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辩证法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马原大纲知识点总结

马原大纲知识点总结

马原大纲知识点总结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 辩证法的发展与特点
(1)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2)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2. 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性质
(1)辩证法的反映论根据
(2)辩证法的本质和内涵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 对立统一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
(2)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
2.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2)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3. 联系规律
(1)联系规律的含义
(2)联系规律的普遍性
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
1. 实践是辩证法的出发点
(1)实践的历史地位
(2)实践的科学地位
2. 矛盾论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四、马列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 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性是无意识的基础
(2)世界的物质性是无穷尽的和不断发展的
2. 历史的发展规律
(1)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无意识的表现
(2)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条件和必然的统一
3. 世界的能动性
(1)世界的能动性是普遍的
(2)世界的能动性的根源
五、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1.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任务和前景
2. 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社会主义理论的活的辩证法主义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价值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意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进步的基本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文化传承的基本意义。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整体性、动态性、矛盾性。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1
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
了解事物发展趋势,预测未来走向。
3
分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运用辩证法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 性,推动事物发展。
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
斗争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 定的属性。在事物发展中,斗争性推动 着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促使事物发生 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VS
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属性。在事物发展中,同一性维持着矛 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使事物保持 相对稳定和平衡。同时,同一性也包含着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 着条件。
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含义
适度原则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适度原则在辩证法中的体现
适度原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 “度”,防止“过”或“不及”的极端做法。
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即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同时,该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指导,即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坚持发展的观点。
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过程
新事物产生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 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 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旧事物中积 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 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1.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题型: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

2013年、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型。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联系的特征: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多样性。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条件性。

条件这一范畴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世界上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都无法理解。

▶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物质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

否定发展,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马原著作记忆口诀有哪些

马原著作记忆口诀有哪些

马原著作记忆口诀有哪些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也是指导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内容繁杂,但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口诀来帮助我们加深对其核心观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唯物辩证法口诀矛盾普遍性一分为二真法则阶级与阶级斗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个口诀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普遍性,一分为二真法则,阶级与阶级斗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这个口诀提醒我们,在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和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矛盾性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一分为二真法则指出了矛盾的二重性,事物的矛盾由相互对立的两个侧面组成,这种二重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阶级与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离不开阶级之间的斗争。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则强调了矛盾统一体中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和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口诀劳动创造世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靠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口诀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劳动创造世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靠无产阶级专政。

这个口诀提醒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需要无产阶级建立专政。

三、唯心主义批判口诀主观主义不要搞唯心只信感观世界相反否定反对主旋律感性认识识别最慢这个口诀用于批判唯心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主观主义的否定,唯心主义只相信感观世界,相反反对主旋律,感性认识是识别最慢的。

这个口诀提醒我们,主观主义是片面、主观和盲目的,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唯心主义只相信感观世界,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存在对意识的决定。

相反反对主旋律则强调了唯心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对立。

感性认识是识别最慢的,要求我们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来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论基础。

本文将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及特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

2. 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发展、统一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矛盾,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3. 实践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世界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同时,世界是运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统一和斗争的根源,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3. 质量互变和飞跃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当事物内部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4. 否定之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肯定,更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否定旧事物,达到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

例如:1. 在经济领域,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可以揭示社会经济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2. 在科学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使我们明白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种辩证的、渐进的过程,推动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3. 在社会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深入。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理论课程,但其理论内容极为丰富,所以也是不少同学门对其有不少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于是,本文就来一篇较为详细的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1. 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基本范畴:矛盾、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矛盾即存在于事物中的对立面和斗争。

对立统一强调对立方面不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是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

质量互变指随着内因外因的变化,一事物的质缘会发生变化。

否定之否定强调矛盾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在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新的事物在旧的事物的基础上而发展出来。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四选一。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是世界的本原。

人们的思想反映着物质世界,但思想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人的思想是物质的反映。

否定了心灵,肯定物质,肯定物质世界的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并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3.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决定的,社会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经济基础的发展会促使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改变。

