类恶咪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有三个品种报道:商品化的恶唑菌酮和氰唑磺菌胺以及在开发中的咪唑菌酮.恶唑菌酮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恶唑啉二酮类、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商品名为Equation、Famoxate、Charisma、Tanos.氰唑磺菌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色素bc1中Qi抑制剂,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是细胞色素bc1中Qo抑制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可用于马铃薯、葡萄、番茄、蔬菜黄瓜、白菜、洋葱、莴苣、草坪中防治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即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草坪和白菜病害,商品名为Ranman、Docious、Mildicut.咪唑菌酮是由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酮类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内吸活性,又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除对卵菌纲类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外,对果树黑斑病亦有很好的活性.主要用于莴苣、葡萄、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使用剂量为75~150g/hm2,商品名为Reason、Fenomen、Sereno、Sagaie.恶咪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6. 吡咯类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拌种咯和氟咯菌腈,均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拌种咯和氟咯菌腈的活性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用,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7.氨基酸类氨基酸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目前亦是世界农药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二个品种商品化.苯噻菌胺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氨基酸类杀菌剂,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蔬菜等防治霜霉病、疫病等,使用剂量为25~75g/hm2.拜耳公司开发的异丙菌胺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枯、烟草等作物中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其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使用剂量为100~300g/hm2.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且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与甲霜灵、霜脲氰等无交互抗性.它是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8. 肉桂酸衍生物早在1970年Staples等已报道肉桂酸衍生物3,4-二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顺式cis-异构体在日本作为农药使用,反式几乎没有活性.20世纪80年代Shell公司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了杀菌剂烯酰吗琳,同样是顺式有活性,但顺反异构体在光照下可以相互转化,总有效体为80%.虽然文献报道烯酰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但实际上治疗活性很差.90年代初,刘长令用氟原子取代烯酰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氯原子,发现了活性尤其是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的新杀菌剂氟吗啉,其顺反异构体均有活性.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创制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施用浓度为50~200mg/L.作为保护剂使用,浓度为50~100mg/L;作为治疗剂使用,浓度100~200mg/L.氟吗啉于1999年11月投产,中试规模为年产原药20吨.现已列为“十五”攻关项目,进一步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制剂与剂型研究、应用和市场推广研究.“十五”攻关完成后,将实现年产氟吗啉原药200吨的规模化生产.除了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外,还有很多类似物,但无商品化品种再出现.烯酰吗啉和氟吗啉都属于肉桂酸衍生物,同时其分子结构中均含吗啉环结构,但它们与一般吗啉类杀菌剂十三吗啉、吗菌啉、丁苯吗啉不同.一般吗啉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由大、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和网惺黑穗病等引起的病害,其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烯酰吗啉和氟吗啉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胞壁的形成及抑制孢子萌发,对霜霉属、疫霉属等卵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对麦类白粉病等没有作用效果,说明这两种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基团并非吗啉环,而是结构中的其它基团发挥作用.9. 其它类其它类品种主要包括:啶菌恶唑、活化酯、螺环菌胺、苯氧喹啉等.