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硬件的概念,理解软硬件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二、教学内容:1. 硬件知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2. 软件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作用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3. 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备份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硬件知识的掌握、软件知识的理解、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2. 难点: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硬件与软件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硬件与软件的组成和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硬件与软件的概念。
2. 讲解硬件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3. 讲解软件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作用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4. 信息安全教育:讲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备份等知识。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硬件与软件的使用方法。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分享信息安全经验。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硬件与软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硬件与软件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学生对硬件与软件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进行综合评价。
2. 关注学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提高,评价其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信息安全知识的应用。
部编版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部编版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集体备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2. 掌握鼠标、键盘等常见输入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
4.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软件。
5. 掌握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操作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计算机主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鼠标、键盘等常见输入设备的使用方法。
- 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
2.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软件-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
- 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等。
3. 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操作的方法- 开机、关机及重启计算机的步骤。
- 进入桌面环境和退出桌面环境的操作。
- 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知识介绍和示范。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特定任务。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相关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硬件设备,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具,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3. 操作演示:老师进行实际演示,展示如何正确使用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以及如何操作计算机显示器和打印机等输出设备。
4. 学生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如打开文字处理软件,输入文字并保存等。
5. 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研究动作和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独立完成基本操作。
2. 听取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表达,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组织小组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协作中的表现和能力。
4. 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11、作品评价(5分钟)
学生观看作品,讨论并发表各自看法。
各组可以浏览公共文件夹,观看其它小组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12、任务总结(1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给予肯定,并对知识点加以小结。
12、结束语(1分钟)
大家只要去搜集更多关于我们莲乡的信息,我们一定可以把“美丽的莲乡”视频做成一个很好的作品,并且发布到网上,对我们广昌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信息技术备课组集体课教案(单节)
课题
视频信息的加工
日期
课型
新授课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主备人
讨论人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频加工的基本常识;
(2)了解常用的视频加工软件;
(3)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编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截取、片段合成、字幕添加、场景转换等几个相互关联、逐步深入的任务等,对视频素材进行加工编辑,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验视频加工的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
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工、动手摸索实践,看那一组又快又好
让学生通过添加各种视频效果增强对作品的审美感。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并合成、保存视频文件。
合成作品,体验完成任务的感受。
让学生观看学习的成果,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
过渡效果:单击左侧“查看视频过渡”,选取其中一视频过渡,拖动视频过渡并将其放到下面的时间线的两个视频编辑之间
视频效果:单击左侧“视频效果”,选取其中一视频效果,拖动视频效果并将其放到下面的时间线的视频编辑上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方案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方案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是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因此在坚持这一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将紧紧围绕省级课题《《学校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致力于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
希望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就特定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广泛讨论,进行智慧的碰撞,达到资源的共享。
二、集体备课要求:(一)集体备课程序:集体备课的流程大致概括为“组长分工——个体创作——备课组讨论——资源共享——二次创作——教学反思”(1)分配任务。
各科组长要根据教材的结构情况和学科特点,将备课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2)个人准备。
组内成员领受任务以后,个人即进行备课准备,撰写主备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作重点发言。
(3)集体议课。
主备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编制教(学)案。
(4)编制教(学)案。
主备人根据自己的钻研情况,并结合集体议课的意见进行取舍,认真编写教案并打印或复印,后分发到每个执教人手中。
(5)复案补改。
组内人员拿到主备人编制的教案(初案)后,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初案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
(6)个人执教。
每个执教人将补改后的教案(复案)付诸教学实践。
(二)主备人任务:1、主备人要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参、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那些内容有联系。
2、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编制的教案要重点突出。
3、提出教学目标。