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4.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在阶级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历史上从来不存在过毫无阶级斗争的社会。

阶级斗争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也是抵制社会退步和反动的力量。

5.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6. 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已经完全社会化,按需分配已经成为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

以上就是马原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摘要,期望对大家学习该门课程时有所帮助。

当然,这些知识点并不是马原的全部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只是学习这门理论课程的一个开始,我们仍应钻研、探究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马原考点清单之辩证法

马原考点清单之辩证法

辩证法——联系、发展两大总特征:联系: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联系的特征:①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②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③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④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过程: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5、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1、内容与形式①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②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③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马原-辩证法知识梳理

马原-辩证法知识梳理

马原-辩证法知识梳理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马原考点总结期末

马原考点总结期末

马原考点总结期末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

它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使事物发展,矛盾的主要形式是对立统一的矛盾。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发展性、矛盾性、否定性、辩证性。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共生共存。

5.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范畴:质量与数量、含义与存在、本质与现象。

6.辩证法的方法:全面性、历史性、发展性。

二、物质与精神:1.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精神是主观存在的意识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是物质的反映。

2.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性、客观实在性、客观性。

3.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是内容的反映,形式对内容的反映是一种概括。

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

三、实践和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结果。

2.认识的本质和特点:认识是人类对世界的反映,是对事物属性和规律的认识。

3.认识的辩证特点: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普遍性和个别性的辩证统一。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认识,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总之,《马原》的学习主要涉及唯物辩证法、物质与精神、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在备考期末考试时,我们要重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辩证法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马原重点必背

马原重点必背

马原重点必背一、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中蕴含的矛盾和内部矛盾斗争的动力。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整体,在发展中不断实现着否定、肯定、超越的过程,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基础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社会历史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运动。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提出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和他们自身维持生存所需价值之间的差额,也是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占有。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特有的资本-劳动关系密切相关。

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基本概念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现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将剩余价值再投资扩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和生产商品的过程。

资本积累的规律资本积累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也在产生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危机。

第二,剥削程度的增加和人口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剥削程度的加深,同时也会引发人口问题。

第三,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会逐渐集中和垄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是指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和各尽所能分配的结合;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全面共产主义制度的理想社会。

2023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

2023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

2023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久进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肯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互相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定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4.联系与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所谓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二〕事物的永久进展1.进展的实质进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丢失历史必定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行战胜的。

2.事物的进展是一个过程。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和将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进展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宏大的基本思想”。

二、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冲突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冲突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冲突即对立统一。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进展的内在动力。

03709马原知识点总结

03709马原知识点总结

03709马原知识点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

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1.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矛盾、否定、否定之否定。

(1)矛盾。

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有对立统一的特点,有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之分,有绝对的矛盾和相对的矛盾之别。

(2)否定。

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式之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之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它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否定不断地进行,并从否定中产生新的肯定。

2.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两大派别:一个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辩证法,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一个是苏格拉底以后的形而上学,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7世纪以来,欧洲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唯物辩证法的四项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四项基本原理是物质辩证法、运动辩证法、无限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

(1)物质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元对立规律。

(2)运动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质量互变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3)无限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无限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无限性规律和对立性规律。

(4)实践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具体表现。

它的核心是实践基础规律和实践决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方面,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生产力为基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统一为核心,以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为动力,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支配,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唯物辩证法可以用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五个五来进行记忆。

一个一是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三是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五个五是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一个核心:矛盾(一级重点),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要掌握的内容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相互关系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7.矛盾分析法两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要掌握的内容有: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3.发展的实质和过程4.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掌握矛盾规律相关内容2.把握事物存在的质、量、度3.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多出单选与多选,在看考研政治大纲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内容。

五个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可以用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五个五来进行记忆。

一个一是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三是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五个五是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一个核心:矛盾(一级重点),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要掌握的内容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相互关系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7.矛盾分析法两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知识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知识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法知识点解析(2大核心,3大规律)一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2个核心:物质,意识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意识(反映性)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PS: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律(区别与联系、转化与渗透)1、质、量、度a、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a、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太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非连续性)。

