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溶栓护理常规

溶栓护理常规溶栓治疗是指将血管内血栓溶解的治疗方法。
临床使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阿司匹林、替罗非班等。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溶栓护理的常规操作。
前期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一些前期准备:•交代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一旦出现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如CT、MRI等检查以了解脑部的情况。
•对于过去有胃病、出血、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史的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并口服药物护胃。
操作步骤1. 注射药物将所需溶栓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剂量,并按照医嘱规定缓慢注射药物。
2. 管路管理在注射药物前,应对血管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
将输液管道和各种监测装置与患者的静脉通道相连接,并且进行严密的管路管理。
3. 监测患者状态在进行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如心电图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监测等。
监测间隔时间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来调整,以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全面了解。
4. 防止副作用在进行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副作用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进行处理。
常见的副作用有出血、过敏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或减轻副作用。
5. 安全转运在病情逐渐稳定后,需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患者因各种不可预测因素而发生意外。
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病情指标,及时发现变化。
•对患者进行爱心关怀,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时给予慰问和鼓励。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休息和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就是溶栓护理的常规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细节,注重患者的体验和安全。
通过合理的护理操作,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的贡献。
静脉溶栓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静脉溶栓术是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静脉注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以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对静脉溶栓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介绍。
二、术后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病情(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如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语言、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功能,如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尿便等出血情况,如有出血,立即通知医生。
2.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2)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压迫止血。
(3)拔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用胶布固定。
3. 凝血功能监测(1)定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
(2)根据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防止出血。
4. 药物护理(1)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
(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凝药物,确保药物疗效。
5. 饮食护理(1)给予患者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
(3)禁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6.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
(2)告知患者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7. 功能锻炼(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8.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出血: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如出现出血,立即通知医生。
(2)预防感染: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3)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4)预防肺栓塞: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栓塞。
三、总结静脉溶栓术后护理是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通过严密观察病情、伤口护理、凝血功能监测、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溶栓术后护理要点

静脉溶栓术后护理要点静脉溶栓术是通过静脉内给药进行血管内栓子的溶解,以恢复血管通畅。
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和避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静脉溶栓术后护理要点:1.观察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
为了排除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
特别是在术后最初的1-2小时内,因为这个时候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
2.持续监测心电图。
持续监测心电图以保证心脏在手术后稳定。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立即联系医生和护士。
3.监测出血和不适症状。
静脉溶栓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和出血现象,如果出现头晕、头痛、黑便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大量出血,要及时通知医生。
为了避免出血,病人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活动。
4.保持休息。
手术后需要保持情绪愉快,尽量避免紧张和过度劳累。
推荐在病房内安静休息,并保持足够的睡眠。
5.饮食方面。
手术后的病人可以在医生和护士的建议下尝试进食。
建议使用温和和清淡的食物。
避免食用太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
6.药物治疗的管理。
医生通常会开具抗凝剂来延长手术的效果。
这个时候,需要安排病人每天的药物使用量和时间,并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7.行动起来。
术后1-2天,重复起床、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萎缩。