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另一个新杀菌剂品种,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谱杀菌活性,且同时具有保护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内吸性,通过根部和叶茎吸收能有效控制叶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该化合物对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黄瓜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200~400g/hm2.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活化酯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并噻二唑羧酸酯类杀菌剂.它是植物抗病活化剂,几乎没有杀菌活性.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即“系统活化抗性”,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产生自我保护作用.其可在水稻、小麦、蔬菜、香蕉、烟草等中作为保护剂使用.主要用于预防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使用剂量为12~30g/hm2,商品名为Bion、Unix Bion.螺环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C-14脱甲基化酶的合成.它是一种新型、内吸性的叶面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云纹病和条纹病,对白粉病特别有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使用剂量为500~750g/hm2.苯氧喹啉是道农业科学公司开发的喹啉类内吸性杀菌剂.它是一个保护性杀菌剂,没有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在可见症状出现前使用.该杀菌剂对谷物类、葡萄、蛇麻和樱桃等作物的白粉病及灰霉病和稻瘟病防治有特效,叶面施药后,药剂可迅速地渗入到植株组织中,并向顶转移,持效期长达70d.使用剂量为125~250g/hm2,商品名为Fortress、Legend、Arius、Helios.二、发展趋势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展望21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以下特点:1. 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2. 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它们在市场上仍将经久不衰,并占据较大份额,如代森锰锌、硫磺和百菌清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和亿美元.此外,在病害防治中,内吸和非内吸杀菌剂的混用制剂将会占据主力位置,植物活化剂的使用量亦将上升.。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杀菌剂重点品种(醚菌酯、嘧菌酯与三唑类)介绍与发展趋势
1.2 甲氧基丙烯酸杀菌剂市场比例
0.70% 1.90% 5.50% 5.70% 4.90% 34.60%
18.60% 28.00%
嘧菌酯 吡唑嘧菌酯 肟菌酯 氟嘧菌酯 啶氧菌酯 醚菌酯 醚菌胺 其它
1.3 甲氧基丙烯酸杀菌剂2009年市场
名称 嘧菌酯 吡唑醚 菌酯 肟菌酯 氟嘧菌 酯 啶氧菌 酯 醚菌酯 醚菌胺 销售额 (亿$) 9.10 7.35 4.90 1.50 1.45 1.30 0.50 上市 1997 2002 2000 2004 2001 1996 2004 用量 200-1800 50-560 62.5-188 12501500 250 200-400 1500 使用作物 谷物、大豆、水 稻、葡萄、蔬菜 谷物、大豆、果 树、蔬菜等 谷物、大豆、果 树、蔬菜 谷物 谷物、苹果 谷物、水稻、葡 萄、马铃薯 谷物 增长率 (09/04) 12.5% 20.0% 14.0% 71.9% 23.7% -6.6% 58.5%
一、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市场
销售额 (亿$)
1998 2004 2008 4.34 13.18 24.92 15.4 21.3
2009 26.28 23.5
增长 14.8%
占杀菌剂 份额(%)
亿$
30 25 20 15 10 5 0 1998 2004 2008 2009
1996,醚菌酯,BASF 1997,嘧菌酯,Zeneca
2.5 唑菌酯
• 2003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2009年上 市(登记号LS20091071),用于黄瓜霜霉 病的防治 • 2011年11月,获得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 一等奖”。 • 已经获得中国、美国、日本发明专利
2.6 丁香菌酯
• 沈阳化工研究院发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 限公司登记(LS20100164),20%丁香菌 酯SC采用涂抹方式用于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 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专利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农化新世纪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蔡智华郭正元(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沙410128)近年来,人们对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异常活跃。
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拜耳公司和比利时詹森公司首先报道了1-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70年代初,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三氮唑农用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三唑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并已开发出几十种产品。
1990年三唑类杀菌剂占杀菌剂10%。
所以研究探讨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和环境行为有其现实意义。
1.国内外主要三唑类杀菌剂拜耳公司的戊唑醇(ethylt-rianol),商品名为Raxil和Folieur,它不仅有类似三唑的作用方式,而且发展第二机制抑制抗性发生,还与其他内吸或非内吸性杀菌剂配成混剂,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和种传病害。
如戊唑醇与烯肟菌胺混合制成的复配制剂可明显的扩大杀菌谱。
