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谈养生三招

合集下载

上医治未病的名词解释

上医治未病的名词解释

上医治未病的名词解释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而在这个领域中,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医学,强调了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上医治未病的本质就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有效地避免疾病的发生。

上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未病先防”。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它更注重人体内在的平衡和健康状态的维持。

这种理念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多地关注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上医治未病鼓励人们注重饮食调理、适量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中医理论中,上医治未病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家《黄帝内经》中的论述。

它认为身体的健康与环境、社会和个人状态息息相关。

传统上,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在人们没有生病之前就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上医治未病的目的就是避免病情发展到需要治疗的地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患的痛苦和医疗负担。

上医治未病的核心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需要通过养生保健和自我调整达到。

养生保健包括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量的运动。

通过均衡的饮食摄入,人体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抵抗力。

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机能。

此外,心理健康在上医治未病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上医治未病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

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调理养生方面需要因人而异。

个人体质的调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识方法,如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来判断。

通过综合考虑个人的体质、生理状况以及生活方式,针对性地制定养生方案。

此外,上医治未病还包括预防疾病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疫苗接种就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提前引入疫苗,增加免疫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也是上医治未病的一种方式,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调理。

总之,上医治未病是一种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的医学理念。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什么意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题记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指最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制止住了。

这种“上医”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注重事先,注重平时保健养生,并且要求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后悔莫及。

所以,这里的“未病”既包括心身、躯体疾患,又包括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还包括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它们均属于亚健康状态或潜伏期状态,也可称为隐性健康状态。

比如感冒、胃肠炎、结膜炎、痤疮等皮肤小恙都算是“亚健康状态”,但一旦加重便成了真正的疾病。

因此,预防“上医”显得尤其重要。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就蕴藏着很多天然的良药,可我们却往往忽视掉他们。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普遍。

据研究表明,每10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80个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算来我国至少有1.5亿个潜在的“病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资料表明,20岁~40岁是人生最佳阶段,由于工作、家庭压力大,长期睡眠不足,抽烟喝酒,使免疫系统降低,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

因此,只有远离烟草,减少危害。

所以,无论从自己还是社会角度看,健康投资都非常值得!另外一方面,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关键。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等是中医学中形象的描述,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当一些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积极干预,否则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用西医的观点来解释,也许不太适合,但按照中医学说,也确有几分道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预防才能避免急性变慢性,让其走向更好更美丽的彼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节奏快,生存竞争激烈,为工作、子女操劳过度,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引起精神疲乏,进而产生亚健康状况。

再加上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加上情绪不稳定,熬夜等问题,使得体质下降,抵抗力弱,都给现代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上医治未病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

上医治未病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

上医治未病�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春养肝中医认为,春天对应人体的肝。

肝脏与草木比较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也喜欢生发,在春季功能比较活跃。

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在此季节都有反映,春天肝功能容易波动、升高,人的情绪易激动,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

肝的主要功能�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气机的调畅、)�肝主藏血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肝气失调的主要表现肝阳上亢肝郁气滞头痛、眼病怎样养肝�控制情绪调整心情�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保证睡眠�适当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菠菜、芹菜、油菜、荠菜、菠菜、莴笋)春季养生食谱�1、以脏补脏,鸡为先。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

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

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

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首选食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

肝阳偏亢的高血压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

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

�3、补肝血、食鸭血。

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4、舒肝养血,菠菜为佳蔬。

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滋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春季养肝药膳�首乌肝片便是一味春令进补的常用药膳。

中医养生治未病

中医养生治未病

中医养生治未病中医养生,治未病之道,源于我国千年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来,中医便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养生已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

以下,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医养生治未病的世界,探寻那些蕴藏其中的智慧与奥秘。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构成。

养生之道,在于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气血。

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强调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中医养生注重情志调养。

古人云:“百病生于气。

”情志不畅,易导致气血失调,百病丛生。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练习瑜伽等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其次,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具有滋养身体、调和阴阳的作用。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合理膳食,避免过量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如脾胃虚弱者可食用红枣、山药等;肝肾不足者可食用枸杞、核桃等。

