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2ba2d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7.png)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661395844769eae109ed4a.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c6e78c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d.png)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古典的特点,也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古老的语言。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忠实原文。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华丽的修辞和古老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顺易读。
虽然文言文具有优美的文学特点,但是现代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与当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顺畅流畅,并符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3.不失本意。
文言文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内容。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始终关注原文的含义和内涵,并尽力使译文与原文相符合,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符合读者需要。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因此翻译应该符合读者的需要。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读者的背景、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实际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普通文本的翻译方法很相似。
在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原文的含义和内涵。
文言文常常使用metaphor, allusion, parallelism 和a host of oth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non-native speakers to understand.因此,在翻译之前,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和内涵。
2.逐词翻译。
建议在翻译文言文时逐词逐句进行翻译。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保持与原词的接触,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这样做的唯一问题是,可能会导致译文不够通顺。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9c59c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b.png)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有: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
必须把文言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
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
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就是搞好译者题乃至搞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显然的一点。
文言文写作理解能力的构成和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就是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显然的技巧还是源自功底,源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搞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特别注意备考以前自学过的课文,因为搞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自学过的课文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搬迁,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轻易源自自学过的课文。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https://img.taocdn.com/s3/m/8ceb45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c.png)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28a1c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e.png)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3763a3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d.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大全1. 使用标点符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等。
合理运用这些标点符号可以使翻译更准确、流畅。
2. 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中的词句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单独抽离一个词或短语翻译往往会导致错误或误解。
因此,在翻译时要全面理解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意思。
3. 注意动宾关系文言文中的动词与宾语常常需要根据宾语的名称或上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翻译。
要注意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避免产生歧义。
4. 避免拘泥于字面翻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一味拘泥于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要理解原文的背景、语境和用词习惯,进行意译或适当调整词序,使翻译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5. 正确处理成语与俗语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成语和俗语,这些语言表达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翻译。
一些熟知的成语可以直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但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则需要进行解释或注释,确保读者理解。
6. 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虚词使用频繁、动词时态的省略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文言文的风格特点,避免过度现代化。
7. 善于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古汉语词典、翻译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汇、掌握正确的用词和短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8. 不盲目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不应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整体理解和翻译。
有时候需要将一整句或一段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9.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有文学美感。
10. 不断学习和练习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古代文献、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并进行实际翻译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33b5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5.png)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125c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f.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https://img.taocdn.com/s3/m/fb970be6f7ec4afe04a1dffb.png)
文言文阅读难?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晦涩难啃的文言文一样可以顺利被拿下。
老师们精心整理了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诀,还不快快拿去!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a91fd426fff705cc170a95.png)
文言文翻译一、翻译要求:(1)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语言优美。
二、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翻译考点: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义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四、翻译步骤:(1)审:审清踩分点,即两类考点。
(2)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3)连:按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抄在答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翻译方法:(1)对:即对译法。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字的翻译1. 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瑟鄙陋(的意见)2.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使大国之间的交往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的选取它。
(2)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译相同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等;年号…)(3)换:即替换法。
(4)删:即删减法,包括发语词、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之”、“也”删掉)(5)补:即增补法,原句中的省略,古今用词的不同。
1.单音节实词对译成双音节实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变更你的差役,回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2.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个更快乐?”…3.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6)调:即调位法,包括:主谓倒置等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42770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1.png)
自古文以载道,文言文者,先秦两汉之遗风,六朝唐宋之韵致。
然今之人,多疏于古文,欲通其意,必先求译法。
兹将文言文翻译之技巧,略述如下,以俾学者有所遵循。
一、字义准确,文脉贯通文言文翻译,首在字义。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故译者须熟谙字义,明辨字词之异同,方能准确翻译。
同时,译文需保持文脉贯通,使读者如读原文,不失原意。
二、词性转换,活用成语文言文词汇丰富,词性多变。
译者需根据上下文,灵活转换词性,使译文通顺。
如“曰”字,可译为“说”、“曰”、“言”等。
此外,成语亦需活用,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三、句式调整,符合语法文言文句式严谨,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句式,使译文流畅。
如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倒装句等,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完整句式。
四、文化背景,深入理解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译者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才能准确翻译。
如“三顾茅庐”一词,需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才能准确表达其含义。
五、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译者需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巧妙运用,使译文生动形象。
如原文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句,可译为“明月何时再照我?举杯邀月问苍穹。
”六、语气神态,传神达意文言文表达语气丰富,神态各异。
译者需把握原文语气神态,使之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如原文中“一笑倾国,再笑倾城。
”一句,可译为“一笑倾国色,再笑倾城姿。
”七、逐字逐句,逐句成章文言文翻译,需逐字逐句,逐句成章。
不可急于求成,忽视细节。
在翻译过程中,要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八、参考注释,汲取精华文言文注释详实,蕴含着前人智慧。
译者可参考注释,汲取精华,丰富译文内容。
同时,注释中的解释也可作为翻译的依据。
九、校对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修改。
检查译文是否准确、通顺,是否存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反复修改,力求译文精益求精。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互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互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46a9b2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2.png)
互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互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上学的时候,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互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技巧一:比喻的翻译1、明喻。
译为像XX一样。
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2、暗喻。
译为像XX一样+XX比喻义。
例如: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豺虎是比喻,若译成曹操是豺狼猛虎,意思会走样。
如果用明喻的形式并借助豺虎的比喻义,译为曹操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意思就明白多了。
3、借喻。
译为XX所比喻的事物。
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尘网译为污浊的官场。
特别训练:练习1: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如果译为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听起来别扭,读起来不顺。