戊唑醇可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剂,用125 ̄250克/公顷处理对大、小麦锈病、白粉病等有极好防效。
此外,还能有效地防治花生、葡萄、香蕉、茶、油菜病害。
帝国化学公司的已唑醇(hexaconazole),商品名为Anvil,该药抑菌谱很广,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铲除作用,用1.5 ̄2.0克/100升药剂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30克/公顷可防治咖啡锈病,20 ̄50毫克/升对梨褐瘟病,疮痂病和白粉病有很好效果,使用量低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
由道士公司的环唑醇(SAN619F),其四种异构体都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它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作为叶面喷雾剂和种子处理剂。
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属、锈菌目、孢霉菌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病菌均有效,可防治谷类和咖啡锈病,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还可以与其它杀菌剂混用。
用1.0克有效成分/100升可防治葡萄白粉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在40 ̄60克有效成分/公顷低剂量处理时,对甜菜叶斑病有极好防效,对甜菜锈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薯瘟锡,与咪鲜安的混合制剂是防治真菌病害的理想混剂。
丙环唑可研报告
一、丙环唑分析一.基本情况介绍(1)中文通用名称: 丙环唑(2)英文通用名称: propiconazole(3)化学名称: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4)分子式: C15H17Cl2N3O2(5)分子量: 342.2质量标准优级品:丙环唑含量%(m/m)≥ 95.0外观:浅黄色至浅棕色粘稠液体水份% ≤ 1.0 %酸度(以硫酸计)%(m/m) ≤ 0.5%主要物化特性及指标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淡黄色粘绸液体,沸点(13.3Pa)180℃,蒸汽压(20℃)0.133mPa,折光率1.5468,比重(20℃)1.27g/cm3。
在水中溶解度为110mg/L,易溶于有机溶剂。
320℃以下稳定,对光较稳定,水解不明显。
在酸性、碱性介质中较稳定,不腐蚀金属。
贮存稳定性三年。
毒性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1517mg/kg,急性经皮肤LD50>4000mg/kg。
对家兔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
应用范围(1)防治麦类病害。
(2)防治水稻恶苗病。
(3)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
(4)防治花生叶斑病。
(5)防治香蕉叶斑病、叶条斑病。
包装、贮运:丙环唑原药用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200Kg或根据用户要求,须符合GB3796中的有关规定。
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防潮湿、日晒、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
剂型:(1)90%丙环唑原药;(2) 93%丙环唑原药;(3) 95%丙环唑原药主要用途: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氟环唑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前景
氟环唑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前景1.氟环唑的市场概况及发展前景氟环唑分子中具有环氧乙烷的特征结构,代表了新一代的三唑类杀菌剂。
近年来国外对于氟环唑的研究、应用较多,国内相对较少。
2004年氟环唑的全球销售额为3.95亿美元,2008年为4.2亿美元,2003--2008年,年均增长8.4%。
估计原药量为1500—1800t/年,为杀菌剂种类排名第3、三唑类杀菌剂排名第2的品种,主要销售区域在美洲、欧洲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氟环唑原药市场价格约为55—60万元/t。
比起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作为新引入的产品,氟环唑成为三唑类谷物杀菌剂的主导产品。
近几年,由于氟环唑与多种产品混配使用,扩大了杀菌谱,也使氟环唑的销售额有明显增长。
2007年由于巴西市场的支持其是巴西大豆锈病、欧洲冬季气候恶劣,给氟环唑的市场销售提供有利条件。
由于常规杀菌剂品种的长期使用及乱用,造成了绝大多数病害对其产生抗性,防治效果降低或使用大剂量时才有效,这种情况为氟环唑等新型、高效杀菌剂提供了市场机遇。
因此预计未来几年,氟环唑在国内市场的用量将呈稳步上升趋势,201 0年氟环唑原药市场需求量将达250~300t/年。
目前国内生产的氟环唑主要供应出口,但随着专利期过后国内市场对其的认可,会逐渐在国内杀菌剂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氟环唑专利过期带给了国内很多非专利农药生产企业一个广阔的市场,同时这个市场也给了他们严峻的挑战。
2.氟环唑的应用2.1国外市场,氟环唑主要防治亚洲大豆锈病、大豆白粉病。
用于谷物主要防治谷物褐锈病、谷物黄锈病、谷物壳针孢叶斑病。
氟环唑的使用扩展到水果、蔬菜和甜菜。
氟环唑可以与多种药剂混配使用。
2.2国内市场经调查,巴斯夫欧博(12.5%氟环唑悬浮剂)、江苏龙灯氟环唑在香蕉叶斑病、黑星病上有推广。
此外,氟环唑在葡萄上个别区域也有推广,不过烧果药害严重(其中河北出现过大面积药害事件)。
2011年,许多厂家在苹果干枝清园、防治早期落叶病也有少量应用。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1.作用特点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
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
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1.作用特点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来源:火种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功能和保护、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由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