编制的教案要从三个纬度上体现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备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取的教法必须有效,学生的学法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际。
5、备教具及多媒体教学。
根据学校实际,寻找或自制教、学具;搜寻、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作。
6、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一、备课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教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信息技术课程。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研究如何正确使用鼠标进行操作;- 掌握基本的文件管理技能;-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二、备课内容安排1. 第一课: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课时1)- 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研究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内部构造的理解。
2. 第二课:使用鼠标(课时2)- 介绍鼠标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演示和练鼠标的左键、右键点击、拖动等常用操作;- 引导学生完成与鼠标相关的简单练,如画图、点击游戏等。
3. 第三课:文件管理(课时2)-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引导学生学会创建、打开、保存、复制和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给予学生一些实际任务,如整理桌面上的图标、创建文件夹分类存储文件等。
4. 第四课:认识计算机网络(课时1)-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练和实际任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评估方式:课堂练、小组合作活动和课后作业。
四、教学资源准备- 计算机室或学生个人电脑;- 计算机鼠标;- 课件和教学PPT;- 相关练和任务的参考资料。
五、教学计划安排六、其他事项- 注意课堂管理,确保学生专注于课程内容;-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倡互动和合作;- 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差异化指导。
七、教学反思与调整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充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邮件。
4. 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子邮件使用惯和安全意识。
5.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电脑及投影仪。
2. 互联网连接。
3. 课件、教材和题。
4. 示范电子邮件账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1. 导入新课。
- 引入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介绍邮件的发送、接收、保存和删除等基本操作。
3. 示范操作。
- 通过投影仪展示电子邮件界面,演示发送、接收、保存和删除邮件的过程。
4. 练与检查。
- 给学生布置题,要求他们在课后练发送和接收邮件,并检查他们的操作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使用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邮件1. 复上节课的内容。
2. 研究如何登录和使用邮件账户。
- 介绍常见的邮件服务提供商,如QQ邮箱、163邮箱等。
- 示范学生如何注册和登录邮件账户。
3. 练与检查。
- 让学生在电脑上实际操作注册和登录邮件账户,并发送、接收邮件进行练。
4. 小结与作业布置。
-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编写一封电子邮件,向同学或老师发送问候和祝福。
第三课时:电子邮件的安全使用和常见问题1. 复上节课的内容。
2. 引入电子邮件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项。
- 讲解如何防范电子邮件中的垃圾邮件和钓鱼邮件。
3. 讨论常见问题。
- 针对学生在使用电子邮件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答。
4. 练与检查。
- 给学生布置题,要求他们辨别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并进行安全操作练。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的集体备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示范和练使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迅速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并且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盘和硬盘的区别及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软盘和硬盘的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软硬件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软盘和硬盘的定义及特点。
2. 软盘和硬盘的使用方法。
3. 软硬件结合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软盘和硬盘的使用方法,软硬件结合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软盘和硬盘的正确操作,软硬件结合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软盘、硬盘和电脑等教学设备。
2.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软盘和硬盘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软盘和硬盘的定义及特点:介绍软盘和硬盘的概念、容量、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3. 演示软盘和硬盘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软盘和硬盘,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讲解软硬件结合的意义:阐述软硬件结合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软硬件结合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5.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软盘和硬盘的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软盘和硬盘的使用方法,以及软硬件结合的意义。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践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软盘和硬盘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软硬件结合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软盘和硬盘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对软硬件结合实际应用的理解。
3.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不同存储设备的优缺点,如U盘、移动硬盘等。
2. 探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存储设备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3. 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3. 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准确描述各类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
2.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示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功能,让学生观摩和研究。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电子教材《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2. 计算机实验室或教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3. 电子表格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4. 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3. 演示操作:通过投影仪演示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功能。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按照指导进行电子表格的创建、编辑和保存。
5. 问题解答: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6.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操作技能,进行个别评价。
2. 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际问题和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操作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和解答。
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教研组特此进行备课,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二、备课目标1.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2. 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备课内容1.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等。