8.现实中,还需要对病人进行相应的精神心理疏导,及时缓解病人的恐惧情绪,帮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相互协调。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病人身体状况,并在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时采取措施。
总之,静脉溶栓术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身体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和管理,确保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醒病人术后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避免冷静等疾病的发生。
静脉内溶栓的护理常规

静脉内溶栓的护理常规
一.治疗前的护理
1.病人的准备:多为起病急,病情重的病人,对疾病持恐惧心理,对治疗抱怀疑态度,我们应向病人解释用药的目的和重要性,使病人能密切配合治疗。
2.常规18导联心电图并定位。
3.建立静脉通道。
二.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
1.动态定位监测12或18导联心电图,给药后即刻、30分钟、1h、、2h、4h、8h记录心电图,以后根据病情改为每日一次,一周后根据病情而定,出院时一次。
如有临床症状时随时记录。
2.遵医嘱采集血标本观察心肌标志物及出凝血时间变化。
3.持续心电监护三天,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再灌注性)。
4.询问病人的主诉,观察胸痛的变化情况。
5.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入院后48小时内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及其它部位出血征象(如神志改变、皮肤粘膜出现瘀血瘀斑、便血等),应提醒医生停药,待恢复后再用。
6.冠脉再通的指标:A.上抬的ST段2h内迅速回降50%。
B.胸痛2h内缓解。
MB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
三天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三.治疗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出血情况。
2.应选用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易消化的食物。
3.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是一种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可能导致血液不足供应
身体各部分。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溶栓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溶解血栓以改善血液循环。
以下是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溶栓
护理的常规措施:
1. 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在静脉溶栓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
对任何异
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2. 导管护理:静脉溶栓需要通过导管进行输注,因此护理人员
需要确保导管的通畅和正确位置。
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
保持导管的清洁和干燥。
3. 出血风险评估:溶栓治疗可能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护理人
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皮肤、尿液、粪便和呕吐物等。
同时,避免给予患者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抗凝剂和非
甾体类抗炎药等。
4. 药物监测:静脉溶栓治疗通常使用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同时注意药物的保存和储存条件。
5. 卧床休息:在溶栓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活动,以减少血栓再形成的风险。
6. 心电监护: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心电图,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以上是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的常规措施。
在执行这些措施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通过合理的护理和监测,可以有效地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静脉溶栓的监护及护理

静脉溶栓的监护及护理1.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2.2小时内每15-30分钟观察意识、瞳孔、血压等,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
如血压≥180 /100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3.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4.鼻饲管、导尿管应延迟安置;5.按嘱及时复查血常规、血凝分析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以下简称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3大主要疾病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卒中在恢复脑灌注之前,每一分钟将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140亿个神经突触,所以说必须争分夺秒,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
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目前世界公认的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脑血流灌注措施,全世界的治疗指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都将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手段。
rtPA静脉溶栓从1995年第一个国际试验开始,直到2021年完成的最新国际试验,所有数据都证实,使用rt-PA静脉溶栓可以令患者获益。
按照统计学数据NNT有效治疗例数来看,接受rtPA 治疗的患者中,每3.1名就有1名患者可以避免死亡或致残。
而临床普遍使用的阿司匹林,其NNT为110,即给110名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仅有1到2人可获益。
由此可见,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而且患者获益明显。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卒中治疗的关键绩效指标一共有10个,包括急性期溶栓、急性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早期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是否处方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是否处方他汀类药物、是否给予降压、有无健康教育、有无康复治疗等。
在进行中美对比后发现,我国临床实践中有两个指标是最差的,一个是已发生卒中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另一个就是急性期的溶栓治疗。
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1.早期评估和识别:及时评估和识别脑卒中症状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比较常见的脑卒中症状包括突发昏迷、嘴角歪斜、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等。
护理人员应迅速反应,确保患者尽快接受溶栓治疗。
2.复杂的护理: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因此需要细致而周到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神经症状的变化。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头颅CT检查、血液检查等。