再者,中医养生重视运动养生。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

此外,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此外,中医养生还强调起居有常。

古人云:“不卧不安,不食不饱。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

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同时,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身体。

在中医养生中,还有一些独特的疗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

这些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治未病,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养生方法。

它不仅关注人体本身,还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32种强大的治未病养生功法!(必须收藏)

32种强大的治未病养生功法!(必须收藏)

32种强大的治未病养生功法!(必须收藏)1、午睡2、推腹法3、泡脚4、撞墙5、拉筋6、梳头7、刮痧8、拔罐9、走罐 10、闪罐 11、艾灸 12、温灸 13、捏耳 14、贴墙 15、吊环 16、跪足功 17、壁虎爬行 18、扭腰 19、叩齿 20、转舌 21、八段锦 22、足部按摩 23、踢腿 24、腹式呼吸 25、马字功 26、竞走 27、刀疗 28、捏脊 29、甩手 30、倒走 31、转目 32、取嚏法1、午睡午睡是每个人在幼儿园开始就会的了,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可能十分讨厌午睡,因此而剥夺了我们的游戏时间,不然我们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得high翻天,长达后的我们,有时候跟小朋友其实区别不大。

有的人说,我没时间午睡,其实他的中午时间都用来逛论坛、聊天、看帖、灌水、浏览新闻了;有的人说,我不需要午睡,但是你看看一个接一个的哈欠,疲倦的神态,你的身体其实一直在述说着他的请求,你却置若罔闻;有的人说,我中午加上吃饭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怎么午睡,我要是说真正的午睡其实未必需要大段的时间,往往午睡只需要十五分钟时间,这么一小段的时间你也没有么?大多的人,习惯在夏天的时候抽出午休时间来午睡,往往那个时候,单位的作息时间也会比较配合些,比往常要多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从容地来个惬意的午睡。

夏天是一个日长昼短的季节,人的睡眠时间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天黑得晚亮得早的情况下,人往往会晚些睡觉早些醒来,所以我们需要在中午时分补充一下睡眠。

但体质虚弱或者老人、小孩,其实一年四季都需要午休,尤其是比较辛苦的工作,一上午的劳动,不管是体力上还是脑力上,都需要一个放松,一张一弛么。

我是一个一年四季都午睡的人,午睡的时间不长,从五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但是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不然,反而有一种睡不醒的疲倦感,一下午都感觉脑袋发沉,做事情提不起精神来,有时候还伴有头晕头疼等,这就是过犹不及的一个表现了。

有一个古代就有的名词,叫子午觉。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中国古代以“上医”作为医治疾病的思想,它把重点放在了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疾病。

上医的理念源于道家的“养生中宗”,认为人的身体很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健康,用“早期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上医思想强调“养生”,以此来保证健康,有效地预防疾病。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不要等到发病才求医。

这三句话分别是:1、“日常保养,有益岁月”,提醒人们应该每天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有合理的饮食、足够的运动、保持心理的平衡,以及及时的休息与放松,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让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

2、“谨防滋养,安然自保”,提醒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压力,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应当多注意卫生,比如保护好个人卫生,常洗澡,多洗手,让身体保持清洁,以及坚持每天起居有规律,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3、“贵在早护,安然可添”,提醒人们要定期进行体检和超声检查,以及定期服用钙、维生素、铁等营养物质,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健康的状况,这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上医的理念以预防为主,其宗旨就是以“护养机体”为前提,以“防治未病”为目标,主要是通过环境、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措施,使身体各种机能都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既可以维持健康,又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是上医思想的重要内涵,可以说是“治未病”。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只有当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人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生活。

既然身体和心理都是健康的基础,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呢?可以从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坚持锻炼身体、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心态的积极性以及定期的体检检查等方面来努力。

综上所述,只有主动维护健康,才能够有效预防疾病。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旨在提醒人们要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保持健康,达到当之无愧地享受健康生活的目的。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上医治未病的三句话中国传统医学中,运用“治未病”是一个重要思想,将“治未病”概括为三句话:“少时多补,寒胜热,养生保健”。

“少时多补”是上医治未病的最主要观念,它强调,早期补充阴阳,把虚弱或损伤的阴阳精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外兼施,以维护人体的生命平衡,保持健康,预防未病。