在杀菌谱上比较广,对于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大多数病原真菌引起作物病害有效,能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害的效果。
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和叶斑病等。
三唑类杀菌剂特性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在不同作用点阻碍、抑制病原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杀菌活性。
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农药杀菌剂的1/10-1/5。
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农药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在安全性上该类药剂均为低毒性杀菌剂,但对作物安全性相对较差,容易抑制作物的生长。
如粉锈宁杀菌剂处理小麦种子会影响其发芽率和出苗率。
因此,使用时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施用,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可搭配天然芸苔素,起到增强药效,避免抑制生长,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等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特点1、三唑类杀菌剂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病害无效。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寄主组织之前,先由有性孢子或菌丝萌发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产生芽管或吸器,再侵入进植物组织内。
产生无性孢子的时候,自然会同时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壁。
2、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使用时机是病害侵染的初期。
此时的病菌开始在寄主体内一边汲取有机营养一边发育形成新的无性孢子。
因此,三唑类杀菌剂是治疗性杀菌剂。
3、生产中,三唑类最好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和吡唑醚菌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先消灭大部分萌发前的病菌孢子,再清理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残余。
润植乐植保小店,交易担保,放心买,一瓶包邮作物健康生长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镁硅不可少抗虫抗病增产提质叶面肥小程序4、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不一样,有时候两种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混配在一起,发挥更好的杀菌效果。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第二大杀菌剂类型。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同时三氮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发现过程60 年代中期, 荷兰的 Philiph -Dupher 公司开发了第一个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但是随后出现的几个 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都因其较窄的抑菌谱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0年代末, 西德拜尔(Bayer)公司和比利时Janssen 药物公司首先报道了 1 -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拜尔公司研究人员从一个结构假设出发研究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即在“生物体内凡能生成高反应性能的碳酰离子的化合物, 必然具有某种活性。
经生物鉴定验证 ,它对酵母和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 当唑类成分主要是以咪唑和 1 , 2 , 4 -三唑为基本结构时 ,即使改变其取代基部分 ,并不丧失生物活性,并由此开发了代表性化合物氟三唑,已作为谷类和蔬菜白粉病防治药而应用。
70 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 各大公司先后开发研究表明, 苯基可广泛地被其它基团所取代,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 或更加提高。
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高, 以后就被开发成最具代表性的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和三唑醇等系列优秀品种。
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有些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杀菌活性, 同时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活性。
B¨uchel 等人首先报道了具有植物生长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含 0.05 %时可使豆类增产40 %。
三唑衍生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发现使该类杀菌剂的研究更加活跃,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并相继推出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 ,植物生长抑制剂“抑芽唑”等三唑化合物。
2022年农药杀菌剂行业分析报告
2022年农药杀菌剂行业分析报告2022年3月目录一、环球杀菌剂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通常称凡是能够杀死或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而又不至于造成植物严重损伤的化学物质为杀菌剂。
植物病害品种繁多且容易被忽视,有数据显示全球仅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就多达一万多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作物年度总损失的10%-30%。