3.严密的观察:溶栓治疗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至少24小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保持舒适:对于溶栓治疗病人,一方面需要给予充分的静脉输液保持水平平衡,另一方面需要将患者保持在舒适的姿势上,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5.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是一类急性期病人,他们在发病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6.宣教教育:对于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及其家属,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宣教教育工作。
这包括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等,以及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等。
7.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与康复医师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积极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康复训练。
总之,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宣教教育。
通过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最新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一、溶栓前准备: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三、溶栓观察要点: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 1次; 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4级机电数控专业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隐隐约约(yuē)倩影(qiàn)铿然kēng噌吰cēngB、心旷神怡yí参天cān袅绕niǎo颤动chànC、翩翩起舞piān踱步dú霎时shà蓊郁wěngD、情不自禁jīn窾坎kuǎn 钟磬qìng敛裾jū2、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组()A、绿草如茵点辍嬉游迁徙B、层峦叠嶂臆断煤屑独处C、五彩缤纷缕缕和谐斑驳D、没精打彩羞涩弥望潺潺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
静脉溶栓术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术护理常规
1、术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NIHSS评分,
有无溶栓禁忌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的目的和过程,取得知情同意。
2、遵医嘱抽血化验,行心电图、CT检查。
3、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
溶栓药物,抢救药物。
4、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观察用药反应。
5、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
功能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征象,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
6、嘱患者24小时内绝对卧床,给予高热量、低盐低脂、易
消化饮食,评估吞咽功能,必要时鼻饲。
7、做好生活护理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8、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
血栓、误吸等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王**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8 月。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
2、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
3、评估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溶栓治疗前的护理1、入住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
2、详细询问有无禁忌证,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及血型等。
3、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一条通道使用溶栓药物,第二通路保证补液及使用抢救药物。
4、床边备好抢救器械、物品、药品。
(二)溶栓治疗中的护理1、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溶栓剂,保证药物在30分钟内输完。
2、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
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
3、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及剂量,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1、溶栓疗效观察(1)胸痛程度、部位、性质的观察。
(2)使用溶栓药物后按要求定时记录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秒T段的变化。
(3)密切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
(4)监测心肌酶谱变化情况。
2、并发症的观察:(1)观察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有无血尿、呕血、黑便等。
(2)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虽是冠脉再通的一个临床指征,但再灌注时损伤心肌细胞,易导致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三、健康指导1、溶栓治疗后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2、防止情绪激动,指导正确用药。
3、合理饮食(最初2-3天以流质为主,少量多餐)。
4、保持大便通畅。
四、注意事项1、作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2、溶栓治疗后,应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告知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重要性,预防血栓再栓塞。
五、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一)仪表仪容1.仪表端庄,行为得体、符合工作及安全要求。
2.发式:头发前不过眉,后不过肩,保持整洁。
3.面部:男性不留胡须,女性着淡妆。
静脉溶栓的护理工作指引

静脉溶栓的护理工作指引
1.溶栓前的护理
①环境立即置病人于ICU病房,保持相对安静,专人护理,床边备心电监护、除颤仪、
吸引装置、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车内备齐各种抢救用品。
②吸氧鼻导管给氧,流量4-6l/min.
③心电监护持续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
④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至少两条。
一条选用静脉留置针,供溶栓及输注药液,另一条静脉
通路可根据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补液及随时应用抢救药物。
⑤遵嘱给予充分镇静止痛及口服阿斯匹林类药物。
⑥适时适当给予心理护理,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适时适当有目的地给予安慰和鼓
励,解除其紧张心理。
2.溶栓治疗的护理按医嘱迅速、准确、安全地将溶栓药物输入患者体内。
①根据医嘱先用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溶解时不可激烈震荡。
②根据医嘱将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按要求30min内滴完,其中前10分钟输入总
药量的2/3,后20分钟输入总量的1/3.