“寒胜热”的含义是,当人体的阴阳出现失衡时,应以冷敷、冷藏、冻疗或调用药物清寒解热,以克服热势,恢复生物体的阴阳平衡。

“养生保健”所指的是,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环境条件,制定实用有效的保健计划,科学合理地调节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慢慢形成保健养生的良好习惯,预防未病。

上述三句话涵盖了上医治未病的全部要点,可以帮助我们健康生活。

但在治未病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其他因素,如调节饮食、运动锻炼、有效安排休息、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上述的三句话,将会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远离疾病。

人们经常认为,熬夜打牌、抽烟喝酒是一种自由,但对养生保健却会有损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不利于治未病。

此外,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平时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态乐观。

保持一个积极、正面的心态,对于治未病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有效预防未病。

治未病的准则无外乎三句话:“少时多补,寒胜热,养生保健”,运用以上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做好自我保护,积极治未病,预防未病,避免疾病,以达到健康的目标。

上医治未病不仅包括三句话,还要建立起恰当的保健系统、实施有效的保健措施,科学地调节人体机能,建立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保健食品、保健设施、保健技术等疗效,形成一个完善的治未病保健体系,达到能够有效预防未病的健康目标。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到达“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假设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夫:口是,那么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开展的方法。

中医治那么学说的根本法那么。

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开展演变。

①摄生防病。

?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

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

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精与神守持于内,防止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到达补养真气的目的。

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

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否那么,就会导致疾病、早衰。

此外,在长期实践的根底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

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开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己病,下医治大病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己病,下医治大病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己病,下医治大病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据史料记载,有一个古代名医扁鹊谈论医术的故事。

有一天,魏文王询问扁鹤说:“在你们家的兄弟三个人,哪一位医者的医术最高明?”扁韵想了想回答:“我的长兄医术最高,伸兄医术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非常不解接着问:“那为什么呢?你能说明白一些吗?”扁鹊回答于魏文王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出来之时就已经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所以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

我的伸兄治病,是在病情刚刚初起时就已经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一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很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找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后才治,别人见我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的医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其实,比起我的长兄与伸兄来,我的医术才是最差的。

”故事的意义,可以概而言之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己病,下医治大病。

“末病”,就个人身体而言,是指未来可能发生而目前|一个未出现的疾病,包括了重病之前的所处健康状态和亚健康状态。

“治未病,是指对于未发生或处于轻浅阶段的疾病进行干预和调节,使之消失于萌芽状态。

或是大病初愈之后进行的各种干预措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

未病状态到底属不属于病态。

是我们理解治未病的关键。

这里的治可以理解为“调理”、“防治”的意思。

《索问·四气调神大论》一书当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壁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作比喻,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同时也是养生学说建立的理论基础。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也涉及到一些病后调理的内容。

未病先防,即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来增强自身体质,抗御身体外邪,或调理气血,调理五脏,在疾病未发生之时,主动预防疾病的发生。

至于疾病的防变,在《素问·刺热论》中有所论及:“肝脏热病患者,左颊先赤……病情虽然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首先,针灸调理方案。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以针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是“三因三法”,即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客观条件来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调整穴位的选择,刺激力度以及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针灸大椎穴、足三里穴,以调理心脑血管系统和提高免疫力;对于青年女性,可以选择足太冲穴、关元穴,以调理月经不调和提高生殖系统的功能。

其次,推拿按摩方案。

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手法的按摩和压迫,刺激人体经络和腧穴,以调和气血,促进机体的气血流通。

推拿按摩治未病可以通过对经络进行按摩来调节气血的流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拨、捏、推、按、揉、拿、点、拍等。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揉捏大肠经和三阴交穴,以缓解疲劳和调节情绪;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选择推拿胃经和神阙穴,以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最后,中药调理方案。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的药效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药调理治未病的方案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来选择中药材,组成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类中药如黄芪、党参、人参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过度疲劳的人,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调节免疫机能。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干预方案包括针灸调理、推拿按摩和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案都是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目的。

这些中医干预方案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来选择和调整,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中医学认为“上医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