从作用方式来看,杀菌剂通常分为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体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没法进入植物,从而达到保护植物免受细菌危害的目的;内吸性杀菌剂施用于作物的某一部位后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
截止2021年环球杀菌剂市场规模达116.2亿美元,占农药市场总销售额的26%,与杀虫剂市场基本持平。
但杀菌剂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农药品种:2000年以来杀菌剂年复合增长率为 6.83%,高于除草剂市场的 2.98%和杀虫剂市场的4.59%。
1、美洲和欧洲是杀菌剂的最大消费市场杀菌剂的市场分布以西欧、美洲以及亚太地区为主。
其中西欧杀菌剂市场主要用于谷类作物的栽种;北美洲则集中在果蔬类以及玉米等作物中利用杀菌剂;拉丁美洲的杀菌剂市场由果蔬类和大豆所主导;亚太地区则更多的将杀菌剂利用于水稻和果蔬类作物的栽种中。
2021年起,西欧杀菌剂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拉丁美洲异军突起,其他各洲基本保持稳定。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拉丁美洲市场份额的急速扩张,主要原因是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产生的巨大需求增量。
有关巴西杀菌剂市场的具体情况将在下一部分详细阐述。
2、杀菌剂消费增长受益于经济作物与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是目前全球杀菌剂的消费主体,最具代表性的作物品种包括葡萄、大豆、梨、柑橘等以及谷类、稻米等大田作物。
全球酿酒业市场呈现下滑态势,但葡萄种植业仍将维持较大的杀菌剂消费量;南美洲转基因大豆种植提速,将是未来几年杀菌剂消费的主要引擎;作为大田作物的谷类稻米等作物将维持平稳增长。
新型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的研究进展_张爱萍
今日农药今日农药2011.6农药研究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等作物众多病害,几乎对麦类所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如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
与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加广谱的杀菌活性,防病治病效果好,增产明显。
丙硫菌唑具有良好的生物毒性和生态毒性,对使用者、作物和环境安全,是值得重视的新型三唑硫酮类杀菌剂。
化学名称及结构式:丙硫菌唑试验代号:AMS21619、BAY JAU 6476、JAU6476,通用名称:Prothio -conazole ,商品名称:Proline 、Input 。
丙硫菌唑为消旋体,非单一异构体。
化学名称:(RS)-2-[2-(1-氯环丙基)-3-(2-氯苯基)-2-羟基丙基]-2,4-二氢-1,2,4-三唑-3-硫酮。
CAS 登记号为[178928-70-6]。
化学结构为: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或浅棕色粉末状结晶,熔点139.1℃-144.5℃。
蒸汽压(20℃):<4×10-7Pa ,Henry 常数<3×10-5Pa m 3mol -1。
分配系数LogPow =4.05(20℃)。
水中溶解度(20℃):0.3g/L 。
离解常数pKa =6.9。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 50>6200mg/kg b.w.。
大鼠急性经皮LD 50>2000mg/kg b.w.。
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对豚鼠皮肤无过敏现象。
大鼠急性吸入LD 50>4990mg/m 3空气。
无致畸、致突变性、对胚胎无毒性。
鹌鹑急性经口LD 50>2000mg/kg 。
刚鳟鱼LC 50(96h)1.83mg/L 。
藻类慢性EC 50(72h)2.18mg/L 。
蚯蚓急性LC 50(14d)>1000mg/kg 干土。
对蜜蜂无毒,对非靶标生物、土壤有机体无影响。
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在土壤中表现出相当低的淋溶和积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80 6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枯萎病(Fusarium)
40 20
花腐病(Molinia)
稻瘟病(Pyricularia)
菌核病(Sclerotinia)
0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叶斑病(Cercospora)
R1 = C12H25 ( dodemorph) 十二环吗啉 ( 1965 ) BASF O N R R2 = C13H27 (tridemorph) 十三吗啉 ( 1965 ) BASF R3 = C3H7-C6H5-C4H9 ( fenpropimorph ) 丁苯吗啉 (1979) BASF 烯酰吗啉, 安克(dimethomorph)-( 1984) Rohm& Hass 烯酰吗啉 安克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izoctonia)
散黑穗(USTILAGO) 锈病(Puccinia)
三唑类( D2,三唑类( Triazoles )
R= 双苯三唑醇 ( bitertanol) 1981, Bayer Cl CH2 苄氯三唑醇( 苄氯三唑醇 diclobutrazole) 1981, ICI/Zeneca/Syngenta * 多效唑 (Paclobutrazol, PP333 ) 1981 Cl CH 速保利) 烯唑醇 ( diniconazole, Spotless, 速保利 1982, Sumitomo ** 烯效唑 ( uniconazol, Sumagic) 1982,
枯萎病(Fusarium)
40 20
花腐病(Molinia)
稻瘟病(Pyricularia)
菌核病(Sclerotinia)
0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叶斑病(Cercospora)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izoctonia)
R = Cl
R = Cl
三唑类( D3,三唑类( Triazoles )
C N N N C R1= Cl CH2 OH C R2 R1
C2H4 , R2= (CH3)3 C 戊唑醇(tebuconazole, Raxil, 立克秀 Folicur) 1981, Bayer 立克秀, 戊唑醇 F R1= F , R2= 粉唑醇 (flutriafol , Imapact) 1983, ICI/ Zeneca /Syngenta Cl R1= Cl , R2= n C4H9 己唑醇( 安福) 己唑醇 hexaconazole, Anil,安福 1985, ICI/Zeneca/Syngenta 安福