③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变化。
3.溶栓后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出血情况有无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的征兆,有无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消化道出血征兆,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点,注意尿及分泌物变化。
②熟悉判断再通的指标肢体乏力无明显加重,且较前减轻(24小时内);胸痛在溶栓2
小时内基本消失,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用药后2小时内回降大于50%;用药后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CR-MB)峰值提前(14小时内),只具备其中2个即可判断再通,随时观察胸痛改善情况。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commercial use静脉溶栓护理常规一、溶栓前准备:?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与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 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三、溶栓观察要点:?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min 1次; 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就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血氧及面色、尿量和心电监护的变化,尤其血压波动情况。
2.密切观察抗凝剂使用情况,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皮下出血。
肌力的变化。
3.并发征静脉溶栓的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及胃肠出血率明显增加,尤其注意这些部位的观察。
【护理措施】
1.使用心电监护设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
2.密切观察血压波动,必要时每15分钟测量1次。
3.准确静脉应用抗凝剂,严格掌握剂量和速度,推注过程与医生一起床边观察。
4.溶栓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
准确地对患者的肌力进行评估与判断。
5.术后并发症
(1)颅内出血:术后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可能提示溶栓后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2)消化道出血:术后可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有无恶心、呕吐发生,鼻饲患者,应注意胃液回抽有无咖啡样液体。
(3)肾脏功能:观察24小时出入量是否平衡,尿液的颜色、有
无沉淀。
【健康指导】
1.部分患者可能下一步需要行血管造影,明确脑梗死的病因,必要时予支架置入干预血管狭窄。
2.一般教育(如生活习惯等)同支架置入术。
溶栓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溶栓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溶栓病人是指发生血栓形成的疾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以解除血栓。
以下是针对溶栓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1. 出血风险: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特别关注出血部位是否有渗血或大出血的迹象。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密切监测溶栓指标:护士应定期检测病人的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
标准化比值(INR)。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溶栓治疗的疗效
和出血风险。
3. 规范用药: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溶栓药物的给药,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准确无误。
同时,还要注意用药期间监测病人的反应情况,如出血、药物不良反应等。
4. 保持安静:溶栓治疗期间,病人应保持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减少血管损伤和出血风险。
护士应提醒病人避免剧烈运动和激动,保持心情平稳。
5. 小心皮肤护理: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病人皮肤受损,特别是压疮的发生。
护士应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6. 提供心理支持:溶栓治疗对病人来说可能是一段困难的时期,
他们可能会面临恐惧、焦虑等情绪问题。
护士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了解病人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安慰和鼓励。
总之,溶栓病人的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监测溶栓指标、规范用药、保持安静、注意皮肤护理和提供心理支持。
护士应密切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配合,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肺炎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肺炎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摘要
本文档介绍了肺炎患者静脉溶栓护理的常规要点。
静脉溶栓是一种用于治疗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监测。
护理常规
1. 阅读并熟悉医嘱:在开始静脉溶栓治疗之前,护士应仔细阅读和理解医生的医嘱,并确保正确执行。
2. 记录基础信息:在开始溶栓治疗之前,护士应记录患者的基础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3. 监测生命体征:在溶栓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 观察出血情况: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皮肤、黏膜出血、伤口渗血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5. 管路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静脉溶栓治疗的管路护理工作,包括静脉通路的选择与护理、药物的配制与输注等。
确保溶栓药物的顺利输注和管路畅通。
6. 疼痛管理: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伴随着一定的不适和疼痛,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给予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
7.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8. 安全措施:在溶栓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等,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结论
肺炎患者静脉溶栓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和治疗效果,并做好管路护理和安全措施。
护士应在医生
的指导下,认真执行护理常规,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静脉溶栓护理攻略

静脉溶栓护理攻略静脉溶栓的护理一、静脉溶栓前的护理1.患者的准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并通知医生立即到场。
2.药物的准备:根据医嘱准备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溶栓前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二、静脉溶栓期间的护理1.给予患者镇痛和止吐药物:溶栓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根据医嘱给予镇痛和止吐药物。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引流管的护理:对于需要插管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插管移位或脱落。
同时,要关注引流管的固定和通畅,避免出现扭曲、折叠、堵塞等情况。
3.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在溶栓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4.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如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严重胸痛、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溶栓,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三、静脉溶栓后的护理1.给予患者抗感染和抗凝药物:溶栓后患者需接受抗感染和抗凝治疗,以预防感染和血栓的形成。
2.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创口愈合情况:溶栓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和创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定期进行复查:溶栓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如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口腔卫生,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2.处理并发症: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栓形成、再灌注损伤等。
如发现患者有出血或血栓形成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可能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3.危重患者的抢救: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医疗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抢救,包括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同时,积极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的严重性和可能的风险。