这种以“治未病”为中心的预防思想要优于以治已病为中心的医疗思想,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老年养生“治已病”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病不治如养猛虎,有朝一日会葬送人的生命。

但是,从养生、健康长寿角度看,“治未病”更为重要,因为老年人经不起疾病的折磨,而“治未病”则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反复。

它更有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和颐养天年。

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有四大方面:(1)未病先防。

中医学的“治未病”首先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采用气功等养生之术,增强机体、脏腑的御病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诸多致病的因素和条件,使疾病不至发生,西医称为预防医学。

诸如预防感冒、中暑,预防空调病,预防肝肾病、肠胃病、糖尿病、心脏病,预防各种传染病,预防癌症等等。

如果老年人能把预防疾病思想贯穿到整个生活之中,那么就能减少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

(2)救治萌芽。

在人的健康和疾病之间有一个亚健康,即它既不是完全健康,又未达到疾病程度,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有些失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疾病危险因素,处在患某种疾病的前期状态,即出现了疾病的萌芽状态。

这种状态需及早发现并设法防止它转化为疾病,这就是“上工救萌芽”的“治未病”,即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老年人的机体、器官、组织都在退行性变化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的前期,诸如糖尿病前期、癌症前期、肾肝病前期等等,如遇这种“萌芽”状况,赶快就医,定期检查,并防止它转化为疾病,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既病防变。

老年人常常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这并不可怕。

问题在于要正确对待疾病,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加强养生,防止疾病的恶化和转化成更严重的疾病,如思糖尿病者一定要防止糖尿病综合症发生,防止危及生命的低血糖,要防止肾病向尿毒症和肾力衰竭转变。

(未病先防)中医健康调理方案(3种)

(未病先防)中医健康调理方案(3种)

(未病先防)中医健康调理方案(3种)前言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中医学认为,未病先防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

本文档将为您介绍三种中医健康调理方案,以帮助您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方案一:养生茶饮目的通过调理身体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配方1. 黄芪 10g:具有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2. 枸杞子 10g: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功效。

3. 菊花 10g: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的作用。

4. 红枣 5枚: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

用法将上述药材放入保温杯,加入沸水冲泡,闷泡30分钟后饮用。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饮用。

方案二:养生功法目的通过调节气血、经络,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功法1. 八段锦:每日练习八段锦两次,每次20分钟,以调节气血、强身健体。

2. 太极拳:每周练习太极拳两次,每次45分钟,以舒缓身心、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1. 练习养生功法时,应选择安静、空气流通的环境。

2. 动作要缓慢、柔和,避免用力过猛。

方案三:中医食疗目的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调理身体,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食疗方1. 红枣枸杞银耳汤:具有滋补肝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 红枣 10枚- 枸杞子 10g- 银耳 10g- 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与红枣、枸杞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至银耳熟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2. 芪术炖鸡汤:具有补气固表、健脾益气的功效。

- 黄芪 10g- 白术 10g- 鸡肉 200g- 姜 3片- 盐适量将黄芪、白术洗净,放入炖盅,加入鸡肉、姜片,加水适量,炖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1. 红枣枸杞银耳汤:每周两次,每次1碗。

2. 芪术炖鸡汤:每月两次,每次1碗。

总结以上三种中医健康调理方案,旨在帮助您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方案。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健康理念。

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疗对养生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养气血、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传统中医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但要注意,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精神调养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同时,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身心,达到调节情志的目的。

四、起居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要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一种全面、科学的健康理念。

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精神调养、起居规律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我们应该积极践行这种健康理念,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引言中医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发生或未恶化之前,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

这种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治未病”的思想。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未病的现状、疗养保健实践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医治未病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市场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是中医治未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推动中医药治未病全面深入发展”。

上医治未病,寒湿乃百病之源 拒绝亚健康

上医治未病,寒湿乃百病之源  拒绝亚健康

[养为贵-温阳阳]上医治未病,寒湿乃百病之源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体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理论中的“上医治未病,寒湿乃百病之源”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

首先,“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我们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这就像预防火灾一样,通过加强消防意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其次,“寒湿乃百病之源”的理念指出,寒湿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寒湿侵入人体后,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等疾病都与寒湿有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暖和祛湿,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同时多食用温性食物,以祛除体内寒湿。

