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理论案例分析企业发展理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发展理论案例分析
(企业发展理论10)
案例1
“新经济”神话 :Google崛起耐人寻味
• 网络泡沫的破灭与“新经济”神话的终结,竟使众多突然出 现的网络公司纷纷从天上掉落到地下。在凄凄惨惨的大环境 下,却有一家骨瘦如柴的“Google公司(google.com)”表 现不凡:从最初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合伙“瞎搞”,不到四年 时间,就发展成今天全球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商。说它“骨 瘦如柴”,是因为它的网站首页仅有35个英文单词、四个按 钮和一个供查询者输入单词的方框(最多可输入10个英文单 词),不知情者可能会以为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中小企业” 或“个人主页”;殊不知,它每天都要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千 百万次的登录与点击(高峰时每小时可处理七百万人次的查 询),自动搜索全世界包括35种语言的八十亿五千八百三十 二万四千六百五十二张网页(据截稿时统计数字),并在半 秒钟之内自动列出多达几千条的查询结果。
• 当然,现在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将来永远的成 功,Google也不可能高枕无忧。在网络广告市场 的竞争中,一些对手妒忌着它的辉煌,另一些对 手却在算计着它的覆灭。微软现在专门组织了70 名工程师负责开发搜索技术,有人预计它很快就 会让这个数字再翻两番;并且除了与一家提供搜 索服务的公司结成技术联盟之外,还可能收购另 一家搜索服务公司。雅虎虽然是Google搜索引擎 的主要客户,最近也斥资两亿多美元收购了一家 经营不善的搜索服务公司,试图抛开Google,抢 占网络广告业的市场份额。竞争进入了短兵相接 的白热化阶段。
这么多的网页,这么多的搜索对象,若是用手 工搜索,按每分钟搜索一页计算,全部搜索一遍, 至少需要花费五千七百多年。而Google利用其拥有 的一万多台联网的高速计算机,多数只需要花费0.2 秒,最多仅需要0.5秒就可以得到多达几千条的查询 结果,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呈现在用户的电脑屏 幕上。难怪有那么多人将Google设置为浏览器的首 页,有这么多软件爱好者致力于开发基于Google的 电脑程序,并把开发的结果当作自己的“战利品” 向世人公布。“Google”简直成了在因特网上查找 资料的代名词。这就好像“施乐”曾经是“复印” 的代名词,“邦迪”也曾经等同于“创口贴”一样。
• 人才是成功的关键。Google的800名员工当中,有将近80人是 博士,而包括两位创始人在内的多数人则拥有硕士学位。简约愚 钝的外表,掩盖着蓄势待发的内涵。技术与管理是企业向前迈进 的两条腿。身为工科硕士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 奇深感自己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着难以迅速弥补的 欠缺与不足。于是,这两个不到30岁的“大孩子”便不惜重金聘 请一个四十八岁的“成年人”埃里克·施密特来担任CEO,自己 则甘愿“退居次席”,分别担任“技术总裁”和“产品总裁”。 而埃里克·施密特也确实非常适合主持Google公司的管理工作。 他先前曾担任过SUN的首席技术官和诺维尔公司的副总裁,一直 是微软的竞争对手,在Google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凭借过去 与微软周旋的经验,他成功地避免羽翼未丰的新企业被庞大的视 窗系统所压倒,避免成为第二个“网景”。
• Google公司的建立过程也有点耐人寻味。这两名研究生的 创业顾问偶然请到了SUN的创始人之一安德烈斯·贝克托 尔海姆来斯坦福大学校园内吃早茶。席间,两个年轻人演 示了改进后的Google搜索程序。演示未了,太阳公司总裁 立即开出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抬头写着“Google公司”。 当时还没有成立公司,没有银行账户,这张支票没地方入 账,静静地在抽屉里躺了好几个星期之后,大家才觉得非 成立公司不可了。创业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经过三个月 的筹资过程,总共从投资公司、大学与个人手里筹集到了 三千万美元,Google网站于1999年9月正式开张,当时只 能搜索到三千万张网页,如今搜索的对象已经达到三十亿 张网页。这还仅仅是整个互联网的一半,另外一半或者隐 藏在各大公司的防火墙内,或者存储在某些与世隔绝的孤 岛般的服务器里。
• Google如此流行,说明先进的技术总能够给社会 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不管网络如何不景 气,不管新经济的泡沫如何破灭,更先进的技术 总能够抵抗衰退与萧条,把自己和用户引向繁荣 与发展。我们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关键是要有 一套切实鼓励创新的社会机制,加快研究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与新应用,加速改良旧有的 技术手段并加以延伸应用,以便在为社会提供更 多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更多财富。
• Google的技术其实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概念;它只 是将现成的技术加以改进罢了。当初他们试图向 几家老牌的搜索服务商推销其改良后的搜索技术 时,甚至连一个买主都找不到。其中一家搜索网 站的老总甚至还说:“只要我们的搜索引擎能够 找到别人找得到的百分之八十,我就满意了。” 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倒闭,根本的原因是它不思进 取。中国的企业在当前国际化的大潮中,如果有 两三个月不思进取,恐怕也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
如今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在互联网上,不是在 “查找信息或资料”,而是在“Google”;洛杉 矶的超豪华饭店在接待每一位客人之前,必定要 先在网上彻底地Google一遍,以便找到某种特别 的接待方法让客人感受到“意外的惊喜”。如果 发现客人有晨跑的习惯(例如老布什),他们就 要特地将房间安排在高层的东南面,以便让清晨 的第一缕金光能够先射入客房。甚至许多青少年 在前往某座普通的图书馆查找纸质的图书资料之 前,也很可能会告诉家人或朋友,说自己正打算 去图书馆“Google”一阵子。
• Google不是网景,它不太在乎微软在干什么,而是全身心地 关注于自己应该干的事。宽松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而愉 快的团队氛围,使得Google成了远近闻名的好雇主,也自然 使它的人事经理每天都要收到潮水般涌来的求职信。人们把 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看成是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走进Google 办公室,仿佛进入了一个晚会现场:绚丽多彩的火山岩灯饰, 五颜六色的塑料气球排列成公司标识,东一罐西一听的免费 可乐与糖果,再加上不修边幅的总裁们,整个气氛随意得过 于凌乱。自助餐厅提供免费的午餐,而这些工作狂们晚餐也 经常要吃免费的。当比萨饼在凌晨一点送到时,现场依然有 众多饥肠辘辘的夜猫子将其狼吞虎咽。如果人才从不需要为 生活琐事而操心,没有后顾之忧,甚至还持有公司的股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权,他们还能不全身心地拼命工作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