溶栓后的护理要点

溶栓后的护理要点
溶栓后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2.休息与活动:溶栓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但也应根据病情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5.伤口护理:如果有溶栓后的穿刺伤口,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红肿等,按时消毒换药。
6.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溶栓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用药等。
需要注意的是,溶栓后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溶栓治疗,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静脉溶栓护理

静脉溶栓护理
1、溶栓前准备
1)病情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抽血、
2)建立静脉通道(选择血管,避开下肢)采用留置针
3 )心电监护
4)陪伴去做CT
5)患者、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
2、溶栓用药(本科室用药)r(3小时内)剂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用法:加入生理盐水中,10%剂量在1 —2分钟内立即iv , 90%在60分钟静脉滴完毕,输注完毕后生理盐水冲管。
用药注意事项:药品应放冰箱冷藏、避光保存药液应现配现用保证药物的剂量、用法正确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输注
3、溶栓时及溶栓后的观察及护理
1)生命体征:血压的监测:
每15分钟监测一次,持续2小时
每30分钟监测一次,持续6小时
每60分钟监测一次,持续16小时
发现异常遵医嘱处理。
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
2 )意识、肌力: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出血征象: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胃出血、便血、血尿、颅内出血|
4 )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溶栓后1h、溶栓后2、溶栓后4h 、次日进行抽血化验。
5)头颅CT【意识加深、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4、溶栓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防止损伤与出血:避免不必要的触及病人
尽量减少肌肉、动静脉注射次数
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
注意注射部位有无发红、疼痛,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避免插胃管,用药30分钟内尽量避插尿管。
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四肢局部疼痛、肿胀
周围做好健康宣教。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1.明确静脉溶栓护理的目的和适应症:静脉溶栓护理的目的是溶解或缩小血栓,恢复血流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症包括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2.病人的评估与监测:护士需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意识、疼痛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判断病情变化。
还需密切观察病人的静脉通路情况,如有出血、药物泄漏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3.静脉通路的评估与护理: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和安全,选择适当的通路进行溶栓治疗。
护理中要注意血液凝固功能监测,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药物管理与监测:掌握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用药途径与剂量等,按照医嘱正确给药。
护士需密切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如出血、过敏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出血风险评估与护理:静脉溶栓治疗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如创伤史、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同时,给予患者定期的出血观察与评估,及时处理出血并做好补液与抗凝治疗。
6.心电图监测: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观察心律变化及异常情况。
同时还需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如心律失常等。
7.精神心理护理: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长期严密的治疗过程,患者在此期间可能面临各种痛苦和不适,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引导和支持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
8.康复指导与教育: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功能。
护士需提供相关康复指导与教育,包括运动锻炼、饮食调控、药物使用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结起来,静脉溶栓护理常规涉及到病人的评估与监测、静脉通路的评估与护理、药物管理与监测、出血风险评估与护理、心电图监测、精神心理护理、康复指导与教育等内容。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心绞痛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心绞痛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概述:心绞痛是一种疾病,伴随着心肌缺血的症状,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
对于心绞痛患者,静脉溶栓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心绞痛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1. 溶栓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urokinase)等。
2. 患者观察:溶栓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特别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3. 密切监测心电图:进行心电图监测,及时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如果有心电图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评估。
4. 血常规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等。
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有助于及时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5. 出血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因素。
针对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 皮肤护理:静脉溶栓治疗通常需要插入静脉导管,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
7. 安全防范: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溶栓治疗期间要注意安全,避免剧烈活动和受伤。
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安全风险。
结论:心绞痛患者静脉溶栓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通过遵循上述护理常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定期进行评估和沟通。
参考文献:[1] 杨静, 石冰莹.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2] 柯志明, 赵胜利, 姚培均. 内科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溶栓护理惯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惯例+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年夜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更,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宁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更,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1次;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更,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明异常立即陈述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呈现头痛,呕吐或呈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年夜,对光反射痴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呈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陈述医生,并及时采纳相应救治办法。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惯例,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意识、瞳孔变更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