为了实现“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这些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加强身体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3.注重保暖和祛湿: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同时多食用温性食物,以祛除体内寒湿。

也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祛湿的药食同源中草药泡水,煲汤等来达到祛湿的目的。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使用祛湿的饮品,如温阳阳植物饮料。

4.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内分泌系统,增强身体免疫力。

总之,“上医治未病,寒湿乃百病之源”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

通过加强预防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保暖和祛湿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让我们一起践行这一理念,为健康的生活努力!。

中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中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中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中医一直以来被视为健康与健康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防治疾病在内。

传统中医认为,未病即是疾病的前期,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从而使人们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中医学中有“三句话”,也就是“饮食调养,身心健康,安心舒服”,被称为“中医治未病的三句话”。

第一句“饮食调养”包含了一些很重要的内容,主要用来提醒人们注意饮食调养,着重提醒人们避免暴饮暴食,不要暴饮暴食,要适度食用;另外还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优化营养,吃出健康来。

另外还要注意水的摄入,每天坚持喝足够的清水,保证身体的水分充足,从而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进一步使身体得到调理。

第二句“身心健康”主要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要注重自己身体的运动,定期运动能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几率,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体质,能够延长寿命。

同时,人们也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放纵,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一句“安心舒服”暗示着健康的人应该有一种安心舒服的感觉,这便是中医所说的“安心舒服”。

它是中医提倡的一种健康生活
方式,指的是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能够充实自己的生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达到一种安心、舒适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三句话,总结起来就是要注重饮食调养、
身心健康,当然还要保持安心舒服的心态,从而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中医的建议,认真实践“中医治未病的三句话”,就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获得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真正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

真正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

真正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调理:中医注重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作息规律、适当锻炼等预防措施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个体化诊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辨别病因、病位、病机的原则来对症下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 中药调理:中医注重使用中草药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中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对身体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滋补,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 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医还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经络、气血等进行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总的来说,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预防调理、个体化施治、中药调理和针灸、推拿等疗法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升健康)中医未病防治方法(3种)

(提升健康)中医未病防治方法(3种)

(提升健康)中医未病防治方法(3种)提升健康:中医未病防治方法(3种)中医学注重预防疾病,强调早期干预和调整身体平衡,以提升健康和延缓疾病发展。

以下是中医未病防治的三种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和豆类等食物,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

- 调节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保持适量的饮食。

- 食物烹饪方式:选择清淡、少油炸的烹饪方式,减少食物中的热量和油脂摄入。

2. 中草药调养中草药在中医未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和身体机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调养方法:- 补益草药: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补益草药,如人参、黄芪等,以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 清热解毒草药:中草药中有一些可以清热解毒的草药,如金银花、连翘等,可以帮助预防感染和炎症。

- 调理气血草药: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调理气血的草药,如当归、黄芪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身体健康。

3. 中医按摩和运动中医按摩和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和增强身体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按摩和运动方法:-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疲劳和疼痛。

-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的动作和深呼吸为特点的运动,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提升身体素质。

- 气功练习:气功练习包括各种调息、调气和调心法,可以增强体内气血的运行和免疫力。

这些中医未病防治方法都是基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都不同,建议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从事中医疗法的健康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醫治未病--談養生三招楊麗華壹、前言 無論社會的變遷為何?也無關著社會從農業,到商業的轉型為何?更無關著科技與E化的結構如何的快速發展,人人面臨著生命與生活,最為不容忽視的課題應該是「健康」。

 具備「健康是人人最大的財富」那不是口號,那是一種「認知與力行」,成為每一個生命當下不可或缺的動力,也將會是為一期一會的生命,留下立德、立言、立功的智慧。

看看過去不朽的養生名言與良方,整合與結集現代生活,提出知識與原始觀念的重點,發揮具體可行又簡易的保健方針,不僅對於減少對生命疾病威脅所產生的恐懼外,更加深從追求提高生活品質,延伸到尋求健康長壽的願望,這是現代忙碌的族群,及生活在競爭工作與壓力環境中的人們,必須建構的健康模式,無論是貧賤貴富,也都必須建立及認同的生命價值。