(2)信息处理技术: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
(3)信息检索与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信息评价等。
(4)信息技术应用:编程、多媒体制作、网络通信等。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3. 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全面评价学生信息素养。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四、备课步骤1. 研究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要求,明确教学方向。
2. 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3.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
4. 教学实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效果。
5.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备课注意事项1. 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重点 及 难点 教法 和 学法 实验用 品教具 或媒体 应用
重点: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难点:如何认定界面设计是否适当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计算机教室 方正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老师】 :一个作品首先展示在 人们眼前的是界面,因此一个作 品界面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使 用。怎么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界 面呢?应该遵循怎么样的原则 呢? 学生根据书本给出的原则,围 绕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1 、 你认为作品的设计要遵循什 么原则? 2、 如何进行界面的布局? 3、 如何突出主题? 4、 如何使用色彩? 5、 如何使用文字? 6、 如何设置交互功能?‘ 引导学生对《快乐的校园》作 品进行界面美术设计分析,体会 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 过交流强化。 结合学生学习经验介绍常见 交互方式,让学生结合作品中的 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各个方式的特 点和使用。
高二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
年级
章 节 名 称
高二
学科信息Biblioteka 术设计者第 2 章 第二节
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体验和了解多媒体作品界面设计的主要方面 2、通过感受界面设计的原则,了解界面布局设计、美术设计和交互设计的 主要工作。 3、了解几种常用的交互方式 过程和方法: 1、 了解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能够在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应用这些原 则,并设计好的界面。 2、了解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白作品界面设计的原则对作品开发的作用 2、培养制作作品是能产生对作品界面认真设计的强烈愿望 3、自觉合理应用界面设计原则 4、能够对作品界面设计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集体讨 论意见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单排练习
QWER TYUI QWOP WERT
ITOP UIOW OPQE IOPP
EIROP OOPW PQEIU
……
(2)与基本键混合练习
AQIE IPWD IPKW IPKW
RIOW IPQD IPKEW IPKW
……
4、实验总结
5、结束关机
三、预习下一排键
ZXCVBNM,。/
五、教师小结
上机操作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课手指的使命
Q W E R T Y U I O P
课后反思及评价:
授课内容
敲击的乐趣
第1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备课
堵秀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目标
学习键盘基准键位“ASDF JKL;”
教学重点
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指法
教学难点
指法要正确熟背键位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及指导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安排
指法:
基准键位:A、S、D、F、J、K、L、;。使用左右手的除拇指外的八个手指。按照正确的顺序依次放置。大拇指负责敲空格键,其余各手指分别负责的区域参照第25页的手指分工示意图。
方法:均匀有弹性。要迅速返回基本键。
习惯:眼睛尽量不要看键盘,逐渐养成盲打的习惯。
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桌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
三、让学生看书尝试自学,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击键的正确方法;手指的分工。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汇报一下自学的成果。并且做好示范,也让学生做一做。
生:(略)
教师要重点讲解手指的分工,记住八个基本键。注意:不管击那个键,击完后手指应马上回到基本键上。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2、幻灯片出示问题: (1)你见过这些输出设备吗?你还见过哪些输出设备? (2)对于最常见的显示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3)你见过教材第l7页上出示的这些存储器吗?你还见过 哪些存储器? (4)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U盘.应该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沦交流。 3、教师小结并补充:我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保护相关的硬件设备。 活动五:了解主机箱 1、教师打开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内存条、硬盘和中央 处理器。 2、 提问:你们看完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主机箱里的硬件 这么多,要如何来保护它? 3、听学生的回答并补充:要轻拿轻放,没有特殊的原因 不允许随意搬动。 活动六:认识数字图书馆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l8页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文 字。 2、提问:数字图书馆有什么好处? 3、教师展播智慧网书馆的网页页面,让学生感受一下数 字图书馆的优势。
2、启动电脑 问题:如何启动电脑呢? 提问学生,教师总结; 让学生动手启动电脑; 3、找找电脑桌面上的图标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问题:电脑桌面上的图标长什么样?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在电脑上自己观察,并说一说 自己电脑桌面上各有什么图标。
4、试试操作电脑的工具 问题:可以用什么来操作电脑呢? 请大家在自己电脑上动手试一试,操作一下电脑, 感受一下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在此过程中,尽量不强制灌输知识,只是让学生动 手尝试体验
重点、难点或关键 重点: 1、键盘键位的分布。 2、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 难点:键盘键位的分布。
教学具准备
授课时间: 第 周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个人添改
一、引入
1、展示教材第l9页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所表
达的含义。
2、展示教材第20页键盘图片及上网收集的一些形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2
时保存文件,在突然断电等突发事件时,我们的损失就会降到最底。 保存文件的方法: 1.单击“文件” 菜单中选择“保存”; 2.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扭; 3.Ctrl+S 出现“ 保存 ”对话框,该对话框可选择保存位置及文件名。所有的 PowerPoint 文件名的后缀均为“.ppt”,而 word 文档的后缀名是“.doc”注 意:在同一文件夹内保存文件,文件名不能完全相同。 单击确定按钮,这是第一次保存该文件时出现的对话框,若以后在 单击保存命令,就不会出现该对话框,系统自动覆盖保存。文档保存好 之后,可以进行修改,编辑等,需要注意时时保存文件。在做文件备份 时,可选择“另存为” 。 五、退出 五、 退出 PowerPoint 与 word 的退出方法一样共有 6 种: 1.单击“文件”菜单选择 “退出”命令; 2.单击右上角“关闭”按扭; 3.右击“任务栏” 选择“关闭”; 4.双击标题栏中的图标; 5.单击标题栏中的图标选择关闭按扭; 6.Alt+f4。 若在退出前没有保存,则系统提示我们是否保存该文档。 “是”:保存文件并退出 PowerPoint; “否”:不保存文件并退出 PowerPoint; “取消”:关闭该对话框,回到 PowerPoint 的编辑状态。 启动 窗口 新建 保存 退出
信息技术教学集体备课教案(一)
备课时间 出席教师 缺席记录 备课内容 2012 年 1 月 12 日 杨海涛 无 PowerPoint 2003 初步 1. 2. 3. 4. 了解 PowerPoint 及其界面 掌握 PowerPoint 2003 的启动与退出 掌握建立新演讲稿和新幻灯片的方法 掌握演讲稿的保存 杨 荷 中心发言人 杨海涛
板书设计
PowerPoint
作业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概念及其分类。
3.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硬件与软件的相互依赖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硬件与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出硬件和软件的重要性。