花腐病(Molinia)
稻瘟病(Pyricularia)
菌核病(Sclerotinia)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叶斑病(Cercospora)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izoctonia)
散黑穗(USTILAGO) 锈病(Puccinia)
咪唑类(Imidazoles) (Imidazoles)杀菌谱 C, 咪唑类(Imidazoles)杀菌谱 咪鲜胺) 施保克 ( prochloraz,Sportak, 咪鲜胺)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枯萎病(Fusarium)
稻瘟病(Pyricularia)
D3, 三唑类(Triazoles)杀菌谱 三唑类(Triazoles)杀菌谱 (Triazoles) 戊唑醇) 立克秀 (tebuconazol,Raxil,Folicur 戊唑醇)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100 80 6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C N
N N C CH HO 三唑醇( 三唑醇 triadiminol, Baytan, ) 1972, Bayer C ( CH3)3 CHO Cl ( R )
三唑类( )杀菌谱 D2, 三唑类( Triazoles )杀菌谱 三唑酮 ( tridimifon)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R1= Cl
R1 =
唑菌腈( 唑菌腈 propanenitrile , RH7592) 1988, Rohm-Hass
三唑类( )杀菌谱 D5, 三唑类( Triazoles )杀菌谱 腈菌唑) 仙生 (Myclobutanil,Systane, 腈菌唑)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叶斑病(Cercospora)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 锈病(Puccinia)
三唑类( D5, 三唑类( Triazoles )
Cl C N N N C CH2 O C C O C R1 R2
R1=CH3 1978, Ciba/Novartis/ Syngenta 甲环唑 R1=C2H5 乙环唑(etaconazole) 1978,Ciba/Novartis/Syngenta 乙环唑 R1= n- C3H7 – 丙环唑 (propiconazole, Tilt) 1979, Ciba/Novartis /Syngenta
N C N C C C C OH X Y
X=H , Y= Cl 苯嘧啶醇 triarimol, Elacocide) 1975 Eli Liiiy/Dow 苯嘧啶醇( X=Cl, Y=H 氯 苯嘧啶醇(fenarimol, Rubigan) 1976 Eli Lilly/Dow 苯嘧啶醇 X=F, Y=H 氟 苯嘧啶醇 (nuarimol) 1976 Eli Lilly/Dow
三唑类杀菌剂竞争分析
先正达(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先正达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 技术部 叶承道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作用方式研究概况 1974 1975 1980 1980 1981 1981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生物氧化作用 抑制甾醇合成 麦角甾醇Δ 麦角甾醇Δ8-Δ7异构化作用 麦角甾醇Δ 麦角甾醇Δ14 -还原作用 麦角甾醇 C14 -脱甲基作用
叶斑病(Cercospora)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izoctonia)
散黑穗(USTILAGO) 锈病(Puccinia)
三唑类( D4, 三唑类( Triazoles )
C N N N C R1 = CH2 CN C R2 R1
, R2 = n C4H9 咪菌腈( 咪菌腈 fenapanil, Sisthan ) 1976 , Rohm-Haas ,R2 = n C4H9 腈菌唑( 仙生) 腈菌唑 myclobutanil, Systhane, 仙生 1981, Rohm-Hass ,R2 = CF3 C2H4
(Fusarium) 枯萎病(Fusarium)
40 20
(Molinia) 花腐病(Molinia)
稻瘟病(Pyricularia)
菌核病(Sclerotinia)
0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叶斑病(Cercospora)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izoctonia)
嘧啶类( Pyrimidines)杀菌谱 A, 嘧啶类( Pyrimidines)杀菌谱 氯苯嘧啶醇) 乐必耕 (fenarimol,Rubigan 氯苯嘧啶醇) (fenarimol,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100 80 6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散黑穗(USTILAGO) 锈病(Puccinia)
三唑类( D1, 三唑类( Triazoles )
C N N N C R1
R 1=
C
CF3
三氟苯唑 ( fluotrimazole, Persalon, 氟霉唑) 1973, Bayer 氟霉唑
三唑类( D2,三唑类( Triazoles )
C N N N C O 三唑酮( 粉锈宁) 三唑酮 Triadimefon,Bayleton,粉锈宁 1972, Bayer 粉锈宁 CHO C C ( CH3)3 Cl (R )
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 杀菌谱 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
白粉病(ERYSIPHE) 灰霉病(Botrytis) 茎枯病(Verticillium)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枯萎病(Fusarium)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
花腐病(Molinia)
菌核病(Sclerotinia)
早疫病(Alternaria)
黑星病(Venturia)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叶斑病(Cercospora)
根腐病(Pellicularia) 立枯病(Rhizoctonia)
枯萎病(Fusarium)
稻瘟病(Pyricularia)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斑枯病(Septoria) 条纹病(Pyrenoph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