提供:「養生三招身口意,穴位拿捏要適宜,修身養性德為本,善心善行病自移。

」貳、養生是健康的精神堡壘一、養生 從每個角度了解、研究疾病的發生,進行防範疾病的產生與預防,將傷害減少到最低的標準。

在傳統養生學中十分強調人體要“順應自然""養德"“養正性"的觀念。

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思維活動就要與大自然的變化保持一致。

順自然,應四時之氣,順從氣候變化,首要調攝精神、保養正氣、陶冶性情及四時養生,缺一不可,況且注重四時之氣變化,也是維持健康不可不知的一門功課。

又《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有形才有神,形健則神旺,形衰則神憊,神志也是不能脫離形體而單獨存在的。

二、在四時養生中: “春"回大地,一切生物盎然蓬勃,春暖花開氣候宜人,有利於機體內 陽氣的生長,也跟著漸進升發。

在飲食適當,情志不擾,足夠運 動下,建立身心健康,提昇免疫系統是最佳的時機。

“夏"季炎炎,情緒不易控制,焦躁日長夜短,外出汗流夾背,體力消 耗較多,室內冷氣過涼等。

不可多飲生冷食物,多飲水保持流失 的水份,維護身體清爽與通調,春夏季宜晚睡早起。

“秋"忌燥火,"一場秋雨,一場涼"早晚溫差極大,植物也漸進凋 謝,呼吸系統宜多加注意,若能早睡以利于陰精的收藏,早起以 順應陽氣的舒張。

注重氣候變化,均衡的飲食、衣物、運動,增 強抵抗力。

“冬"季寒冷,萬物不生,氣候循環不良,情緒低落,心血管疾病俱增 ,冬季宜早睡晚起,則是順應了冬藏的特點,有利于陰精的滋養 和貯藏。

加強暖身運動,增強氣血順暢,同時切忌過度熱補。

傳 統養生學認為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熱、秋涼、冬 寒的特點,所以大地植物就呈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現 象。

人體也應該像植物一樣順應自然規律,所以有“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說法。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告知照顧外因六淫之邪,及內因情志所傷之妄動,是預防也是增強體質最佳的預防醫學。

防止疾病的發生才是養生長壽最重要的前提,是一種叮嚀,也是一種對健康認知的覺醒。

三、四大 人是從基本的四大調合結集而成的,人之所以健康無恙;天地如能風調雨順,人民就能五穀豐收;植物如能乾濕適中,就能開花結果,倘若四大不調,就會生病,甚至四大分散,就可能死亡,這都是在說明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道理。

地:是以堅硬性,或稱穩定性,如人身上的毛髮齒爪、皮骨、肌肉等; 水:是以潮濕性,如人體的唾涕濃血、津液、痰淚; 火:是以溫暖性,熟變性,能調熟萬物,就如人的體溫、如陽光等; 風:是以流通性,它能生長萬物使身體活動起來,體內的循環作用、新 陳代謝、如人體的一呼一吸。

正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滅,若無因緣和合,則萬物不生,絲毫沒有例外。

四、《黃帝內經》:「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千金要方》:「德行兼備,雖不吃藥也可以長壽;德行不足,雖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壽。

」 人體的生長發育與漸進的衰老,過程是自然的盛衰不變的規律,想要防範就要有,「預防觀念不可無,以及發病就醫不可避。

」所以,要學習放下、學習認錯、學習廣結善緣,也是養生的主要方藥之一。

《華嚴經》中有一首偈語:「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是也!參、自然養習四弘誓願學妙招一、行住坐臥清淨養神不能少: 怒傷肝: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喜傷心: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易於恢復身體疲勞。

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

思傷脾:中醫認為:「思則氣結。

」由於思慮過度,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即可出現食慾不振、訥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鬱悶不舒等。

憂傷肺: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

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乾咳、氣短、咯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呼吸功能受損。

《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憂鬱傷身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恐傷腎: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暈、陽痿,並可致人於死地。

有道是「莫道喜怒不傷身,七情過極百病增。

」在《素問.宣明五氣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 人生不如意真有十之八九,但無明起時迅速轉念,轉識成智光明現前。