2. 讲解硬件知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实体部分。
3. 讲解软件知识:介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概念及其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灵魂。
4. 分析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讲解硬件与软件的相互依赖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二者的重要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体验软件的使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总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更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2. 介绍更多的计算机软件类型,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硬件和软件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硬件和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4.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 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3. 常用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方法;4. 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安全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 实践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电脑和软件的使用方法;4. 讨论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简单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图例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常见的分类。
(2)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分别介绍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电脑的构造和功能。
(3)常用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以文字表格的形式列举常用软件的名称和用途,然后结合实际操作展示软件的使用方法。
(4)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安全问题-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网络的概念和常见的安全问题,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如打开电脑、使用常用软件等,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掌握操作方法。
4. 总结和讨论- 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
五、研究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讨论表现,来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并针对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提升。
六、教学资源- 电脑、多媒体设备、相关教材、多媒体课件、实践操作指导材料等。
七、教学辅助-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展示等。
八年级信息技术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并勇于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增加对开源软件的认识,增强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开源软件;2、体会开源软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认识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并存的关系。
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任务一:练习使用即时通信软件
(三)、利用插件实现Pidgin开机自动运行的功能
1、打开“插件”对话框,设置开机自动运行功能,单击“工具-插件”命令,选择“Windows Pidgin选项 2.5.5”配置插件,选定“Windows启动时运行 Pidgin”。
2、重新启动计算机,Pidgin会自动运行。
(四)、调整Pidgin聊天窗口的显示方式
八年级信息技术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活动二:使用开源软件
累计课时: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合理使用开源软件;
2、学会安装与使用linux系统软件;
3、体会开源软件的特点;
4、进一步认识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并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认识开源应用软件,理解开源软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开源软件的三个特征,进一步理解认识开源软件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及开源软件本身的不足。
1、打开“首选项”对话框,选定“在同一标签窗口内显示即时消息和聊天”命令。
2、再打开Pidgin中的好友界面后,会发现所有聊天窗口都集合在一个窗口中。
任务二:练习使用媒体播放软件
(一)、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 播放SWF格式的文件
部编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的方法。
3.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基本的文件处理和编辑。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并明确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打开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进行点击和拖动等。
3. 文件处理和编辑- 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创建、保存和打开等基本操作,并掌握简单的文件编辑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相关技能。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演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过程,并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5. 讨论:与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和疑惑。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提出意见等。
2. 操作技能: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来评估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程度。
3. 时间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课堂进度的掌握情况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4. 笔记整理:要求学生整理相关的课堂笔记,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软件2. 教学课件和教材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施建军
组员:刘兵、牛晓蕾、赵光梅。
课题:初识excel
教学设计
一、课时: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2.技能目标: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
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
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启动Excel的方法
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
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后回答,并演示启动过程。
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
认识Excel的窗口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
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
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出答案。
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
提问:
1.什么是行、列?
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
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和单元格的概念。
录入和修改工作表数据布置任务一:
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错该如何修改?
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格数据的方法。
保存文件与退出Excel 提问:
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思考、回答问题,并上机操作。
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保存和退出。
综合练习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
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绩。
上机操作。
综合应用,巩固技能。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