马原知识点整理总结

马原知识点整理总结

马原知识点整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一、唯物论和辩证法1.唯物论基本观点: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

2.辩证法基本观点: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具有矛盾和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包括质和量的辩证关系、正反面关系、矛盾关系等。

2.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是指事物在质和量的相互作用下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稳定向不稳定的过程。

3.质变和量变:质变是指事物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量变是指事物其中一种属性的数量增加或减少。

4.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旧事物的一些优点和成果又被新事物肯定。

三、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方式演变的历史。

2.基本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3.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原动力。

4.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1.人的认识的特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真理性相统一的过程。

2.认识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的发展具有先验性和后验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群众性和个人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4.革命的认识:革命的认识是指在革命斗争中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要求1.觉悟:觉悟是指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坚定立场。

2.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个人追求与集体利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个人追求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PPT

培养和发扬革命批判精神途径
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法,掌握革命批判精神的理 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增强对旧事物、旧观念 的批判意识和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追求精神。
勇于自我革新
通过勇于自我革新,不断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推动个人和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辩证法起源
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由苏格拉 底、柏拉图等哲学家提出,后经黑格 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发展和完善, 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
形而上学定义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本身及其本质、结构、属性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科。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在对待世界、自然、社会等 问题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联系和发展,而形而上学 则强调事物的静止、孤立和片面。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会有所变化。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 会,其矛盾的特殊性在不断变化。
同一矛盾在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即使是同一矛盾,其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如人民内部矛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都有不同的表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探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
04
发展过程:量变、质变及其相互 关系
量变定义、原因和过程描述
01
量变定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02
量变原因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或者外部环境对事

马原课知识点总结

马原课知识点总结

马原课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辩证法、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意识、否定之否定等内容。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转化、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

物质与运动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和基本概念。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和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优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唯物史观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内容。

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武器。

三、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包括宗教、哲学、艺术等。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包括政治、法律、教育等。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哲学、宗教、文化等。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表现。

四、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处的地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是由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产生的。

马原唯物辩证法要点

马原唯物辩证法要点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关键: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运动和静止(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3)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

这是因为,唯物主义本身正是人类全部实践所提供的普遍的必然的结论,不以实践为基础来确立的唯物主义不可能是真正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法论,它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复习和总结,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一、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它强调矛盾和斗争的普遍存在,承认发展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和客观规律。

1. 矛盾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体,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这种矛盾关系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特点。

矛盾的两个方面经过斗争、冲突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正是矛盾的斗争性,使得事物从旧的状态转变为新的状态,推动历史的进步。

3. 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和客观规律,它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事物的发展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特点,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

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和基础,它强调物质的无限性和运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强调自然界中存在着普遍的矛盾和斗争。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具体实践中,运用辩证法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1.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的。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与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种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是: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3)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和谐: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1)区别: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即共性存在于个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一定与矛盾的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6.矛盾分析方法①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③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④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⑤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二)质变量变规律1.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过或不及都是错误的。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

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

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的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③方法论意义:1)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是党制定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理论依据。

2)是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指导意义。

3)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

把远大目标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2.辩证的否定观:①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③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不能奢望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困难和曲折,经得起考验,迎难而上。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区别:①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2.联系: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③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四、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认识论一、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③实践是检验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认识、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①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

②根据正确的认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过程、使实践获得成功。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两次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1.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应,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②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运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①唯理论:只承认理性,在实际工作中变现为教条主义。

②经验论:只承认感性,在实际工作中变现为经验主义。

(4)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①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2.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重要性在于:①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归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是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需具备的条件: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世界。

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③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结合起来。

④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的反复性: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人们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三)认识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

②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三、真理(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1.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原因是: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即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真理的一元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性(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真理观上的辩证论)1.二者是有区别的:1)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②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③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①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②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