明代憨山德清大師說:「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明因了果就更知曉「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又云:不結良緣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閒看幾十年。

我等豈能不深思!二、經絡穴位隨身攜帶無價寶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學說。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所以《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說明了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的重要意議,而為歷代醫家所重視。

十二經脈: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穴位具有疏散經絡、調和氣血,濡養周身,抗御外邪,保衛機體達到治病與保健的作用。

最明顯的功能,局部、近、遠、整體的作用。

1.如局部功能:眼區睛明治眼病,耳區聽宮治耳病,腹部天樞治腹內臟 器病變等; 2.近距離功能:手臂及肩頸酸痛取手三里; 3.遠距離功能:許多穴位可以就近處理疾病外,還有些可以處理較為遠 部的如手腕關節內關穴治胃心胸小腿上知名的足三里可 治肚腹等症; 4.整體的功能:還有周關全身性的如太沖負責肝疾、大椎治療感冒發熱 等。

人體的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均仰賴氣血的溫養濡潤,才能夠發揮其正常作用。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依賴經絡的傳輸才能遍佈周身,讓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功能。

在《靈樞.本藏》“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 所以,保健不是口號,是喚起身體力行的預防醫學,更好比說:「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

」人人都知飯後百步身體好,算算力行之人有多少?三、禍臨莫過不明三毒貪瞋癡1、「消除煩惱有秘方,腳踏實地不心慌。

」 用不淨觀對治貪欲心、用慈悲觀對治瞋恨心、用因緣觀對治愚癡 、用數息觀對治散亂、用念佛觀對治業障。

2、勤修三學三慧精進三摩地:經云:「攝心一處,便是功德,散意 片刻,即名煩惱。

」勤修戒學、定學、慧學,「以聞思修而入三 摩地」。

3、宣揚四弘誓願「正精進」:人能立志有願必成,人能真誠對待處 事無礙。

如,眾生無邊誓願度:發大願救度一切眾生; 煩惱無盡誓願斷:發願斷除一切煩惱; 法門無量誓願學:發願學習一切法門; 佛道無上誓願成:發願證得無上佛果。

人有善念,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讓未生惡法使它不生、已生惡法使它斷除、未生善法,令它生起;已生善法,令它增長,發恆常心,增強我們的信念與力量。

肆、四無量心廣結善緣福慧至分享慈悲喜捨名家勸說養生法一、《星雲說偈》:「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擔, 一劑養神平胃散,兩重和氣瀉肝腸。

」二、楊守田醫師: 做人醫與德,兼備比良相。

更說:世間只有努力才是真的,能給才是 真幸福。

如能『診後說三句,更勝良帖十方』;只因醫者語言可以致 病,也可以治病。

三、在《無量壽佛經》說:「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修習善語自利利人,彼我兼利。

」四、醫緩,春秋秦國醫師,主張施善則神安,神安則壽延;老子《道德經》 「清靜無為」「返樸歸真」;儒家創始人,孔子主張「過則勿憚改」「 以德潤身」;司馬遷忍辱養生;鄭板橋以仁慈關懷來養生,一偈「石畔 青青竹數竿,旁添瑞草是幽蘭,老夫三十載瓊林客,只畫春風不畫寒。

」一段仁慈養生,筆下做見證,值得讓世人萬古留芳。

五、要改變身心的氣質,延續生命的真善美,善以《八大人覺經》作為早、 晚稱念的主要課誦內容。

經云: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伍、結語 安毅勸說養生招:「扁鵲上醫治未病,華陀陰陽養生論, 仲景理法及方藥,善養心性孫思邈, 陸羽茶神益養生,蘇軾三戒勸世人, 經云萬物唯心造,行善少慾最重要, 積德勸說不可少,若要養生沒煩惱, 慈悲喜捨誠實好,順乎中道當知曉。

」 身口意三招,「意念常清淨、不貪杯中物、身體勤鍛鍊。

」也在父母親耳提面命中,以「無求品自高」的教育理念,昇華律己自我人格,又以「慈悲無敵人」的心念長養身心;多福多壽是人生在世普遍的祈求,如何求得大富大貴、長命百歲,謹以「仁者無敵」來供養大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