如果发现是比喻句,译为像秋天鸟兽的毛一样细小的东西也不敢接近,意思明白了,但不够简洁明快,倘若变通一下,改译成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不已有,便言简意赅。
练习2:金城千里。
(《过秦论》)如果把金城翻译成金子修筑的城防,显然难于理解。
如果看出是比喻修辞,译成像金属一样坚固,意思还算清晰,倘若变通一下,把金城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意思就一下子具体明了。
小结(变通法):直译后很别扭,或者根本就无法直译,我们就要想到可能用比喻修辞了。
如果是比喻句,我们按比喻的形式翻译了,可译文仍显拗口、繁杂,我们不免变通一下,把比喻义巧妙地翻译出来。
技巧二:借代的翻译例如:以为布衣之臣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布衣是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平民,因此应译为平民百姓。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那就译错了。
小结(替换法):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感到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就可以了。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86a44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7.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九替;就是替换,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deb5a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2.png)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64e8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1.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义隐而理显。
然译之不易,盖因古今语言之差异,文法之变迁。
故欲精通文言文翻译,须得法也。
兹为诸君略述文言文翻译之技巧方法,以期为学海之舟指引航向。
一、熟读原文,把握大意译文言文之前,必先熟读原文,理解其大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故需反复诵读,以识其字,明其词,悟其意。
把握大意,方能为译之根本。
二、了解时代背景,掌握文化内涵文言文多出自古代文献,了解其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文意。
同时,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典故、成语、风俗等。
掌握这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准确翻译。
三、遵循“信、达、雅”原则翻译文言文,应遵循“信、达、雅”原则。
所谓“信”,即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所谓“达”,即通顺易懂,不晦涩难懂;所谓“雅”,即文采飞扬,富有韵味。
四、掌握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意思翻译,意译即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字字落实,注意词性。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多。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注意词性。
3.活用修辞,丰富表达。
文言文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翻译时,可适当运用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4.注意句子结构,调整语序。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语序固定。
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适当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反复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1.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2.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通顺。
3.润色语言,使译文更具文采。
4.对比原文,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
总之,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掌握以上技巧方法,勤加练习,方能游刃有余,翻译出高质量的文言文作品。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8cea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f.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一、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二、基本标准翻译的基本标志是“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三、基本要求1.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2.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3.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4.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5.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四、基本方法(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抄不翻译。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4904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0.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课堂翻译技巧
![文言文课堂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4b4d0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8.png)
夫文言文,古之文章也,言辞典雅,意蕴深远。
然世易时移,今之人鲜能通晓。
是以,课堂之上,教师常以现代汉语之语译之,俾学者得以领会其意。
然文言文翻译非易事,需技巧在心,方能游刃有余。
兹将文言文课堂翻译之技巧,述之于下:一、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翻译之前,先要理解文意。
文言文言辞简练,意蕴深远,故需反复阅读,细心揣摩。
把握全文大意,方能不误译、不漏译。
二、了解词义,注重语境文言文词汇丰富,一词多义现象较为常见。
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确定词义。
同时,注意词性、词类活用等,确保翻译准确。
三、注重句式,把握结构文言文句式多变,有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等。
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句式结构,确保句子通顺。
四、修辞手法,巧用现代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五、音韵协调,韵律优美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要注意韵律,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可适当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增强译文的音韵美。
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原文过于晦涩,难以理解,可适当进行意译,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七、举例说明,便于理解课堂翻译时,教师可结合具体例子,讲解翻译技巧。
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八、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翻译技巧的掌握,离不开反复练习。
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九、关注文化差异,尊重原文翻译时,要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尊重原文,避免生搬硬套。
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十、总结归纳,提高效率课堂翻译结束后,教师应总结归纳翻译技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翻译知识体系。
通过不断总结,提高翻译效率。
总之,文言文课堂翻译技巧繁多,需学者用心揣摩。
只要掌握以上技巧,并结合实际练习,相信你定能在文言文翻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1e43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b.png)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永和初,(张衡)出为河间相。 译: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担任河 间相。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 负了赵国。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州司上门催逼,比流星的坠 落还要急迫。
(1)(世祖)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 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 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 颊。
合作学习:翻译文段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 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 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 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 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译文: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在吴中郡躲 避仇人。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在 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 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 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 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 家伙的皇位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 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 的!”但项梁却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寻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选做A组每句1分,选做B组每句2分。) A (1) 永和初,(张衡)出为河间相。译: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 B (1)(世祖)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 批其颊。 译: (2)(马文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 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
富县高级中学
王磊
复习目标
1、能掌握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
2、能熟练并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3、树立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 知识链接
• 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和 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 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 一句,就译 (个别失去意义的文言虚词除 外)。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语、句子, 要根据其大意灵活变通地 了。 • 2、翻译标准——信 达 雅 • 信,就是指译文要 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 是指译文要明白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 惯,没有语病。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六方法:
字字落实——留 删 换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 漏,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调 补 变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2、完成专题检测(十一)第三题 的第13、14小题。 3、将文言文翻译方法整理在笔记 本上。
(2)(马文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 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马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 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 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 也。
译文: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从而不相 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导孩 子的方法啊。
自主学习
学生认真阅读P118文言文“六字 翻译法”,并识记相关要点。
我学习 我展示 我快乐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指出所用方法。 (1)以玳瑁为手巾笼,捉白尘尾。 译:用玳瑁甲壳做成手巾笼,手持白色的尘尾。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功大,任命(他)为上卿。 译: (3) 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译: (4) 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译: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 着柱子,愤怒的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1、判断下面句子翻译的正误:
(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 欢邪? 译: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 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 其出入。 译: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 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不这样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 要被(他)所俘虏。(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学习的道理没有流传也已经 很久了!( ) (5)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 虑。 译: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 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