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
山水田园诗试题+答案+解析
联系教材 熟悉题材
///////
(2020·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纪村事 韦 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翻译诗歌: 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一条小路沿着墙伸向远方,若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 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课前准备:《创新设计》《限时综合强化练》 山水田园诗练习页子
课堂流程:
1.8:00——8:50 学习诗歌专题题材八山水田园诗,按时完成课
堂练习,认真笔记。
2.8:50——9:30 完成《限时综合强化练》第五练、第六练。
注意:做题过程中将会点名抽查做题情况,请各位认真对待!
3.9:30——9:50 对答案,红笔修正,保留做题痕迹,上传本节
目录
联系教材 熟悉题材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诗歌鉴赏专题之《山水田园诗》讲与练(共66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山水田园诗》讲与练【一】山水田园诗略说1.定义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③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④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二】表达的思想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登云门诸山[明]宗臣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乌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意趣。
D.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2.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6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水亭偶成朱瞻基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3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问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①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药:芍药。
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借以表达①对现实的不满,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③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愿望,④或厌倦鄙视污浊社会的思想感情。
南朝的谢灵运东晋的陶渊明盛唐王维、孟浩然(宋词:范成大)★艺术特色: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王维:丰韵生动,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4.[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山水田园诗(含解析)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
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二、常见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三、诗歌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四、解题技巧。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即把握诗歌意象。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注意: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
【中考链接】(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二)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三)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场景。
1、请用生动的语言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理解。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歌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歌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一、知识回顾山水田园诗,一般是指描写山水田园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田园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一般的山水田园诗歌,不可能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来写山绘水的,在山水的描绘中融注自己的思想及情感。
综合来看,一般的山水田园诗歌,其创作目的是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造出一种山水幽静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对山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那么,对于“情”的表达,山水田园诗歌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技巧。
一是情景交融法。
即将自己特定的情及志融入特定的“景”,这里的“景”即山水。
二是虚实相生法。
这种方法也为诗人常用,一般借助于侧面烘托来进行,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诗人虚写对象是为了侧面烘托实写对象。
写山之高,而想象轻云之萦绕,飞鸟之难进;状水之险,而设想环境之恶劣,行人之艰辛。
三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对比衬托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等。
正是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才使诗歌生动活泼,经久不衰。
二、专项练习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⑴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⑵,莺为故国声。
赖⑶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⑴树杪:树梢。
⑵殊方语:异乡语言。
⑶赖:多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莺为故国声”借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
”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E.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畏人①(杜甫)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宋朝是杨万里、范成大。
有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的特点。
一、内涵: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二、标志1、知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代表人物:谢灵运、孟浩然、谢眺、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常建、李白、杜牧、陶渊明、王之涣等。
2、看内容: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是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3、看常见意象分类一:田园诗①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分类二:山水诗①意象:常见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常见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分类三:特殊意象的含义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诗人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②竹。
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③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国学欣赏: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与练习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例析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田园——生活恬然二、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6山水田园诗 附专项习题 含解析答案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6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1、萌芽阶段《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
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
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出现的时代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
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山水田园诗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对点综合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
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答案1、A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颈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
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尾联还是写景,点明了时间,没有点明主旨。
D项“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错,颔联和颈联的对仗符合词性、结构、平仄要求,极为工稳。
2、全诗通过描写野鸭、莲叶、燕子、桐花、渔船、纬车、蛙声等意象,营造了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诗人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
山水田园诗
对点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
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答案
1、A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颈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
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尾联还是写景,点明了时间,没有点明主旨。
D项“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错,颔联和颈联的对仗符合词性、结构、平仄要求,极为工稳。
2、全诗通过描写野鸭、莲叶、燕子、桐花、渔船、纬车、蛙声等意象,营造了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诗人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 —4)题。
(9分)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
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来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4.“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3、 B (“连年累月,无心翻书”错,颈联中“动”意为“动不动” ,“书” 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
4、(示例一)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这一联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 ,一乐一悲;“子规啼” 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5—6)题。
(9分)莎衣① 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③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④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 “蓝”写色彩鲜明, “软”“柔”点明质地轻柔。
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
C.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6 •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5、B解析应是穿着蓑衣来吟诗或者钓鱼,是最合适的,洒脱自在。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
尽管官员的服饰(金印)极其尊贵,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7—8)题。
(9分)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②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辛夷:香木名,开白花者名玉
兰,又称望春、迎春。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颈联写柳色嫩黄,阳光染就,田间新绿雨水催成,生动地裁就一幅田园图画, 清新明丽。
D.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诗人的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8 .请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6分)
答案
7、B解析“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错,应是“赋予静态景象以动态美感”
8、尾联写回头却不见辛夷开放,才始觉看花是在去年,借此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懑和收复国土的理想。
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同开篇的疑身于“旧山川” 相呼应,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饶有新意。
尾联自然精巧,语言含蓄,平实的笔触中蕴含着深沉蕴藉的情思。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
(9 分)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9.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
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9、D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故选项有误。
)
10、诗眼是“喜”。
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
②直抒胸臆,通过写农夫起舞和作者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